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沿黃經濟區增強城市空間相互作用對策研究論文
摘要: 在經濟區內部,城市之間通過人流、物流、資金流、技術流、信息流等各種要素的相互流動產生影響,進行相互作用,推動經濟區的經濟發展。本文分析了影響寧夏沿黃經濟區城市空間相互作用的的因素,進一步提出相關發展對策。
關鍵詞: 寧夏;城市;相互作用
城市群空間相互作用是經濟地理學、城市地理學的重要內容,也是探討區域經濟一體化、促進城市群協調有序發展必須明確的一個重要方面,隨著我國城市化和工業化進程的不斷加深,區域間更多的是經濟聯系、社會聯系、文化聯系等物質形態與非物質形態上的聯系。
寧夏沿黃經濟區位于寧夏回族自治區北部, 國土面積2.87萬km2,包括銀川、吳忠、石嘴山(含惠農區)、中衛4個地級市和中寧、靈武、青銅峽、賀蘭、永寧、平羅等10個縣市,以43%的國土面積集中了全區61%的人口,90%以上的經濟總量和94%的財政收入,是寧夏社會經濟發展的戰略高地和主要增長極。
一、影響寧夏沿黃經濟區城市空間相互作用問題
。ㄒ唬┏擎傮w系不完善
完善的城市體系應該包括特大城市、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等。寧夏沿黃經濟區內還沒有出現特大城市,大城市和中等城市也比較缺乏,大部分為小城市,對地區的經濟輻射帶動能力有限,地級市規模偏小對區域帶動能力也有限。小城市比重的偏大已經成為寧夏沿黃經濟區經濟發展的障礙。因此,必須在沿黃經濟區內培育大、中城市,以此提高沿黃經濟區城市群的等級規模。
。ǘ┙煌ㄔO施不完善
便利的交通設施是提高運輸效率的關鍵,是增強城市之間相互作用強度的前提。寧夏沿黃經濟區雖然已經初步形成了交通網絡體系。但是,建設水平較低,設施較為落后,輸送能力有限。各城市之間的公路交通基本只有一條高速公路和普通公路相連,交通通道較少,無法滿足城市群快速發展所帶來的交通需求。沿黃經濟區城市帶內鐵路線路有包蘭鐵路、太中銀鐵路、寶中鐵路等,占寧夏鐵路總長80%以上。區域內鐵路技術等級比較低,基本為單線鐵路,運輸能力較低,運輸速度較慢,近年來的多次鐵路提速均沒有涉及到寧夏沿黃經濟區內的鐵路,落后的鐵路設施已經不能滿足經濟區的交通運輸需求,嚴重制約了經濟區內鐵路運輸能力的提高。
。ㄈ┊a業結構雷同
寧夏沿黃經濟區目前雖然已經初步形成了各自的城市職能,但由于歷史原因以及經濟發展水平的原因,寧夏沿黃經濟區內產業選擇比較偏重于重工業的發展,冶金、石化、有色金屬、造紙、電力等行業所占比重較大,產業的層次比較低,自主創新能力不足,高新技術發展緩慢,服務業的發展也比較滯后。寧夏沿黃經濟區內各城市之間并沒有形成一個協調統一的產業發展體系,各城市在產業發展上相互獨立,沒有形成明確的'產業分工體系,相互合作能力較差,這就導致各城市之間產業選擇雷同,發展比較相似,產業的關聯性較低,互補性較差,產業集聚效用沒有顯現。各城市之間的產業選擇的雷同情況,造成了嚴重的資源浪費,影響了經濟區形成城市之間的產業互補與一體化的格局。
(四)缺乏協調機制
寧夏沿黃經濟區內各個城市之間缺乏相互協調機制,在各自的發展過程中,還在以自己的行政邊界為限,無論是經濟發展政策的制定實施,還是經濟發展體制的改革,都以自己的行政區域為出發點,較少的考慮到與其他地區的合作、協調和溝通。經濟區內各城市之間比較關系散亂,至今沒有形成城市和產業優勢互補,城市之間合理分工的局面。最終導致城市間的行政壁壘一直存在,城市之間的經濟發展和產業發展缺乏有效的溝通,城市發展受到阻礙,許多現實存在的問題得不到有效的解決。這樣不僅難以發揮各城市的特色和優勢,也難以形成一個有效區域經濟發展網絡,嚴重制約了各城市之間的相互合作。因此,打破行政壁壘,建立一個有效的協調合作機制,成為寧夏沿黃經濟區發展所面臨的一個問題。
二、增強寧夏沿黃經濟區城市空間相互作用對策
。ㄒ唬嫿ê侠淼某擎傮w系
城市的首位度越高,其凝聚力和聚集力越強,帶動區域經濟的能力就越強,在工業化初期,重點發展首位城市是區域經濟發展,完善城鎮體系的普遍規律。中國城市發展的實踐證明,中等城市的數量和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城市體系所在的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中等城市的存在才可以使特大城市和大城市有一個強大的發展支撐,小城鎮是農村經濟的集散中心,有利于實現勞動力的轉移,促進城鄉一體化的發展。寧夏沿黃經濟區的城鎮體系規劃應該進一步鞏固銀川作為中心城市的地位,增強對其他城市的輻射能力和帶動能力,培育石嘴山、吳忠、中衛發展成為大、中城市,形成合理布局的城鎮體系。
。ǘ┩晟平煌ɑA設施建設
目前寧夏沿黃經濟區處于城市群發展初期,應加強中心城市與次級中心城市之間的交通銜接,促進次級中心城市的發育。分四個層次規劃建設交通設施,第一層次為經濟區對外交通,以及內部各中心城市之間的交通,由航空、鐵路、高速公路組成的綜合交通運輸體系,構成經濟區內部交通的主骨架。第二層次為各級中心城市與非中心城市之間的交通,由城市軌道交通、高速公路、鐵路組成。第三層次為非中心城市之間的交通,由公路和鐵路組成。第四層次為各中心城市與其衛星城市的交通,由城市軌道、公共交通組成。將寧夏沿黃經濟區建成以銀川為中心的一小時經濟區,以石嘴山、吳忠、中衛為區域中心的半小時經濟圈,輻射聯系經濟區內各縣市和城鎮,形成布局合理、運行高效的綜合交通運輸體系。
。ㄈ﹨f調產業結構
寧夏沿黃經濟區要通過國家內陸開放經濟區的建設,打造現代產業體系,積極培育產業集群,協調各城市之間的產業發展,通過優勢互補和分工合作增強經濟區內各城市之間的經濟聯系。建立產業協調與分工合作機制,依托特色優勢產業和城鎮群,推進產業重點地帶合理化布局開發,適度進行功能性分工和產業結構調整,形成獨具特色的網絡型產業布局體系,進而形成區域性“群落型”經濟優勢。重點打造四條城際產業鏈,即靈武—吳忠—青銅峽的能源化工、新材料、裝備制造產業鏈,石嘴山—平羅—賀蘭的化工、新材料、裝備制造產業鏈,中衛—中寧—青銅峽農副產品深加工產業鏈,銀川—吳忠—青銅峽高新技術產業鏈,將寧夏沿黃經濟區建成現代農業為基礎、新型工業為主導、現代服務業為支撐的現代產業集聚區。
。ㄋ模嫿▍^域市場一體化
區域一體化的前提是市場一體化,實現區域一體化必須在區域市場一體化上取得進展。需要在沿黃經濟區內部打破行政壁壘、統一政策、整合市場資源、合理分工,實現經濟區內生產要素的自由流動和高效配置,促進經濟區內各城市之間人流、物流、資金流等城市流的快速流動。消除阻礙商品流通的各種不利因素,推動沿黃經濟區內商品的流通,推進商品市場一體化,在中心城市和交通樞紐點建立一批大型商貿市場,促進公司企業的跨地區經營。支持物流業的發展,構建高效的城際物流體系,科學規劃物流基地,建立專業化的物流配送中心,培育大型物流配送龍頭企業,實現商品在沿黃經濟區內高效流通。建立標準統一、資源共享的用工需求和勞動力資源信息庫,加快推進經濟區內勞動就業一體化,支持技術人才合理流動。建設銀川為區域經濟金融中心,輻射經濟區內各地區,消除制約區域金融協調發展的影響因素,促進金融資源的流動,推進經濟區內金融機構整合、重組,提高金融機構服務能力,構建經濟區內統一的金融市場體系。
參考文獻:
[1]關偉,周忻桐.遼中南城市群空間相互作用的時空演變 [J].經濟地理.2014,34,(9):48-55.
[2]李金昊,何江.南陽地區城鎮化現狀及對策研究[J].南陽理工學院學報.2010,2,(2):85-89.
[3]靳美娟.陜西省城市體系等級規模結構分布特征及對策思考[J].江西農業學報,2010, 22(6):197-200.
[4]劉小鵬,王亞娟,王永杰,等.寧夏產業結構演進與經濟增長系統研究[J].干旱區地理,2006,29(6):915-922.
【寧夏沿黃經濟區增強城市空間相互作用對策研究論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