科學教育論文發表
論文發表時滯是評價科技期刊質量的重要指標之一.國際著名學者普賴斯認為,科學論文被引用峰值一般在其發表后兩年.美國科學信息所(ISI)在計算來源期刊的影響因子時,將引文年度規定為回溯兩年[1].下面是小編搜集整理的科學教育論文發表,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科學教育論文發表篇一:
談科學教育專業的大學物理課程建設
[摘要]長春師范大學科學教育專業的大學物理課程于2006年被評為吉林省省級精品課程。面向科學教育專業開設的大學物理,按照培養方案規定是專業教育中的學科基礎必修課,因此在課程建設上具有自己鮮明的特色:突出專業特色,精選教學內容;發揮主觀能動,探索有效教學方法;傳統與現代并舉,靈活運用教學手段;整合優質資源,創設實踐平臺;打破模塊結構,重新編寫教材;教學科研相促進,加強教學團隊建設。
[關鍵詞]大學物理;科學教育專業;課程建設
大學物理是為非物理專業的學生,包括理、工、農、醫、經管,甚至少部分人文專業開設的一門公共必修課程[1],其受眾面相當廣泛,涉及的教學層次復雜,教學人員眾多。而面向科學教育專業開設的大學物理,按照培養方案規定是專業教育中的學科基礎必修課,因此在課程建設上具有自己鮮明的特色。長春師范大學的科學教育專業,其前身是理科綜合培養試點,在歷時十五年的發展中,從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手段、實踐平臺、教材建設、教學團隊幾個方面對大學物理課程進行了全方位的改革與構建,此課程于2006年被評為吉林省省級精品課程。
一、突出專業特色,精選教學內容
為了與科學教育專業的培養目標相契合,大學物理課程在教學內容的選取上舍棄了過多繁雜的公式推導,而更加注重物理思維方式的培養以及科學精神的點滴滲透。聯系生活實際,以工程實例講解物理。[2]目前大學物理教學中存在大量的理想模型,很多公式習題涉及的范圍只針對理想情況,而在實際應用中,如何解決理想模型的局限則是教師需要積極探索的。例如,在熱機循環的講解上,以往較注重卡諾循環效率的推導技巧,但卡諾循環是理想循環,在工程實際中無法實現,此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利用互聯網查找相關資料,從中了解朗肯循環是實際中應用較為成熟的熱機循環。注重大學物理與其他課程的相互滲透與融合。大學物理、大學化學、大學生物作為科學教育專業的三門學科基礎課,形式上雖然各自獨立,但內容上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例如,熵增加原理描述了熱力學過程進行的方向性,而任何生物體的衰老消亡也同樣遵循這個規律;物理中的氣體定律則在氣體化學反應中有更廣泛的應用。
二、發揮主觀能動,探索有效教學方法
突出課后自主學習。對于這門課程90%的概念,學生都已有接觸,具備了一定的自主學習基礎。另外,網絡的普及,高校精品課程資源實現共享,學生自主學習的便利性大大提高。特別是課后的延展性學習,激發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學生能夠自主提出問題,形成討論小組,為課堂教學打下了良好基礎。有效的課堂教學。教師在開展課堂教學時,應爭取一定的課堂留白,培養學生提出問題的能力;在數學知識相對較少、科普性質較強的章節,鼓勵學生事先預習并自主講授;增設討論課,對有爭議的問題提出質疑,加強師生討論互動,培養科學的探究精神。及時的輔導答疑。除組織集體答疑外,教師還可設立討論小組,要求負責人及時反饋學習中遇到的困難;設立專業答疑電子郵箱,并配合網絡平臺定期在線答疑,隨時解決課堂疑問。
三、傳統與現代并舉,靈活運用教學手段
傳統教學與多媒體教學相結合。[3]教學中涉及的雙方始終是學生與教師,多媒體只能作為輔助手段,無法完全取代人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認清現代多媒體輔助地位的同時,教師需要發揚傳統教學的優點,循序漸進地開展教學,加強雙向交流,輔以多媒體對動態物理過程的模擬,使課堂效率得到提高。演示實驗與開放實驗相結合。課堂演示實驗既能直觀揭示物理現象,又能調節課堂氣氛、激發學生興趣。對于不便攜帶到課堂的演示儀器,教師可以在演示實驗室開放時再展示。開放實驗室環節與自然科學實驗平臺運行相結合,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課程安排選取時間段到實驗室預習,熟悉實驗儀器,如對實驗仍有疑問,可以再次預約反復實驗。
四、整合優質資源,創設實踐平臺
物理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在精品課建設中要始終堅持以強化實驗基本技能,注重過程方法,提高科學素養為原則。[4]為了培養學生的實踐創新能力,學校依托原有的物理實驗中心實驗室,建立了自然科學實踐平臺體系,內容上有物理、生物、化學、環境、地球空間五個實驗模塊,層次上有預備實驗、基礎實驗、綜合實驗、自主設計實驗四個梯度,時間跨度為大學三年的六個學期。依然保留經典實驗,鍛煉學生的基本實驗技能,如牛頓第二定律的驗證、單擺等實驗;注重引入科學前沿實驗方法,拓寬學生的視野,如流體熱物性的高精度測試實驗引入了目前最先進的熱線法來測試熱導率;鼓勵學生積極參與科研基本訓練,發揮主觀能動性,自主設計實驗,如學生自主完成的兩種醚類物質的熱導率測定、基于家居物聯網的室內環境調節系統。
五、打破模塊結構,重新編寫教材
目前國內的大學物理教材版本眾多,教材的難度、側重各有不同,質量參差不齊。考慮到科學教育專業是一個新興專業,從培養目標出發,直接選用其他版本的教材并不合適,因此在專業建立之初教材建設也同步開始。傳統的大學物理教材以力、熱、光、電、磁、量子物理為章節模塊,其特點是理論推導嚴謹,前后銜接緊密,知識的邏輯性強[5],但較少考慮實際應用,物理思想不夠連貫,對前沿的物理進展涉及較少。針對這種現狀,在編寫科學教育專業的大學物理教材時,借鑒國外教材注重物理基本原理以及各模塊本質聯系的優點,打破原本的章節模塊,以物質與時空、運動和相互作用、能量的轉化與守恒、波和粒子為主線講述物理知識,弱化數學推導,注重經典實驗的講解,并加入部分現代物理前沿知識。新編寫的大學物理教材分為上下兩冊,適合126學時的理論教學,在實際使用中,仍可以因地制宜不斷修訂。六、教學科研相促進,加強教學團隊建設組建一支學歷結構、職稱結構、年齡分布合理的高素質教學團隊,是大學物理精品課程建設的前提與關鍵。[6]目前科學教育專業的大學物理教學團隊共有10人,其中在讀博士2人,博士8人;職稱方面教授1人,副教授6人,講師3人;年齡均在35—45歲之間,是一支不斷進步、銳意創新的團隊。團隊堅持教學與科研相互促進的原則。在教學中,定期舉行公開示范課,中年教師傳幫帶,與青年教師交流教學方法、及時反饋遇到的問題;團隊在帶頭人領導下,積極申報科研、教研項目,發表學術論文;授課中,教師將自己的科研研究方向適時介紹給學生,并吸收學生參與到項目研究中;在科研實踐中,引導學生思考研究問題的物理本質,掌握科學的思維方法。大學物理精品課程在十五年的建設中,始終堅持以學生為主體、以學科團隊建設為依托,推進教學理念、方法的探索改革,促進教學與科研的協調發展,取得了有目共睹的優秀成果,獲得了師生的廣泛好評,為培養復合應用型人才做出了應有的貢獻。隨著高等教育新綱領的不斷出臺,大學物理課程建設會在保持原有傳統的基礎上進一步深化改革。
參考文獻:
[1]李榮,尹學愛,劉偉波.基于卓越工程師培養目標的應用型本科大學物理教學改革[J].物理通報,2016(1):15-16.
[2]張春梅.大學物理優秀課程建設探索[J].教育與職業,2010(18):109-110.
[3]陳明通,翟秀云.大學物理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的探討[J].教育探索,2007(12):64-65.
[4]黃媛.科學教育專業“普通化學實驗”設計[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09(11):149-152.
[5]張林,范中和,郭建中.我國大學物理教材建設現狀分析及改革思路[J].高等教育研究(成都),2008(4):82-85.
[6]袁建民,陸彥文,江遴漢.《大學物理》課程建設的思路和成果[J].高等教育研究學報,2009(4):93-95.
科學教育論文發表篇二:
幼兒科學教育中的指導策略探析
摘要:人類孜孜不倦的追求著科學,在科學的道路上一路前行,為的是方便人們的生活,促進全社會的發展,而科學意識的培養則需從小做起。本文就幼兒科學教育中的指導策略進行分析,旨在促進教育健康有序的發展。
關鍵詞:幼兒教育;科學教育;指導策略
教育要面向現實生活,才能顯示成效.那么,我們如何利用生活這個教材,科學、合理地在現實生活中發揮幼兒特長,激發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呢?一方面,需要我們根據幼兒特點去選擇活動的'內容,另一方面,我們也應該積極探索教育幼兒過程中教師角色的轉變,使它更容易被幼兒接受。
一、貼近生活,以人為本
陶行知先生認為,教育應以生活為中心,他強調“沒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的教育、沒有生活做中心的學校是死的學校、沒有生活做中心的書本是死的書本。”我們把它理解為:教育要使幼兒理解生活,教育要利用生活,教育是為了生活。因此,我們在選擇內容時首先要強調內容的生活化。
1.1根據幼兒興趣確定主題
幼兒的科學教育重在感官的充分運用與訓練,只有讓幼兒不斷地運用各種感官,動手又動腦,才能讓幼兒不斷地發現科學的奧妙,激發其學習科學的興趣。那么,我們應該如何讓幼兒產生對科學的興趣,形成科學的態度,獲得科學的方法和科學的精神呢?鼓勵孩子“發現”的好奇心和興趣,幫助幼兒獲得一些事實性的知識。讓幼兒多聽、多看、多操作,讓幼兒口動、手動、眼動、腦動、與活動材料充分接觸,通過親身經歷獲得關于科學的概念,體驗和技能,讓幼兒獨立操作,去觀察,去體驗,使幼兒成為獲得的主體,啟動幼兒內在的積極性。
1.2鼓勵幼兒積極探索科學
為了調動孩子愛科學、學科學的積極性,讓幼兒參與科學角活動區域,鼓勵孩子自己布置,自己設計,孩子們自己動手很興奮,熱烈的討論,積極的動手,有的邊說邊指揮儼然一個小小設計師的風范。還可以把科學活動角分為自然景觀、觀察、養殖、拆裝、小實驗等等區域。班內孩子分組,每組有組長負責,景觀區域,孩子們拿來各種花,并在花盆上寫上花的名稱,以及簡單介紹花的特點,或者種上花籽,觀察發芽、成長的過程。養殖角里有小鴿子、小兔子、金魚、螞蚱等,孩子們輪流喂養,供大家觀賞。家長帶來各種不用的電話機、鬧鐘、鎖子等讓孩子自由拆裝。實驗角里孩子們帶來電池燈泡等。孩子們在活動中豐富了知識,開闊了視野,掌握了技能,提高了動手能力。在自己喜歡的區域里,他們可以根據自己的意愿和對事物的感知創設自己的天地,他們的觀察力、想象力、創造力以及社會交往能力得到很好的發展。
1.3讓幼兒體驗科學探索活動中的喜悅
讓孩子在科學探索活動中體驗成功,不僅會給孩子帶來成功的喜悅,而且能增強孩子繼續探索的愿望和信心。孩子年齡小,沒有生活經驗,如果此時我們成人給予一定的幫助,就會鼓勵孩子探索的信心。比如,孩子喂養的小兔長大的時候,花兒長高的時候,孩子拆好了電話機的時候,發現摩擦起電的時候,孩子們把各種顏料放在一起,興奮地調出不同顏色的時候,老師及時的表揚、鼓勵、肯定,讓他們在活動中體會成功的喜悅。
二、注重主體活動中的科學內容整合
在科學教育活動中,我們注重各學科之間內容的整合,教會幼兒將已有的知識運用在活動中。如在“中秋節”主題活動中,孩子們通過吃月餅來了解月餅的制作方法,月餅的種類及口味。大班還通過分月餅來讓幼兒了解平分等分等數學知識。這樣,即讓孩子們在語言方面得到了鍛煉。同時,又有科學的觀察與比較。而且還有數學方面的知識等等。其內容是綜合的,自然而完整地使幼兒在生活情境中獲得經驗的積累。
三、創設環境,激發幼兒科學探究欲望
創設寬松、自由、豐富的活動環境,是激發幼兒繼續學習和探索的先決條件。在“車”的主題中,教師和幼兒開始著手收集有關“車”的資料。要想讓幼兒充分利用這些資料,就的讓幼兒親自參與收集、布置。于是教師和家長溝通,取得家長的支持,讓家長把家中各種汽車帶到園里。在隨后的日子里,各種各樣的汽車源源不斷地匯集而來,走進活動室,隨處可以看到小朋友們三個一群、五個一伙共同玩汽車。幼兒通過與環境、教師、家長的互動,不但獲得了對車的認知,也為他們以后的探索和創造活動做好了鋪墊。
四、教師要注重樹立新的資源觀
為了避免讓幼兒做實驗時沒有合適材料而無法進行科學探究,我們可以發動孩子和家長共同收集、整理實驗資源,形成有特色的實驗資源庫。其實,這些資源在我們的周圍隨處可見,只要留心收集。比如:廢棄的籠子、玻璃瓶、各種各樣的瓶子、各類繩子、紙張、圖片等,此外,配上必要的溫度計、電筒、天平等實驗設備,在需要的時候,就可以發揮很大的作用。
五、在共同探討中進行幼兒科學教育指導
在遇到幼兒有問題時,教師盡量耐心解答,或和幼兒一起探究,如果問題超過了教師的知識范圍,也不要隨意編造答案來應付,而是應該告訴幼兒真實的情況是怎樣的,并且可以給他們提供一些進一步探究的途徑,為了避免讓幼兒做實驗時沒有合適材料而無法進行科學探究,老師還可以發動孩子和家長共同收集、整理實驗資源,形成有特色的實驗資源庫。
六、結語
對幼兒科學意識的培養,有賴于教師科學合理化的引導,在科學教育的過程中,教師應該做到樹立新的資源管,貼近生活,以人為本,同時注重主體活動中的科學內容整合,創設環境,激發幼兒生科學探究欲望,在共同探討中進行幼兒科學教育指導。
參考文獻:
[1]魯曉紅.幼兒園科學教育活動指導策略[J].福建教育:d版,2011(2):23-24.
[2]沈國珠.淺析幼兒科學教育中的指導策略[J].上海教育科研,2013(3):84-85.
[3]周青山.不同年齡幼兒科學探索的特點及其教育指導策略[J].好家長,2015(4):3.
【科學教育論文發表】相關文章:
1.教育論文發表范文
2.如何發表教育論文
3.小學教育論文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