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初中物理教學論文15篇
在學習、工作中,大家肯定對論文都不陌生吧,論文是進行各個學術領域研究和描述學術研究成果的一種說理文章。如何寫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論文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初中物理教學論文,歡迎閱讀與收藏。
初中物理教學論文1
一、將物理知識與生活相結合
首先,物理知識來源于生活實踐。因此教師在物理教學中應將物理知識與現實生活結合,將生活中的物理知識告訴學生,引導學生進入生活情境,從而產生學習興趣。其次,生活中有許多物理知識,我們可以在生活中為學生開辟第二課堂,把與生活有關的現象搬進第二課堂,引導學生對此進行觀察。如紙鍋繞水、瓶吞雞蛋、氣球提杯、水火箭、細線割冰、能浮在水面的硬幣等,有些能用所學物理知識解釋的現象則盡量讓學生練習解釋,有些暫時還不能解釋的則著重觀察現象,為今后學習留下深刻印象。這樣一來學生通過動手、動腦、學習積極性大大提高,學習物理的興趣也更強了。
二、將物理教學與科普知識結合
學生對科普知識都是既好奇又喜歡,他們就喜歡聽教師講一些課外的科普知識,因此我們可以結合教材進行科普教育,這樣不僅避免了課堂枯燥呆板,增加了趣味性和吸引力,而且有助于鞏固課堂所學知識,擴大知識面,開拓其視野,使學生從小樹立為祖國四化貢獻力量的志向。例如,講“摩擦”時,可介紹減少摩擦的例子:氣墊船、氣墊登陸艇、磁懸浮列車等。另外,還可以讓學生設計磁懸浮列車的上下車問題。在講“動能勢能轉化”時,可介紹人造衛星從遠地點到近地點運動時,勢能轉化為動能,離地球越近人造衛星運動得越快,可結合此現象介紹哈雷慧星在宇宙間轉一周大約六七十年,可是當轉到太陽附近時,近日點動能最大,速度最快,只需短短幾個月的時間。這樣不但解釋能量的轉化,也吸引學生探求自然奧秘,使其產生好奇心。在講參照物談到人造衛星時,也可以介紹一些高科技知識吸引學生。比如,GPS系統,是一個環繞覆蓋地球的6個軌道上的24個衛星網。海灣戰爭時,多國部隊每個士兵都攜帶像搖控器大小的儀器,可隨時確認自己所在地球上的經緯度位置。學生若有一個,就可以到世界各國旅游、探險,即使在熱帶叢林、在南極也不會迷失方向,告別了用指南針辨別方向的歷史。
三、抓住物理學科的特征,充分做好物理實驗
物理學是一門實驗科學,物理概念的建立與物理規律的發現都是以實驗事實為依據的,實驗是物理學的重要研究方法,也是活躍學生思維、培養學生能力的重要途徑。學生只有通過實驗觀察物理事實,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識,我們只有重視物理實驗教學,才能激發學生興趣進而使物理教學獲得成功。如學習“望遠鏡和顯微鏡”內容時,教師可組織學生做好“通過兩個透鏡觀察物體”的實驗,適當增加該觀察活動的探究性,選用焦距是50mm和300mm的凸透鏡各一個,焦距是–75mm的凹透鏡一個,讓學生自己動手通過不同的組合透鏡去觀察、發現、體驗。以凹透鏡(f=-75mm)作為目鏡,以凸透鏡(f=300mm)作為物鏡組成伽利略望遠鏡,使兩鏡相距150mm左右,調整目鏡(凹透鏡),學生觀察到物體的正立虛像。以f=50mm的凸透鏡作為目鏡,以f=300mm的凸透鏡作為物鏡組成開普勒望遠鏡,使兩鏡相距約300mm,觀察遠處的建筑物或樹木,調整目鏡,學生看到清晰的倒立的像。以f=300mm的凸透鏡作為目鏡,以50mm的.凸透鏡作為物鏡組成顯微鏡,使兩鏡相距300mm,將被觀察物體(細小物體如頭發絲)置于物鏡前約80mm處,調整目鏡,學生觀察到放大的虛像。學生經過自己動手實驗,在自主觀察、發現的過程中,充分體驗了物理學習的樂趣,極大的激發了學習物理知識的熱情和興趣。
四、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增強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
物理知識是比較枯燥的,而且還很抽象,學生在學習物理知識的時候會產生厭倦的心理。多媒體則很好地解決了這一問題。多媒體有聲音、圖像、視頻等形式,比單純講授更加直觀、有趣。運用多媒體計算機輔助教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輕松地引領學生進入直觀、形象、甚至虛擬的場景,使學生猶如身臨其境,學習興趣倍增。例如,在學習“物態變化”時,教師用多媒體向學生展示冬天原野里的大霧、房屋上的白霜、西藏的雪山、樹枝上的冰凌;展示春天到來時冰雪融化成水,展示火爐燒水時水壺上冒出白氣,茶杯上的白氣遇冷液化成小水滴等現象,創設出“霧、霜、冰是怎樣形成的?”“水為何會變成白氣?”“白氣又為何會變成水滴?”等一系列情景,會緊扣學生心弦,引人入勝。
五、結語
初中物理是學生剛剛接觸物理的第一站,開始帶著新鮮感學習物理,然而時間長了,學習內容的難度越來越大,越來越復雜,學生的興趣也就會逐漸降低。因此我們一定要抓住學生心理,激發學生興趣,不能使學生輸在起跑線上。通過我們以上幾點方法,可以切實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積極性,提高物理教學效率。但與此同時,還需要我們不懈地努力,探索。
初中物理教學論文2
摘要:科學探究既是學生的學習目標,又是重要的教學方式之一。本文說明了開展初中物理探究性實驗教學的意義,分析了探究性實驗教學的基本過程,并對在探究性實驗教學過程中需要教師注意的幾個問題進行了討論。
關鍵詞:初中物理 探究性教學 實驗
1開展探究性實驗的意義
新的《物理課程標準》將科學探究與科學內容并列為課程的兩大組成部分,并且指出:科學探究既是學生的學習目標,又是重要的教學方式之一。
物理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學生的實驗活動和教師的實驗教學是物理學科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新課程理念下,積極開展探究性物理實驗教學方式,是初中物理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
所謂探究性實驗,就是以探究為主的實驗。具體來說,它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對知識不直接給出結論,而是通過創設情景,啟發誘導學生思考、提出問題,讓學生利用已有知識和生活體驗自主地進行物理實驗探究,通過小組合作討論,最終得出結論獲取知識的實驗。在這樣的教學形式中,教師的任務不再是單純的課堂傳授,而是為學生的學習和探究提供豐富多彩的學習環境和自由表達、充分討論問題的機會,指導學生主動的分析、探究問題。
2探究性實驗教學的基本過程
科學探究中所包含的要素主要有七個:提出問題,猜想與假設,制定計劃與設計實驗,進行實驗與收集證據,分析與論證,評估,交流與合作。在整個探究性實驗教學過程中,這七個要素實際上構成一個探究活動鏈,其核心過程為“提出問題——猜想假設——探究發現——交流討論——創新應用”。下面,對探究性實驗教學的基本過程作一簡要說明。
2.1創設情景,提出問題
初中學生仍習慣于靠經驗材料判斷分析事物,這就要求我們必須給學生提供足夠的感性材料和活動機會等情景。同時,初中學生好奇心強,只要教師善于引導,就能將學生的好奇心轉化為強烈的求知欲和自覺的.學習行為,學生就會自覺地進行探究活動。
學生猜想的關鍵就是設置合理物理情景,通過情景作出猜想,在猜想時有目的,有針對性。這就要求教師設置巧妙合理的情景,主動引導學生從日常生活現象中發現問題,幫助學生把已有的生活體驗,感受轉化為物理知識。創設情景,提出問題,不但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還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望。
而這兩點正是課程標準中對科學探究的要求。
2.2猜想假設,設計方案
猜想與假設是物理中重要的創造性思維形式,同時也是探究性實驗中十分重要的步驟。教師一方面要給提供設計實驗方案時所必須的實驗條件或必要的資料,另一方面要在探究過程中,引導學生根據已有知識和收集到的信息,展開聯想和想象,大膽提出科學猜想。
在猜想和假設的基礎上,要積極指導學生選擇恰當的方法,擬定合理的研究計劃。在此過程中,方案設計是相當重要的。設計得恰當,可以有助于探究,而一旦設計得不恰當,則會使探究性實驗喪失應有的作用。這一階段,能幫助學生養成主動探究,獨立思考,自主學習的習慣,培養學生的實驗設計能力。
2.3自主實驗,探究發現
學生所進行的猜想假設是否合理,提出的設計方案是否有效,這需要通過實踐來檢驗。學生要在前面設計方案的基礎上,按照不同的學習情景,觀察實驗現象,并適時調整研究方案,通過分析等步驟,形成對物理概念和規律的初步認識。
這一階段主要是培養學生的操作能力、觀察能力和同學間的相互合作能力。而在這一階段中,教師要組織學生討論實驗的原理和方法,啟發學生的實驗思路,幫助他們修改實驗方法,設計實驗方案,寫出實驗步驟。
2.4分析數據,交流討論
在這一階段中,學生要將獲取的實驗數據進行歸納整理,并進行交流討論。交流形式可以靈活多樣,可以讓學生自由發言,也可以讓學生先在小組交流,然后派代表在全班匯報。應該注意到:學生按設計的實驗方案進行探究后,往往會得到不同的結論或者遇到有爭議的問題,學生應當通過共同討論,互相補充,將實驗結果和分析反饋有機結合起來,逐步完善探究得出的規律。
教師要在這一階段中發揮主導作用,鼓勵學生積極討論問題、解決問題。而在交流討論過程中,要讓學生認真分析別人觀點與自己觀點的不同之處,糾正自己在探究活動中的不足,吸收別人合理的建議,以完善自己的方案,逐步向實驗結論推進,最終科學準確地描述實驗結論。
2.5再度創新,延伸應用
學生在探究性實驗中會有很多新想法,而學生從得出的結論中又會發現新的問題。教師應鼓勵學生設計新的實驗來尋求答案,要引導學生進行進一步的探究,在新的學習情境中,完成其認知結構的擴展與創新,以進一步開拓學生實踐技能。
同時,要引導學生將所得出結論,應用到日常生活、生產中檢驗,去解決實際問題。達到把知識轉變為技能,開拓學生思維,提高學生的應變能力的目的。
3探究性實驗教學中需要注意的幾個問題
3.1探究性實驗和傳統實驗的關系
探究性實驗因為側重學生獲取知識的過程,培養學生的動手和動腦能力,因此花費時間要比傳統實驗的時間來得長,有時會影響原來的教學計劃。特別在開始階段,學生還未適應這種教學模式,所需時間更長。而從教學實際來看,學生探究能力的形成與發展是有一個漸進過程的,只有在掌握一定的基礎知識和技能的情況下才能開展探究性實驗。在從傳統實驗向探究性實驗轉變的過程中,還存在著一個混合教學模式。因此,探究性實驗和傳統實驗教學并不是兩種對立的關系。教師要做好統籌安排,有計劃有針對的逐步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3.2探究性實驗的分段實施
探究性實驗對學生探究能力的要求,要循序漸進,由簡單到復雜,由部分探究到較為完整的探究過程。在剛開始探究性實驗時,可以安排一些簡單的探究活動,其環節可以只是其中的某幾個,隨著學生物理知識和技能的不斷發展,再逐步安排學生進行一些較為完整的探究活動。
在每個探究性實驗中,也可以在各個環節設置階段性問題,引導學生的探究過程。在設置問題時,要注意其難度。既不是學生輕而易舉就能解決的,也不是學生毫無頭緒的。這樣既有助于學生自身發展,又能保持學生的研究信心和興趣。
3.3探究性實驗的適度開放
探究性實驗要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意識,其必然是一種開放式教學,在實驗過程中也經常會出現教師意想不到的情況,這要求教師在具有良好專業知識的同時,要有一定的應變能力。開放式的教學既不是由教師全盤決定,更不是放任自流,而是要求教師能自如的駕馭好課堂,在積極保護學生的創新精神的前提下,引導學生在適度開放中自主實驗。
3.4探究性實驗的小組劃分
小組合作是探究性實驗的重要基礎。因此,劃分好實驗小組是合作學習的前提。在劃分小組時,要考慮小組成員間性別、性格、學習成績、能力方面的差異,要將能力強的學生平均分布在各組內。這樣既為全班各小組間的公平競爭打下了基礎,又可促進小組內成員的交流探討,鍛煉了優生的能力,也有利于差生學習。而分好后的小組也要在探究性實驗的過程中不斷優化調整。
4總結
總之,探究性實驗教學是在傳統實驗教學的基礎上,選擇出一些具有探究價值的題材,讓學生自主地發現、探究物理規律,并且掌握、運用這些規律。探究性實驗使學生不僅能理解物理知識,掌握基本技能,而且能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讓學生將自己所學知識應用于解決實際問題,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和創新意識。
因此,有必要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積極進行探究性實驗教學的嘗試,把探究性實驗教學融入到平時的物理教學活動中,以真正體現物理實驗性學科的特點。作為一名物理教師,應當在物理實驗教學中用好、用活探究性教學模式,使物理課堂充滿活力,讓學生對物理學習充滿熱情。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物理課程標準(實驗稿)[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xx.
[2]許國梁.中學物理教學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xx.
初中物理教學論文3
摘要:物理是自然科學的重要組成部分,物理的研究成果和研究方法在自然科學的各個領域都起著重要的作用。不僅如此,物理對于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和獨立的思維能力具有重要的意義。在新的時代背景下,我們正需要的是這種具有很強的創造能力和獨立思維能力的綜合型素質人才,而中學階段作為學習物理的重要時期,每一位中學物理教學工作者都肩負著重要的責任。作為一名初中物理教師,為了更好地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就應該不斷地對教學方法進行反思和創新。本文中筆者從初中物理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解決課堂中出現問題的措施以及對初中物理教學方法的創新三個方面并結合自身的實踐來對初中物理教學進行研究,研究成果對優化初中物理教學起到一定的參考作用。
關鍵詞:初中物理;存在問題;解決措施;教學方法;創新
一、初中物理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過于強調教師的主導作用而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現在的許多教師都步入了一個誤區,認為自己是課堂的主體,因而往往采取的是“滿堂灌”的形式,然而,這與現代的教學理念是格格不入的。現代的教學理念是“以學生為主體”,教師不能再以俯瞰的姿態來看待學生,師生的地位是平等的,但更需要注意的是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是課堂的“主角”,教師應以“引導者”的姿態倡導學生自主學習、主動探索,讓學生享受學習的過程、重視學習的過程,從而體驗到重塑知識形成過程而帶來的樂趣。物理課堂普遍沉悶、枯燥,教師應在尊重學生主體的基礎上選擇物理教學活動,盡可能地選擇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教師可以為學生多留些“懸念”,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自主去探索答案,少給些“框架”,框住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拓展能力,真正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翁”。
(二)過于強調基礎知識而輕視對學生的思維、情感和價值觀的培養
在物理教學中,基礎知識固然重要,但是也要有個度的問題。如果學生的基礎知識學習的非常好,卻在做題中或者是實踐中無法很好地將其應用,那結果將是適得其反、本末倒置的。我們的物理學習不是為了學習知識而學,而是希望通過學習基礎知識,培養學生考慮問題時嚴密的思維邏輯,以及對待問題嚴謹的態度,促使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從而無論是對其學習還是生活都將起到一定的作用,這才是我們學習基礎知識的真正目的。教師要懂得在教授知識的同時,也要對學生的思維、情感和價值觀的培養重視起來,避免陷入“基礎知識為天”的誤區。
(三)現代化的多媒體技術使得教師過于重視教學形式而忽略教學本質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以多媒體為主的現代化教育手段在教學中地位越來越突出。多媒體在為教育帶來便利的同時,也出現了很多問題,例如,教師過多地依賴多媒體課件,盲目地追求多媒體教學,在課堂上從頭到尾都使用多媒體課件,教師在課堂上只是充當了一個解說員的角色,其“傳道授業解惑”的職責無法真正地落到實處。此外,多媒體課件的制作需要花費較長的時間,耗費精力較大,教師的時間和精力是有限的,如果耗費大量的時間在制作多媒體課件上,勢必會影響到教師對教材的深入挖掘與理解,影響課堂的效果。多媒體課件使許多教師省去了傳統教學中的板書,PPT課件使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變成了“放電影”的過程,學生對知識的學習也就成了走馬觀花,使得學生無法深入地理解知識點,對一些重要的概念的認識似是而非,從而使得整個課堂的效率大大降低,無法將多媒體的益處真正地落到實處。
(四)師生之間的互動過于“僵硬”
師生互動應以人為本,以培養學生的對話能力、探究能力、創新能力為目的,在互動的過程中通過富有特色的活動使得學生對所學知識點有更深刻的認識。然而,有許多教師只是單純為了滿足課標的要求而設計一些師生互動的活動,考慮并不周全,大多是流于形式的互動,為了互動而互動,失去了真正的教學意義。亦或是太為大眾化的“一問一答”式的師生互動,使得學生根本不能提起興趣,無法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達到預期的效果。這也就成為了物理教學課堂中的一項重要的問題。
(五)物理實驗環節不被重視,其作用得不到發揮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真理的最終目的.是服務于實踐,而物理是需要理論和實踐雙管齊下的一個學科,兩者互相依賴,缺一不可。然而在現實的物理教學當中,相當一大部分教師幾乎將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對基礎知識的學習上、對習題的練習上,往往忽略了物理教學中的這一重要的環節——實驗,有趣的實驗不僅能夠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而且在教師演示實驗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學生自己在動手實驗的時候會盡自己的所能設計出更多的實驗方案,從而培養了學生創造性思維的能力。若在物理教學環節中忽略實驗這一環節,必將使教學效果大打折扣。
二、解決課堂中出現問題的措施
(一)教師樹立正確教學觀念,堅持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成為教學活動的主角
要想確立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首先,教師要樹立正確的教學觀念,給予學生足夠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去自我發現,自我探索,享受學習的樂趣,加深對知識點的印象。如在實驗教學的過程中,在講授完課標的課程以后,留給學生一些自己的時間,可以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喜好,自行做一些課后的小實驗,讓學生自由結組,這樣既能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更能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這就是體現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的一個重要表現。其次,教師要懂得如何對學生進行一些方法上的引導,既要讓學生知道如何學習,又能讓學生懂得結合自身的實際,提高自主學習的能力,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例如,教師在布置作業的時候,可以留一些引導性的預習思考題,讓學生自主思考,從而當教師在講授這一內容時,學生就更容易接受,也更能提出一些自己獨到的見解,在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的同時,又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創造能力。最后,創建一種民主、和諧、平等的課堂氛圍對于實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是十分必要的,作為教師的我們要懂得尊重學生、關心學生,只有在這樣的環境下,學生的人格以及價值觀才能健康地發展,這也是實現學生主體地位的一個重要渠道。
(二)教師應在教授基礎知識和培養學生的思維、情感和價值觀中找一個平衡
物理雖然是一門自然學科,但是物理知識中蘊藏的哲理卻是十分深刻的。基礎知識的學習與學生思維、情感和價值觀的培養并不是水火不容的,反而可以將二者融會貫通,在教授基礎知識的過程中逐步培養學生的思維、情感和價值觀。例如,在學習“力的作用是相互的”這一基本物理知識點時,可以聯想到我們現實生活中人與人之間的尊重是相互的、友愛是相互的這一道理。在一個集體中只有所有的成員盡自己的所能尊重他人、關心他人才能更多地獲得他人對自己的尊重與關心,從而整個集體就會產生極大的凝聚力,生活在集體中的人就會感到越發的幸福和自豪,使這個集體發揮出巨大的潛力,取得意想不到的好成績,一個班集體也是如此。通過這樣的方式,既能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所學的知識點,更能使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有助于學生健全人格的發展。
(三)正確看待現代化多媒體教學技術,讓多媒體技術更好地為教學實踐服務
多媒體教學手段作為一種先進的教學手段,具有便捷、直觀等優點,若能避免本文上述的那些誤區,將多媒體技術有機地結合到實踐教學工作中來,必將能為教學工作作出巨大的貢獻。因此,要想讓多媒體技術更好地服務于教學工作,首先,必須要對多媒體技術要有清醒的認識,避免使用的盲目性,在課堂上不要過分依賴多媒體課件,可以采用傳統教學方法和多媒體教學相結合的方法,這樣一來兩者取長補短,互為補充,更能引起學生的興趣,提高課堂效率。其次,教師要提高制作課件技術的能力,制作課件的內容重點要突出,并且要根據現代社會的發展推陳出新,從而開拓學生的視野,擴大其知識面。最后,也是最為根本的一點,教師要加強教學基本功的訓練,這樣才能更好地配合多媒體教學,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四)做到開放式互動教學
開放式互動教學時要建立在以人為本的基礎上,有針對性地抓住物理中最基本的知識主干,對物理中重點難點的部分以及一些知識誤區師生、生生之間進行探究式、開放式的互動,這樣開放式的互動教學,不僅有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活躍課堂的氛圍,更能體現在課堂上的一種民主、平等的精神。因此,做到互動開放式教學就應該從營造平等和諧的課堂氛圍入手,教師通過不斷的探索創建一些有效的互動形式,例如,在物理實驗教學結束以后,可以給學生留一些開放性的問題,比如,本實驗有哪些不足?該如何改進?通過實驗你能了解到什么?這一知識點在生活的哪些方面有所體現?等等這一系列的問題。這樣問題設計既可以讓學生將知識融會到生活中,更能開拓學生的思維,從而達到師生以及生生之間的真正互動。
(五)重視物理實驗教學,發揮其作用
在物理教學中采用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方法,即常規的課堂教學和實驗教學相結合。教師通過設計一些有趣的實驗,利用學生的好奇心理激發起學生的求知欲望,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與此同時為學生留出一些自己的時間,讓學生展開合理想象設計實驗方案,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更為重要的是,在一堂實驗課結束后,教師要注意總結本堂課的知識精髓,幫助學生鞏固知識點。實驗對學生辯證思維的形成具有很大的作用,通過實驗可以促進學生用科學的思想方法去看待問題,有助于學生科學世界觀的形成。
三、初中物理教學方法的創新
(一)將情景教學法融入到物理教學當中
所謂情境教學法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有目的地引入或創設具有一定情緒色彩的、以形象為主體的、生動具體的場景,以引起學生一定的態度體驗,從而幫助學生理解教材,并使學生的心理機能能得到發展的教學方法。在物理教學中融入情景教學法,可以將一些晦澀難懂的物理問題通過融入一定的生活情境,將難懂的問題生活化,讓學生通過情境觀察思考問題,這樣就更加有利于學生對問題的理解。在這一過程中通過揭示知識發生的過程,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參與感,從而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讓學生享受到通過情境法學習帶來的樂趣。例如,在教授“物體的沉浮條件”這一知識點時,我們可以分別向學生演示一塊木頭浸入水中、一塊鐵浸入水中,以及一塊石蠟浸入到水和酒精混合的液體中,通過運用現實生活中常出現的東西來解釋這一物理現象,可以使學生加深對這一知識點的理解,并且可以通過這種實驗觸發學生的探索意向,有利于學生自覺形成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的良好學習習慣。
(二)將分層教學法融入到物理教學當中
“分層教學法”顧名思義就是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從不同學生的實際出發,規定不同層次的要求,從而進行不同層次的教學,給予學生不同層次的輔導,組織不同層次的檢測,從而使得各類的學生都能提高學習物理的興趣,既不會造成好的更好、差的更差的局面,更不會使那些不擅長物理的學生產生更大的抵觸情緒。做到分層教學首先要深入學生群體中,了解學生之間的差異以及他們物理知識的深度、廣度和優缺點所在,根據他們的特點進行分層,特別要注意的是在進行學生分層的時候要照顧到學生的情緒,尊重學生的人格。其次是要有針對性地將教學目標分層,低層次的學生達到基礎的課表要求,中層次的學生要具備分析較為復雜問題的能力,高層次的學生要提高對自身的要求,在學習基礎知識的基礎上提高自身的創新能力以及各方面的綜合素質。這樣的分層教學法,不僅能讓所有的學生達到課程的基本要求,又能培養個體學生的發展,是一種一舉兩得的舉措。對于初中物理的教學現狀的確有很多值得我們商榷改進的地方,作為一線中學物理教師的我們,應該要不斷地對自己的教學行為進行反思,以提高課堂效率,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為出發點,切實地做到明確學生的主體地位,采用現代化教學與傳統教學結合的教學形式進行開放式的互動教學,重視物理實驗教學的作用,在完善學生基礎知識的基礎上逐步加強對學生思維、情感和價值觀的培養。同時學會在物理教學中融入情景教學法、分層教學法等先進的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主動性和參與性。我們要一切以學生的發展為目的,順應時代的潮流,不斷改進初中的物理教學方法,為培養更多的綜合型素質人才而努力。
參考文獻:
[1]潘.新課程理念下初中物理有效教學的案例研究[D].寧夏大學,20xx.
[2]曾敏.新課標下案例教學法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xx.
[3]王建新.初中物理概念教學和“實驗—探究”模式[D].華東師范大學,20xx.
[4]何增喜.初中物理教學中激發學習動機的實踐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xx.
[5]鄧磊.初中物理探究性教學模式研究[D].西南師范大學,20xx.
[6]王現琳.初中物理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培養探討[J].中國校外教育,20xx(34):57.
[7]梁昌明.初中物理拓展教學的實踐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xx.
初中物理教學論文4
摘要:初中物理信息化教學可以更好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本文的研究結論應用在實踐教學中,提升了教師的信息化教學能力,具有可操作性,解決了初中理論性知識和操作性知識的信息化教學問題。
關鍵詞:初中物理;信息化教學;運用研究
1在初中物理教學中運用信息化教學的教師作用
初中物理教學的手段的多元化,一線的物理教師是有體會的,在初中物理新課改中,物理教學的信息化教學中的應用,改變了傳統的物理教學方式,進一步推動了物理教師角色的轉換的緊迫性,再這樣的大背景下,教師不能忽視自己的物理課堂上的角色定位,在物理教學中要求教師不僅僅是教學的引導者,組織者,更是要融入學生的學習過程中,這個學習參與的過程,要求教師深入分析課堂的教學內容,更要科學的評價學生的學習物理知識的全過程。例如:初中物理第十四章第一節熱機的教學中,主要的是通過技術手段的應用,在物理課堂教學中,對學生的信息化教學的內容呈現,要有針對性的,對學生的物理原有學習策略進行科學合理的調整和規劃,物理課堂教學信息化學習,不僅要促進學生的物理知識的積累和物理素養的形成和發展,信息化的物理教學手段的應用,使物理學習的過程中,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大大提高,達到學習的目標,這樣初中物理教師的角色轉變才是成功的。
2在初中物理教學中運用信息化教學的科學的教師設計
就初中物理教學而言,一是教師要利用豐富的物理教學資源,教師的角色不僅是教學內容的組織者,教學手段的設計者,教學方式的預設者,教師還要肩負著促進學生對物理知識的理解與鞏固。二是,教師在教學中不僅要有物理知識的厚重,還要有學習信息化手段的學習提高。三是,信息化的教學手段優于傳統的教學方法的優勢,主要表現在多媒體為學生學習物理知識展示教學情境,重視學生在知識學習過程中主動性作用的發揮。發現新舊知識的聯系,促進知識的遷移;在初中物理信息化課堂教學中,教師要一步步的教會基礎知識內容,還要有計劃的引發學生的思維的廣度的發展,最終學生應用信息技術,呈現學習成果,完成教師對學習結果的評價。在信息化教學中物理的建構主義教學手段,不僅要體現教師的主導,同時還建議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本人通過幾年的大樓學校的初中物理教學實際,對初中物理信息化教學的實踐和不斷總結。
2.1初中物理信息化教學探究式的教學手段的呈現的科學性
初中物理信息化教學手段,能夠激發學生對于課堂上物理知識的問題的思考,信息化手段的教學的優勢:教師在教學中通過信息技術在物理課堂上為學生展現物理教材中所描述的的物理實驗,提高學生學習物理的積極性,學生通過物理的實驗器具的驗證,和對教材的'實驗的模擬實驗,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從而完成對物理學習中所遇問題的探究學習,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引導性的考察學生對于知識的理解程度。
2.2啟發式的教學方式,主要應用于定理講解,概念分析類為主要教學目標的課程中
教師協助探究等步驟完成教學任務,如:在信息化物理教學中,學生通過教師的指導和了解計算機的初步知識,及各個信息化手段的程序間的互動,教導學生如何填寫物理實驗數據,加深學生對于概念、如何更改實驗操作中,教程中物理模擬儀器位置的安裝及操作程序,教師力所能及的介紹物理實驗儀器的材料,激發引起學生探究學習的興趣,引導學生把生活經驗融入學習中,啟發學生發現問題,又發現到如何解決,這是教師引領的質的飛躍。針對學生在物理學習中所提出的問題,啟發學生圍繞主題討論,教師要給與科學指導和解答,如需要,教師也可指導學生去探究問題的解決途徑。在信息化物理課堂教學中,教師課前要設計好,建立課堂討論小組,教師要關注教材的重難點的教學,引導學生在學習重難點的關注上,注重物理教材所涉及的感性材料基礎上,定理的理性認識。信息化教學手段在這種方式教學中的應用,不同的信息化教學模式可以同時使用,體驗式的物理信息化教學,使學生得到真正的體驗,激發學生的興趣。探究式的信息化物理課堂的特點是開展物理信息化教學的主要活動形式。
3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教師要加強運用信息化教學能力
教師要建立良好的信息化教學素養,即形成應用信息化教學的價值取向,教師必將經歷一個引導學生學習物理實驗的模仿,對物理知識的遷移融合,教師要加強物理實驗的研究創新,應用反思與調整,新課程改革要求教師的專業化的,物理知識及其他學科的整合應用,同事培養學生的能力發展過程。在實際教學中,無數教學案例表明:只有有效的整合,物理實驗學習才能發揮出,信息技術在初中物理實驗模擬教學中的優勢,從而實現新課程改革的要求,培養學生的素質教育,在物理教學中,教師要具備創新教育的基本能力。教師信息化素養體現在充分認識信息化教學手段的重要意義,教師不再將信息化教學手段單純的作為一種技術的應用,信息化教學不是形式,轉化成為融合本人,多年農村物理教學智慧和教學理念的體現,也是物理實驗模擬的教學素質的特點。使學生在信息化教學的課堂上學有所得,在初中物理模擬實驗教學中,模擬的實際應用更加靈活自如,期中學生的成績的確是有很大進步。初中物理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的形成首先在于深刻認識初中物理學科特點物理學科的模擬實驗課程學習的體驗的過程,隨著學生的物理學習的習慣的改善。這是教師信息化教學技術應用能力水平的綜合體現。主動將信息化教學能力轉化成為教學設計中的自覺意識。教師沒有過硬的信息化物理教學的素養,在教學中就不能正確應用信息化的教學手段,沒有厚重的物理模擬實驗教學的積累,只有這樣,教師的教學技巧是符號教育目標的,學生才能真正得到物理素養的提高。教師要時刻關注學生的信息化在物理學習中的運用能力教師在信息化教學過程中要充分利用新媒體的優勢,提高知識傳播的影響范圍,課堂的教學不可以局限于教室,更要關注學生的整個學習過程。學生作為教學的主體,物理教學中的信息化模擬實驗對學生因此,他們更容易接受這些新媒體所傳播的內容。
參考文獻:
[1]王淑芳.信息化教學研究[M].北京科學出版社,20xx.
[2]李玉.現代教育技術[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xx.
初中物理教學論文5
所謂“問題導學”,指的是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設置一些有意義、復雜的問題情境,引導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方式解決疑難問題,從而理解與明晰疑難問題背后的知識內容,以此達成教學目標的一種教學模式. 一般來說,“問題導學”教學模式的基本步驟為創設問題情境→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延展應用. 由此可見,“問題導學”教學的中心要務在于“解決問題”,所以教師必須重視“疑難問題”的重要性,切實提高“問題導學”教學的有效性.
一、創設問題情境創設
問題情境是“問題導學”的起始環節,有時甚至貫穿整個物理課堂. 在創設問題情境時,教師應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圍繞學生開展物理教學活動. 一般來說,問題情境以問題材料為載體,這就要求教師在選定問題材料時應注重三點:
一是材料必須具有一定的探究性,能夠激發學生的求知欲;
二是材料最好貼近學生的生活、興趣,與學生的認知水平、接受能力相契合;
三是材料必須緊扣教學內容,使學生能在材料的分析過程中掌握物理知識. 例如,在講“運動的描述”時,教師可以創設“月隨人動”( 晚上明月高掛,人行走時,月亮也跟著走) 這一問題情境,讓學生思考: 為什么會出現這樣奇怪的現象? 以此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 在講“浮力”時,教師可以提問: 泡沫在水里會漂浮起來,石頭扔到水里會沉下去,這是為什么呢? 通過分析此類生活氣息濃厚的物理問題,學生便能快速掌握和鞏固所學知識.
二、問題設計方略
問題設計可謂是“問題導學”教學的核心環節,其作用在于將教學內容轉化為具體問題,對于整個物理教學所起的作用無可替代. 正因如此,初中物理教師在設計物理問題時應投入更多精力,注意問題的科學性、適度性、系統性、探究性、層次性以及數量的多少,真正發揮物理問題的成效,同時增強“問題導學”的實效性. 例如,在講“動能、勢能、機械能”時,教師可以事先給學生布置好預習任務,然后在學生預習教材的基礎上提出一系列問題:
( 1) 動能、勢能、機械能的概念是什么?
( 2) 影響動能的因素有哪些? 動能和勢能之間有什么聯系?
( 3) 哪些都屬于機械能? 生活中常見的機械能有什么? 請同學們舉例說明一下. 上面的這幾個問題都比較簡單,但卻清楚明晰地培養了學生的`自主學習、歸納總結、知識遷移、分析探究問題等能力,對初中物理教學來說意義重大.
三、引導學生提問
觀察“問題導學”四個字可以看出,“問題”和“導”是這種教學模式的關鍵點. 上文已細致闡述了“問題”,怎樣才能做好“導”呢? 這就要求教師鼓勵學生多多猜想、質疑,敢于提出自己心中所想、所疑,從而達成引導學生提問的目的.首先,教師要營造出歡愉、和諧的課堂氛圍,讓學生“敢問”,同時加強訓練學生,最大程度地培養學生質疑提問的能力.其次,教師在教學中應教會學生提問方法,如根據實驗現象提問疑惑點、依據問題情境提問疑難處、針對物理問題提出矛盾之處,長此以往,學生提問的能力和質量一定能得到提升. 最后,教師還須不斷優化教學方法,開展小組合作學習、任務教學等,增加學生之間的溝通交流,讓學生在自主思考與小組合作中提出問題.
四、誘導學生解答
提出問題之后就要解決問題,誘導學生解答問題是“問題導學”的重中之重. 在教學中,教師應扮演好引導者、領路人的角色,善于誘導學生思考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幫助學生發展思維、掌握方法、獲得真知. 例如,在講“浮力”時,學生常在“100N 的水能否產生大于 100N 的浮力”這一問題上犯迷糊,因而教師要及時將學生的思路引導至阿基米德原理的分析上來,通過實例讓學生理解此問題中涉及的重點概念,從而解決問題; 在講“物態變化”時,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去實驗室做“水沸騰”的物理實驗,讓學生在親身觀察中了解“水在沸騰前后時水中氣泡的大小變化情況”這一問題,將感性問題上升到理性層次,從而獲取正確答案.
五、善于遷移拓展
物理學科的邏輯性極強,與現實生活聯系比較緊密,物理知識點之間的聯系也十分復雜. 在物理“問題導學”中,教師應善于運用遷移拓展的方法為學生鋪路搭橋,讓學生將理論問題的解答思路應用于現實實踐,以此取得優良成效.例如,在講“光的反射”時,教師可以提出問題: 黑板反光時,黑板上的字還看得清楚嗎? 再結合“光的反射”示意圖,提出問題: 在什么情況下,入射光束與反射光束完全重合? 入射光束與反射光束之間有什么關系? 隨即將學生引至“中學生應如何保護視力”的活動上來,讓學生對新舊知識能夠有一個整合理解,進而加深課堂拓展的深度.
總之,“問題導學”教學的核心就是讓學生在物理學習過程中穩住主體位置,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學會物理知識,掌握物理實驗技能,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從而達成教學目標. 需要注意的是,“問題導學”教學模式存在一定缺陷,教師組織“問題導學”時不可盲目抗拒其他教學模式,而應吸取其他教學模式的精髓,以此提升初中生的物理素養.
初中物理教學論文6
一、全息教學在初中物理教學中運用的策略
1.運用全息理論,對初中物理教學課型進行合理選擇與搭配
新課改以后,物理課堂教學由傳統的講授內容方面轉變到物理的過程方面,其核心是給學生提供機會、創造機會。因此,在物理教學中,教師要善于運用全息教學理論,并根據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背景,對課型合理地選擇與搭配,帶領學生運用多種方法對物理知識進行重演在現,激勵學生發現并提出問題,進而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培養學生創新和探究能力。例如:在講靜電屏蔽時,首先帶領學生對靜電屏蔽進行了實驗,并得到了正確的結果。突然有一個學生提出問題“:用電吹風吹頭時,電吹風其對電視信號有影響,那么是不是靜電屏蔽不完全成立?”于是帶領學生們又做了如下實驗:將一個手機放在一個密閉的紙盒內,用另一部手機呼叫,學生們聽到了響聲。再讓同學思考,如果將手機放在前面做過實驗的金屬籠內,是否能聽到鈴聲?多數學生根據靜電屏蔽原理猜測肯定不能。然而將手機放進鐵籠后,仍能聽到鈴聲。學生們都感到疑惑,難道靜電平衡理論有誤?針對這種現象讓大家思考了“靜電”二字,然后向學生們解釋手機信號是一種電磁波而不是靜電,其屬一種交變的電磁場,遇到金屬網時,金屬網會感應出同頻率的電磁波,只是強度變小,因此在仍能聽到籠中手機鈴聲,也解釋了,也就解釋了為什么吹風機對電視信號有影響。這樣通過對物理知識重演再現與對比的方式,加深了學生對物理知識的.理解,從而提高了教學質量。
2.運用全息理論,根據物理教材和學情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
在進行物理教學時,物理教材中的安排的知識點難易程度不同,如果各個知識點都按照相同的教學方法去講解,容易理解的知識點學生會掌握的相對熟練,而對于相對較難的知識點,就可能會導致學生對其似懂非懂,這樣就會不利于學生的學習。這樣物理教師在運用全息理論時,不要一味的按照一個教學方法進行講解要注意對教學方法的改變,使學生能夠熟練地掌握知識點。另外,每個學生對于知識點的掌握情況不同,有些學生可能掌握的好一些,有些學生掌握的差一些,因此物理教師要根據學情來選擇教學方式,既要照顧那些掌握知識差的同學,也要讓掌握較好的同學能夠學到更多的知識。例如,在向同學講解“測量”的知識點時,對與學生來說這個相對知識點相對容易,在日常生活中很容易接觸到,因此教師在運用全息教學論時,可以先向學生對所要內容的主旨,主要思路進行講解,然后對主要知識點進行仔細講解,經過這樣的講解,學生會很容易對測量知識進行掌握。而在向學生講解“光學規律”時,學生對其中的規律和容易混淆,如果物理教師還按照講解“測量”方法向學生進行講解,學生就很難掌握。因此,教師要改變教學方法,既要向學生進行理論講解,也要帶領學生對個規律進行實驗,通過實驗加深學生對光學規律的理解,使學生對知識點能夠更好地掌握。3.運用全息理論,根據知識內容和特點選擇合適的評價方式在物理教學中,物理教師對學生的評價方式非常重要,有的評價方式會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知識的興趣,而有的評價方式可能使學生受到打擊,從而失去學習物理的興趣。因此教師要合理的運用全息理論,并且根據知識內容和特點選擇合適的評價方式,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例如,在課堂上讓學生回答問題時,學生回答對了要給與肯定的評價,而如果學生回答錯了,要用積極的評價方式去評價,用全息理論去告訴他,其在探討知識的過程中,沒有選擇正確的方式方法,讓其用正確的方式再去進行探討,這樣既讓學生知道了自己了不足,也對學生進行了鼓勵學生,這樣學生就會樂意去學習,從而大大地提高物理教學質量。
二、結束語
全息教學論是一門用全息理論來研究教學系統本身固有的全息規律的新學科,它將會開拓出教學理論研究的一片新天地。而全息教學論在初中物理科學中的應用,將會使教師對初中物理教學的本質和規律有更深層次的了解,完善物理教師對物理教學的認識,從而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初中物理教學質量。
初中物理教學論文7
一培養興趣,激發主觀能動性
作為初中物理教師,我們應不斷探索新的方式方法,去幫助學生培養對物理學科的興趣,激發其對物理學習的主觀能動性與創造力,從而提高學習效率,改善學習效果。最主要的還是要通過外界氛圍與方法對其的影響來達到此目的,建議運用以下兩種方法。
1.通過初中物理的實用性激發學習興趣在實際教學與學習中,教師與學生常常只關注于物理的學術性,從而導致學生只看到了物理知識晦澀、嚴謹、枯燥的一面,卻忽視了物理為人們日常生活帶來便利的、實用的一面。所以教師可以在教學中不斷強調物理知識的實用性,令學生們意識到他們學習的不是死板的知識,而是與他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的神奇學科。例如,小汽車的觀后鏡是一只凸鏡,它位于駕駛室的外面,這是專家們利用了凸鏡的相關特性,即為光線遇凸鏡即被發散,且凸鏡具有成正立、縮小、虛像的特點,因此實物在凸鏡中會被縮小,從而擴大人們的觀察范圍,進而保證了人們的駕車安全。
2.設立與自身相關的問題情境人們總是對與自己有關的東西更感興趣,所以教師提的問題越貼近學生自身、越新穎越容易激發其學習興趣與主動探究的動力,進而提高學習效率,改善學習效果。例如,教師在講解壓強時,可布置類似的課后作業:請每位同學站在水平地面上,測量其雙腳與地面間的接觸面積,根據自身體重,計算自己對地面的壓強是多少?
二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
良好的學習環境可以幫助學生盡快地進入學習狀態,教師可以利用較為新穎的“教具”,在開講之前,先為學生做些“神奇”的演示,引發其探究問題的興趣。如教師在講解杠桿原理前,可以利用釣魚竿、筷子、剪刀等生活用品作為“教具”來做演示給學生觀察,這樣可以極大地開拓學生的思路與視野,也可幫助其對接下來將要講解的知識進行理解與記憶。此外,現如今很多教室都已實現多媒體化,故而教師可以充分利用此優勢,在課堂中為學生播放視頻,以激發學生的好奇心,集中注意力。
三鼓勵互動式學習
為使方案保持較強的可行性,教學仍要以教師課堂講解為主,以組建學習小組互動學習為輔,這樣的教學模式,可以活躍課堂氣氛,同時又可以加強生生之間、師生之間的互動,有利于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心態與氛圍。通過交流、合作、互助、小組競賽等方式,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與創造力,使每一位學生都參與其中,從而達到良好的學習效果,實現教師的教學目標。
四有效實施探究性教學
探究性教學鼓勵學生以通過動手實驗觀察現象為主、學習教材為輔,來更加全面、系統、深入地學習物理知識原理。教師可以此提問,如為何灌滿水的瓶子不易破、汽水是被“吸”上來的嗎等,這樣可使學生樂在其中、夯實基礎。
五結束語
教師在保持教育教學可行性思維的同時,還應持續完善、更新、深化自身的初中物理知識、教學水平以及可應用于教學的心理學知識,使教師自身的素養得到不斷的提高,以及課堂內外多與學生溝通,收集學生對初中物理課程學習的反饋,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態與心理狀況,結合實際,對教學予以合理、恰當地調整。
初中物理教學論文8
隨著時代的進步、科技的發展,今天的教育,不僅僅是培養知識型人才,更重要的是培養人才的能力與思想。為此,我們必須更新教學觀念,改變以往過于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而要實現這一目標,教師必須做一個有心人,要做教育教學的研究者與實踐者。經過幾年的實踐,我更感到探究式教學在物理教學中有以下作用:
一、創設情境,激發探究
物理是一門實驗學科,通過創設一些奇特、新穎、有趣的實驗引入教學,會使教學有意想不到的收獲。實驗心理學認為,創設實驗情境與實驗教學效果具有密切的相關性,其本質在于視覺形象與特定意義的結合;從而有效地引起學生的視覺追求,激活思維,強化記憶。物理實驗的事實表明只有當學生被教師設計的實驗情境所感染,或者思維進入預定情境之中時,實驗才能取得預期的效果。
實驗往往會讓學生感到出乎意料,能順應學生“好奇、好動、好玩、好勝”的心理,刺激學生感官,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實驗產生的新信息要遵循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引發學生的注意,喚起學生的思考。如學習《大氣壓強》時,先做瓶“吞”雞蛋、覆杯實驗以及利用可口可樂瓶制作的氣球實驗。這些實驗現象使學生不解:“瓶口小,雞蛋怎么進去的呢?水為什么不會流出來呢?氣球為什么吹不起來呢?”帶著這些疑問,學生進入了良好的學習狀態。
實驗問題情境的設置,不僅在于實驗問題本身,更重要的是知識背景的鋪墊以及鋪墊的技巧。只有當問題情境與學生原有認知結構緊密相聯并相互作用時,實驗現象、探索規律才能轉化為知識和能力,只有這樣情境教學才會有一個更高層次的升華。如:“浮力”教學,來自生活中的經驗往往成為學生思維的障礙,學生常誤認為浮力跟物體的質量、體積、密度有關,跟物體浸入液體中的深度,跟物體的運動狀態、空實心以及物體形狀有關等等。
為了使學生建立正確的概念,首先通過多媒體引入海底世界的精彩片段,提出問題:為什么有時候浮力大到可以托起一艘萬噸巨輪,而有時候又小到托不起一片薄薄的鐵片?一艘船從海里駛向河里,浮力什么變化?浮力的大小究竟跟哪些因素有關?演示實驗時用彈簧秤分別掛起同體積的鐵塊和鋁塊浸入水中,大家觀察彈簧秤示數,并提問:這說明了什么?要想說明物體的體積跟浮力無關應該設計什么實驗?要想說明上述提出的其他觀點又應該設計哪些實驗?正是這樣一層一層的循序漸進,學生在實驗的問題設計中得到了答案,更重要的是在實驗的設計中提高了探究能力,從而使物理的實驗教學得到了升華。事實證明,問題設置得好就可以帶領學生從已知知識的情境進入更新知識的情境,學生隨著設置得恰到好處的問題,不斷開啟知識寶庫的一個又一個大門,充分享受獲取知識的喜悅。
二、聯系生活,探究習題
初中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經積累了許多經驗,但是對背后的道理并不知曉,即處于“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境地。課堂要依據學生的心理狀態,順應學生的認知規律。如在初二物理引言的教學中,我創設了如下情境:通過開教室的門,引入這門不是普通的門,它是物理學的力學之門,大家將從這里走進物理知識的王國,去探求物理知識的奧秘;接著再引入2008北京奧運會上中國健兒拼搏奪冠的情景,分析其中的物理知識:射擊——三點一線與光學有關;舉重、游泳等與力學有關;又引入烏鴉喝水、司馬光砸缸的故事等說明物理知識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這樣調動了學生學習物理知識的積極性,并鼓勵學生把學到的物理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學生對實際生活中探究式習題的興趣越來越高。
三、學以致用,整合學科
拓寬了知識面,增強了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并不是教育的最高宗旨。倘若在學習、探究的同時,加以創新,那將是教育的'升華。如在講完光的折射以后,要求學生用自己的語言將這幾章的知識以一篇作文的形式將它描述出來。一位學生寫道:“星期天的早晨,剛睜開睡意蒙蒙的雙眸,整個五彩繽紛的世界映入了眼簾,這是光的漫反射現象,看到了本身并不發光的物體;回頭發現墻上的影子,這又是光的直線傳播;走到魚缸前,欣賞美麗的魚,這是光的折射現象……”可見,作文用于物理,使物理更加充滿魅力,更加吸引人。它不但提高了學生的邏輯能力,更提高了學生的分析能力,增強了觀察身邊現象的意識,提高了自主探究的意識,從而使探究式教學得到了升華。
總之,作為教育工作者,當前的重要任務是探究如何把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傳授知識、激發興趣和提高能力有機地結合起來。新課程改革的關鍵是充分調動主體——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他們愛學、樂學、會學。作為處于主導地位的教師,在整個物理教學過程中要把自己的教法和指導學生的學法有機統一起來,同步進行,實現教學的優化,這樣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初中物理教學論文9
物理作為初中的一門新加入的學科,并且是一門邏輯思維非常強的理科性的學科,要想把物理這一門學科學好,只有理解與記憶是不夠的,更多的是需要有良好的思維能力。學生在對物理知識進行思考、學習、記憶的過程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而學生想要這些問題得到圓滿的解決,就必須要具備較強的解決問題能力,然而通過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可以增強學生對許多學習技巧的掌握,只有學生打牢了基礎知識,才能真正地學好這一門邏輯思維非常強的物理學科。思維導圖有別于以前我們的記憶性的教學模式,是一種新式的教學模式,在新課程改革的教育背景下,在物理實踐性教學中有效地、科學地使用思維導圖,是初中物理實踐性教學的必然趨勢。在實際的初中物理實踐性教學中,思維導圖的使用還是比較廣泛的,教師在物理實踐性教學中使用思維導圖時,應該合理地將思維導圖與具體的課堂內容及特點結合,從而有效地激發學生對物理的學習興趣,提高物理課堂教學的質量。
一、提前預習,增強學習能力
提前預習是一個優良的學習習慣,是使課堂效果顯著的重要條件,是進行課堂學習之前的有效準備,其緊密連接著課堂的內外,也是在學習過程中發現問題的最初階段。提前預習這一階段對于培養學生的各種學習能力有著重要的作用,如果學生能科學的進行提前預習并掌握相關的預習方法,就可以自主地進行提前的學習,自主地解決相關的學習困難,有效的對新知識與舊知識進行很好的銜接,進而加強了對新知識的熟悉感,加強了學生的學習熱情與學習的主動性。在初中物理實踐性教學中,通過教師的指導,使得學生合理地使用思維導圖對課堂內容進行提前預習,能明顯地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加強學生學習物理知識的主觀能動性,真正成為課堂學習的一個主體。在初中物理實踐性教學中有效、合理、科學地使用思維導圖,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良好學習習慣,提高學生學習物理這一門學科的主動性。例如,在講述初中物理的《運動的描述》這一課時,可以先請學生根據學習要求使用思維導圖進行提前預習,把對于運動的一個描述先寫在思維導圖的主支上,然后在第一個分支上寫出勻速直線運動、機械運動、變速運動的定義,然后據此再進一步分析與如何判斷機械運動、靜止、影響勻速直線運動的因素、變速運動的分類等等,以達到可以推斷出判斷物體的機械運動、區分運動種類的目的、勻速直線運動公式等等,進而達到逐層遞進,思路清晰,極大地增強了學生學習物理的能力。
二、結合實際生活,以降低記憶的難度
在初中物理的實際學習過程中,涉及的許多知識點大多都可以與人們實際上的日常生活接軌,其主要的目的就是為了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能力。許多的物理問題都可以用日常的生活情景來展現,從而激發了學生對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現象進行分析,進一步認識到相關的物理現象的情況,并可以以此來理解與掌握相關的物理規律。物理是一門具有非常強的邏輯性的學科,在初中物理知識中包括有許多的物理規律及現象,其知識具有非常強的邏輯性,另一部分知識還具有較大的抽象性,學生在思考、學習、記憶的`時候就會面臨很大的困難。僅僅憑借記憶能力是不足以應對各種各樣變化多端的題型以及實際的生活現象的。對于這些狀況,學生可在實際的日常生活中去探索相關的物理現象,以達到發現相關的物理規律的目的,并學會科學、合理、有效地使用思維導圖,賦予抽象性的物理知識以生動的表現形式,進而降低學生的記憶難度,加深學生的理解與印象。例如,在講到聲現象的這一課時,教師可以通過指引學生走進實際的日常生活中去仔細地聆聽聲音與噪聲的差別,最后在教師的逐步指引之下與根據課本的知識要求學生科學地使用思維導圖來畫出相關的知識結構,從而能對相關聲現象的知識點有深刻的理解。
三、以實驗作載體,理清知識脈絡
物理是一門對在自然社會科學類別中的各種自然現象與規律作分析與學習的學科。同時,物理是一門非常注重實驗與實踐檢驗的邏輯思維非常強的學科,人們可以通過不斷的實驗與實踐檢驗來發現各種各樣的物理現象、物理規律,從而能更好地認識相關的物理現象及規律。實驗與實踐檢驗是整個物理這一門學科最基礎的構成,因而學生要想能夠很好地掌握物理知識,就必須對物理的實驗與實踐檢驗有足夠的重視。在實際的物理實驗與實踐檢驗進行的過程當中,怎樣使用科學的方式、方法來對物理實驗與實踐檢驗當中所涉及的各種各樣的內容賦予整體建構,并且建立起較為完善的知識結構的體系,可以既形象又生動地明確不同的知識結構體系之間的相關性,這才是達到最終的學習目標。例如,在講到物體的質量與密度這一課時,教師可以先合理地使用不同的物體進行相關的實驗與實踐檢驗,然后再指出具體的一個學習主題請學生進行探討質量與密度之間的相關性,從而每個小組的學生就可以繪制出一張質量與密度之間的相關性的思維導圖,進而再由教師與學生一起針對學生所繪制出的質量與密度之間的相關性的思維導圖進行分析,最終在教師與學生的討論之間逐步構建起完善的知識結構的體系,使得知識脈絡非常清晰地呈現出來。
四、結論
總而言之,在目前的初中物理實踐性教學活動中對于思維導圖的使用仍舊存在著很多的不足,比如使用得不夠不充分、不夠科學、不夠有效等問題。因此,基于此種種問題,教師應該給予初中物理實踐性教學活動中對于思維導圖的使用更多的重視,并同時結合具體的課堂教學內容積極、合理、科學、有效地使用思維導圖,以有效地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與自主學習能力,激發學生可以借助思維導圖來進行對于物理知識的理解和記憶,調動學生學習的熱情和學習物理知識的主動性,從而達到培養學生學習物理知識的能力的最終目標。
初中物理教學論文10
第一篇:初中物理實驗探究教學模式
一、將初中物理實驗與信息技術進行整合的方法
1.在課堂上靈活使用數碼站臺與投影儀設備
在初中物理課程進行實驗的過程當中,有很多實驗一直受到很多條件的限制:比如實驗器材過小、現象不夠明顯、可視距離過短等等,都使課堂上物理實驗效果打了折扣.但是通過數碼展臺、投影儀等設備,就可以將實驗現象與文字圖片等材料通過先進的設備投影到大屏幕上,使同學們都能夠詳細清晰的看清實驗現象,從而大幅度提高實驗效果.在進行光的折射演示過程中,如果是按照傳統的實驗方法,就是將一束光傾斜射入水中,由于光折射的可見度是很低的,學生坐的遠一些的話就根本看不清折射的效果,從而使實驗效果達不到事前的預期,而通過信息技術設備,我們就可以通過對設備的投影進行放大,使全班的同學都能夠第一時間看到.
2.通過多媒體技術輔助教學
在現今校園的物理課堂中,利用多媒體技術進行對教學的輔助已經被廣泛的應用,其生動、直觀、形象的特點,不僅能使課堂的學習效果、氛圍得到提高,還能極大的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從而對提高課堂效果、深化教學改革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多媒體技術的輔助作用主要有以下幾點:一、善于利用多媒體的創造作用,通過對教學場景進行富有創意的設計,將有效提高學生的注意力,從而起到提高物理教學的效果.二、用來觀察微觀和宏觀的現象.物理學科的研究對象多種多樣,大到天體星球,小到微觀粒子,有很多的現象是只能靠教師進行口頭的描述,而不能用實際的方式為學生演示.但是通過多媒體技術的應用,我們就可以將色彩效果與動畫形式相結合,直觀的將微觀運動過程表現出來,從而使學生能夠對教師所描述的現象進行直觀的觀察.三、利用多媒體技術,還可能幫助我們建立多種物理的模型,比如在牛頓第一定律中,電場與磁場的效果等.四、多媒體技術還能夠通過其先進性彌補一些實驗的不足之處,比如一些有危險的實驗:電路短路、觸電演示等等.而一些通過肉眼無法觀察到的實驗,比如紫外線與紅外線、核反應堆的原理、熱機的原理等等,都能通過多媒體技術而很好的展現.
3.對網絡的作用進行充分發揮
在現今社會,網絡也是對人們生活產生重要影響的技術之一.在通過網絡進行教學的過程中,學生能夠獨立自主的完成對教學活動的參與.通過網絡這種方式,學生能夠由自己操作計算機,對各種物理現象進行模擬,從而完成對物理現象本質的探索.在網絡教學中,教師也可以通過網絡的廣播功能對整個班級進行集體授課,也可以用點對點的方式對個別學生做一些針對性的輔導.同時,還可以通過網絡建立QQ群、微博、個人網頁、郵箱等,從而拓展師生間的學習空間.
二、物理教學與信息技術整合過程中應注意的問題
1.要以物理課為主體
在課程與信息技術進行整合的過程中,要注意整合的主題是物理課程而不是信息技術.所以在整合中,要充分考慮到物理課程的特點,把信息技術恰到好處的融入到實驗教學中,從而提高教學效果.有的教師在習慣用多媒體技術進行教學之后,無論什么樣的問題都通過課件來講解,雖然會為學生帶來一定的吸引力,但是長此以往,會使學生產生厭煩感的同時,還會使學生忽視真正物理課程內容的學習.所以在實際授課過程中,教師一定要注意以物理課程為主題的教學方式.
2.整合應當從頭做起
整合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各方共同進行努力,在對物理課程同信息技術進行整合的過程中,要從一點一滴做起,切實可行的制定計劃與教學方案,在扎實教學的前提下同時進行教學方法與技術的創新,時刻總結以往經驗,使整合效果越來越好.
3.整合要注意科學性
由于物理學科的自身特點,科學性在其身上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在整合的過程中,尤其是在課程課件與相關動畫的設計和制作中,要時刻把科學性放在首位.
4.提高教師素質
在整合過程中,需要教師在現今的教育理論思想指導下,對計算機信息技術進行應用.有的教師認為整合僅僅是用多媒體演示課件,不需要什么技術.這是錯誤的觀點,在實際情況中,整合所考慮的是信息技術對整個單元及整個課程的作用,著重強調的是信息教學的全面效果,從而有效的對學生環境與資源進行改善,而這些都需要教師以高素質和優秀的技術為基礎,對課程模式與內容進行優化,所以提高教師素質在信息技術下的課程模式也是十分重要的.
三、小結
總之,初中物理課程同信息技術的整合,是一個復雜且長遠的過程,是一個需要長時間研究與實踐的過程,是一個需要師生各方面整體合作的工程.整合期間,需要體現出其觀念的課程標準,且進行整合所需要的信息技術設備、優秀的教師水平、多樣的教育資源、長時間積累出的整合經驗等等都缺一不可.這需要多方面對多個項目進行全面的探索、學習、研究,通過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從而達到提高學生物理成績的最終目的.
第二篇:初中物理實驗有效教學策略
一、農村初中物理實驗教學建議
1.變廢為寶,開發生活化實驗器材
相對于城市,農村的`實驗室配備舊、缺現象嚴重.“瓶瓶罐罐即實驗”,我們不能因為儀器的短缺而輕視實驗教學,應積極開發生活化的實驗器材(水杯、雞蛋、氣球、易拉罐、礦泉水瓶子、手電筒等),這樣做不僅僅解決了儀器短缺的困難,同時更因為實驗器材源自于學生的生活而拉近了學生與物理之間的距離.生活化的實驗器材開放了實驗的時空觀,學生將課堂上學習到的實驗方法和知識經驗遷移到課后,讓實驗多次重復,提供了認知的深度.
2.提高開放性,發展學生發現、創造能力
實驗是探究的過程,實驗要解決什么問題呢?設置問題即是給學生設置實驗探究的目標.筆者認為我們的實驗教學應提高問題設置的開放性,實驗探究不應該是為了解決某一個具體的可見到答案的具體問題,而應該積極地引導學生對已有物理現象進行質疑,發現問題,從多個角度思考為什么會是這樣的現象,說明了什么問題,繼而提出各種猜想,最后在結合已有的知識、經驗和方法設計實驗完成對物理規律的“發現和創造”.例如,對于“測食鹽水的密度”實驗,教學時事先完全沒有必要給學生提供實驗器材,讓學生自己去結合物理知識和原有的實驗技能去思考實驗方案,接著再分析實驗的可行性,最后從誤差分析的角度思考實驗器材的選擇.
二、案例分析———“杠桿”
“杠桿”這節內容與生活密切聯系,又需要大量的實驗進行教學支撐.在教學中,筆者設置了如下幾個實驗情境幫助學生完成新課學習.
1.模擬生活情境,導入概念
投影生活中的情境:一個巨大的石頭攔在了公路中間,要求學生思考用最為簡單的一個機械搬走攔路石.通過情境聯系到一根硬棒———杠桿.
2.競賽類實驗:開啤酒瓶比賽
提供5瓶啤酒、5個開瓶器,請3個女生,2個男生分別上來參加比賽,看誰打開啤酒瓶最快.引導下面的學生觀察臺上每個學生開瓶時的姿勢和用力的方向.借助于這個環節,引導學生發現杠桿在應用時會涉及一個固定點———支點.完成對杠桿的二次認識:杠桿就是繞著一個點(支點)轉動的硬棒.
3.使用生活中的桿秤
給每個學習小組提供了一把桿秤,讓學生自主摸索稱重物的質量.在實驗探究過程中,學生會自然地思考如下幾個問題:支點在哪里?質量怎么得到的呢?不過每組學生在使用時都能讀出一些質量值.那么為什么呢?原理是什么呢?借助于實際的問題可以將教學引向動力、阻力、動力臂、阻力臂的學習上去,然后再讓學生回到桿秤稱重物的實驗中去,將支點、動力、阻力、動力臂、阻力臂這幾個量一一與實際相對應,在學生交流的時候,教師可以宏觀調控.
4.擴充生活中的教學資源
要求學生回顧生活中杠桿的應用,放開學生的思維去找,如扁擔挑重物、掃把掃地、釣魚等,由學生找到的資源出發,引導學生在去分析支點、動力、阻力、動力臂、阻力臂這幾個量,引導學生發現動力、阻力的作用點和支點位置可能存在的關系,再聯系生活確立費力杠桿和省力杠桿的概念.
5.猜想、驗證杠桿平衡條件
提出問題:當杠桿平衡時,動力、阻力、動力臂、阻力臂這幾個量存在著怎樣的關系呢?學生根據先前的“桿秤稱重物”的實驗經驗進行猜想,有些學生會想到“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但并不是所有學生的猜想都準確,有的可能會猜想“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不要急于否定學生的猜想,而是將教學引向實驗探究,通過量化實驗探究得到杠桿平衡條件:“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這樣不僅深化了學生對知識的印象,還讓他們感知到了探究過程需要大膽猜想、小心求證,從而培養了正確的科學態度.
第三篇:初中物理中實驗的改進
一、對晶體熔化實驗的改進
在做晶體熔化實驗時,課本上提供的是海波(硫代硫酸鈉),而學校的海波大多含有雜質或是存年舊貨,實驗時,雖然利用了水浴法加熱,但熔化過程中,海波的溫度還是不斷上升,很難保持不變,即使不變,保持時間也很短,不能讓絕大多數學生真正觀察到晶體熔化時吸熱而溫度保持不變的現象,體會不出晶體熔化的特點。為了解決上面提到的問題,我做這個實驗時,用冰替代了海波。具體的方法是:首先用溫度計測出教室內的溫度,讓學生知道室溫高于冰的溫度;然后將適量的棒棒冰倒入一次性紙杯,多少以完全能夠浸沒溫度計的玻璃泡為宜(太多實驗時間長,太少冰融化成水后體積變小,不能浸沒玻璃泡);再將溫度計的玻璃泡浸沒在紙杯內的棒棒冰中,讓學生觀察冰融化時溫度計的示數是否變化。由于是“室溫”自然加熱,冰融化時保持0℃的時間較長,每一個學生都能感知到晶體熔化時吸熱但溫度不變的特點;之后講述晶體熔液凝固的特點時,引導學生逆向思維即可。棒棒冰和紙杯在學校小賣部就可以買到,又多又便宜,可以安排同桌作為一個小組,把老師的演示實驗轉換成學生實驗,既能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又能提高學物理的興趣。
二、對小孔成像實驗的改進
許多學生按課本要求將易拉罐改制成小孔成像的器材,組裝好后,拿去觀察物體,結果什么也看不見,不知道是自己錯了,還是課本錯了,感到非常失望。我做了一點小改進:在按課本要求組裝好器材后,再做一個比易拉罐稍大的紙筒,長度為30厘米左右,套在易拉罐半透明紙一端,使半透明紙處在較暗的區域,這樣遠處的物體通過小孔在半透明紙上成的像,從套筒中看過去,非常明亮清楚。若在晴天中午看綠色植物,好像還是彩色的呢。
三、對摩擦起電實驗的改進
課本上在講述摩擦起電時,用的是絲綢與玻璃棒摩擦使玻璃棒帶電,毛皮與硬橡膠棒摩擦使硬橡膠棒帶電。當用摩擦過的玻璃棒或橡膠棒接觸驗電器的金屬球時,箔片張開的角度很小;在探究電荷間的相互作用規律時,可能是玻璃棒和硬橡膠棒的帶電量太小或者是它們的質量太大,排斥或吸引的過程顯得非常緩慢,而且偏轉角度很小,現象不明顯。這個實驗在空氣濕度較大時很難成功,特別是在我國中南部地區的早晨或陰雨天根本做不成。筆者親眼看到在省級教學比評中,選手為了實驗萬無一失,無一例外地都采用了用紅外線烤箱對設備加熱、除潮的辦法,而這樣的條件在農村和山區的學校是不可能有的。
我在多年的教學中發現,用絲綢與學生吸飲料的塑料管摩擦使塑料管帶電,用棉布與泡沫摩擦,使泡沫帶電,它們的帶電量較大。如果將摩擦過的泡沫,在驗電器的金屬球上來回擦幾下,箔片張開的角度甚至可達150°。在探究電荷間相互作用規律時,由于它們的質量相對較輕,排斥或吸引時偏轉迅速,而且偏轉角度很大,效果非常明顯,即使在空氣濕度較大時也能成功。塑料管和泡沫很容易獲得,也可以將這個演示實驗轉化成學生實驗,變看老師做為學生自己動手探究物理規律,這樣學生的學習興趣會大大提高,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四、結語
在教學過程中,當我們碰到實驗效果不好的時候,只要多動動腦筋,多觀察身邊的事物和現象,動動手,做一做,試一試,總可以找到改進或者替代的辦法。以上是我的一點小小體會,方法很簡單,但很實用,貢獻給大家,希望能夠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第四篇:初中物理演示實驗教學
一、物理演示實驗教學的作用
1.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
無論是哪一學科的學習,都需要調動起學生對該學科的學習興趣,只有調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夠更好完成教學任務.初中學生具有好奇心重、興趣廣泛、求知欲強等特點.物理學又是他們剛剛開始學習的全新領域,對他們而言很多知識都新奇而且神秘.應抓住初中學生的這一特點,在課堂里安排適量的有趣實驗,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搞好物理教學工作.
2.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新時期的教學中教育工作者往往比較重視學生創新精神和能力的培養.教學中,教育工作者以課本為基準,對實驗進行適度的改進、創新,鼓勵學生展開實驗探究,有助于
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教育工作者對實驗進行適度的改進后,實驗的目的性更明確,實驗結果更明顯,可以使學生自主總結實驗結果,得到相關理論,這樣得出的理論學生可以記得更扎實.物理實驗教學,能夠有效幫助學生運用物理學基本原理和已有知識進行分析、總結、歸納,經過長期的鍛煉學生的觀察能力、創新意識都會有顯著地提高.
3.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開展課堂演示實驗教學,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實驗能力.通過實驗,有助于學生自主地觀察、分析,這一過程中,學生的思維方式得到了很好的鍛煉.教學過程中,演示實驗以課程標準為依據,學生通過實驗能夠充分掌握基礎知識學會實驗的操作,準確記錄實驗現象,通過實驗積極思考、總結經驗,最終形成好的思維方式和思考能力.
4.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教學的目的是使學生掌握相關知識,而讓學生參與到教學中來更加有利于牢固學習掌握相關知識.無論是探索性實驗還是驗證性實驗都有利于學生基礎知識的掌握.但是單純依靠驗證性實驗無法鍛煉學生在物理學習中的科學態度,不能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自學能力.而探索性實驗恰恰能夠在這方面進行補充.這些實驗在物理教學中,更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二、對物理演示實驗教學的建議
1.在物理演示實驗教學中要做好課前準備工作
物理教學實踐中,生動有趣的教學要靠長期練習得來,沒有哪個了老師能夠完全自由發揮.因此,教師應該對每一堂演示實驗課進行認真準備.要明確初中物理教材中每個演示實驗的目的,根據實驗要求確定適合的實驗設備器材,老師要做好演示工作,確保學生真正了解實驗流程,只有這樣才能活躍課堂氣氛,增強學生實踐能力.
2.要調動學生積極參與演示實驗,發揮學生在實驗中的主體地位
物理教學中的演示實驗教學是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掌握基礎知識,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然而,傳統的演示實驗教學中,教師往往把多數時間用于實驗講解,留給學生的操作時間少之又少,很難讓學生真正發揮在實驗中的主體作用,原本為了培養學生動手能力跟思考能力的演示實驗變成了老師的獨角戲,這樣的演示實驗教學根本起不到應有的作用.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一些物理實驗的原理和操作流程教師應該盡可能把主動權教給學生,讓他們開動腦筋進行思考,而不是亦步亦趨地跟著老師的步伐.物理教師應當鼓勵學生自己動手,讓他們在實踐中總結經驗、得出原理,只有這樣得到的知識才是真正屬于學生,才能更好地被運用到物理學習當中,提高學生理解物理知識能力.
3.要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物理演示實驗教學是一種有嚴格操作程序的教學方式,只要教師教學方法得當,學生很快就能從中掌握實驗的操作要領,并根據一個實驗的實驗要領學生能夠舉一反三得出許多同類型實驗的操作方法.教師要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意識,讓他們在不同層次的探究中獲得知識,同時培養他們自主學習的能力.只有真正做到樂于發現、樂于學習,能夠從探究中獲得樂趣,學生才能對學習產生興趣,才能形成對物理學學習的熱愛,才能更好地掌握物理學知識,真正做到活學活用.
4.要綜合運用多媒體手段,使演示實驗教學靈活多變
物理學中的一些實驗要在某些特定環境下進行,教師沒辦法還原實驗的操作條件,單憑枯燥的語言很難使學生真正了解實驗的具體情況,更無法讓學生真正理解知識.這時需要借助多媒體技術,再現實驗的情景,增強學生對實驗的感官認識.多媒體應用于演示實驗教學,可以使學生理解實驗的過程,加深對知識的理解.
演示物理實驗教學是物理教學中極為重要的部分,物理教師要把握好教學的方式、方法,努力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只有這樣才能充分達到教學目的.
第五篇:初中物理實驗培養學習興趣
一、利用物理實驗演示激發學生對于物理的學習興趣
我們需要知道的是,物理實驗演示具有生動、直觀、形象的特點,通過演示實驗,可以使得學生在腦海中形成鮮活的物理實驗情景,這對于學生進行物理概念、規律的學習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例如教師講解何為大氣壓強時,可以通過進行演示實驗激發學生的興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以達到提高課堂整體效率的目的。教師可以在課前讓學生準備相關的實驗器材,簡單易行的演示實驗,可以現有教師在講臺上演示,再有學生自己在臺下實驗,利用有效的課堂互動,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讓他們自己發現規律,對概念加深理解,借此增強學生的感性體驗。通過這種方式,既能使學生切實的感受到實驗的樂趣,又能使學生的積極性充分發揮出來,比單純講解理論更為有益,拉近科學與學生的關系,激發學生的學習物理的積極性。
二、設置懸念,課堂中導入物理實驗,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
課堂導入時初中課堂教學的起始環節,有效的課堂導入不但能夠溫故,還能知新,是物理課堂教學的關鍵。教師必須知道,每堂課的起始十分鐘是學生精神最為旺盛、情緒最為高昂的階段。充分的利用者一段關鍵事件,利用趣味十足的教學內容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習欲望,使得學生在之后的教學過程中擁有良好的學習狀態,提高學生每堂課的學習效率。物理學科的課堂導入,最佳的選擇即為物理實驗。教師可以通過課前布置的實驗器具,在導入環節進行實驗演示,造成課堂懸念,使得學生對后來的教學內容產生十足的興趣。例如,教師在進行“動量”、“沖量”兩個物理概念的教學時,課堂導入環節設置相應的演示實驗。在桌面上平鋪一塊毛巾,手拿兩根大小相似的粉筆,在相同高度,使其分別下落到平鋪的毛巾和桌面上,通過觀察可以發現,掉落在桌面上的粉筆摔成了兩段,而掉落在毛巾上的依舊很完整。教師可以也可以讓學生自主實驗,參與到實驗中,并對實驗原理進行分析,這樣既能使之后教師授課更加順利,也能使學生探究欲望增強,以此來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
三、結合生活實際與物理實驗,拉近物理學科教學與學生日常生活的距離
生活與科學息息相關。我們利用的天然氣、太陽能、風能等資源,都是在使得人類生活更加便利的基礎上開發出來的。若是將科學與生活分離開來,這樣的科學研究是沒有任何意義的。因此,我們應該巧妙的將生活與物理實驗結合在一起,充分利用生活中常見的現象進行課堂教學的補充,加強課內外的聯系,使得物理教學范圍延伸到課外。對于身邊的一些現象,學生總是充滿著好奇心,將教學與生活結合在一起,可以更好提高授課質量,也能很好的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四、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小實驗”,激發學生的實驗積極性與動手能力
多數教師對于課本中的一些實驗都有著或多或少的誤解,認為那些實驗是無關緊要的,考試無用的。正是在這種思想的影響下使得小實驗本身的功用未能發揮出來。教師若能充分利用書本里取材方便的小實驗,使其發揮積極作用,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五、結論
對于初中物理教學而言,進行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是相當必要的。教師若能充分運用各種簡單易行,極富趣味的物理實驗,把晦澀難懂的物理概念與物理原理通過實驗這種異常直觀的方式演繹出來,既能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也能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生的思維動手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得教學活動順利有序的進展,同時取得良好的教學成果,最終實現初中物理課堂教學水平整體提高的目標。
第六篇:初中物理實驗教學的思考
一、開展“教具、學具”制作活動
器材是開展實驗教學的物質基礎,通常實驗室會購置和配備相關的實驗儀器,這些器材比較精良,被合理規范地保管在實驗室中,統一為教師演示實驗和學生分組實驗使用.然而更多的初中物理實驗其實滲透在學生隨堂和課后的學習過程中,而實驗室往往在這方面無法快速跟進,導致實驗器材的使用和學生的實際需求之間處于脫節的困境.為了解決學生對實驗室器材的依賴,切實開展好日常實驗活動,建議組織和幫助學生利用生活中常見易取的材料來自己開發相關的教學具.鑒于初中生的思維發展和動手操作的實際能力,“教學具”制作活動可按照“兩線并行、分層指導”的原則來安排實施.所謂兩線并行,即面向全體學生征集制作材料和方案,同時選拔優秀學生形成相對固定的活動小組,定期制作、維護和改進教學具.所謂分層指導,即面向全體學生指導其能根據課本及相關資料仿造簡易教學具.例如研究重力方向時能制作簡易的水平儀,研究液體壓強時學會制作壓強計等.同時面向活動小組成員指導其掌握的一些教學具的改良和開發方法.例如教學具設計時可采用“缺點枚舉法”來發現問題,利用“功能組合法”或者“遷移聯想法”來解決問題.在優化方案的基礎上,進一步組織活動小組成員選購材料制作結構更合理、工藝更精良的教學具,再通過這些成品的累積、展覽與使用,不僅可進一步激發全體學生的熱情和參與度,還培養了學生的實驗能力,實現了隨堂實驗教學實踐的推進目標,可謂一舉多得.
二、組建“互助、互評”實驗小組
不可否認初中物理實驗教學實踐的主陣地還是實驗室,然而“學生人數多、實驗器材少、實驗教師緊”也是很多初中實驗課實踐過程中必須面對的現實.這一現狀導致每個學生實驗時間有限,實驗效率低下,教師管理難度增加,實驗教學效果不明顯.在實際的實驗過程中甚至發現不少自覺性差,基礎薄弱的學生往往在實驗室虛度時間.這不僅抑制了學生實驗能力的發展,也消耗了教師的精力,嚴重打擊了教師開展學生實驗的熱情.如何改善這一困境,創設相對有效的實驗課堂呢?筆者的做法是把班級學生劃分成8~10組,每組6~8人,組建了男女搭檔、強弱互補的實驗小組.從而化班級管理為小組管理,化師生垂直指導為小組分層互助,這樣既有利于教師的課堂管理,又有利于學生間的合作交流,更有利于學生的實驗考評.具體來講,在課堂教學實踐運作時,教師可要求每組先按要求自主完成實驗設計和操作訓練,然后分組考評.考評時,教師可指定考查每組中任一位成員,其考評成績作為全組得分,考評過程中,組內成員可以相互提醒,這樣可以促進組內合作和實驗效率,達成課堂目標.如果實驗內容較多,時間緊張,也可以配備小組長,讓小組長進行小組間相互考評,教師巡考督查的方式進行.如此經過一段時間的實踐訓練,學生們就會形成良好的實驗室行為習慣,自覺創建有效的實驗課堂.
三、制定“分步、定分”評價方案
實驗考評和標準制定可以說是推進實驗教學的關鍵.沒有標準或標準模糊都會造成學生實驗行為的混亂和實驗教學的低效.那么考評方案怎樣設計?應遵循怎樣的原則呢?筆者認為,首先應關注初中生實驗基本能力的考評,例如數據表格的設計,實驗操作的規范,實驗數據和現象的記錄,實驗習慣的培養等.其次是考評方案必須給分明確,易于實施.
初中物理教學論文11
【摘要】課堂教學是教學活動的中心環節,是實施素質教育和學生獲得知識及提高能力的主要渠道,課堂教學效果的優劣決定著教學質量能否提高,努力提高課堂效率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要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除了遵循一般的教學原則,合理安排教學內容,還要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和手段,注重物理課堂教學中的情感因素,不斷探究和尋找提高物理課堂教學效率的方法和途徑。在初中物理教學過程中,既要激發學生對物理學科內在的興趣,又要向學生傳授知識,更重要的還要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逐步培養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主動性;結合現實生活中的物理現象,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手段,充分發揮學生的創新思維,培養學生思維抽象能力,加強實驗教學,增強物理教學課堂的趣味性,提高學生學習物理的能力。
【關鍵詞】初中物理;創新; 學習興趣; 學習方法
一、認真鉆研教材,有效處理教材
初中物理教學已不再是注重教師的教,而是注重學生的學。教師如何引導學生提出和思考問題重于教師單純的傳授知識。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讓學生掌握正確的思維方法勝于只告訴學生一個正確的結論。 初中物理教材總體說來是符合科學性、適用性原則的,無論內容,還是內容的編排順序都是科學的。物理教材是知識的來源,是學生學習的根本,是教師講授知識的主要依據。物理教材是教和學的載體,是向學生提供知識的平臺,是探究活動的素材。教師要教的知識來源于教材,但不能拘泥于教材上有限的知識,應以教材為基礎,深入鉆研教材。既要鉆得進,又要出得來,由點及面,擴大學生的視野。
二、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物理是一門以觀察和實驗為基礎的科學,這就決定了學習物理總是與一定的問題情境相聯系,在問題情境下學習,可以使學生獲得具體的感受,激起學生積極的情緒,促進學生潛能的發展。我在進行壓強教學時,提出了這樣的問題:書包帶為什么扁而寬?農村挑稻草的扁擔為什么中間扁兩端尖?問題的提出立刻引起學生激烈的討論。這些生活中的物理問題,切入點較小,學生比較熟悉,能夠在較短的時間內展開討論和實踐,并獲得對問題的正確認識。這大大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熱情,也提高了學生應用物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我還經常結合課程內容和學生實際,通過以學生為主體的直觀演示啟發、設疑啟發、引趣啟發、攻難啟發和求變啟發等方法的選擇,盡可能把討論探究的問題設計得新穎有趣,在學習物理知識的同時體驗美的感受,大大增強和激發了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
三、利用物理實驗,提高課堂效率
物理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物理的定義、定理、規律都建立在大量的實驗和實踐活動基礎上,觀察和實驗是研究物理學的重要方法,多數初中學生對實驗抱有濃厚的興趣,都希望自己能掌握一些實驗操作技能,去探索大自然的奧妙。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結合教學內容多做實驗,這些實驗可以是演示,也可以由學生自己動手做。可以使用實驗室所配備的器材,也可以自備自制教具,甚至可以使用我們日常生活中的現有物品進行實驗。經常使用學生身邊的物品做實驗,如用象棋和學生尺做慣性實驗,用紙張做流體壓強與流速關系的實驗,用平口玻璃杯和紙做大氣壓強存在的實驗,用雞蛋和鹽水做物體的浮沉實驗等,這些器材學生更熟悉,更有利于使學生明白物理不是遠在天邊而是就在自己身邊,物理與我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這樣學生的學習興趣自然得到很好的激發。
四、理論聯系實際,提高課堂效率
生活中處處有物理,這些發現在學生周圍的生活現象包括了豐富的物理知識,而我們的教學就要從身邊的生活實際入手,將這些蘊涵物理知識的.生活現象引入學生的視野,通過培養學生把所學的知識經常跟生活實際聯系起來,多觀察、多思考、多動手,讓學生熟悉的現實生活走近學生學習范圍,進入物理課堂,不僅使物理教學變得具體、生動直觀,同時還能培養學生的實際物理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意識。例如:在學習了電學知識后,我布置了相應的社會實踐活動。讓學生調查各自家庭的家用電器使用情況,估算一個月的用電量情況,并與電費單相比較,寫出具體計算過程,很多學生的估算與實際用電量很接近。我還讓學生觀察各自家里電路布局情況,看是否有需要改進的地方,并向家長建議改進,有的學生確實發現家里電路的安全隱患,如電器增多,但導線還是原來的導線,截面偏小,沒有安裝地線等。學生既提高了應用知識的能力,又增強學習興趣,提高了學習積極性,促進了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
五、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提高課堂效率
為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我在教學中不斷引導學生對所要研究的物理自然現象進行多方位觀察,提出問題,鼓勵學生自主探究,學會在實踐中學、在合作中學,通過討論探究進行分析、推理等一系列動手動腦的實踐、思維活動過程,達到解決問題、學好物理知識的目的。在觀察和實驗的討論探索、誘發思維的長期教學活動中,不僅使學生體會到了物理的知識性、趣味性和實用性,且發揮了學生在物理教學中的主體作用,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提高了教學效率。教師在教學中,根據學情的需要,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可以方便地創設物理情境,還可以實現傳統教學手段難于實現的教學情景,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能使學生的興趣貫穿于教學的始終,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在作業課上,我把學生中具有代表性的解題過程通過實物投影儀展示在屏幕上,師生共同分析解題過程中的優缺點,使學生更好的發現問題。利用課件播放有關圖片、視頻豐富學生的感性認識等等。合理利用多媒體可以大大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
總之,學生不是待灌的瓶,而是待然的火(瑞伯雷斯語)。教師不管采用什么方法,其目的都有在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帶動學生學習熱情,點燃他們智慧的火花,讓其主動地、活潑地發展自己,最終提高課堂效率。
初中物理教學論文12
摘要:物理是一門具有顯明實驗性、科學性以及生活性的科目,要求學生具有較強的邏輯思維和實踐應用能力。復雜的物理概念、變幻的物理現象、繁多的知識重點都使初中生學習物理變得不易。因此,教師應尋求教法上的創新,對物理教材進行深度剖析,依據初中階段學生心理的探求欲望,將物理知識問題化,物理問題情境化。依借問題情境激發學生深度感知,拓展其思維能力,促進其探究解決問題。
關鍵詞:初中物理;問題情境;物理實驗
問題是探索發現的起點,不管任何學習學生都應該敢于質疑,并且應以問題為導向,以知識為目標,以探究為行動,在自主思考、討論解決的過程中理解和領悟教材,轉化為自身知識儲備。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教師應擅于創設新穎、多樣化的問題情境,使復雜抽象的物理知識更加具體生動地展現給學生。通過這樣的方式,讓他們在問題情境中感受生活中的物理現象、實驗中的物理原理,對物理學習更加充滿興趣。
一、借助生活經驗構建問題情境
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很多常見的自然現象,它們背后卻都隱含著奇妙的物理知識。如大雨過后天空出現的絢麗彩虹;沙漠中讓人驚嘆的海市蜃樓;深秋早上出門地上的一層白霜;讓人看不見前方5米事物的濃霧。這些現象都是大自然神奇的杰作,變幻無窮,奇特美麗,令學生感到奇妙,激發他們的好奇探索之情。還有許多發生在學生身邊的生活問題也總是不斷地令他們產生疑問。如我們經常看到在玻璃杯的水中放入一雙筷子,筷子就好像被折彎了;在快速行駛的汽車上會感到路邊事物快速倒退。為什么會出現這些現象,學生肯定會有疑問,但是他們對其形成的物理原因并不是特別清楚。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教師就可以借助這些學生熟知的生活經驗構建問題情境。通過熟悉的生活體驗,讓學生感受物理的無處不在,體會物理的妙不可言,主動探討尋求問題答案,知道七色彩虹的出現是由于光的反射和折射,深秋地上的白霜是由于水蒸氣出現凝華現象生成的,汽車兩旁的事物倒退其實是由于我們選擇了汽車做參照物。這些學生熟悉而有趣的現象將使學生對物理產生濃厚興趣,積極尋求真實原因。
二、運用實驗操作構建問題情境
實驗是實現物理教學高效開展的有效環節之一。許多物理知識都是在大量反復實驗中驗證得出的。物理實驗不僅吸引學生的關注力,同時使學生在實驗操作中將教材上的理論知識運用到實踐中,提高其動手探索能力。初中階段的學生對實驗操作都非常感興趣。因此,教師可以在實驗基礎上構建問題情境,將抽象的物理原理轉化為直觀的實驗情景,使學生通過實驗的直接啟發,探究問題的根源,尋求真實的物理原因。并且可以令學生對物理原理了解得更加深入,培養其科學的`物理學習方式。例如在學習“空氣的力量”這一節時,教師為了讓學生感知到空氣力量的存在,更深刻的理解壓強含義,在課堂中可以通過實驗創設情境:準備飲料瓶、氣球各一個,將飲料瓶里灌滿熱水,使瓶四周受熱均勻,然后將熱水倒出,將氣球口對口倒扣在飲料瓶上,此時可以看到氣球被壓入瓶中,并且逐漸變大的現象。用手擠壓塑料瓶時,氣球就會隨之一開一合,似肺部呼吸一樣。教師可以邊演示這個實驗邊提出問題:為什么氣球會被吞入瓶中,說明了什么的存在?你們還知道哪些現象可以證明其存在?通過實驗的形象演示,再提出問題,學生會對此更加好奇,想要一探究竟,從而對壓強的相關知識學習得更用心。
三、依據知識應用創設問題情境
物理在科技方面有著廣泛的使用,有力的加速了科技的進步,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初中生初步接觸物理學科,教師在教學中可以依借科技應用創設問題情境,使學生認識到物理對于科技發展的積極作用,了解物理知識應用的深度與廣度,激勵他們一定要努力學習掌握物理知識,并學會運用物理知識思考和解決實際問題。例如:在講解“熟悉而陌生的力”這一章節時,為了讓學生對于力有更深刻的認識,體會力在科技方面的運用,教師可以運用衛星科技知識創設問題情境。“我國已經成功發射了許多人造衛星,它們是無人航天器,在一定的空間軌道中圍繞著地球飛行。因為這些衛星的存在,我們才能有更便捷的通訊方式,才能進行天氣預報、科學探測、土地資源調查、導航、跟蹤等一系列活動研究。可以說人造衛星對于我們生活進步有很大的幫助。那么,你們知道這些衛星是如何發射上天的嗎?它們又為何可以繞著地球旋轉?”通過這樣的問題可以有效地調動學生的探索積極性,激發他們對于物理和科技的喜愛。
四、多媒體輔助創設問題情境
為了使抽象的物理概念可以更加生動形象,多媒體在教學中也得到了深入運用。教師在設置問題情境時,可以充分借助多媒體技術,利用聲音、圖片、視頻、動畫等功能將教學內容展現出來。如遇上較復雜的或者受限制不能實際操作的實驗,就可以借助多媒體建立虛擬實驗來輔助學生認知。如此形象展示構建問題情境,可以使教學更加生動有趣,學生感知力度更強,基于此提出的問題他們會更加積極探索。例如:在學習“滑輪的應用”時,可以用多媒體播放升國旗、用滑輪升吊貨物的視頻以及定滑輪和動滑輪的不同使用場景圖片。看完后,教師可以提問學生:滑輪有什么作用?定滑輪和動滑輪有什么不同之處?它們的工作原理是什么?通過視頻的直觀感受,學生對問題會產生更加清晰的認知,為后續探討定滑輪拉力F=G,s=h,s:繩子末端位移,h:物體位移,動滑輪拉力F=G/2,s=2h(忽略摩擦G=G物+G動),做好鋪墊,加深對滑輪的理解和運用。
五、結語
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教師將物理知識點轉化為問題提出,并創設有效的問題情境,以此可以激發學生對物理知識的探索和學習。在問題情境構建時,教師可以借助自然現象、生活經驗、多媒體、物理實驗等條件,并且教師在設計問題的難度時要使其適合初中階段學生的現有認知。如此進行物理教學,將使物理知識傳達得更深入,學生思維探究能力得到提高,物理教學開展更加高效。
參考文獻:
[1]李恩武.創設問題情境激活初中物理課堂教學[J].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2015(33).
[2]李玉芝.淺析“問題情境”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運用[J].課程教育研究,2017(18).
[3]肖秀清.問題情境創設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J].考試周刊,2016(19):125-126.
[4]莊加榮.“知識問題化、問題情境化”教學模式探索[J].福建基礎教育研究,2010(8):63-64.
初中物理教學論文13
物理計算題是初中物理教學的重要內容之一。計算題教學不僅是培養學生應用物理概念和物理規律解決實際問題,提高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是綜合考查學生對物理概念和規律的理解以及分析解決問題能力的重要方法。無論是期中、期末、還是競賽考試卷中計算題都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因此,在平時教學中,要善于從素質教育的要求出發,恰當的引導學生對各類計算題進行分析。這對指導學生的解題思路,提高學生解答計算題的能力和技巧是十分必要的。
那么應如何提高學生解答計算題的能力呢?現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幾點看法:
一、對簡單計算題的教學不能簡單
簡單計算題是指那些幾乎是直接套公式就能解的題,無需拐彎抹角。一般要求學生明確解題的格式和規范,弄清物理過程,明確套用的公式和涉及的物理量的符號,單位及意義即可。
例如:一架飛機在120分鐘內勻速飛行了1440千米,它的飛行速度是多少千米每小時?合多少米每秒?
這道題對教師來說再簡單不過了,但對于剛剛接觸物理計算題的學生來說卻未必感到容易。
先讓我們分析一下要完整規范解答次題學生應有的基礎知識儲備:1、知道速度的計算公式,公式中每個字母所代表的物理量;2、路程、時間、速度的單位及換算;3、知道規范解答物理計算題的格式和要求等。若無以上基礎知識儲備,題的計算簡直無從談起。更不要說什么思路分析、方法技巧等。
從對作業或多次考試的分析來看,學生做不出或做錯計算題的主要原因大多就是這些基礎的問題沒掌握好。如符號公式寫錯、單位或單位換算寫錯、亂套公式、亂寫單位等。因此,在解此類題時,我們要讓同學們首先掌握問題中用到的基礎知識,然后再解題。如先引導學生討論以下問題:解答物理計算題的一般格式是什么?本題中要我們求哪些物理量,它們的符號、單位分別是什么?用什么公式?從公式可看出要求這個物理量需知道哪些物理量?本題已告訴了我們哪些物理量?本題中涉及的物理量用什么單位較好?等。基礎知識有了,再由幾名同學板演,其余同學在練習本上做,完成后再集體糾錯,從而加深對問題的認識。
接下來,再請幾位同學改動題目中的幾項內容或數據,把原題改編成求路程或時間的題目,由同學們再解。或在原題的基礎上補充或去掉幾個條件改編成一道多步計算題。通過改編、補條件、或結合實際問題自編題等方式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解題的能力自然得到了提高。在這樣的學習過程中,學生和老師常會有許多題外的收獲。同時,也為解答較復雜的題目打下了基礎。
二、對綜合計算題的教學要層層分解、步步深入、并抓好思路指導與訓練
綜合計算題是在簡單計算題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但綜合計算題又不等于簡單計算題的簡單疊加。解答綜合題要從中找到簡單,并發現各簡單題之間的聯系,找準切入點,理清解題思路,從而步步深入,達到目的。在具體教學中要注意方法滲透,使學生學會思考。通過一定量的練習,讓學生熟練掌握一些基本的思維方法,比如綜合法、分析法等。例如:某揚水站每天需將1000立方米的水送到18米高的蓄水池里,若由一臺離心式水泵來完成,水泵每天工作5小時,問,這臺水泵的功率至少是多少千瓦?(取g=10N/Kg)
解題時可按以下思路進行,將題分解為三道簡單的計算題,層層設問,引出目標。
如:
1、1000立方米水的質量是多少千克?重為多少牛?
2、把1000立方米的水送到18米高的地方須做多少功?
3、若水泵每天工作5小時,水泵的功率是多大?
進而讓學生討論,如果題目中沒有問水泵的功率是多少千瓦,據題中給出的已知條件和信息,你可提出幾個問題?可求出哪些物理量?經過這樣的引導,久之,學生會養成提問題,想問題的習慣,從而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自覺性。同時,在計算題的教學中,應引導學生充分利用題給信息,據所掌握的物理知識和規律采取一題多解、一題多思、一題多問、一題多變的方法,多角度、多層面地分析和解答問題,培養敏捷靈活的思維品質,努力探求解決問題的各種途徑,提高解題能力。
三、密切聯系生活,加強情境題的訓練
近年來,試題中理論聯系實際,密切貼近生活的題目增多。這些試題中物理情境的取材范圍廣泛、立意新穎、構思獨特,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因此,這類情境題今后會更多。
如:人跳高時要消耗體內的能量去做功,可提出一問題,你最近跳高的記錄是多少?計算一下,當你跳過這個記錄時,至少需做多少功?此題便是利用同學們都熟悉的跳高這一情境去研究里面包含的物理問題。這類情境題往往難度不大,但需同學們能從中抽象出物理模型,能將來自生活中的物理現象轉化為物理問題。所以要順利解答這類問題,就要求我們首先要夯實基礎知識,切實領會物理概念和規律的含義,抓住概念和規律的實質。同時,我們要注意觀察生活,關注當前的科技動態、社會焦點、熱點問題,多收集整理與物理相關的素材,加強對此類題的分析訓練,定會收到成效。
總之,基礎知識是學生能力提高的前提,老師的正確引導與學生的主動思考和反復訓練是提高能力的關鍵。只要我們按照新課標的總體要求,切實更新教育思想、轉變教育觀念,一定會有更多的收獲。
初中物理教學論文14
生活化初中物理教學模式的思考
1.引言
在當前初中物理課程教學模式中,生活化應用教學非常廣泛,生活化初中物理教學模式是指在物理課程教學中,教師將實際生活中的物理現象與物理知識相結合進行授課,從學生日常所接觸的事物出發,創建適合學生參與的教學情境,通過和學生探討、分析日常生活中所出現的物理現象實現課程學習。這種先進的教學模式不僅能夠開闊學生的思考空間,還能有效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和動手操作能力,讓學生真是感受到學習物理知識的價值所在,從而促進學生更好的利用物理知識服務生活。
2.分析開展生活化初中物理教學模式的意義
目前,我國初中課程教育發展形勢嚴峻,部分學生的基礎知識相對薄弱,在課程學習和理解方面的能力差異也相對較大,在這種情況下,無疑加大了各科的教學難度。在初中物理課堂教學中,學生普遍會遇到各種各樣的難題,所以,物理教學組織要積極改善和優化教學模式,從多方面考慮,多層次分析,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努力提升教學質量水平。
生活是一個豐富多彩的學習平臺,只有善于觀察、用心探索,就會發現很多生活中所蘊藏的物理現象。在日常生活中,學生時常可以看見客觀事物的表面現象,對于可以看到的物理現象已經有了一些自我理解和認識,通過應用生活化物理教學模式,教師就可以充分利用學生的感性認識,引導學生學習更加全面的物理知識,培養學生用物理知識觀察生活物理現象的能力,使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觀念,幫助學生結合生活來學習物理知識。
3.分析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應用生活化模式的必要性
(1)改善課程教學弊端:由于受到傳統教學模式的制約,大部分學校只是一味的追求升學率,將分數作為衡量學生學習成績、教師教學水平的標準,導致教師在物理課堂教學中,僅僅傳授與考試相關的知識內容,在這種情況下,學生的思維能力就得不到開闊,所培養出的優秀學生也只是應試學生。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學中必須要應用生活化教學模式,才能使教師和學生擺脫傳統教學模式的束縛,促進學生理論聯系實踐,積極探索生活中所存在的物理知識,提升學生的探索能力和觀察能力。
(2)注重物理教育價值:物理知識具有深刻的育人價值,首先,學習物理知識能夠幫助學生利用物理知識去解決一些生活問題,其次,通過學習物理課程還能提升學生的創造能力和思維能力,培養學生追求卓越,勇于探索的思想精神,最后,物理能力也是考核學生綜合能力的主要內容,能夠反映出學生的能力素質。因此,學校要廣泛應用生活化初中物理教學模式,注重物理知識的內在價值,幫助學生認識到生活與教育相輔相成的育人道理。
4.解析加強生活化初中物理教學模式應用的方法策略
(1)創建符合生活化主題的教學情境:在人們生活的周圍常常可以看到很多物理現象,物理與生活原本就是相融合的關系,在初中物理教學中創建生活化物理情境,能夠極大的活躍學生的學習樂趣,使學生主動參與到生活化物理課堂中。
例如:在學習杠桿平衡知識時,教師可以在課堂中建立農貿市場情境,引導學生在課堂中進行情境演練,用桿秤稱一稱你買到的東西,指導學生在生活中買菜時注意商販的桿秤是否平衡,使學生認識到自己是否上當受騙等。
(2)列舉生活化物理知識教學實例:在初中物理課堂中,除了創建生活化教學情境外,列舉具體生活實例也是至關重要的。教師要時刻收集蘊藏物理知識的生活實例,運用到相關物理教學中,讓學生更加深刻的`理解物理知識,感受到物理知識的魅力,產生學習物理知識的欲望。
例如,在學習摩擦產生阻力知識時,教師可以指導學生拿起手中的橡皮來擦掉紙上的字,讓學生感受在擦字的過程中,橡皮所帶給你的阻力。還可以列舉冬天時汽車輪胎上的防滑鏈實例,向學生講解防護鏈就是通過地面鐵鏈凹凸不平來產生摩擦,使汽車產生阻力,達到防滑的目的。
(3)布置生活化物理教學課后作業:物理學習離不開實際生活,所以,為了鞏固課堂物理知識,教師在布置作業時也要傾向去生活化,讓學生通過完成生活化作業,感受到物理價值,使學生更加樂于投入到物理生活化作業中。
例如:在學習密度,重量課程后,讓學生在回家之后檢驗媽媽的金戒指是否為純金,研究戒指的體積、重量,將得出的數據應用到物理檢驗公式中,由此得出結論。通過布置這種生活化作業,能夠吸引學生的學習樂趣,而不會認為是一種負擔,從而使學生擺脫題海作業。
5.結語
總之,在當前初中物理課程教學中,應用生活化教學模式是非常必要的,通過應用生活化初中物理教學模式,能夠使學生發現生活中存在的物理知識,幫助學生運用物理知識來解釋生活中的物理現象,實現物理服務于生活的目的。所以,教師要創建符合生活化主題的教學情境,列舉生活化物理知識教學實例,布置生活化物理教學課后作業,加大生活化教學模式應用,讓物理教學走入生活、貼近生活,從而保證初中物理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進一步發展。
初中物理教學論文15
一、什么是科學方法
基本的科學的物理方法主要包括觀察法、實驗法、邏輯思維方法和數學方法等。前兩種方法是基礎,然后運用數學方法定量分析,再建立物理學理論體系,思維邏輯方法貫穿整個研究過程,幾種方法密不可分。具體而言,實驗方法包括間接測量法、實驗推理法、控制變量法、實驗歸納法;邏輯方法包括理想化方法、比較法、類比法、等效法;數學方法包括圖象法、數學定義法。選擇不同的方法,探究不同的問題,是一種技巧,也是教育工作者應傳授給學生的技能。在教學過程中,應用心仔細。備課時深入研究教材,分析其中的科學方法;課堂上通過活動讓學生感受科學方法;在實驗中提煉科學方法,引導學生總結歸納,達到能對知識進行解構、轉化、重構的境界,能夠運用課本上的知識,解決課本以外的問題。
二、如何提高物理教學質量
提高物理教學質量,不是某一種單一方法可以完成的,要全方位思考,多角度努力。筆者總結了一下一些方法,供同行參考。
1.創新教學思路,培養創新精神,提高教學質量
首先要轉變的,是教學觀念。教育工作者應該明白,教學不只是為了教會學生知識,更重要的是提升他們的綜合素質。教師課堂講解,學生整理筆記,并不利于物理的學習。思維活躍的初中生更愿意去探索物理知識,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有利于提高物理教學質量。其次要完善的,是教學方法。“活到老,學到老”,教育工作者特殊的崗位性質決定了教師要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庫,方能應對學生提出的問題,對學生進行正確的輔導。停滯不前的教學方法只會造成落后的局面,影響物理教學質量。第三要創新的,是教學思路。初中生思維活躍,教師時常跟不上節奏。在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過程中,教師自己也要創新。創新教學,尋找最便捷最科學的方法解答學生問題,善用最簡單的例子激發學生的求知欲,都能提高物理教學質量。
2.在習題中實施物理方法,作業編排走向系統、多樣
物理學習大致可以分為三個階段:習得規律、變式練習、策略運用和遷移。前面提到的概念教學,屬于習得規律階段,以陳述性為主。變式階段和遷移階段,如何將陳述性的.知識轉化為程序性,是一個不斷探索的過程,給學生多次變式練習的機會,顯然是不錯的嘗試。教會學生理解題意、知識定向、運用方法、列式運算,對于學生正確理解、運用物理方法很有幫助,這一階段的關鍵在于,教師需講解清楚,何種情況下要用何種物理方法。這又涉及到情境訓練,筆者將在下一節中進行論述。值得注意的是,作業的安排并非越多越好,單一、零散的安排,只會加重學生的壓力,而并不會加強他們的邏輯性,高耗低效。改變作業的編排方式,從整體的角度出發,例題、隨堂測驗、課后作業要形成體系,新授、分章、期中、期末、一輪復習、二輪復習、高考模擬,要分階段、有側重點地安排練習。作業不一定局限在“筆頭”,還可以有整理知識點向老師提問、觀看名師視頻進行學習、幫老師收集資料換位思考等。作業設計是一門科學。
3.體驗式教學培養科學素養,從情境訓練感悟物理
枯燥的講述式教學,已不能適應當前需要。學生不愿意聽,不愿意學,興趣得不到提高,物理教學質量難以提升。培養學習興趣,是教育工作者必須重視和思考的問題。對于學生和教材進行分析,選擇有效的體驗策略,通過“激情引趣,初嘗體驗;實踐體會,充實體驗;評價反饋,內化體驗;總結遷移,升華體驗”四個階段,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已有學者在高中教學中進行了嘗試,取得了不錯的效果。這一教學方法同樣適用于初中生,但如何制定出更符合初中生行為習慣、性格特點的體驗策略,還需要廣大教育工作者進行探索。運用好問題情境法、聽覺信息情境法、角色體驗情境法、視頻情境法、活動體驗法等多種方法,尋找一條合適的情境訓練之路,亦能提升物理教學質量。
三、總結
改進初中物理教學,提高物理教學質量,這一過程任重而道遠。期待全國教育工作者能共同努力,探索出一條適合于初中物理教學的道路。
作者:白相才 單位:吉林省敦化市黃泥河鎮中學
【初中物理教學論文】相關文章:
初中物理教學論文07-14
初中物理教學論文01-01
初中物理教學論文07-15
初中物理教學論文[精]06-22
(精)初中物理教學論文07-21
初中物理教學論文[優]07-21
初中物理教學論文【必備】06-23
[實用]初中物理教學論文06-26
[薦]初中物理教學論文07-20
初中物理教學論文(15篇)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