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課堂的環保教育論文
“努力提高全民的環境意識,加強環境教育”,這是“環境與發展”十大對策之一。作為化學教師,應有環保教育意識,使學生在教師潛移默化的影響下,自覺形成環保意識和環保思維方式。
一、在實驗過程中有目的地滲透環境保護教育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然而,在實驗過程中,必會涉及到有毒、有害物質的產生和處置問題。而學生對待實驗的態度可能會“兩極分化”:一種人“談虎色變”,一看實驗要用到劇毒物品或放出有害氣體,就不敢或不愿去做實驗;另一種人則“膽大妄為”,將廢渣亂倒亂拋,廢液直接倒入水池、下水道,甚至在制取有害氣體時,對多余的氣體也不考慮吸收,直接排入空氣中。這種做法不但會使學生養成不良的實驗習慣,且污染了實驗室的環境,影響師生的身體健康。“兩極分化”情況出現的根本原因在于部分學生環境意識差,環保觀念淡薄。這就要求我們化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聯系實驗,積極滲透環保意識,寓環境教育于化學教學之中。在化學教材中,直接與環保聯系的知識點很多,如水、空氣、重金屬、酸、堿、鹽、有機物等,其化學性質都應該跟學生進行詳細講解,讓他們懂得科學處理。
二、改進實驗裝置,控制化學實驗中有害氣體的排放
化學實驗中涉及的有害氣體有20多種,如CO,SO2,NO2,H2S等的制取及性質實驗。教材中都是在敞開式或半封閉式的條件下進行實驗,絕大多數實驗既無尾氣吸收、凈化處置裝置,又無防污染的設施,既污染環境,又危害師生的身心健康。我們可以通過改敞開式為封閉式實驗裝置,來實現控制污染源。如銅跟濃硝酸反應的實驗,若在試管中進行,產生有毒的NO2氣體逸散到空氣中,會造成嚴重的環境污染。可改為在大試管上加分液漏斗,改進后的裝置反應全部是在密閉狀態下進行,有毒氣體NO2被及時吸收轉化,減少了對環境的污染。
三、化學反應原料和試劑綠色化
綠色化學提出的目標和任務不是被動地治理環境污染,而是主動地防止化學污染,它是一門從源頭上阻止污染的化學。因此,我們在實驗選擇試劑時盡量不用有毒化學試劑,用低毒或無毒化學試劑替代有毒的試劑。如在做自然的實驗中,把白磷換成無毒的鎂粉和石英粉為原料,整個實驗安全、無毒、無污染,符合綠色化實驗要求。
四、實驗棄物進行無害化處理
化學實驗產生的廢棄物,如果直接排放,不僅會造成環境污染,還會淡化學生的環保意識,養成不良的`習慣,因此,對實驗產生的廢棄物應進行無害化處理,以實現化學實驗綠色化。在處理前,要充分了解廢棄物的性質,采取吸附法、氧化分解等有效方法,及時回收處理殘余的易揮發和有毒藥品。例如,在化學實驗中,常會產生SO2、HF、H2S等大氣污染氣體,這些氣體都可以用消石灰溶液中和吸收;實驗后的強酸、強堿廢液,選擇石灰石或石灰作中和劑;含酸較低的廢液可通過石灰石、白云石或爐渣灰等過濾層中和;含堿廢液可用工業硫酸或鹽酸中和;含鋅、鋇、錳等重金屬離子的廢液,可加入堿、碳酸鹽或Na2S ,使金屬離子轉為氫氧化物,碳酸鹽或硫化物沉淀,殘渣埋于地下。
五、對某些學生實驗采用微量化
對某些反應后會產生有毒有害物質的實驗,我們要求學生在做實驗時做到微量化,即只要達到實驗效果,現象明顯,量越少越好。例如,在做銅和硝酸反應的實驗時,我們將教材中的試管實驗改為在白瓷反應板中進行,在白瓷反應板的兩個孔穴中各放入一個小銅片,再分別滴加3~4滴濃硝酸和稀硝酸,然后用浸過氫氧化鈉溶液的少許棉花蓋在反應板的口部以吸收產生的微量二氧化氮或一氧化氮等有害氣體,這樣,學生既可看到反應產生奇妙的“紅云綠水”現象,又避免了反應中產生的二氧化氮或一氧化氮對人體的毒害。
【化學課堂的環保教育論文】相關文章:
5.綠色化學教育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