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游戏不用登录直接玩,苹果6s plus,不朽情缘滴血大奖视频,电子pga是什么意思

領導下鄉調研報告

時間:2022-07-18 17:47:53 調研報告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領導下鄉調研報告(通用7篇)

  隨著人們自身素質提升,報告與我們的生活緊密相連,要注意報告在寫作時具有一定的格式。那么你真正懂得怎么寫好報告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領導下鄉調研報告(通用7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領導下鄉調研報告(通用7篇)

  領導下鄉調研報告1

  為切實推進新課程改革,幫助教師提高課堂教學能力,促進我縣小學教育質量全面提升。根據縣教研室,從3月16日~6月15日,對全縣小學進行重點調研的工作方式,深入各小學開展進課堂聽課、參加校本教研活動。本次活動,旨在通過調研,掌握全縣小學課堂教學現狀,查找課堂教學存在的問題,并在此基礎上形成解決問題的對策。我們先后對八個鄉鎮和縣城的13所小學進行聽課指導。通過深入農村小學給了我們更多的思考:多少年來,教師用課程標準提出新理念引領小學課堂教學,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發生很大變化,教師的確在努力改變著自己的教學方式,也在不斷改善著學生的學習方式,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有了明顯提高。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創設有效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課改以來,“創設情境,激發興趣”成為小學數學課堂中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在村小聽課中,大部分教師能夠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和教學內容創設一些有效新穎,且富有思考價值,具有挑戰性的課堂學習情境令我們眼界大開。如,臺吉鎮中心校于艷華老師上二年級《方向與路線》這節課,在導入部分創設生活的情境。把書中辨認方向的情景改為校園內部情景,出示圖后問:學生你們看這是什么地方?(本校的校園花壇)以校園花壇為中心學習辨認八個方向。通過這個情境的創設,學生從看到校園內的照片激發興趣,發展學生的想象力,為有效學好八個方向奠定了基礎。

  二、重視有效操作激發學生潛在的創造力

  實踐操作能培養學生主動探究的能力,通過觀察、實驗、操作、想象、模擬、設計、思考等實踐活動能激發學生潛在的創造力,教師要十分重視學生的操作實踐活動來理解新知,讓學生動手,動口,動腦把抽象知識轉化為可感知內容。如,臺吉鎮中心校呂彩華老師上三年級《分一分》這節課,讓學生動手操作,通過試一試、折一折、畫一畫、剪一剪、涂一涂等活動來初步認識分數的概念,體現了數形結合的思想方法,讓每個學生經歷過程和體驗成功,不但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而且使學生的抽象思維得到進一步發展。

  三、注重有效學習方式體驗成功快樂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在人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兒童的世界中,這種需要特別強烈。”兒童有一種與生俱來的,以自我為中心的探究活動方式,他們對客觀現實的認識來自于外界探究性活動。因此,要讓學生用探索的學習方式去探究新知,在新的課程標準中,注重培養學生自主探究,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獨立思考的能力,采取有效的學習方式,在學生自主探究學習過程中,加深對所學知識的認識和理解。如臺吉鎮中心校劉興閣,教學有風格,在上五年級《合格率》這節課,緊扣自編的一首兒歌“要求合格率,其實很簡單,分母是總共的,分子是合格的,結果是一個百分率。”改變以往學生單一,被動學習方式,引導學生通過合作學習,交流討論來解決問題,根據次兒歌自主探究出勤率、發芽率、出粉率等等,在思考中,體驗快樂,獲得知識。

  四、恰當地運用多媒體課件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到村小聽課,聽的都是常規課。但教師都能努力去改變傳統教學方法,學習方式。利用多媒體教學課件,把課堂教學內容與信息技術進行有機整合來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通過多媒體的.聲、像畫面,為學生創設了和諧的學習情境。用情境的外在形式,調動了學生的非智力因素參與學習活動。如臺吉鎮中心校劉劉雪梅老師,在上一年級《認識人民幣》這節課,能有效引導學生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讓學生在電腦上購物操作,體會應付的錢、付出的錢、與應找回的錢三者之間的關系。很有效果,做到了“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

  雖然部分教師年齡偏大、教學策略僵化,但值得我們思考的是他們的心是真誠的,這一輩子哪都不想去,就想為村小奉獻一輩子。然而,這一輩子哪都沒去過,出外學習的機會幾乎沒有。教研員的到來使他們興奮不少,在純真中感受真和善,體味苦與甜。可以說一部分教師對課改新理念把握不到位,注重形式,忽視本質。出現了不少制約課堂實效性和影響教學質量的新問題、新困惑。實事求是地講存在問題也不少:

  1、有些課堂教學內容被機械的情境所套住,牽強附會地聯系生活實際,其結果是既浪費了寶貴時間,又妨礙了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真正理解。

  2、教師鉆研教材不夠,想法太隨意,不能很好地把握教材編寫意圖。

  3、在部分教師課堂上,學生分組學習流于形式缺乏實質性合作,合作有形式卻無實質:學生之間在缺乏問題意識和交流欲望的背景下,應付式、被動式地進行交流,缺乏平等的溝通,沒有深層的交流和碰撞;

  4、在部分教師課堂上過于追求手段現代化,有的教師不惜花費很多時間精心制作課件,可結果并不有效。

  5、課堂練習設計缺乏層次性和趣味性。形式單一。知識的提升拓展不到位。

  6、在部分教師課堂上預設過度,擠占生成的時空,表面看教學有條理,實質上這是傳統以師為中心,缺乏學生的獨立思考、積極互動和合作探究。

  7、部分教師面對課堂上生成的新問題缺乏應變能力,教學語言不夠準確,缺乏幽默詼諧,規范、精練的語言。

  8、從課堂教學上看出教師平時不愛教研,缺乏科研教研意識。

  9、對師校單元測試卷不能做到及時使用,更談不上研究試卷,忽視了檢測,影響有效教學。

  總之,通過深入村小的調研活動,是我們更加堅定了課堂教學有效性是課堂教學生命。探索和建立和諧的有效課堂教學之路,是我們的責任。只有不斷反思、才能使雙基訓練更扎實,教學容量更厚實,學生思維更活躍,教學方式更靈活,課堂教學更有效。

  領導下鄉調研報告2

  12月22日20xx級物流管理專業學生在老師帶領下對農村快遞市場現狀進行了分組問卷調查,根據全體同學的調查結果得出以下報告:

  一、本次調查問卷結果分析:

  我們一共完成問卷376份,從我們調查問卷統計的結果來看,使用農村快遞市的男女人數基本相同,分別為189人和187人;年齡以<=25歲的青少年為主,為265人,其次是26-35歲的人群和36-45歲的人群,為51人和38人,>=46歲的人數最少,人數為22人。調查問卷中顯示,有164人居住在農村,119人居住在縣城,93人則居住在鎮/鄉。被調查者的受教育程度以高中以上為主,為259人,小學及以下、初中、高中的人數分別為16人、47人、54人。在這376人中,有286人有外出務工或求學經歷,80人則沒有外出務工及求學經歷。在回收的調查問卷中,有228人選擇家附近有申通快遞公司,212人選擇圓通,176人選擇郵政,150人選擇中通,151人選擇韻達,還有69人選擇其他快遞公司。有305人選擇知道申通快遞,305選擇知道圓通快遞,325人選擇知道郵政快遞,270人選擇知道中通快遞,251人知道韻達快遞,還有129人還知道其他快遞公司。在被調查者所在區域中快遞網點的數量的問題上,有121人選擇有1-3個快遞網點,139人選擇有三個以上快遞網點,27人選擇沒有快遞網點,而89人選擇不清楚快遞網點的數量有89人。有201人選擇最近快遞點的距離在2公里以內,88人選擇最近快遞點距離在2-5公里,56人選擇距離在5公里以上,而34人則選擇不清楚。

  在所有被調查人中,有30人每年不使用快遞服務,96人選擇使用1-3次快遞,350使用3次以上的快遞服務。有35人反應快遞從發貨至收貨需要<3天,285人反應需要3-5天,55人反應需要大于5天時間。被調查者能接受快遞到貨時間2-3天的有163人,3-7天有204人,7-10天的有5人。在完成的調查問卷中,大家普遍能接受10元以內和10-20元的快遞費用,只有18人選擇可以接受20-50元的快遞費用。在使用農村快遞服務中,被調查者大多有快遞價格不規范、貨物損壞、時間長等不愉快快遞經歷,還有一部分人有沒有及時的短信通知和其他的不愉快經歷。大多數被調查者選擇快遞公司的標準為服務、速度、口碑和收發件距離近。大多數人都有網購經歷,只有38人從來沒有網購經歷。有網購經歷的人每年花費低于500元的有146人,500-1000元有117人,高于1000元的有105人。

  在被調查人員中有217人來自河南,24人來自重慶,26人來自安徽,1人分別來自上海、山西、甘肅、遼寧、貴州、天津、吉林。湖南20人,2人分別來自山東、青海和廣東,四川9人,云南7人,河北38人,江蘇11人,新疆5人,寧夏4人。

  二、經營現狀

  (一)鄉鎮覆蓋較廣。隨著鄉鎮農村快遞業務需求日益加大,鄉鎮農村快遞業發展迅猛。調查顯示,當前鄉鎮快遞業務覆蓋較廣,90%以上的鄉鎮有規模大小不一、經營模式多樣的快遞經營機構,包括辦理了營業執照并取得營業許可的'快遞企業及下屬分支機構和未在相關部門注冊備案的快遞代理點。

  (二)業務數量較小。調查顯示,當前鄉鎮農村對快遞業務需求還相對較少,在走訪的鄉鎮快遞中有80%的收發件平均每天不足30件,發件數平均每天僅為幾件。

  (三)預期信心較強。盡管目前鄉鎮快遞業務數量較小且面臨諸多難題,但絕大多數從業者依然看好鄉鎮農村快遞行業。他們認為,雖然當前業務量較小,但呈上升態勢的可能性很大。由于鄉鎮農村人口眾多,市場潛力巨大,且受地理區位限制,鄉鎮農村部分商品實體店覆蓋率較低,使得鄉鎮農村居民對網購的依賴高過城市居民,隨著國家出臺的快遞下鄉、西進等政策地推動,發展鄉鎮農村快遞已是大勢所趨。

  三、存在的問題

  (一)經營不夠規范。調查顯示,雖然當前絕大多數鄉鎮有快遞經營機構,但辦理了營業執照并取得經營許可的數量很少。鄉鎮農村快遞很少辦理營業執照和取得經營許可,且其從業人員多數是在經營其它業務的同時兼營快遞業務,也無專門的店面和快遞員。

  (二)服務質效不高。調查發現,部分鄉鎮快遞為節約運輸成本,有時幾天才收發貨一次,而鄉鎮快遞除店主外基本沒有專職的快遞員,且很少提供派送上門服務,需消費者自行前去提取,收到件后也不能保證第一時間通知提取,使得本應快捷、高效、便民的快遞服務質量大打折扣。

  (三)成本壓力過大。當前鄉鎮農村快遞經營成本主要包括縣城到鄉鎮的運輸成本、通訊費、房租等,其中縣城到鄉鎮過高的運輸成本是制約鄉鎮農村快遞發展的關鍵。據調查,鄉鎮到縣城的運輸成本動輒幾十上百元,而一天的業務量就幾十件,一些偏遠鄉鎮連油錢都不夠。調查中,一鄉鎮快遞營業部負責人反映,該店每月營業收入為4000元左右,而平均每天運輸成本就達60至70元,運輸成本占營業收入50%左右;而一些業務量較小的鄉鎮快遞運輸成本遠超過這個比例。

  (四)行業競爭力較弱。鄉鎮快遞從業者反映,目前鄉鎮、農村居民對于鄉鎮快遞還不夠信任,一些人在選擇鄉鎮快遞服務時較為謹慎;部分鄉鎮農村居民認為鄉鎮快遞經營尚不規范,服務質效還較差,缺乏有效監管,一旦出現快件損壞、丟失現象,自身合法權益得不到有效保障,出于安全考慮,他們更愿意選擇速度較慢、收費稍貴的郵政或縣城一級快遞。

  (五)市場需求不旺。鄉鎮農村快遞市場潛力巨大,但也存在人口居住分散,點多、面廣、線路長、單位運輸成本和派送成本較高等不利因素。當前,選擇鄉鎮快遞較多的人群基本為鄉鎮醫院、學校、單位工作人員和學生,其他人群鮮有涉及。一是受網絡基礎設施和網絡金融服務限制,還有部分鄉鎮、農村居民不具備網購、網上支付條件;二是由于鄉鎮勞務輸出量大,鄉鎮、農村的居民主要是婦女、老人、兒童,他們受教育程度較低、網購意識淡薄,對快遞業務需求較小。

  四、對策和建議

  (一)加大政策扶持引導。全面落實國家快遞下鄉有關政策,營造良好的政策環境,廣泛發動引導快遞民營企業向鄉村發展;研究探索符合鄉鎮農村實際情況的發展模式,整合各方資源,減少資源浪費,降低快遞企業經營成本;不斷完善鄉村特別是農村網絡基礎設施和金融服務體系,保障鄉鎮農村居民有條件享受便捷的網購服務。

  (二)探索新型發展模式。積極探索構建以村委會、農家書屋、農村政務服務代辦點、農村綜合服務站等為載體的鄉村快遞服務平臺,并對所有快遞企業開放,實現“一店多家”經營;整合鄉村各種運輸資源,充分利用農村客運班線、貨運車輛搭載快件,促進鄉村快遞同交通運輸部門合作;研究推廣“快遞智能箱”提供收發快遞自助服務,從而降低經營成本,提高服務質效,實現多方互利共贏。

  (三)強化行業監督自律。主管部門要加大對鄉鎮農村快遞業務的監管力度,定期走訪了解鄉鎮農村快遞經營發展情況,全面掌握其經營中存在的問題,同時強化社會監督,建立和暢通消費者投訴舉報渠道,對消費者反映的問題要及時受理、迅速查辦;加強對鄉鎮農村快遞從業人員的指導和培訓,引導樹立誠信自律意識,切實提升服務水平,不斷提高鄉鎮農村快遞服務質量。

  五、總結

  根據調查結果的研究,我們可以了解到農村快遞市場的發展潛力巨大,到目前為止,企業發掘的農村快遞市場利潤只是冰山一角。目前農村快遞市場的確存在著許多不可避免的缺陷,我們需要根據農村快遞行業目前發展現狀因地制宜、防微杜漸,以期求得快遞行業在農村市場的進一步發展,乃至成為快遞市場重要組成部分。而此次問卷調查涵蓋內容也有不足之處,調查項目也不夠完善,需要后來者進一步改進。

  領導下鄉調研報告3

  工商資本下鄉,指的是城鎮工商企業向農業農村投資,帶動人力、財力、物力以及先進技術、理念、管理等進入農業農村,從而推動鄉村振興。引導和規范工商資本下鄉,充分發揮其積極作用,是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的重要體現,是縮小城鄉差距、促進城鄉發展一體化的現實路徑,是解決“三農”問題的有效舉措,也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迫切需要。

  近期,我們圍繞工商資本下鄉問題在四川省的一些鄉村進行了調研。這些鄉村依托土地綜合整治建設幸福美麗新村項目于20xx年立項,通過規劃立項、引進資金、拆舊復墾、新村建設、土地權屬調整和村民補償等工作流程進行土地綜合整治,盤活土地要素,為吸引工商資本下鄉打下了重要基礎。幾年來,新村在吸引工商資本下鄉進行投資建設方面取得明顯成效,也積累了一些可資借鑒的經驗:一是規劃先行。結合當地農村實際,因地制宜確定產業發展方向和模式,努力形成獨具特色的美麗鄉村風貌。二是政府搭臺。政府通過村莊整治等工作幫助解決產業項目發展用地問題。同時,利用集體建設用地、閑置空間等建設和完善基礎設施,大力提升公共服務水平,搭建合作平臺,推廣運營示范工程,增強對工商資本的吸引力。三是加強文化建設。把文化建設與吸引工商資本下鄉結合起來,搞好歷史文化遺產保護與開發,充分利用鄉村現有文化陣地,提升村莊文化內涵和村民文明水平,為吸引工商資本下鄉營造良好軟環境。

  調研中,我們也發現了一些問題:一是促進農民生活水平提高效果不夠明顯。雖然鄉村環境、公共設施等得到顯著改善,但約有66.7%的人認為,工商資本下鄉并沒有使自己家庭的經濟狀況得到明顯改善。遷入新村的農民由于空間不夠和相關規定限制,不能飼養家禽、家畜;受條件所限,田地基本用于種植經濟作物,糧食作物種植較少,生活中所需的糧食大多需要購買,食物支出占消費總支出的比重增大。二是部分產業發展未能反哺農民。城鎮工商企業投資的`鄉村旅游項目尚處于規劃建設中,新村建設中的一些特色餐飲項目基本由旅游專業合作社的成員經營,參與新村建設的農民就業機會沒有明顯增加。三是權益保障實施難度較大。農民缺乏新居的產權保障,影響了其獲得感。

  從調研情況看,引導和規范工商資本下鄉,應在以下四個方面下更大功夫:一是從農村實際出發進行具體項目建設。在進行新居建設時,應充分考慮城鄉生活方式差異和農民意愿,不能簡單按照城鎮建筑風格為農民修建住房。在項目立項規劃、研究制定實施方案、處理涉及農民利益的事項時,應充分尊重農民意愿、吸納農民意見;在項目實施過程中,應加強民主監督,及時解決農民反映的問題。二是完善配套服務。以配套扶持的方式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可以在政府、企業、農戶、鄉村間采取BOT、PPP、投改租等合作模式解決配套資金問題,同時鼓勵民間資本參與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完善區域交通路網及重要交通節點,充分利用好地下空間。將鄉村垃圾污水處理和環境綠化作為重點建設環節抓實抓好。三是搭建平臺、深化溝通。可以搭建政企合作平臺,以政府為中介促進企業與社區、農戶對接;或由政府協助建立企民合作平臺、社區合作平臺,促進企業與社區、農戶溝通交流。通過深化溝通找準企業與農戶的利益匯合點,讓農戶更多地從工商資本下鄉中受益。四是加強監督管理。嚴格準入條件,加強對工商資本下鄉的監督管理。一方面,要求工商資本下鄉遵循鄉村建設的相關規劃要求,明確經營建設方向,嚴格項目審核和建設用地審查。另一方面,在土地、稅收、金融等方面為工商資本下鄉創造有利條件,努力實現相關企業與農民共建共享。

  領導下鄉調研報告4

  鄉村振興,產業興旺是重點。興旺產業最終落腳在家庭農場、合作社、農業企業等發展產業的主體上,其中,工商企業等社會資本通過各種形式下鄉,具有資金、經營管理和銷售渠道的先天優勢,對其合理引導、扶持和監管有利于助推現代農業,特別是高效農業、多功能農業的發展,可帶動村鎮經濟,就近吸納農村富余勞動力,解決農村土地撂荒、鄉村空巢的問題,增加農民收入。當前,工商資本下鄉存在一系列的困難和問題,筆者根據當前山西省工商資本下鄉經營的實際情況,探究對工商資本下鄉進行引導、扶持和監管的有效路徑。

  一、現實情況——困難和問題

  截至20xx年,山西省全省下鄉的工商企業或公司共計1289個,投資總額共計4681337萬元,其中投資第一產業1725243萬元,占比36.9%。

  (一)下鄉的工商資本持續經營困難。20xx年起,山西省掀起土地流轉的熱潮,很多工商資本在這一時期下鄉租賃農地從事農業生產,但持續經營并取得收益的企業并不多。一是資金問題成為制約小型工商資本發展農業的瓶頸。發展農業所需投資量大,前期難以預估,流轉土地、引進技術、建設廠房、購買設備、拓展銷路都需要資金,且農業投資見效慢,資金不能短期回籠。一些企業在遇到前期無法預計的投資時導致資金鏈斷裂,難以為繼,就連資金實力雄厚的工商資本也坦言投資農業的資金遠遠超過了他們的預期。二是工商資本轉型發展農業遭遇技術門檻和人才緊缺。現代農業要求精細管理,更需要核心技術。一些“煤老板”轉型發展農業,雖具有資金優勢,但缺乏農業生產和管理經驗,未掌握先進的農業生產管理技術,導致產量低或產品質量不高,市場競爭能力弱。三是農業保險覆蓋范圍窄、涉及品種少、補償金額低。農業生產極易受氣候、病蟲害影響,比如“水果之鄉”運城市在果樹開花期受寒潮影響,去年大部分地區幾乎絕收。但山西省農業保險并未完全覆蓋,有農業保險的部分地區保險涉及的品種也極其有限,且補償標準低,難以彌補經營損失。很多經營主體表示愿意多繳納保險以獲得更高的補償。

  (二)農業基礎設施配套不完善。完善的基礎設施配套是工商資本下鄉的重要條件。目前,涉農項目周邊、內部基礎設施配套不到位,不僅吸引工商資本入駐的動力不足,也制約著項目的后續運營。工商資本進入農業的很多項目位于遠離城鎮的鄉村,亟須完善的水電、交通、物流、信息等配套設施,單憑企業自身力量面臨較大困難,相當一部分工商企業進入農業領域后,前期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都是投在農業基礎設施建設上,制約了企業的發展。

  (三)建設用地指標供應不足。工商資本進入農業,會不同程度存在建設農產品存儲加工、農業休閑觀光度假場所的需求,但這些項目大多位于郊區、鄉鎮,長期以來建設用地指標很難下達到農村。農村通過土地整理、村莊整治等方式新增的建設用地指標,大都通過“增減掛鉤”進了城,真正農村可用的建設用地指標緊缺。

  (四)復雜的農村關系使工商資本望而卻步。主要表現在:一是土地流轉連片難。土地連片了才能形成規模優勢,但山西省人均耕地少,發包土地時遵循公平原則將土地優劣、遠近搭配,地塊也呈細碎分割的狀態,因而成片流轉涉及的農戶較多,每戶的訴求不同,有的要求提高價格,有的要求置換土地,有的心存芥蒂寧可撂荒也不流轉,大大增加了工商資本租賃農地的交易成本。二是上抬流轉價格。有些地方農戶認為工商資本有錢,在本村流轉價格的基礎上把流轉給工商資本的價格抬高了幾倍,與當地土地經營權的實際價值并不相符,且不愿接受土地入股等收益會有波動的形式,流轉費用能上不能下,以致工商資本承擔了過高的土地流轉成本。三是收獲季節農產品難以看護。有些工商資本在流轉的土地上種植單位價值較高的`農作物,但部分地區會出現收獲季節農產品被附近村民大量偷盜的現象,且因面積大而難以看護,嚴重損害了經營者的利益。

  (五)工商資本流轉土地存在糾紛隱患。一是工商資本和農戶都缺乏土地流轉相關法律法規知識。很多工商資本和農戶都對土地流轉相關法律法規知之甚少。比如轉包、出租、轉讓區分不清,調研發現有的工商資本與農戶簽訂的是轉包、轉讓甚至征用合同,工商資本在不知不覺中侵犯了農民的利益,農民也在不知不覺中遭受了權益損害。二是流轉合同普遍不規范。大多數工商資本都存在合同不規范,甚至不合法的問題。流轉合同不規范會留下很多糾紛隱患,特別是大規模、長時間流轉土地的工商資本,合同不規范的影響范圍極大。山西省每年下發的土地流轉合同等六種土地流轉相關示范文本,多數成了鄉鎮辦公室的“固定資產”,如何有效推行規范合同是關鍵問題。

  (六)工商資本租賃農地監管和風險防范有一定的困難。一是基層農經力量嚴重不足。當前山西省土地流轉管理的職能屬農經部門,但全省大部分地區農經人員緊缺,市縣一級往往1人承擔多項農經任務,鄉鎮一級人員更是短缺,他們不僅要具體落實各項農經政策,而且還要承擔其他任務,工作量相當大,這些都制約了工商資本租賃農地監管工作的有效開展。二是土地流轉管理部門權力有限,開展工作協調難度大。比如對工商資本租賃農地的監管和風險防范,由農經部門牽頭,但農經部門擁有的權力與承擔的職能并不匹配,協調公安、國土、工商等有關部門進行聯合審核、協同開展監管工作難度較大。

  二、合理引導、扶持和規范

  (一)完善配套服務。一是加強工商資本下鄉地區的基礎設施建設力度。以配套扶持的方式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可以在政府、企業、農戶、鄉村間采取PPP、投改租等合作模式解決配套資金問題,同時鼓勵民間資本參與基礎設施建設。二是進一步探索融資擔保機制。繼續抓好土地經營權抵押貸款試點工作,加強農村產權交易平臺與金融機構之間的對接共享,積極落實風險補償機制,探索抵押物有效處置辦法,針對性地開設土地經營權抵押貸款保險險種。三是加強農業保險的作用。拓寬農業保險覆蓋范圍,增加險種,提高賠付額度。探索開展土地流轉履約保證保險業務,保險公司為土地承租業主的履約行為進行保險,消除農民流轉土地的顧慮。四是切實保障農村產業融合發展所需建設用地指標。在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前提下,允許縣級政府通過村土地利用規劃,調整優化村莊用地布局,將農村零星分散的存量建設用地優先用于工商企業下鄉。預留部分規劃建設用地指標用于單獨選址的農業設施和休閑旅游設施等建設。對利用收儲農村閑置建設用地發展農村新產業新業態的,給予新增建設用地指標獎勵。

  (二)著力涵養鄉村振興人才。人力資源與就業保障部門應與農業部門加大合作力度,著力培育懂管理、會管理、懂技術、會技術的農業專業人才,適時建立農業職業經理人及專業技術人才資源庫,有效吸納身懷農業管理技能、專業技能,有志投身鄉村振興的人才加入鄉村振興人才庫,同時建立鄉村振興人才評價機制,對人才庫中的人才進行分類分級評定,為工商資本下鄉和鄉村振興提供人才支撐和智力儲備。

  (三)充分發揮農村產權流轉交易市場和村集體經濟組織的作用。改變當前產權交易市場掛牌多、運營少的現狀,集中力量進行市場建設,在交易過程中鼓勵農村產權流轉交易市場和村集體經濟組織進行合作。除依靠產權交易市場規范流轉行為、提供咨詢和鑒證等服務以外,產權流轉交易市場出面與村集體經濟組織合作,一方面著力解決工商資本流轉土地的連片問題,另一方面依靠村集體經濟組織的力量規范農戶的行為,保障下鄉工商資本的合法權益。

  (四)規范工商資本租賃農地的行為。應當在普及土地流轉法律法規上下足功夫。大力宣傳土地流轉法律法規,防止工商資本和農戶因政策理解不到位而侵犯權益或權益受損。這是最基礎也是最有用的工作,但很容易被忽視。宣傳不應僅停留在文件上,應探索一些真正能夠起到實效的宣傳辦法和宣傳工作考核辦法。應當著力規范經營主體與農戶的流轉合同。農業部門應當與工商部門聯合發布流轉合同示范文本,充分發揮工商部門的職能,在工商資本注冊農業公司和執法檢查時推行流轉合同示范文本,保證合同的規范性、合法性。

  (五)提升對工商資本租賃農地的監管能力。應對工商資本租賃農地監管和風險防范工作進行明確、細化,要有操作性。要明確農業、國土、工商等部門在事前審查審核、事中事后監管中的各自職責,切實做到事有人管、責有人擔,避免推諉扯皮,從根本上解決權責不清的問題。對租賃農地的工商企業組織,不接受審查審核,或者審查審核通不過又整改不力的,要有明確的懲處手段。

  領導下鄉調研報告5

  龍鳳小學現屬于長嶺鎮中心校,位于縣城北側五公里處,除中心小學所在村小外,還包括龍鳳、駱駝來、十四號、十五號等村完小,另外還有治安小學,只設有學前班。全校教職工合計87人。從3月到4月期間,我深入這五所村小,查閱了學校的各項計劃,詢問了教學進度,集體備課和個人備課情況,聆聽了教師的課堂教學。現將調研情況總結如下:

  一、學校管理

  龍鳳小學的工作計劃體現了該校的管理模式:由行政管理向業務管理轉變,以目標為導向,以規范為基礎,以考核為依據。創建師師之間,師生之間,工作相顧,學術相通,情感相投,在同一目標指引下共存、共學、共進。

  管理體系分為五個方面:

  1、行政:中心小學——村小——班級;

  2、教學管理體系:校長——業務副校長——教導處——村小校長——專任教師;

  3、師培管理體系:校長——副主任(師培)——村小校長——骨干教師——教師;

  4、德育管理體系:校長——德育副校長——總隊輔導員——村小校長——大(中)隊輔導員;

  5、后勤管理體系:校長——支部副書記——村小校長——后勤教師

  管理方法:

  1、一天一查一公布,一周一擺一矯正,一月一評一匯報,一期一結一獎罰。

  2、激勵(獎勵先進)和制約(千分考核)手段相結合。

  本學期的理論學習以“新程理論”為容,主要有以下三個專題:教師角色轉變應從備課開始、用新課程理念指導數學教學、淺談新課程改革中教學觀念的轉變。

  該校對骨干教師的隊伍建設方面很有特色,除動態管理發揮其表率作用外,還搞“傳幫帶”活動,每位骨干教師除了培養教師或是領導外,自己還必須被其它教師培養某個方面,也就是說骨干教師即要培養別人,也要受到別人的培養,這樣加強了師師之間的共學共進,促進了骨干教師的進一步成長。

  按照集體備課“五步走”的模式,龍鳳小學已經完成了第一次集體備課。

  另外,學校的樣本培訓計劃、教改工作計劃、體育衛生藝術工作計劃、實驗教學工作計劃、非骨干教師培訓計劃、教導處工作計劃、師培工作計劃、教研工作計劃、教學工作計劃、德育工作計劃、安全工作計劃等計劃的內容詳實,有具體時間安排和相關負責人員。

  二、課堂教學

  在所有五所村小中,只有龍鳳村小是完全小學,十四號村小只有一年和六年兩個年組。此次調研在包校領導和相關教學領導的陪同下,深入各村小共聽課33節。其中龍鳳中心小學、龍鳳村小和駱駝來村小每位任課教師的課均做了展示,十四號村小和十五號村小聽取的是班和任的課既語文、數學學科的課。

  從總體情況看,教在課堂教學中能夠注重基礎知識的教學,從中也能看出每位教師對課堂教學的重視程度是很深的。其中龍鳳中心小學呂海艷老師的一節英語課效果最佳,教師教學方法靈活,注重用英語和同學們進行對話,注重培養學生學生英語的興趣。課堂氣氛活躍,愛國主義思想滲透自然。李偉老師的自然課《彩虹的秘密》注重學生動手能力,教師選用現有的實驗器材,指導學生動手操作,研究和推想,做出判斷,培養了學生勇于探索的意識。還有一些老教師如:駱駝來的高繼福老師,龍鳳村小的姜傳發老師,在課堂教學中,充分體現了老教師的優勢——對教材研究透徹,重難點把握得好。知識標達成效果好。

  三、幾點思考:

  陸續十幾天的下鄉調研看,該校也存在一些問題。

  一是教師隊伍差且老齡化。統計結果是:除行政領導外,30歲以下的僅4人,31至40歲的`28人,41歲以上的41人。從總體看,該校教師人數夠用,可真正能勝任做一線教師的少之又少。

  二是有的小科課堂教學效果欠佳。如龍鳳村小的體育課上,看出學生的一些基本動作要領不過關。

  三是個別村小教學水平低下。如十四號村小,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一些常規的教學方法和模式都掌握不好。

  四是新課程理念在課堂中體現的不夠,應試教育思想影響著教師的課堂教學。

  建議加強師培工作,更新觀念,提高教學水平,加強對小科的重視。

  領導下鄉調研報告6

  祥井村位于潞城東部,全村185戶,人口726人,擁有耕地1310畝,林地380畝。村民居住分散,經濟落后,基礎設施薄弱。該村主要經濟來源是種田務農,村里40歲以下的勞動力基本都是外出務工,約有550人,占總人口的75%,而從事的也基本是沒有技術含量的體力活。據村支書吳天良統計,全村人均純收入約為3000元/年(主要是打工收入)。主要產業為種植業,以玉米、大蔥為主要農作物。有約200畝核桃樹、蘋果樹、梨樹等經濟林木,但缺乏管理,不成規模;養殖業主要是村民散養的豬羊雞等,還處在小農經濟階段。20xx年一戶村民引進了60多只波爾山羊,由于不懂科學養殖,死亡率高,目前存欄80余只,效益不好。村委干部希望因地制宜搞一個項目以拉動經濟,增加村民收入。

  該村存在的主要困難:

  總體來說,祥井村的主要困難有三方面:

  1)空心村的尷尬:近年來,為了改善生活,村里的青壯年勞力都外出打工,剩下的基本都是老弱病殘,使得農村經濟振興無人,發展嚴重缺乏勞動力。支書吳天良說,種地不合算。以最普通的旱地西紅柿為例,按最好的年景,最好的價格,每畝地也不過2萬元的毛收入,付出則是沒日沒夜,操心費力,還得擔心價格和市場。一不小心一年白費,還得搭上種子錢。一人打工一年也掙2萬元,所以農村沒有產業留不住人,發展經濟也就沒有人,造成惡性循環。

  2)沒有支柱產業。村里搞工業沒有基礎,沒有條件;搞農業形不成規模,也沒有技術;總體上還處于小農經濟的落后階段。村委干部對此感到頭疼.

  3)基礎設施薄弱:全村雖然都已通電,但線路老化,導致電壓低、電壓不穩等情況,很多離變壓器稍遠的村民家中電壓只有100多伏,甚至是連電風扇都無法啟動。村內路燈少,只在村中主道上有幾盞路燈,村民對此抱怨很多,因為都是老弱病殘,晚上活動很不便;沒有健身器材,許多村民說,城市里到處都有健身器材,許多村也有,為什么我們村沒有。但村委干部說,我們村沒錢。

  4)教育醫療負擔重。我們走訪的許多戶貧困人家,或多或少都存在因為疾病或其他原因導致的勞動力缺失和負債,這樣對于完全依靠務農的農民來說,往往就直接導致了貧困。在我走訪的12戶村民里,大部分都是有病人的家庭。由于家庭的.成年勞力長年在外打工,與親人聚少離多,有一種凄涼的孤獨感。除了醫藥費支出外,對于大部分家庭來說,子女教育投入占了收入的大多數。他們不吝血汗錢,把子女送進城里上學,希望孩子能努力學習,擺脫這個困境。打工者在身體高強度負荷勞動的時候沒有辦法兼顧身體健康,而又在出現健康問題的時候因此重返貧困,村民提到這些問題的時候往往也都很無奈。

  二、具體幫扶情況

  針對以上情況,我局立足實際,從以下幾方面進行了幫扶:

  1)力所能及地解決路燈問題。我們認為,越是政策光輝暫時照不到的地方,越能體現政策的溫暖,越能體現黨對群眾的關心。經過調研,我局計劃為村中道路解決路燈20盞。并聯系解決該村的全民健身路徑問題。

  2)開展標志性幫扶共建項目。擬選擇一些市場前途好的綠化苗木,在該村種植“工商林”。既是幫扶的見證,也是與村民聯系的紐帶。年年歲歲,共同呵護,希望其最終成為一座村民的綠色銀行,成為友誼之林。

  3)實施造血工程。經過研究,我局擬幫助該村成立農民專業合作社,并為其注冊商標,實施商標戰略,充分發揮其農業比較優勢,發展綠色農業,特色農業,帶動周邊,走農業規模化、產業化、品牌化之路。同時在該村積極培育和培訓農村經紀人。

  三、幾點建議

  我市東部鄉鎮辦事處各村自然條件和經濟基礎基本相近,從祥井村著眼,從振興我市東部經濟的角度出發,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1)建議當地黨委政府定期約請農業專家來為村民做技術推廣及保障,選擇適宜當地的農業新品種,大力發展種植業,力求上規模。

  2)建議突出規模養殖。通過推廣標準化規模養殖成功的典型,進一步加大標準化規模養殖場建設力度,使畜牧業生產方式發生根本性的轉變。在積極引導養殖戶加大對養殖業投入的同時,要大膽解放思想,創新投入方式,為畜牧業快速發展注入強大活力。一是要進一步加大政策性資金支持;二是要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借外力促進發展。通過營造良好的投資環境和周到細致的服務,吸引工商資本投資發展畜牧養殖業,為我市畜牧業發展注入強大活力,形成全國重要的畜產品基地,同時帶動相關產業發展。

  3)加大對農民生產、生活直接相關公共事業的支持。一是通過統一制定城鄉發展規劃,由公共財政作為主要投資主體統一投入發展資金,逐步縮小城鄉差別,使農村公共事業得到均衡協調可持續發展;二是按“誰受益、誰出錢”的原則,農民有迫切需求的,有能力且愿意出錢辦的公共事業,在政府財力有限的情況下,可由農民集資興建;在鄉村集體經濟不強情況下,通過招商引資,興辦企業,開辟財源,增加積累,以提高對農村公共事業投入的能力;三是推出一批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兼備的項目,引入社會和企業資本。對現有公共事業基地、設施、資源大膽拍賣、租賃、轉讓等,以提高其效率、效益。如對已建成的農村小水庫、閑置校舍等基礎設施的產權進行賣斷,變賣所得資金,由鄉、村兩級集中起來用于農村公共設施建設。變賣后的農村基礎設施,由產權人使用、管護、補償和受益。這既可增加農村公共基礎設施建設資金,同時也解決了公共設施有人建無人管的問題。

  領導下鄉調研報告7

  城區政府高度重視對農村的幫扶調研工作,定期到苗匠村開展走訪調研活動,主要對村上的社會狀況、群眾的思想狀況、群眾的需求、群眾的訴求、存在的問題和矛盾作深入細致的調研,努力尋找解決問題和矛盾的具體措施,為下一步基層幫扶工作奠定堅實基礎。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社會現狀

  苗匠村年輕人90%以上外出務工,留守在家里的多為50歲以上的老人和婦女兒童。勞動力外出打工導致勞動力缺乏以及地理位置相對較差是制約苗匠村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通過區領導干部到村的走訪,了解到苗匠村基層黨組織都存在黨員隊伍老齡化,戰斗力有待進一步加強,目前正在努力吸收優秀年輕同志進入黨組織,調整黨員干部隊伍結構。

  二、群眾思想狀況及訴求

  1、精神文化需求。通過走訪群眾了解到,苗匠村百姓精神文化生活比較單一,主要是看電視,參與其它的文化體育活動較少。

  2、產業發展需求。村目前正在城中村改造;針對年輕農民外出打工,全村勞動力老齡化的現狀,目前正在積極引進大戶承包,主要發展種養殖,進行綜合開發利用。

  3、增收致富需求。通過走訪群眾了解到,當地每位百姓增收致富的愿望都非常強烈,因為只有收入增加了,老人才能更好的養老,子女才能更好的上學,生活才能更美好。

  4、空巢老人養老需求。老人的勞動能力慢慢喪失,自理能力差,導致經濟來源缺乏,主要依靠在外打工子女給予,且缺乏精神慰藉,生活中還存在較多的安全隱患等。

  三、存在問題

  1、勞動力不足。農村增收致富的渠道不足,使更多的勞動力選擇外出務工,導致村上勞動力嚴重缺乏,從而制約農村的經濟社會發展。

  2、黨員結構老齡化。苗匠村基層黨組織都存在黨員隊伍老齡化,導致黨組織的戰斗力有待加強,工作中創新意識有待加強,干部隊伍后備力量不足。

  四、具體措施

  (一)技術指導謀發展

  今年上半年,開展林業科技下鄉服務80人次,組織培訓林農800人次;發放資料3000份;舉辦林業科技培訓4期,參訓人員達550人次,建立科技專業村2個、科技專業組2個,科技示范戶12戶,科技示范組6個,科普宣傳16次,播放科技錄像帶11盒,贈送造林綠化種苗30000余株。同時,我們將結合秋季造林,搞好村冬季核桃管理技術培訓宣傳現場會。

  (二)資金支持促發展

  5月16日,在區領導的帶頭下,機關黨員干部紛紛捐款,將籌集的.2000元現金,送到、村的10戶貧困黨員、貧困戶手中,把溫暖帶到他們心中;區領導與苗匠村村書記、主任座談交流建設發展路子,在了解村委辦公條件較差的情況后,向苗匠村送去4000元幫扶金,幫助村委改善辦公條件。

  (三)行動幫扶助耕田

  5月16日,區黨員領導干部近20人組成“林業助耕隊”,深入村苗丙生田地,拿起鐮刀、連桿等工具,為貧困戶搶收小麥1畝多,為他們解除燃眉之急;同時提供價值1500余元的復合肥20袋,幫助他們發展生產,決戰“紅五月”。

  (四)項目扶持是源泉

  我們統籌林業項目,在鞏固現有森林資源成果的基礎上,以生態建設項目來改善山川植被面貌,以產業建設項目來推動農村發展,將依托血防林工程、歐投等項目,搞好苗匠村的核桃基地補植工作以及解決相應的蓄水池設施建設,讓林業項目成為三農建設的助推器、農民增收的孵化機。

【領導下鄉調研報告】相關文章:

暑期三下鄉調研報告04-12

2022大學生下鄉調研報告10-13

2022大學生下鄉調研報告10-26

公司領導調研報告范文(精選12篇)05-19

縣級領導村精準扶貧調研報告08-18

大學暑期下鄉調研活動總結07-10

下鄉調研心得體會11-10

三下鄉調研報告(通用12篇)07-01

大學生三下鄉調研報告01-02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南昌市| 吉木乃县| 盐池县| 台中市| 施甸县| 绍兴县| 永年县| 连南| 东莞市| 上杭县| 富川| 通州市| 资兴市| 长子县| 宁陕县| 翁牛特旗| 电白县| 图木舒克市| 七台河市| 中牟县| 高雄县| 呼伦贝尔市| 郓城县| 渝北区| 吉隆县| 海兴县| 武川县| 阿克陶县| 盘锦市| 临清市| 百色市| 个旧市| 信宜市| 广德县| 抚远县| 大城县| 民乐县| 盐边县| 丰城市| 平安县| 浦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