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工程類的調研報告模板范文
引導語:有關工程類的調研報告] 怎么寫?下面是yjbys小編為你搜集的工程調研報告范文,希望你喜歡!
一、社會調查概況
1、調查對象:天津市青年京劇團業務辦公樓、演員招待所工程
2、調查時間:2006年3月1日~3月28日
3、調查地點:天津市河西區隆昌路與平江道交口處
4、調查內容:主體施工期間的鋼筋、模板、混凝土分部工程
5、調查方式:
(1)內業:熟悉施工組織設計及監理細則相關分部資料,檢查相關分部質量保證資料;
(2)外業:隨同監理、旁站人員進行相關分部的現場實物檢查。
二、調查對象概況
1、工程簡介:
(1)工程名稱:天津市青年京劇團業務辦公樓、演員招待所工程
(2)建設地點:天津市河西區隆昌路與平江道交口處
(3)建設單位:天津市青年京劇團
(4)設計單位:天津市建筑設計院
(5)施工單位:
(6)監理單位:
(7)承包范圍:基礎、土建、暖通、電氣照明、給排水、弱電、樓宇對講、電梯、消防管件預埋及各種管線預留、預埋。
(8)現場狀況:建設用地東、南兩側鄰城市次干道,交通便捷,施工場地地勢平坦開闊,市政條件良好。
2、建筑設計概況:
(1)建筑功能:
業務辦公樓:首層布置舞美設計、制作、存放用房,二層布置大排練廳和演員休息、洗浴用房,三層布置小排練廳、吊嗓室和樂隊練功房,四層布置劇團會議室;
演員招待所:招待所主要是解決劇場演出演員的住宿要求,規模按國內常見演出團體的人數確定,共102—120床,首層為餐飲配套用房,二—四層為演員住宿,以雙人間為主。
(2)建筑面積:建筑總面積12680m2
(3)建筑高度:建筑總高度18m
(4)其它(無障礙設計):工程基地中人行通道均進行無障礙設計,停車場設四個殘疾人車位,并靠近殘疾人入口,劇場和招待所入口設無障礙坡道,觀眾席設四個輪椅席位,劇場首層靠近輪椅席設置無障礙專用廁所,售票處設殘疾人專用售票口。
3、結構設計概況:
(1)結構形式:框架、劇場局部為鋼結構
(2)抗震設防烈度:7度
(3)抗震等級:劇場部分抗震等級為二級(抗震構造措施為一級),辦公樓、招待所部分抗震等級為三級。
三、調查內容報告
由于鋼筋、模板、混凝土分部工程涉及的技術、施工內容較多,不可能逐一進行調查、分析,所以根據小組分工側重點和所學專業知識,對重點、關鍵控制環節、容易忽視問題進行調查,結合翻閱相關資料,對所調查的問題進行分析并在同志們的幫助指導下提出了部分的預防措施和治理方法,現按類別分述如下。
(一)鋼筋分部
1、柱子外伸鋼筋錯位:
(1)現象:下柱外伸鋼筋從柱頂甩出,由于位置偏離設計要求過大,與上柱鋼筋搭接不上。
(2)原因分析:鋼筋安裝后雖已自檢合格,但由于固定鋼筋措施不可靠,發生變位;澆筑混凝土時被振搗器或其它操作機具碰歪撞斜,沒有及時校正。
(3)預防措施:
①在外伸部分加一道臨時箍筋,按圖紙位置安好,然后用樣板、鐵卡或木方卡好固定,澆筑混凝土前再復查一遍,如發生位移,則應校正后再澆筑混凝土;
②注意澆筑操作,盡量不碰鋼筋,澆筑過程中由專人隨時檢查,及時校正。
(4)治理方法:在靠緊搭接不可能時,仍應使上柱鋼筋保持設計位置,并采取墊筋焊接聯系。
2、綁扎節點松扣:
(1)現象:搬移鋼筋骨架時,綁扎節點松扣,或澆筑混凝土時綁扣松脫。
(2)原因分析:綁扎鐵絲太硬或粗細不適當;綁扣形式不正確。
(3)預防措施:
①一般采用20~22號鐵絲作為綁線:綁扎直徑12毫米以下鋼筋宜用22號鐵絲,綁扎直徑12~15毫米鋼筋宜用20號鐵絲,綁扎梁、柱等直徑較粗的鋼筋可用雙根22號鐵絲,也可利用廢鋼絲繩燒軟后破開鋼絲充當綁線;
②綁扎時要盡量選用不易松脫的綁扣形式:如綁平板鋼筋網時,除了綁扣相互間成八字形外,還應加一些十字花扣,鋼筋轉角處要采用兜扣并加纏,對豎立的鋼筋網,除了十字花扣外,也要適當加纏。
(4)治理方法:將節點松扣處重新綁牢。
(1)現象:結構或構件拆模時發現混凝土表面有鋼筋露出。
(2)原因分析:保護層墊塊墊的太稀或脫落;由于鋼筋成型尺寸不準確,或鋼筋骨架綁扎不當,造成骨架外形尺寸偏大,局部抵觸模板;振搗混凝土時,振搗器撞擊鋼筋,使鋼筋移位或引起綁扣松散。
(3)預防措施:
①保護層墊塊墊的適量可靠,規格應適當,避免因規格過大造成結構上部或另一側鋼筋保護層減小而露筋;
②為使保護層厚度準確,應用鐵絲將鋼筋骨架拉向模板,將墊塊擠牢;
③嚴格檢查鋼筋的成型尺寸;
④模外綁扎鋼筋骨架時,要控制好它的外形尺寸,不得超過允許偏差。
(4)治理方法:范圍不大的輕微露筋可用灰漿堵抹;露筋部位附近混凝土出現麻點的,應沿周圍敲開或鑿掉,直至看不見孔眼為止,然后用砂漿抹平;為保護修復灰漿或砂漿與原混凝土接合可靠,原混凝土面要用水沖洗、用鐵刷子刷凈,使表面沒有粉層、砂粒或殘渣,并在表面保持濕潤的情況下修補;重要受力部位的露筋應經過技術鑒定后,采取措施補救。
(二)模板分部
1、梁模板缺陷:
(1)現象:梁身不平直;梁底不平,下撓;梁側模炸模(模板崩坍);拆模后發現梁身側面有水平裂縫、掉角、表面毛糙;局部模板嵌入柱梁間,拆除困難。
(2)原因分析:
①模板支設未校直撐牢;
②模板沒有支撐在堅硬的地面上;
③梁底模板未起拱;
④固定梁側模板木帶(夾條木)未釘牢;
⑤采用容易變形的材料制作模板,混凝土澆筑后變形較大,易使混凝土產生裂縫、掉角和表面毛糙;
⑥模板在混凝土澆筑后吸水膨脹,事先未留有空隙。
(3)預防措施:
①支梁模時應遵守邊模包底模的原則,梁模與柱模連接處,應考慮梁模板吸濕后長向膨脹的影響,下料尺寸一般應略為縮短,使混凝土澆筑后不致嵌入柱內;
②梁底支撐間距應能保證在混凝土重量和施工荷載作用下不產生變形,支撐底部如為泥土地面,應先認真夯實,鋪放通長墊木,以確保支撐不沉陷;
③梁側模及底模用料厚度,應根據梁的高度與寬度及通用尺寸進行配制,必須有足夠的拼條、橫檔與夾條;
④梁側模下口必須有夾條木,釘緊在支柱上,以保證混凝土澆筑過程中,側模下口不致炸模;
⑤梁側模上口橫檔應用斜撐雙面支撐在支柱頂部,如有樓板,則上口橫檔應放在板模擱柵下;
⑥梁模盡量不要采用容易變形的材料制作,如采用制作梁側模,應在混凝土澆筑前充分用水澆透。
2、柱模板缺陷:
(1)現象:炸模,造成斷面尺寸鼓出、漏漿、混凝土不密實或蜂窩麻面;偏斜,一排柱子不在同一軸線上;柱身扭曲。
(2)原因分析:
①柱箍不牢,或釘子被混凝土側壓力拔出;
②板縫不嚴密;
③成排柱子支模不跟線,不找方,鋼筋偏移未扳正就套柱模;
④柱模未保護好,支模前已歪扭,未整修好就使用;
⑤模板一面松,一面緊;
⑥模板上有混凝土殘渣,未很好清理,或拆模時間過早。
(3)預防措施:
①成排柱子支模前,應先在底部彈出通線,將柱子位置兜方找中;
②柱子支模前必須先校正鋼筋位置;
③柱子底部應做小方盤模板,保證底部位置準確,同時留清掃口,以便清理柱內垃圾;
④成排柱模支撐時,應先立兩端柱模,校直與復核位置無誤后,頂部拉通長線,再立中間各根柱模,柱距不大時,相互間應用剪刀撐及水平撐搭牢,柱距較大時,各柱單獨拉四面斜撐,保證柱子位置準確;
⑤根據柱子斷面的大小及高度,柱模外面每隔50~100厘米應加設牢固的柱箍,防治炸模;
⑥柱模制作,拼縫應拼嚴,門子板應根據柱寬采用適當厚度,確保混凝土澆筑過程中不漏漿、不炸模、不產生外鼓;
⑦較高的柱子,應在模板中部一側預留臨時澆筑孔,以便澆筑混凝土,插入振動棒,當混凝土澆筑搗臨時孔口處,即應封閉牢固。
3、板模板缺陷:
(1)現象:板中部下撓;板底混凝土面不平;梁邊模嵌入梁內不易拆除。
(2)原因分析:
①板擱柵用料較小,造成撓度過大;
②板下支撐底部不牢,混凝土澆筑過程中荷載不斷增加,基礎下沉,板模下撓;
③板底模板不平,混凝土接觸面平整度超過允許偏差;
④將板模鋪釘在梁側模上,甚至略伸入梁模內,澆筑混凝土后,板模吸水膨脹,梁模也略有外脹,造成邊緣一塊模板嵌牢在混凝土內。
(3)預防措施:
①樓板板模的厚度要一致,擱柵用料應有足夠強度和剛度,擱柵面要平整;
②支撐材料應有足夠強度,前后左右相互搭牢,支撐如撐在軟土地上,必須將地面預先夯實,并鋪設通長墊木,必要時墊木下再加墊橫板,以增加支撐在地面上的接觸面,保證在混凝土重量作用下不發生下沉;
③板模與梁模連接處,板模應拼鋪到梁側模外口齊平,避免模板嵌入梁混凝土內,以便于拆除;
④板模應按規定起拱。
(三)混凝土分部
1、表面損傷——麻面:
(1)現象:混凝土表面局部缺漿粗糙,或有許多小凹坑,但無鋼筋外露。
(2)原因分析:
①模板表面粗糙或清理不干凈,粘有干硬水泥砂漿等雜物,拆模時混凝土表面被粘損,出現麻面;
②模板在澆筑混凝土前沒有澆水濕潤或濕潤不夠,澆筑混凝土時,與模板接觸部分的混凝土,水分被模板吸去,致使混凝土表面失水過多,出現麻面;
③模板脫模劑涂刷不均勻或局部漏刷,拆模時混凝土表面粘結模板,引起麻面;
④模板接縫拼裝不嚴密,澆筑混凝土時縫隙漏漿,混凝土表面沿模板縫位置出現麻面;
⑤混凝土振搗不密實,混凝土中的氣泡未排出,一部分氣泡停留在模板表面,形成麻點。
(3)預防措施:
①模板表面清理干凈,不得粘有干硬水泥砂漿等雜物;
②模板在澆筑混凝土前,應用清水充分濕潤,清洗干凈,不留積水,使模板縫隙拼接嚴密,如有縫隙,應用油氈條、塑料條、纖維板或水泥砂漿等堵嚴,防止漏漿;
③模板脫模劑要涂刷均勻,不得漏刷;
④混凝土必須按操作規程分層均勻振搗密實,嚴防漏振;每層混凝土均應振搗至氣泡排除為止。
(4)治理方法:麻面主要影響混凝土外觀,對于表面不再裝飾的部位應加以修補,即將麻面部位用清水刷洗,充分濕潤后用水泥素漿或1:2水泥砂漿抹平。
2、表面損傷——蜂窩:
(1)現象:混凝土局部酥松,砂漿少,石子多,石子之間出現空隙,形成蜂窩狀的孔洞。
(2)原因分析:
①混凝土配合比不準確,或砂、石、水泥材料計量錯誤,或加水量不準,造成砂漿少石子多;
②混凝土攪拌時間短,沒有拌合均勻,混凝土和易性差,振搗不密實;
③未按操作規程澆筑混凝土,下料不當,使石子集中,振不出水泥漿,造成混凝土離析;
④混凝土一次下料過多,沒有分段分層澆筑,振搗不實或下料與振搗配合不好,未及振搗又下料,因漏振而造成蜂窩;
⑤模板孔隙未堵好,或模板支設不牢固,振搗混凝土時模板移位,造成嚴重漏漿或墻體爛根,形成蜂窩。
(3)預防措施:
①混凝土攪拌時嚴格控制配合比,經常檢查,保證材料計量準確;
②混凝土應拌合均勻,顏色一致;
③混凝土自由傾落高度一般不得超過2米,澆筑樓板混凝土時,自由傾落高度不宜超過1米,如超過上述高度,要采取串筒、溜槽等措施下料;
④混凝土的振搗應分層搗固;
⑤搗實混凝土拌合物時,插入式振搗器移動間距不應大于其作用半徑的1.5倍,振搗器至模板的距離不應大于振搗器有效作用半徑的1/2,為保證上下層混凝土結合良好,振搗棒應插入下層混凝土5厘米,平板振搗器在相鄰兩段之間應搭接振搗3~5厘米;
⑥混凝土澆筑時,必須掌握好每點的振搗時間,合適的振搗時間可由下列現象來判斷:混凝土不再顯著下沉,不再出現氣泡,混凝土表面出漿呈水平狀態,并將模板邊角填滿充實;
⑦澆筑混凝土時,應經常觀察模板、支架、堵縫等情況,如果發現有模板走動,應立即停止澆筑,并應在混凝土凝結前修整完好。
(4)治理方法:混凝土有小蜂窩,可先用水沖洗干凈,然后用1:2或1:2.5水泥砂漿修補,如果是大蜂窩,則先將松動的石子和突出顆粒剔除,盡量剔成喇叭口,外邊大些,然后用清水沖洗干凈濕透,再用高一級標號的豆石混凝土搗實,加強養護。
3、板面不平整:
(1)現象:混凝土板厚薄不一致,表面不平整。
(2)原因分析:
①混凝土梁板同時澆筑,有時只采用插入式振搗器振搗,用鐵鍬拍平,使混凝土板厚控制不準,表面有鍬印,粗糙不平;
②混凝土未達到一定強度就上人操作或運料,使板面出現凹坑和印跡;
③模板支柱沒有支撐在堅硬的地基上,墊板支撐面不足,以致在澆筑混凝土時或混凝土早期養護時發生下沉。
(3)預防措施:
①澆筑混凝土板應采用平板式振搗器振搗,其有效振動深度約20~30厘米,大面積混凝土應分段振搗,相鄰兩段之間應搭接振搗3~5厘米;
②控制混凝土板澆筑厚度,除在模板四周彈墨線外,還可用鋼筋或木料做成與板厚相同的標志,放在澆筑地點,隨澆筑隨移動,以保持板面的水平;
③混凝土澆筑后12小時以內,應進行覆蓋澆水養護(如氣溫低于5℃時不得澆水);
【工程類的調研報告】相關文章:
工程類述職報告06-30
工程類實習報告10-25
工程類的實習報告02-20
工程類實習報告02-14
工程類實習報告11-05
工程類實習報告04-07
工程類辭職報告12-21
工程類實習報告模板06-06
關于工程類實習報告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