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科臨床實習教學質量的探討論文
一、資料與方法
1.一般資料:
在2012年3—12月間,在齊齊哈爾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兒科實習的五年制本科學生中,選擇76人作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成兩組,即實驗組和對照組,其中實驗組43人,男27人,女16人;對照組33人,男15人,女18人,兩組學生在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上比較差異不顯著,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2.方法:
(1)實驗組:在實習生進科室第一天,對學生進行入科教育,每日進行病史采集、病歷書寫、體格檢查及臨床技能操作等,同時加強教學查房、教學講座、病例討論等環節。將多種教學方法貫穿在教學過程中,針對臨床常見病例,進行系統教學,選擇PBL教學模式,從疾病的發病原因、流行病學分布、疾病的臨床表現、影像及檢驗指標、治療手段、疾病預后等方面讓學生進行分組討論,最后選擇有經驗的臨床帶教教師進行系統總結、歸納,讓學生形成系統知識脈絡。同時加強實踐教學管理,重點培養學生的影像學資料閱讀、檢驗資料的臨床分析、心電圖的操作與閱讀,并且制定系統的學習計劃,將常見病例的臨床資料進行匯總,選擇科室內有經驗的臨床醫生進行系統教學與指導,加強學生對常見病的教學與培訓,全面加強臨床實踐能力的培養。(2)對照組:采用傳統實習方法,實習期間由學生針對疑難問題進行提出,教師進行詳細解答,同時要求帶教教師根據實習大綱與實習方案,對學生進行教學管理。出科時對學生理論及實踐技能等環節進行考核,對結果進行統計學處理分析。
3.統計學方法:將學生的學習成績采用SPSS14.0統計學軟件進行處理分析,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二、結果
學生的理論成績和實踐成績,學生的理論成績(t=2.437,P=0.038)、實踐成績(t=1.948,P=0.042)比較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討論當前,我國醫學生培養的.基本模式是經過3~4年的醫學理論學習后進入臨床實習,通過盡可能多接觸病人的方式,使醫學理論知識得到感性認識,進一步建立臨床思維,為將來的醫學生涯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醫學生實習的培養目標是要求學生具有較強的臨床適應能力和嫻熟的臨床技能。臨床技能是一門綜合性、技術性、實踐性很強的學科,而臨床實習和實踐是臨床技能得以發展和創新的基礎。隨著目前醫療環境的轉變,兒科實習存在很多問題,如實習同學面對考研與就業的壓力;面對各種各樣的醫療糾紛;兒科特有的工作特色;同時醫學生在思想上對兒科實習不夠重視;醫患關系緊張,很多家長拒絕實習生問診、查體,尤其是進行相關診療操作,嚴重影響兒科臨床實習教學質量。齊齊哈爾醫學院臨床醫學專業(本科)培養的是面對社區基層的臨床專業全科醫務人員,要做到全面實習,不應該忽略某個科室的實習。鑒于以上存在的實際問題,我們課題組進行此項研究。通過加強對學生進行重視兒科實習的培訓,結合教學查房、教學講座、病例討論、把案例教學法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中。同時針對臨床常見病例實行PBL教學模式,對常見病例的臨床表現與治療等分模塊討論,系統教學,并且加強兒科臨床技能培訓與兒科臨床技能培養,讓學生掌握兒科病史采集與書寫、體格檢查及臨床技能操作等的特點,還了解兒科所特有的、有別于成人的人文關懷。另外交互式教學能夠有效地改善臨床操作,他要求學生完成涉及處理病人的各項臨床技能和交流技能。
三、小結
從以上研究結果可以看出,針對臨床兒科教學現狀進行教學改革,學生的出科考試成績明顯提高,其中理論成績和技能成績均具有顯著性差異。說明利用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不斷改進教學模式與方法,不僅可以增強學生的臨床實踐能力,而且有效地提高兒科實習教學質量。同時醫生與患者關系乃至醫生與病患家屬的關系均十分融洽,使臨床技能培養得到保證。提高兒科實習生的臨床教學實踐與臨床技能的考核,讓醫學生掌握與兒童和患者家長溝通的技巧,對于培養合格醫學生、實現醫學教育標準化具有重要意義。本文就兒科臨床教學中的問題和對策進行了探討和研究,以便我們在今后的臨床教學中能夠達到更好的效果。
【兒科臨床實習教學質量的探討論文】相關文章:
4.兒科臨床論文
6.兒科臨床論文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