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水泥基類材料課程教學思考的論文
論文摘要:水泥基類課程是土建工科類專業基礎課程,通過對幾年課程教學的思考,提出四個方面進行課程教學體系的改革措施,以便促進新時期水泥基類課程的教學工作的順利、有效開展,提高教學質量。
論文關鍵詞:水泥基材料;教學;工科專業
所謂水泥基類材料是指以水泥為主的膠凝材料類材料,主要包括混凝土、砂漿以及其他有關水泥類的材料總稱。與這類材料相關的課程包括:《建筑材料》、《道路建筑材料》、《土木工程材料》、《膠凝材料學》、《混凝土學》等專業基礎和專業課程,涉及土木工程、交通工程、力學、巖土、水工、材料工程等相關工科類專業。涉及面廣、課程教學要求差異大,在教學過程中如果不細心加以區分,容易造成這類課程的開設質量不佳,影響教學效果,達不到相應的開課目的。根據多年教學經驗和教學實踐,本文特提出幾點教學探索。
一、精讀教學大綱
目前,對于工科專業的學生來說,學習的任務越來越重。因此,給學生授課的學時數也在逐年壓縮。但是,水泥基類課程是工科類學生的必修專業基礎課。其為后續專業課程的學習打好基礎的主干基礎課程,如果學習效果不佳或者達不到相應的學習預期,則會影響相關專業課程的學習。做好教學的首要任務就是針對水泥基類課程的教學特點和教學要求認真研讀各專業對該類課程的教學大綱,針對不同專業特點和就業環境要求,采取有區別的對待教學內容和層次要求。如,對于水工專業學生來說,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設計與土木工程專業有所區別,二者的主導規范有差別,混凝土配合比設計中,水利部《水工混凝土試驗規程》SL352-2006中規定砂、石原材料以飽和面干為基礎進行混凝土配合比設計,而土木建筑業和交通行業規范中的砂、石原材料以干燥狀態為基礎進行混凝土配合比設計。因此,在進行課程教學組織過程中需要提前做好安排,合理調整教學內容,避免不同專業教學內容相互混淆對學習不利,同時也將導致學生對今后從事的工作難以適從的感覺。再者,混凝土配合比設計在土木工程等專業中,以抗彎強度指標進行路面混凝土設計時,只作為掌握要求;但對于交通工程專業來說,大綱則要求達到應用要求。這只是其中的一些方面,在混凝土耐久性、水泥、砂漿等內容環節均存在大綱和專業要求差異上的區別。因此,在教學上根據不同專業教學大綱的細微差別,針對不同專業進行不同內容深度的教學是做好相應專業水泥基類材料課程的前提和基礎,務必加以重視,切勿為了授課簡化而不加以區別,造成各專業學生對該課程的學習困難。
二、認真組織教學
課堂教學是目前大學教學的主要形式,由于水泥基類課程體系復雜,內容各異,且學生缺乏基本的感性認識,而且授課基本采用傳統的“一支粉筆”、“灌輸式”方法教學。這樣需要授課教師在授課前認真組織、合理安排相應專業水泥基類課程的教學內容,否則,很難達到教學目的的要求。
水泥基類課程很多章節需要調整上課順序,不能按照教材的章節先后順序依次進行。比如,在普通混凝土學習過程中,絕大部分教材在編排上均將外加劑部分歸結為混凝土原材料章節中,但是在授課過程中如果將外加劑部分放在原材料部分教授,效果很差。筆者在連續兩年的教學過程中有意將其先后順序按照教材順序和調整順序進行授課并在期終考試課程中進行知識運用考查,發現明顯有差別。按照原因順序授課,學生對外加劑在混凝土中的作用無法理解,應用性的考試題不足10%的學生能夠答出,但是在混凝土主要技術性質講授后進行外加劑授課的話,對混凝土外加劑的使用非常好,幾乎所有學生能夠回答出相應的題目。究其主要原因是混凝土和易性部分內容如果沒有接觸,對于外加劑如何提高混凝土施工和易性的內在因素無法理解,很茫然,因此在授課時需要將混凝土的基本性質先于混凝土外加劑進行。除了這部分內容外,還有一些內容,針對不同專業也需要進行精挑細選后才能進行課堂教學。 課程內容組織好后,下一步就是認真執行。在執行過程中,每一節課的.教學重點和教學難點就需要重點關注了。
本科學生學習水泥基類材料的主要目的是學會如何選擇、應用材料,而不是為深入地研究材料而學習。因此,教學過程中的重難點就是如何選擇和應用材料環節。但是,正確地選擇和使用材料的前提是理解材料性能和性質。因此結合各專業特點,教學內容應突出兩個重點,即水泥基材料的基本性質和基本功能。水泥基材料的基本性質是研究其作為建筑材料的共性問題,應詳細講授材料性質的概念以及它們在工程中的應用以及對材料性能的影響,要求學生理解掌握。材料功能是水泥基材料是否合理選用,直接影響建筑物的工程質量和安全使用,因此水泥、混凝土等材料的性質無疑是教學重點內容。此外,在講授傳統材料的基礎上,有目的地增加介紹新材料、新工藝,并結合實際工程進行講解,不僅有助于加強學生對課本知識的深入理解和掌握,也有助于創新意識的培養。[2]在不同的環境條件下和章節中增加建筑材料與環境的關系、綠色建材方面的內容、國水泥工業的現狀及發展、有關環保型膠凝材料知識;在混凝土章節中穿插高性能混凝土、生態混凝土等內容。這樣不僅使學生開闊了眼界,增長了知識,同時也增強了課堂教學的趣味性。
教學大綱的細化是授課的前提,教學內容的細化是教學大綱細化的實踐,是做好教學的根本,因此,認真組織教學內容至關重要。
三、強化試驗教學
對于水泥基類課程,除了理論教學以外,還需要加大實踐教學在課程中的比例,豐富實踐教學的內容和方法。然而,目前,水泥基類材料課程對試驗課程的重視程度有所下降,究其主要原因是教學課時所限,試驗室資源以及擴招帶來的學生人數增加等共同造成試驗課的開設存在不足的問題。因此強化現階段試驗教學需要加強進一步的認識。因為實踐教學是培養學生實際動手能力、創新能力及理論聯系實際的重要環節,同時也是課堂教學的重要補充。試驗課是實踐教學的主要環節之一。學生通過試驗,不僅能驗證已學材料的性質,還能鍛煉動手能力,培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如對水泥的“初凝”、“終凝”等一些沒有嚴格定量的概念,學生區分和掌握比較困難,通過試驗就能很好掌握。再如混凝土試驗,讓學生自選水泥品種,根據自己設計的混凝土種類、強度等級等性能自定方案,獨立完成,由此提高學生的操作和分析能力。在試驗中教師與學生互相切磋,預測試驗結果、分析試驗現象、總結試驗成果。同時在在實踐教學過程中,還要求學生深入到工程實踐,以鞏固和充實課堂理論知識,做到理論與實踐有機結合。組織學生現場參觀實際工程,利用課余時間和假期,深入到建材市場、設計部門等進行調研,這極大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加深學生對本專業的了解和熱愛,同時,也是與市場接軌的重要環節和措施。
四、推動項目教學
要培養具有高素質的新型創新人才,科學素養及科研能力的培養和培育十分重要,必須在各門課程教學過程中有意識、有目的地滲透,并通過適當的教學環節加強學生的科研意識和科研能力。[3]在教學過程中,我們通過增加科研初步訓練的特定教學環節,結合教學內容要求學生查閱文獻資料,撰寫科學小論文、讀書報告等,定期組織學生開展相關領域的學術討論會。此外,發揮學校的專業特色和資源優勢,開展以項目帶動教學的科研活動,進行開放試驗性活動。我們在2008年曾經發表過《土木工程材料課程綜合開放性試驗實踐性環節設計研究》開放性論文,通過推動項目教學活動,能夠使學有余力的學生且對水泥基類材料感興趣的同學能夠獲得更好的發展潛力。推動以項目為載體的開放性試驗教學環節,通過開放性試驗項目的設置、動員、申請、實施到總結結題全項目實施過程的培養,對一大批學生進行了項目教學法的成功運用,使他們的實踐技能得到了進一步的鍛煉和升華。
以項目為依托的項目教學方法,將會在水泥基類材料課程的教學過程中對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的綜合運用,同時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科研能力,及早地進入下一階段的學習和科研生活,為推動材料的進一步發展培養優秀的儲備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礎。
五、結語
水泥基類材料課程,通過精細研讀教學大綱、精心組織教學內容,再配合相應的試驗教學和推動項目教學的緊密配合,水泥基類材料課程的教學將會得到長足的進步。對各個專業的學生的學習、知識的傳播、材料的應用、技術的推廣等一系列活動產生積極的影響。
【關于水泥基類材料課程教學思考的論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