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用教育智慧打造高效課堂的論文
近年來,各地繼續規范辦學行為,實施新課程改革,強力推進素質教育。素質教育是教師們所殷切期盼的,但在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后,教師們反映出很多不適應:由于嚴格落實課程方案,各學科課時大量減少,但總的要求沒有發生太大變化,教學任務依舊,升學壓力依舊。教師在安排教學內容時總感覺捉襟見肘,一些本應該拓展的內容不能拓展了,一些本應該加深的難度不能加深了。
因此,我們要改變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構建自主高效的課堂教學模式,讓學生幸福快樂地學習,從根本上改變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以人為本,關注生命,關注發展,真正以學生的成長和發展為中心,即構建高效課堂是新課改的重中之重。
那么,如何在素質教育下打造“高效課堂”呢?筆者認為總起來說必須達到以下三個要求:
一、明快
一是教師的情緒要平和,不能過分激昂和低落,讓學生在心理上處于興奮和抑制的最佳狀態,心理學研究表明,這種狀態是最有利的。二是讓學生充滿求知的愉悅感,調動起學生的良好情緒,形成互動。三是課堂的節奏感和邏輯性要適合課堂教學內容。
二、融洽
融洽是指整個課堂教師與學生的關系。這個氛圍要由教師來創設,從情緒到求知欲的引發,以及整個課堂的感應互動都能體現這種關系。
三、投入少,產出多
這就是效益。我們的課堂,有一點是既定的,就是時間。在這個時間內要研究如何提高效率,不必自設框子,用最少的時間圓滿完成任務達到教學目標就是高效。具體來說,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教師方面
(1)充分的課前準備。
我們知道,沒有預設的課堂是放任的,也是雜亂無章的,必然也是低效的。要創造高效的課堂,充分用好這四十五分鐘的每一秒,充分的課前準備就顯得非常重要了。首先,教學目標的定位要難易適中。其次,教者在制定教學目標的時候,要充分考慮到三維目標的統一。知識與技能、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過程與方法,這三個方面同等重要,缺一不可。再次,教學目標的制定也要兼顧好、中、差三個層次。此外,還要明確每節課教學的重點與難點,而不在面面俱到,不要胡子眉毛一把抓。
(2)活躍的課堂狀態。
教學過程中,要徹底改變“注入式,滿堂灌,教師講,學生聽”,把知識強行“塞入”學生大腦的傳統教學模式和觀念。教師要由“演講者”轉變為“編劇”和“導演”,要像導演給演員說戲那樣,創造一種使學生能真正處在做中學的情景,促其自覺、積極地學習知識和思考問題。當然,我們不僅僅要關注學生雙基的掌握,更要在課堂中以幽默風趣、富有感染力的語言及事例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培養他們學習的信心,促進三維目標的全面達成。
(3)科學的學法指導。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我以為好的先生不是教書,不是教學生,乃是教學生學。”因此,教師在傳授知識的同時,還應注重學習方法的指導,幫助學生掌握科學的認知方法。科學的學習方法為創造高效課堂提供了重要保障。
我們要鼓勵學生敢于提出疑問,引導學生產生疑問,進而發現問題,要給學生質疑的時間和空間,使學生可以隨時質疑,會質疑本身就是思維的發展、能力的提高。通過質疑,使學生獲得有益的思維訓練,變“學會”為“會學”,會“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再發現問題”,養成勤于思考的習慣。
在教學過程中,要真正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這就要求教師的教學方法要有根本的改變。我們要讓學生先學,讓學生按照老師揭示的教學目標,在導學提綱的指導下進行看書、自學。然后老師再根據學生自學的情況進行下一步的“教”。在這個“教”的過程中,教者要做的事情就是“授之以漁”。讓學生在自學中自己發現問題,并且自己去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在此過程中,教者要針對學生暴露出來的問題進行引導,引導學生參與合作探究。讓教師的“教”與學生的自主學習完全融入到一起。
(4)適當的激勵機制。
課堂要面向全體學生。培優補差工作不是課后的工作,而是課堂教學的重要內容。有事實表明,利用課余補課的學生的成績并不比不補課的學生成績好。因此,加強課堂教學中的培優補差工作,尤其是補差工作尤其值得我們重視。補差,首先是“治懶”,后進生之所以成為后進生的原因首先是“懶”,包括思維上的懶和練習中的懶。思維上的懶常常表現為學習過程中的心不在焉、注意力不集中;練習中懶的表現為練習速度慢,作業完成不及時,家庭作業拖拉等。針對以上情況,分別要施之有效的措施,在課堂中加強“快速提問”,增加提問的密度,把一些略簡單的問題請后進生回答,讓他們形成一定的自信心;二是給他們板演的機會,讓他們養成良好的練習習慣;三是課堂作業堂堂清,教師要嚴格監督,不給他們抄襲的機會;四是不能讓他們有拖拉家庭作業的'機會,一經發現及時進行批評,并嚴肅處理。
教師不僅要鼓勵學生成績的進步,更要鼓勵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形成,對學生能積極地發言、認真地練習,及時完成作業等都要及時地鼓勵。教師適當的激勵,正是為實現全體學生高效學習、實現課堂更大面積高效作準備。
2.學生方面
(1)課前預習習慣。
預習不止是把書本看看,還要思考一些基本的問題:是什么?為什么?這樣行嗎?與以前的知識有什么聯系?等等。這樣,學生聽課就有的放矢,會抓重點,攻難點,課堂自然就有效了。
(2)課堂學習習慣。
上課要做到“聲聲入耳、字字入目、動手動腦、用心學習”。要端座在凳子上,起立時要站直;聽課時目視老師,重點內容課本上有的要勾畫,沒有的要記在課本的空白處或筆記本上;教師板書時要目視黑板;教師提出問題時積極思考,敢于發表自己的見解,不明白的問題要及時問老師;回答課本上的問題時將書捧在胸前,聲音要宏亮;書寫時執筆要正確,要認真,書寫解答過程要規范,寫在規定的位置,不寫錯字、別字,要獨立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討論問題時要主動參與,積極發言。要集中精力緊緊圍繞老師的講課思路用心學習。
(3)課后鞏固習慣。
堅持先復習后做題。復習是鞏固和消化學習內容的重要環節,把所學知識認真復習一遍,該記憶的記住了,該理解的理解了,然后再做作業。假如每次作業都能夠做到先復習,然后像對待考試一樣對待作業的話,那就等于一天幾次考試,就不會出現平時作業100分,正式考試不及格的情況了。
3.師生結合
一個班級的師生就像一支運動隊,教師就是教練。每一節課就象一次訓練,沒有科學的方法就不能產生劉翔、王軍霞這樣的世界冠軍。同時,沒有足夠的訓練強度,也不會出現中國女排。光教師“一頭熱”是很難產生高效課堂的。
如果每位學生都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再加上教師的適時引導點撥,課堂教學想要不高效都不可能。
課堂是教學的主陣地,教師在教學中只有投入情感、激發智慧,才能打造真正的“高效課堂”,也才能讓學生在課堂上全面健康成長。“高效課堂”讓教師與學生共同成長。
【運用教育智慧打造高效課堂的論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