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美術教育改革論文
1對學生教學目標定位的改革
1.1個人能力目標定位
美術學中,個人能力分為兩種:一是獨特的審美能力,二是不凡的創造能力。審美能力主要指的是不俗的審美理想和獨特的審美觀念,以及對美好事物的觀察敏銳能力和欣賞鑒別能力。而美學中的創造力往往是最為簡單卻也是最為復雜的,可能一個不經意間創造出來的作品是獨特新穎的,但也有可能挖空心思也創作不出好的作品,這就需要創作者尋求美的規律創造美,然后再以作品的形式將其創作出來,這或許就是對美的最佳詮釋。
1.2審美情趣目標定位
審美情趣是指人們從主觀興趣的角度出發,以自我的眼光來審視審美對象,并對其作出富有個人情感的評價。審美情緒的不同主要表現在個人愛好、興趣差異以及審美角度的差異。然而,生活方式、地域特征、民俗風俗以及性格差異也會造成審美情緒的差異。而高校美術教育的宗旨是通過改革培養學生高雅、別致的審美情趣,真正體現藝術之美。
2教師教學模式和內容的改革
傳統的美術教育花費學生大量的時間臨摹好的作品,雖然這樣的練習可以扎實學生的基本功,應付學校的考試,但卻埋沒了學生的創造力。往往極具個性、獨特創新的作品得不到認可,學生只是一味地模仿,循規蹈矩的教學模式只會埋沒更多優秀的美術人才。因此,美術教育內容的改革,應在扎實學生基本功的同時,給予學生更多創造的空間,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創造能力。
2.1增設跨學科課程,增加選課量
面對社會的新形勢,各大高校不得不打破舊的教學模式,開展有益于美術生發展的新型教育模式,而傳統課程的單一、教學內容的不合理需要徹底被推翻,從課程內容上要增設跨學科的課程,使學生得到全面的發展;在課程數量上,需要增設選課量,擴大學生的選擇范圍,發掘學生各方面的潛能。許多高校在美學課程的設置中對美學鑒賞的課程設置極少,導致四年大學時間對學生的審美能力沒有任何的提高,所以在課程的.設置中,我們要注重人文美學課程的開設,倡導學生在主修專業美學課程之外,也要積極選修舞蹈、文學、音樂等極富藝術特征的學科,以此來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
2.2拓展創新思維能力,開設思維訓練課程
創新是人類發展不可或缺的條件,也是優秀的美術人才需要具備的能力。目前,絕大多數高校注重學生課堂上的臨摹習作,而忽視了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導致學生的作品模仿性強而缺乏自主創造力。我們需從兩個方面來改變這種現狀:一是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做一些隨機的訓練,如作一些反應生活的畫作。由于每個人的生活方式不同,對生活審視的視角也不同,那么畫作表現的形式肯定也是各具特色的,這就很好地發掘了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二是引進新型的思維訓練課程。例如,老師可以臨時起意進行一些頭腦風暴訓練,其規則就是要求學生在最短的時間里,像暴風驟雨一樣迅速構思自己的作品,然后將作品的構架,以及作品闡述的意義表述出來,在整個思維訓練過程之后,互相進行點評。這種暴風式的思維訓練過程是極其有利于開發大腦,促進學生創造性思維的。
3教學評價方式由單一轉變為多樣化
傳統的美術教評方式總是重結果輕過程的,而改革后的教評模式中,教師應該尊重學生審美角度的差異,從不同的角度來審視學生的作品,對學生創作的過程分段點評,所以由對結果的重視轉變為對過程的重視是極為重要的。然而,在學生日常的作品中,不要過于追求作品的數量,要根據學生不同的審美角度和基礎進行客觀的評價,合理適度地指出問題,尊重學生的審美標準。因此,教評的改革需要教師對學生作品的單一評價轉變為質與量相結合評價。在傳統教評中都是教師評學生,而美術教育需要改革,教評方式也需要改進。由教師和學生共同完成作品,然后互相交流與評價,既能增進師生感情,又能讓老師了解學生的創作理念,彼此互相學習,互相進步,這就需要由單向的教師評價轉變為師生互評。二十一世紀是極具藝術特色的時代,我們應當創造更豐富多彩的藝術作品,對高校美術教育進行改頭換面的大改革,發揮學生的獨創精神,采用更獨特的表現方式來展現藝術的魅力,使全國各高校的美術教育改革取得巨大突破。
【高校美術教育改革論文】相關文章:
3.高校美術論文
7.高校美術教育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