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論從《紅樓夢》英譯看異化翻譯與文化傳播
論文摘要:對中國古典名著《紅樓夢》中若干片段的翻譯進(jìn)行剖析,可知如何在翻譯中保存并向國外讀者介紹中國的文化。采用異化的翻譯方法,可以更好地保存中華民族的文化特色,向世界介紹并弘揚(yáng)中國文化。
論文關(guān)鍵詞:異化 歸化 文化特色的保存與文化傳播
目前,翻譯研究已經(jīng)從初步的等值翻譯階段進(jìn)入到綜合研究階段。翻譯不僅是一種社會語言現(xiàn)象,而且起著社會交流的作用。語言的交換只是其中的一個因素,翻澤的研究范圍也擴(kuò)大到了研究社會、文化等與翻譯的關(guān)系,翻譯理論電隨之打上了交際理論的.烙印。從而,翻譯也被視為一種跨文化交際的行為,由語言行為逐漸轉(zhuǎn)換成文化行為。ChristianNord甚至用InterculturalConununica—tion(跨文化交際)來替代“翻譯”一詞。我國學(xué)者王佐良也指出“他(譯者)處理的是個別的詞,而面對的則是兩大片文化”。因此,歸化和異化作為處理翻譯中文化因素的兩大原則,也就成為人們爭論的焦點(diǎn)!都t樓夢》的兩位譯者,楊憲益與霍克斯,在其翻譯中分別以異化和歸化為主要翻譯策略。本文從楊憲益先生以異化為主的《紅樓夢》譯文賞析中初步探討文化特色的保存與文化的傳播。
一、歸化與異化
異化,在英語中可稱作alienation或foreignization,是以源語文化為歸宿的一種翻譯理論。美國翻譯家勞倫斯·韋努蒂(La~xenceVenuti)提出了“反翻譯”的概念,即譯作在風(fēng)格和形式上應(yīng)完全保留源語的特色,“不同于”目的語,且忽略目的語讀者是否接受源語的文化意象。《紅樓夢》的英譯中,楊憲益先生采用了異化理論,保留了源語的文化因素。例如“真是天有不測風(fēng)云,人有旦夕禍!弊g為“Truly,storlnsgatherwithoutwarninginnature,andbadluckbefallsmeno—vemight.”。此處,楊先生直接將富含中國文化意象的詞匯轉(zhuǎn)換到了英語中,“storm”和“l(fā)uck”兩個單詞在漢語中就是“風(fēng)云”和“禍!保谟⒄Z中卻失去了對等的含義。但為了保留源語的文化特色,楊先生采用了異化的理論來處理不同的文化意象。
與異化相反的理論是歸化,即domestication。歸化是以目的語文化為歸宿的翻譯理論。尤金·A·奈達(dá)認(rèn)為“翻譯作品應(yīng)是動態(tài)對等的,不僅表達(dá)形式而且文化都應(yīng)符合目的語規(guī)范”。對于贊成歸化的譯者而言,翻譯作品時應(yīng)排除語言和文化兩方面的障礙,翻譯的責(zé)任就是消除語言和文化障礙,讓目的語讀者接受譯作。大衛(wèi)·霍克斯(DavidHawkes)在翻譯《紅樓夢》時使用了歸化的理論。例如,霍克斯直接將英語成語“謀事在人,成事在天”翻譯為成語本身的風(fēng)格,即“Manproposes,Goddisposes”。他將帶有佛教色彩的“天”譯為西方讀者更為接受的“神(God)”
二、《紅樓夢》中異化翻譯與文化信息傳播
任何文學(xué)作品都會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具體語言文化所特有的、由于承載了其他語言文化沒有的信息而極易造成理解障礙的成分。對于漢譯英而言,由于我國五千年文明史的漫長積淀,這種現(xiàn)象尤為突出。這在文化交流中給翻譯工作者提出了一個值得探討的課題:如何在保留或盡量保留原汁原味的前提下,較好地把漢語文學(xué)作品中的文化特色表達(dá)出來,使目的語讀者不但能理解作品的原意,而且能最大限度地吸收到漢語言本身所蘊(yùn)含的文化內(nèi)涵。
[1][2][3]下一頁
【試論從《紅樓夢》英譯看異化翻譯與文化傳播】相關(guān)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