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淺談老舍小說的京味特征
老舍小說中北京方言的清淺俗白特色對“京味兒”的體現。曹禹曾贊譽說:“他的作品的語言更有特色,沒有一句華麗的辭藻,但是感動人心,其深厚美妙,常常是不可言傳的。”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淺談老舍小說的京味特征,歡迎大家閱讀學習。
淺談老舍小說的京味特征 篇1
1、取材濃郁的地域特色
老舍小說取材的本地特色,使他的風格頗具魅力。他的作品幾乎都是寫北京的人事,塑造了北京各階層的人物形象,無論是老派市民、新派市民、理想市民,還是下層市民,老舍都用“京味兒”勾勒出了這些人物的靈魂。寫北京的環境和風尚又通過寫北京真實的地理環境,描繪北京美麗的自然景觀,講述北京傳統的民間習俗來展現,老舍用原汁原味的北京素材來推進小說情節的發展,勾勒故事中的人物靈魂,呈現濃厚的“京味兒”。
首先老舍小說中大都是寫北京真實的地理環境。這是因為北京的西北角是老舍的搖籃,于是,它也就自然而然地是老舍小說中的背景和人物的搖籃。如《駱駝祥子》以西安門大街、南北長街、毛家灣、西山為主;《四世同堂》中老舍把小說的故事定格在一條僻靜狹窄的小羊圈胡同,把它描述為“一個葫蘆”:“嘴”窄小,“脖子”又細又長,只有“胸”和“肚的位置才展開一塊空地,周圍有六七家院門。這些描述詳盡繪出了小羊圈胡同的地理環境。這些以北京為背景的真實地理環境是老舍最熟悉的,同時這些真實性又增加了老舍小說故事的真實性、親切感、立體感,而且使小說中充滿了“京味兒”。
其次,老舍對北京美麗的自然景觀是深深的眷戀。小說中寫到的北海、護國寺、西山、北山、積水潭的美麗風光,是老舍心目中北京的樣子。他寫北海白塔的美麗和紅墻春色,也寫西山北山的冬、積水潭的夏。在《老張的哲學》、《趙子曰》、《駱駝祥子》、《正紅旗下》這四部小說中老舍都寫到了積水潭,其美麗的風光描寫令人神往。在老舍的小說《趙子曰》中的風光繪畫簡直就是一首詩,那嬌嫩剛變好的小蜻蜓,也有黃的,也有綠的,從凈業湖而后海而什剎海而北海而南海,一路彎著小尾巴在水皮上一點一點,好像北京就是一首詩,它們在綠波上點著詩的句讀。凈業湖畔的深綠肥大的蒲子,拔著金黃色的蒲棒兒,迎著風一搖一搖的替浪聲擊著拍節??正因為北京的自然景觀都像積水潭這般麗,富有朝氣,所以老舍不惜筆墨地再三詠嘆,以顯示古老北京的魅力。不僅如此,老舍用北京話描繪在北京街頭上祭灶時節的氣氛。不僅描寫出了北京祭灶的風俗,而且也描寫了北京人的歷史文化觀念,傳達出北京人的社會生活習俗和人物思想面貌,展現出一幅充滿“京味兒”的民俗風情畫。如果沒有北京社會生活的“京味兒”,就不會有老舍小說中的“京味兒”。老舍掌握了北京人獨有的質、獨有的“魂兒”和獨有的味兒,描摹了一幅老北京的全景圖:事態民生圖、地理風貌圖、自然景觀圖、民俗風情圖,奠定了“京味兒”文學的基礎,老舍被認為是“京味兒”小說的宗師。
2、對北京文化心理結構的深刻揭示
老舍的小說對北京文化心理結構的揭示用了“官樣”一語概括了北京文化特征。“官樣”體現在:寫北京人的講究體面、排場、氣派,追求精巧的“藝術生活”;講究禮儀,固守老規矩;生活態度的懶散、茍合、謙和、溫厚等。這些在老舍的小說中俯拾皆是。
首先,老舍小說中的北京人無論經濟、地位狀況如何,在場面上都講究體面、排場、氣派,要“臉面”。《駱駝祥子》中,劉四爺做壽“可著院子的暖棚,三面掛檐,三面欄桿,三面玻璃窗戶。棚里有玻璃隔扇,掛畫屏,見木頭就包紅布。正門旁一律掛彩子”“吃三個海碗,六個冷葷,六個炒菜,四個大碗,一個鍋子”,只有這樣劉四爺才感到體面和滿足。這些北京的“臉面”文化呈現出老北京的“京味兒”。老舍小說中的北京人又是極其享樂的,追求紙醉金迷的精巧生活。如《四世同堂》里的冠曉荷,“在每一碟咸菜里都下著一番心,在一杯茶和一盅酒的色、香、味與杯盞上都有很大的考究”,對他來說“這是吃喝,也是歷史和藝術”。北京人對身邊的小東西尚且如此關注,說明了其追求精巧的藝術生活方式。老舍小說中生活的藝術就藏于這些北京普通小市民的衣食住行之中,習俗享樂之中。而這些享樂都帶著極其濃厚的“京味兒”風范。
其次,北京人生活態度的懶散、茍合、謙和、溫厚等,揭示了北京文化心理結構。老舍小說中的北京市民的生活方式和思維模式,與北京市民的生活態度也息息相關。而這種懶散、茍合、謙和、溫厚的生活態度最突出體現在老派市民的描摹中。如《四世同堂》中的祁老人安于現狀,思想保守,頑固與老規矩。《二馬》中的那個迷信、中庸、馬虎、懶散的老馬。這類老派市民在老舍的筆下刻畫的栩栩如生,淋漓盡致,是因為老舍豐厚的生活積累使他能夠認識到普遍存在的封建落后和保守性,使得他能夠深刻揭示出北京人的性格和心理上的矛盾性、多面性,展現出北京人的生活心態,以及在這種民族文化背景下的舊思維模式的批判,以及對北京文化乃至整個中國傳統文化中消極成分的批判,對人性的深度挖掘和思考,由此醞釀著濃濃的“京味兒”。小說中的“京味兒”還對民族傳統文化進行了審視和反思,將歷史鏡頭聚焦于北京市民的靈魂深處,通過形形色色的市民生活狀況圖景的描摹,刻畫了一幅眾生相,剖析了民族精神,流露出對傳統保守思想的批判和底層市民生活慘烈的同情,顯示出作者改造和重塑“國民性”的努力。老舍的藝術世界幾乎包羅了市民階層的一切方面,顯示出他對于這一階層的百科全書式的知識。他經過對北京市民社會的發掘,達到了對于民族性格、民族命運的一定程度的藝術概括,達到了對于時代的本質揭示和寫作風格的獨創。
3、北京方言的純熟運用
老舍小說中北京方言的運用,展現了老舍語言的本色和北京的內在文化神韻,以及北京語言的活潑生命力。老舍又對生活語言進行了創造性的加工和運用,“把頂平凡的話調動得生動有力”“把白話的真正香味燒出來”這也恰恰體現了其“京味兒”特色。
首先,老舍小說中北京方言的清淺俗白特色對“京味兒”的體現。曹禹曾贊譽說:“他的作品的語言更有特色,沒有一句華麗的辭藻,但是感動人心,其深厚美妙,常常是不可言傳的。”老舍小說中的北京方言的運用大多不用生僻字,多用北京的俗語、口語。在《駱駝祥子》中老舍描寫北京的雨天:“北京遠處一個紅閃,像把墨云掀開一塊,露出一大片血似的。風小了,可是利艘有勁,使人顫抖。一陣這樣的風過去,一切都不知道怎好似的,連柳樹都驚疑不定的等著點什么。又一閃,正在頭上,白亮亮的雨點緊跟著落下來,極硬的砸起許多灰塵??。”老舍用北京的白話寫的,沒有一個生僻字眼。這段文字卻是有聲,有色,有景,有情的語言,帶著本土的`氣息,寫出活潑的生命力。老舍的小說大部分是寫北京。
寫北京的人,北京的事,使用的是地地道道的北京話,其中大量的是北京的口語、俗語和土語。以老舍的小說《駱駝祥子》為例,從敘述語言,人物語言到景物、心理、外貌描寫,老舍用的是北京語言。這種清淺俗白的語言能夠和讀者產生共鳴,從而更好的體現“京味兒”。
其次,老舍小說語言的簡潔準確,富于個性化對“京味兒”的體現。在老舍的小說中“敢情”這個詞語多次出現,“敢情”與“沒錯兒”和“那還用說嗎”比起來,更加能夠準確的表現出人們心態的內在情趣。“找樂子”自然比說“知足常樂”包含的內容復雜一些。這些詞語雖然簡短,但卻更能夠表情達意。老舍小說中的每個人物語言都是個性鮮明的,展現出人物的性格,刻畫鮮活飽滿的人物形象。如《四世同堂》中寫了一百三十多個人物,其中有名有姓的達五六十之多。這些人物由于生活環境、社會地位、文化教育和氣質性格不一樣,都有獨特的個性語言和獨特的語言表達方式。
再次,老舍小說中的語言情景交融,富有節奏感對“京味兒”的體現。老舍的小說把情與景緊密的聯系在一起,把故事寫得活潑靈動。《老張的哲學》中開篇好像介紹老張“錢本位”思想,但隨著老張對人的殘害,隨著小人物受到人生迫害的加劇,作者的愛恨情感便交織在一起。在寫到李靜被迫害致死的時候,語言的韻律更加明顯,“花謝花開,花叢中彼此不知道誰開誰謝!風,雨,花,鳥,還鼓動著世界的燦爛之夢,誰知道又少了一朵鮮艷的花!她死了!!!”筆調凄涼,此景,此語中摻雜著豐富波瀾的情感。老舍的小說的語言不僅俗白、簡練,而且悅耳動聽,帶有節奏感。充分體現了語言的音樂節奏美和繪畫美。老舍小說語言的淺顯易懂、準確簡練、情景節奏,定格了老舍小說的風格——“京味兒”。
結語:“京味兒”風格在老舍的小說中俯拾即是,老舍的小說大都是以北京話寫北京的,寫北京的市民、北京的景物、北京的變遷、北京的風俗習慣、北京的人情世態,也寫出了中華民族、中國歷史和文化傳統在北京人精神、氣質、性格上的烙印。縱觀小說創作的地域特色,北京文化心理的揭示和北京方言的熟練運用,形成了一個別具特色的“京味兒”風格。老舍的小說創作以展現北京市民生活世界為基點,在不斷對文化的反思和選擇中表達自己的文化理想,具有永恒的精神文化價值。關于老北京城與人間的各種聯系,深深鐫刻出老舍小說筆端的“京味兒”風格。
淺談老舍小說的京味特征 篇2
[摘要]記得我們在上高中的時候,語文課本里曾經節選過《茶館》的一部分片段。我開始喜歡老舍文章中發自內心的幽默感。老舍小說所描寫的作品大都取材于市民生活,其中一個鮮明特色就是“京味”。老舍小說的“京味”風格,不僅包括小說的取材地域特色所描寫的世態人情,習俗,也包括老舍對北京文化心理的揭示以及方言的純熟運用。
這些“京味”風范,在老舍的小說中散發出來,構成了他藝術風格的重要方面,也為中國現代文學開拓了重要的題材領域。本人希望通過文本中老舍作品的“京味”風格進行詳細的分析,了解何為“京味”?構成的因素是什么?作品是如何體現“京味”特色的?把這類問題滲透在作品中,用自己的閱讀感受清晰地呈現出來。
[關鍵詞]老舍京味小說幽默藝術成就
老舍1988年生于北京,在大雜院里度過的童年使小說熟悉掙扎在底層社會的城市貧民。老舍從小就喜愛市井巷內的傳統藝術,這些都是他后來寫作平民生活的創作基礎。老舍是“京味”小說的奠基人。京話屬于北京官話,流傳于北京城區。有人把北京話,北京話口音濃重的普通話稱為“京片子”。“京味”作為一種風格現象,是人們所感受到的城市的文化意味。“京味小說”以老舍最具有代表性。我們將描寫北京地域文化生活的文學作品,稱為“京味文學”。老舍用京味的語言風格寫盡北京市民的文化生活。
一、京味的構成因素
京味的構成因素是由鄉土味,傳統味,市井味三股因素互相融會的。這主要是指北京區別于其他地方的地域特色及獨特的鄉土氣息。其中鄉土味主要指地域特色,例如北京胡同,四合院,大雜院,古城樓,包括馬路邊的戲班子等。傳統味是指其歷史文化遺留的傳統。北京市文明古國的故都,是民族歷史的印記所體現出的,如禮節,幽默感,文化素養。
然而落后的方面也表現出了北京人思想的保守和傳統的封閉性。市井是泛指下層市民,屬于小城市中的小商販,職員,匠人,搬運工等。他們生活環境簡陋條件艱苦。這群勞動人民一面保持著樸素勤勞的美德,又受傳統規范的禁錮。這三種形式從不同的程度表現出來的所謂“京味”特征主要描寫的屬于這一階層。
二、京味的主要體現并舉例說明
老舍熟悉北京的風土人情,對民俗的了解,景物描寫情景交融,使得小說透有的地方色彩,另外,老舍作品中的最大特點是文章的語言藝術風格。采用北京話口語,調動了藝術表現力。作為京味小說的文學語言,經過加工,形成了豐富的形象和感情色彩。
1、老舍作品中的京味首先體現為取材的特色。
老舍在其描繪北京的生活經驗所呈現出的場景風致,文化情趣,生活百態,為讀者提供了豐富多彩的北京畫卷。例如長篇小說《駱駝祥子》描寫的是北京下層市民的生活狀況,以北京人祥子、虎妞等為描寫對象,體現下層市民在舊北京文化下的生活艱難。中短篇小說《我這一輩子》雖然描寫的是普通生活俗事,卻都是真實生活寫照。這些代表作故事全是發生在北京,有許多地方還是北京的真實地名,可以看出他對老市民各個角落的熟稔程度。老舍這樣呈現出的故事創作,源于生活,卻又高于生活,散發著“京味”氣息。
2、作品還體現在對北京文化結構的揭示。
北京長期作為皇都,形成特有的傳統生活方式和文化心理習慣,以及與之相應的審美追求。老舍用“官樣”一語來概括北京文化特征,包括排場,氣派,追求精巧的生活藝術;講究禮儀,謙和,溫厚等,這是北京人的氣質。也是一種文化性格。老舍的描寫,既充滿了對北京文化的欣賞陶醉,又因這種美的'喪失而產生的感傷情緒。這種沉痛批判和挽歌情調交織在一起,使老舍作品比同時代許多主流派創作呈現出更復雜的審美特征。
3、主要體現在老舍文章的語言藝術上。
《駱駝祥子》是最鮮明突出的京味特色,駱駝祥子及其周圍各種人物的描寫被置于一個老舍所熟悉的北平下層社會中。從開篇對于北平洋車夫門派的引言,到虎妞籌辦婚禮的民俗的交代,從對于北平景物的情景交融的描寫到駱駝祥子拉車路線的詳細敘述,都使小說透出北平特有的地方色彩。
小說寫祥子在混亂的軍營中順手牽走幾匹駱駝,賣得了一些錢而后走到北平城郊的時候,對故都那種平和、靜謐的景物描寫,很好地襯托了祥子此時的心情。在烈日與暴雨下拉車的檐子,對瞬間變化莫測的大自然的感受,既切合北平的自然地理情況,又與祥子這個特定人物的身份相一致,表現出作者對故鄉了如指掌的熟諳和駕輕就熟的描寫技巧。
4、舉例說明
京味在小說語言上的主要體現:身為北京市民,身上的這種特有的北京特質,既是對現實的一種不滿,又是對自我的嘲諷。所以這種幽默成為了一種變相的自我批判。語言描繪上,運用俗白的方言,鮮明地描寫社會風情,樸實自然。這就是“京味”的重要表現。“我給你炒下的菜,你不回來吃,繞世界胡塞去舒服?”[老舍著,《老舍小說全集》,北京燕山出版社,2011年2月出版,第59頁。](《駱駝祥子》)這是多么典型的舊北京婦女!正符合著虎妞的身份與性格。
“街上的柳樹,像病了似的,葉子掛著層灰土在枝上打著卷;枝條一動也懶得動的,無精打采的低垂著。馬路上一個水點也沒有,干巴巴的發這些白光。便道上塵土飛起多高,與天上的灰氣聯接起來,結成一片毒惡的灰沙陣,燙著行人的臉。處處干燥,處處燙手,處處憋悶,整個老城像燒透的磚窯,使人喘不出氣。”[老舍著,《老舍小說全集》,北京燕山出版社,2011年2月出版,第87頁。]
(《駱駝祥子》)這就是酷暑中的北京老城,老舍用這樣俗白,生動的北京口語來形容描寫,才能里外地裸露出它的真面目吧!“福海的個子可不小,所以很能吃呀!一頓糊摟上三大碗芝麻醬拌面,有時候還不很飽呢!就憑他這么個吃法,他再有我這么兩份爸爸也不中用!”[老舍著,《我這一輩子》,中華工商聯合出版社,2001年8月出版,第173頁。](《我這一輩子》)還有什么語言能如此維妙維肖地把這老北平下等巡警又當爹又當媽的復雜感情抒寫出來呢!
從以上實例可以清楚地看出,老舍使用的北京白話口語之所以能對充分北京地域化了的藝術對象具有強大的表現力,其根本原因在于,北京方言中最生動、最傳神、最具地域色彩的部分,恰恰是北京話口語。北京話口語還吸收了文人語言、貴族語言、宮廷語言的諸多語匯和語法形式,這就使它成為漢語方言區普遍接受的一種方言口語。老舍在京味小說文學語言體系的建構上確實是功不可沒的。所以,從三十年代起,老舍的京味語言就成為了人們評論老舍作品的中心話題。
三、老舍京味小說的成因
老舍的小說大都是以北京話寫北京的,寫北京的市民,北京的景物,北京的變遷,風俗習慣,人情世態。老舍先生對于北京城有著難以割舍的情懷,所以我們看到作品中的“京味”深深打上了北京城的印記。小說以展現市民生活為焦點,無論是從創作內容還是從創作方式,都表現著各種景象,各色人物都活躍在老舍的筆端。而在這樣一個別具特色的“京味”風格中,又展現著濃重的北京情節,縱觀小說的地域特色,北京文化的心理揭示,和方言的熟練運用,形成了如此極具特色的“京味”。
首先文學創作的源泉來源于生活,老舍先生出生于老北京,一個貧民家庭,父親是滿清皇城的一名護軍,老舍出生第二年,父親戰死,從此一家人靠母親零售勞力來養活。這種家庭使得老舍從小性格內向,這一段貧民里艱辛的少年生活,使他與社會底層的勞動者感情深厚,為他以后的創作打下了堅實的生活基礎。
因為從小就熟悉市民生活,喜愛流行于傳統的市井模式,所以他的文學語言多是北京的方言土語。同時他的作品詼諧幽默、溫情動人,這和年少時的生活體驗有很大關系。其次是滿族文化對老舍的影響。京味小說作者所描述的是明初以來的北京文化,在“成因”中政治歷史因素顯然占據很大的空間。
由于出生于清末的一個貧困旗人家庭,“八旗制度”限制了人身自由,于是他們用文學和曲藝來將精神生活藝術化。清王朝戲劇性的覆滅,使得貴族文化大量流于民間,又有滿漢文化的融合。最后,“五四”運動使老舍精神上收到極大的影響,開闊了他的眼界。“五四”運動期間,他在關心國內形式的同時,大量閱讀了文學巨著,這些國外巨著的創作態度和現實主義思想教育了他,因而樸素的民主主義思想進駐了他的思想。
由于時代民俗風情的浸潤,在不同的人物個性中顯示了相同的文化蘊含。同時反帝反封建的思想,撥開了他的心智。在新文學運動的激蕩下,他開始運用白話寫作,為他的文學的俗白和凝練創造了平臺。
四、老舍對京味小說的藝術貢獻
老舍是“京味”小說的代表作家,作品京味十足。北京文化孕育了老舍的創作,而老舍筆下的市民世界又是最能體現出北京文化的人文景觀,甚至成為一種文化史的象征。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以“京味文學”奠定了自己重要的地位,同時也給后人的文學創作留下了深刻的思考和借鑒,更使得他對京味小說做出了重大的藝術貢獻:
1、老舍是京味小說的奠基人。
在他之前,中國雖然有些京都生活,北京風情之作,但是卻沒有多少京味特色。老舍是第一個真正寫出“京味”的作家,無論作品數量還是質量都有開創之功。縱覽北京低于文學的歷史,是老舍第一個從文化的視角對北京社會做出了全面的審視,明確的提出了“北京文化”的概念,并對其進行了絕妙的藝術概括和把握。老舍的“北京情結”誘導著他去不斷地拓展著前輩作家所開掘的帶有濃郁北京地域色彩的題材,并在這種題材的拓展中實現了京味小說“市民文學”的定位。
2、老舍對京味小說的主要貢獻還表現在他對京味文學語言的形成方面所起的決定性作用。
老舍作品語言的最大特點是,從人物對話到作家的敘述語言,包括陳述、說明、交代與描寫,通通采用北京話口語,用北京話敘述北京的故事,描繪北京的風物,使作品的內容和形式完全融為了一體。因而他的京味小說被稱為典范之格。在挖掘北京人的深層心態,傳達神韻上,無人超越。這得力于老舍對于北京的深刻了解,有深厚的生活根底同時,也與他的取材對象有密切關系。他的小說全景式地展示了北京的風土人情和市民生活,稱為了北京文化的象征。
3、老舍還完成了對京味小說總體藝術風格的定位。
濃郁的北京平民化生活的世俗風味,又來自于其畫面、人物、故事,風貌的明朗與樸拙,來自于作者對這些融和了北京地域風情和世俗風味藝術對象的溫情和幽默態度,也來自于其傳統的敘述方式和俗白的文學語言。總之,他是以大眾心理來顯示出北京最普通的“京味”。
老舍“京味”小說作品大都取材于市民生活,為中國現代文學開拓了重要的題材領域。他所描寫的自然風光、世態人情、習俗時尚,運用的群眾口語,都呈現出濃郁的“京味”。如今老北京傳統的京味現在離我們越來越遠了,當歷史的腳步匆匆邁過,我們仍能在老舍先生的作品中懷念老北京逝去的一切。因為這些,使得“京味”在中國文學史上獨樹一幟。
淺談老舍小說的京味特征 篇3
摘要: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老舍以其鮮明的創作個性與獨特的藝術風格,豐富了中國文學的寶庫。他以幽默的表達方式、“京味兒”的語言、濃郁的民族色彩,以及從內容到形式的雅俗共賞贏得了廣大的讀者。
關鍵詞:老舍;幽默;京味兒;民族色彩
老舍(1899―1968),原名舒慶春,字舍予。我國“五四”以來新文學的開拓者之一,現代杰出的語言藝術家,享有世界聲譽的愛國主義作家,人民藝術家。他與茅盾、巴金一起,并稱“現代長篇小說的三大高峰”。其作品中幽默詼諧的語言、濃郁“北京味兒”以及所蘊涵的“民族色彩”,在現代作家中獨具一格。
一、幽默的表達方式
老舍是有名的幽默大師,他以鮮明的創作個性和特殊的幽默藝術,刻畫出眾多的喜劇人物,為中國文學開創了一個新領域。不管哪一位讀者,只要一翻開老舍的作品,就能感受到一股強烈的幽默感撲面而來。它就像一個無所不在的精靈,在字里行間嬉戲著,在讀者的腦海里跳躍著。幽默在他的創作個性與藝術風格中,起了畫龍點睛的作用。
1.幽默的修辭手法
幽默形象僅賴于揭示事物內涵是不夠的,同時還需輔之以其他藝術手法,老舍深諳個中奧妙,他善于運用各種修辭手法,來表現藝術效果。
幽默的比喻在老舍所描寫的眾多人物形象中,我們很難找到相同的比喻和形容詞。如《柳家大院》中他把小王媳婦的黃毛腦袋比喻成“像擱了陳了的窩窩頭”。《駱駝祥子》中他比喻高媽說話“象留聲機片。是轉著圓圈說的,把大家都說在里邊,而沒有起承轉合的痕跡”等等。這些奇特的比喻讓人忍禁不住,充滿了濃郁的幽默色彩。
幽默的夸張老舍善于運用夸張的方法來突出人物的性格,釀造幽默情趣。《老張的哲學》中的老張在別人家里吃白食,“照沙漠中的駱駝貯水一般,打算吃下一個禮拜的。”而孫八則是客人吃得越多,越喜歡。“不幸客人吃的肚子像秋瓜裂縫一命嗚呼,孫八能格外高興的去給客人買棺材”。《正紅旗下》中描寫大姐婆婆生氣是“鳴炮一百零八響!”。這些夸張手法的運用,增強了幽默效果。
幽默的比擬老舍還善于運用比擬手法。如《二馬》中“拿破倫(狗名)一掃興,跑到后花園對著幾株干玫瑰撅上嘴!它心里說:不知道這群可笑的人們為什么全撅上嘴!想不透!人和狗一樣,撅上嘴的時候更可笑!”。《老張的哲學》中“孫八是個好人,傻好人,唯獨他肯被老張騎著走”。各種修辭手法的運用,既顯示了老舍的幽默才能,又為作品增添了新的特色。
2.幽默的人物語言
老舍擅長運用個性化的語言描寫塑造人物,他把對黑暗社會的諷刺、批判與對勞動人民的同情、對祖國的熱愛聯系起來,在微笑中蘊含著嚴肅和悲哀,形成自己獨特的幽默風格。《我這一輩子》中“巡警和洋車是大城里頭給苦人們安好的兩條火車道。大字不識而什么手藝也沒有的,只好去拉車。”“識幾個字而好體面的,有手藝而掙不上飯的,只好去當巡警……”“六塊錢餉糧,扣去三塊半錢的伙食,還得扣去什么人情公議兒,凈剩也就是兩塊上下錢吧。”可“就憑那兩塊大洋,誰也不許生病,不許生小孩,不許吸煙,不許吃點零碎東西;連這么著,月月還不夠嚼谷。”借一位歷經滄桑的老巡警之口,既不缺乏幽默,又讓讀者體會到人生的艱辛和無奈,令觀眾含淚而笑。
3.幽默的情節結構
老舍幽默技巧不僅在語言表達,在情節結構方面也有所顯現。《駱駝祥子》中,廠主小姐虎妞一味追求人力車夫祥子。可以說兩人無論出身地位、興趣愛好都相距甚遠,缺乏愛情的基礎。但頗有心計的虎妞為引誘祥子上鉤,先是安排好一場諞局,然后謊稱“我有啦!”逼祥子就范。新婚之夜,她見木已成舟,便說出自己秘密,告訴祥子是“褲腰上塞上了枕頭”,使事情出現了異乎尋常的結果,耐人尋味。
二、“京味兒”的語言
老舍是“京味兒”小說的奠基人。一提起他,人們眼前仿佛就看到了老北京那四合小院,聽到了那此起彼伏吆喝叫賣聲以及北京那京腔、京韻的語言。他的作品好似在“北京城”里發酵的美酒一樣,“京味”濃濃飄香。正像老舍說的:“我生在北平,那里的人、事、風景、味道和賣酸梅湯、杏兒茶的聲音,我都熟悉。一閉眼我的北平就是完整的、像一張彩色鮮明的圖畫浮立在我的心中。我敢放膽描畫它。它是條清溪,我每一探手,就摸上條活潑潑的魚兒來。”正是靠著這得天獨厚的主客觀條件,形成了他作品的“京味兒”。
1.俗白淺易的口語
老舍在北京口語的基礎上,廣泛吸取古典文學、民間文學和外國文學的營養,用普通人都能聽得懂,說得出的話來寫作,通俗易懂,明白曉暢。如《駱駝祥子》中對祥子的肖像描寫:“頭不很大,圓眼,肉鼻子,兩條眉很短很粗,頭上永遠剃得發亮。腮上沒有多余的肉,脖子可是幾乎與頭一邊兒粗;臉上永遠紅撲撲的……”所有的語言,完全是口語里的大白話,但又是經過提煉、控制的大白話,符合普通話口語的習慣,使具有小學水平的人都可以毫不費力地閱讀。
2.簡潔準確的詞語
老舍把簡潔凝練作為其遣詞藝術的追求目標:“寫東西一定要求精練、含蓄。”(《人物、語言及其他》)即“話說得少,而意思包含得多”。“一個詞就揭示出對象的特征”。《駱駝祥子》中描寫六月十五那天天熱的情景:拉車的小伙子們“見井就奔過去,趕不上新汲的水,就跟驢馬同在水槽里大灌一氣。”用“奔”不用“走”;用“灌”不用“喝”,可見其渴之甚,思水之切。通過人物缺水之苦和得水之樂的敏捷動作,映襯出天氣的酷熱難耐。言簡意賅,準確凝練。
三、濃郁的民族色彩
1.深沉的民族情感
老舍的作品中從來不乏濃重而熱烈的民族情感。《四世同堂》是一部堪稱民族的痛史、憤史。這部由《惶惑》、《偷生》、《饑荒》三部長篇組成的百萬字巨著,透過北平淪陷區的一個羊圈小胡同中各色人物的榮辱浮沉、生死存亡,形象地描摹了日寇鐵蹄下廣大平民的.悲慘遭遇、心靈震撼和反抗斗爭。
作者在謳歌他們英勇不屈斗爭精神的同時,把北平市民因長期遭受封建文化思想毒害而形成的封閉自守、缺乏冒險精神和英雄氣概等弱點展示在人們面前,對民族文化所造成的國民劣根性進行批判性的反省,及要改造這種弱點的痛苦而深沉的思考。祁老人的“息事寧人”,祁瑞宣的“為家盡孝”,常二爺、李四大爺等人的“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自我安慰……老舍用敏銳的眼光剖析了小羊圈胡同中多文化層次的人群。
2.堅韌的民族精神
老舍的作品中的民族精神,主要是通過他所認為的傳統美德來表現的。《駱駝祥子》中的祥子,憨厚純樸,對生活具有駱駝一般的積極和堅韌的精神,為了實現自己的生活理想百折不回,他身上充滿了我們民族那種堅韌不拔,頑強向上的精神。
《四世同堂》中的祁老人,由開始的怯懦變得剛強,怒對敵寇,趕走冠小荷,責罵瑞豐。錢默吟也由一個兩耳不聞窗外事、整日吟詩賞花的詩人,轉變為與敵人殊死搏斗的民族戰士。而信奉“和氣生財”祁天佑的沉河自盡,與敵人同歸于盡的錢仲石,以及在暴敵面前站著死去的小文夫婦,這些人身上所顯現出的民族氣節,充分體現出中國傳統文化中堅韌不屈、勇于自我犧牲的民族精神。
作為“語言大師”,老舍的小說幽默詼諧、“京味”十足、雅俗共賞。恰似一壇老灑,歷久彌醇,芳香四溢。對老舍小說藝術風格的探討,不僅使我們了解其作品豐富而深刻的文化內涵、獨特的藝術價值,而且對探索我國現代小說的民族化和個性化也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老舍.《老舍選集》[M].四川人民出版社,1982.
[2]老舍.駱駝祥子[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3.
[3]馮燕慶.老舍作品的京味[M].北京:十月文藝出版,2000.
[4]佟家桓.老舍小說研究[M].銀川:寧夏人民出版社,1983.
[5]孔慶東.老舍與國民精神[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藝術魅力。老舍是現代文學史上最有成就的幽默小說家。
【淺談老舍小說的京味特征】相關文章:
淺談高職院校體育文化的特征04-11
淺談廣告語的語用學及文體學特征08-10
嚴寒地區建筑環境特征探究06-13
網絡廣告特征探究06-13
淺談道德的修養08-23
淺談問題設計論文08-09
淺談高校管理育人08-23
淺究體育舞蹈的體育美學特征08-30
教育學特征及體育教學的運05-26
數字插圖現代藝術特征探索論文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