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教學中信息技術研究
沒有有效建立或缺少正確的物理模型是造成學生學不好物理重要原因之一,下面是小編搜集整理的一篇探究物理教學中信息技術的論文范文,歡迎閱讀參考。
摘要:高中物理學科是很多學生老大難的學科,為了吸引學生興趣方便學生學習,很多教師在教學中都在應用信息技術來輔助教學,但是存在著部分教師使用時機不當的狀況,就這一問題筆者談談自己的認識。
關鍵詞:信息技術;物理教學;時機
電子計算機和網絡技術的飛速發(fā)展把人類社會帶入了信息時代,它在改變著我們的生產和生活的同時,也給學校教育帶來了巨大的變化,應用到教學的方方面面,高中物理學科也不例外。就目前來看,運用信息技術輔助物理教學已經是現(xiàn)代化教學的必然趨勢,很多教師在物理教學中大量地應用多媒體技術。有句話說,過猶不及。多媒體應用到高中物理教學中確實給課堂教學帶來了很大的幫助,也使物理課堂呈現(xiàn)出了很大的變化,但是在物理課堂教學的運用上還存在一些值得商討的地方,特別是如何找到信息技術應用的最好時機,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什么時候應用,怎樣來應用才能效果最好這是需要我們物理教師認真關注的。考慮到目前信息技術教學的現(xiàn)狀和高中物理課的教學特點,以及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還有現(xiàn)代教學課堂要求,結合自身的教學實踐。我認為在物理課堂上運用信息技術,時機的選取可以歸納如下:
一、新課講授,需要更直觀的呈現(xiàn)所學知識
高中物理知識應該說從知識上比初中物理課程增加了很高的學習難度,因此往往導致學生們到了高中階段不適應,尤其是那些相對較為抽象的知識,很多中等學習程度的學生理解起來都較為困難,這個時候就可以通過應用多媒體,來更加直觀、形象地向學生們呈現(xiàn)所學,來降低學習、理解的難度,同時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如在講授“曲線運動”這部分內容時,單純通過物理實驗的展示因為物體的運動速度較快,讓學生直觀地來看現(xiàn)象可能看不到平拋運動和曲線運動的特點與規(guī)律;如果單純靠教師在黑板畫圖講授,對于很多學生說又有些抽象難懂,這個時候我們就可以應用多媒體慢放或者動畫的功能,把物理運動的方式直觀地給學生呈現(xiàn)出來,這樣學生再去總結規(guī)律就容易了很多。學生覺得學習的難度降低了,對于物理學習的畏難心理也會慢慢消退,學習的`積極性就會逐漸提高。
二、需要直觀呈現(xiàn)實驗過程時
物理學科的很多知識和規(guī)律都是從實驗中得到的結論,所以實驗教學在高中物理教學中同樣很重要。但是部分實驗現(xiàn)象單純靠學生直觀地看是看不到的,需要用更好的形式呈現(xiàn),這樣就需要信息技術作為輔助。運用信息技術通常可以用兩種方式解決:一是用信息技術開發(fā)工具制作動畫模擬實驗;另外還可以用數字攝影儀將真實實驗拍攝入計算機,實現(xiàn)快放、慢放和重復播放,動態(tài)地反映過程;甚至能把不同時空的狀態(tài)合成在一張圖片上,這樣物體隨時間變化的規(guī)律就一目了然了。甚至還可以將圖片轉變成三維立體圖形,能從不同的角度觀察,以便學生的理解。例如,用動畫模擬小球豎直落下與正下方的彈簧發(fā)生作用的過程的6個過程,這部分知識雖然學生初中階段就學到了,但是真正全部了解的很少,通過實驗就能夠比傳統(tǒng)講解、畫圖和用公式推導簡單很多,而且學生腦海中一旦形成了這種圖象,會很難忘記的。關鍵是他們一旦形成了物理問題解決的情境分析法,對學好物理是大有裨益的。
三、新課或習題課的教學中需要講解重要物理模型的時候
沒有有效建立或缺少正確的物理模型是造成學生學不好物理重要原因之一,傳統(tǒng)教學手段是很難使物理規(guī)律、定律定理、物理過程簡化、理想化為模型,而信息技術能很容易地實現(xiàn),并且能方便地多次再現(xiàn),為學生理解運用打下良好基礎。學生能通過大量存儲在腦海中的模型,通過進行較簡單的結合、對比、類比、綜合、分析等邏輯思維手段,達到創(chuàng)造性地解決物理問題的能力。例如,“討論光滑的斜面上的球體其受到擋板對它的作用力隨擋板與斜面間的夾角變化過程中的最值問題”,與“討論兩根細繩吊一重物,其中一根繩子的方向保持水平不變,另一根的一端沿豎直方向上下移動時它受到物體拉力的最值問題”,學生很難形成正確的物理模型,但只須經過簡單地抽象,就能形成“已知合力大小與方向及一個分力的方向,求另一個分力的最值”這樣的物理模型,用計算機播放此模型的動畫,分力方向改變時大小變化的情況便歷歷在目了,既生動又直觀,學生很容易接受,形成模型,對突破力學難教難學,可起到很好的效果。
四、習題課時需要“提供變式,促進知識遷移”的時候
學生腦海中只有一些物理模型是不夠的,解決不了紛繁復雜的物理問題,而且沒有足夠變式的學生很容易出現(xiàn)思維定勢,思維的創(chuàng)造性也會受到抑制。教師促進學生知識遷移的過程,實質上是提供變式的過程。傳統(tǒng)的教學手段很難為學生提供生動形象的變式,有時反而影響學生的思維,出現(xiàn)思路和混亂。而信息技術的應用能輕松解決這樣的問題———在常見的物理模型中加入條件控制,物理模型根據不同的條件作相應的改變,生動而形象,學生將不同條件的模型之間的轉化關系弄清楚了,解決問題也就能得心應手了。
五、需要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與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的時候
教師運用高新技術其本身就是對學生創(chuàng)造性求知欲的激發(fā)和最好的榜樣。從表現(xiàn)形式上看,信息技術展現(xiàn)的物理過程和控制條件形成的物理變化及通過三維立體圖象展現(xiàn)的物理情景,均會給學生留下充分的想象空間和發(fā)揮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空間,教師只須稍加點撥,學生有思考的余地和可能,效果自不待言。當然,不同的教學內容要求不同的課型,不同學生之間存在很大的差異,教師也有獨特的教學風格與藝術,所以信息技術在物理課堂上的應用沒有固定的模式,需要根據不同的情況與需要而定。不過選擇恰當的時機,在物理教學中應用信息技術,對解決物理“教師難教,學生難學”的問題是非常重要的。這樣體現(xiàn)出來的效果不會只是多用一種新的教學工具,而對豐富學生腦海中的物理形象,展現(xiàn)物理過程,建立物理模型,促進知識的遷移,甚至于對學生認知能力的培養(yǎng),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培養(yǎng)都是大有裨益的。
【物理教學中信息技術研究】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