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虎年的成語故事 推薦度:
- 100個歷史典故成語故事 推薦度:
- 《成語故事》讀后感 推薦度:
- 成語故事讀后感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經(jīng)典成語故事(精選19篇)
在學(xué)習(xí)、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看到過成語吧,成語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一大特色,在語句中是作為一個整體來應(yīng)用的,承擔(dān)主語、賓語、定語等成分。你還在找尋優(yōu)秀經(jīng)典的成語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經(jīng)典成語故事(精選19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經(jīng)典成語故事 1
走馬看花成語故事——唐朝
唐朝中期,有位著名的詩人孟郊。他出身貧苦,從小勤奮好學(xué),很有才華。但是,他的仕途卻一直很不順利,從青年到壯年,好幾次參加進士考試都落了第。他雖然窮困潦倒,甚至連自己的家屬都養(yǎng)不起,但他性情耿直,不肯走權(quán)貴之門。他決心刻苦攻讀,用自己的真才實學(xué),叩開仕途的大門。唐德宗貞元十三年(公元797年),孟郊又赴京參加了一次進士考試,這次,他進士及第了,孟郊高興極了。他穿上嶄新的衣服,扎上彩帶紅花,騎著高頭大馬,在長安城里盡情地游覽。京城美麗的'景色使他贊嘆,高中進士的喜悅又使他萬分得意,于是,他寫下了這首著名的《登科后》詩:昔日齷齪不足夸,今朝放蕩思無涯;春風(fēng)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這首詩把詩人中了進士后的喜悅心情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其中 "春風(fēng)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成為千古名句。
走馬看花,原形容事情如意,心境愉快。后多指大略地觀察一下。
經(jīng)典成語故事 2
聞雞起舞
【典故】
晉代的祖逖是個胸懷坦蕩、具有遠大抱負的人。可他小時候卻是個不愛讀書的淘氣孩子。
一次,半夜里祖逖在睡夢中聽到公雞的鳴叫聲,他一腳把劉琨踢醒,對他說:“別人都認為半夜聽見雞叫不吉利,我偏不這樣想,咱們干脆以后聽見雞叫就起床練劍如何?”劉琨欣然同意。
于是他們每天雞叫后就起床練劍,劍光飛舞,劍聲鏗鏘。春去冬來,寒來暑往,從不間斷。功夫不負有心人,經(jīng)過長期的刻苦學(xué)習(xí)和訓(xùn)練,他們終于成為能文能武的全才,既能寫得一手好文章,又能帶兵打勝仗。祖逖被封為鎮(zhèn)西將軍,實現(xiàn)了他報效國家的愿望;劉琨做了都督,兼管并、冀、幽三州的'軍事,也充分發(fā)揮了他的文才武略。
教育意義
這個故事出自《晉書·祖逖傳》。成語“聞雞起舞”,形容發(fā)奮有為,珍惜時間,也比喻有志之士,及時振作。
經(jīng)典成語故事 3
退避三舍
春秋時候,晉獻公聽信讒言,殺了太子申生,又派人捉拿申生的異母兄長重耳。重耳聞訊,逃出了晉國,在外流亡十九年。經(jīng)過千辛萬苦,重耳來到楚國。楚成王認為重耳日后必有大作為,就以國君之禮相迎,待他如上賓。
一天,楚王設(shè)宴招待重耳,兩人飲酒敘話,氣氛十分融洽。忽然楚王問重耳:“你若有一天回晉國當(dāng)上國君,該怎么報答我呢?”重耳略一思索說:“美女侍從、珍寶絲綢,大王您有的是,珍禽羽毛,象牙獸皮,更是楚地的盛產(chǎn),晉國哪有什么珍奇物品獻給大王呢?”楚王說:“公子過謙了,話雖然這么說,可總該對我有所表示吧?”重耳笑笑回答道:“要是托您的`福,果真能回國當(dāng)政的話,我愿與貴國友好。假如有一天,晉楚國之間發(fā)生戰(zhàn)爭,我一定命令軍隊先退避三舍,如果還不能得到您的原諒,我再與您交戰(zhàn)。”
四年后,重耳真的回到晉國當(dāng)了國君,就是歷史上有名的晉文公。晉國在他的治理下日益強大。公元前633年,楚國和晉國的軍隊在作戰(zhàn)時相遇。晉文公為了實現(xiàn)他許下的諾言,下令軍隊后退九十里,駐扎在城濮。楚軍見晉軍后退,以為對方害怕了,馬上追擊。晉軍利用楚軍驕傲輕敵的弱點,集中兵力,大破楚軍,取得了城濮之戰(zhàn)的勝利。
故事出自《左傳僖公二十二年》
退避三舍:舍:古時行軍計程以三十里為一舍。比喻不與人相爭或主動讓步。
經(jīng)典成語故事 4
【成語】:出爾反爾
【拼音】:chū ěr fǎn ěr
【解釋】:爾:你;反:通“返”,回。原意是你怎樣做,就會得到怎樣的后果。現(xiàn)指人的言行反復(fù)無常,前后自相矛盾。
【成語故事】:
戰(zhàn)國時,有一年鄒國與魯國發(fā)生了戰(zhàn)爭。鄒國吃敗仗,死傷了不少將士。鄒穆公很不高興,問孟子道:“在這次戰(zhàn)爭中,我手下的官吏被殺死了三十三個,可是老百姓卻沒有一個為他們?nèi)テ疵模麄冄劭撮L官被殺,而不去營救,可恨得很。要是殺了這些人吧,他們?nèi)颂啵瑲⒁矚⒉煌辏灰遣粴桑瑓s又十分可恨。您說該怎么辦才好呢?”
孟子回答說:“記得有一年鬧災(zāi)荒,年老體弱的百姓餓死在山溝荒野之中,壯年人外出逃荒的有千人之多,而大王的糧倉還是滿滿的,國庫也很充足,管錢糧的'官員并不把這嚴(yán)重的災(zāi)情報告給您。他們高高在上,不關(guān)心百姓的疾苦,而且殘害百姓。”
孟子在回顧了這辛酸的往事后,接著又說:“您記得孔子的弟子曾子說過的話嗎?他說,要警惕呀!你怎樣對待別人,別人也如何對待你。如今百姓有了一個報復(fù)的機會,就要用同樣的手段來對待那些長官了。”孟子最后告訴鄒穆公說:“所以,大王不要去責(zé)怪他們、懲罰他們。如果實行仁政,您的百姓就會愛護他們的長官,并且愿意為他們獻出生命。”
經(jīng)典成語故事 5
一只大老虎肚子餓了,想找什么小動物當(dāng)一頓點心,正巧遇見一只狐貍。
大老虎剛要撲上去,沒想到狐貍大喝一聲,說:“哼,你敢吃我!天老爺派我來掌管大小野獸。你要是吃了我,天老爺可不饒你!”大老虎看狐貍又瘦又小,不大相信他的話,可是聽他這么大的口氣,又不敢不相信。大老虎這樣疑惑不決,早讓狐貍給看出來了。他冷笑一聲,說:“嘿嘿,你以為我在騙你呀?要是真?zhèn)不信,你就跟在我后頭瞧吧。我走到哪兒,大小野獸見了我就得逃跑。”大老虎想:“這倒真得瞧一瞧。”于是狐貍大模大樣地在前頭走,大老虎緊緊地跟在后頭。山上的鹿呀野羊呀,一看見狐貍后頭跟著大老虎,都嚇得撒腿就逃。大老虎看了,還以為他們真害怕狐貍,沒想到他們害怕的正是他自己。
“狐假虎威”就是從這個故事來的`。“假”是“借”。有人仗別人的勢力欺負人,可以說他是“狐假虎威”。故事中說狐貍借大老虎的威風(fēng),反過來欺騙了大老虎,后來用這個成語并沒有這層意思。
經(jīng)典成語故事 6
(一)退避三舍
春秋時期,晉國內(nèi)亂,晉獻公的兒子重耳逃到楚國。楚成王收留并款待他,他許諾如晉楚發(fā)生戰(zhàn)爭晉軍將退避三舍(一舍為三十里)。后來重耳在秦穆公的幫助下重回晉國執(zhí)政。晉國支持宋國與楚國發(fā)生矛盾,兩軍在城濮相遇,重耳退避三舍,誘敵深入而大勝。
(二)一鳴驚人
相傳楚莊王(另一說為齊威王)臨政三年終日作樂,不理朝政。一臣下對莊王說:“聽說國中有一只大鳥,三年不飛,三年不鳴,是怎么回事?”莊王說:“此鳥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然后整頓朝政,富國強兵,短短數(shù)年形成大治局面。
(三)臥薪嘗膽
春秋時期,吳王夫差打敗并俘虜了越王勾踐。勾踐給夫差喂了三年的馬,受盡折磨,回國后立志報仇復(fù)國,請范蠡幫助訓(xùn)練軍隊,任用有賢能的人,自己親自參加勞動并堅持睡在柴草上,每次飯前均要嘗一個苦膽,后來終于滅掉吳國。
(四)老馬識途
春秋時期,齊桓公應(yīng)燕國請求,帶兵打敗了山戎國的侵犯;山戎國國王密盧逃到孤竹國請求救兵,管仲跟隨齊桓公打敗了孤竹國的援兵。在回國途中,因假向?qū)б朊怨龋过R軍受困。管仲建議用一匹老馬帶路而化險為夷。
(五)負荊請罪
戰(zhàn)國時,趙國有兩位重臣廉頗與藺相如,因藺相如多次立功,趙王封他為相國,廉頗不服氣,認為自己的武功蓋過他的嘴。藺相如為了國家,對廉頗多次避讓,廉頗得知他的良苦用心后慚愧不已,便背著荊條,到藺相如家門請罪,從此兩人和好,成為同生共死的交情。
(六)紙上談兵
戰(zhàn)國時,戰(zhàn)國名將趙奢的兒子趙括飽讀兵書,能健談用兵之道,連父親也難不倒他,自認為是天下無敵。趙奢認為他是紙上談兵不知交通。后來趙奢死了,趙括頂替廉頗帶兵,藺相如等人極力反對,趙王堅持,趙括在長平之戰(zhàn)中損兵40萬。
(七)三令五申
孫武流寓于吳,吳王想試試孫武的軍事才能,就將180名年輕宮女交給孫武操練。孫武將宮女分作兩隊,讓吳王的寵姬當(dāng)隊長。孫武向?qū)m女們交代了口令之后擊鼓傳令,宮女們一陣哄笑,隊伍亂成一片。孫武再一次下達命令,宮女們只覺得好玩,根本不聽命令。孫武說號令既然已經(jīng)明白又不聽令,這是頭領(lǐng)之罪,下令將兩名隊長處死。吳王急忙叫人傳令不能斬殺王妃,孫武仍然殺了兩個王妃。然后,孫武重新操練宮女,這回沒人敢不聽號令了。
(八)圍魏救趙
戰(zhàn)國時,魏軍圍困趙國京城邯鄲。趙國向齊國求救,齊威王命田忌為將,孫臏為軍師,出兵救趙。田忌原想直接引兵去救趙國的邯鄲,孫臏主張引兵去圍攻魏國的京城大梁,魏必回兵自救,這樣,不但能解除趙國的圍困,還能使魏軍疲勞不堪。田忌采納了孫臏的策略,引兵直奔大梁。魏軍聞訊急忙撤回圍攻邯鄲的部隊,星夜回軍援救大梁。走到桂陵,齊軍以逸待勞迎擊魏軍。魏軍大敗,幾乎全軍覆沒。
(九)胡服騎射
戰(zhàn)國時,趙國國君武靈王決心變革圖強。武靈王見胡人(少數(shù)民族)身著窄袖短褂便服,騎著戰(zhàn)馬,邊跑邊射箭,行動迅疾,十分靈活,便決定向胡人學(xué)習(xí),改革士兵服裝,發(fā)展騎兵。不到一年功夫,趙國擁有一支強大的騎兵,經(jīng)過南征北戰(zhàn),趙國成了當(dāng)時有數(shù)的強國之一。
(十)杜漸防微
漢和帝劉肇即位后,竇太后掌權(quán),她的哥哥竇憲被封為武陽侯,權(quán)力越來越大。丁鴻直言不諱地對劉肇說大將軍武陽侯竇憲儀仗太后的勢力,包攬朝政,這是朝廷的隱患要及時清除。漢和帝采納了丁鴻的意見,罷免了竇憲等人的官職。
(十一)大公無私
春秋時期,晉平公問大夫祁黃羊誰擔(dān)任南陽縣令合適,祁黃羊推薦解狐,晉平公問他怎么推薦仇人,他說任人唯賢,解狐不負眾望。朝廷缺一個軍中尉,祁黃羊推薦兒子祁午,祁午也干得相當(dāng)出色。孔子說祁黃羊推薦人才真是大公無私。
(十二)完壁歸趙
戰(zhàn)國時代,秦昭王欺騙趙國說,愿用15座城池換取趙國的和氏璧。趙惠文王不敢拒絕,但又怕上秦國的當(dāng),這是趙國大臣藺相如自愿請命帶保玉到秦國完成換城任務(wù)。臨行時他對趙王說:“城入趙而璧留秦;城不入,臣完壁歸趙”。
隨后藺相如到秦國獻了璧,但見秦王沒有換城之意,就憑自己的機智和勇敢,把和氏璧從秦王手里要回,派人送往趙國,并入宮指責(zé)秦王不講信義,秦王知璧已經(jīng)回趙,便無可奈何,只好送藺相如回國。
(十三)濫竽充數(shù)
據(jù)《韓非子》記載,齊宣王愛聽吹竽,又好講排場。為他吹竽的就有三百人。他常常叫這三百人一齊吹竽給他聽。有個南郭先生,根本就不會吹竽,看到這個機會,就到齊宣王那里去,請求參加這個吹竽隊。齊宣王就把他編在吹竽隊里,并且給他很高的`薪水。這位根本不會吹竽的南郭先生,每逢吹竽,就混在隊里,拿著竽裝腔作勢。這樣一天天混過去,不曾被人發(fā)現(xiàn)。
等到齊宣王死了,齊泯王接替王位。他和齊宣王不同,不喜歡聽大家一起吹竽,而是喜歡叫吹竽的人一個一個地來吹給他聽。南郭先生聽到這個消息,只好逃之夭夭,不敢再冒充吹竽人了。
(十四)樂不思蜀
三國時期,劉備占據(jù)蜀地,建立蜀國。他死后,兒子劉禪繼位,又稱劉阿斗。劉禪昏庸無能,在那些有才能的大臣死后,公元263年,蜀國就被魏所滅。劉禪投降后,魏王曹髦(máo)封他一個食俸祿無實權(quán)的“安樂公”稱號,并將他遷居魏國京都許昌居住。
魏王自己也無實權(quán),掌大權(quán)的是司馬昭。在一次宴會上,司馬昭當(dāng)著劉禪的面故意安排表演蜀地的歌舞。劉禪隨從人員想到滅亡的故國,都非常難過,劉禪卻對司馬昭說:“此間樂,不思蜀。”他一點兒也不想念蜀國。
人們根據(jù)這個故事,引申出“樂不思蜀”這個成語,來形容有些人安于現(xiàn)狀,樂而忘返。還形容有些人樂而忘本。
(十五)揠苗助長
從前宋國有一個農(nóng)夫,嫌自已田里的秧苗長得太慢,因此整天忡忡憂憂。有一天,他又荷著鋤頭下田了,他覺得稻苗似乎一點也沒長大,于是苦心思索著有什么辦法可以使稻子長高一點。
忽然,他靈機一動,毫不猶豫的卷起褲管就往水田里跳,開始把每一棵秧苗拉高一點。傍晚,農(nóng)夫好不容易才完成他自以為聰明的杰作,得意洋洋的跑回家,迫不及待的告訴他太太說:“告訴你一件了不起的事,我今天想到一個好點子,讓咱們田里的稻苗長高了不少。”
農(nóng)夫太太半信半疑,就叫兒子到田里去看,究竟是怎么回事。兒子聽到家里的稻子長高了,興奮地飛也似的跑到田里去看。這時,他發(fā)現(xiàn)稻苗是長高了,但是卻一棵棵低垂著,眼看著就要枯萎了。
經(jīng)典成語故事 7
一鳴驚人
相傳楚莊王(另一說為齊威王)臨政三年終日作樂,不理朝政。一臣下對莊王說:“聽說國中有一只大鳥,三年不飛,三年不鳴,是怎么回事?”莊王說:“此鳥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然后整頓朝政,富國強兵,短短數(shù)年形成大治局面。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不是非要滔滔不絕才能顯出自己的本事,平時不露聲色是為長遠觀察問題,蓄積力量,不但能夠正確地預(yù)見未來,更能夠掌握適當(dāng)時機。
揮戈反日
周武王在孟津(在今河南洛陽)東渡黃河,準(zhǔn)備討伐商紂王,河水突然逆流,波浪狂打船只,颶風(fēng)大作,人馬不能相見。周武王左手緊握大斧,右手高舉大旗,瞠目喝斥道:“我去為天下除害,誰敢阻攔!”于是風(fēng)停波罷。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想要干大事就要下定排除困難的決心才能扭轉(zhuǎn)危局。
臥薪嘗膽
春秋時期,吳王夫差打敗并俘虜了越王勾踐。勾踐給夫差喂了三年的馬,受盡折磨,回國后立志報仇復(fù)國,請范蠡幫助訓(xùn)練軍隊,任用有賢能的人,自己親自參加勞動并堅持睡在柴草上,每次飯前均要嘗一個苦膽,后來終于滅掉吳國。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為了達到一個目的要刻苦自勵,激勵自己奮發(fā)圖強。
紙上談兵
戰(zhàn)國時,戰(zhàn)國名將趙奢的兒子趙括飽讀兵書,能健談用兵之道,連父親也難不倒他,自認為是天下無敵。趙奢認為他是紙上談兵不知交通。后來趙奢死了,趙括頂替廉頗帶兵,藺相如等人極力反對,趙王堅持,趙括在長平之戰(zhàn)中損兵40萬。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空談理論,不能解決實際問題,在生活中要大膽勇敢地去實踐。
梟將東徙
漢代的劉向為了說明“知己者不怨人”的道理,舉了個寓言故事: 梟(一種猛禽)遇到鳩(一種水鳥)。鳩問它:“你要去哪里?”梟說:“我要搬到東方去住。”鳩問它為什么,梟說:“這里的人都討厭我的叫聲,所以我要搬到東方去。”鳩說:“那你就改一改你的叫聲吧,如果你不改的話,你到了東方,東方的人也會討厭你的。”這個故事告訴我們,解決問題要從根本入手。
三令五申
孫武流寓于吳,吳王想試試孫武的軍事才能,就將180名年輕宮女交給孫武操練。孫武將宮女分作兩隊,讓吳王的寵姬當(dāng)隊長。孫武向?qū)m女們交代了口令之后擊鼓傳令,宮女們一陣哄笑,隊伍亂成一片。孫武再一次下達命令,宮女們只覺得好玩,根本不聽命令。孫武說號令既然已經(jīng)明白又不聽令,這是頭領(lǐng)之罪,下令將兩名隊長處死。吳王急忙叫人傳令不能斬殺王妃,孫武仍然殺了兩個王妃。然后,孫武重新操練宮女,這回沒人敢不聽號令了。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嚴(yán)格的紀(jì)律,是勝利的保證。
衛(wèi)青惜馬
衛(wèi)青初入宮時,被安排到建章營當(dāng)馬夫。漢武帝有一次打獵時,一箭就射中了馬的咽喉,隨行的羽林軍紛紛夸贊漢武帝箭法精準(zhǔn)。唯獨身為馬夫的衛(wèi)青喊道:“陛下不能殺馬啊,陛下你射殺的是建章營的軍馬啊!”說著,立刻跪下來為馬療傷,并不停地哭訴。漢武帝很奇怪就問他緣由,衛(wèi)青解釋說,漢軍之所以打不過匈奴,是因為匈奴人愛自己的馬,而漢朝人不愛自己的馬,漢朝只會把公主送出去和親換取和平。漢武帝聽后十分慚愧,后來逐漸發(fā)現(xiàn)衛(wèi)青能力出眾,便對衛(wèi)青委以重任。衛(wèi)青果然不負眾望,后來帶領(lǐng)漢軍大破匈奴,為穩(wěn)固漢朝北部疆域做出了卓越貢獻。這個故事告訴我們,考慮問題高度決定著出路。
一狐之腋
趙簡子是春秋時晉國的上大夫。他有一個家臣名叫周舍,喜歡直諫。周舍死后,簡子每次聽朝,總是不怎么開心,大夫們請罪。簡子說:“不是你們的過錯。我聽說一千只羊的皮毛還不如一只狐貍腋下的皮值錢。諸位大夫上朝,我只聽見一大片唯唯喏喏的回答,再也聽不見像周舍那樣的.諤諤直言,我因此而傷心。”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作為領(lǐng)導(dǎo)要珍惜敢說真話的人,鼓勵部署說真話。
胡服騎射
戰(zhàn)國時,趙國國君武靈王決心變革圖強。武靈王見胡人(少數(shù)民族)身著窄袖短褂便服,騎著戰(zhàn)馬,邊跑邊射箭,行動迅疾,十分靈活,便決定向胡人學(xué)習(xí),改革士兵服裝,發(fā)展騎兵。不到一年功夫,趙國擁有一支強大的騎兵,經(jīng)過南征北戰(zhàn),趙國成了當(dāng)時有數(shù)的強國之一。這個故事告訴我們,要堅定不移地改革開放、正確面對社會轉(zhuǎn)型過程中的矛盾和問題、善于借鑒國外的先進經(jīng)驗、不拘一格選拔人才。
退避三舍
春秋時期,晉國內(nèi)亂,晉獻公的兒子重耳逃到楚國。楚成王收留并款待他,他許諾如晉楚發(fā)生戰(zhàn)爭晉軍將退避三舍(一舍為三十里)。后來重耳在秦穆公的幫助下重回晉國執(zhí)政。晉國支持宋國與楚國發(fā)生矛盾,兩軍在城濮相遇,重耳退避三舍,誘敵深入而大勝。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不與人相爭或主動讓步、退讓和回避,避免沖突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經(jīng)典成語故事 8
老漢粘蟬
《莊子》中有這樣一個故事:有一次孔子帶著弟子到楚國去,路上經(jīng)過一個樹林,在樹林中有個駝背老人正在用竹竿粘知了。他粘知了非常輕松,就像在地上撿知了一樣。孔子問:您的動作真是巧啊!有什么門道嗎?老人說:我確實有自己的辦法,我經(jīng)過五、六個月的練習(xí),在竿頭累疊起兩個丸子而不會墜落,這樣失手的情況已經(jīng)很少了;疊起三個丸子而不墜落,這樣失手的情況十次也不會超過一次;疊起五個丸子而不墜落,就會像在地上拾取知了一樣容易。我立定身子,猶如立著的斷木樁,舉竿的手臂就像枯木的樹枝。雖然天大地大,萬物品類繁多,但我一心專注于知了的翅膀,從不思前想后、左顧右盼,絕不因紛繁的萬物而改變對蟬翼的注意,這樣為什么不能成功呢!最后孔子轉(zhuǎn)過身來對弟子說:“專心致志,本領(lǐng)就可以練到出神入化的地步。這就是駝背老人所說的道理。”
感悟:一個人如果能夠排除外界的一切干擾,集中精力,勤學(xué)苦練,就可以掌握一門過硬的本領(lǐng)。
書讀百遍,其意自見(xiàn)
三國時期,魏國有一個人叫董遇,自幼生活貧苦,整天為了生活而奔波。
但是,他只要一有空閑時間,就坐下來讀書學(xué)習(xí),所以知識很淵博。他的`哥哥譏笑他,他卻不在乎。
天長地久,他寫出了兩本書,引起了轟動,別人問他讀書有什么竅門。
他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xiàn)。”
人們很佩服他,他的名聲也越來越大。
附近的人紛紛前來求教,并問他是如何學(xué)習(xí)的。
董遇告訴他們說:冬者,歲之余;夜者,日之余;陰雨者,時之余。學(xué)習(xí)要利用三余,也就是三種的空余時間:冬天是一年之余,晚上是一天之余,雨天是平日之余。
人們聽了,恍然大悟。原來就是要通過一切可以利用的時間來讀書學(xué)習(xí),以提高自己的水平。
感悟:現(xiàn)在有些人總找借口說:“我白天那么忙,工作壓力那么大,生活節(jié)奏那么緊,哪有時間學(xué)習(xí)?”其實,只要你自己肯學(xué),時間是可以擠出來的。愛因斯坦和魯迅說過同樣一句話:人的差別在于業(yè)余時間。有個著名的“三八理論”,就是一個普通成年人的一天應(yīng)該分為“三個八”:八小時工作、八小時睡覺、八小時自由安排時間。前面兩個“八”,大多數(shù)人是一樣的,并無多大變化;人與人之間的不同,就在于剩下的八小時怎么度過。
黃香溫席
古代有個叫黃香的人,以孝出名。他9歲時母親去世,從此他更細心地照顧父親,一人包攬了所有的家務(wù)事。到了冬天,他害怕父親著涼,就先鉆到冰冷的被窩里,用身體溫?zé)岜蛔雍螅俜龈赣H上床睡下。不像現(xiàn)在,可以開電熱毯、開暖氣,那時候他只能用自己的身體。到了夏天,為了使父親晚上能很快入睡,他每晚都先把涼席扇涼,再請父親去睡。黃香小小年紀(jì),就有這樣的孝心,也使他做人、求學(xué)上有所成就,后來他當(dāng)上了以孝聞名的好官,人稱“天下無雙,江夏黃香”,被列為“二十四孝”之一。
感悟:用孝順的心對待父母,父母可以得到很好的孝養(yǎng);用慈悲的心對待眾生,眾生都能得到很好的利益。用恭敬孝養(yǎng)父母的心做天下的事情,這個世界會因為你的存在而變得格外美好。
經(jīng)典成語故事 9
9、指鹿為馬
秦二世時,丞相趙高野心勃勃,日夜盤算著要篡奪皇位。可朝中大臣有多少人能聽他擺布,有多少人反對他,他心中沒底。于是,他想了一個辦法,準(zhǔn)備試一試自己的威信,同時也可以摸清敢于反對他的人。
一天上朝時,趙高讓人牽來一只鹿,滿臉堆笑地對秦二世說:“陛下,我獻給您一匹好馬。”秦二世一看,心想:這哪里是馬,這分明是一只鹿嘛!便笑著對趙高說:“丞相搞錯了,這里一只鹿,你怎么說是馬呢?”趙高面不改色心不跳地說:“請陛下看清楚,這的確是一匹千里馬。”秦二世又看了看那只鹿,將信將疑地說:“馬的`頭上怎么會長角呢?”趙高一轉(zhuǎn)身,用手指著眾大臣,大聲說:“陛下如果不信我的話,可以問問眾位大臣。”
大臣們都被趙高的一派胡言搞得不知所措,私下里嘀咕:這個趙高搞什么名堂?是鹿是馬這不是明擺著嗎!當(dāng)看到趙高臉上露出陰險的笑容,兩只眼睛骨碌碌輪流地盯著趙高臉上露出陰險的笑容,兩只眼睛骨碌碌輪流地盯著每個人的時候,大臣們忽然明白了他的用意。
一些膽小又有正義感的人都低下頭,不敢說話,因為說假話,對不起自己的良心,說真話又怕日后被趙高所害。有些正直的人,堅持認為是說明書而不是馬。還有一些平時就緊跟趙高的奸佞之人立刻表示擁護趙高的說法,對皇上說,“這確是一匹千里馬!”
事后,趙高通過各種手段把那些不順從自己的正直大臣紛紛治罪,甚至滿門抄斬。
經(jīng)典成語故事 10
【成語】:才高八斗
【拼音】:cái gāo bā dǒu
【解釋】:才:才華。 比喻人極有才華。
【成語故事】:
南朝宋國有謝靈運,是我國古代著名的山水詩作家。他的詩,大都描寫會稽、永嘉、廬山等地的山水名勝,善于刻劃自然景物,開創(chuàng)了文學(xué)史上的山水詩一派。
他寫的詩藝術(shù)性很強,尤其注意形式美,很受文人雅士的.喜愛。他的詩篇一傳出來,人們就競相抄錄,流傳很廣。宋文帝很賞識他的文學(xué)才能,特地將他召回京都任職,并把他的詩作和書法稱為“二寶”,常常要他邊侍宴,邊寫詩作文。
一直自命不凡的謝靈運受到這種禮遇后,更加狂妄自大。有一次,他一邊喝酒一邊自夸道:“魏晉以來,天下的文學(xué)之才共有一石(一種容量單位,一石等于十斗),其中曹子建(即曹植)獨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其他的人共分一斗。”
經(jīng)典成語故事 11
掘地見母
據(jù)《左傳·隱公元年》記載:鄭莊公弟兄二人,母親武姜因生莊公時難產(chǎn),因此對他心生厭惡,取名“寤生”,相反對其弟弟叔段卻百般寵愛。按照古制,寤生是老大順理成章地繼承了王位,成為鄭國君主。母親武姜更加心懷不滿,千方百計培養(yǎng)叔段的勢力,以便強大后取代莊公。于是她就替叔段請求封地想要制邑(今鄭州上街),莊公不同意,武姜又請莊公把叔段封到京襄城(今滎陽),莊公同意了。叔段到京后,稱京城太叔,招兵買馬,修筑城墻,準(zhǔn)備謀反。卿士祭仲發(fā)現(xiàn)后告訴了莊公,莊公說:“只要我母親武姜愿意,有什么關(guān)系。”祭仲說:“武姜沒有滿足的時候,不如早點把他們安置個合適的地方,不然就難對付了。”莊公說:“多行不義必自斃。你等著瞧吧!”鄭莊公二十二年(公元前722年),叔段認為時機成熟,就和母親商量謀反日期,武姜作出決定后就回信給叔段,讓他立即起兵,自己做為內(nèi)應(yīng)。此時,鄭莊公早已發(fā)現(xiàn)他倆的陰謀,截獲了密信。拿到證據(jù)后,鄭莊公即派公孫呂率二百輛兵車包圍了京襄城,叔段措手不及倉皇逃至鄢陵,又被莊公追殺而被迫逃到共城(今河南輝縣)后自殺。
這樣以來,莊公對姜武更加不滿,揚言我倆不到黃泉不再見面。莊公就把武姜送到潁地(今登封潁陽)居住。
過了一段時間,莊公有些后悔,在設(shè)宴招待管潁地的'官員潁考叔時,潁考叔想和解他們母子的關(guān)系,于是在用餐時把一些好吃的東西藏在了袖子里。莊公感到非常奇怪,就問:“這是何意?”潁考叔說:“我母親常年在鄉(xiāng)下沒吃過君主賜的飯食,我想給她帶一些回去,以表示我的一片孝心。”鄭莊公就講了與自己母親關(guān)系破裂的經(jīng)過。潁考叔說:“這好辦,我們可以掘地道至黃泉,筑成甬道和庭室,在那里,你們不就可以見面了嗎?”莊公深感此法妥當(dāng),就委托潁考叔辦理此事。于是潁考叔迅速行動,在京襄城很快挖成了一個地道,請莊公和母親在那里見面。母子二人見面后抱頭痛哭,從此言歸于好。這即是著名“掘地見母”故事的由來。
經(jīng)典成語故事 12
春秋時期,有一位著名的哲學(xué)家和思想家,他姓李,名耳,字聃。據(jù)說他剛生下來時,就是一個白頭發(fā)、白胡子的小老頭兒,所以人們稱他“老子”。還說他是在一棵李樹下出世的,所以姓李。又因為他的耳朵長得特別大,所以名“耳”。其實,老子是人們對他的尊稱。
老子對當(dāng)時的現(xiàn)實不滿,并反對當(dāng)時社會上出現(xiàn)的革新浪潮,想走回頭路。他懷戀著遠古的原始社會,認為物質(zhì)的進步和文化的發(fā)展毀壞了人民的淳樸,給人們帶來了痛苦,所以渴望出現(xiàn)“小國寡民”的理想社會。
老子是這樣描繪他所設(shè)想的“小國寡民”社會的:
國家很小,人民稀少。
即使有許許多多的器具,也不去使用它們。
不要讓人民用生命去冒險,也不向遠處遷移。
即使有車輛和船只,也無人去乘坐它們。
即使有武器裝備,也無處去使用它們。
要使人民重新使用古代結(jié)繩記事的方法,吃得很香甜,穿得很舒服,住得很安適,滿足于原有的風(fēng)俗習(xí)慣。
鄰近各國互相望得見,雞鳴狗叫互相聽得見,但是人們直到老死,也不互相往來。
這就是老子所說的“民各甘其食,美其服,安其俗,樂其業(yè),至老死不相往來。”《漢書·貨殖傳》中亦有“各安其居而樂其業(yè),甘其食而美其服”的說法。
后來,人們據(jù)此引申出“安居樂業(yè)”的成語。
——《老子》
【求解驛站】安定地住在一地,愉快地從事自己的職業(yè)。形容社會治理得好,生活、生產(chǎn)、思想狀況安于正常。表示生活美滿、安定。安,安定;樂,喜愛,愉快;業(yè),職業(yè)。
【活學(xué)活用】一個國家要想持續(xù)、健康地發(fā)展,讓百姓~才是硬道理!
【妙語點撥】隨著市場經(jīng)濟的.發(fā)展,近些年來,人們一直為安居而沸沸揚揚。在高房價成為人們不能承受之重的情況下,政府建設(shè)安置房和經(jīng)濟適用房讓百姓“安居”,社會保障制度等一些措施又著眼于解除人們的后顧之憂,讓百姓“樂業(yè)”。事實上,只有在權(quán)利的相對公平及公正的目標(biāo)下,尋求并從事自己所需要、所忠實的職業(yè)、事業(yè),才是人們所希望的、真正的樂業(yè)。真正的樂業(yè)并非由某個偉人或某個“既得利益集團”施舍這么簡單。
經(jīng)典成語故事 13
【諱疾忌醫(yī)】
名醫(yī)扁鵲,有一次去見齊桓公。他在旁邊立啦一會兒對桓公說:“你有病啦,現(xiàn)在病還在皮膚的紋理之間,若不趕快醫(yī)治,病情將會加重!”桓公聽啦笑著說:“我沒有病。”待扁鵲走啦以后,桓公對人說:“這些醫(yī)生就喜歡醫(yī)治沒有病的人把這個當(dāng)做自己的'功勞”
十天以后,扁鵲又去見桓公,說他的病已經(jīng)發(fā)展到肌肉里,如果不治,還會加重。桓公不理睬他。扁鵲走啦以后,桓公很不高興。
再過啦十天,扁鵲又去見桓公,說他的病已經(jīng)轉(zhuǎn)到腸胃里去啦,再不從速醫(yī)治,就會更加嚴(yán)重啦。桓公仍舊不理睬他。
又過啦十天,扁鵲去見桓公時,對他望啦一望,回身就走。桓公覺得很奇怪,于是派使者去問扁鵲。扁鵲對使者說:“病在皮膚的紋理間是燙熨的力量所能達到的;病在肌膚是針石可以治療的;在腸胃是火劑可以治愈的;病若是到啦骨髓里,那是司命所掌管的事啦,我也沒有辦法啦。而今在骨髓,我不再請求啦。
五天以后,桓公渾身疼痛,趕忙派人去請扁鵲,扁鵲卻早已經(jīng)逃到秦國啦。桓公不久就死掉啦。良醫(yī)治病,病在表皮時就及時醫(yī)治。這是為啦在剛顯露苗頭時及時處理。事情的禍福也有開端,所以圣人總是盡可能早地予以處理。
經(jīng)典成語故事 14
成語名稱:天經(jīng)地義
成語拼音:tiān jīng dì yì
成語用法:作謂語、賓語、主語、定語;指絕對正確。
實用性:常用
感情色彩:中性詞
成語結(jié)構(gòu):聯(lián)合式
成語年代:古代
成語解釋:經(jīng):規(guī)范;義:正理。絕對正確,不能改變的道理。
成語來源:春秋·魯·左丘明《左傳·昭公二十五年》:“夫禮,天之經(jīng)也,地之義也,民之行也。”
成語造句:浩然《艷陽天》第95回:“不勞動不得食,這是新社會的章程,也是天經(jīng)地義的道路。”
天經(jīng)地義的成語故事
出處《左傳·昭公二十五年)夫札,天之經(jīng)也,地之義也,民之行也。釋義“經(jīng)”指常規(guī),原則“義”指正理,準(zhǔn)則。天經(jīng)地義比喻正確的,不可改變的因而也不容置疑的道理。故事公元前520年周景王姬貴死后,按習(xí)俗由他正夫人所生的世子姬敬繼位。但是,景王生前曾與大夫賓孟商討過,打算立非正夫人所生的長子姬朝為世子。這樣,姬朝也有資格繼位。于是,周王室發(fā)生了激烈的王位之爭。在這種情況下,晉頃公召集各諸侯國的代表在黑壤盟,商討如何使用王室安寧。參加商討的有晉國的趙鞅,鄭國的淤吉、宋國的樂大心等。會上。晉國的趙鞅向鄭國的游吉請教什么叫“禮”。游吉回答說:“我國的'子產(chǎn)大夫在世時曾經(jīng)說過,禮就是天之經(jīng),地之義,也就是老天規(guī)定的原則,大地施行的正理!它是百姓行動的依據(jù),不能改變,也不容懷疑。”趙鞅對游吉的回答很滿意,表示—定要牢記這個道理。其他諸侯國的代表聽了,也大都表示有理。接著,趙鞅提出各諸候國應(yīng)全力支持敬王,為他提供兵卒、糧草,并且?guī)椭淹跏疫w回王城。后來,晉國的大夫率領(lǐng)各諸侯國的軍隊,幫助敬王恢復(fù)王位,結(jié)束了周王室的王位之爭。
天字開頭的成語
天涯海角 天翻地覆 天羅地網(wǎng) 天花亂墜 天真爛漫 天女散花 天衣無縫 天經(jīng)地義 天下無雙 天之驕子
包含有天字的成語
無敵于天 挾天子以 以天下為 暗無天日 感戴二天 雞犬升天 別有天地 囊血射天 貪天之功 天低吳楚
經(jīng)典成語故事 15
【成語】:大器晚成
【拼音】:dà qì wǎn chéng
【解釋】:大器:比喻大才。指能擔(dān)當(dāng)重任的人物要經(jīng)過長期的鍛煉,所以成就較晚。也用做對長期不得志的人的安慰話。
【成語故事】:
故事:袁紹身邊的一位門客,名叫崔琰,他從小喜習(xí)武藝,到了23歲才開始讀《論語》、《韓詩》,求師學(xué)習(xí)。
由于他刻苦努力,學(xué)問也逐漸多起來。當(dāng)時袁紹的'士兵非常殘暴,掘開墳?zāi)箤⑹潜┞冻鰜怼4掮鼊裾f袁紹不要這樣做,袁紹認為他說得對,封他為騎都尉。后來,崔琰跟隨曹操,為曹操出了不少主意。
在他作尚書時,曹操想立曹植為嗣子,而崔琰反對,他說:“自古以來的規(guī)矩是立長子,怎么能立曹植呢?”曹植是崔琰的侄女婿,盡管是親屬他也不偏袒,曹操十分佩服他的公正,崔琰有個堂弟叫崔林,年輕時既無成就也無名望,親戚朋友都看不起他,可是崔琰卻很器重他,崔琰常對人說:“才能大的人需要長時間才能成器,崔林將來一定會成大器。”后來,崔林果然當(dāng)上了翼州主簿、御史中丞,還在魏文帝手下任過司空。
經(jīng)典成語故事 16
牛頭馬面
傳說,牛頭馬面原在地府掌管實權(quán),后來為什么只當(dāng)了閻王手下的一個捉人差役?說起來,還有一段有趣的【故事】。
在很久很久以前,豐都城有個姓馬的員外,在城內(nèi)算是個財權(quán)雙全的'巨頭。按說,他也該心滿意足了,但有一件事情卻總是耿耿于懷,因他年已六旬,先后娶了十一個“偏房”,才僅有一個獨叮無論怎么求神許愿,終不能如愿以償。不用說,馬員外對他那個獨子馬一春,就視如掌上明珠了。但他十分擔(dān)心,如果萬一不幸,不僅斷了馬家香火。而且萬貫家業(yè)也無后繼之人。為此,他日夜憂愁,不知所措。
哪料屋漏又遇連夜雨。一天,馬員外用過早餐,準(zhǔn)備出門備辦酒菜,為兒子明日滿十八周歲辦個喜酒。說來也巧,正在這時,有個八字先生從門前經(jīng)過,口中瑯瑯有詞:“算命羅,算命!”
馬員外聽見喊聲,心中大喜,竟把出門之事忘記得一干二凈。于是手提長衫,疾步走下臺階,恭請八字先生進屋上坐,茶畢,馬員外誠懇地說:“先生,請給我家小兒算個命好嗎?”
八字先生點頭說道:“可以,可以。”
馬員外立即給兒子報了生庚時辰。八字先生屈指一算,不禁大驚失色,脫口而出道:“哎呀,不好!”
馬員外大吃一驚,頓時嚇得冷汗直流:“啥?”
“小人不便啟齒。”八字先生搖了搖頭,長嘆一聲。
馬員外心里越發(fā)慌張,但為了急于弄個清楚,央求道:“請先生免慮,直說不防。”
八字先生遲疑片刻,說道:“你家少爺衣祿不錯,可惜陽壽太短,太短啊!”
“多少?”
“十八歲。”
馬員外“媽呀”一聲,暈到在地,半天才蘇醒過來,面色如土。想不到明日小兒的十八歲生日,竟成了他壽終之期。想到此,便是一陣碎心裂肝的痛哭。又過了好一陣,才抽泣著問道:“先生,先生,求求你想各個辦法,救救我那可憐的兒子吧!”
八字先生想了一會說:“凡人哪有辦法,只有一條,不知員外舍不舍得破費呢?”
馬員外聽說還有辦法可想,心里自然就平靜多了,忙說:“只要能救兒子,哪怕傾家蕩產(chǎn),也在所不惜!”
經(jīng)典成語故事 17
傳說呂洞賓等八位神仙途經(jīng)東海去仙島,只見巨浪洶涌。呂洞賓提議各自投一樣?xùn)|西到海里,然后各顯神通過海。
于是鐵拐李把拐杖投到水里,自己立在水面過海;韓湘子以花藍技水而渡;呂洞賓、藍采和、張果老、漢鐘離、曹國舅。何仙姑也分別把自己的蕭、拍板、紙驢、鼓、玉版、竹罩投到海里,站在上面逐浪而過。八位神仙都靠自己的神通渡過了東海。
“八仙過海”根據(jù)這個傳說而來。又叫做“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解釋: 比喻各自有一套辦法或本領(lǐng)去完成任務(wù)。
經(jīng)典成語故事 18
陜西同州府朝邑縣城南三十里有個趙老頭兒,他的孫子趙溫參加了鄉(xiāng)試,中了舉人,得意非凡。為了慶賀,當(dāng)下便籌辦酒席大宴賓客,拜祭宗祠。趙老頭除請鄰居、姻親,族誼外,還特別請了見過一面的王鄉(xiāng)紳。
到了十月初三那一天,新中舉人趙溫及其爺爺,爸爸、叔叔、兄弟、親鄰一大串,來到祠堂拜祭。祭罷祠堂,眾人坐等王鄉(xiāng)紳到來好吃喜酒。可是左等右等不見人影,直到日頭偏西,王鄉(xiāng)紳才姍姍而來。王鄉(xiāng)紳一到,立即開席。出席作陪的有趙老頭親家的賓客王舉人,王鄉(xiāng)紳與王舉人在酒席上敘談起來,方知是本家。王舉人比王鄉(xiāng)紳小一輩,因此二人以叔侄相稱。王鄉(xiāng)紳酒至半酣,文思泉涌,議論風(fēng)生,大談學(xué)八股文章的苦楚和妙用。他說:“我十七歲那年開筆做文章,老師要我讀熟《制藝引全》。老師一天教我讀半篇,因我記性不好,老是念不熟,為此,不知挨了多少打,罰了多少跪,到如今才掙得這兩榜進士。唉!吃了多少苦,也還不算冤枉。”王舉人聽了,馬上接口說:“這才合了俗話說的.一句話,叫做‘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你老人家有此閱歷,所以講得如此親切。”王鄉(xiāng)紳一聽這話,不禁眉飛色舞,拍著王舉人的肩頭說:“老侄,你能夠說出這樣的話來,你的文章也就著實有功夫。……小子勉乎哉,小子勉乎哉!”說到這里,不覺閉著眼睛、搖頭晃腦起來。
后來人們用“眉飛色舞”形容人非常高興得意的神情。
經(jīng)典成語故事 19
營:像蒼蠅到處亂飛比喻某些小人得到名譽,到處鉆營的意思。茍:茍且,這里是不顧優(yōu)容的意思。比喻為了追逐好吃的'東西,像蒼蠅一樣飛來飛去,像狗一樣的不知羞恥。(貶義詞)
“蠅營”出自《詩經(jīng)·小雅·青蠅》詩。詩共3節(jié),每節(jié)都以“營營青蠅”開頭,第一節(jié)四句:“營營青蠅,止于樊。愷悌君子,無信讒言”。營營,形容往來頻繁之狀;青蠅,蠅類中最惹人厭惡的綠頭蒼蠅;樊,義同“藩”,即籬笆;愷悌,亦作“豈弟”,和樂平易之意,《左傳·僖公十二年》:“《詩》曰‘愷悌君子,神所勞矣’”,杜預(yù)注“愷,樂也;悌,易也”。這四句大意是說,綠頭蒼蠅真討厭,嗡嗡營營停在籬笆上面。和善明理的君子啊,決不可聽信讒言。這是一首政治諷喻詩,詩人把播弄是非、顛倒黑白的小人比作“青蠅”,把讒佞小人為爭逐名利無孔不入、不擇手段的行為稱之為“蠅營”,說卑鄙小人象營營往來的青蠅一般,討厭之至,正人君子要警惕。
“狗茍”出自唐代文學(xué)家韓愈的《送窮文》“蠅營狗茍,驅(qū)去復(fù)還”,他在“蠅營”之后添了“狗茍”二字,這個成語從此流傳。《送窮文》是一篇頗有寓意的文章,文中說要送走五個窮鬼“智窮”“學(xué)窮”“文窮”“命窮”和“交窮”,“凡此五鬼,為吾五患,饑我寒我,興訛造訕。蠅營狗茍,驅(qū)去復(fù)還”。狗茍,是形容茍且、貪婪下作、偷偷摸摸。“蠅營”和“狗茍”二字均同音相連,在字面上組合得較巧妙。“蠅營狗茍”一般都用來形容沒有廉恥的卑污人物。
【經(jīng)典成語故事】相關(guān)文章:
經(jīng)典成語故事11-07
經(jīng)典成語故事05-07
經(jīng)典成語故事03-02
成語故事精選07-26
成語故事07-22
不寒而栗成語故事08-30
指手畫腳的成語故事10-21
成語故事:兔死狗烹07-31
簡短的成語故事11-28
成語故事大全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