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銀行會計風險的成因及管控途徑論文
在當今經濟全球化迅速推進的新環境下,隨著國內越來越多金融機構的興起以及國外金融機構的不斷涌入,再加上商業銀行在經濟發展中的特殊地位,對于我國的每一家商業銀行來說都面臨著嚴峻的挑戰,如何在這種越來越趨于市場化的環境中立足,商業銀行的風險管理是不可小覷的關鍵點,而銀行的風險管理中會計風險的防范成了重中之重。因此,改革和完善商業銀行會計工作,防范會計風險成為商業銀行風險管理的一個重要部分。
一、商業銀行風險防范的地位及特點
商業銀行會計業務作為商業銀行最基本的業務,商業銀行會計風險始終貫穿商業銀行經營的全過程,商業銀行會計風險的防范一直是商業銀行風險防范的重要內容,特別是近年來我國發生的重大金融案、觸目驚心,使商業銀行損失慘重,影響十分惡劣。商業銀行幾乎每年都會發生經濟案件,這些案件大多與執行會計制度不嚴、會計監督乏力有著密切關系,也充分表明了我國某些商業銀行會計風險防范不得力真實現狀。因此如何在競爭中抵御商業銀行會計風險的發生,特別是商業銀行的操作風險的防范。對于確保商業銀行自身安全、提高商業銀行的競爭力有著十分重要意義。
二、商業銀行會計風險的表現形式及成因分析
(一)商業銀行會計風險的表現形式
1.人工操作中的風險。人工操作風險是指在銀行組織內,由于會計操作上的失誤帶來的風險。主要有會計、儲蓄或經辦員責任心不強和法制觀念淡薄而造成的財產損失。銀行會計作為一項專業性較強而風險性又大的工作,面對大量結算票據、現金資產,以至密押、印章、重要空白憑證、有價單證等,制度不健全造成或發生工作疏漏所導致的資產損失是巨大的',同時還會使銀行信譽受損。
2.會計監督管理中的風險。在實際工作中,會計工作的稽核缺乏實效性,稽核制度有名無實,流于形式。稽核工作往往是稽核人員敷衍了事,在有關憑證和賬薄上蓋個章,不能及時有效地控制會計風險,有損于稽核職能的發揮,沒有起到稽核工作的實質作用。
3.內部控制中的風險。在銀行內部,各個層面上的會計人員均不同程度地存在風險防范意識淡薄的現象;此外,在實際工作中相互制約不能完全落實,一些重要職責和崗位沒有嚴格分離,集多職于一身的現象時有發生,常常出現“控下不控上”的局面。
4.會計網絡化中的風險。會計電算化的發展一方面推動了銀行會計業務的規范化和合理化提高了核算質量解放了勞動力另一方面計算機作案的案件不斷發生出現了作案由簡單型向智能型發展的趨勢,表現為:故意更改計算機數據或程序篡改處理結果,有的還利用計算機網絡作案采取非法修改數據毀壞數據備份盤和有關憑證賬頁等手段實施電腦智能型作案。
(二)商業銀行會計風險的成因分析
1.人員業務技能和素質較差。近年來,國有獨資銀行在快速商業化的變革中,為搶占市場份額,實行外延式急速擴張的策略,真正精通銀行會計業務的專門人才嚴重不足,一些新手未經崗位培訓,對于各項規章制度,操作規程沒有很好的掌握,缺乏風險防范意識和能力,致使會計核算的隨意性較大;會計人員風險意識薄弱,相互之間盲目信任,互不設防,導致崗位制約機制形同虛設。在少數基層行,對職工的思想政治教育沒有真正深入下去,有的明知有不良行為,卻無人過問。有的即使培訓,業務培訓也不到位,會計人員缺乏對經辦業務的全面了解,素質偏低有的業務推出后,培訓不到位或未能全面揭示存在的風險點,造成操作人員對新業務不熟悉。有的行會計人員變動頻繁,銀行會計處于銀行業務的第一線,對人員的專業理論和業務知識要求較高,如果對會計結算制度等了解不足,就容易產生違規操作。另外,在會計隊伍趨向年輕化的同時,也容易受社會上拜金主義思潮的影響,從而在會計業務操作中違規甚至違法。
2.會計稽核及監督乏力。銀行會計的監督職能就是銀行會計在行使反映職能的同時,根據各項財務會計制度、會計法規,對銀行取得和使用資金的合規性進行審查監督,對銀行資金的取得和使用的合理性加以檢查和分析。但現時期,銀行會計的監督職能只是起到了“社會公共簿記”的作用,而其重要的監督職能卻遠未得到很好的發揮。隨著金融體制改革的進一步深化,會計核算已從單純的“核算操作型”逐步向“核算管理型”轉換,而銀行會計的監督管理仍然停留在完成會計核算,做到賬平表對上,從而對國家賦予會計的監督職責沒有認真地履行。
3.內部控制制度不健全。負責人和決策管理層的權力缺乏必要的監督制約。還有一些銀行制度不能依據各項業務發展和經營環境變化適時進行調整充實,部分過時的規章制度或操作程序不銀行內控制度建設指導意見原則性較強,操作性不足,內控制度建設的具體要求見于各種會計制度中,未形成一套環環相扣的風險防范程序,在很大程度上弱化了內控制度的重要性。銀行現有內控制度數量較多,覆蓋面較廣,但有些制度不能覆蓋業務操作的各個環節,彼此之間的協調性、配套性不強,未能體現相互制約的原則。一些重要職責和崗位沒有嚴格分離,集多職于一身的現象時有發生。一些銀行分支機構缺乏有效的內部管理部門,對主要能被新的、更科學的制度所更新。
三、加強商業銀行會計風險防范的建議
(一)完善商業銀行會計操作方面的法律法規
企業員工必須有法制觀念。依法決策、依法經營、依法辦事,這是銀行業頭等重要的大事。以建設法制型企業為目標,是貫穿整個銀行業經營的一條紅線。加強制度建設,完善風險控制體系首先要嚴格按照會計制度,制定會計人員崗位職責和修訂崗位操作規程。操作規程要具有較強的規范性、實用性、針對性,確保有章可循、違章必究。在不斷完善各項規章制度的基礎上,做到嚴格執行。針對代理業務等系統的薄弱環節盡快完善相應的制度和規定,落實業務核算的主管部門,做到新產品、新業務的推出與會計核算和操作同步進行。
(二)建立健全適應商業銀行經營要求的會計管理體制
首先,應盡快改變目前國有商業銀行所有者主體虛擬的現狀。所有者主體虛擬,往往使企業的利益在利用會計系統監督各項業務經營活動的開展、會計風險防范等至關重要的問題上無法真正落到實處。一個現實可行的辦法就是在國家控股的前提下,積極穩妥地將國有商業銀行推向資本市場,從而優化銀行內部治理結構,使會計風險防范獲得強勁的原動力。其次,應改革現行分級分散的會計核算體制,在建立全行統一會計信息系統的基礎上,實行大集中、管理型的三級核算新體制,也就是在全行實行總行、大區核算中心、基層分行三級核算主體構成的三級核算制,這種體制下總行制定的考核指標等直接面向基層分行,但有關的指標計算、數據加工則由大區核算中心來完成,從而可以在保護基層增收節支防范經營風險積極性的前提下,有效防止會計信息被人為篡改,同時它還可以極大地增強會計信息的實效性,減少機構和職能重疊,提高銀行服務效率。還可以考慮采用基層領導輪換制、會計人員委派制、稽核特派員制度等辦法,從人員上保證全行集中統一的會計管理落到實處,進一步防范、化解“本位主義”引發的銀行會計風險。銀行應根據自身業務管理需要,對會計運營的各項具體工作進行了更為詳細的劃分,并按照業務的分類歸屬分別進行管理。
(三)深化銀行會計內部控制機制建設
會計內控制度的建設和執行情況是一個持續改進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銀行內控制度評價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要組織建立具有獨立地位的內控評價部門,運用適當的評價方法和專業技術對各機構的內控制度建設、執行情況進行客觀公正的評價,以促進各機構內控制度的建設和執行銀行會計風險的防范力度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內部控制機制。改進內部控制機制,制定嚴謹、科學內部控制制度和原則,可以有效地防止疏忽、遺漏,控制犯罪行為的發生。科學化的內部管理機制,要注意綜合風險防范方法的使用。如運用授權控制法使各級人員在權限范圍內做事,采用崗位輪換法消除固定職位下舞弊行為發生的風險;改進管理模式嚴格區分前臺操作與后臺管理;完善內部稽審制度,加大監督和審查力度;建立健全有效及時的內控制度內控貫穿于經營活動的所有方面。在此基礎之上,內控制度要合理適用,要根據機構的組織規模、業務特點、技術條件、人員素質等具體特點和要求建立內控制度,機構所有部門、全體員工必須竭力維護內控制度的有效執行,任何人員都不得有超越制度的權利。
(四)加強計算機信息安全管理
現代化的銀行必須有現代化的金融運行手段:一是在會計系統設計時,要研究開發高質量的電算化軟件,擴大計算機履蓋面,提高計算機的應用程度;二是建立科學的金融計算機系統會計風險防范控制制度,對計算機系統的開發、測試、運行和維護的整個過程進行嚴格管理,從事前防范、事中控制入手,設立多種會計防范控制功能,充分發揮其在事中控制、事后監督和事前預測的作用;三是協調理順會計部門與信息技術部門的關系,使之互相配合,有效地發揮運用會計電算化防范會計風險的作用;四是建立計算機密碼管理制度,每個操作員必須設置個人密碼,操作密碼屬重要機密,應不定期更換,防止無關人員上機操作或盜用他人密碼進行操作。
【商業銀行會計風險的成因及管控途徑論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