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機電工程系電加工畢業論文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接觸過論文吧,論文是描述學術研究成果進行學術交流的一種工具。還是對論文一籌莫展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機電工程系電加工畢業論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機電工程系電加工畢業論文1
【摘要】當前我國機電專業實驗實訓存在著一系列的問題,實驗教學對高等學校的人才培養質量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本文分析了高職高專機電專業現狀對于機電專業骨干課程職業能力訓練的要求,探討了高職機電專業實驗實訓體系改革的內容和方法。
【關鍵詞】高職,機電,課程體系,改革
實驗實訓作為實踐性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在培養學生形成科學的思維方法和運用實驗手段去發現、觀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方面的作用,是其他課程所難以取代的。實驗實訓不僅在于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驗證和鞏固所學的理論知識,更在于作為能力培養的載體,在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素質的提高和工程意識的形成方面具有獨特的作用。正確認識實驗教學對人才培養的作用,充分肯定實驗實訓教學在整個高職高專教育教學工作中的地位,將對高等學校提高人才培養質量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近年來,由于客觀和主觀上的原因,實驗實訓教學改革嚴重滯后于理論教學改革,已明顯不能適應當前形勢下人才培養的需要。應該盡快把實驗教學改革融入整體教學改革之中,逐步對學生進行知識、能力、素質的.綜合培養。
一、現狀分析
目前,高職高專機電專業教學計劃中絕大多數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均開設一定數量的實驗,大多屬于演示、驗證性實驗。眾所周知,很多高職畢業生,實踐操作能力很差,畢業工作后很長時間不能獨立頂崗,給用人單位帶來很大負擔,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不能適應市場的需求,實踐教學已成為高職教育發展的瓶頸。加強實踐環節教學,加強學生實踐技能的培養,是提高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關鍵。
除了實驗儀器陳舊、設備臺套數不足、教學手段比較落后、實驗教師數量不足、教學觀念尚未切實轉變等原因之外,還存在以下問題:
1.重理論輕實踐
由于實驗教學從屬于理論教學,實驗學時分散在各門課程之中,數量較少,因而在課程的成績考核中所占的比例極小,且不少實驗缺乏完善的考核辦法,導致學生對實驗課很不重視。重理論輕實踐的思想依然大量存在。
2.理論與實踐教學脫節
機電技術發展迅猛,出現了許多新技術、新工藝,理論教學中已及時增加了這些新的內容,而實驗教學卻嚴重滯后,實驗內容長期不變,造成理論與實踐教學的脫節。
3.專業特色不明顯
各科實驗之間的關聯性較差,未形成有機的聯系,尤其是機、電兩方面缺少綜合,無法形成專業特色。實驗教學缺乏相對的獨立性與整體優化,專業實驗的工程特征不明顯。
二、改革設想
專科教育的目標是培養適應社會需求、具有良好的專業技能和工程意識的一線技術人員,學習理論知識不是目的,而是為了在實踐中加以應用。因此,必須徹底轉變重理論輕實踐的思想,充分認識實驗教學在工程教育中的重要性,把培養人才的綜合素質和能力作為教學的出發點和歸宿,對現行的實驗教學進行改革。
1、機械基礎系列實驗
本實驗在學生完成了公共課后的專業基礎課程學習階段進行,主要包含工程力學、工程材料、互換性與技術測量、機械設計等課程中的有關實驗內容。通過掌握一些本專業基本的實驗手段與實驗方法,進一步加深對專業基礎課的理解,為后續課程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2、電工電子系列實驗
本實驗主要包含電工技術、電子技術等課程的有關實驗內容,1學分,可安排在第三學期。通過實驗,使學生獲得模擬電子、數字電子、電機等方面的基本實驗技能和初步的電路分析能力。
3、測試與控制系列實驗
本實驗主要包含測試技術、單片機、電氣控制與PLC、液壓傳動等方面的內容。培養學生在測試與控制方面的能力,通過實驗,要求學生了解現代測試儀器的使用方法和利用計算機進行數據處理,初步掌握單片機、PLC控制、液壓傳動方面的基本實驗技能,從而鍛煉學生的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4、機電技術綜合實驗
為了培養學生綜合能力與創新能力,根據現有的實驗條件,初步列出若干綜合性實驗項目(如表1),今后可適當增加。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畢業設計課題選做1~2個大型實驗,并在教師的指導下獨立完成實驗的所有環節,從而得到一個全過程的完整鍛煉。該實驗為1學分,安排在最后學期。
三、配套措施
要保證基本設想的實現,并能穩步提高實驗教學質量,必須改變實驗室的現有模式,合并分散的同類實驗室,盡快建立面向全院開設專業基礎實驗的實驗中心,組建特色鮮明的機電工程中心。這樣既有利于合理配置資源,又可改善實驗學科單一、設備臺套數欠缺的狀況,也便于系列實驗課程的開設。同時,必須對相關的教學環節加以改革和完善。
(一)改革教學方法與手段
改變傳統實驗教學方法,建立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實驗教學新模式。讓學生變被動為主動,變消極為積極,使實驗課程成為學生自主學習、培養創造性思維和創新能力、掌握科學技術與研究科學理論的有效途徑。將現代技術引入實驗室,推動實驗教學手段現代化,豐富實驗教學內容,擴大信息量,提高實驗教學質量和效果。使學生在校期間接受較為完整的知識與操作技能的訓練,為畢業后盡快適應專業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 加強校內實訓設施的完善
學院在大規模基本建設的同時,為適應機電專業實踐教學的需要共投入980萬元,使校內實訓設施進一步完善。現有機械制圖實訓室,CAD/CAM實訓室,電工電子實訓室,高性能模擬電子實訓室,高性能數字電子實訓室,電力拖動實訓室,材料力學實驗室,可編程控制器實訓室,單片機實訓室、鉗工維修實訓室等30多個。金工實訓中心占地3000多平方米,有新式數控機床13臺,普通機床37臺,車、銑、刨、磨、線切割等種類齊全,另有電氣焊實訓室2個,交直流電弧焊機、氬弧焊機、氣焊設備等50多臺套,。機電專業的實驗實訓基本上能在校內完成,各實訓室同時配有電腦和黑板,現場教學增強了教學的直觀性,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和動手能力。
機電工程系電加工畢業論文2
摘要:機電一體化是一種復合技術,是機械技術與、信息技術互相滲透的產物,是機電工業發展的必然趨勢。文章簡述了機電一體化技術的基本結構組成和主要應用領域,并指出其發展趨勢。
關鍵詞:機械工業;機電一體化;數控;模塊化
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極大地推動了不同學科的交叉與滲透,引起了工程領域的技術改造與革命。在機械工程領域,由于微電子技術和計算機技術的迅速發展及其向機械工業的滲透所形成的機電一體化,使機械工業的技術結構、產品機構、功能與構成、生產方式及管理體系發生了巨大變化,使工業生產由“機械電氣化”邁入了“機電一體化”為特征的發展階段。
一、機電一體化的核心技術
機電一體化包括軟件和硬件兩方面技術。硬件是由機械本體、傳感器、信息處理單元和驅動單元等部分組成。因此,為加速推進機電一體化的發展,必須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一)機械本體技術
機械本體必須從改善性能、減輕質量和提高精度等幾方面考慮。現代機械產品一般都是以鋼鐵材料為主,為了減輕質量除了在結構上加以改進,還應考慮利用非金屬復合材料。只有機械本體減輕了重量,才有可能實現驅動系統的小型化,進而在控制方面改善快速響應特性,減少能量消耗,提高效率。
(二)傳感技術
傳感器的問題集中在提高可靠性、靈敏度和精確度方面,提高可靠性與防干擾有著直接的關系。為了避免電干擾,目前有采用光纖電纜傳感器的趨勢。對外部信息傳感器來說,目前主要發展非接觸型檢測技術。
(三)信息處理技術
機電一體化與微電子學的顯著進步、信息處理設備(特別是微型計算機)的普及應用緊密相連。為進一步發展機電一體化,必須提高信息處理設備的可靠性,包括模/數轉換設備的可靠性和分時處理的輸入輸出的可靠性,進而提高處理速度,并解決抗干擾及標準化問題。
(四)驅動技術
電機作為驅動機構已被廣泛采用,但在快速響應和效率等方面還存在一些問題。目前,正在積極發展內部裝有編碼器的電機以及控制專用組件-傳感器-電機三位一體的伺服驅動單元。
(五)接口技術
為了與計算機進行通信,必須使數據傳遞的格式標準化、規格化。接口采用同一標準規格不僅有利于信息傳遞和維修,而且可以簡化設計。目前,技術人員正致力于開發低成本、高速串行的接口,來解決信號電纜非接觸化、光導纖維以及光藕器的大容量化、小型化、標準化等問題。
(六)軟件技術
軟件與硬件必須協調一致地發展。為了減少軟件的'研制成本,提高生產維修的效率,要逐步推行軟件標準化,包括程序標準化、程序模塊化、軟件程序的固化、推行軟件工程等。
二、機電一體化技術的主要應用領域
(一)數控機床
數控機床及相應的數控技術經過40年的發展,在結構、功能、操作和控制精度上都有迅速提高,具體表現在:
1、總線式、模塊化、緊湊型的結構,即采用多CPU、多主總線的體系結構。
2、開放性設計,即硬件體系結構和功能模塊具有層次性、兼容性、符合接口標準,能最大限度地提高用戶的使用效益。
3、WOP技術和智能化。系統能提供面向車間的編程技術和實現二、三維加工過程的動態仿真,并引入在線診斷、模糊控制等智能機制。
4、大容量存儲器的應用和軟件的模塊化設計,不僅豐富了數控功能,同時也加強了CNC系統的控制功能。
5、能實現多過程、多通道控制,即具有一臺機床同時完成多個獨立加工任務或控制多臺和多種機床的能力,并將刀具破損檢測、物料搬運、機械手等控制都集成到系統中去。
6、系統的多級網絡功能,加強了系統組合及構成復雜加工系統的能力。
7、以單板、單片機作為控制機,加上專用芯片及模板組成結構緊湊的數控裝置。
(二)(CIMS)
CIMS的實現不是現有各分散系統的簡單組合,而是全局動態最優綜合。它打破原有部門之間的界線,以制造為基干來控制“物流”和“信息流”,實現從經營決策、產品開發、生產準備、生產實驗到生產經營管理的有機結合。企業集成度的提高可以使各種生產要素之間的配置得到更好的優化,各種生產要素的潛力可以得到更大的發揮。
(三)柔性制造系統(FMS)
柔性制造系統是計算機化的制造系統,主要由計算機、數控機床、機器人、料盤、自動搬運小車和自動化倉庫等組成。它可以隨機地、實時地、按量地按照裝配部門的要求,生產其能力范圍內的任何工件,特別適于多品種、中小批量、設計更改頻繁的離散零件的批量生產。
【機電工程系電加工畢業論文】相關文章:
機電自動化畢業論文提綱12-19
土木工程系畢業論文01-30
畢業論文提綱07-21
畢業論文提綱07-21
畢業論文致謝09-14
建筑畢業論文09-03
畢業論文寫作經驗04-27
本科的畢業論文致謝04-20
理科畢業論文致謝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