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歸因理論在中專物理教學中的應用
文字像精靈,只要你用好它,它就會產生讓你意想不到的效果。所以無論我們說話還是作文,都要運用好文字。只要你能準確靈活的用好它,它就會讓你的語言煥發出活力和光彩。下面,小編為大家分享淺談歸因理論在中專物理教學中的應用,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論文關鍵詞:
成功定位,成功長久,興趣歸因
論文摘要: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是每個教育戰線上的人都非常清楚的一點,也是做教師孜孜不倦去追求的目標,但怎么樣才能使學生具有長久的學習興趣呢?現在只是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改進實驗等方法來提高學生的物理興趣,效果微弱。對一個需要付出大量精力和時間才能完成的任務要產生興趣,我認為主要因素有三個:崇高理想、利益、成功。對于我們的學生而言,主要是成功,所以本人讓學生體驗成功,正確引導學生定位成功,正確引導學生成功歸因三個步驟來提高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我認為歸因理論應用到教學中是學生產生長久興趣的關鍵。
1、論文背景
近幾年來,國家高考政策調整,高校擴招引發普高擴招,搶走了中職招生的一大部分生源,大量中等或中等偏上的初中畢業生進普高就讀;我校主要招護理專業和藥劑專業,藥劑專業開設物理課,護理招生錄取線是500分,藥劑專業錄取線是400分。據我調查:由于藥劑專業招生情況不是很好,實際招下來的學生就是300多分、200多分和沒能參加中考的'初中畢業生占了很大的比重,對于60多人的班級,物理中考及格人數每班就是3~5人,有80%以上的學生對物理學習沒有興趣或產生畏難情緒,在初中時,由于升學壓力,這些學生幾乎沒感受過成功的喜悅,所以更談不上興趣。對物理老師的教學提出了相當大的挑戰,沒有興趣要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簡直就是句空話。
2、成功是產生興趣的主要因素
科學家丁肇中用6年時間讀完了別人10年的課程,最后終于發現了“J粒子”,是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獎學金的華人。當時有記者問他:“你如此刻苦讀書,不覺得很苦很累嗎?”他回答:“不,不,不,一點兒也不,沒有任何人強迫我這樣做,正相反,我覺得很快活。因為有興趣,我急于要探索物質世界的奧秘,比如搞物理實驗,因為有興趣,我可以兩天兩夜,甚至三天三夜呆在實驗室里,守在儀器旁。我急切地希望發現我要探索的東西。”這個例子告訴我們,丁肇中之所以能三天三夜呆在實驗室里,肯定是對物理研究的興趣在支撐他,但興趣不是憑空產生的,我認為丁肇中不斷取得成功是產生興趣的主要因素。
3、教師正確引導學生定位成功
首先表明教師期望的成功,并引導學生定位自己的成功。我對學生期望的成功是:成功并非是每位學生都要考到80分以上才叫成功,而是要看學生是否有進步,一個學生如果從20分努力到了30分,從第60名努力到第50名,對于整個班來講還是比較差的,但我認為對于這個學生本人來說,這是成功。美國心理學家弗洛姆強調期望的作用,他認為:“個體從事某種行為的動力,取決于行為目標的價值以及他對達到該目標可能性的期望。如果個體要完成的活動比較容易,而且活動結果價值很高,那么活動的動機較強;反之,如果活動的結果沒有什么價值,或者雖然目標的價值很大,但實現目標的期望很小,個體活動的動機較弱”。根據上述理論,一個學生要從20分努力到30分、從第60名努力到第50名是容易的,只有把這種成功的可能性提高,才能使學生有較強的學習動機,也才會有學習的興趣。
4、讓學生感受成功
班杜拉認為:“個體從事某項活動的動機,在很大程度上與個體對自己從事該項活動勝任與否的判斷有關。”他把個體對自己是否能勝任某種任務的判斷和知覺,稱為“自我效能感”。通俗地說,就是個體根據以往成敗的經驗,判斷自己對于處理某一方面的任務,具有多高的能力或水平。如果學生考試長時間都是30多分、10多分,學生就認為自己無法勝任學習物理的任務,這樣的學生是不可能有學習物理的興趣。
對于在初中處于長期失敗的學生我認為首先得讓他們感受成功。經過長時間的應試教育,“考、考,老師的法寶,分、分,學生的命根”在學生思想中已經生根發芽了,所以讓學生感受成功的方法還是考試,筆者一個學期測驗四次,每個月測驗一次,第一次測驗降低難度,放寬改卷;第二次測驗,提高試題難度,嚴格改卷;第三次、第四次測驗,降低難度,放寬改卷。以上方法一定要在教師認真教學、嚴格管理、學生付出努力的前提完成,因為只有經努力后獲取的成功,才能真正感受成功。本人測驗四次,其中第一次、第三次、第四次是盡量讓學生感受成功,第二次讓學生產生失敗感,這樣的設計主要是考慮到第一次成功部分學生會有驕傲自滿的情緒,讓學生知道,不經努力是不會有成功的,為第三次、第四次成功打下基礎。任課教師對平時的測驗試題的難度和改卷是非常好控制的,利用這個特點讓學生去感受成功,提高學生自信心,增強學習動機,產生學習物理興趣才有希望。
5、正確引導學生對成敗的歸因是產生長久學習興趣的關鍵
韋納認為:“個體在完成一項重要的工作后,無論成敗,都會從能力、努力程度、工作難度、運氣、身心健康、外部環境等幾個方面進行歸因。”一般來說,把行為成敗的原因歸結為外部和不可控制的因素,會降低個體行為動機;而把行為結果歸結為內部的、可控的因素,會增強個體的行為動機。心理學研究發現,歸因不僅影響個體對自己行為的認識,而且會影響個體后續行為的動力。所以正確引導學生歸因是產生長久學習興趣的關鍵。
每次測驗結束后,學生都會對自己的考試結果進行歸因,在成功的情況下,學生主要歸因為:努力程度高、能力強、練習方法得當;在失敗的情況下,學生主要歸因為:努力不夠,試題難度大,能力不夠。我認為正確歸因并非需要公正客觀的歸因,而是要看歸因是否有助于增強學生的學習動機。比如第一次、第三次、第四次的測驗結果進行歸因,如果用客觀公正的歸因是: “試題難度太低、老師放寬改卷”,可想而知,會打擊學生的自信心和減弱學生的學習動機。筆者認為老師引導學生作如下歸因,如果學生將物理考試的成功歸因于自己的能力或努力這些內部原因,而不是運氣好或題目太容易這些外部原因,那么,他們會對自己將來的物理學習充滿信心,并會繼續爭取下一次成功。相反,如果學生物理考試的失敗歸因于基礎和能力太差等內部原因,認為即使加倍努力也往往無濟于事,那么這種歸因模式會對個人的學習能力產生消極影響,并削弱、打擊學生以后對物理學習的興趣。總之,對于成功,引導學生多從自身能力等自身穩定可控的方面歸因,而對于失敗,多從努力等內部不穩定的方面歸因。
參考文獻:
[1] 沈德立,陰國恩,何艷茹,等.中職攻讀教育碩士專業學位考試指南[Z].2009.
[2] 劉闖.歸因理論在籃球技術教學中的應用探析[Z].2009(3).
【淺談歸因理論在中專物理教學中的應用】相關文章:
原型理論在英語學習和教學中的應用論文09-08
激勵理論在初二政治教學中的應用論文06-14
論語域理論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論文09-12
淺談交際法在高職英語教學中的應用論文09-30
淺談microRNA在醫檢中的應用論文07-11
等值理論在醫學翻譯中應用的翻譯論文12-06
激勵理論在企業管理中的應用探討09-15
談話教學在函授教學中的應用的論文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