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產業結構經濟增長論文
一、引言
河南省經濟總體實力較強,產業體系和布局基本形成,但傳統工業所占比重較高,現代服務業和高新科技產業發展緩慢等問題反映了河南產業結構現狀還不能適應經濟發展需要,河南經濟的發展仍需要調整優化產業結構。
二、相關文獻綜述
庫茲涅茨(1949)提出一個國家國民收入的度量要從產業結構的視角去衡量,并對50個國家的數據分析后發現,制造業部門的增加伴隨著人均國民收入的增長,這是最早關于產業結構與經濟增長的系統研究理論。之后,國內外學者紛紛從不同角度對產業結構與經濟增長的關系進行探討。國內學者對產業結構與經濟增長的研究大多為定量實證分析。江小涓(2005)認為產業結構優化是推動經濟增長的動力,促進產業結構優化要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加快第三產業發展。蔣勇等(2010)認為經濟增長的條件是優化產業結構,產業升級能促進經濟增長。也有學者立足于某地區,分析產業結構與地區經濟增長間的關系。王兵等(2006)指出廣東經濟增長促進第一產業向第二、三產業的轉移。李懿洋(2011)指出甘肅第三產業對經濟增長的最大,但發展較為緩慢,產業結構內部不合理。柴偉等(2013)認為吉林第二產業對經濟增長影響最大,第一產業次之,提出第二產業為吉林主導產業,同時加快發展第三產業。為了解河南產業結構對經濟增長的影響,找出促進經濟增長的主導因素及薄弱環節,本文將運用協整分析和格蘭杰因果檢驗對河南省產業結構和經濟增長的關系進行實證分析。
三、實證分析
1.模型及數據樣本
經濟增長與各產業產值之間存在一定的線性關系,本文將經濟增長設為因變量,各產業產值設為自變量,構建多元回歸模型:Y=a+a1X1+a2X2+a3X3。其中,Y代表經濟增長,選取國內生產總值(GDP)作為衡量指標。X1為第一產業產出值,采用第一產業產值CY1表示;第二產業產出值CY2為X2,第三產業產出值CY3為X3,各產業產出值選取《河南統計年鑒》中1979~2013年的數據,樣本容量為36。由于時間序列可能存在異方差,對方程兩邊取對數,得到第一、二、三產業與經濟增長關系的模型:Ingdp=a+a1lncy1+a2lncy2+a3lncy3。
2.平穩性檢驗
由于經濟變量存在非平穩性,為避免使用回歸方法所估計的方程可能存在的偽回歸問題,首先對數據進行平穩性檢驗。本文采用ADF方法進行單位根檢驗,若不存在單位根,即證明檢驗數據是平穩的。運用STATA12.0軟件檢驗結果如表。檢驗結果表明,四個時間序列都是非平穩的,而它們的一階差分都是平穩的,所以是一階單整序列,可以進行協整檢驗。
3.協整檢驗
協整檢驗是看變量的某種線性組合是否存在長期穩定的.均衡關系,即協整關系。這里采用適合變量較多的Johansen法對四個變量lngdp、lncy1、lncy2和lncy3的時間序列進行檢驗,估計出來的協整回歸模型為:lngdp=1.0527+0.2637lncy1+.05480lncy2+0.1869lncy3+et11.645.3922.575.33F值為61791.0,較大,ADR2值為0.999趨于1,說明方程擬合度較好,回歸結果理想,即三大產業產值與經濟增長間存在長期均衡關系。從回歸結果可知:第一、二、三產業產值分別增加1%,則國內生產總值分別增長0.26%、0.55%和0.19%。可以看出,第二產業對河南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較大。
4.格蘭杰因果檢驗
協整檢驗證明了產業結構與經濟增長之間存在長期穩定的關系,但這種均衡關系是否構成因果關系,還需要進一步檢驗。本文運用格蘭杰Granger提出的因果關系檢驗方法對其進行分析。格蘭杰因果檢驗是檢驗一個變量的前期變化是否能有效解釋另一個變量的變化,一個變量若受到另一變量滯后影響,稱其具有格蘭杰因果關系。,河南省經濟增長是第一、三產業產值增長的原因,而第一產業和第三產業產值的增加并沒有促進經濟增長。第二產業產值增長是促進河南經濟增長的原因,但經濟增長沒有帶動第二產業進一步發展。2012年,河南省三大產業結構的比例是13:56:31,第二產業在經濟結構中的比重最大,符合第二產業對經濟增長促進最為明顯的結論。河南省第一產業和第三產業的比重較少,對經濟的貢獻度小于第二產業。河南省是農業大省,應在保持河南工業競爭力的同時,做大做強農業。第三產業是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指標,河南省應不斷提高第三產業比重,發展現代服務業,支撐工業和農業發展,帶動河南產業結構升級。
四、政策建議
1.發揮優勢,夯實第一產業基礎
河南是國家的農業生產基地,近年第一產業在國內生產總值中占比在14%左右,但其產業化程度不高,技術水平較低。發揮河南人力資源和地理氣候優勢,保證糧食安全生產、穩定農業發展、夯實農業基礎的同時,優化農業產業結構,促進農業產業化進程,加快農業生產加工的機械化信息化;發展農產品深加工產業,提高農產品附加值;延長農產品產業鏈,增加農業收益,形成以農產品加工為主的新型農業。
2.優化結構,提升第二產業競爭力
協整檢驗和格蘭杰因果檢驗均表明,第二產業對河南經濟增長的促進作用最為明顯,其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也一直較高,是河南經濟的支柱產業。在未來經濟發展中仍要重視第二產業水平的進一步提高,工業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發展實體制造業,推進新型工業化進程。重視新興產業,加大對科技創新的投入,研發掌握實體制造業核心技術;減少龍頭企業、骨干企業、產業集聚區上下游企業等重點企業的行政干預,發揮市場作用,提高經濟效益;促進產業集聚的形成,培育產業集群品牌,提升產業集聚對經濟增長的促進作用;升級傳統產業、擴大鞏固優勢產業、扶持新興產業,形成良好工業體系,提升第二產業核心競爭力,使第二產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度進一步提高。
3.扶持鼓勵,促進第三產業發展
經濟發展過程中,第三產業較第一、二產業發展空間更為廣闊。多國經濟發展經驗表明,隨著一國或地區經濟水平的不斷提長,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產業結構也會向第三產業升級轉變。第三產業的發展可以改變經濟增長方式,使經濟增長從粗放型向低耗能、高附加值的集約型方式發展,擴大就業領域,增加就業人數,并為第一、二產業提供更為有效的支撐。河南第三產業比重較低,發展潛力也最大。應深化機制改革,改善第三產業軟硬環境;加快發展金融、保險、物流等服務行業,提升經濟運行效率;充分利用地理優勢和豐富的旅游資源優勢,大力發展旅游業、餐飲服務業等現代服務業,以充分發揮第三產業對河南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
【河南省產業結構經濟增長論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