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院校會計專業教學改革論文
論文摘要:會計專業作為高職院校中的一個重要專業,其培養的人才應用于社會的各行各業,會計教育質量如何,直接關系到未來會計人才的能力和整個會計工作的質量,正因此高職院校會計專業教育被提到了重中之重的地位。文中針對社會需求、學生就業與高職院校會計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闡述了高職院校會計教學改革之構想。
論文關鍵詞:高職院校 會計教學 學生就業 社會需求 改革構想
會計學是一門技術應用性較強的經濟管理學科,經濟越發展,會計工作越顯得重要。因此,會計實訓教學是高職院校會計教學不可或缺的重要內容。會計專業作為一種傳統專業,在高職教育新興模式下,無論是教育理論、人才培養模式、教學內容、教學方式方法和手段都顯得滯后。為此,改革會計教學理念、方法和手段,加強學生獲取知識的能力和創新精神的培養,是深化高職院校會計專業教學改革的重要內容。高職院校會計專業培養目標應定為:使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既能熟練掌握會計理論知識、經濟管理知識,又能熟練運用財務軟件進行會計實際操作的具有誠信品質、敬業精神和責任意識、遵紀守法的高素質的技能型人才。
一、高職院校會計教學中存在的不足
隨著會計制度的改革,社會對會計人才的素質和能力要求也在不斷提高。雖然大多數高職院校都在進行會計教育、會計教學改革探索,并取得了不少成功的經驗,但由于長期受傳統教育思想的影響,高職會計教學至今仍存在著許多不足,主要表現在:
(1)會計教學目標不明確,目標定位不一致,對到底培養什么樣的高職會計人才缺乏認真、科學的研究。
(2)課程設置不合理。會計課程與基礎課程搶課時;專業課程與專業基礎課程主次不清,內容重疊、順序混亂。
(3)教學方法消極。采取注人式、滿堂灌的做法,學生思維閉塞、學習被動沒興趣。
(4)教學理念落后。重理論,輕實踐,或實訓內容滯后于職業崗位需求。
(5)對學生考核方法不合理。重理論、輕實踐能力的考核。
二、高職院校會計教學改革構想
(一)轉變教師職業教育理念,明確教學目標,提高教學質量
高職院校教師應熟練掌握職業教育理論,明確高職院校要以培養技能型、應用型人才為目標,同時還要高度重視學生的職業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實現由學科型向實踐型轉變,由知識中心向技能中心轉變。教師要針對高職院校學生的特點,因材施教,改革教學方法和手段,轉變教學理念,融“教、學、做”為一體,強化學生能力的培養。在教育教學中要突出專業技能、技藝和技術;在教學實踐中要凸顯“職業能力”培養;在教學管理中,要把握“能力評價”導向;在質量評估中,要突出知識、能力的協調發展。培養學生的社會適應性,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創造能力、就業能力和創業能力。
(二)提高會計教師專業理論水平與實踐技能,重點培養“雙師型”教師
(1)鼓勵與支持會計專業教師參與社會各類財會專業職稱與注冊會計師等能力考試,提高會計教師的理論水平。(2)采取“外引”兼“內培”的方式,結合教學進行教師墻訓。向企事業單位、會計事務所聘請財務總監、注冊會計師來校兼職,讓他們既到學校指導會計教學工作,進行教師培訓,又讓他們擔任會計課程教學,彌補在校會計教師實踐知識的不足。(3)創造條件組織會計教師平時特別是假期經常到第一線去發現問題、研究問題和解決問題,積累豐富的實踐經驗,使其能熟練掌握會計循環各個階段的實務操作,并能夠解答會計循環過程中出現的操作問題,熟練掌握會計核算中一些特殊會計事項的處理,具有綜合會計信息、分析會計信息的能力。 (三)課程設置與社會需求、學生就業緊密聯系
為使學生能更好地滿足社會需要,真正勝任用人單位的工作崗位,高職院校會計專業必須以市場需要、學生就業為導向,打破傳統的學科體系界限,按照技術應用能力、職業素質培養為主線和“實際、實用、實踐、實效”的'原則來設置課程和精選內容,改革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突出會計專業技術能力培養的重要地位,增強學生的職業能力。學院每學年還要根據市場需求變化與學生就業情況調整教學方向,進行相應課程的修改和替換。每當出現會計新理論、新政策、新法規時,教師都應及時把它們加人到授課內容里面,避免學生在學校學到的理論知識與社會需要脫節。同時加強教材建設,提高教學質量。
(四)突出實踐技能的培養,提高學生的崗位適應能力
通過調查發現,勞動力市場需要一大批既具有會計實踐能力又懂會計軟件的使用和維護的技術型和應用型人才。因此,改革后的教學模式應轉為以學生為中心,以需求為動因,以問題為基礎,進行發現式、探索性的學習;應當把突出實踐技能,培養學生崗位適應能力作為教學改革的重點來抓。合理把握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比例關系,做到以“必須、夠用”為原則,著重加強學生課程實踐技能的操作,學生綜合模擬實踐技能的操作以及財務會計軟件的技能操作。教學方法上要改掉過去滿堂灌的做法,將枯燥的課堂講授,變成學生看得見的經濟活動過程,讓學生多參與,親自動手,形成互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例如:發票賬單的填寫、材料采購的過程等內容,既可以用課件的形式進行展示,又可以用實物樣本進行操作演示,使課堂教學氣氛變得活躍,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在理論課程講授完畢時,及時進行實踐操作訓練,加強學生對單元知識的理解并訓練其動手能力。待基礎實訓結束,講完全部會計專業課程后,再組織進行一次綜合性的實訓,以利于會計實訓的循序漸進,做到基礎實訓和綜合實訓的協調統一,全面提高學生運用技能的能力,鑄就就業本領。同時加強考核學生所學知識的運用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及創新能力,使學生在課堂學習、完成作業和社會調研等活動過程中,表現出自我管理、與人溝通合作、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和創新等能力。
另外,學校還應加強學生財務軟件(用友、金蝶)、辦公軟件、數據庫等計算機操作技能的熟練掌握。目前,社會用人單位都非常重視學生職業專項技能,為拓寬學生就業渠道,可充分利用學校的教學資源和網絡信息資源,鼓勵與支持學生參加社會考試,如考取電算化證、會計從業資格證、計算機等級證和助理會計師證等,使學生在獲得學歷證書的同時,順利地獲得相應的職業資格證書,增強其就業競爭能力。學校還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不斷地改善教學設施,重視優質教學資源和網絡信息資源的利用,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提高教學質量,為培養高素質的學生提供良好的教學環境,從而形成招生、培養、就業一體化的良機制。
【高職院校會計專業教學改革論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