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在臨床護理中應用的體會論文(精選11篇)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大家都接觸過論文吧,論文對于所有教育工作者,對于人類整體認識的提高有著重要的意義。一篇什么樣的論文才能稱為優秀論文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心理學在臨床護理中應用的體會論文(精選11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心理學在臨床護理中應用的體會論文 篇1
在臨床護理中應用護理心理學教育指的是運用心理學的理論和方法,并把護理學與心理學緊密結合,在掌握患者的心理活動的基礎上,有規律、有針對性地做好護理工作。
在臨床護理工作中,護理人員不僅要掌握過硬的專業知識和技能,還要具備熟練運用心理學的知識和方法,有針對性地好各類患者的護理工作,以促使患者形成最佳的心理狀態,促進治療和護理工作的順利進行,不斷提高臨床護理工作質量,提高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
心理學與護理學是緊密相關,不可分割的。在醫學中,心理治療有助于患者神經系統的機能恢復,使他們的精神狀態和心理狀態得到改善,從而達到治療的目的。
1、從觀察病情中發現患者的異常心理
新入院的患者,如果仔細觀察,就會發現有的患者由于對醫院環境陌生,加上疾病的痛苦,使他們感到孤獨,缺乏安全感,表現為焦慮不安、憂心忡忡。有的自費患者因擔心家庭經濟困難。表現為心情沉重、沉默不語。
一些需要進行特殊檢查的患者會表現出恐懼、緊張和難為情。這就需要護理人員主動關心體貼患者,及時幫助解決一些生活上的困難,幫助他們熟悉醫院環境,使其在短時間適應病房的生活,有利于疾病的康復。
2、根據個體差異進行不同的心理護理
患者對問題的認識上存在著個體差異,在心理護理中就要做到因人而異。如有的患者對治療方法恐懼,稍加解釋就能愉快接受并積極配合。
而有的患者反復多次做工作,也難以接受。這時就需要及時進行心理護理,把醫學知識通俗化,耐心細致地向他解釋,講解治療方案的必要性和安全性,并讓其他患者進行現身說教,通過心理護理會讓患者擺脫消極情緒,愉快積極地配合治療及護理工作[1]。
心理護理的疏導工作是很重要的。主要是向患者說明所患疾病的病因、治療、飲食、休息、預后及健康知識宣教。
醫護人員必須詳細地搜集資料,用科學的道理和簡單易懂的話,使患者對目前所進行的有一定了解并熟悉相關知識,對患者有疑問的地方要耐心解釋,不能遮掩隱瞞,這也需要護理人員有良好的素養及較強的溝通能力,微笑服務、主動服務、禮貌用語都是增強溝通能力的技巧。
3、在病房管理中的心理護理
患者的氣質不同,表現形式也不同,氣質大致可以分為四類:膽汁質、多血質、黏液質、抑郁質,屬于多血質的患者往往在病中就顯得比膽汁質的患者嬌氣,忍耐性差。這種人,需要護士在打針和吃藥時動作要特別輕柔,多做些心理上的安慰,使患者在心理上得到同情,他就會很好地配合治療。
但這種患者一旦病情好轉后,就顯得異常活躍。如病房應安靜,但是他由于身體上的康復,心情愉快,會大聲說話或唱歌,這樣就影響了同病房其他患者的休息,別人提出異議,他會不高興甚至是吵架,這時護士一方面應祝賀他的康復,另一方面要指出他的缺點,讓他回憶在病重時的心情,這樣他才會接受護理人員的要求,自覺遵守病房規定。
召開公休座談會,是溝通護理人員和患者心理溝通的一種好方法。通過會議,讓患者暢所欲言,多提意見,這是取得護患之間相互諒解的最好方法。
通過會議,護理人員可以多多聽取患者對我們工作中的批評與建議,以正確的態度去積極糾正工作中的一些不良現象,解決病患在院內的各種困難,切實讓患者感受到優質服務的開展與推進,不再有"看病難看病貴"的偏見現象,讓患者從心中感到極大的安慰,解除憂慮恐懼感的同時增加了信任感和安全感,對護理人員提出的治療及護理工作的要求,會積極接受并配合[2]。
4、護理人員在實踐工作的心理素質
護理工作的繁雜、緊張、瑣碎、持久性,要求護士必須要用天使般的仁愛之心對待患者,創造一個溫馨的護理環境,使每位患者盡可能的舒適地度過住院生活,帶病而來,痊愈而歸,即使是一個身患絕癥的患者,也能讓他在彌留之際感受人間的溫暖,在日常護理工作中,要保持一顆冷靜的心,特別是危重患者的急救工作,更要機敏果敢,沉著應對,不受任何外界干擾,時刻保持旺盛的精力,克服煩躁情緒,杜絕差錯事故的發生,良好的心理素質必須在工作中磨煉和培養,而良好的心理素質又將促進護理工作的提高,二者緊密相連。
綜上所述,心理學在臨床護理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我們一定要做好心理護理工作,從而提高護理質量及患者的滿意度,增進和諧護患關系,有助于患者早日康復。
心理學在臨床護理中應用的體會論文 篇2
在長期的醫療實踐中,醫師依據中醫理論給患有種種認識、情緒和行為不良的患者進行非藥物的心理治療,取得了顯著效果。中醫學和心理學有機結合形成了中醫心理學,它來源于醫療實踐,又用于指導臨床實踐。我們在臨床護理工作中運用中醫心理學理論取得了明顯的效果。現介紹如下。
1、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Ⅱ型糖尿病46例均為本院內分泌科住院患者,男25例,女21例,38~65歲,平均53歲,病程6個月~7年,平均2年3個月.均符合1999年世界衛生組織糖尿病診斷標準。
1.2中醫辨證分型及臨床表現
(1)肺胃熱感型:11例,主癥煩渴多飲,口干舌燥,尿頻量多,色黃,舌質紅苔黃,脈洪數;
(2)脾腎陰虛型:20例,主癥多食易饑,形體消瘦,口干多飲,舌質紅,苔少,脈細數;
(3)肝腎主虛型:15例,主癥尿頻量多,尿液混濁,五心煩熱,腰膝酸軟,口干舌紅,無苔,脈沉細。
2、心理護理
2.1以情勝情就是有意識地使用另一種情志活動,去戰勝、調節因某種情志刺激而引起的疾病,從而達到愈病的目的。由于人有五志,分屬五臟,五志、五臟間存在著五行制勝的原理,故在應用時根據情志對氣機影響的規律,根據機體病情靈活運用。例如,憂悉者氣閉塞不行,喜則氣和志達,榮衛通利,因而設法使患者喜悅,歡暢,以期治療憂愁、思慮、悲哀等精神刺激所致的病變。在運用以情勝情療法時,應選擇適應證,以精神因素在疾病發生、發展中占主導地位,而身形病變不突出者為宜。同時要掌握刺激的強度,即用作治療的情志刺激,要超過致病壓力的情志因素。形體尚壯實者可用突然的強刺激,形體虛弱者則采用持續的強大刺激。再者要采用有針對性的刺激方法,如怒與恐、悲與喜、驚與思、喜與怒、怒與思等之間在病理、生理上構成了矛盾,因而可以相互調節控制,以平衡陰陽,起到治病的作用。
2.2移情易性分散患者對疾病的注意力,使思想焦點從疾病轉移于他處,或改變其周圍環境,使患者脫離不良刺激因素,或改變患者內心慮戀的指向性,使患者從某種情感轉移于另外的人或物上,稱之“移情'通過學習,交談等活動,掃除其內心的雜念,或改變其錯誤的認識與情緒|1],或改變不良的生活習慣與思想情操等,稱之為“易性”,移情易性的具體方法頗多,臨床上可根據病情,患者的思想狀況、文化修養,以及環境條件等采取措施。
2.3勸說開導在一定的條件下,語言刺激對心理、生理都會產生很大的影響。如“望梅止渴”的故事就是一個例證。正確運用語言這一工具,對患者進行啟發、誘導、宣傳疾病的知識,分析病因病理,解除其顧慮,有助于提高患者戰勝疾病的信心,促進機體康復12。
2.4順情從欲順從患者的情緒、意志,滿足其身心需要,即為順情從欲。
每個人的基礎欲望是生而具有的,衣、食、住、行等生活必要的物質需求是正當的。愛情、婚姻、家庭、求學、就業等亦是人類社會生活的必然現象。
目欲視物,耳欲聞聲,饑而欲食,渴而欲飲,寒而欲衣,勞則欲息,病而求醫,惡死而樂生等,都是人類最基本的需求,應當得到滿足,而不可能硬性廢止。對患者正當而必要的生活欲望不能滿足所致的神情病變,僅有勸說開導,移情易性,是難以解除患者痛苦的。所以有“以從其意”(移情變氣論)“百姓人民,紼欲順其志也”(《靈樞師傳》)之說。因此,“順情從欲’也是心理治療的必要內容.當其生活的欲望得到滿足時,神志病變也就有可能自愈。
2.5祝由療法“祝由”是我國古代治療方法之一,在民間流傳甚廣,現存最早的醫書《五十二病方》中提到祝由療法就有30多處,歷代醫學文獻中也有不少關于祝由治病的記載。以“祝由”治病為主的祝由科,元、明時期列為十三科之一。祝由療法是祝說發病的緣由,改變患者的精神狀態,以達到調節患者氣機,使精神內守的治病方法,故又稱為“移精變氣”。醫師要治愈疾病,護理人員就必須設法使患者及其家屬對醫師本人及其所采用的治法深信不疑,信從照辦,才可望有療效。祝由雖被宣揚迷信鬼神之巫所利用,但祝由治病本身與迷信鬼神并不相同,而與現代所稱精神心理療法有某些吻合之處。由于人的意識情感極為復雜,對神情方面的病變,不能用針藥治療,且要求獲得顯著的療效,其方法必須設計的非常巧妙。
為了抓住患者的心理,有時甚至要披上某些神密的色彩,否則就不能取信于患者,不能動其情,就達不到移情變氣以愈病之目的。祝由療法的應用范圍,主要是疑神疑鬼,忘識行動,驚恐迷惑,神志不遂,深情愛惡等所導致的精神疾患,或某些輕微小疾,通過解除思想負抵轉移情志,調動神氣即可治愈者。
總之,在長期的臨床護理工作中,時刻觀察患者的情緒變化,運用中醫心理學的理論,以情緒為主線,以七情病因說,氣機失調機制論為核心理論,不斷向縱深研宄和發展,并將以情勝情,移情易性,勸說開導,順情從欲和祝由療法運用于臨床護理工作中,提高了臨床治療效果和護理水平。
心理學在臨床護理中應用的體會論文 篇3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
將2011年11月至2013年3月就診的50例原發性閉角型青光眼患者隨機分為2組。觀察組25例,其中男14例,女11例;年齡33~75歲,平均(52.42±15.84)歲;眼壓6.68~8.28kPa,平均(7.54±1.41)kPa;文化程度:小學4例,初中13例,高中6例,大專及以上2例。對照組25例,其中男13例,女12例;年齡33~75歲,平均(52.38±15.25)歲;眼壓6.68~8.28kPa,平均(7.62±1.36)kPa;文化程度:小學3例,初中12例,高中6例,大專及以上4例。2組患者性別、年齡、眼壓、文化程度等臨床資料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采用眼科圍術期常規護理,觀察組實施循證護理,具體護理措施如下:
1.2.1循證問題
在以護士長為組長的EBN小組集體討論下,確立“原發性閉角型青光眼”“護理”“焦慮”“抑郁”和“睡眠質量”等作為本研究的循證問題。
1.2.2循證支持
在萬方數據資源、中國知網全文數據庫等數據庫中輸入上述循證問題,查閱近5年內國內研究的相關文獻資料,并在PubMed、HighWirePress查閱外文資料,尋找文獻支持。
1.2.3循證評價
小組成員仔細研讀文獻資料,外文資料請本科室碩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幫助審閱,指導小組成員評價國外研究實證,總結國內外最佳研究資料,并結合科室護理實踐經驗,客觀評價實證的可靠性、真實性、科學性,優選最佳護理實證。
1.2.4循證應用
根據最佳實證,結合護理經驗和患者具體病情,制定個性化的護理方案。①病情護理:術前遵醫囑給予降眼壓藥物治療,術后嚴密觀察眼濾過泡和前房形成、瞳孔大小和位置、房水等情況,每天測量眼壓,給予糖皮質激素和高滲液脫水,促使前房形成。術后第4天起行眼球按摩(手指沿下瞼表面向眼球間斷施壓,或在上瞼交替按壓眼球),加速房水排出。②心理護理:真誠、微笑、熱情地接待入科患者,減輕患者對陌生環境的緊張、焦慮、恐懼等。根據患者的年齡、文化程度、病情等評估患者的心理健康、認知水平等,告知手術、麻醉的簡要過程,緩解圍術期緊張、焦慮、恐懼、抑郁等負性情緒。組織康復病友現身說法,打消患者心理顧慮,鼓勵家屬給予家庭情感和生活支持。③睡眠護理:強化基礎護理,給患者睡眠提供良好的病房環境,術前不喝咖啡、濃茶,保持心情平靜、放松,聽舒緩音樂,溫熱水泡腳,睡前飲杯熱牛奶。夜晚護理巡視或治療,避免聲響過大,燈光盡量柔和等。
1.3觀察指標
觀察2組護理前(入科后1天)、后(出院前1天)焦慮自評量表(SAS)、抑郁自評量表(SDS)變化,記錄2組改良睡眠狀況自評量表(SRSS)評分變化,總分10~50分,≥23分表示睡眠障礙,睡眠質量與評分成反比。
1.4統計學方法
數據采用SPSS16.0軟件處理,計量資料采用(χ±s)表示,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等級資料采用Ridit分析。
2、結果
2.1心理健康
SAS、SDS評分護理前2組均較高,但組間比較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2組明顯降低(P<0.05),且觀察組降低較對照組顯著(P<0.05)。
2.2睡眠質量
SRSS評分觀察組護理前為(26.56±1.87)分,護理后(19.12±2.32)分;對照組護理前為(26.04±1.77)分,護理后為(20.32±1.75)分。SRSS評分2組護理后均明顯降低(P<0.05),觀察組降低更明顯(P<0.05)。
3、討論
原發性閉角型青光眼是小梁網被虹膜堵塞,發生粘連導致房水循環受阻,眼壓升高壓迫視神經,產生相應臨床癥狀,如不及時治療,可致盲。文獻表明,患者神經質傾向的性格與疾病的發生、發展關系密切。睡眠是人體新陳代謝的生理需求,不僅恢復精力,而且亦能提高免疫力,促進術后康復。循證護理是以患者為中心的整體護理理念的延伸,其通過批判性思維探尋最佳護理方案,為患者提供優質護理服務。我們針對“原發性閉角型青光眼”“護理”“焦慮”“抑郁”和“睡眠質量”等循證問題查閱文獻資料,EBN小組集體討論、總結最佳護理實證,結合科室護理實踐經驗,并充分考慮患者的心理、精神、社會、病情等綜合需求,制定個性化的護理干預措施,顯著改善患者的焦慮、抑郁狀態,表現為觀察組SAS、SDS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觀察組患者不良心理的改善客觀上有利于睡眠質量的提高,同時采取個性化的睡眠指導,促進患者睡眠質量的改善。
4、結語
綜上所述,循證護理能顯著改善原發性閉角型青光眼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提高睡眠質量。
心理學在臨床護理中應用的體會論文 篇4
傳統的護理心理學教學方法已經無法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情境教學法在護理心理學教學中的應用可以活躍課堂氣氛,讓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中,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自主性,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熱情,進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1、情境教學法
情境教學法就是教師合理地為學生創設情境,并讓學生無意識地融入到護理心理學教學情境中,有意識地進行學習。情境教學法和傳統教學方法的不同之處就在于,情境教學法注重學生的情感變化,打破了傳統教學方法中的條例,在教學中取得了不錯的成效。從科學的角度來分析,人們的右腦用來分析形象事物,左腦用于分析抽象事物,情境教學法就是在心理學以及生理學的基礎上應運而生的,學生在課堂上通過情境感受展開想象,增強對教材知識的理解和記憶,這樣有利于開發學生的大腦,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教學情境會和學生的情感交融,進而提高護理心理學課堂教學效率。情境教學法的教學形式可以是多種多樣的,其中故事化是最主要的情境教學方法。
2、情境教學法在護理心理學教學中的應用對策
2.1 情境導入
在傳統教學模式下,教師過于注重護理心理學理論知識的講解,忽視了護理心理學實踐教學的重要性,相關專業的.學生實踐能力相對較差。情境教學法在護理心理學教學中的應用不僅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熱情,也可以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自主性,讓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中,為學生提供了動手的機會,進而提高了學生的臨床實踐能力。在情境教學法下,教師必須做好教學準備,好的開端十分重要,在一節課程開始時,如果教師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學生才能真正參與其中。護理心理學教師可以設置新穎的標題,激起學生想要探索的興趣。
案例:教師在講解“現場急救”知識之前,首先為大家講了一個真實的故事:“2014年某國家舉辦動物表演活動,一頭獅子在表演中被馴獸師激怒,隨后咬傷馴獸師并沖出表演柵欄,咬傷了幾位觀眾,最后逃走。如果你們當時正在觀看表演,在120未到現場之前,你們能為傷者做些什么呢?”這個小故事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也引入了教學內容,教師隨后又提出問題:“在急救護理中應該先保護傷者哪個部位,為什么?”通過再次提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心中存在疑問,希望能在課堂中找到答案。在情境教學法下,學生不僅可以學到教材內基礎性的知識,還可以開拓眼界,豐富自己的知識儲備。
2.2 創設情境
護理心理學教師要在課程開展之前充分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和學習需求,并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和學習需求合理地進行情境設計,以達到理想的效果。在情境教學法下,教師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一是教師要合理地選擇教學方法。在傳統教學模式下,教師是教學的主導,學生被動地進行學習,學生無法參與到教學中,教學效率低下。情境教學要求學生必須參與到護理心理學教學中,教師不僅要把知識傳授給學生,還要把學習方法傳授給學生,讓學生學會自主性學習,而不是被動學習。二是教師要合理地插入案例,創造情境。在護理心理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通過講解臨床病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臨床病例均來源于實際生活,是人們經常遇到的現象,這就把課堂知識和生活緊密連接在一起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適當地舉例不僅可以幫助學生復習學習過的知識,也可以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課堂上,教師也可以把學生分成幾個小組,讓小組成員結合所學內容進行實際表演,并在表演過程中分析自身學習中存在的問題,以便及時針對存在的問題制定解決方案。在情境教學中,教師要多和學生進行溝通交流,縮短師生之間的距離,了解學生的情感變化。
2.3 調動積極性
在傳統教學模式下,教師是教學的主導,學生先聽講,然后練習,這樣不僅無法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長時間被動的學習,教學效果并不理想。在情境教學模式下,護理心理學教師需要做好課前準備,搜集教學所需要的材料,設計情境臺詞,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熱情。教師也可以讓學生在課前通過網絡等途徑查找相關資料,豐富自己的知識儲備,開拓眼界。情境教學法下,教師可以把學生分成幾個小組,增強學生之間的交流合作意識,進而增強班級凝聚力。護理心理學是一門實踐性非常強的課程,而相關專業的學生缺乏實踐經驗,傳統的教學模式下,理論教學無法和實踐教學結合在一起。情境教學模式下,教師可以通過創設教學情境,舉例子等方法讓學生參與其中,親身體驗,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2.4 教學總結
在護理心理學課程結束之前,教師可以根據思維模式將教學內容繪制成完整的思路圖,如果學生學習態度認真就可以記住教師所講解的內容,在教師總結的過程中跟著教師的思路復習所學過的內容。比如:在教師講解完“微循環病理”知識以后,可以繪制以下思路圖,持續缺氧-乳酸增多-血管擴張,血管依舊保持收縮狀態。通過以上改變患者的表現體現為以下幾點:一是活血量在逐漸減少。二是器官內部供血量逐漸減少。三是器官功能降低。在總結知識的過程中,教師不能一個人進行分析總結,教師要合理地提出問題,并讓學生分析,學會獨立解決問題。
2.5 提高教師的專業水平
護理心理學教師的專業水平和綜合素質對教學效率有很大影響。因此,高職院校必須認識到加強教師培訓的重要性,加大教師培訓方面的資金投入。教師培訓的方式有兩種:一種是派遣教師外出學習;另一種是邀請專業人士來院舉辦座談會,教師可以相互交流經驗,提高自身的專業水平和文化素養。高職院校還必須在教師內部設置獎勵機制,對表現優秀的教師給予一定的物質獎勵,對表現不佳的教師進行適當地懲罰。
3、結語
如今,護理心理學專業的學生相對較多,高職院校又是為社會輸出人才的重要場所。因此,高職院校必須認識到護理心理學教學改革的必要性,傳統的教學方法和教學理念已經無法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教師必須改變傳統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才能實現有效教學。情境教學法是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在該教學模式下,學生可以積極參與到教學中進行角色扮演,親身感受,小組合作也可以增強學生直接的交流,增強班級凝聚力。在情境教學模式下,學生是學習的主導,教師起到一定的引導作用,教師要適當地提出問題,讓學生學會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除此之外,高職院校需要加強教師培訓,不斷提高護理心理學教師的專業水平和綜合素質。
心理學在臨床護理中應用的體會論文 篇5
【摘要】婦產科護理學是護理學中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診斷和處理婦女特有的、現存和潛在的健康問題,并為婦女健康提供服務的一門臨床學科。年輕的父母毫無經驗,所以需要婦產科護士在嬰兒呱呱墜地之時,就擔負對嬰兒的護理工作。同時也應注意心理護理,因為這個時候無論是嬰兒,還是產婦都需要心理的撫慰。
【關鍵詞】心理護理;產婦;新生兒;護理安全
1、心理護理
1.1嬰兒的心理護理
剛出生的嬰兒是最軟弱的,因而對成人的依賴也最強。嬰兒這時的反射活動和運動動作受大腦皮層的控制以求得生理需要的滿足。父母溫和的語言、親切的笑容常會使安的新生兒安定下來。
嬰兒如果得到愛撫和悉心的照料,生理需要得到滿足,就會對環境產生信任感。對新生兒應結合日常生活護理進行心理護理,盡早建立起母嬰之間的依戀關系,這對新生兒的神經系統發育尤其是以后小兒性格的形成有重要影響。
1.2孕婦的心理護理
人性化的服務,首先要了解產婦的需求與心理,任何時候不能打無準備之戰。
產前一方面我們要事先進行溝通了解,產后不要急于告訴產婦嬰兒的性別,這個時候產婦過喜或過悲都不利于產婦。如果新生兒的性別與產婦期望的相反而精神受打擊,這個時候著重做好家屬的思想工作,共同幫助產婦解除思想顧慮。向孕婦提供相關信息,如操作過程、預期結果、配合手段,并適時將真實情況告知。人在不確定未來風險的情況下會產生焦慮,當把實際情況告知家屬的時候,可以在某種程度上減輕焦慮。
使其順利渡過生理、心理不適期,減少不良因素對產婦心理健康的影響,促進產婦的康復,達到護理目標。人性化的護理的基礎是熟悉并精湛的護理技術,在此基礎上了解母嬰的心理,采取相應的措施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1]。
2、產后主要安全問題
2.1產婦方面
產道血腫是因為醫師的縫合技術不夠精湛,止血不夠徹底、縫合時留有無效腔或未超過傷口頂端而容易引起陰道血腫,妊高征由于全身小動脈痙攣、宮腔狹窄、血液濃縮和高凝導致組織缺氧、微血管病變及血管脆性增加,分娩時組織損傷易產生血腫。肝功能損害凝血因子含量不高、貧血患者血紅蛋白及血小板減少易產生產道血腫。
通常產道血腫在檢查軟產道或產后2h內發現,有些深部血腫尤其是表面無裂口的血腫不易發現。紗布遺留產后進行陰道或會陰傷口縫合時,為了更好的暴露傷口,助產士常將紗塊填塞陰道內,縫合完畢取出。有些助產士工作粗心、責任心不強,放置前后未認真清點紗塊,縫合完畢將紗塊遺留陰道內,產婦發生尿潴留、惡露不暢或出現感染癥狀時才被發現。暈厥由于產婦分娩時失血過多、過度用力、疲勞及進食較少,產后未能得到及時充分休息和進食,易在下床或蹲下時出現暈厥。另外,因告知行為不規范也是引起暈厥的重要因素。如產婦產后易發生尿潴留,護士為了讓產婦及早解小便,在語言上采取一些過激的話語,如不解小便可引起產后大出血或留置尿管等,使產婦不顧身體虛弱起床小便,活動過多而增加暈厥的機會。
轉運過程中墜床產后從產房回病房時一般采用平車轉運,在轉運過程中可因方法不正確或安全措施不當而導致產婦碰傷、墜床等危險。觀察病情不認真,對產婦主訴不重視病情觀察不仔細易發生尿潴留,產后出血。如1例產婦產后第l天主訴下腹痛、腹脹,產后自解小便2次,護士認為產婦子宮收縮痛及分娩過程中大喊大叫而致腹脹,未給予處理,后經B超檢查發現膀胱極度充盈,尿液達到2000mL,導致產婦留置尿管1個月[2]。
2.2新生兒方面
窒息新生兒由于胃呈水平位,賁門括約肌發育較差,幽門括約肌發育較好,喂奶后易發生溢奶。喂奶時機不當,如沐浴前小時內喂奶;喂奶后處理不當,如喂奶后讓新生兒平臥。
另外,一些產婦躺著喂奶,如冬天睡在被子里喂奶,不少產婦在喂奶過程中熟睡,而充盈的乳房易堵住新生兒口鼻而引起窒息。墜床基層醫院多數產婦安全意識薄弱,雖然為新生兒配備了嬰兒床,一些產婦仍喜歡將新生兒放在身旁,產婦在翻身時稍不注意而引起墜床。手圈束縛過緊系手圈的目的是識別新生兒及進行治療時核對的依據,為防止手圈脫落,助產士往往系的較緊,而護理人員觀察時一般重視其面色、哭聲、呼吸、吃奶及大小便情況,而對末梢循環的觀察容易忽略,使新生兒前臂、手部局部缺血,甚至壞死。燙傷新生兒燙傷多發生于沐浴過程中,護士未嚴格遵守操作規范,洗澡前未試水溫導致新生兒燙傷。另外,在復溫臺進行保暖或臍部處理時,溫度調節過高也易燙傷。
臍部出血或感染新生兒臍部處理是護理工作重點,如剪臍技巧不當、臍帶未干枯、血管未完全閉塞時進行剪臍易引起臍部出血。臍部是一個易感染的部位,是病原微生物入侵的特殊門戶,如結扎不善剪臍后留有較多殘端、局部潮濕或護理不當等均易造成感染[3]。
3、討論
產科護理工作繁忙瑣碎而責任重大,要時刻把母嬰安全放在首位,加強工作責任心,增強工作主動性和預見性,為產婦提供一個安全、舒適、具有良好人文關懷的住院環境,通過實施安全管理使護理人員對護理安全意識得到提高,增強了法制觀念和工作責任心,加強了專業知識的學習和護理專業技術操作的訓練,認真履行護士的職責。
參考文獻
[1]龔政楓,錢培芬.臨床婦產科護理手冊一現代醫學常備系列[M].西安:世界圖書出版公司,2005:55.
[2]陳寶麗.婦產科護理體會[J].中國護理雜志,2002,8(2):63.
[3]龍玲,譚睦玲.婦科臨床觀察與護理[J].重慶醫學,2002,31(7):589-590.
心理學在臨床護理中應用的體會論文 篇6
摘 要:目的,探討護理心理學在門診護理管理中的應用效果和應用措施。方法,選擇我院門診護理人員作為研究對象,研究其心理問題。管理者及時采取措施對其進行心理干預,比較護理護理人員進行心理干預前后心理狀態評估得分情況,以及門診工作質量。結果,應用護理心理學對護理人員進行積極心理干預后,護理人員的心理狀態評估分數和門診工作質量顯著提高(P<0.05)。結論,護理心理學應用于門診護理人員中能夠減輕護理人員的心理負擔,提高了門診護理工作的質量和服務水平,并進一步優化了護患關系,值得全院推廣使用。
關鍵詞:心理學論文
護理心理學是以普通心理學的一般原理為基礎,以護理人員和患者的個體心理、心理護理、以及護理人員的心理素質修養為研究重點。因此運用護理心理學,能夠維護護理人員的心理健康,促進護士心理素質的全面發展,增強醫療服務各項工作的針對性和有效性,提高護理隊伍的凝聚力和工作力。門診護理工作實行院長領導下的護理部主任、科室護士長二級管理體制。搞好護理工作對于提高醫療質量、實施分級管理有著重要的意義[1]。隨著醫學模式的轉變和護理學科的發展,對護理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護士要從社會、家庭環境、疾病、心理和精神等方面對患者實施全面的身心護理。醫院應積極組織護理人員學習心理學、管理學、倫理學、社會學等邊緣學科的知識,將心理護理、護理管理中的理論運用到實際工作中,提高護理質量和護理工作的管理水平,從而能有效地促進醫院的發展和建設。具體做法如下。
1、激勵護理人員樹立自尊自重,克服自卑心理部分護理人員對護理工作缺乏正確的全面的認識,認為護理工作每天給患者打針、發藥、三班輪轉、工作單調乏味,任務艱巨,責任重大;為患者翻身、拍背、吸痰、導尿、端便盆等生活又臟又累,社會地位低,不同程度上存在著自卑心理。根據現代管理的基本原理,護理管理者在管理中須根據不同時間、不同情況、不同層次的需要,充分利用物質、精神、信息等動力,不斷調動他們的積極性,樹立自尊及自信心,克服自卑心理。激勵對于人的行為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是一切內心要爭取實現較好條件,包括希望、愿望等所產生的一種動力[2]。在門診護理工作中對護理人員運用的最重要的心理護理理論就是激勵理論。激勵理論就是運用這種內心狀態及職工心理需求,激發職工工作動機的一條現代化管理原則。目前管理心理學中的激勵理論主要有需要層次論、雙因素理論、期望理論及公平理論。具體應做到以下幾點。
1.1加強醫德醫風教育通過舉行一年一度的慶祝“5.12”國際護士節系列活動,如會議、演講、巡回醫療、觀看錄像等各種形式,積極宣傳黨對護理工作的重視,職工家屬對搞好護理工作的期望,充分認識護理工作在醫療衛生事業中的地位和作用,增強光榮感、責任感。
1.2開展向先進模范人物學習的活動大力宣傳醫療衛生事業中的先進人物、事跡,用白求恩、趙雪芳精神激勵同行,同時樹立本院護理人員中的先進典型人物,認識到護理工作中的真正價值,增加自信心。1.3加強職業道德教育為了防止“高效益、低道德”的現象出現,教育護士長和護理人員,時刻樹立“在其位要謀其政,在其崗要負其責”“、今日工作不努力,明日努力找工作”等觀念,真正做到“一切為了患者,一切方便患者,一切服務患者”,使全體護理人員的職業道德意識普遍增加。
1.4講究工作方法管理工作者對待自己的下屬,防止用簡單、粗暴、訓斥的方法去處理工作中的矛盾,在開展批評或指出對方存在問題的同時,也要注意尊重對方,肯定其成績,贊揚其長處,滿足對方的心理需要,使其對批評的改進意見容易接受,不易產生反感,避免逆反心理,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2、逐月進行護理質量考核,消除僥幸心理護理規章制度是構筑護理文化的重要內容,是護理人員價值觀、道德行為規范、行為準則、科學管理的重要內容,它以規則和制度的形式,對某一文化加以肯定或否定,明確禁則和允則,它是全體護理人員共同遵守的辦事準則和行為規則,是關系到護理工作正常運行的保證性文化和支柱性文化[3]。因此醫院要完善護理部門的各項規章制度,才能使護理工作管理有的放矢。另外醫院護理部可結合醫院的具體情況,制訂切實可行的護理質量標準,并不斷修訂、補充,量化后逐月進行百分制考核;定期組織晨間護理檢查和夜間查房;充分發揮院護理質量委員會的作用,每季度對全院的護理質量進行一次大檢查,檢查結果通報全院并和科室資金掛鉤。每個人都有自尊心、集體榮譽感,誰也不愿意因為自己僥幸的不執行標準影響科室,從而消除了僥幸心理。
3、定期組織培訓學習,促進求知好學心理鼓勵科室護理人員積極繼續醫學教育,定期舉行科內護理知識考試、技術考核、成績優秀者給予獎勵,考核不合格者給予批評和再培訓。
心理學在臨床護理中應用的體會論文 篇7
1、心理護理發展現狀
1·1心理護理視野正在拓寬
心理護理目標已不局限在病人和疾病本身,而是擴大到病人家屬、社區、預防保健和提高病人生活質量等多方面。例如劉蓉華等[2]在護理燒傷患兒的同時,關注患兒母親的應激狀態,進行準確的評估并恰當干預,保證患兒母親的健康心態,共同促進患兒康復。李樂之等[3]研究表明腹部手術病人術前焦慮與社會支持呈顯著負相關。護士應盡可能支持、理解病人,并采取力所能及的措施幫助其優化社會支持網絡,加強與家庭的聯系,提高手術耐受力。方逸等[4]對雙胎妊娠圍生期心理健康狀況采用SCL-90問卷調查分析,以便針對性進行雙胎妊娠孕婦的心理健康保健。朱樹香等[5]對122例嬰兒智力發展及影響因素進行調查分析,旨在促進和保障嬰幼兒智力發展。
1.2心理護理的方法更趨科學化
心理護理從宣教式的經驗之談過渡到注重心理學知識和技能的發揮和運用。護理工作者開始關注不同病情、不同病人的個體差異,采取科學的心理護理理念,拓展心理護理的深度。例如音樂療法已廣泛地應用于重癥顱腦損傷、癌癥、心身疾病、圍手術期和終末病人,取得了理想效果。蘇曉茵、林征等成功地運用了生物反饋訓練矯正腫瘤病人和慢性便秘病人不良的身心反應。放松療法用于冠心病和哮喘病人的輔助治療取得了顯著效果。黃秀英、郝天羽等[15,16]通過正性暗示和常規心理護理對照研究,結果表明積極暗示法明顯優于一般的心理護理。王延文采用Ellis理性情緒療法、Meichenbaum自我指導訓練和Beck認知治療理論成功地對1例意外眼球破裂合并面部毀容病人進行心理干預。董冰等研究表明針對性的心理干預方法對緩解術前焦慮、加速術后康復的效果優于一般心理護理。
1.3應用量表評價的論文明顯上升
本調研顯示,1997年應用心理評定量表的論文僅占9.3%,而2002年16月已達56.6%。準確的心理評估是心理護理的前提,胡軍等[19]研究發現主、客觀兩種評估方法差異非常顯著。若使心理護理具備科學性和可信度,護理人員必須掌握科學的心理評估方法,科學地測定病人的心理狀況,有的放矢地開展心理護理,真正使病人受益。
2、心理護理的展望
2·1心理護理深入開展是護理成為自主性專業的必要條件
護理要想成為自主性專業,擺脫依賴和束縛,必須有獨到的理念和能力。我國護理事業的發展之所以不盡人意,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欠缺心理護理的技巧和能力,相當程度上還停留在機械操作狀態,阻礙整體化護理的完善和進展。護士與病人有著密切的接觸,能及時發現病人的心理問題。解決病人的心理困擾,這是不該忽視的護理范疇。
2·2心理護理科研能力有待進一步提高
本調查結果看,論文多數傾向于調查分析、調查報告,對心理護理具體方法和措施的論述仍然較少。有的只是理論上提及,可操作性不強。心理護理科研的重點應立足于為臨床護理服務,而不要停留在調查的表面。心理護理和心理干預的具體措施和策略乃是心理護理科研的重點,應該抓緊、抓實。同時應該抓好心理護理科研的連續性和跟蹤性研究,逐漸形成完善的心理護理科學體系。另外,護士所掌握的心理學知識和技能尚不充分,應用時呆板、機械,這就要求護士不斷加強心理學的學習,把所學知識創造性地運用于護理工作中。
心理學在臨床護理中應用的體會論文 篇8
摘要:
通過調查,發現護生是否學過護理心理學對其在操作中的成功率有很大影響,所以學習護理心理學對護生是很重要的。
關鍵詞:
護生 護理心理學 靜脈穿刺成功率 重要性
自19世紀中葉南丁格爾創立第一所護理學校后,人們就把‘擔負保護人類健康的職責,以及護理病人而使之處于最佳狀態看成是護理工作的重要內容”。隨著醫學模式由生物醫學模式向生物一心理一社會醫學模式轉變及護理學的發展,護理制度由過去以“疾病為中心”的功能制護理向以“病人為中心”的“整體護理”轉變,把人看成是一個身心統一的整體,護理工作就是要給病人以護理支援,關心病人的心理,提高自我護理能力,促進病人早日康復。護理心理學的形成與發展,是與護理工作的不斷進步分不開的。隨著護士教育的發展與醫院臨床護理工作訓練水平的提高,使一向被認為一門技藝的護理工作逐步形成一門科學,工作的內容也由單純的生活照料發展為既有專科護理又重視心理咨詢,使之成為醫療系統中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
筆者在教學的過程中,發現護生是否學過護理心理學對其在操作中的成功率有很大影響。為了了解護生這種狀況發生的情況及原因,筆者以靜脈穿刺為例,對護理專業學生進行了調查。
1、對象
以我院醫藥系護理專業110名已學過和沒學過護理心理學的護生為對象,其中高職60名,中職50名;女生98名,男生12名。
是否學過護理學心理學對靜脈穿刺成功率的影響
2、結果
如表所示,護生們對護理心理學的知識還是相當缺乏的,這也是為什么在進行操作時成功率會受很大的影響。
3、討論
職業教育中護生的心理素質本來就要差一些,心理承受力也要差一些,這些不良心理因素直接影響到護生對有關操作的練習和掌握,影響到護生對有關課程的學習信心,甚至影響到護生今后專業工作的開展。
主要原因如下:
⑴環境因素 環境中存在大量可以干擾人的信息,如喧嘩、圍觀者、開關門窗及腳步聲,還有室內燈光、空氣對護生的感官和情緒造成不利的影響。
⑵個體差異 由于人們的年齡、性別、胖瘦和所患疾病不同,因此靜脈的深淺、軟硬、彎直也各有特點。
⑶個性特征 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心理特征,它包括興趣與愛好、能力與素質、氣質與性格等,個性的積極水平和傾向性直接或間接地影響個性的心理活動及其行為。
⑷心理素質 它包括了認知、情緒、身體素質及職業素質等,心理素質的好與壞直接關心著操作的成功與失敗。
綜上所述,筆者以靜脈穿刺成功率的調查來闡述了護生學習護理心理學的重要性。通過學習護理心理學,使護生能夠掌握護理工作所必需的心理學基礎知識,促進護生在學習過程中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質和健全的人格,學會全面、系統地分析解決臨床護理中病人出現的心理問題,以維護和促進病人的心身健康。
心理學在臨床護理中應用的體會論文 篇9
【摘要】目的觀察言語康復訓練方法對腦卒中致語言障礙的療效。方法對72例腦卒中致語言障礙病人進行系統訓練,在治療前后運用改良波士頓診斷性失語癥檢查法(BDAE)評估其語言功能,評估標準提高2度者定為明顯好轉,評估標準提高1度者為好轉,并進行比較。結果運動性失語的Ⅱ度以上病人經過3~4周訓練后,明顯好轉31例,好轉7例;感覺性失語的23例病人經6周訓練后明顯好轉17例,好轉6例,總有效率均達到100%。但完全性失語的病人,康復治療效果較差,其中仍有4例經康復訓練后并無明顯改善。結論開展語言康復訓練對腦卒中后語言功能的恢復有積極療效。
【關鍵詞】腦卒中;失語;康復訓練
腦卒中致殘病人出現失語癥的比率高達20%~30%[1]。失語癥病人表現出不同程度的聽理解障礙、口語表達障礙、閱讀、計算、寫字能力下降。因此,嚴重影響與他人的交流。自2004年以來,筆者對經頭顱CT、核磁掃描證實為腦卒中后致言語障礙的病人,進行了語言訓練,病人語言功能康復明顯。現將訓練方法及護理體會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本組住院病人72例,男50例,女22例。年齡最大82歲,最小41歲,平均68歲。其中腦出血26例,腦梗死46例,均經CT或MRI確診。病前均智力正常,言語流利,閱讀、書寫能力正常。按失語癥分類診斷為運動性失語38例,感覺性失語23例,完全性失語11例。失語程度采用改良波士頓診斷性失語癥檢查法(BDAE)檢查。言語障礙的評估標準:0度,不能用言語進行實際的思想交流或言語不能使人理解;Ⅰ度,能說極少量詞匯及短語;Ⅱ度,能說單詞或短句,對日常用語可理解,表達中存在語法上錯誤;Ⅲ度,對日常熟悉的事物或經歷能較快地領悟或表達,對不熟悉的事物或經歷則表達困難;Ⅳ度,多數情況下無言語障礙,但有時有理解障礙,言語欠流暢;Ⅴ度,言語障礙極輕,不易被他人察覺,僅病人自己有所體會[2]。根據評估標準,其中0度的有11例,Ⅰ度的有28例,Ⅱ度的有21例,Ⅲ度的有12例。筆者把經康復護理后評估標準提高2度者定為明顯好轉(如由Ⅰ度提高到Ⅲ度),評估標準提高Ⅰ度者為好轉。
1.2方法
1.2.1運動性失語的康復訓練運動性失語以語音訓練為主。先做好心理行為干預,運動性失語病人最初多表現為抑郁、煩躁、易怒等,此時護士應給予耐心開導,并與家屬一起制定訓練計劃。
(1)發音訓練:先要進行舌肌、面肌、軟腭和聲帶運動的訓練,以使語言肌肉的功能得以恢復。
(2)詞、句單音訓練:發音訓練1周后逐步訓練病人說出單詞-詞組-短句。從簡單的單詞開始,逐漸加大難度。0~Ⅰ度病人以單詞訓練為主,Ⅱ~Ⅲ度的病人以詞組、短句為主。
(3)閱讀訓練:將適合病人發音的生活用語錄制成磁帶,讓病人跟讀,反復進行語言刺激。
1.2.2感覺性失語的康復訓練感覺性失語以提高理解能力訓練為主。
(1)聽覺訓練:護士與病人采取一對一的形式,通過病人以往所熟悉的聲音,如平常最喜歡的音樂等,刺激病人的聽覺,強化應答能力,刺激思維,增加語言的理解力。
(2)手勢訓練:通過病人較熟悉的手勢激發其理解能力。如梳頭,護士做梳頭動作,讓病人模仿、重復。
(3)實物刺激:讓病人說出所看到的實物的名字,護士可適當提醒,反復練習。
(4)圖片刺激:護士用圖片邊讀邊示意,并提出一些簡單的問題,讓病人思考后回答,以鍛煉病人對問題的理解能力。
1.2.3完全性失語的康復訓練完全性失語康復訓練時不應該過于著急,一般選用適當的難度,使病人基本能完成為宜。因部分病人的情緒常不穩定,連續生硬的語言可使病人失去信心而不能配合治療。可請病人盡可能多地進行自我介紹,家庭成員介紹和自己的病史述說等,訓練病人的表達能力,同時指導病人家屬配合訓練,可以互相促進效果。康復訓練應因人而異,由易到難、由淺入深、循序漸進。
2、結果
本組病人采用BDAE檢查法評價效果。在總共38例運動性失語的病人中,Ⅱ度以上病人或經過3~4周時間訓練,掌握一般的詞組、短句即能接受跟讀或閱讀短文的訓練。有31例由Ⅰ度恢復到Ⅲ度,屬明顯好轉,另有7例語言能力提高1度,總有效率達到100%。經康復鍛煉后,感覺性失語的23例病人經6周訓練有6例病人的恢復不穩定,只提高了1度,而其他17例病人效果較為明顯,由Ⅰ度恢復到了Ⅲ度,不但對常用的語句能夠理解,對日常熟悉的事物也能較快地表達,對于感覺性失語,康復療效也滿意,總有效率達到100%。但完全性失語的病人,經過語言康復治療7周后,效果均沒有運動性失語和感覺性失語恢復得好,有7例由0度恢復到Ⅲ度,仍有4例經康復后并無明顯改善。見表1。
3、討論
病人一旦確診為失語,應立即進行語言訓練,可加快代償活動,幫助病人盡早恢復語言理解能力及表達能力。護理人員要根據病人的臨床表現,科學地評估失語的類型和程度,根據其類型和程度采取相應的訓練方法,充分調動病人語言訓練的積極性、主動性,堅持不懈、持之以恒地進行語言訓練,大多數病人是可以恢復語言功能的。為取得好的訓練效果,在訓練過程中要教會家屬語言訓練的方法,使家屬能夠主動協助醫護人員對病人實施康復訓練。實踐證明,家屬的支持幫助是病人語言功能恢復的重要保證。
良好的心理準備是語言康復訓練成功的基礎和保障。運動性失語病人能理解別人的語言,但不能用口語表達自己的情感,因此常表現煩躁、易怒、情緒抑郁。而語言康復又不是一朝一夕能夠實現的。因此,幫助病人建立和鞏固語言康復的信心和決心非常重要。完全性失語癥較難治愈,對于此類病人來說進行系統的、頻繁的語言康復治療才能得出最好的療效。而對于運動性失語癥和感覺性失語癥病人來說進行系統的、頻繁的語言康復訓練是肯定有效的,通過詞匯的反復再現和再積累使病人重新能夠與他人交流,使之回歸社會、回歸家庭、降低致殘率。病人家屬的積極配合可使病人達到語言恢復最好程度的必要條件。要根據病人不同時期的進步和表現改變訓練計劃,逐漸增加訓練難度,并根據病人的職業和興趣愛好,及時調整訓練內容,使病人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下進行語言訓練,以改善交流能力,充分發揮殘存功能,才能使失語癥病人語言能力的康復達到最佳水平。
【參考文獻】
1羅少麗.不同類型失語癥的康復訓練技術.中國臨床康復,2003,15(7):58.
心理學在臨床護理中應用的體會論文 篇10
護理心理學是以普通心理學的一般原理為基礎,以護理人員和患者的個體心理、心理護理、以及護理人員的心理素質修養為研究重點。因此運用護理心理學,能夠維護護理人員的心理健康,促進護士心理素質的全面發展,增強醫療服務各項工作的針對性和有效性,提高護理隊伍的凝聚力和工作力。門診護理工作實行院長領導下的護理部主任、科室護士長二級管理體制。
搞好護理工作對于提高醫療質量、實施分級管理有著重要的意義。隨著醫學模式的轉變和護理學科的發展,對護理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護士要從社會、家庭環境、疾病、心理和精神等方面對患者實施全面的身心護理。醫院應積極組織護理人員學習心理學、管理學、倫理學、社會學等邊緣學科的知識,將心理護理、護理管理中的理論運用到實際工作中,提高護理質量和護理工作的管理水平,從而能有效地促進醫院的發展和建設。具體做法如下。
1激勵護理人員樹立自尊自重,克服自卑心理部分護理人員對護理工作缺乏正確的全面的認識,認為護理工作每天給患者打針、發藥、三班輪轉、工作單調乏味,任務艱巨,責任重大;為患者翻身、拍背、吸痰、導尿、端便盆等生活又臟又累,社會地位低,不同程度上存在著自卑心理。根據現代管理的基本原理,護理管理者在管理中須根據不同時間、不同情況、不同層次的需要,充分利用物質、精神、信息等動力,不斷調動他們的積極性,樹立自尊及自信心,克服自卑心理。激勵對于人的行為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是一切內心要爭取實現較好條件,包括希望、愿望等所產生的一種動力。在門診護理工作中對護理人員運用的最重要的心理護理理論就是激勵理論。激勵理論就是運用這種內心狀態及職工心理需求,激發職工工作動機的一條現代化管理原則。目前管理心理學中的激勵理論主要有需要層次論、雙因素理論、期望理論及公平理論。具體應做到以下幾點。
1.1加強醫德醫風教育通過舉行一年一度的慶祝“5.12”國際護士節系列活動,如會議、演講、巡回醫療、觀看錄像等各種形式,積極宣傳黨對護理工作的重視,職工家屬對搞好護理工作的期望,充分認識護理工作在醫療衛生事業中的地位和作用,增強光榮感、責任感。
1.2開展向先進模范人物學習的活動大力宣傳醫療衛生事業中的先進人物、事跡,用白求恩、趙雪芳精神激勵同行,同時樹立本院護理人員中的先進典型人物,認識到護理工作中的真正價值,增加自信心。
1.3加強職業道德教育為了防止“高效益、低道德”的現象出現,教育護士長和護理人員,時刻樹立“在其位要謀其政,在其崗要負其責”“、今日工作不努力,明日努力找工作”等觀念,真正做到“一切為了患者,一切方便患者,一切服務患者”,使全體護理人員的職業道德意識普遍增加。
1.4講究工作方法管理工作者對待自己的下屬,防止用簡單、粗暴、訓斥的方法去處理工作中的矛盾,在開展批評或指出對方存在問題的同時,也要注意尊重對方,肯定其成績,贊揚其長處,滿足對方的心理需要,使其對批評的改進意見容易接受,不易產生反感,避免逆反心理,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2逐月進行護理質量考核,消除僥幸心理護理規章制度是構筑護理文化的重要內容,是護理人員價值觀、道德行為規范、行為準則、科學管理的重要內容,它以規則和制度的形式,對某一文化加以肯定或否定,明確禁則和允則,它是全體護理人員共同遵守的辦事準則和行為規則,是關系到護理工作正常運行的保證性文化和支柱性文化。因此醫院要完善護理部門的各項規章制度,才能使護理工作管理有的放矢。另外醫院護理部可結合醫院的具體情況,制訂切實可行的護理質量標準,并不斷修訂、補充,量化后逐月進行百分制考核;定期組織晨間護理檢查和夜間查房;充分發揮院護理質量委員會的作用,每季度對全院的護理質量進行一次大檢查,檢查結果通報全院并和科室資金掛鉤。每個人都有自尊心、集體榮譽感,誰也不愿意因為自己僥幸的不執行標準影響科室,從而消除了僥幸心理。
心理學在臨床護理中應用的體會論文 篇11
摘要:
積極心理學是心理學上的重大創新,與傳統心理學研究的范圍和研究重點存在差異。在護理心理學教學中引入積極心理學理念,創新教學方法,體現護理教學的積極方面,培養護生的人文精神和積極心理素質。基于此,首先對積極心理學理念與護理心理學的概念和發展概況進行闡述,進而對積極心理學理念在臨床護理中、護理心理學教學中的應用價值進行討論,使學生形成積極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關鍵詞:積極心理學理念;護理心理學教學;應用
積極心理學是一項心理學領域上的革命,為我們揭示了與傳統心理學不一樣的心理狀態,是利用心理學為主要研究手段研究人類道德和力量的積極心理學思潮[1—2]。護理心理學是以護理情境及個體相關作用為主要出發點,對心理活動產生和發展的規律進行研究的學科。將積極心理學理念應用到護理心理學教學中,可從積極的心理角度進行教學,以提高教學質量。
1、積極心理學理念與護理心理學
1.1積極心理學理念
積極心理學(PositivePsychology)的產生以2000年一篇題為《積極心理學導論》的論文為標志[3—4],在傳統心理學的基礎上,開辟了新的積極的研究方向,是一場心理學革命。積極心理學更加注重采用科學的方法對幸福感進行研究,以積極的角度研究人類的心理品質,關注人類的心理健康,促進社會的和諧發展。積極心理學在研究方法上,不僅吸取了傳統主流心理學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手段,同時,融入人本主義中的經驗分析法和現象學方法,這使積極心理學在產生初期就受到心理學界的廣泛關注。此外,積極心理學更加注重實證的應用,但這并不代表積極心理學排斥非實證的研究方法。綜合來看,積極心理學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實驗法、調查法、實證法、經驗分析法、訪談法等,多種方法相結合,為積極心理學的研究和發展開辟了新的方向。積極心理學的研究內容涵蓋多方面,主要包括積極主觀體驗研究、積極人格特質研究、積極社會環境研究。首先,積極心理學關注的重點在于改善個體對待過去、現在和未來的態度,使個體在各時期的態度趨向積極的發展方向。針對過去,主要研究對過去生活或過往的積極體驗;針對現在,主要研究對現在生活幸福指數和快樂指數的積極體驗;針對未來,主要研究對未來生活樂觀、希冀的積極體驗。其次,積極的人格特質需要以積極心理學為主要基礎,究其根本原因,積極心理學的前提理論假設為個體的自我管理性、導向性和適應性。此種人格特質是通過個體對現實能力和潛在能力的激化,當激化的能力演變成為一種特定的工作方式后,隨之則形成了積極的人格特質。最后,良好的、積極的學校環境、家庭環境對于個體一生的發展極其重要,可幫助個體實現健康成長和自我目標。而周圍環境充滿消極因素,將會導致個體出現不健康的情感成長方式和行為模式,影響個體心理的長期發展。積極心理學不僅繼承了人文主義和科學主義心理學的核心價值觀,更是對心理學上不足和缺陷的彌補。積極心理學不僅僅提供信息,更多的是對信息進行轉變,覆蓋的信息少一些,揭示你的內心就多一些。傳統心理學研究心理上的負面情緒,向人類展示了人類個體的缺點、病癥以及個體存在的內在缺陷,但卻很少對人類的潛能和優點進行解釋。在傳統心理學的影響下,人類似乎將自身限定在合理活動范圍中的黑暗、卑劣區域。而積極心理學更加注重對人性的積極方面進行研究,更加強調對人性的價值和優點進行研究,兼顧社會個體和社會等多個層面,在積極心理學中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
1.2護理心理學
護理心理學是以護理情境及個體間的相互作用為主要出發點,對特定護理情境下社會個體心理活動的發展和變化規律進行研究的學科。護理心理學是護理工作中的主要分支,不僅包括對患者的心理活動規律進行研究,同時也需要對護理人員的心理活動規律進行研究。從某種程度上來看,護理心理學的產生和發展帶動了護理工作的進步和發展,護理工作內容也逐漸從單純的生活護理逐漸發展成重視專科護理和心理咨詢的護理體系。
2、積極心理學理念在臨床護理中的應用
2.1護理人員中應用積極心理學
臨床護理是一項繁雜的工作,部分護理人員在職業生涯中易出現職業倦怠,甚至會在心理上出現離職的傾向,使其自身處于不利的職業處境。而從另一層面來看,護理人員對自身職業形成正確的認知,并從職業自身所得的滿足感和幸福感為出發點,可讓護理人員更加珍惜護士這份職業,緩解護理人員的職業倦怠感。有研究顯示,引導護理人員在職業生涯中,了解職業更多的益處,得到職業獲益感,則可逐漸增強護理人員與職業間的情感,激發護理人員的工作積極性、主動性,提高職業認同感和歸屬感,使護理人員的留職意向更為明確。積極心理學家還發現,樂觀的心態也同樣可以習得,通過學習并掌握樂觀的心態,可有效避免護理人員在繁重工作壓力下產生的抑郁、悲觀情緒,大大提升了護理人員的健康水平和職業幸福感。由此可見,對護理人員實施積極的心理干預和暗示,對護理人員的心理狀態及職業素養均產生較為顯著的影響。護理人員若能在工作中注重對職業心理健康和心理狀況的評價,則可充分調動工作積極性和主動性,改善護理人員的心理健康問題。
2.2心理護理中應用積極心理學
隨著人們對心理因素重視程度的不斷提升和廣泛關注,心理護理也逐漸成為臨床護理工作中的重要內容,且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通過傳統心理學的研究,發現單一地修補問題已難以滿足人類個體對幸福的獲得和謀取。在積極心理學產生和發展的過程中,積極心理學指出,緩解痛苦和建立幸福感是兩個獨立的個體,但兩者充分結合、相輔相成則視為完整的心理學,即,既可緩解痛苦,又可增進幸福感。在臨床心理護理評估中,護理人員不僅需要對患者的消極體驗進行收集,更要對積極的、充滿幸福感的體驗進行搜集并用于評估。護理人員需以真誠的態度、真實的方式對患者的創傷和痛苦進行評價和探討。應用積極心理學進行評價后,可從患者主觀上緩解患者的不良心理和情緒,改善患者焦慮、抑郁、恐懼、不安等負面情緒,使其積極配合臨床治療,提高患者的睡眠質量和生活質量。護理人員需從患者積極心理品質的缺失部分來認知患者的心理問題,并針對患者不同的心理狀態制定針對性的干預方法和心理護理計劃。通過在臨床上對患者實施積極心理學干預,可起到緩解患者痛苦、增強心理健康的重要作用。
3、積極心理學理念在護理心理學教學中的應用
3.1培養護生的職業情感和職業品質
對于護生而言,護理教師的言談舉止、人格魅力均會影響護生對護理工作的態度和專業想法,更是對護生日后從事護理工作起到一定的榜樣性作用和示范性作用。因此,護理教師需要擁有良好的、科學的、積極的工作價值觀,以穩定護生或臨床實習護生的職業價值導向。對于護理這一職業而言,職業態度與年資存在一定的內在聯系,而護生的職業態度將會影響護理事業的穩定和發展。作為護理教師,在進行課程教學時,可采用情感教學法充分調動護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增加護生對護理工作的熱愛程度,激發護生的學習興趣和自覺性。隨著護理模式的不斷轉變,護生隊伍不僅僅包括女性護生[5—6],同時,也擴充了大量的男性護生。相對于女性護生而言,男性護生對護理專業的認知、思維方式及行為方式均存在差異,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護理教師要加強與男性護生的交流和溝通,了解男性護生的思想動態,并以欣賞的目光看待男性護生。同時,護理教師還可將自身的護理工作經驗介紹給護生,讓護生真切地感受到身為一名優秀的護理人員所具備的專業知識和心理素養。通過多樣化教學,護理教師要讓護生明確:一名優秀的護理人員不僅需要準確掌握專業知識和護理常識,更應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只有將精湛醫術與積極的心理素養充分結合,方可延長護理職業生涯。此外,護理教師還可用社會上的積極典型為教學案例,通過教學,讓護生更加了解心理護理的重要價值,增加護生的職業認同感、自豪感和歸屬感,從而形成更加穩定、牢固、積極的職業心理和職業態度。
3.2體現護生在教學中的主體作用
對于護生而言,護生對護理心理學方面的知識更感興趣,但護理心理學教學中的觀點和理論相對較為抽象、枯燥、乏味,且現階段的教學模式仍處于單方面灌輸的狀態,忽略了將護理心理學理論與臨床護理實踐相結合。在護理心理學中應用積極心理學,更加注重培養護生積極的情緒和心理,在日常交往中更加注重保持樂觀心態、主觀幸福感等,避免護生對周圍事件和環境的被動體驗,極大改善了護生的應激反應,加強護生的健康心理管理,更加注重體現護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和重要作用。此外,在課程教學中,應綜合危機干預的相關知識點,對護生進行生命安全教育,鼓勵護生對生命的意義進行積極探索。同時,也指導護生如何應對護理工作中出現的突發事件,切實保障自身及患者的人身安全。
3.3強調社會服務和人文關懷
隨著醫療技術和醫療理念的不斷發展,人們對醫學中人文關懷精神和社會服務功能愈發重視。積極心理學在護理心理學中的應用目標之一就是尋求人類個體的人文關懷和終極關懷,但目前護理教學中仍然忽略了對人文關懷和終極關懷的教學,單純重視醫學技術的教育。在此種情況下,護生對護理工作的認知則成為重視對疾病的護理和治療,忽略對患者的護理以及護患間的溝通和交流[7—8]。在這樣的培養模式下,護生在臨床工作中缺乏人文知識,增加了護患矛盾發生率。針對此種情況,護理教師在教學中更應重視對護生的情感教育和人文關懷教育,充分貫徹以患者為中心的護理原則和人文關懷理念,并將人文關懷應用到護理估計、護理診斷、護理計劃、具體的護理實施及評價過程中,體現積極心理學的重要價值。
4、結語
綜上所述,在護理心理學教學中引入積極心理學,不僅實現了護理學和心理學理論的相互對應,同時也符合培養護理人員的各項目標和人文關懷精神。總之,在護理心理學中應用積極心理學,對提升護生的職業技能、專業素質、心理素質和主觀積極性均具有極其重要的價值,可促進護生的全面、健康發展。
【心理學在臨床護理中應用的體會論文(精選11篇)】相關文章:
臨床護理路徑在婦產科護理中的應用論文08-02
護患溝通在臨床內科護理中的應用論文07-05
淺談護理禮儀在臨床護理工作中的應用08-23
健康教育在小兒腹瀉護理中的應用體會論文08-06
臨床護理路徑在骨科護理帶教的應用論文10-26
臨床路徑在婦產科中的應用論文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