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農民工創業案例
張義華,男,高中文化,郭陸灘鎮河東村人。
1991年,張義華帶著脫貧致富的夢想和向親戚借來的1000元錢與3個好友一道去溫州務工。惡劣的生活環境、過重的體力勞動使3個好友打道回府。憑著堅強的毅力和要掙錢還債的驅使,張義華留了下來。翻砂、打盤、拋光,半年后,張義華掌握了生產水暖器材的所有工藝和技術,加之他本人文化水平較高,很快成為該廠的技術負責人。一份耕耘.一份收獲。3個月后他又被廠長任命為管理負責人,用不到1年的時間從打工仔轉變成企業的“白領”。
1992年底,張義華婉拒6萬元的高額年薪,以年上交70萬元承包費的代價承包了該廠。他吃住在企業,嚴把產品質量,積極開拓市場,1993年底企業憑著優質的產品、良好的信譽,凈掙100多萬元,掘得了第一桶金。
經歷了創辦企業的艱辛和獲得成功之后,張義華不斷描繪和實現著發展的藍圖,1995年,他進一步擴大了生產規模,征用了土地,蓋起了新的廠房,同時,引進先進技術,進一步提高了產品的質量。2000年,為了適應中國加入WTO的需要,廣泛參與國際競爭,通過不懈努力,使企業產品遠銷國際市場。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張義華銳意進取,不斷探索成功的企業經營管理之路,他的工廠堅持以“做人以誠信為本,創業以質量為先”的經營理念,按照“精、細、嚴”的要求,逐步加速發展,使企業形成了規模從小到大發展、產品由單一向多樣型發展、質量由粗放型向精密型發展、營銷從國內到國際發展的經營格局。同時,張義華在廣泛動員原廠職工積極學習科學知識外,還積極通過人才市場,向社會招賢納士,先后高薪聘請高級技工數十名,為提高生產技術、廣泛開展業務等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
經過多年的努力,張義華水暖廠生產的高、中、低檔手柄潔具系列、單雙把潔具系列、毛巾等潔具系列品種達100余種,占溫州市生產水暖產品的三分之一;遠銷廣東、福建、上海等省市,并出口西歐、東亞一些國家和地區。截止2004年6月份,他自己擁有廠房3座,經銷店2處,員工400多人;完成產值3000多萬元,凈資產500多萬元,流動資金200多萬元。更主要的是他一個人帶動的產業。目前在溫州以張義華為龍頭,催生生產水暖大小企業有130多家,解決全鎮3500多人就業,增加農民收入3000萬元。
獲得的成功給張義華帶來的是更多思考。家鄉富余勞動力多,可大多數致富無門,這正是帶領大家致富的好機會。當他親身體會到家鄉的變化和鎮黨委政府的招商引資優惠政策,張義華毅然決定回鄉投資興業。目前由他牽頭在郭陸灘鎮興建的“中原水暖器材工業城”如期動工,該項目一期開發占地100畝,入駐企業40余家,投入資金3000萬元;于2005年正式投產,解決3000多人就業,成為繼溫州、廣州、福建之后的中國第四大水暖潔具生產中心。
張義華從一位農民打工仔成為民營企業的領路人,經歷了幾多磨難,幾多艱辛,他深知自己的今天來之不易,也倍感責任重大。因此,他始終保持著一個農民兒子的那種勤奮與善良,那種樸實與節儉。在帶領群眾致富的道路上,他執著地追求著、實踐著、進取著,把自己的滿腔熱血化成了絲絲甘露,深情地灑向這片火熱的大地,帶領著全體員工堅實地譜寫著創業者之歌。
案例二:
就在成千上萬的農民工忙著在城市各大就業服務中心和勞動力市場找工作時,四川省岳池縣三個農民工卻選擇了回鄉創業。
該村回鄉創業的胡立山高興地說:“我這批養了6000多只,去年還賣了兩批,一只鴨子賺5元,輕輕松松就凈賺5萬多元!春節期間,鴨子供不應求,南充、廣安、岳池的鴨販子天天要貨,把我的成鴨一掃而光,今年我計劃養到4萬只鴨子。”
胡立山,今年36歲;他在外打工期間管過財務,當過經理,還常利用周末到城市周邊的養殖企業和種植企業里打散工,一邊干活,一邊向別人虛心學習種植養殖技術。受金融風暴的影響,他所務工的企業不景氣了,2008年8月底回到了家。
胡立山說:“當時我們心里反而踏實了,回家大展身手的時候到了。”
在朝陽鄉政府的幫助下,他投資20萬元,租地56畝,搞起了養鴨場和種植場。
“我這大棚是享受岳池縣委、縣政府的優惠政策修建的。”胡立山說,“這還不算,縣農業局、畜牧局還定期為我們做技術指導呢!”
“我這一大片就是種的40多畝油菜,是在朝陽鄉政府的聯系下與成都一家公司簽的訂單,保底價是每斤2.5元,按畝產400斤計算,油菜收入一年就可突破3萬元。”胡立山得意地告訴記者。
推開一扇大棚門,綠油油的海椒秧有10多厘米高;紅彤彤的西紅柿掛在支架上,長勢喜人,大棚里春意盎然。現在,長期在他那打工的農民就有十多個,農民在家門口就可掙到錢。
案例三:
財富故事:“喂!我是唐全國;村里準備修橋,我想發動在外的鄉友們都出點力……”筆者見到唐全國時,正在給本村的鄉親打電話為村里籌集修橋資金。
唐全國今年46歲,他是今年1月6日從外面務工回到四川老家的,現在他主動請纓當上岳池縣朝陽鄉天王廟村代理村主任。
為了改變家里的窘況,唐全國讀完初一就踏上了南下打工之路。通過自己的勤儉節約,終于積累了一點原始資本,在云南搞起了橡膠園,生意紅火。
唐全國說:“去年7月,當我聽到家鄉由于沒錢修橋,有鄉親的小孩在上學路上被淹死的消息后,心中非常難受。當時我就想是該我回去幫助鄉親的時候了!”
唐全國回到了家,該村村支部書記找到了他,談起了村中的困難。原來,村級班子渙散,原村委會主任外出務工,一時找不到合適的人選。現在,該村又被規劃為岳池縣現代農業示范園區的核心區,好多工作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一個念頭馬上在唐全國腦海中產生了:我要當村主任,抓住政策機遇,引領鄉親致富。
他的想法得到朝陽鄉政府積極支持,鄉黨委會一致同意唐全國為該村代理村主任。
“我首先要改善家鄉的基礎設施建設。從朝陽到我村的4.7公里村級公路,年久失修,擺在眼前的是資金問題。我想充分發揮我在外的關系網,積極和本村在外的鄉親聯系,籌集修路、修橋的資金,努力改變家鄉落后的交通面貌。”他動情地對記者說。
今年春節除夕,家家都在吃團圓飯的時候,唐全國卻在廣西考察香豬項目。通過實地考察,他決定在家鄉投資30萬元,搞一個香豬養殖場。“有了產業支撐,就能從根本上解決鄉親們就業、致富的問題。”唐全國說。
更多相關文章推薦閱讀:
【農民工創業案例】相關文章:
女生創業案例03-03
女性創業案例12-11
女性創業的案例08-08
創業案例分析11-29
創業融資案例12-11
創業案例3則03-03
創業學案例03-02
創業案例解讀11-25
經典創業案例分析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