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運用心理學原理創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論文(通用11篇)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中,許多人都有過寫論文的經歷,對論文都不陌生吧,論文一般由題名、作者、摘要、關鍵詞、正文、參考文獻和附錄等部分組成。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論文很難寫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淺談運用心理學原理創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論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淺談運用心理學原理創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論文 篇1
關鍵詞:
心理學原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
摘要:
在新的形勢下,增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離不開心理學有關原理的運用和創新。這是當前學生思想實際的必然要求,也是當代學生身心發展特點的客觀要求,同時傳統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不足也迫切需要高校引進心理學有關原理進行創新。在實際運用中,就是要運用心理學理論正確區分心理問題與思想問題、改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運用個體差異理論加強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
思想政治教育與心理學原理均以人及人的內心活動為研究對象,二者之間具有千絲萬縷的聯系。在我國社會全面轉型的新時期,如何在思想政治教育中運用心理學原理,將二者結合為有機的整體,賦予思想政治教育以新內容、新手段、新形式,充分發揮其整體綜合優勢,是高校在創新與完善新時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中,需要認真加以探討解決的現實問題。
一、思想政治教育與心理學原理之間的關系
從理論上來講,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者按照一定社會、階級的要求,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對受教育者的思想觀念施加系統影響的過程。具體表現為教育者將一定的社會思想、道德、觀念轉化為受教育者個體的思想意識和道德品質的系統教育?梢,思想政治教育是將人的思想觀念作為研究和工作對象,并緊緊圍繞人的思想觀念具體開展的一種社會實踐活動。而心理學是專門研究、揭示人的心理現象及其活動規律的科學體系。心理學原理基本研究對象是人及其人的心理活動、是從人類參與社會實踐活動的角度去探尋人的心理活動現象及其發展規律。
一般來說,思想政治教育大多表現在具體的實踐層面上,更多的是教育者針對受教育者已經表現出來的思想言行進行教化、引導、幫助的實際行為過程。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性要求教育者必須始終堅持從理想、信念層面入手實施教育活動,必須深入受教育者的內心世界,避免隔靴搔癢、治標不治本的現象,這就使思想政治教育與心理學產生了密不可分的聯系。而心理學原理則更多地側重于對受教育者尚未完全表露出來、處于內隱狀態的內心世界進行預測、梳理、推導的具體分析過程,這有助于教育者探尋、了解受教育者的思想、情感等內心世界。由此可見,運用心理學原理、方法可以更好地為思想政治教育實踐活動提供方法論的指導,二者有機融合可以較好地取得相得益彰的整體綜合成效。
二、運用心理學原理創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思想政治教育作為人才培養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學校教育中始終處于主導地位,對于學生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以及公民責任感的形成,都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長期以來,在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人們往往只關注社會對學生的思想政治道德規范方面的要求,而忽視了學生的心理素質教育,有的甚至把學生的許多心理問題都誤認為是思想政治問題,用解決思想政治問題的方法來解決學生的一切問題。因此,運用心理學原理創新學校思想政治教育,不斷增強學生的心理素質,從而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就顯得尤為重要。
第一,運用心理學原理創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當前學生思想實際的必然要求。當前,我國正處于社會的全面轉型期,在經濟體制深刻變革、社會結構深刻變動、利益格局深刻調整、思想觀念深刻變化的新形勢下,高校學生在這紛繁復雜的環境中經常感到迷茫,加之他們本身又正值心理波動極大的青春期,因此使得高校學生的人生問題和心理問題日益增多,道德實踐中知與行脫節,多元化的價值觀顯現。事實上,這些問題很大一部分是心理問題。有調查表明,我國高校約20%以上學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礙和心理疾病,而且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學生的思想日趨活躍,心理上的困惑也不斷加劇。在這種情況下,單純依靠思想政治教育已無法有效解決學生的思想和心理問題,這就要求高校在開展思想政治教育中必須面對現實、正視現實,在保證學生心理健康的前提下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
第二,運用心理學原理創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當代學生身心發展特點的客觀要求。當代高校學生,政治狀況總體上是良好的,主流價值觀積極向上,成長成才愿望也很迫切,但在一些方面卻存在著不同程度的問題:如政治態度端正,但認識上難免存在偏差;理想信念明確,但價值觀明顯趨于多元;道德觀念向善,但道德素質有待提升;個性特點鮮明,但集體意識淡薄,等等。針對這些特點,教育者必須深入了解學生的心理動態,掌握其發展規律,才能將思想政治工作扎實展開,受到學生的歡迎、得到學生的認可并最終取得實質性的成效。
第三,傳統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不足也迫切需要高校引進心理學有關原理進行創新。思想政治教育對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但也必須注意到,進入新時期,在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面臨著一些問題。主要是長期以來教育者往往重視思想道德素質的培養,卻忽略了教育對象人格和心理素質的培養;重視理論說教和灌輸,而忽略了具體指導和教育對象的自身感受。這些問題導致部分學生不能很好地融入和適應社會,如果不加以適時創新就會跟不上時代發展的潮流。這就迫切需要高校在實際工作中改進不足,而要深入扎實地開展思想政治工作,就必須探索新的方法,這自然需要將心理學原理引入思想政治教育領域,切實改善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現狀。
三、運用心理學原理,增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
第一,運用心理學理論正確區分心理問題與思想問題
一般來說,心理和思想對人的行為的影響力不同,心理對行為的支配范圍較窄,作用時間也較短,而思想對行為的影響則較為深刻持久,作用范圍較大。在現實生活中,思想問題與心理問題往往交織在一起,許多思想問題的背后有著復雜的心理因素,正因為如此,某些心理問題可以通過思想教育的方式來解決,某些思想問題也可以通過心理咨詢來改變。同時,有的思想問題,僅靠心理咨詢是無法解決的,還必須依靠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論灌輸來實現,如愛國主義、社會主義的價值觀等。心理問題處理不好與及時可演變為思想問題,而思想問題又可能加重心理問題。因此,在實踐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應具備一定的心理學知識,正確區分心理問題與思想問題,并理解兩者的'關系、找準它們的結合點,充分運用心理學的有關原理與方法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第二,運用心理學原理改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在新時期大學生的自我意識與主體意識都大大增強。如何避免大學生對抗心理,而將思想意識傳遞給學生是當前思想政治教育的一大任務。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要尊重大學生的主體地位:首先是要相信大學生的接受能力和思想覺悟。要實事求是地將大學生看成是一個不斷追求成長與進步并能不斷克服失誤而又不斷完美自身思想政治修養的個體。相信我們大學生整體的思想是積極向上的,不要把一些個別的事情整體化。其次是要以平等民主的態度對待大學生(心理咨詢理念的應用)。要改變以前思想政治工作盛氣凌人的毛病。要明白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性體現在大學生能產生歸屬感、認同感。所以我們的正面灌輸要允許大學生提出不同的意見,要以一種平和的心態去與學生溝通與交流,教育者要學會運用生活的實際情況將學生不能理解的思想理論、意識淺顯化,達到相互認識的統一。不能給提不同意見的學生上綱上線,這樣又會回到與學生對立的境地。
第三,運用個體差異理論加強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
心理學研究表明,由于人的先天素質、生活環境和教育條件不同,個體差異不僅是客觀存在的,有些還相當懸殊。承認個體的差異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能做到因人而異,使教育更富有針對性和實效性。與個體差異理論相匹配的教學方法是因材施教。因材施教是指在教學中遵循學生身心發展特點這一規律。在教育教學過程中,雖然學生的身心發展在一定年齡階段上具有一定的穩定性和普遍性,但由于每個人的素質、環境和所受教育的影響不同,以及主觀努力等諸方面的差異,使處在同一年齡階段中的不同學生的身心發展水平又表現出其特殊性和差異性。即使是同一個學生,能力不同的方面、不同時間的體現也是不一樣的,所以思想政治教育中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個體差異對具體的人和具體的問題用不同的工作方式,做到一把鑰匙開一把鎖,并注意揚長避短,把處在不同狀態下具有不同能力的學生的積極性都調動起來。
參考文獻:
。1]教育部.關于加強普通高等學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見[S].2001.
[2]謝軍波.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有效性的心里機制研究[J]理論探索,2004.
淺談運用心理學原理創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論文 篇2
摘要: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合理運用心理學是時代發展的必然要求,能夠促進高校學生全面發展,增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但是,由于受多方面因素的影響,當前心理學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仍存在一些問題。積極進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心理學探究,是思想政治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
關鍵詞:
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學;探究策略
信息化和經濟全球化的不斷發展,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新形勢下,將心理學有效地運用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能夠增強思想教育的科學性、預見性以及針對性。本文針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學的內涵特征、重要意義等內容進行全面分析,積極探究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與心理學有效結合的主要途徑
一、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學的科學內涵及特征
心理學是專門研究人的心理現象和心理規律的一門科學。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學顧名思義就是由思想政治教育學和心理學融合而成的一門新興的應用型學科,主要研究人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的心理現象和心理規律。具體而言,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學就是依據心理學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識,在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把心理學融于思想政治教育之中的一門新學科。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學是心理學基本原理應用于實踐的產物,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以人的心理規律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規律作為研究對象,具有交叉性、應用性、實踐性等諸多特點。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心理學的重要意義
1、心理學不斷地充實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實現高校的培養目標
高校培養目標不僅僅是為社會培養大量的高素質的專業人才,更重要的是培養具有健全人格和健康心理的全面發展的人才。傳統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過分重視學生的思想道德方面的教育,忽視了心理教育,通過這種方式培養了一大批具有堅定的政治立場和高尚的道德品質的專業人才,但是在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缺陷。因此,只有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合理運用心理學,才能夠豐富高校思想教育的內容,使教育內容更加符合學生的實際需求,有利于培養學生健康的心理和完整的人格。
2、心理學能夠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預見性與目的性,實現學生的因材施教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對象是有思想、有主見的大學生,要充分發揮思想政治教育的特點,就要全面了解和掌握大學生的心理狀態和心理特征。因此,在進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之前,就要運用心理學對大學生進行全方位分析,這樣可以準確地掌握學生心理活動規律以及思想發展狀況,為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奠定基礎,使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預測性和主動性。同時,在進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也可以根據大學生的實際心理狀況進行因材施教,合理有效運用心理學,使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目的性。
3、心理學能夠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學性,實現教師的有效管理
心理學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一門重要學科,是以人的思想動態和心理活動為重要研究內容。思想政治教育就是依據人的思想活動與規律,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充分發揮心理學自身的優勢,使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與措施更加科學合理,從而在思想上產生明顯的效果。因此,借助于心理學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能夠使高校教師對學生進行有效地思想管理。
三、心理學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1、心理學的應用范圍狹小,缺乏針對性
隨著信息化社會的快速發展,高校已經深刻地認識到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意義,因此,許多高校積極轉變思想觀念,不斷加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但是,在實際的應用過程中,很少高校能夠在思想政治教育中運用心理學,即使有些高校在積極探索心理學理論知識,只不過處于初級階段,沒有形成理論體系,并不真正懂得如何運用心理學。
2、缺乏心理學專業人員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心理專業人員缺失現象。當前,多數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配備數量不足,尤其是心理學方面的人才缺乏,難以滿足學生的實際需求,同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師專業水平和業務能力參差不齊,大都是沒接受過系統訓練的非心理學專業人員,心理學水平較低,這種狀況嚴重影響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開展。
3、心理學課程建設滯后
當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還沒有建立完整統一的心理學教學與指導體系,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學還沒有達成共識,這就導致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具體實施過程中缺乏必要的理論依據,難以熟練地掌握學生的心理狀況與規律。同時,由于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學仍處于初級水平,心理學課程建設滯后,實用性不強,這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思想政治教育特點的'有效發揮。
4、缺乏關注學生的心理
由于傳統教育觀念的影響,當前高校思想教育中仍存在重知識輕能力和重思想教育輕心理教育的現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過分注重學生的政治、思想以及道德方面的教育,忽視學生的心理教育,對于學生的心理狀態和心理活動規律缺乏全面的了解,學生心理方面出現的問題難以針對性及時進行解決,這樣很容易使學生形成各種心理問題,影響了心理健康發展。
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與心理學結合的必要性分析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能夠讓學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堅強的意志和健康的心理素質。由于大學生思想意識已經趨于獨立,在這種情況下,借助于心理學的優勢及時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對大學生的健康成長有著重要的意義。
1、學生的特點決定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與心理學的結合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渠道。當前教育的對象大都是“80后”和“90后”,由于歷史和社會的原因,這些學生或多或少的都存在一些不利于其健康成長的心理因素,諸如不善交往,獨立意識差,心理脆弱,缺乏社會責任感等。作為擔負著培養現代化建設合格人才的高校,應該充分認識到這一點,從學生的特點出發,努力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內容、形式和方法,積極借助心理學的有關理論知識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能夠充分發揮心理學的積極作用,進一步有效落實高校思想教育工作。
2、心理學自身的優勢決定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與心理學的結合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通過運用心理學教育,幫助學生形成高尚的品格和健全的人格,這決定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須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而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僅僅靠觀察是遠遠不夠的,還要借助于心理學具有預測功能的優勢,準確把握學生的心理動態,科學合理地預見學生可能出現的心理問題,從而采用合適的方式,及時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提前解決學生的心理和思想問題。
3、思想政治教育的特點決定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與心理學的結合
針對性、科學性、預見性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特點。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要想遵循這些特點,就必須全面掌握學生的心理狀況和心理特征。只有了解了學生的性格、思想、愛好,才能有針對性、預見性地制定措施,解決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出現的問題。而學生的性格、思想、愛好等特征往往表現在學生的情緒和言行舉止上,因此,可以借助于心理學理論知識及時掌控好學生的情緒、言語和行動,了解學生的心理動態,從而實現因材施教,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發揮實效性。
五、實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學有效結合的措施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為了滿足社會主義建設的需要,能為社會培養大量的高素質的專業人才。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運用心理學,能夠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更趨向于科學化和合理化,更具有目的性。因此,要積極采取措施,努力實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學的有效結合。
1、積極轉變思想,對心理學教育進行正確定位
傳統教育觀念過分重視教學內容的傳授,忽視學生的心理學教育,這導致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果不明顯。這種情況已引起了許多高校的重視,把心理學教育看成高校德育中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積極運用心理學進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因此,心理學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內容,是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徑,也是一種重要的思想觀念,因此,要使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落到實處,必須對轉變觀念,對心理學教育進行正確定位。
2、加強心理學知識的培訓,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能力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大學生的心理問題日益突出,心理健康教育問題已不僅僅是心理學專業教師的事情,而需要每一位高校教育工作者都具有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這就需要高校領導加大人力、財力、物力的投資力度,讓每位高校教育工作者有機會參加有關心理學方面的培訓,提高教師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對于學生出現的心理問題能夠及時解決,保證思想政治教育健康有序的進行。
3、重視對學生的心理咨詢與疏導,加強思想政治教育
當前高校學生常常會在生活和學習中遇到的困惑,如果不能及時地進行心理疏導,長時間就會形成心理問題,因此高校教師要密切關注學生,對于出現的心理問題及時解決。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可以利用課余時間,邀請一些專家開設專題講座等形式開展心理咨詢,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心理疏導。同時,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開展心理咨詢工作是非常有必要的。通過心理咨詢,能夠把心理健康輔導和思想教育有機結合,增強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結束語:
總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項長期、系統和復雜的育人工作。新形勢下,高校教師只有遵循學生的心理規律,采取多種有效心理策略,逐步實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與心理學的有機結合,才能進一步促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為社會培養出更多的全面發展人才。
參考文獻:
[1]張學俊.心理學理論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運用初探[J].思想政治教育.2004(3):25-27
[2]王齊.論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與心理學的有機結合[J].長沙鐵道學院學報.2005(3):5-7
淺談運用心理學原理創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論文 篇3
摘 要:
積極心理學是20世紀末興起的一場心理學運動,積極心理學關注人所具有的種種美德、積極品質、積極能力和積極潛力等人性中的積極方面,致力于使生活更加富有意義和幸福。積極心理學中那些體現人文關懷和代表時代精神的概念和理念對中國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很大的啟示意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應該融入積極心理學,將積極心理學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學理念和實踐中,加入更多有關希望、快樂和幸福的要素。
關鍵詞:
積極心理學;融入;思想政治教育
幸福的生活都是相似的,不幸的生活各有各的不幸。積極心理學告訴人們幸福是有規律可尋的。積極、希望、快樂、幸福這些美好概念的出現,鮮明地反映了這門學科的主題---使一切生命過得更有意義和幸福。筆者試圖從積極心理學的主要思想出發,提出積極心理學融入當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理念與實踐的一些啟示。
一、積極心理學及其基本思想
(一)積極心理學的興起背景。
20世紀90年代,在美國興起了一個新的心理學研究領域,這就是積極心理學。積極心理學是利用目前心理學中的較為完善和有效的測量手段和實驗方法,來著重關注正常的人性、研究人類的力量、美德等積極方面的一個心理學思潮。在國際積極心理學網站的首頁上,明確的將積極心理學解釋為是一種以積極品質和積極力量為研究核心,致力于個體和社會走向繁榮的科學研究。
。ǘ┓e極心理學的基本思想。
積極心理學的研究重點包括三個主要內容:一是積極情緒的體驗,主要是探討人類的滿足感、快樂感和幸福感,以構建對于未來生活的樂觀主義態度。二是積極的人格特質,積極心理學主要提供積極的心理特征,例如工作的能力、創造的勇氣、積極的人際關系、愛的能力、寬容和智慧靈性、審美體驗等等。三是積極組織系統,積極心理學在這方面則主要研究怎樣建立積極的`家庭、學校和社會等系統,從而使人的積極方面的潛力得到更充分發揮的同時也能感受到幸福。
二、積極心理學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學理念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能遠離幸福,捕捉住個人幸福的青鳥,也是現代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標追求。離開了個人的希望、快樂、幸福,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不能不說是一種奢談。積極心理學不僅僅發展了心理學理論,而且也體現了對人類社會發展的更加關注,是更廣泛意義上的社會發展研究的一部分。積極心理學中那些體現人文關懷和代表時代精神的概念和理念很有必要走入思想政治教育的視野中,促進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走向成熟。
(一)思想政治教育期待點燃希望。
思想政治教育應著重于思想層面,關鍵在于思想上的交流與溝通。而現行的高校思想教育則還是相當傳統的模式,即一味的給學生“灌輸”思想。思想要在相互交流和探討中方能進步,而思想政治教育則正是缺乏這種老師與老師、老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流探討,考核也僅僅只是傳統的理論考核模式,這就讓大學生們錯誤的認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質,思想政治只是流于表面,而并未真正深入思想,所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期待點燃希望。
。ǘ┧枷胝谓逃碚搼摮錆M快樂。
現在的大學生大多數都是90后,二十歲左右的他們大多數從小就生活在溫室里,沒有經歷過風吹雨打,所缺乏的正是實踐能力。而正是缺乏,他們對于社會實踐是抱有極大的興趣,很多的大學生都喜歡放假的時候到學校外面去找兼職,這不僅僅是緩解經濟壓力,更是對社會的一種向往。所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如果能結合社會實踐,在教學的同時,能夠讓他們感覺到社會實踐的快樂,我想這樣的教學是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的。因為這不僅僅是作用于他們的表面,更是深深的進入了他們的內心,讓他們體會到了思想政治教育理論的快樂。
。ㄈ┧枷胝谓逃枰非笮腋。
點燃希望是前提,充滿快樂是方式,而思想政治教育最終的目的是要追求幸!,F在的大學生幾乎都是獨生子女,天之驕子,在常人眼中的幸福對于他們來說已經是稀松平常,生活的優越讓他們的思想也漸行漸遠,大學思想政治教育應該讓他們明白社會的現實一面,讓他們理解幸福的含義,在離開家庭所給的關懷,自己要如何努力去追尋自己的幸福。
三、積極心理學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學實踐
。ㄒ唬┳⒁馓岣叽髮W生積極情緒體驗能力。
思想政治教育從根本上講應著重于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和溝通,它是以人的需求為前提,通過滿足了人的這種需求而達到思想的形成的過程,F代的思想政治教育不是對人的束縛,而是應該要人解放,讓人體現出自身的價值,提出自己的訴求,滿足自己的需要。我們必須要轉變原有的觀點,用平等的、明主的思維來與大學生交流和溝通,用真正的自己的思想去引導他們,感化他們,從而達到影響他們思想的目的。
。ǘ┥朴谕诰虼髮W生身上積極的個體性質。
古代先賢在《三字經》開篇語中就寫到“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茍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這句話體現出了教育對一個人的重要性。個體的人生下來都是具有善良的品質的,后天的環境造就了不一樣的性格和品質,F在的大學生大多都是九零后,他們從小就在父母的精心呵護下長大,基本上沒有被社會上的一些不良風氣所污染。據最近的大學生名義調查顯示,當代大學生的主流思想還是健康、向上、積極的。在現行的教育體制下,大學生的積極情緒是并沒有被發掘和誘導,而是被打壓著。久而久之,負面的消極情緒就會占到主導地位,于是大學生就徹底淪為了大學制度下的奴役。所以我們要以挖掘和引導大學生本身所具有的積極品質為主要工作。正所謂“少年強,則國強”大學生是祖國未來的棟梁,如果積極心理學能在大學時期把大學生們培養成誠實、守信、仁愛的人,那他日的中國必將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而不倒。
。ㄈ┲匾暊I造大學生積極學習的環境氛圍。
環境造就一個人的品質,中國有句古話“賊的兒子永遠是賊”,雖不敢茍同,但是也確實道出了生活學習環境對一個人的成長的重要影響。好的環境能夠讓人樂觀向上,壞的環境卻讓人自甘墮落。因此,大學校園里必須要重視營造大學生積極學習的環境氛圍。
參考文獻
[1] 周輔成.西方倫理學名著選輯:下卷[M ].北京:商務印書館, 1987.
[2] 張倩,鄭涌.美國積極心理學介評.心理學探新,2003.3:6-10
[3] 龔光軍,曹貴康.基于積極心理學視角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J].教育與教學研究,2009(05)
淺談運用心理學原理創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論文 篇4
作為一門新興的交叉學科,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學有著其立論的現實需要和理論基礎。它一方面屬于思想政治教育學這一學科;另一方面,它又不斷地借鑒和吸收著心理學的一些方法,以充實和完善自身。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學自誕生以來,在學界的研究有所深化和發展,并初步建立了學科體系,但不成熟之處尚存,有爭議的方面仍需深入研究。
一、已取得的成果
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實踐過程中,思想政治教育這門學科有了新的研究視角,即從心理現象、心理問題以及心理規律入手,站在心理學的角度來探討涉及思想政治教育的問題。此種研究方法既是促進思想政治教育這門學科“科學化”的發展趨勢,同時又是其“科學化”的現實需要?偟膩碚f,關于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學的研究成果可以概括為以下方面:
首先,基礎理論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學誕生十多年來,學界對其基礎理論進行了深入的不懈研究。有學者指出:“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學的基礎理論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學的研究對象、學科性質、基本范疇、內容體系、學科特點、研究意義、研究方法、理論基礎,等等!盺學界對這些問題進行了深入的探討,基本形成了共識。以其研究對象為例,學界看法大體一致,認為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學作為一門特殊的學科,有著特定的研究對象,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實踐過程中,心理現象發生、發展及其變化的規律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學的研究對象。胡凱、榮復康著的《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學》指出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學的研究對象是‘‘以人們的思想行為形成和發展的心理規律以及依據這種心理規律對人們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規律”0。姜相志的《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學》中是這樣來論述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學的研究對象問題:“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學是研究人們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心理現象發生、發展及其規律的學科。”H郭崇岳主編的《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學》認為:“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學是研究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人們心理活動規律及如何遵循人們心理活動規律去實施思想政治教育的—門科學!4可以看出,關于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學研究對象的問題,表述雖然不盡相同,但是原則上大體沒有分歧。那么可以說在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學研究對象的基礎性問題上,學界達成了普遍的共識,也取得了一定的理論成果。
其次,對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心理研究。思想政治教育者是思想政治教育實踐過程中教育的發起者、組織者,可以說,教育者在思想政治教育實踐過程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教育者的心理會直接或間接地影響到受教育者所接受的教育,也事關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思想教育能否取得一定的實效。而受教育者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者、踐行者,其教育的“好與壞’“成與敗”直接體現在受教育者的身上。所以從這個方面來說,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心理都關乎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學界關于教育者的心理研究中指出:其一,需要定位教育者在教育中的角色,提法有“政治的'引路人’“精神的指導者’“心理的咨詢師’“人格的示范者”等。提法雖然不同,但是,可以看出這些不同的提法對教育者有了不同的定位,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其二,從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兩個方面來論述教育者的心理品質。如智力方面的良好認知能力、敏銳觀察能力、較強分析研究能力等,非智力方面的高尚的人格、頑強的意志力、良好的表達、決策及人際溝通能力等。其三,指出了改善和提高受教育者心理品質的途徑,即通過后天的學習和實踐以及自我修養。關于受教育者的心理研究,主要有兩個方面:個體心理研究和群體心理研究。個體心理研究集中在個體的學習心理、接受心理、個性心理以及個體差異心理研究等方面。群體心理研究集中在兩個方面,一是群體對個體的影響;二是群體內部成員之間的相互影響。對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心理研究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研究成果的一個方面。
再次,心理學研究方法的引入。傳統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比較單一,而思想政治教育實踐中引入心理學的研究方法,可以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多種研究手段,有利于加強、改進和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如心理學研究中的心理咨詢法、心理刺激法、心理誘導法等都對良好思想政治教育的開展有所幫助。科學的方法及手段有利于科學教育的實施和開展,思想政治教育也不例外。實踐表明,在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的過程中,要擯棄傳統的“滿堂灌”的教育方法。因為實踐證明,這種忽視受教育者主體性的方法是有很大弊端的,同時,也會引起受教育者的抵觸和逆反心理,而只有引入尊重受教育者心理及其心理規律的方法,才會取得教育的效果。而心理學的一些方法能給思想政治教育活動提供這種現實的需要。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實踐中,借鑒和引入心理學的方法是有所批判和保留的引入,緣由是,思想政治教育作為一門特殊、獨立的學科,有其特殊的教育方法。如果毫無保留地、不加批判地全盤引入心理學的方法,那么就會喪失思想政治教育這門學科的獨立性。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實踐中引入心理學的方法時,需事先把握好—個度,即引入的前提與目的是‘‘為我所用’以便‘‘充實和完善自我”。
最后,關于教育環境的研究。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實踐活動時,一方面離不開社會環境,另一方面離不開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所處的自然環境。有學者指出,社會環境包括家庭、學校、社區等社會小環境,同時包括不同時代,不同國家、不同民族等社會大環境。自然環境有地理條件、氣候、季節等。從思想政治教育所面臨的社會環境和自然環境入手,了解受教育者所處的社會環境和自然環境,進而研究受教育者的心理環境?梢哉f,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學中關于教育環境的研究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大進步。因為教育對象的思想問題,很大程度上與其所處的社會環境和自然環境有關,而研究外在的社會環境和自然環境,并進一步研究受教育者內在的心理環境,對確立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實現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標,并順利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動都有很大的益處。
二、面臨的難題
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學這門新興的學科,自成立以來,其研究雖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還面臨一系列的困惑與難題,等待研究者進一步進行研究。
難題一: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學學科體系的構建。關于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學學科體系的構建,學界主要有兩種傾向:一種是構建心理學體系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學,主要以童彭慶的《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學》(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為代表,主張從教育對象的心理現象出發,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的問題;另一種是以思想政治教育為總綱,分析思想政治教育實踐過程中影響教育活動的所有心理因素,以楊芷英、王希永的《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學》(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1999年版)為代表。第一種是站在心理學的角度,將思想政治教育納入心理學的研究范圍;第二種是站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探索影響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的各種心理因素。相比來說,第二種比第一種更值得借鑒。因為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學學科體系的建立,總的來說,還是為了更好地實施思想政治教育活動,所以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學學科體系的構建,也是為了更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的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門獨立的特殊學科,不能將其納入心理學的研究范圍,否則將使這門學科失去其特有的屬性。但是,可以借鑒吸收心理學研究中有益的東西來充實、完善思想政治教育活動。
難題二: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學研究范疇的確定。這個爭論主要是為了確定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學研究的范疇和內容‘‘是什么”的問題。多數學者主張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學研究的是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心理現象的發生、發展及其規律。同時,另有學者認為,可以將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學的研究范疇概括為四大領域: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環境研究、思想政治教育者心理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對象心理研究、思想政治教育過程的心理研究。S可以看出,這種主張,從方方面面界定了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學的研究范疇,除了研究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心理外,還涉及教育環境、教育過程。但是,又有學者指出,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學的研究范疇不應該太寬泛,而是要深入研究,否則,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學這門學科就會失去其特有的學科地位。無論哪種主張,都有其可借鑒之處,但是需要學者進一步進行研究討論,以達成一種普遍的共識,這對于構建科學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學學科體系大有裨益。
難題三:專業化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學工作者隊伍的建立。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學理論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究竟這些理論成果能否稱之為科學的理論,就需要在實踐中去檢驗。因為只有理論用來指導實踐并在實踐中得以驗證,才能得知其是否為科學的、可行的理論,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學所取得的理論成果也不例外,須由實踐來證明和驗證。那么建立一支專業的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學工作者隊伍是必要的,這樣也有利于教育者對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學的實際操作。但是,遺憾的是,由于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學學科建立時間不長,使得學科隊伍建設也比較滯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缺乏一定的心理學知識體系,導致專業化從業人員比較缺乏,從而也影響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進而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學在實踐中困難重重。鑒于此,在未來研究中,大力推動建立一支科學化、專業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學工作者隊伍刻不容緩。
三、未來的發展構想
結合當前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學的發展現狀和現實需求,對于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學的未來發展構想,著重從以下三個方面來論述:
第一,建立系統的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學學科體系。作為一門成立不久的年輕學科,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學面臨著學科體系方面不成熟、理論準備不充分、理論整合不強等問題;谶@樣的現狀,在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學這門學科未來的發展中,加強基礎理論研究,并與諸如教育學、心理學、社會學等其他學科進行整合,逐步完善其理論體系,形成自己完善的理論體系是當務之急。
第二,加強實證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學是—門應用性較強的學科,產生于思想政治教育發展的現實需要基礎上。應用性強的特點決定了其理論更多的是用以指導實踐,因此免不了注重實際操作的研究。同時,加強實證研究,有助于推動理論體系科學化。一個理論能否稱之為科學的理論,全仰仗于該門理論指導實踐的能力。如果理論在實踐的檢驗中被證明是可行的、正確的,那么理論才是可以被采納的。而對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學的實證研究能推動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學理論的科學化和實踐的可操作化。
第三,學校、政府與社會的‘‘三方‘‘推動。一方面,學校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陣地,作為思想教育的服務機構,學校對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學專業人員的培養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目前看來,從事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些人員缺乏一定的專業知識水平,數量的“多”并不能代表質量的“精”。因為一些從事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的人員并不是專業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由不專業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從事思想政治教育活動,長期以往,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不明顯,并在社會上受到了負面的評價,受教育者的抵觸、逆反心理更加嚴重。因此,學校在發揮思想政治教育前沿陣地作用的過程中,有必要進一步改善這種狀況。另一方面,政府與社會是后備力量,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學的發展離不開政府物力和財力上的扶持。學科的建設與發展,更是需要政府財力上的支持,同時也需要社會力量的積極有效扶持。因為只有思想戰線這塊抓好了,解決了影響社會發展和政府管理的負面思想問題,社會的全面進步才有可能。綜上所述,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學的發展雖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但還面臨一系列的難題。在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學的學科建設中,逐步克服其所面臨的難題,同時加強實證研究,并在學校、政府與社會的“三方”推動下,逐步建立科學、系統、完善的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學學科體系,這個目標不會太遙遠。
淺談運用心理學原理創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論文 篇5
一、當前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學研究的基本狀況
現有的研究,大多以演繹和歸納兩種方式為主要的手段對文獻資料進行分析,理性思維和經驗在其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一定程度上能體現研究對象的部分根本規律和共性與特性。但是,過多地依賴于這兩種研究方法難免會對研究對象的特征概括不完全、不能充分發揮根本規律的功能,且較少對已有的研究成果和研究對象進行跟蹤,實證的方法運用少,缺乏對教育現象的觀察、實驗、比較的研究。面對復雜多變的教育環境和教育對象的思想、心理狀態,提出的對策方案缺乏可操作性。
二、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學研究中存在的爭議
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學學科創建時間不長,在許多研究領域存在較多爭議。
一是關于研究對象。學界普遍認同“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學是應用心理學的原理和方法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但對于研究對象未形成一致觀點。主要觀點概括為:
。1)研究教育過程中的心理現象的發生發展及其規律。胡凱指出“:以人們的思想行為形成和發展的規律以及依據這種規律對人們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規律作為研究對象”;王新山、王玉婷認為:“以思想政治教育活動中的心理現象及其特殊規律為研究對象”;喬立騏、梁麗萍認為:“研究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心理現象發生、發展及其規律!惫P者認為,如何把握一般心理過程來探究新的、更具實效性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2)研究教育過程中的各種互動因素的心理特征和規律。施春華認為研究對象包括四個方面:社會環境、個體心理狀況、教育內容和教育者的心理。針對第一種觀點,本學科要特別注重研究如何根據人的心理規律來實現政治立場、思想觀念和道德品質的轉變和提高,若不能把握好“在思想政治教育框架中運用心理學理論和方法”這一基本原則,將很容易被認為是偷換普通心理學的概念、照搬其內容體系。第二種觀點的范圍更加寬廣、全面,從某種意義上講更有利于學科的內涵豐富、外延拓展。但可能會使研究范圍泛化,致使學科邊界模糊。現有研究表明,對于研究對象的闡述已經在對過程進行“心理分析”、“心理研究”上保持了原則性的統一,實現了對傳統思想政治教育忽視教育對象和過程的突破。但是尚未形成定論,不夠清晰、明確。
二是關于研究內容。主要包括:
(1)對思想政治教育過程的心理學研究。包括思想政治教育過程心理學原理和方法的研究,對心理環境、心理效應、心理機制與心理功能的研究。有學者認為,應根據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和任務,將思維、情緒、需要、動機等內容納入研究內容,形成具有內在邏輯關系的知識體系。
(2)對思想政治教育參與者的心理學研究。致力于研究不同年齡階段和職業類別教育對象的心理過程和個性心理特征、其形成發展的影響因素、差異性及其對教育過程和教育效果的影響,并在此基礎上探尋針對性對策;研究教育者的角色定位、心理品質、能力結構的現狀,提出相應的改善措施。學科的研究對象決定了其研究內容,上述研究內容符合學界對于本學科研究的普遍觀點。但是一定程度上也表明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學的研究內容沒有切實地體現思想政治教育自身的特點和規律,甚至是簡單地借用心理學的研究成果,學科界限比較模糊,不利于確立其學科地位。三是關于學科歸屬。由于與思想政治教育學和心理學具有牽絲掛藤的聯系,學科歸屬問題一直存在爭議。目前,代表性觀點有:
(1)歸屬于思想政治教育學。王瑞雪從學科成立的背景、研究對象和對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等方面論述,認為應歸屬于思想政治教育學;也有學者從“心理學”為“思想政治教育”服務角度出發,論證其學術立場。
。2)歸屬于思想政治教育學和心理學的分支學科。此觀點被普遍認同,因為學科交叉,兼具了兩個學科的共同特點和性質。胡凱,王希永、楊芷英從思想政治教育學和心理學的關系分析,指出,一方面,必須遵循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標、原則和內容,以思想政治教育為出發點對教育過程進行心理研究;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學研究的是人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產生和發展的心理現象與特殊的心理規律,其范圍包括在一般的心理現象和規律之中。明晰學科歸屬問題,是構建和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學的邏輯起點。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的發展重要動力是開展多學科的協同研究,但必須以明確的學科歸屬為前提。目前對此缺乏權威性的論證,致使學科體系和內容體系構建方面也頗有分歧:主要是“以思想政治教育學為綱”與“以心理學為綱”的對峙。需要不斷深入研討,推動其逐漸走向成熟。
三、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學研究中存在的不足
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學是新興學科,困難和不足尤為突出。主要面臨著一些在短時期難以得到完全解決的困境。
一是理論建構不完備。
(1)研究的基本范疇存在較大爭議。學界普遍認同本學科研究的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動過程中心理現象的發生、發展及其規律;也有學者從思想政治教育環境、相對主體、相對客體以及教育過程的心理研究來解釋其研究范疇。
。2)學科歸屬問題存在較大爭議。大多學者認為本學科具有思想政治教育學和心理學的部分共同的特點和內容,應歸屬于這兩門學科的分支學科;也有學者認為,應該歸屬于思想政治教育學。
。3)學科體系建構存在較大爭議。有學者從心理學的視角出發,主張以心理學的理論框架來構成學科體系;也有從影響思想政治教育實踐的因素出發,主張以思想政治教育學為綱。
。4)學科理論整合程度不夠。如何將思想政治教育學和心理學有機整合,構建特有的理論體系是一個現實難題。首先,對于二者在理論、方法上的聯系和區別缺乏系統的論述,導致在理論建構過程中存在一定程度的含混不清、特色不夠鮮明;其次,需要長期探索如何有效地將心理學的方法、工具應用于思想政治教育實踐。
二是缺乏科學的范式。具體表現在:
。1)在教育范式上,在以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學為指導實施教育活動過程中,教育者依然大量采用傳統文本教育范式,封閉、知識化、教條化以及一定程度的泛政治化,未能將心理健康教育的系統方法有效地應用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全過程,未能實現相對主體同相對客體的良好互動;
。2)在研究范式上,高校具有廣泛的教育網絡和豐富的研究資源,是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學實踐和研究的主要陣營,其主導型研究范式是經典教育學范式,以教育學、心理學、社會學以及倫理學等為主要理論資源,以演繹法和歸納法為主要思維特色。但是實證研究還不夠,其廣度和深度還不能適應現實社會的要求和學科自身發展的需求,有待進一步加強。
三是研究結構不夠優化。
(1)相對主體業務素質有限、整體協作程度不夠。缺乏既能熟練掌握和運用心理學系統理論知識、方法,又精通思想政治教育相關知識的復合型師資隊伍;同時,研究者缺乏聯系和溝通的氛圍和平臺,協作不夠,致使研究力量分散,學術觀點難以達成一致。
。2)相對客體覆蓋面不夠廣泛。研究人群主要是高校學生,較少涉及不同年齡層和其他行業的`群體。
(3)動態研究、對策性的研究有待加強。針對教育對象的心理發展和思想變化而進行的動態研究以及個案和小樣本的長期、追蹤研究相對薄弱;同時,用于解決教育過程中不斷出現的新現象和新問題的可操作性、對策性研究有待加強。
(4)對教育過程本身及其影響因素的研究有待深入。當前,較多關注于從理論上探討教育活動的實施方法和效果,一定程度上忽視了教育過程;對于思想政治教育參與者的心理功能開發、利用的研究鮮見,需要借鑒心理學的理論、方法和成果;此外,對于受教育者如何把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獲取的信息外化為行為的研究少,不利于受教育者良好行為的強化與教育效果的反饋和改進。
四、對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學研究的建議及展望
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學的存在和發展具有重大現實意義,應該堅定發展的信心,攻堅克難;趯ΜF狀和面臨困境的理性分析,筆者對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學未來的發展趨勢進行初步展望。
第一,推進范疇及體系的理論完善和創新。對學科范疇及其體系進行理論創新的一個重要途徑就是探索和提升一些新的范疇,使學科體系不斷完善和充實。
。1)推進學科化建設。要創新理論體系,用思想政治教育的專業術語和話語體系從本學科研究的“用心理學的原理和方法研究思想政治教育”這一特殊領域中概括、提升和創新范疇,避免從心理學中簡單照搬、機械拼接;要整合學科資源,借鑒心理學的理論與方法,從最新成果中提煉思想政治教育與心理學的結合點,如:以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心理為切入點,研究受教育者的需要、動機、情緒情感、態度和行為,探討激發其興趣的方法與對策。
。2)推進科學化建設。學科發展“科學化”的趨勢要求教育過程更加關注對教育對象和教育過程的研究。以現實為基礎,運用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借鑒和運用心理學甚至自然科學的研究工具和方法分析教育現象,作出能準確反映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學本質和規律的概括。
。3)推進現代化建設。以教育實踐和理論研究并重的方式進行新的理論分析,對本質和規律進行前瞻性的概括,總結出預見性的理論和應對方法。對現有的范式理論框架加以檢驗和論證,并根據思想政治教育實踐和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學的學科發展,以新的觀點、范疇、原則加以補充;構建既能夠充分反映科學發展的新成果和思想政治教育新理念,又適應時代發展、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新理念的學科理論體系。
第二,發展“人本”的研究范式。范式是學科共同體所擁有的共同的信念、遵循的一套共同的理論模型和解決問題的框架與方法。
。1)要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耙匀藶楸尽,是本學科逐步向科學化和時代化發展的必然趨勢。人學范式強調以人為本,在保證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識形態性的同時又要教育對象生存方式的優化提升。在堅持用心理學的方法,對教育現象和事實進行客觀、數據型分析的基礎上,更加注重整體、系統的探究,重視受教育者的主體性,關注其心理特征和情感體驗。
(2)要擴大研究對象的覆蓋領域。研究的相對客體由以大學生為主,逐步涉及中學生、兒童、其他群體,如:少數民族地區、軍隊、企業、社區等群體。同時,群體與個體心理的比較研究,以及針對群體人際互動、集體意識的研究將受到重視。
第三,擴展新的載體和方法。
。1)在教育實踐方面,探索公共、虛擬空間的運用。教育過程呈虛擬化和模糊化的發展趨勢,要突破以學校教育為主的形式,加強公共環境的開發和利用;發揮現代信息技術和大眾傳媒的作用,提高無意識教育和隱性教育的能力,強化互動性和滲透性。
。2)在研究方法方面,注重量與質的研究相結合。研究教育過程的構成要素、其相互關系及整體功能是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學開展過程研究的起點。在用實證方法進行宏觀概括的同時,也要注重小樣本、個案研究,進行深入、動態的跟蹤。借鑒心理學、教育學、社會學等相關學科的實證研究范例的標準化工具、實驗來研究心理學理論、方法與思想政治教育活動進行融合的具體途徑;研究已有的教育模式的具體實施方案,并用代表性的數據和研究結果為參考對實際效果進行評估和驗證。
第四,加強復合型的研究隊伍建設。
(1)從長遠來看,應當加強復合型人才的培訓,針對研究者或教育者的實際情況,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相關知識和心理學知識、操作技術的培訓,使其在實際運用過程中既能夠熟練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的相關理論和方法,同時又能夠恰當地運用心理學的研究和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詢等方法。
。2)從短期來看,在教育研究實踐的過程中應該優化現有的人才結構,在思想政治教育隊伍中引進心理學專業人才,實行專、兼、聘相結合的模式,組成專門的研究小組,在加大信息交流、相互促進的同時也將大大提高效率,節約成本。
淺談運用心理學原理創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論文 篇6
時代在進步,但育人成才的教育主旨是不變的。學校班主任的教育工作也要緊隨時代主旋律,全心全意地為教育大局服務,同時練好本領,夯就能力,發揮其不可或缺的關鍵作用。
一、助手作用
1.傳答指令的助手
校長對學生的號召和指令,一般是直接和間接通過班主任傳達于學生。沒有班主任,“上情”便會失去“下達”的渠道。
2.落實工作的助手
班主任是校長得力的助手,是執行學校計劃,貫徹各項規章制度,完成學校教育活動的領先力量。班主任積極性、熱情的調動,對保證學校工作的順利開展有著重要作用。班主任要與校長上下同心,團結一致,聽從指揮,在班級管理中,竭盡全力做好本職工作,真正發揮校長助手作用。
3.信息反饋的助手。
一是向校長提供在落實執行學校工作計劃的情況,班集體取得的成績及存在的問題;二是班主任向校長提供集體典型的人和事,使校長占有具體資料,有的放矢進行工作。
二、骨干作用
1.政治思想工作骨干
學校政治思想工作要靠班主任在班級里貫徹執行;開展的各項政治思想教育活動,要靠班主任在班級里落實和給予保證;制定的`政治思想工作要靠班主任在班級里督促、執行。
2.樹立良好校風骨干
首先就必須從樹立班風抓起,從端正學風入手,整頓教學秩序,優化學習環境,克服消極散漫的不良風氣。優良的班風,會使同學間團結友愛,彼此幫助,奮發學習,積極向上,能自覺地維護班集體的利益和榮譽。優良班風一旦形成、鞏固和持久,就能促進校風風貌的根本改變?梢,班主任是樹立良好校風的骨干。
三、紐帶作用
1.教與學的紐帶
學校統籌安排,由任課教師輪流交替上課。班主任要負責掌握班級的情況,平衡各任課教師給學生布置的作業量,統一安排第二課堂的教學活動,在任課教師和學生之間起到紐帶作用,正確地解決教學過程中“教”與“學”的矛盾。
2.教與導的紐帶
班主任必須充分調動積極因素,與課任教師協調一致,完成既教書又育人的重任。班主任或召開科任教師會議,互通情報;或跟班聽課,分析學生課堂情況;或與科任教師協商,調整學生作業負擔量;或邀請科任教師參加家長會,互相溝通思想?傊,要緊密聯系科任教師共同做好學生的教育工作。師生的紐帶。在教學的過程中,師生間有時難免產生誤會,看法不同,發生意見分歧,甚至釀成對立情緒,產生矛盾。在這種情況下,班主任不要視而不見,置若罔聞,應該調查研究,摸清矛盾產生的原因,通過積極有效的工作,使矛盾得到及時解決。
四、導向作用
1.政治導向
青少年學生熱愛黨、熱愛祖國、熱愛社會主義事業,立志報效國家,為中華崛起刻苦讀書,這是時代主流。但也有少數人,面對西方“自由”、“民主”、“人權”、資產階級自由化的影響,兩種社會制度、人生觀的選擇而迷失方向,班主任要循循善誘,耐心啟發誘導,多做艱苦細致的思想工作,與學生多聊天,勤作家訪,使學生始終沿著正確的政治方向健康成長。
2.信仰導向
樹立遠大理想,堅定價值體現信仰觀念,這是每個學生在人生道路上必須解決的重大問題,包括每位班主任信仰的堅定,都不是一朝一夕能夠解決的。班主任必須有清醒的認識,教育學生樹立遠大理想,具有為國家富強和實現四化大業而奮斗的精神,同時讓學生懂得完美的一生應是個人價值最大限度體現的一生。
3.紀律導向
全國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活動以來,青少年的思想面貌、道德情操、都發生了新的變化。班主任教育學生過程中,要不斷地揚善抑惡,防微杜漸,并經常注意發揮典型的教育作用。班主任要配合社會對學生進行法制教育,還要有目的地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紀律教育、拒腐蝕教育,提高他們的觀察意識、自省意識、進取意識。
五、橋梁作用
班主任要充分利用家長會議、家庭訪問、接待家長來訪等形式,密切學校和家長之間的關系。班主任在學校和家長之間,互通情報,及時向家長宣傳黨的教育方針、辦學的具體要求、各項規章制度和學生在校的具體表現,使家長了解學校的意圖,主動配合,做到要求統一,步調一致。同時,班主任也要了解家長所處的地位。家長對學生的期望,對學校的意見和要求,及至對學生教育的具體方法。一方面做到心中有數,便于主動配合,另一方面,也要做好學校了解家長情況的得力參謀,便于校領導做出治校的決策。
六、媒介作用
班主任要根據教育學生的需要,經常不斷地引導學生接觸社會,向社會實踐學習,組織學生適當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如參觀訪問、義務勞動、社會調查、社會服務、勤工儉學等,使學生了解社會主義建設的偉大成就,增強人民群眾的思想感情,培養為人民服務的思想。要協調公安部門、街道委員會、村民委員會,甚至與少年宮、業余體校、科技輔導站的關系,形成校內校外,齊抓共管,綜合教育的網絡。要有計劃地邀請老干部、老紅軍、戰斗英雄、勞動模范或各行各業的學者專家來校講演報告,或兼任校外輔導員,使學生直接受到英雄人物、前沿思想的正面教育和思想感情的陶冶。
淺談運用心理學原理創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論文 篇7
一、提高大學生的積極情感感受和積極的人格
積極心理學提出,自我決定性、樂觀、主觀滿意程度等積極的人格都能夠借助積極的感受而持續地累積獲得,在個體經受了社會生活中非常多的積極感受后,就會自動地提升積極感受的基準線指標,就會自覺地提出越來越高的需要,進而推動形成積極的人格。積極的情感感受能夠更加深入地強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推動大學生可以有效地借助自身資源使自我的思想政治素質提高。一方面,應當啟發學生樹立積極的認知態度,加深大學生的主觀幸福體會。
在大學思想政治教育中,幸福感教育屬于一個必不可少的部分,其也是提高大學生社會技能和提高大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的關鍵前提,也是激發大學生追求價值目標與增強生活信心的基礎保障。心理學的分析證實,決定個體情感情緒等感受的并非事件本身,而是個體對時間的態度與認知,應當啟發學生通過積極的思想正視問題、困難,有效地化解情感情緒問題,提高積極感知幸福的意識。另一方面,啟發學生掌握積極地調控情感情緒的方式,像是放松的方法、轉移的方法、宣泄的方法等等,增強學生自身的調控能力。應當啟發大學生懂得積極地應對以往的得失,增強以往生活和學習過程中的積極感受,應對現實且收獲成就感與滿足感,提高對以后生活和學習的期望,敢于挑戰一切事物。積極心理學提出,所有的個體都具備潛力與優勢,只有培育與增強個體本來具備的積極能力,才可以消除個體的消極思想。
在大學思想政治教育中,應當通過積極的態度面對學生,懂得激發學生的潛能,且進行激勵與引導,如此才可以使學生更加有效地體現積極向上的能力。應引導學生全面地評價自己,發現自我的積極潛能與品質,懂得自我控制與調節,確保大學生積極品質的泛化,進而可以在大學生生身上加以固定。積極心理學注重所有人的自我發展要求,且以此當作實施教育的基礎,在營造情境、提供基礎、創設機會的前提條件下,讓人塑造良好的品質、思想,最終推動人的健康發展。在大學思想政治教育中,應當激發學生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的參與性、自主性,體現學生自我服務、管理、教育的功能,啟發學生積極思考,有效地體現學生的積極品質。
二、懂得給大學生創設積極的'思想政治教育環境
積極心理學提倡在社會環境中融入個體的積極品質以及感受且進行考察,明確積極的社會文化、國家制度、學校與家庭教育環境有利于個體積極品質的培養。這在某種意義上類似于馬克思主義提出的社會和個人互相影響的理論。馬克思主義提出,環境跟人都具備能動與受動的方面,從本質上講,它們是相互創造的。換言之,環境創造了,同樣的,人也創造了環境。為此,基于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大學思想政治教育更加需要給學生創設積極的思想政治教育環境。具體而言,高校需要積極地建設學校文化,創設健康積極的學校環境。學校環境是大學生學習與生活的場所,并且大學生在發展與成長過程中形成積極品質以及情緒情感感受也跟學校的環境密切相關。高校需要借助積極的學校環境在潛移默化中使學生受到感染。一方面,高校需要注重學校內部環境的創設,以使修德、好學、和諧的學校文化形成。可以組織班風大賽,以創設良好的班級文化;可以組織宿舍文化節,以創設和諧的宿舍文化;還可以組織多姿多彩的社團文化活動,以創設多樣性的社團文化。并且,高校還需要體現輿論宣傳的功能,懂得通過一系列的傳媒在學校宣揚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觀念,讓大學生在積極的學校文化中感受先進的理念。另一方面,高校需要有效地統一社會環境和自身學校環境的創設,進而給大學生開辟更加廣闊的戰場。高校能夠聯合家庭、企業、社區等,建設積極的實習環境,讓大學生在社會實踐的過程中提高自身的積極感受,并且強化認知主流意識形態,像是借助志愿者活動提高學生的團結協作意識等。
三、結語
總之,大學思想政治教育這種系統是開放性的,為了跟社會發展的需要相適應,應用新型的教學模式與思想,這是一種客觀的需要。作為一項全新教學思想的積極心理學有利于處理目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一系列問題和情況,從而提高大學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最終培養學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
淺談運用心理學原理創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論文 篇8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塞里格曼及其搭檔契克岑特米哈依于1997年提出了“積極心理學”的思想,2000年在《美國心理學家》上刊登的《積極心理學導論》正式提出。作為西方心理學界興起的一股新的研究思潮,積極心理學提倡在樹立“以人為本”的理念的前提下,用欣賞的眼光看待學生,引導學生挖掘自身的潛在積極因素,努力拓寬積極因素形成途徑,引導學生積極預防和自我預防,在重視個性教育的同時重視共性教育,倡導“賞識教育”和“全員教育”,培養身心健康、全面發展的人才。
一、積極心理學的主要理念
積極心理學是利用心理學目前已比較完善和有效的實驗方法與測量手段,來研究人類的力量和美德等積極方面的心理學思潮。就目前積極心理學的研究來看,其研究內容主要集中在三個方面:
(一)主觀層面上的積極情緒體驗
積極的情緒體驗,是指個體滿意地回憶過去,幸福地感受現在并對未來充滿希望的一種心理狀態。其中,對主觀幸福感、樂觀主義等進行了重點研究,強調人要滿意地對待過去、幸福地感受現在和樂觀地面對將來,才更容易獲得情緒和生理的健康,更富有耐心,更容易獲得良好的人際關系和個人的成功。
(二)個人層面上的積極人格特征
積極人格特征是積極心理學的基礎,存在兩個獨立的維度:1)正性的利己主義,是指接受自我、具有個人生活目標或能感覺到生活的意義、獨立、成功或者能夠把握環境和環境的挑戰;2)與他人的積極關系,指的是當自己需要的時候能夠獲得他人的支持,在別人需要的時候愿意并且有能力提供幫助,看重與他人的關系并對于已達到的與他人的關系表示滿意。積極的.人格有助于個體采取更為有效的應對策略,從而更好地面對生活中的各種壓力。
二、積極心理學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意義
積極心理學是當今心理學界興起的一個新的研究領域,它主張研究人類積極的品質,挖掘人類的潛能,以促進人的健康成長,對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與發展有著重要的啟發意義。
積極心理學的積極體驗理論在方法論上為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一個嶄新的視角:即通過“積極體驗”來發掘和塑造人類自身的積極潛力。積極心理學注重研究人性中的積極方面,研究人的優點與價值。在引導手段上,不過多地揭示心理問題,而是更多地傾向于一種鼓勵或者激勵的方式來引導和啟發大學生,讓他們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會調整自己的心態,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質,形成自身有效的應對生活壓力的技巧和策略,激發出自身的創造潛能,促進大學生更好地適應、更有效地應對壓力和更幸福健康地生活。
三、積極心理學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運用
基于積極心理學的視角,思想政治教育實賤應著力于增強大學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積極體驗,挖掘和培植大學生的積極品質,全面優化思想政治教育的環境。
積極情緒是與某種需要的滿足相聯系,通常伴隨愉悅的主觀體驗,并能提高人的積極性和活動能力。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培養人、塑造人,在堅持教育人、引導人、鼓舞人、鞭策人的同時還要尊重人、理解人、關心人、幫助人,只有這樣才能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以學生為中心就是要以學生的全面而充分發展為本,真正提升學生的主體地位,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就是要符合學生的精神需要和成才需要去了解學生、尊重學生;滿足他們的需要,有針對性地幫助他們處理好學習成才、擇業交友、健康生活等方面的具體問題,提高思想認識和精神境界。
四、結語
思想政治教育重在育德,以提高人的思想覺悟和道德品質;心理健康教育重在育心,以提高人的心理品質,二者相互滲透,相得益彰。積極心理學理念為學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開展提供了一個廣闊的視覺與新的研究取向,用積極心理學的理念指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促進思想政治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的契合,從積極層面去幫助大學生挖掘潛力,把他們培養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淺談運用心理學原理創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論文 篇9
【摘要】
隨著時代的發展,現今的時代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課程的要求也在不斷的提升,因此高校應當要進行思想政治改革工作。積極心理學的興起和發展為現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課程改革提供了新的改革思路。當前高校管理部門應當認識到這一點要站在積極心理學的視角下,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就此本文結合實際,淺談積極心理學是視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課程改革。
關鍵詞
積極心理學;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課程;改革
引言
高校是我國最為重要的人才培養搖籃,高校想要將人才培養工作落實完善就一定要重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從而使高校的學生們成為契合時代發展的人才。當前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已經適應現今高校學生們的心理了。因此,進行教學課程改革工作是相當的有必要的,現今高校教學管理部門應當要意識到這一點,積極的尋求改革的契機。積極心理學的誕生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課程改革工作提供了新的方向,現今高校教學管理部門應當認識這一點,投入精力去進行教學改革。
一、積極心理學的內涵和研究內容
積極心理學是一種新的心理學,與傳統的心理學習相比積極心理學主要關注于人的美德、潛能和優勢品格,這種心理學的主要研究方式方向和研究內容有下面三個。
1.積極情緒
積極的情緒是積極心理學的重要研究方向,在實際的研究過程中主要是研究人當下的幸福、曾經的幸福和未來的幸福[1]。人們在實際的生活中對于這三種幸福是展現出不同的情緒的,對于曾經的幸福,現今的人們往往是懷念和滿足的,對于未來的幸,F今人們是表現出樂觀的態度的,對于現在的幸福人們是保險處珍惜和愉快的心情的。從生活的角度上來看,積極的情緒對于當下的人們的心理健康和生理健康都是有著影響的。從學習的`角度上來看,積極的情緒也會讓人們學習的效果得到提升的。
2.積極的人格
積極的人格是現今積極心理學中另外一個研究方向,現今人們所展現出的積極的人格包括正直、熱情、謙虛、寬容等等,這些人格特質可以被分為對內特質和對外特質,所謂對內特質的積極人格指的是站在自我的角度,其作用是調節自身,讓自身的品質變得更加的完善。對外特質的積極人格指的是與他們交往過程中所展現的人格,這些人格是可以讓人們成為社會所依賴的人才的。
二、積極心理學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契合點分析
1.研究對象和教育原則一致
積極心理學的研究對象是“人”,這一點是毋容置疑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對象是學生,現今高校學生們是擁有著不同的社會背景和家庭環境的,因此他們的人格特質和人生經歷都是不同的,這些學生們是當前時代最為代表性的“人”。因此,現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對象和積極心理學研究對象是相一致的[2]。研究積極心理學習的原則是通過研究讓現今人們的美的得到培育,讓他們擁有更為美好的未來。這是和當前高校思想政治的教育原則相一致的,因此在積極心理學的視域下進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課程改革是相當的有必要的。
2.教育目標相同
積極心理學研究工作是為例讓研究的對象“人”不斷的完善自身,讓人能夠挖掘自身的發展潛力,讓自身成為時代需求人才,從而擁有美好的未來。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標是為了讓現今高校學生們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的發展,使他們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從而成為契合時代需求的人才。綜上所述,積極心理學的研究工作和高校思想正政治工作是擁有著相同的目標的,因此,在積極心理學視域下進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課程改革工作是相當的有必要的[3]。
三、積極心理學視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課程改革的方式分析
1.滲透積極心理學理念,轉變傳統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觀念
想要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工作充分的落實,現今的高校思想政治教學部門應當要先改變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觀念,要將積極心理學滲透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首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部門應當要樹立積極性的學生觀,要關注學生們內心世界的發展,要改變傳統的“填鴨式”教學觀念,要引入積極心理學教學觀念,要將學生們樹立為思想政治教學工作的主體。除此之外,也要關注學生們的心理變化要給學生們灌輸正能量的內容,使他們擁有積極的學習心理。
2.融合積極心理學內容,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科學化
思想政治教學內容是保障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落實完善的基礎。因此,在基于積極心理學視域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改革應當要注重學生們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科學化工作,要融入積極心理學的內容[4]。在實際的教學內容改革的過程中,高校的管理部門可以進行問卷調查工作去了解現今高校學生們的愛好,針對他們的愛好去設立契合他們的心理學習教學內容,讓他們學習思想政治的積極性得到充分的激發,從而使教學高校思想政治課程改革工作落實完善,進而培養出契合時代發展需求的高校大學生人才。
3.納入積極心理學方法,使用新的高校思想政治教學方式
現今高校的思想政治教學管理部門在進行思想政治教學改革工作的時候,要將積極心理學方法納入到高校思想政治教學中去,從而使思想政治教學的教學質量得到充分的提升。在實際的教學方式升級工作中,高校思想政治教學管理部門可以納入積極心理學方法建立新的思維教學模式和新的積極的組織系統,讓高校的學生們在積極的校園環境中接受思想政治教學工作,在教學過程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促進高校學生們形成樂觀的心理,從而使他們成為契合時代發展的高校大學生人才[5]。
四、結語
綜上所述,隨著時代的發展,現今高校思想政治教學方式應當要進行轉變,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工作勢在必行。當前高校大學教學管理部門應當要在積極心理學視域下進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課程改革工作,在實際的工作過程中,高校應當滲透積極心理學理念,要融合積極心理學內容,要納入積極心理學方法。
參考文獻
[1]胡承林.非正式學習與大學新生思想政治教育創新[J].江漢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06)
[2]仇英,龐京城.基于批判性思維為導向的高校通識教育課程研究[J].海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
[3]劉杰,廖衛華.基于rough集的微信移動學習要素重要度調查研究[J].贛南師范學院學報.
[4]李寧,戴艷軍.從異化到回歸——阿格爾異化消費理論的思想政治教育啟示價值[J].學術論壇.2016(09)
淺談運用心理學原理創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論文 篇10
隨著教育事業的不斷發展,我國教育工作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開始轉變,對學生的心理教育也越來越重要,心理學也開始備受重視并滲透到各階段的教育過程中。心理學是一門研究人們內心世界的學科體系,主要研究我們人類、動物等對象的內心活動、心理現象等內容。與此同時,心理學知識還涉及到了人們的情緒、知覺、性格等方面。心理學的發展和壯大,注定了它的地位在不斷的上升,并與我們的生活、工作等方面建立起了密不可分的關系。目前在我國心理學不但已經成為了一門獨立的學科體系,同時,還得到了迅速的普及,很多中小學已經開始逐步引入心理學教育,讓心理學與思想政治教育逐步結合起來,了解每一個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以便更好的掌握學生的心理特征,更好的挖掘每一個學生的亮點,進而提升學生的思想政治修養和綜合素質,充分發揮發散思維。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學生教育工作中的重點,也是提升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舉措。然而隨著社會的進步和教育的迅猛發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開始引入多元化。思想政治教育是人們用標準的道德規范和正確的思想觀念等,對其所要教育的對象進行有計劃和有目的的教育說服,它更是一個規范人們的行為準則的科學,并從思想上來幫助人們樹立正確的道德觀。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則是對學生進行和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對學生采取思想政治教育不僅有助于扶正學生的思想和成長道路,更有助于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提高學生們的道德標準。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項長期且復雜的工作,因此,目前我國各大高校以及中小學對學生開展的思想政治教育已經開始融入多方元素,讓這項工作與時俱進,符合社會和教育事業的發展規律,這樣才能從思想上幫助學生正視自己的行為,樹立正確的思想和理想。因此在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結合心理學,使其在心理和思想上幫助學生正確的認知自己,感知未來,發展正確的心理理念,培養正確的動機,使學生朝向正確的方向成長。
一、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與心理學的關系
(一)心理學是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內容
在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融入心理學教育,可以促進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好的開展,也就是說心理學知識是做好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條件。首先,教育工作者可以根據心理學理論知識,結合實際情況,對學生的身心發展有準確的認知和了解,這樣才能掌握每一個學生的心理特征,并進行有針對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其次,心理學知識是教育工作者認知學生心理的重要依據,心理學知識中已經涉及到了人們的心理、行為和認知等方面的內容,教育工作者掌握了這些理論知識才能更好、更快的開展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因此,在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運用心理學,不僅是教育工作者的正確選擇,更是培養學生正確道德觀的科學方法。
(二)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心理學發展的平臺
心理學的發展不是獨立的,是需要其他學科的促進和互補的,因此,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心理學知識發展壯大的催化劑。第一,在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運用心理學知識,不僅可以為心理學知識的發展創造一個更廣泛的平臺,更可以為心理學的發展創造良好的契機。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項龐大復雜的工作,心理學知識在其中不僅能夠充分發揮其知識體系的特點,還能影響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開展情況。第二,心理學知識能夠融入到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充分體現出二者有一定的共鳴,所以隨著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不斷開展,就要求心理學知識體系需要不斷的完善和補充,才能符合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發展要求。
(三)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心理學相互促進、共同發展
社會在進步,教育事業也在呈迅猛之勢發展,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越來越重要。在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應用心理學知識已經是目前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發展主流和重要方向。一方面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發展會促進心理學知識的逐漸多元化,新時期對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要求,會促使心理學知識體系中不斷的加入新的元素,以此來促進二者共同進步和發展。另一方面,心理學知識的不斷完善也可以為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很多便利的條件和可靠的依據,心理學知識的不斷增加,可以為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新的思想和新的思路。因此,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心理學知識在社會進步和發展的大潮流中相互促進、共同發展。
二、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對心理學知識的應用
(一)挖掘個性,培養動機
從心理學的角度分析,所謂的個性是指在個體的結構中表現出來的活躍因素,它包括了人們的'體能、智力、性格等方面的內容。因此,在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開展過程中,我們不僅要結合心理學中關于個性分析的專業知識,還要將其作為做好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起點。每一個學生都是獨立存在的個體,我們認真了解每一個個體的性格特征、興趣愛好等,挖掘他們潛在的個性,使他們充分的成長和發展[1]。在挖掘學生的個性的同時,我們還要注重培養學生們正確的行為動機,從人們的主觀上講,正確的動機才能引導學生朝向正確的方向發展。一方面我們要有充分的時間去了解每一個學生的行為特征和心理特征;另一個方面,結合我們了解到的材料,有針對性的對每一個學生的動機進行科學的培養和發展,遏制住不良的動機,通過激發和探索,讓學生對自己的行為有了一定的認知,引導學生積極的創新和探索,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增強學生的自律性和自覺性,嚴格按照社會主義思想道德標準要求自己。
(二)鍛煉意志,樹立理想
意志是幫助我們人類努力克服難題的堅強毅力。在心理學知識體系中,人們的意志和行動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意志對行動的成功有很大的促進作用,F階段,我國很多高校的學生由于意志力薄弱、自信心不夠,導致他們在職場的面試和競爭中一敗涂地?梢,在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時,注重鍛煉學生的意志力是非常必要的。一方面教育工作者在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時要多結合實例,讓學生們認識到理論聯系實際的重要性,培養學生們的自信心,鍛煉學生主動克服困難的意志。另一方面,思想教育工作必須從實際出發,并得到真正實踐,讓學生們明白實踐能力和理論知識同等重要。在鍛煉學生們意志力的同時,教育工作者還要注重幫助學生樹立理想。從心理學角度講,理想是人們心理活動的總指揮,沒有理想,人們就會沒有奮斗的目標。同樣,學生在接受教育時沒有自己的理想,也只會盲目的接受各類學科知識,使教學工作的意義無法實現。因此,在思想教育工作中,教育工作者要多結合實際生活情況,在實際生活中培養學生的理想,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奮斗目標。
(三)提升能力,健全人格
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是實現理想的重要條件,在開展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注重提升學生的能力,可以幫助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主觀積極性。因此,提升學生的自主實踐能力可以從很多方面著手,如:可以在校園內積極開展促進學生創新實踐的活動;通過組織觀看勵志片來激發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鼓勵學生多參加社會實踐活動等等,都可以有效的幫助學生在學習和體驗中提升自身的實踐能力。在當今社會,對人才的要求不僅僅是學識是否淵博,知識是否扎實,在這個科技、知識高速發展的時代,人才的綜合素質和可塑性極強的人格越來越重要。人們在整個接受教育的過程中,經歷著由少兒———青年———成年的蛻變,每一個成長階段的人格發展都非常重要甚至會影響人的一生。因此,在健全人格方面,教育工作者可以采取以下措施,第一,調動學生主動和老師交流的積極性,教育工作者要起到示范的作用,讓學生在交流的過程中懂得尊重、理解、包容等品德的含義。第二,讓學生積極踴躍的參加社會實踐活動,通過和社會的零距離接觸,讓學生在實踐中培養出良好的思想品德和頑強的心理素質。第三,組織學生開展系列比賽,讓學生在比賽中認知團隊精神的重要性。此外,結合豐富的心理學知識,引導學生在具備良好的科學文化素質的同時,還要形成健康的心理。
(四)消除逆反,正確引導
作為思想教育工作者不但要仔細研究做好思想教育工作的方法,還要注重觀察每一個時期和每一個階段學生們出現的逆反心理。尤其處在青春期的學生,會出現頂撞家長、老師的問題、在課堂上躁動不安等現象,然而由于現階段的學生都屬于獨生子女的一代,個性極強的他們在處理問題時不但不成熟[2],還會非常容易被失敗和挫折打敗。因此,教育工作者要結合心理學知識以及每一個學生的心理特征,進行及時溝通和交流,曉之以理,尊重每一個學生的內心想法,教會學生正確看待為人處世的道理,幫助學生培養自我反省、自我教育以及自我塑造的心理,建立正確的價值觀。然而隨著計算機網絡的飛速發展,網絡中很多不健康的因素對學生的心理有著很大的影響和沖擊,這就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們要及時發現和總結學生的心理變化,正確引導學生的心理和思維,時時觀察和記錄學生的心理發展狀況,對學生心理出現的問題和情況作出準確的判斷,引導學生學會正確解決問題的方法。與此同時,學校要聘用專業的心理學老師,倡導學生敢于進行心理咨詢,幫助學生培養健康的心理素質和正確的發展方向[3]。
三、結語
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貫穿于學生發展各個方面和各個時期,工作的過程具有長期性、復雜性。在教育事業發展到當今的時代,在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適當運用心理學知識是非常必要的。因此,在今后的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我們首先要充分地了解和把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心理學知識的關系,進而更深層次地研究如何讓心理學知識在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作用發揮到極致,以達到促進學生身心和各方面的健康成長的目的。
淺談運用心理學原理創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論文 篇11
當前的思想政治教育過于強調政治功能,重視灌輸式的說教與高壓式的管教,忽視了學生健康人格和積極品質的塑造,致使學生的主體作用得不到發揮,學生缺乏情感體驗、意志鍛煉和行為訓練,背離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最初目的,從而導致思想政治教育陷入教育效果不佳的困境。積極心理學主張以發展為導向,著重研究人的發展潛能和思想美德等積極方面,關注人的正面力量,它的興起和發展為思想政治教育注入了新的血液,對于優化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環境,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增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實效性有著重要的作用。
一、積極心理學理論的基本思想
第一,從主觀層次上分析,積極心理學主張研究人的積極的情緒體驗。積極的情緒體驗,主要指人類個體對待過去、現在和將來所產生的一種積極的心理狀態,即能幸福滿意地回憶過去、快樂而充盈地感受現在以及積極樂觀地憧憬未來,主要研究人的幸福感、滿意感以及快樂感,引導個體建構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
第二,從個體層次上分析,積極心理學主張研究人的積極的人格特征。積極的人格特征,是積極心理學理論得以建立的重要基礎,存在兩個獨立緯度:正性的利己主義和與他人的積極關系,主要包括愛的能力、工作的能力、創造精神和能力、與他人積極的人際關系,積極的審美體驗,以欣賞的眼光客觀地看待世界等等,研究人的積極的人格特征,有助個體能夠有效地采取切實可行的應對措施,積極地面對生活中的各種壓力。
第三,從群體層次上分析,積極心理學主張研究人的積極的公眾品質。積極心理學認為,個體的成長及其經驗的獲得建立在一定的社會環境基礎上,積極的環境,是構成積極品質的重要的支持力量,這就要求人類個體必須具備良好的'環境適應性以及積極的公眾品質,主要研究公民的美德、利他行為、職業道德、社會責任感等方面。
二、積極心理學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運用價值
(一)突破了傳統思想政治教育的束縛,有助于增強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往往以道德規范教育為基礎,以愛國主義教育為核心,過于突出政治性,強調教育的矯治功能,忽略了學生的情緒體驗和個性需求,抑制了學生的自主性和創造性,長此以往,容易引導學生的反感,導致學生對其“敬而遠之”,不利于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提高。積極心理學積極心理學強調個人價值、人生意義、自我實現,關注人的自身潛能的挖掘,重視人的價值與人文關懷,從而使人獲得積極的情緒體驗,這種理念突破和超越了傳統思想政治教育的束縛,符合學生的心理需求和當代思想政治教育規律。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滲透積極心理學,往往能更加深刻地震撼學生的心靈,引發學生的情感鳴,使其樂于接受并踐行道德規范,這有助于促進思想政治教育實踐性的提高。
(二)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途徑,有助于轉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思路工作思路直接決定了工作方法和手段的運用,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手段過于單一和死板,過于重視管理輕視育人,注重結果忽略過程,重修補學生存在的問題,忽視學生的內心需求,這種“修補-改錯”的教育方式,忽視了學生的自主性,容易使學生產生消極的情緒,因而往往收效甚微。積極心理學專家認為:“人內在的積極品質是預防問題產生的最好武器,在預防工作中所獲得的進步和提升大多源于引導個體自身去塑造各項能力,還不是直接修正個體的各項缺陷”。因此,在這種理念取向下,教師要轉化教育理念,從肯定學生的角度入手,挖掘學生的潛能,注重學生積極品質的開發,完善學生的人格,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進而實現學生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預防學生問題的再次發生。
(三)符合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發展方向,有助于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當今思想政治教育已不再局限于文化知識的傳授,而應以學生為主體,將教育與學生的幸福、尊重、自由、價值有效結合起來,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積極心理學理論強調關注學生身上的積極品質,注重學生自身潛能的激發,重視學生積極的自我教育意識的培養,并引導使之內化成各項能力,這種價值理念取向符合當代教育發展方向,體現了教育的本來功能和使命,因而廣大思想教育工作者應以一種積極樂觀的心態借鑒積極心理學理論的有效方法,巧妙地運用于思想政治教育中,使學生受到情感陶冶,幫助學生形成積極的精神狀態和人格特質,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三、積極心理學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實現途徑
基于積極心理學的視角,思想政治教育要注意使學生愉悅地接受教育,在學習中增強學生積極的情感體驗,形成積極的人格品質,并通過有效的方式引導學生提升能力,完善人格,增強幸福感和滿意度。對此,積極心理學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實現途徑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出發。
。ㄒ唬嫿ǚe極的思想政治教育環境,促進學生身心的健康成長積極心理學認為,人的成長和經驗的獲得都是通過一定的環境體現出來,這就要求我們必須注重積極的思想政治教育環境的構建。在積極心理學視角下加強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教師要充分挖掘和利用現有教育資源,注意營造和諧的校園文化,構建積極的思想政治教育環境,促進學生身心的健康成長。
第一,構建良好的校園物質環境。良好的校園物質環境,可以裝飾校容,陶冶師生情操,凈化師生心靈,主要包括學校的總體結構和布局規劃、校園建筑和校園綠化、課堂設施、辦公設備以及后勤保障設施。因此,一方面,學校必須加大投入力度,為廣大師生創造整潔、安靜、優美、積極的校園物質環境,促使師生工作學習身心愉悅。另一方面,學校要鼓勵師生規范師生自身行為、道德修養,愛護校園一草一木,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衛生習慣,確保師生工作、學生、生活秩序的穩定,增添師生的幸福指數。
第二,構建良好的校園人文化環境。校園人文環境是學校的精神和靈魂所在,是促進學生思想健康發展的主陣地,主要指校風、教風、班風等方面。首先,構建積極向上的班級文化。班級文化是班級內形成的價值觀、思想、作風、行為準則的總和,對于學生的成長、發展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教師要嚴格制定一套積極的班級規章制度,并加以認真落實,以規范學生行為。同時,引導學生建立和諧、平等、民主的人際關系,增加師生之間積極的情感體驗。其次,構建文明健康的寢室文化。寢室是學生集生活、娛樂于一體的重要場所,教師要引導學生樹立“和諧寢室、品質生活”的寢室文化理念,明確“揚德尚美,育己善行”的寢室文化宗旨,積極倡導良好的寢室文化習慣,提升寢室文化的質量和品位。最后,構建積極健康的網絡文化。教師要借助具有教育性、思想性、趣味性的校園網絡,加強思想道德素質教育,引導學生自立、自主、自強、自信、自主,樹立文明意識、政治意識,安全意識以及法律意識,形成積極健康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
。ǘ┏浞纸柚e極心理學的工作方法,培養學生積極的思想道德素質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一定的科學性和實踐性,講究熟練運用合理有效的教育方法有目的、有計劃、有針對性地處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積極心理學在工作方法上強調個體心理因素、情感因素以及情感需要的重要性,關注個體的情感體驗和主觀感受,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滲透積極心理學時,教師要注意將政治性與情感性巧妙結合起來,充分借助積極心理學的工作方法,優化思想政治教育過程,培養學生積極的思想道德素質,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吸引力、感染力和創造力。具體包括如下幾個方面。
第一,借助情感激勵法,挖掘學生心理的情感源泉。情感激勵法,即通過激勵激發學生學生的情感因素,促使學生自覺地接受教育。積極心理學認為,巧妙地運用情感激勵法,有助于培養人的積極力量和美好品德。因此,基于積極心理學視角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師要適當地借助情感激勵法,挖掘學生心理的情感源泉,通過師生積極的情感交流,增強師生之間的信任感和尊重,激發學生的學習自信心。首先,要注重以情育情,情理結合。在思想教育過程中,教師要充分利用教學環境因素和自身的情感因素,情理結合,以理服人,以情育情,以情感人,用積極的情感去感染學生,開啟學生心靈之門,鼓舞和啟迪學生,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其次,注重深入淺出,積極引導。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教師可通過開展座談會,或電子郵件、QQ、微信、短信、電話等平臺與學生進行探討人生、規劃未來等話題,深入了解學生的思想狀態和精神世界,幫助學生解決心理困惑,使其形成積極的情緒體驗,進而朝著正面的方向成長和發展。最后,注重榜樣激勵,塑造自我。教師可以借助先進人物榜樣的人格力量,震撼、感染、鼓舞學生,使學生產生敬佩、信賴之情,優化學生心理,強化學生行為。
第二,借助情景感悟法,激發思想政治教育實踐。情景感悟法,即教師圍繞教學目標,結合學生的心理特征的認知規律,通過創設情景,引導學生獲得感悟和啟發,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果。首先,要創設教育情境,觸情生悟。教師可以緊扣教學內容,借助語言描繪、多媒體展示、音樂渲染、典型事例分析等手段創設思想政治教育情景,引發學生的情感共鳴,使學生在教育過程中觸情生悟,進而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促進學生感知、記憶、想象能力的形成和發展。其次,要驅動積極情緒,以情化人。創設情景后,教師要引導學生身臨其境,通過情景交融,使學生情緒受到感染,進而激發學生積極的學習情感。如在培養學生感恩意識時,教師可通過引導學生學習《愛的奉獻》、《感恩的心》等歌曲,渲染情境,營造情景教育,從而激發學生情感。最后,要誘發積極情感,形成積極人格品質。積極的人格品質是學生社會適應能力和社會生存能力形成和發展的前提條件,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開展辯論會、角色扮演、社會實踐活動等活動形式,鼓勵學生自主組織、策劃、編排、表演,調動學生積極的情感,在自主參與、實踐體驗過程中,感受學習樂趣,積極樂觀地面對困境,形成積極的人格品質,進而達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總之,積極心理學是一種新型的育人理念,以發展為導向,著重研究人的發展潛能和思想美德等積極方面,強調以積極的眼光看待客觀世界。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教師要注重以學生為本,以開放、欣賞的眼光審視學生,優選教學策略,激發學生積極的情緒體驗,形成積極的人格品質,提高學生的思想政治素養。
【淺談運用心理學原理創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論文】相關文章:
淺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心理學論文02-15
高校人文關懷思想政治教育論文12-06
構建高校隱性課程思想政治教育論文12-09
論文:儒家思想在高校思政工作的運用04-03
稅收籌劃原理及運用分析論文02-17
運用微博媒體開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03-03
新時期我國高校隱性思想政治教育論文12-09
淺談創新思維在英語課堂中的運用的論文03-25
思想政治教育論文06-01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