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安尼祿:“隱形”私募之王的人生逆襲
億萬富豪向來是公眾矚目的焦點,但德安尼祿卻是個例外,你可能從來沒有聽說過他。作為凱雷的聯合創始人兼董事總經理,丹尼爾·德安尼祿管理的資本規模富可敵國地超過2000億美元,比白俄羅斯全國的 GDP還要多。
12月25日,一則新聞稱,全球最大的私募基金凱雷重金買入中信集團手上的亞洲衛星近半股權,總代價至少 35.76億港元。作為凱雷的聯合創始人兼董事總經理,丹尼爾·德安尼祿管理的資本規模富可敵國地超過2000億美元,比白俄羅斯全國的 GDP還要多。
但是,你可能還從未聽說過他。
過去10年,德安尼祿一直隱居幕后——他的生意伙伴、凱雷投資集團另一位創始人大衛·魯賓斯坦已成功地將自己打造成為金融巨子、華盛頓現代慈善的新面孔。迥異于魯賓斯坦的行事高調,德安尼祿則完全是另一種做派,低調沉穩,鮮為人知。
小鎮窮小子的人生逆襲
億萬富豪向來是公眾矚目的焦點,但德安尼祿卻是個例外,你可能從來沒有聽說過他。但他就喜歡這樣:不要大驚小怪,不要公眾關注。
如今凱雷已成為一個可以與高盛、摩根等金融巨子比肩的佼佼者,這得益于德安尼祿、魯賓斯坦以及另一位創始人比爾·康威。三人分工頗為迥異:魯賓斯坦負責募集資金和投資者關系,德安尼祿負責企業管理、財務管理和地產投資,康威則主要負責投資。
截至2014年9月30日的統計,凱雷早已名列全球最大私募基金之一,它在全球設有40個辦事處、在20個國家開展業務,管理資本規模約2030億美元。
如此合作的回報頗為驚人。在過去一年,三人各自拿到9260萬美元的股息和281375美元的基本薪水,加上其他報酬,三位創始人去年總收入約為7.5億美元。
凱雷的成功因素之一,在于其極其精于數字管理。這也正是德安尼祿的專長。長久以來,德安尼祿一直將專有數據分析納入投資、運營和退出決策中。他默默隱身于兩個合伙人身后,其財務頭腦和管理能力對于整個凱雷而言至關重要。事實上,魯賓斯坦并不擅長財務,他曾在華盛頓獨自經營6年生意毫無起色,而合伙成立凱雷之后,他的那些早期失敗的投資,令公司險些沒有熬過那一年的股市崩盤,正是德安尼祿開始管理集團的行政事務后,凱雷才得以平穩運營。不過,在滾滾名利到來之前,德安尼祿曾只是來美國西部小鎮的.窮小子。身為美國出生的意大利移民第二代,他從小由外祖母和母親撫養長大。為了養活這個唯一的兒子,他的母親不得不辛苦地打著四份工,但一年最多仍只能掙6000美元。9歲時,德安尼祿開始在舅舅家的一家農產品公司工作。上高中時,他被評選為最受歡迎的學生,但直到拿到雪城大學獎學金,改變命運的時刻才到來。之后,他曾在海軍當了三年供需軍官,然后去哈佛讀了MBA。
從哈佛畢業后,德安尼祿先后到Pepsico公司與TWA公司任財務管理職務,后來加入萬豪國際集團擔任副總裁,負責金融及企業發展、評估所有重大合并、并購、資產出讓、債務與股票發行以及項目融資等。
1987年,德安尼祿決定自己創業,他和魯賓斯坦以及康威共同成立了凱雷。
“讓知識無縫穿行,到達需要它的地方”
在公司管理運作中,德安尼祿最為在意的也是人。作為凱雷內部組織者,挑選出專業合格、文化契合的人才,正是德安尼祿的責任。為此,他有一套與眾不同的面試方法,他最為關注的是對方是否契合凱雷的文化。“我最愛問的問題,是除了專業能力,生活中你是怎樣的人呢?每天是什么讓你醒來?每天你優先處理的問題是什么?”德安尼祿如此詢問的目的在于,他希望了解對方是不是一個符合凱雷文化的人。
接下來便是做出正確投資決策。在凱雷,投資是一個系統工程,本地團隊對決策、判斷、談判等均有話語權。但在整個決策過程中,三位創始人會對每個項目提出意見。
目前,凱雷全球業務共分為四大類:企業私募股權、全球市場戰略、實物資產和母基金解決方案——如此龐大的“巨無霸”,步調必須一致的精兵強將才能維持其良好運行。
而由德安尼祿所倡導的“凱雷一家”是這個方法的核心,它要求不論地域和行業所有凱雷的員工都要精誠合作。例如,凱雷在華盛頓總部約有15個資深董事總經理,在全球其他地區有超過12個副總裁和總監,這些人除了直接做并購之外,還有一項工作內容,就是與全球各地并購團隊保持聯系,并將需求告訴總部,然后部署調配所需的全部資源。“‘凱雷一家’的戰略就是要讓知識無縫穿行,到達需要它的地方。”德安尼祿說。
凱雷曾投資意大利羽絨服奢侈品牌Moncler,這家公司以往只有五六家店,均分布在米蘭周邊200公里以內,正是意大利團隊發現它有可能成為全球品牌后,凱雷才對其進行了投資,并借助自身網絡幫助其拓展業務,目前它在全球已有超過70家分店。凱雷甚至主導了它在中國市場的業務拓展,Moncler北京門店一度成為全球業務量最大的店面。
另一個例子是投資Talaris,這家英國公司生產ATM機和其他現金處理設備。之后,凱雷又將Talaris賣給了一家日本公司,不到四年的時間就盈利5.4億美元。
為了促進各業務部門之間的協作,在年度大會上,德安尼祿會特意設立專門的獎項,用于獎勵在集體合作過程中表現杰出的個人——這個獎被視為凱雷內部的最高獎項。
“全球第二個投資圣地就是中國”
在進入21世紀很長的一段時間內,凱雷努力將自己塑造成為專業的投資公司,開始大量聘用與政治無關的商界領袖,如通用電氣前副董事長大衛·凱宏等出任公司高管。這些決策都取得了成功。
管理如此龐大的企業,究竟應該多元化,還是專門從事并購?這在凱雷內部曾引起激烈的爭論。最終,多基金、多地區、多行業的戰略呼之欲出,它隨即帶來了凱雷的跳躍式發展。事實上,這也是黑石、KKR等歐美大型PE發展的道路。
早在2007年,凱雷就有上市計劃,彼時黑石已在紐交所上市,但經濟危機的突然到來令凱雷的上市計劃一度擱淺。2012年5月,凱雷投資集團正式登陸美國納斯達克。在IPO中發售了10%的股份,共募得6.71億美元。
走上專業、透明化的道路后,凱雷在全球的擴張速度也在加快。它從事的并購投資交易比競爭對手都要多,投資的行業也無所不包。1998年,凱雷在香港成立了第一個亞洲辦事處和地區總部,此后,它很快將亞太地區的網絡擴展至9個辦事處:北京、香港、孟買、首爾、上海、新加坡、悉尼、東京、雅加達。
就在今年9月,凱雷旗下第四只亞洲基金完成募集,募集總額達38.8億美元。“其中40%到50%會在中國投資,這相當于近20億美元的投資額。而投資的主要領域將是金融服務業、TMT、健康和日常消費品。”魯賓斯坦說。
德安尼祿一直認為,除了美國之外,全球第二個投資圣地就是中國。中國對增長型資本最具吸引力,聯合國數據顯示,中國每一千人中企業家的比例在世界上是最高的,且中國對私募股權投資一直持鼓勵態度。
即使當下的中國經濟正逐漸放緩,房地產業整體下行,企業普遍面臨轉型困惑,凱雷依然看好中國的未來。“過去的五百年中,最安全的投資領域就是地產業,因為人們總是需要房子進行工作和生活,一個地方只要人口和經濟在增長,地產業就會不斷地發展,未來北京和上海的房地產市場在中國仍將是最為強勁的。”德安尼祿。
德安尼祿看好的另一個投資領域則是醫療衛生。數據顯示,去年中國醫療業并購總額超過100億美元,近乎2006年水平的5倍。中國的醫療支出約為GDP的5%,相比之下日本的支出約為9%,美國的支出為近18%。在美國,有三分之一的醫療支出花在病人生命的最后一年——現在美國人平均年齡是36歲,中國是34歲。隨著中國人越來越富裕,老齡化加快,人們都希望有更好的醫療服務。
好好先生
德安尼祿長著一副標準“好好先生”的相貌,方正的臉龐一團和氣,意大利人的典型黑發,微微下斜的濃眉讓人感覺“一切都好商量”。他說話語氣舒緩,在凱雷集團內部有著“膠水”的綽號,他令三人領導的凱雷渾然一體,同時亦令其各自發揮所長。多年來,他如管家一樣管理著這家公司。
偶像是李寧
繁忙的工作之余,德安尼祿仍保留著自己的愛好:音樂,尤其是歌劇。他童年學習過踢踏舞和芭蕾舞,也曾在教堂合唱團唱歌,他甚至還曾經練習過體操。不過,在背部動過兩次手術后,他只好連打高爾夫球都放棄了。“李寧是我心目中的偶像。”他如今還會這樣說。
【德安尼祿:“隱形”私募之王的人生逆襲】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