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論四種動詞類基本句型中的英漢雙賓結構對比
論文關鍵詞:雙賓結構 給予類 取得類 制作類 消損類
論文摘要:本文運用變換分析、語義特征分析和語義指向分析三種分析方法以及約束理論對“給予類”“取得類”“制作類”“消損類”四種動詞類基本句型進行了句法分析,擬從句法的角度走形式與意義相結合的道路,分析句式或句法結構內部的構造特點,以及一句式或句法結構跟其他句式或句法結構之間的聯系,從而對這四種動詞類的基本句型在雙賓結構對英上造成的異同進行對比與闡釋。
一、對雙賓語結構的認識
本文所說的雙賓結構(double-object construction)是指一個謂語動詞后面帶兩個賓語。這兩個賓語通常為名詞或名詞短語,一個指人,一個指物,指人的一般為間接受事者,稱間接賓語(或近賓語);指物的叫直接賓語(或遠賓語),兩個賓語分別跟述語發生述賓關系。如:
(1)張三送李四一本書。
Zhang San sent Li Si a book.
在生成語法理論中,早期對雙賓語的分析采取的是三分的結構模式,顯然這與“二分支原則(binary branching principle)”相違背;或者是把直賓看作謂語動詞的補語,間賓看作謂語動詞的附加語。然而從兩個賓語之間的約束關系和統治關系來看,應該是間賓約束直賓,所以這兩種分析方式均不可取。鑒于此,美國生成語家Richard Larson在1988和1990年連續發表了討論雙賓語結構的文章,他認為:雙賓結構中的兩個賓語不在一個層級上,雙賓結構是由“與格結構”(dative structure)轉換而來的。為此,他提出了著名的“VP-殼分析”(VP-Shell analysis)理論,設想在與格(即間接賓語)前有個表示“給”的零形式“輕動詞”(light verb)v。從形式學的角度看,此種分析是比較恰當的。
二、對四種基本句型的闡釋
(2)他送給小王一個手機。—— He sent Xiao Wang a mobile phone.
(3)他買給李四一輛自行車。——He bought Li Si a bicycle.
(4)他煮了一頓飯給弟弟。——He cooked his younger brother a meal.
(5)李四吃了他三個蘋果。——※Li Si ate him three apples.
以上分別就英漢語列舉了本文將要闡釋的四種基本句型,下面就這四種基本句型分別進行英漢雙賓結構的對比:
1.給予類
漢語的雙賓語結構可以由三向動詞、兩向動詞和一向動詞構成。三向動詞是指從動詞自身的語義可以分離出“施事”(agent)“終點”(goal)和“受事”(theme)等語義角色的動詞。張伯江(1999)把雙賓語結構稱作雙及物結構,認為雙及物結構的原型特征是“施事者有意地把受事轉移給接受者,這個過程是在發生的現場成功地完成的”。也就是說,“給予”義是雙賓語結構的基本特征。
“給予”類動詞的基本句式是:名詞[主語]+動詞+給+名詞1+名詞2,而這種句式運用變換分析法可以變換成為另一種句式:名詞[主語]+動詞+名詞1+給+名詞2。請看以下例句表示的變換式:
(6)他送給小王一個手機。→他送了一個手機給小王。
(7)他賣給小李一輛自行車。→他賣了一輛自行車給小李。
(8)他付給老板一萬元定金。→他付了一萬元定金給老板。
(9)他交給稅務局五千元錢。→他交了五千元錢給稅務局。
這組動詞所表示的行為動作,實際只是一個過程,如“送小王手機”的過程也就是“給小王手機”的過程。“送”“賣”“付”“交”(V1)都含有“給予”的語義特征。所謂“給予”可以描寫為:
1)存在著給予者和接受者雙方;
2)存在著從給予者向接受者轉移的事物;
3)給予者能動地將所轉移的事物從自己一方轉移到接受者一方。(陸儉明,2005:110)
中的三向動詞構成雙賓結構時也和漢語一樣,呈SVO1O2結構,相當于Ns+V+N’+N(N’表示間接賓語,N表示直接賓語)如:
(10)He sold me a hat.
(11)He told me a story.
(12)I paid him three dollars.
由此可見,在“給予”類的句式中,主語Ns體現與者,賓語N’體現受者,賓語N體現一方所與而另一方所受之物,因為N’位于Ns之右,所以“給予”類動詞是“右移”的。雙賓結構在“給予”類句型上英漢語的體現是一致的。雙賓語所表示的語法意義是事物領有權的轉移,“給予”類的句式中雙賓語式最高層次的語義結構模式英漢語都可以描寫為:
領有權轉移的源點——轉移動作——領有權轉移的終點——領有權被轉移的具體事物(陸儉明,2005:263)
2.取得類
這一種類型的句式跟“給予”類句式中的詞類序列相同,用層次分析法來對它們進行分析,無論從層次構造或結構關系看都是一樣的,但它們所表示的語法意義并不相同,而且用變換分析法也很容易發現兩種句式相異的地方。以下面四組句子為例:
(13)張三拿了李四一本小說。→ 張三從李四那里拿了一本小說。
(14)他偷了公司一份情報。→他從公司偷了一份情報。
(15)張三買了李四一輛自行車。→ 張三從李四那里買了一輛自行車。
(16)他取了一些錢給王大爺。→ 他從取了一些錢給王大爺。
從上述例句可見,動詞“拿”“偷”“買”“取”(V2)都含有“取得”的語義特征。所謂“取得”可以描寫為:
1)存在著得者和失者雙方;
2)存在著從失者一方向得者一方轉移的事物;
3)得者能動地從失者一方獲取那被轉移的事物。(陸儉明 2005:110)
此類動詞構成的基本句式雖然跟“給予”類相同,但運用變換分析法卻不能變換成跟“給予”類動詞可以變換成的句式相同的句式,而是轉換成另一種句式:“名詞[主語]+從…+動詞+名詞1+給+名詞2”。
英語中有相對應的句型亦與“給予”類同,即:Ns+V+N’+N(N’表示間接賓語,N表示直接賓語),只是在語義特征方面相異。“取得”類基本句型中,名詞[主語]體現得者,間接賓語名詞1體現失者,直接賓語名詞2體現一方所得一方所失的事物。而所失的事物由名詞1轉向名詞[主語],所以跟“給予”類句型剛好相反,是“左移”的。例句“張三拿了李四一本小說”中李四是受事“小說”的起點。所以漢語“取得”類句式中雙賓語式最高層次的語義結構模式可以描寫為:
領有權轉移的終點——轉移動作——領有權轉移的源點——領有權被轉移的具體事物(陸儉明, 2005:263)
然而英語“取得”類動詞構成的雙賓結構的間接賓語卻不是“起點”,仍然是“終點”,起點不在雙賓語結構內表示。以下面幾個句子為例:
(17)He bought her a dress.
(18)John stole her a bicycle.
(19)James took Mary a cup of tea.
(20)He got me a piece of cream cake.
從以上四個例句可以看出“buy”“steal”“take”和“get”都是“取得”類動詞,即施事獲得東西。然而, 英語“取得”類動詞構成的雙賓語結構的間接賓語卻不是“起點”,仍然是“終點”,起點不在雙賓語結構內表示。例句“He bought her a dress.”表示施事“He”取得受事“a dress”后,使之移向終點“Her”。其他幾個例句也具有同樣的結構意義。也就是說,英語的“取得”類動詞不在雙賓語結構中表現“取得”起點。所以英語“取得”類句式中雙賓語式最高層次的語義結構模式仍然和“給予”類句式中雙賓語式最高層次的語義結構模式相同。
3.制作類
“制作”類動詞和前兩類動詞的詞類序列亦相同,且跟“取得”類動詞一樣兩個動詞所表示的行為動作是兩個過程,這點有別于“給予”類動詞。以下面四個句子為例:
(21)他煮了一點百合湯給王大媽。
(22)他刻了一個圖章給老張。
(23)他畫了一幅山水畫給孫教授。
(24)他做了一只風箏給弟弟。
從例句中可以看到每個句子中的兩個動詞表示的是兩個過程,一個是制作過程,一個是轉移過程,拿最后一句來說,“做風箏”是制作過程,把風箏從“他”手里到“弟弟”手里是轉移過程。動詞“煮”“刻”“畫”“做”(V3)都含有“制作”的語義特征;所謂“制作”可以描寫為:
1)動作者能動地進行某種動作;
2)在動作進行、完成之后產生某種成品。
雖然的“制作”類動詞所構成的基本句式跟“給予”類動詞構成的基本句式的轉換形式相同,但是它卻不能還原成跟“給予”類動詞構成的基本句式相同的句式,所以漢語的“制作”類動詞無法進入雙賓語結構。諸如“他讀我一張報紙”和“她煮我一頓飯”之類的句子都是不合語法的。卻是不同。先看以下的幾個句子:
(25)She read me the newspaper.
(26)He wrote her a letter.
(27)Jean sang her an English song.
(28)She cooked me a meal.
“Read”“write”“sing”和“cook”也均為“制作”類動詞,但是它們構成的句式都是典型的雙賓句,同時每個句子的間接賓語同樣表示“終點”。
4.消損類
“消損”類動詞的特征是,該類動詞所表示的動作一旦發生,受事就受到破壞。例如“吃”“吸”“喝”“燒”等動詞。“消損”類動詞與“取得”類動詞的相同之處是,在這兩類動詞所表示的動作發生之前,間接賓語和直接賓語之間存在領屬關系,即直接賓語是間接賓語的所有物。不同的是,“取得”類動作發生后,受事自起點向施事轉移,這一類動詞的雙賓語結構只關心受事的轉移,而不理會轉移后的受事的狀態。相反,雙賓語結構中的“消損”類動作發生后,受事無法再以原先的狀態從屬于其領有者。
有一個語界眾說紛紜的一個例句:“吃了他三個蘋果”。有語法學家認為“他三個蘋果”只能被分析為表示領屬關系的偏正結構,它作“吃了”的賓語,所以把這個結構歸屬到單賓結構。也有語法學家認為“他”和“三個蘋果”雖然從語義上看彼此有領屬關系,但是沒有直接的句法關系,所以“吃了他三個蘋果”有理由可以分析為雙賓結構。筆者認為最好是利用約束理論來對這個結構是單賓還是雙賓進行界定。先看下面兩個例句:
(29)張三i送他j三個蘋果。
(30)張三i吃了他j三個蘋果。
(31)張三i責怪他i的弟弟。
例(29)是典型的雙賓語句式,其中“張三”和“他”不同標,正因為(30)中的“他”跟典型雙賓語句式中相應的“他”一樣,不能跟主語同指,而典型的“定語+中心語”結構中“定語”是完全可以跟主語同指的(如例(31),所以“吃了他三個蘋果”這類結構應該分析為雙賓結構。而與其相應的英語句式,如“※Zhang San ate him three apples.”“※John burnt Mary a letter.”一類的句子卻是不合語法的,所以在英語中“消損”類動詞是不能進入雙賓結構的。
三、結語
本文采用了變換分析、語義特征分析和語義指向分析三種分析方法并結合約束理論對英漢語的雙賓結構在四種動詞類基本句型上的實現與否進行了對比。不論英語中的動詞屬于何種語義類型,其雙賓結構中間接賓語總是作為領有權轉移的終點,而漢語的雙賓結構中間接賓語的語法類型則完全受語義類型的制約。另外,“制造”類動詞在漢語中不可以進入雙賓結構,但在英語中可以,而“消損”類動詞在漢語中可以進入雙賓結構,在英語中不可以。在其它兩種句型方面,英漢語的差異是比較細微的。
參考文獻:
[1]溫賓利.當代句法學導論[M].北京: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2.
[2]陸儉明.現代漢語語法研究教程[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
[3]徐杰.普遍語法原則與漢語語法現象[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1.
[4]李臨定.現代漢語句型[M].北京:商務印書館,1986.
[5]何慎怡.漢英雙賓語句比較[J].古漢語研究(增),1994.
[6]朱德熙.與動詞“給”相關的句法問題[J].方言,1979,(2).
[7]林紓平.英漢雙賓語結構對比[J].福州師專學報(科學版),2000,(2).
【論四種動詞類基本句型中的英漢雙賓結構對比】相關文章:
論企業組織結構分類中的邏輯問題05-28
試論英漢翻譯中的“歸化”與“異化”04-15
論物權法的基本原則06-08
論人與河流的基本關系05-03
論文的基本結構和提綱構建06-23
論龐德與辜鴻銘的《論語》翻譯對比研究論文04-27
論國有獨資保險公司的治理結構06-02
課題開題報告基本結構及寫作方法05-25
論《蠅王》中的異化主題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