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試論教育促進個人的身心發展
教育狹義上指專門組織的學校教育;廣義上指影響人的身心發展的社會實踐活動。拉丁語educare是西方“教育”一詞的來源,意思是“引出”。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試論教育促進個人的身心發展,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資料1:
我于2008年6月至2008年12月,對L小學4-6年級的500名學生進了教育是否能促進個人的身心發展的專題調查。經過整理,現論述如下。
學習是小學生的主要任務與主導活動,小學生身心的發展主要是通過學習來實現的。隨著社會的發展、現代生活的日益復雜化,小學生越來越多地出現了學習心理健康問題。相關研究表明:小學生中不同程度地存在著學習交往退縮、學習不良、考試焦慮等學習心理問題。開展小學生學習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導,促進小學生學習心理健康的發展,有助于小學生形成健康的學習認知、積極的學習情感、堅強的學習意志、和諧的學習交往、良好的學習適應性,從而進行高效的學習。小學生學習心理健康維護就是培養小學生良好的學習心理品質和幫助學生學會學習的一種教育活動。
1.學生學習應該具有的心理健康標準。
學生學習心理健康是指學生在學習情境中能保持一種和諧的心理效能狀態,并在與不斷變化的學習環境因素相互作用中,能不斷調整自己的內部學習心理,達到與學習環境的平衡與協調。學生學習心理健康維護的目標是向學生傳授學習心理健康的理念與知識,培養學生維護或提升自己學習心理健康水平的技能和能力,掌握應對可能出現的各種學習心理問題的知識和技能,提高學生的學習心理承受能力和學習心理調控能力,消除或減少外界對學生學習心理產生不良影響的刺激源,將學生掌握學習心理調控技能作為學習心理健康維護的核心和關鍵。在充分參閱前人所做的大量研究的基礎上,筆者認為學生學習心理健康的標準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1.1健康的學習認知。
學習心理健康的學生有明確的自我意識和自身存在的價值,能夠對自己的能力、氣質、性格和優缺點做出客觀、恰當的分析和評價,對自己的期望與要求比較客觀。所以,在制定學習目標時總是較為符合自己的實際,并且能夠根據不同的學習任務、學習條件和身體狀況,適時地調整自己的學習計劃,勞逸結合,有張有弛,創設學習的最佳境界,提高學習效率,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即使學習中遇到困難,目標一時達不到,他們也能理智進行策略性歸因,及時調節,排除各種干擾,永遠使自己的行為不脫離學習目標。
1.2積極的學習情感。
學習心理健康的學生有濃厚的學習興趣和較強的學習動機,他們熱愛自己的學習,并把主要精力集中在學習上。學習心理健康的學生心境良好,愉快、樂觀、開朗、滿意等正性學習情緒狀態占主導,但同時又能隨事物的變化而產生合理的情緒變化。他們學習壓力感適中,沒有考試焦慮,學習自我效能感高,對學習充滿自信。不會因學習過程中的失敗和挫折而產生學習恥感,罪感。
1.3堅強的學習意志。
學習心理健康的學生對自己學習目的有明確而深刻的認識,能自覺地投入學習,以達到既定的學習目標。他們自覺、獨立地調節自己的學習行為,完成自定或指定的學習任務,在學習中能獨立思考,有自己的見解,自覺地支配自己的學習活動。他們善于抑制干擾學習的欲望、情感,不斷堅持同學習上種種困難作斗爭,具有克服學習上一切障礙的學習高堅持性和學業挫折耐受力。
1.4和諧的學習交往。
學習心理健康的學生在與同伴交往學習過程中自尊自重同時尊重他人,給自己信心的同時,也學會給他人鼓勵,他們采取他人的立場,并以他人的觀點來評價自己學習。學習心理健康的學生在與同伴的學習交往過程中,會去了解別人、理解別人、配合別人,改變自己不良的行為與想法。他們能與同伴互動互助,共同解決學習上的問題。發展學生的社會學習能力。學習心理健康的學生同時尊重老師,積極配合老師的教學,認真完成老師布置的學習任務。
1.5高深的學習效率。
學習心理健康的學生能夠為自己設定真實的、富有挑戰性的目標,創建一個學習計劃并在積極的情緒狀態下進行學習。他們能應用科學的學習策略、方法和技巧,發揮學習的個人主觀能動性。學習心理健康的學生能真正理解、靈活運用所學知識進行學習,他們的學習符合學習規律和學生心理發展規律,從而在單位時間內能夠更輕松愉快地獲得更多、更好的知識并達到培養能力和促進全面發展的良好學習效果。
1.6良好的學習適應性。
學習心理健康的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能根據學習環境、學習內容等的變化不斷調整自己的學習計劃和學習方式,主動做出身心調整,提高學習能力,使自身的學習心理和行為與不斷變化的學習條件相互協調,從而達到內外學習環境平衡的有利發展狀態。
2.教育促進個人的身心發展的現狀總結。
(1)4-6年級學生的學習心理健康水平是隨著年級的升高而逐步提高的。學習心理健康水平差等生在所有被調查學生中所占的比重為29.8%,在小學生中開展學習心理健康維護是十分必要的。
(2)學習與考試焦慮過高與學習自我效能感過低是影響4-6年級學生學習心理健康水平的兩個比較大的心理問題。
(3)4-6年級學生的學習心理健康水平總體上存在著顯著的性別差異,女生學習心理健康水平好于男生。
(4)城市和農村學習心理健康差等學生和優等學生在分測驗上比較,“學習態度”、“學習動機”、“學習策略”、“學習自我效能感”有顯著差異。“學習態度”和“學習動機”兩方面城市學生明顯好于農村,而“學習自我效能感”方面農村學生優于城市學生。
(5)父母親文化程度不同,其孩子的學習心理健康的多個方面都存在差異,且隨著文化程度的提高,孩子的學習心理健康水平有改善的趨勢。
3.小學生學習心理健康維護的教育對策。
小學生學習心理健康維護的教育對策,關系到小學生學習心理健康能否朝著一個正確的方向順利發展,關系到能否通過學習心理健康維護有效地提高廣大小學生的學習心理健康水平和學習心理素質。小學生學習心理健康維護所關注的不是從學習心理異常到學習心理正常的轉變,而是從一般學習心理健康水平向更高學習心理健康水平的發展。從本質上看,它是一種學習心理素質的教育。小學生學習心理健康維護的教育對策筆者認為應該面向全體小學生,為了他們學習心理健康水平的不斷提升和發展,綜合考慮家庭、學校、社會等相關因素而制定的一系列有效對策。
3.1家庭教育:喚醒少年兒童的內在潛能與求知欲望。
家庭是社會的細胞,是兒童青少年最早接觸社會的場所,家庭的經濟結構、社會地位、父母的文化程度、教養方式對兒童的成長與發展都將產生相應的影響。其中,父母對子女的教養方式、學業期望與孩子學習活動中的自我價值感有密切關系。國內外學者有關與個體自我價值感研究的結果也一致表明:父母教養方式對孩子的自我價值感有重要的影響。因此,培養孩子適當的客觀的自我價值感應視為學習心理健康維護的首要因素。兒童自我價值感形成的重要途徑之一是以家長、教師和同伴對他的評價為參考系,逐步使之內化為自我評價的準繩,并伴隨著相應的內心體驗,從而形成了自我價值感。因此,家長應該設法使自己的主觀愿望與小學生的客觀實際相一致,要激發小學生的內在學習動機,幫助小學生進行正確學習歸因,以提高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愿望,不斷提高小學生的學習水平。同時在實現期望的過程中,根據學習情況的變化,及時對原有學業期望進行調整。同時,家長應根據小學生的實際情況,努力創設有利于小學生形成較客觀的自我價值體驗的生活情境。對成功體驗多的小學生設置適當的挫折情境,對遭受失敗較多的小學生則盡可能提供發揮他們優勢的機會,讓他們積累成功的體驗;同時,家長還應幫助他們對成功與失敗進行客觀的歸因,讓小學生正確地分析自己的長處和短處,以平和的心態看待成功與失敗。
3.2學校教育:塑造學生終生學習的條件與基礎。
3.2.1開展學習態度訓練,形成積極的學習態度。
小學生學習態度是小學生的整個精神面貌在學習行為上的綜合體現。它主要受到小學生典型的穩定的心理特征的影響。從小學生的學習行為特征來分析,“學樂、樂學和勤學”是三個不同水平的層次表現。從感到學習是愉快的,進而能以穩定的情緒從事學習活動,最后上升到伴隨堅忍不拔的意志去從事艱苦的學習,這是學習態度培養的必由之路。加強小學生對學習目的、意義的認識,使他們充分認識到學習心理健康對學習、成長的重要性。注重小學生在學習中的情感體驗,在他們取得進步時要及時給予表揚和鼓勵,使他們體驗到成功的樂趣,在成功的鼓舞下,小學生會產生積極的學習態度。教學中注重“榜樣”的作用,促進小學生態度發生轉變。及時反饋,對小學生的學習活動及時反饋不但要對小學生的學習情況及時反饋,而且要對小學生的學習態度情況給予反饋,這樣小學生就能夠看到自己的優點或不足,對于學習態度積極的小學生來說,教師的反饋能夠進一步激起學習的愿望,利于積極態度的強化;而對于學習態度不夠端正的小學生,反饋能促進他改變不良的學習態度。給小學生提供發展的機會,小學生能夠從探索知識的過程中體驗到樂趣,多給小學生提供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機會,有利于形成積極的學習態度。
3.2.2引導小學生學會學習歸因,正確認識學業成敗。
通過小學生學習歸因訓練,使小學生能夠獨立地評價自己的學習,學會用正確的歸因方式靈活地認識自己的學習成敗,不斷總結經驗教訓,獲取優異的學業成績,是學習歸因訓練的目標,也是整個學習心理品質訓練的要求。影響小學生學習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能力、努力、教師水平、學習方法、任務難度、成就目標等。對小學生進行訓練要圍繞著這些因素進行的。在成功的情境下,讓小學生做出能力、持久努力等內部的、穩定的因素歸因,增強其成功的期望和與自尊相聯系的積極情感,使其繼續趨向成就任務;而在失敗情境下做出心境、臨時努力等不穩定的原因歸因,使其維持相當高的成功期望,不產生消極情感,并堅持、趨向成就任務。在課堂情境中對中小學生進行了歸因訓練的探索,讓小學生在學習活動中靈活地歸因,積極地監控、反饋、調節,加強了群體間的交流和各科目間的協調,使小學生的歸因向積極方面轉化,進而提高了他們學業成就水平。
3.2.3加強學法指導,幫助小學生學會學習。
小學生學習策略的形成和發展是漸進的過程。從總體上看,小學生的學習策略有一個從無到有,從自發使用、他人暗示使用到自覺使用的發展趨勢;同時,小學生所使用的策略水平也不斷地由低到高地發展。但是,相對于中學生或大學生的學習而言,小學生的學習策略除了具有發展性、遷移性和綜合性等特征外,更突出地表現為相對簡單性。小學生學習方法和學習策略訓練主要有以下三種途徑:首先,在日常教學中有意識地滲透某些有助于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學習方法,激發學生參與策略訓練的認識需求,潛移默化地讓學生掌握,并相機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行為習慣。其次,開設學習策略訓練課,諸如課前預習策略、課堂活動策略、復習記憶策略、高效解題策略、總結考試策略等相關知識。使他們掌握學習的方法與技能,提高他們發現、吸收新信息和提出新問題的能力。再次,加強對訓練的監控和反饋評價。教學監控是一個重要的常規教學策略,在學習策略訓練這種特殊的教學活動中,教師更應該加強對小學生學習過程的監控。因為學生只有在各種各樣的學習情境中自始至終地不斷審視和監察自己的學習方法,才能最終掌握教師所傳授的學習策略,并不斷改進和完善原有學習策略體系。
3.3社會教育:形成全民學習的心理氛圍。
小學生學習心理健康維護,需要學校、家庭、社會共同配合,共建良好的學習心理環境。小學生學習心理健康維護不僅僅是學校的責任和義務,它需要學校、家庭、社會“三教合一”,共同產生教育合力,形成全社會都關心、參與小學生學習心理健康維護的局面。在學校范圍內營造學習心理健康維護的氛圍,通過其中的耳濡目染,獲得熏陶和發展。學校開展學習心理健康維護時必須注重與家長達成共識,通過各種活動與宣傳,幫助家長建立現代的和科學的人才觀、就業觀、學習觀,鼓勵家長參與,創設出全體成員共同參與和支持學習心理健康維護的環境與氛圍,讓小學生在享受家庭生活的同時,自主地完成學習心理健康的成長與發展。此外,學習心理健康維護要走出學校,走向社會。學校要充分利用社會資源,實現資源共享,使小學生在與外界的接觸中形成良好的學習心理。
資料2:
一、人的身心發展規律與特點
(一)順序性:人的身心發展是按照一定的順序進行的,如:人的認知發展是從具體形象思維到抽象邏輯思維的。
(二)階段性:人的發展呈現出相對獨立的前后銜接的階段,不同年齡階段有不同的發展速度和發展重點,要使教育適應人的每個身心發展階段
(三)差異性:不同個體身心發展的速度不同,質量也可能不同。
(四)不均衡性:同一個體內身心的發展不是同步進行的。
1.一方面,在不同年齡階段,其身心發展是不均衡的。如:個體的身高、體重有兩個發展高峰,分別是出生的第一年和青春發育期;
2.另一方面,在同一時期,青少年身心不同方面的發展也是不均衡的。如:有的方面在較低的年齡階段就達到了較高的水平,有的要在較高年齡階段才能達到成熟水平。
(五)互補性:反映個體身心發展各組成部分的相互關系,首先指機體某一方面的機能受損甚至缺失后,可通過其他方面的超常發揮得到補償;也存在于心理機能和生理機能之間
(六)整體性:心理、生理、社會性發展等方面都是同步進行的
(七)歷史性,文化性
(八)穩定性:處在一定社會環境和教育中的某個年齡階段的青少年兒童其身心發展的順序“過程”速度都大體相同
(九)可變性:如我國現在青少年的身高和體重遠遠超過解放前的青少年的身高和體重
二、人的身心發展的規律和特點對教育的制約和要求
(一)順序性要求遵循量力性原則,循序漸進,不能揠苗助長
(二)階段性要求抓住關鍵期,不同的階段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
(三)差異性要求要因材施教
(四)不均衡性要求要抓住不同時間段內各個方面發展的關鍵期,即每個個體在不同的方面在一定的年齡階段呈現出的最快速發展和可塑性最強的時期,不失時機地采取有效的教育措施
三、人的身心發展的主要影響因素的理論
(一)按因素的多少進行分類
1.單因素論:認為人的身心發展是由一個因素決定的,忽視影響人的身心發展的其他因素以及各因素之間的關系
(1)遺傳決定論:英國的高爾頓,美國的霍爾
(2)環境決定論:行為主義學派,如:素絲說,因為素絲說所處時代認為教育是環境的一部分
(3)教育決定論/教育萬能論:愛爾維修
2.多因素論:認為人的身心發展是由多因素共同決定的。
(1)二因素論:
第一,格賽爾、斯滕的輻合論:強調成熟與學習的相互作用;
第二,蘇聯的巴拉諾夫等人的《教育學》:生物因素與社會因素相互作用
(2)三因素論:卡洛夫,遺傳、環境與教育在人身心中的相互作用
(3)四因素論/內因與外因交互作用論(見下)
(二)按影響人身心發展的動因是源于內還是源于外進行分類
1.內發論/成熟論:人的身心發展是由人的內在因素起決定作用的。如:學習即回憶,性善論,遺傳決定論,成熟論(格賽爾根據雙生子爬樓梯實驗得出成熟對學習效果有直接的影響,早于這個階段的訓練時低效的甚至無效的。
2.外鑠論:人的身心發展主要依靠外在因素,如行為主義學派環境決定論,百板說,素絲說,性惡論。
【試論教育促進個人的身心發展】相關文章:
教育信息技術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研究08-04
試論中國動畫存在的缺陷及發展滯后的原因08-24
試論家族企業持續發展的社會誠信因素05-29
藝術試論08-23
供給側改革促進農業經濟的發展研究論文04-18
試論基層班組人員的安全培訓教育論文05-26
試論實用主義教育哲學與成人教育主張略述05-28
試論個人、團隊及組織學習的關系論文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