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地理教學運用合作學習策略初探教育論文
摘要:合作學習是“以合作學習小組為基本形式,系統利用教學中動態因素之間的互動,促進學生的學習,以一團體成績為評價標準,共同達成教學目標的教學活動”。合作學習是以“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進步”為宗旨,通過合作、競爭的形式,不僅強調學生獲得認知方面的發展,而且力求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得到樂趣,同時兼顧三維教學目標的達成。
關鍵詞:中學地理教學 合作學習
在地理教學中有效地運用合作學習,教學可以看成由學生來構筑知識、發現知識、轉移知識和擴展知識,教師則創造晴境。學生不再是傳統教學中從教師或課堂中被動地接受知識,而應該主動建構知識,通過激活學生現存的認知結構或構建新的結構來接受知識。因此,筆者認為在地理教學實踐中應從制定目標、組建小組、營造環境、提出問題、個體嘗試等方面來有效地運用合作學習。
1.選擇內容,制定合理的教學目標實施合作學習前應選擇恰當的地理教學內容。首先,教學內容應具有一定的挑戰性以及適當的難度,學生在學習中互相合作,通過合作高效率地解決個人難以解決的問題,體會合作的重要性,培養合作意識。其次,教學內容應新穎以及貼近生活實際。這樣有利于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和小組活動的激情以及充分發揮學習共同體的創造性。如“收集、整理、分析氣候數據”這一節內容,對中學生來說既有一定的難度,又和生活實際貼近,可讓學生收集當地各月降水量數據分析氣候狀況,可有效地運用合作學習展開本節地理教學。地理合作學習中的教學目標可以概括為:通過師生、生生之間的合作、對話,在學生經歷知識形成的過程中,獲得知識、技能,形成合作意識、培養合作能力,在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得到發展,形成良好的個性品質。因此,在選擇恰當的教學內容之后要制定合理的教學目標,即和學生已有知識以及當地文化地理環境相貼近的目標,從而為地理課堂教學中應用合作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2.營造氛圍。組建有效的合作小組合作學習理論認為:學習是滿足個體內部需要的過程,“只有愿意學,才能學得好”。教師的任務是要營造一個互相尊重、心理相容、關系和諧的學習環境,使每個學生不論學業成績好壞都能平等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從而提高學習興趣和主動性,讓學生消除種種顧慮,敢于回答問題,樂于討論問題,勤于探究問題,實現師生、生生多向交流,多邊互動,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學習氣氛中獲取知識,增長才干,學會與他人交往。合理組建小組是保證合作學習得以順利進行的前提,編組的基本原則為“組間同質、組內異質”。根據學生學業成績差異、性別差異、能力理轟育2011年第l0期教法探析j;; 櫻差異以及家庭背景的不同分成互補型學習小組,每組以4~6人為宜。學習小組組建之后,教師還應致力于改善組內關系,明確個人責任,建立積極的目標互賴。教師還要對小組長輪流培訓,使其能組織大家共同進行有序的討論。小組長可以采取自主承擔、輪流負責的形式,使更多的同學參與進來,獲得學習、指揮、管理的機會。
3.提出問題.教授實用的學習方法提出之前準備好的問題,啟發引導學生思考,即教師對學習進行指導的過程。由于活動剛開始,此時的學習指導還是概要的宏觀方法指導。這是從合作學習目標制訂過渡N4,組合作學習的必要準備過程,教師重在提出一些問題,講解一些方法,啟發學生思考,引導其順利進入學習狀態。學生則開始理解學習任務,進入獨立思考,初步感知學習內容,做好活動的心理準備。如在“收集、整理、分析氣候數據”這一節教學中,教師應布置收集降水量數據、繪制降水量柱狀圖的作業:一讓學生收集當地各月降水量數據,填在表格中;二要求學生利用表格中數據,繪制降水量柱狀圖;三讓學生用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描述其降水特征。
如此可為接下來小組內的合作做好準備。
4.個體嘗試.體驗課堂探究的樂趣合作學習的基礎是個體獨立學習,沒有個體獨立學習做基礎的合作學習猶如空中樓閣、無源之水。在教學實踐中存在的突出問題之一是不少教師在提出問題后,馬上就讓學生合作討論,結果部分學生未形成自己的觀點,過分依賴他人,相互間的交流和討論缺乏深度,也就不可能有真正的互動,使合作流于形式。教師應為學生留出獨立學習的時間,允許學生根據自己的能力水平、個性特點,自主能動地、自由有目的地進行獨立思考,自主嘗試解決問題,突出個陛化學習,真正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如在揭示地理因果關系的教學中,對教學內容“北美洲地形空間結構對天氣與氣候的影響”可做如下工作:一是給出北美洲略圖,讓每位學生對照地形圖作三大縱裂帶的模型;二是用箭頭表示氣流(也可包含更多的探究)。這樣,每個學生有了初步想法后再進行合作交流,共同解決問題。
5.組內合作,感受合作學習的意義在獨立學習階段,每個學生以不同的方式建構對事物的理解,不同學生看到的是事物的不同方面。在小組討論中,大家各抒己見,互相補充和啟發,加深每個學生對當前問題的理解;每個組員不僅自己要主動學習,還有責任幫助其他同學學習,互教互學,共同提高。為提高討論的質量,教師還應教給學生討論的方法:組內每位學生輪流匯報自學或獨立思考的內容,其他成員必須認真聽,并有自己的補充和見解。最后,還應將各自遇到的問題提供給全組成員討論,對達成共識和未能解決的問題分別歸納整理,準備在全班發言討論。如“北美洲地形空間結構對天氣與氣候的影響”的學習中,學生通過做模型、表示氣流,已對北美洲地形和氣流運動有了初步認識,可是組內每位成員對該問題的理解不是很全面,都是重點從某一個方面來闡述:有的學生認為北美洲地形地勢對當地氣候的'形成起主導作用;有的認為大氣運動對當地天氣起著制約性作用;也有學生認為洋流對天氣和氣候影響重大等。這樣,在表達、傾聽、交流以及討論中,學生對該問題獲得全面深刻的認識,同時也感受到合作學習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6.成果交流,相互學習中共同成長在小組討論的基礎上進行組間交流,各組代表匯報本組合作討論的初步成果,通過不同觀點的交鋒、補充、修正,達到共識、共享、共進,使每個學生體會到合作的力量,并在合作中增強交往能力。為使合作學習不流于形式'/j、組人員要合理搭配,應有小組活動的組織者。發言交流做到有序有效,教師則應有目的、有計劃地進行培養和訓練,即通過組間交流,各小組在新信息的反饋、刺激下,對自己前段的工作進行反思和深入思考,從而產生修正自己原來部分結論的愿望。這一過程實際上是一個在小組獨立認知知識水平,結合不同的地理教學內容,靈活巧妙地運用不同“支架”,才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動手、表述、思維等能力,使學生的智力從一個水平提高到另一更高水平。針對不同類型的支架,筆者結合中學地理教學實踐分別用以下案例加以闡述。
1.巧用情境支架激發學習興趣
“情境式支架”教學,即為學生營造一個適合學習的“教學場”,讓其在“自主探究”的文化心理過程中展示生命活力、呈現生活內涵、回歸生態和諧,從而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的發展。學習“工業生產與地理環境”中,可以假設每個學生都是一個投資者,都想投資建廠,那么在建廠之前需要考慮哪些問題?這樣學生可以進入情境,進行思考探索。通過這種情境支架,有助于將地理理論與現實生活聯系起來,活躍學生思維,體驗學習地理的樂趣。
2.巧用活動支架培養動手能力
地理課程是活動性極強的課程,加強地理活動與研究性學習指導,可讓學生體驗地理知識的積累過程,增強學生學習的直接經驗。學習“城市的空間結構”時,可成立調查小組,在當地調查商業區、工業區和住宅區的分布特點以及所在區域的地價、交通和人員流動狀況,寫出調查報告,有助于形成城市空間結構的完整知識。地理教學中巧妙利用合適的活動支架,可提高學生收集、整理、分析和應用地理信息的能力,有助于培養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等能力。
基礎上的再創造過程,對學生認知能力的發展極其寶貴。
在“澳大利亞”的學習中,各小組經過成果展示、相互提問、深入交流,可激發新一輪學習高潮,如組間提問道:“除袋鼠外澳大利亞還有什么特色動物?為什么澳大利亞多特有動物?”“澳大利亞東西兩側均瀕臨海洋,為什么西側降水少?”“澳大利亞的農牧業分布與地形和氣候的關系如何?”等,都使有關小組不得不繼續進行新一輪的探究。
7.結果測評.師生及生生合作中全面發展教師在合作學習后的總結十分必要,一方面對合作內容做出必要的歸納和總結,以使學生了解自己小組的學習成果,自覺彌補缺陷與不足;另一方面對學生在合作學習中的表現做出評價I生總結。評價對象以小組為單位,評價內容主要涉及合作小組的學習態度、學習方法、學習能力、學習效果等。應注意發揮評價的正面導向作用,對協作良好的小組予以表揚,教師對學生的見解給予分析、反饋,促使學生改善學習。該階段的總結評價,最好以學生自我總結形式出現,教師適時進行引導,但評價的原則應遵循‘‘標準參照”原則,即只要學生相對于自己有進步,就應給予肯定。同時,也應兼顧“常模參照”原則,對成果水平出色的小組給予適當表揚,以肯定其所保持的先進地位。
【中學地理教學運用合作學習策略初探教育論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