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的調研報告(精選15篇)
在經濟發展迅速的今天,報告的適用范圍越來越廣泛,報告成為了一種新興產業。一起來參考報告是怎么寫的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企業的調研報告,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企業的調研報告 1
藥品零售經營企業是藥品流通中重要環節,點多面廣,處在藥品經營的前沿,加強對零售藥品經營企業的監管尤為重要,我結合對本轄區內的藥品零售經營企業的日常監管掌握的情況,現將藥品零售經營企業存在的問題、產生的原因以及措施對策和大家共同交流。
一、存在的問題
(一)藥品分類管理方面:藥品未能嚴格按照有關規定進行分類擺放陳列,處方藥品與非處方藥品時有混放;醫療器械(膏藥類)與藥品混放;非藥品(保健食品)與藥品混放;易串味藥品不能單獨設立專柜存放。
(二)處方藥銷售方面:處方藥品不能完全憑處方銷售,處方收集不全,對未憑處方銷售的.藥品,銷售登記不全。
(三)人員管理方面:部分藥店質量負責人是聘用的,其經常不在崗,營業人員也自行調整為其家人,未經上崗培訓就從事藥品經營,在對處方藥品的銷售和調配操作中很不科學,對人民群眾用藥安全構成一定的威脅。
(四)經營方式方面:個別零售藥店存在著以零代批現象,將藥品直接銷售給基層醫療機構;有的藥店進行無證行醫,前面是藥店經營場所,后是診所病房;有的零售藥店之間有調貨現象,對銷售不太好品種或快到效期的藥品藥店之間有進行銷貨或換貨進行銷售。
(五)采購管理方面:經營藥品或醫療器械(一類或國家充許的二類)以及進口藥品未能及時收集相關票據和產品注冊證明材料。
(六)對供貨方資質審核方面:藥品審核把關不嚴,有的業務員經營幾家藥品生產企業藥品現象,其所售代理藥品價格雖未超過國家標價,但價格仍較昂貴,其療效也不顯著,廣大消費者對此類藥品投訴舉報較多。
(七)藥品廣告宣傳方面:有的藥店店堂內或玻璃櫥窗上懸掛或張貼藥品宣傳畫,貨架上擺放廣告藥品樣品空盒;有的藥店巧借義診為名其實在促銷藥品,誤導、欺騙消費者。
(八)制度執行方面:藥店所制定的制度未能全面有效執行,更不能嚴格進行自查,定期加以考核。
(九)藥品儲存方面:溫控設備成為擺設,溫濕度應按一天兩次記錄,現已記不清有多少天沒有登記,有的藥店將藥品直接置于地面,藥品質量很難得到保障。
二、產生原因
(一)gsp認證以后藥品零售經營企業放松質量管理意識,認為對藥品質量的管理只是gsp認證需要,在認識上存在誤區。
(二)藥店相關人員對法律法規不太熟悉,對藥品常識性知識了解甚少,工作隨意性較大;特別是質量負責人,聘用較多,時常不在崗,對藥品質量管理相對滯后。
(三)部分藥品零售經營企業經營慘淡,處于半營業狀態,企業無心對藥品質量加強管理僅注重經濟效益。
(四)由于藥品零售企業是個體經營模式,其企業負責人和質量負責人有的藥店為同一人,未能真正建立質量管理機構,有的藥店就是“夫妻店”或“父子店”,缺少必要的內部監督機制。
三、對策措施
1、加強對零售藥店相關人員的法律法規的學習,對相關人員的培訓教育要務實,建立學習的長期性和有效性。
2、藥監部門應加強監督檢查,將日常監督與專項檢查有機結合起來,促使其嚴格遵守相關法律法規。
3、結合對藥品安全信用分類管理相結合,對藥品經營重點環節、重點品種和重點違規企業加大監管頻率,對違法違規行為給予嚴厲打擊。
4、零售藥店應自身加強行業自律,嚴格按照《藥品經營質量管理規范》的要求,規范管理,合法經營。
5、聯合公安、工商、郵政部門建立聯合監管協作機制,特別是對違法藥品廣告的專項整治。
企業的調研報告 2
一、目前企業所得稅后續管理存在的問題
(一)企業申報中存在的問題
1.人為調節申報時間。部分企業在季度申報時存在較大隨意性,即使在某個季度中有利潤,但由于考慮到后續季度可能虧損,于是人為調節當季成本,導致當期無利潤。還有一些企業人為調節不同年度間的應納稅所得額,以達到擴大享受“兩免三減半”、“抵免企業所得稅”等優惠政策的目的。
2.申報金額存在不實。企業取得的各類資產,除購進的外,還有自制的、接收投資或贈予的,以及改制并入的,其中,不乏原始單據不真實甚至無原始憑證的。所以,資產金額含有一定水分。加上部分設備報廢按全額申報損失,而處理報廢財產有收益或有賠償的部分又未進行沖減,致使企業申報的稅前扣除金額嚴重失實。企業的固定資產應以折舊方式攤入成本,但不少企業將完好的或經修理后仍使用的固定資產申報做財產損失處理,一次性沖減當期應納稅所得額;企業把本應可以收回的應收款項申報列支壞帳損失,甚至將用現金收回的應收款項留作小金庫,其應收賬款余額繼續作壞賬處理。
(二)備案中存在的問題
1.研發支出備案存在重形式輕實質的問題。如研發費用加計扣除屬于事先報送相關資料的優惠項目,主管稅務機關對備案資料的時限性和完整性進行審核,符合要求的,按規定存檔備查。
當前納稅人提請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的備案,在審核時往往重形式,注重納稅人是否在規定的.期限內提出申請,納稅人報送的備案資料是否齊全,只要形式完備基本都能通過。這種備案管理忽視了企業報送研究開發費用的真實性,因為根據《企業所得稅法》及《企業研究開發費用稅前扣除管理辦法(試行)》的規定,并不是企業所有的研發費用都可以加計扣除。根據《企業研究開發費用稅前扣除管理辦法(試行)》,企業可以加計扣除的研發項目必須屬于《國家重點支持的高新技術領域》和《當前優先發展的高技術產業化重點領域指南(20xx年度)》規定范圍,才可以考慮加計扣除。同時,根據《企業研究開發費用稅前扣除管理辦法(試行)》的規定,企業進行新技術、新產品、新工藝項目開發,其在一個納稅年度中實際發生符合規定范圍的八項費用支出,才允許加計扣除。其中,企業未設立專門的研發機構或企業研發機構同時承擔生產經營任務的,應對研發費用和生產經營費用分開進行核算,準確、合理的計算各項研究開發費用支出,對劃分不清的,不得實行加計扣除,實際管理中對企業未設立專門的研發機構或企業研發機構同時承擔生產經營任務的往往不能準確歸集研發費用。對共同合作開發的項目,委托開發的項目,法律、行政法規和國家稅務總局規定不允許企業所得稅前扣除的費用和支出項目等費用歸集也存在不準確現象。
2.符合股息、紅利等權益性投資收益免稅收入報備中缺少相應的條件,例如,有的企業股東大會對股息、紅利分配金額不作具體說明,有的企業完全是為應付備案而事后補充的文件。
3.高新技術企業優惠稅率備案中存在項目不清楚,有些企業為了成為高新企業把一些不是高新項目的也歸集到高新項目中去。
(三)中介機構的審計報告缺乏法制約束
目前,少數中介機構以追求業務量為目的,順從企業的不當要求,對財產損失原因、壞賬計提方法、賬齡分析及相關項目的計提依據等涉稅事項避而不談,甚至為企業出謀劃策,違規追求享受最大優惠政策,審計報告粗糙失實,參照價值不高。
(四)報送資料不規范
企業報送的經貿委出具的《企業研究開發項目審核意見書》、研究開發項目計劃書和研究開發費預算、研究開發專門機構或項目組的編制情況和專業人員名單、企業總經理辦公會或董事會關于研究開發項目立項的決議文件、研究開發項目的合同或協議、研究開發項目的效用情況說明、研究成果報告等資料,因為沒有標準模板,形式五花八門,有的僅是一頁紙幾句話一個章。
(五)后續管理不到位
《企業所得稅稅收優惠管理辦法》簡化了納稅人享受稅收優惠政策的程序及相關手續,但簡化不代表放任不管,因為審核備案階段的簡化,就更需要加強事后監督和管理。當前備案類減免稅存在后續管理不到位的情況,備案登記結束,資料歸檔入庫,很少再進行事后監督審核,對備案類減免稅企業缺少連續、動態的管理。
二、強化后續管理工作的對策
(一)有針對性的開展重點審核工作
1.重點審核的企業
主要包括:利潤率、應稅所得率明顯偏低的企業;納稅信用等級低或連續虧損仍持續經營的企業;跳躍式盈虧企業;股權登記變更或重組改制企業;持有上市公司限售股,并在解禁后出售的企業;減免稅額較大或減免稅期滿前后利潤額變化異常的企業;所得稅重點稅源企業;關聯交易收入比重較高的企業;稅務機關確定需要重點審核的企業。
2.重點審核的項目
(1)收入項目應重點審核納稅人是否按權責發生制原則確認收入的實現,是否存在隱匿收入,銷售收入不及時入帳,視同銷售、非貨幣性交易收入不計應稅收入,股權性轉讓收益、接受捐贈的貨幣及非貨幣性資產不計應稅收入,各種減免的流轉稅及取得財政補貼和其他補貼等未按規定計入應稅收入等問題。對其他業務收入、營業外收入也應重點審核。
(2)稅前扣除項目應重點審核納稅人是否存在虛列成本、費用,多結轉銷售成本,工資薪金、職工福利費、業務招待費、廣告費和業務宣傳費、補充養老保險、補充醫療保險等扣除是否符合規定,是否存在多計提折舊,無形資產未按規定進行攤銷,資本性支出列入費用等問題。
(3)關聯交易項目應重點審核是否存在與其關聯企業之間的業務往來,不按照獨立企業之間的業務往來收取或者支付價款、費用;關聯方企業的利息支出稅前扣除是否符合相關規定。
(4)稅收優惠項目應重點審核各類企業所得稅優惠,包括免稅收入、定期減免稅、優惠稅率、加計扣除、抵扣應納稅所得額、加速折舊、減計收入、稅額抵免和其他專項優惠政策是否按規定審批、備案。有無減免稅條件發生變化,仍享受企業所得稅減免問題;有無應稅企業向免稅關聯企業轉移利潤,造成應稅企業少繳企業所得稅問題;有無免稅項目與應稅項目核算劃分不清等問題。
(5)資產損失應重點審核是否按規定審批、扣除。企業自行計算扣除的資產損失,應重點審核會計核算資料和內部審批證明。
(6)研究開發費用加計扣除重點審核企業研發活動是否屬于有關產業目錄,審核企業歸集的研發費用是否超范圍列支。企業研發活動發生的費用不能全部加計扣除,備案時要加強審核。根據《企業研究開發費用稅前扣除管理辦法(試行)》,企業必須對研究開發費用實行專賬管理,同時必須按照該辦法附表的規定項目,準確歸集填寫年度可加計扣除的各項研究開發費用實際發生金額。稅務機關審核發現企業申報的研究開發費用不真實或者資料不齊全的,不允許加計扣除,有權對企業申報的結果進行合理調整。
(二)加強資料的真實性調查
以財產損失稅前扣除項目為例,稅務機關要采取多種方式加強調查,以確保企業申報財產損失稅前扣除項目的真實性。為此,必須認真核對報損項目,對因自然災害及意外事故或技術產品的提前報廢等原因而報批的項目,應查看消防、保險等部門的證明。
企業的調研報告 3
自二月份以來,本人共調研了16家計算機相關企事業單位,其中走訪七家,其它形式的調研九家,并有針對性的查閱了相關資料,包括企業人才招聘信息,兄弟院校教育和就業情況,計算機行業的發展現象等,并有針對性的采訪了有關企業人員、我系畢業生,收獲頗豐,現總結如下:
一、調研數據分析方面
就學校提供的計算機類大學生就業情況分析而言,均超過90%,但我認為這里面含有大量的水份。具體多少,還未進行真正統計,但從嚴格意義上來講,就業的情況絕對不足60%,而且這其中還有大量的學生所從事的工作與本專業無關,或工作極不正規,相當于臨時用工人員,得不到切實的勞動保障,具體數字本人還無從得知。以20xx屆畢業班的其中一個班為例(最早該班叫GA1班),班里不止一個學生從畢業至今還從未有過任何工作。
該班就業形式大致如下:全班總計有28名學生,大約三名學生專升本(今年七月份本科畢業),一名學生做為志愿者在撫順縣工作,至少三名學生從畢業至今未從事過任何工作,有三、四個學生做一些小買賣,參加工作的學生至少一半與本專業無關,并且參加工作的學生中至少60%是以打短工形勢出現,或是用人單位的用人制度極不規范,待遇較低,且很少有勞動保障。還有大約十名左右學生情況不了解。這個班級不能代表所有的我院計算機專業畢業生情況,但至少有一定代表作用。其中的原因我想無外乎以下幾點:
1、我們為求學院的發展而片面的不得已的追求就業數據,這數據的真實性自然有待商榷。
2、即使真的有學生簽署了就業協議,但這些協議相當一部分是虛假的,換句話說,是學校為了自身的生存和發展的需要而逼迫學生簽署的。
3、學生在學校內所學習的專業技能缺乏社會實用性(這一部分在后面要做重點闡述)。
4、部分學生不能以積極的、正常的心態面對社會,對社會缺乏了解,對自己缺乏足夠的認識,個人的素質有待提高,而在學校中這方面的鍛煉則有欠缺。
5、社會大環境而言,遼沈地區的許多用人單位存在嚴重的違規用人現象,充滿了偶然性、短期性、臨時性,就業質量難以得到保證。
在我采訪的許多公司中,用人制度是一個很大的`問題。例如,有些單位,平時用人很少,但如果近期承攬了一些工程(如綜合布線等)則需大量人員。企業只需一兩個網絡工程師進行簡單的技術指導,而其中大部分工程進行外包,并且僅需簡單的技術支持,對工人稍加培訓即可開展施工。這樣的企業對員工的數量要求不高,更希望要的是低價甚至是免費的勞動力,與公司之間僅僅是臨時雇傭關系,不存在任何合同。因此,向這樣的用人單位推薦學生就業比較困難,而且就業質量不高。
二、調研情況
本階段調研中,本人共走訪了七家企業單位,通過其它形勢采訪的有九家。并有針對性的查閱了相關資料,包括企業人才招聘信息,兄弟院校教育和就業情況(如北大青鳥、省交通學院),計算機行業的發展現象等,并有針對性的采訪了有關企業人員、我系畢業生等。實事求是的講,情況并不樂觀。這是由社會大環境、我院小環境以及學生個人的自身修養等幾個方面共同決定的。我們所能做的一方面加強教學及學生管理,一方面大力與企業合作,拓寬學生就業渠道。
三、相關問題梳理
一是著名大公司的就業門檻過高,一般都要求本科以上學歷,在學歷上我們的學生就已失去了絕大多數著名企業公司的準入資格。
二是準入門檻較低的小企業用人制度方面存在缺欠,缺乏人才培訓機制,我們有的專業(如軟件專業)較難形成批量就業的局面。
三是目前金融海嘯對社會各個行業的觸動太大,導致了人員需求的降低。
四是我們的專業技能的培訓不能與社會接軌。
五是我們缺乏真正意義上的專門與企業聯系接觸的人員,不注重企業關系的積累。
六是我們對學生的職業生涯培訓只注重技能的培訓,缺乏許多人格修養的因素,即使學院目前開設了相關課程,但也流于形勢。
四、解決方案與建議
在問題梳理中的前三項,是大環境所決定的,做為學院能夠做的就是合理優化專業設置,引導學生做好日常點滴的積累。
在這里我重點強調的是我們的專業技能與社會的接軌度遠遠不夠。我們的學生缺乏某一技能的深度理解與運用。往往用人單位要求的技能都有所涉獵,但都不能真正深入進去,不能達到要求的技能標準。這體現在我們的課程設置上,開的科目比較多,但每個科目缺乏遞進性。往往學生經過一個學期的學期,對本門課程剛剛有了基本的認識與了解,或者說剛剛入門,但這門課程卻結束了,而學生對這門學科的認識與了解與就到此為止,這就缺乏了一個更深層次的研究與應用,這正是企業所需要的這個實用層次,而企業用人往往用的就是這個實用層次,而我們的學生達到這個實用層次的僅是鳳毛麟角。這在我院06級畢業生陳洋和王興身上得到了印證。
我院06級畢業生xx在漢華軟件公司擔任程序員。另外我院06級另一畢業生xx在金碟電腦公司擔任技術總監。這兩名同學是我了解的我院計算機專業學生中最優秀的兩名。從這兩名學生的成長來看,我認為他們達到目前水平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
1、在本領域中能向深度發展。
2、有較強的自學能力,并且對專業研究報有極大熱情。
3、學習的目的性相當明確,上學時只挑自認為有用的課,而許多課程包括專業課幾乎沒上過一節。
4、學校提供了良好的環境,并具有一定的項目積累。
相關問題梳理中的第五點,我有個人保留意見及看法。據我所了解的北大青鳥的推薦就業模式中,有專人負責企業聯系,并且積累了大量的企業人脈,這樣專人專用,既保證了教師的正常教學又對企業的積累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當然,我院與北大青鳥不同,這需要在將來的工作中進一步的探索協調。
相關問題梳理的最后一點,注重學生的職業規劃能力,這在我們這個學期已經開始著手解決了。全院不僅開設了《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并且在日常的教學中對老師提出了加強學生素質教育的要求,就是目前來講對這一問題的解決辦法。
五、體會和收獲
總的來講,根據這次的調查,我認為學生的就業不僅僅體現在如何去找工作,也體現在如何提高學生的自身人格修養,如何更加合理的開設專業課,我們的專業課開展的是否有深度,是否實用,我們的教學設備是否夠用等等。
企業的調研報告 4
根據黑財企[20xx]2號文件《省財政廳關于在全省范圍內開展國有企業興辦集體企業有關情況專題調研的通知》精神要求,為了給上級解決大集體問題提供準確詳實的決策依據,我局抽調精干人員,組成了由常務區長任組長,總會計師、多種經營局長為副組長,財政、人勞、審計、非國有、清欠辦、政府辦等部門組成的工作領導小組,在節日期間對廠辦大集體有關情況進行了深入、詳細的調研,現將調研情況匯報如下:
一、基本情況
1、廠辦集體企業的發展歷程
xx林業局國有企業興辦集體企業是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初,當時林業局生產任務量大,國企老工人陸續退休,各林場所缺勞力,急需補充人員;林業局知識青年(初、高中畢業生)不斷增加及老知識青年急需安置,為了安置這部分人就業,保持全局社會穩定,加上有上級政策允許,各國有企業積極興辦集體企業,將知識青年錄用為集體工人,并采用各種方式,生產各種林木產品,由于當時林木資源富足,生產一些對路適銷產品,使集體企業得到了較好的發展,為促進林區的經濟發展和人員安置就業起到了很大的促進作用,大集體工人在林業發展建設史上作出了一定的貢獻。但是到上世紀九十年代初,大集體經濟的發展逐步走上由興盛到衰亡之路,導致這種裂變的因素主要有三個方面。一是資源狀態。大集體企業興于資源富足,衰于林木資源瀕臨枯竭,林木資源實行限額采伐,大力提倡主輔換位,木材原料大幅減少,許多生產林木產品粗加工的集體企業舉步維艱,二是體制原因。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加速轉變,集體經濟這種生產關系已經愈來愈不適應生產力的發展,甚至阻礙生產力的發展,正在逐步被民營經濟所代替。三是管理因素。集體企業的設備老化,生產過程中存在粗放管理,經銷不暢,漏洞多多,使集體企業效益低下,上述因素的存在,使大多數集體企業出現靠國家貸款負債經營,資不抵債,償還不起貸款,生產經營絕大部分企業已停業,面臨破產倒閉的邊緣。
2、廠辦集體企業的現狀
我局廠辦集體企業總數量45戶,其中:有33戶集體企業進行過生產經營活動,資產負債狀況為:資產總額13,659萬元,負債總額9,758萬元;另12戶企業沒有獨立進行生產經營活動,但有集體企業職工在崗進行工作。現有集體工人5762人,是分四批錄用的。1981年3月份根據林業總局(80)黑林總勞字95號文件精神,經伊春市勞動局批準錄用集體工人2185名;1985年12月根據黑政發字(83)12號文件,經市勞動局批準錄用集體工人798名;1987年12月份根據伊勞字(87)22號文件,經市勞動局批準錄用集體工人1892名;1991年1月,根據黑勞發字(91)66號文件,經市勞動局批準錄用集體工人887名。林業局興辦集體企業職工按行業劃分分為三類:一是在林場所直接從事木材生產、營林生產的集體工人有2960人,占林業局直接從事木材生產、營林生產職工總數的40%;二是在木材加工廠點從事林產工業生產的集體工人有1621人,占林業局從事林產工業生產職工總數的75%;三是從事多種經營生產的集體工人有1181名,占林業局從事多種經營生產職工總數的90%。1993年以前,從事木材生產、營林生產的集體工人和國企職工一樣,常年基本有活干,每月都能及時開支維持生活;1993年以后,隨著木材生產、營林生產任務的逐年調減,只能從事季節性生產,一年之中干半年活。1993年以前,從事林產工業生產的集體工人,基本做到常年有活干,每年都有較好收入;1993年后,隨著林區資源危困,沒有充足的加工原料,有些加工廠點逐漸解體,有70%的集體工人失業。1993年以前,從事多種經營生產的集體工人,常年“找米下鍋”,也能保證按月開支;1993年以后,隨著企業逐步改制,全局多種經營項目全部變成民營經濟,從事多種經營生產的集體工人全部下崗,重新自己擇業,有50%的集體工人靠兒女或父母養活。
二、廠辦集體企業在生產經營和改制中存在的問題
1、廠辦集體企業與國有企業分離狀況
一是資產關系。與國有企業具有產權關系的廠辦集體企業有45戶,國有企業借款及股本金占集體企業股本的72%;廠辦集體企業無償占用國有資產的金額7993萬元,由國有企業興辦但不具有產權關系的廠辦集體企業沒有。
二是人員關系。廠辦獨立集體企業的領導干部都是由林業局
黨委任命委派,全局有9個集體企業單位,大多數車間主任或段隊長都由國企職工擔任,國有身份職工占集體企業職工總數的27%;林業局直屬基層單位都有集體工人,林場(所)的集體工人較多,占林場(所)職工總數的40%,與國有企業職工混崗從事木材生產和營林生產工作。混崗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八十年代初期生產任務量大,國企職工勞力不足,混崗集體工人為林業生產做出了很大貢獻。現在全局混崗集體工人有40%的人員仍然從事林業季節生產工作;有60%的人員下崗失業,重新擇業從事民營、多種經營生產工作,或者外出打短工艱難地維持生活。國有身份職工與集體身份職工的比例為27%。
2、廠辦集體企業獨立生存狀況
一是廠辦集體企業包袱沉重,集體企業拖欠銀行債務264萬元,廠辦集體企業的債務的形成主要是國有企業多年為集體企業墊付資金使其進行生產經營,但由于國家政策變化,可采資源的逐步減少,管理不善,使集體企業無法經營,資不抵債,連年虧損,致使債務無法償還。集體企業不是承貸主體,貸款都是由林業局進行承貸,資金使用是通過往來資金結算關系為集體企業墊付,集體企業的資產負債率為71%。廠辦集體企業人員包袱沉重,各林場(所)混崗集體工人有60%人員下崗失業,地區林業局直屬基層單位集體工人有80%人員下崗失業,林辦獨立集體企業單位現在全部改制,集體工人全部下崗失業。全局被改制企業單位或私營企業單位重新聘用的集體工人占全局集體工人總數的30%,全局集體工人富余人員2683人。
二是企業負擔問題。在生產經營過程中集體企業占用國有企業資金為7993萬元,廠辦集體企業與國有企業的財務結算關系為往來資金結算關系。國有企業負擔集體企業的人員費用、福利待遇、水電煤等費用都是通過往來資金墊付。
3、廠辦集體改制情況
一是人員安置情況。全局在集體企業單位工作的國企職工1609人,有80%得到安置,達到法定退休年齡的國企職工都納入了市級養老保險統籌,已按時辦理了退休手續,由社保部門按月發放養老金。全局5762名集體工人沒有參加養老和失業保險,主要原因是隨著林業經濟不景氣,林業局生產任務量逐漸調減,廠辦集體企業單位大部分停產,集體工人沒活干,林業局和集體企業單位沒有經濟能力為集體工人繳納養老和失業保險統籌費,都沒有享受集體職工退休待遇,這個問題非常突出,是導致社會不穩定的`重大因素,也是當前應解決的主要問題。
二是資產變現問題。集體企業可變現資產金額約400萬元,占總資產的10%。
三、解決廠辦集體企業問題的政策建議
1、大集體工人應當同國有企業職工一樣,享受國家各項優惠政策,國家應當給全局5762名集體工人進行養老和失業保險補貼,從根本上解決他們的后顧之憂。全局5762名集體工人養老保險統籌前期需要22,931,607元,失業保險統籌費前期補貼需要1,528,773。今后每年集體工人養老和失業保險統籌費補貼需要6,167,644元。養老和失業保險個人帳戶交費由集體工人自己補繳,達到法定退休年齡的集體工人可以及時辦離退休手續,全局1729名已達到法定退休年齡的集體工人晚年生活就有也基本保障。沒有達到法定退休年齡的集體工人繼續交納失業保險費,下崗失業人員也和國企職工一們享受下崗失業金待遇,使整個集體工人隊伍不穩定因素得到緩解。
2、國家應當給廠辦集體企業工人進行富余職工一次性安置,享受國企職工一次性安置費待遇。全局5762名集體工人一次性安置費,按每人16,920元計算,總計需要一次性安置費97,493,040元。發放一次性安置費后,集體工人變成社會自然人,可按個體工商戶繳納養老保險費標準,補繳或繼續繳納養老保險費,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正常辦理離退休手續,真正從根本上解決了集體工人的后顧之憂。國家經濟有困難可以分三年對集體工人進行一次性安置,優先安置年齡大的集體工人。
3、根據《黑龍江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快林區經濟發展的若干意見》文件精神,加快林區集體企業產權制度改革,通過產權轉讓,置換林區集體企業的集體企業性質,通過一次性補償,置換林區在職集體工人的身份,林區集體職工以及民營企業、其它外來招商引資企業可將集體企業產權一次性買斷,在自愿的前題下,將職工的一次性安置費用(參照全民企業職工安排)欠發的工資、一次性投入等作為股金把股份置化到職工個人,通過這些措施,逐步從根本上實現林區集體企業產權制度改革。
4、對于林場(所)的集體企業職工,現有60——70%混崗于各小隊、工組、進行林業木材生產和營林生產,而且是骨干力量,這部分職工可以在生產中退出來,通過天保工程,森林的管護經營,集體企業職工享受全民職工的同等待遇,可以參加管護經營森林的生產中來,使山上林場所的集體職工也可以有活干,合理合法的投入到森工企業的各項改革中來。
5、對于確實身體有病不能參加勞動生產的,應適當發放給生活救濟款,解決集體企業職工的現實生活困難。
6、對于集體企業的職工開辦個體服務業,自謀職業的人員,根據黑政發[20xx]92號文件精神,減輕林區稅費負擔,應減免稅20%——30%以上。
7、對集體企業下崗失業人員做好再就業工作,發放下崗證(參照全民職工有關政策進行),享受再就業的優惠政策。
企業的調研報告 5
為詳細了解金融危機形勢下我市企業發展情況以及受危機影響程度,并為做好全年經濟形勢分析和明年發展計劃預測做準備,市發改委分別對舒城、霍山、霍邱等三縣“十強”企業運營情況進行了專題調研。
一、重點企業生產經營情況
1、銷售收入增幅小幅回落,但仍保持較快速度增長。與08年相比,雖然大部分企業尚未恢復危機前增長水平,但30家企業中有70%仍保持兩位數的較快增長速度。部分企業及時調整發展戰略,內抓管理外拓市場,在整個市場不景氣的背景下,依然逆勢上升。尤其帥旺食品有限公司、世華化工公司、迎駕集團增長較快,分別為218、58%、165%、56%。
2、投資規模不斷擴張,企業可持續發展潛力增大。調研的30家企業中有18家企業已經或正在實施技改擴建,總投資近12億元,今年已完成投資約4.5億元。其中:景山食品有限公司為緩解超負荷生產仍無法滿足客戶訂單需求的矛盾,今年新上了三個技改擴建項目,分別為3000平方米的生產車間、1000平方米的冷庫,以及一個污水處理廠,總投資8000萬元;舒城三樂童車也擬新征地135畝,以解決產能及場地規模受限問題,力爭未來2—3年內在學步車單品產量上實現全國第一,在兒童三輪車、兒童推車和童床產量達到國內同行前五名。
3、增長方式出現積極轉變,產業升級和結構調整步伐加快。調研中發現,許多企業已經認識到了產業升級和結構調整的必要性和緊迫性,有的`甚至已經努力在向這個方向邁進。例如昌龍水泥有限責任公司為應對危機挑戰,響應國家淘汰落后產能的相關政策,今年主動關閉了1座高耗能、高污染的立窯,并興建了新型粉磨站,經過技改之后產值將增加45%,總產量將達到30萬噸。同時昌龍水泥鑒于水泥市場逐漸趨于飽和的態勢,還嘗試涉足童車制造領域,并計劃逐年增加童車制造在其投資中的比重。霍山東磁股份有限公司也通過對高科技液晶電視等離子電視相繼占領市場、傳統彩偏電視已逐漸被取代、相應偏轉磁蕊軟磁鐵氧體已沒有市場空間這一行情的判斷,果斷淘汰了軟磁鐵氧體生產線,并將投資重點轉移到發展光伏太陽能新型產業上。
二、存在問題
1、企業融資依然較為困難。所調研的單位均為發展規模和能力較強的企業,然而在貸款時仍普遍面臨條件嚴格、程序繁瑣、反擔保成本高、期限短等問題,其他中小企業的融資和貸款環境則更是沒有得到根本改善。
2、原材料價格受市場影響波動較大,企業利潤有所下降。受金融危機影響,產品原材料價格尤其是農產品價格、鋼材價格等隨市場波動較大,造成企業成本增加,利潤下降。臨水酒業有限公司用于釀酒的重要原料——紅梁從去年的1500—1900元/噸激增至3800元/噸左右,包裝、瓶子、瓶蓋等價格也上漲15%—20%,致使生產成本大幅增加。今年志誠機電有限公司在保持相同銷售規模下,利潤同比大幅下降。霍山一隆公司雖然生產經營量比上年增長50%,但是由于羽毛及布匹等主輔料原料價格上漲幅度達130%,導致利潤較同期下降很大。
3、建設用地短缺成為發展瓶頸。大部分企業為突破產能受抑,多擬計劃征地擴大生產規模,然而可用地緊缺這一現狀已經成為制約企業產能和規模進一步發展壯大的短板。
4、用工難現象逐步凸現。隨著江浙一帶經濟的回暖復蘇,農民工開始向沿海經濟發達地區回流,內地一些企業在擴大生產規模后已出現人員緊缺、招工困難的情況。
5、個別行業市場不規范,缺乏統一管理,形成不良競爭;部分行業產能過剩,出現低水平重復建設的現象。源牌集團負責人介紹,目前我市蠶繭收購市場上存在著大批非法繭販爭搶繭源、競相抬級抬價的不良現象,造成蠶繭以次充好、繭價有較大波動,甚至出現了劣質種苗,嚴重影響了當前蠶桑業的健康發展;部分企業反映水泥產業在我市已經形成區域性產能過剩的局面,人均產量已遠超過1000噸,供需失衡,然而在我市區域內仍不斷有新的水泥項目上馬,導致水泥產能擴張過快,造成了資源的大量浪費。
6、投資環境需進一步改善。部分縣區道路交通設施的滯后給企業原材料運輸和產品外銷增加了運營成本、有些縣區在查處運輸超載方面處罰力度偏重、個別縣區外來企業與駐地居民關系緊張,這些都給全市招商引資環境帶來了影響。
三、相關建議
1、搭建有效平臺,促進銀企無縫對接。認真落實當前國家和省有關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相關文件精神,采取有力措施,放寬中小企業貸款條件,增加貸款擔保中企業固定資產抵押所占比例,延長貸款期限,簡化審批程序。政府應發揮主導作用,積極搭建有效平臺,促進銀企無縫對接。
2、優化投資環境,打造服務“高地”,形成招商“洼地”。繼續推進政府職能轉變,增強服務意識、大局意識,轉變項目投資管理方式,加快項目審批力度;繼續加大道路基建等投資力度;改善外來企業與駐地居民關系,為企業發展營造良好的外部環境。
3、整合企業生產資源,發展產業鏈和產業集群。配套企業以及產品上下游企業就近布局。促進相關企業展開行業內以及行業間合作,實現訂單共享、人才共享,從而達到資源共享、優勢互補。企業相互聯合,做大做強,提高共同抵御市場風險的能力。
4、加快技改力度,促進產業結構調整。結合國家產業結構調整,對接國家、省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積極申報一批技改項目,爭取資金支持,促進我市加快技術改造。出臺鼓勵企業加大投入獎勵政策,鼓勵和引導企業加大投入力度,加快產業升級。
5、加大企業科技研發投入,增強自主創新能力。鼓勵和引導我市相關企業建立工程研究中心、工程技術中心、工程實驗室等提升企業產品開發、試驗、制造、檢測的能力。推進以企業為主體的產學研結合,支持企業培養壯大研發隊伍。加大科技專項的實施力度,提高專利申請數量和質量,加快推進自主創新。
企業的調研報告 6
女工勞動保護示范企業推廣項目是落實婦女兒童發展規劃的一件實事。項目涉及三個方面:簽訂女職工權益保護專項集體合同的鞏固率、女職工勞動保護特殊規定的宣傳培訓、女職工權益維護。近日,連云港市婦聯前往連云港市總工會,深入一些就業企業,對項目在連云港的實施和運作進行了詳細的調查、分析和思考。
一、主要做法
1、深化女職工特殊集體合同制度。一是堅持女職工專項合同和集體合同同步推進;二是融入整體工作目標;三是引導基層工會積極與行政當事人平等協商,根據女職工特殊權益新規定,及時調整修改女職工特殊合同相關條款,依法維護女職工特殊權益。目前,全市已簽訂女職工專項集體合同4834份,覆蓋女職工24.3萬人。
2、大力開展《女職工勞動保護特殊規定》的學習和宣傳。組織全市《女職工勞動保護特殊規定》知識競賽,統一下載排版競賽試題和答題卡,并分發給各級工會。以此為契機,各級工會女職工組織開展了多種形式的學習、宣傳和答疑。通過舉辦知識競賽、培訓班,開展送題上門、答疑討論等內容豐富的.各種學習宣傳活動,有效提高了對《女職工勞動保護特別規定》的認識。
3、對維護女職工權益進行專項監督。20xx年9月和10月,在全市電子、化工、皮鞋等行業,對女職工禁忌勞動標準的執行情況,特別是涉毒、有害情況進行了專項監督調查,并對檢查中發現的問題提出了切實可行的整改措施和要求,也為今后更有針對性地推進女職工勞動保護工作提供了科學依據。
4、創新實施生育保險參保女職工免費體檢制度。市總工會和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聯合發文,創新性地為參加生育保險的女職工建立了免費的婦女考試制度。從20xx年起,參加生育保險的女職工每兩年進行一次婦科檢查。20xx年,通過積極努力,完善檢查項目和標準,人均成本標準由350元調整為540元。近4萬名市級女職工享受免費女性體檢,資金總額達到2100多萬元。
5、對女性員工開展廣泛的關愛行動。定期對女員工開展探訪慰問、結對幫扶、金秋幫扶、就業幫扶、癌癥篩查、疾病救助等一系列關愛幫助行動,以最及時、最真誠的方式向有需要的女員工送去幫助和關愛。
第二,主要問題是
1、保護女工權益的特殊集體合同已經格式化和文本化,需要加強其個性和針對性。
2、部分女職工對有關自身權益的法律法規不完全了解。雖然他們知道可以通過法律來保護自己的權益,但是對于具體的規定并不清楚。
3、非公有制企業少數女職工勞動權益不容樂觀,主要體現在工資收入增幅不大,企業發展成果享受不到同步;縣區少數企業女職工生育保險未繳;女工集中的企業勞動保護措施不到位。
第三,一些建議
1、繼續加大法制宣傳和執法監督力度。一是重點加強非公有制企業對《女職工勞動保護規定》等法律法規的宣傳教育,提高企業依法經營的意識。第二,加強對女職工的宣傳教育,提高她們的法律觀念。第三,加強執法力度,完善處罰措施,對侵犯女職工權益的行為嚴格執法,違法必究。同時,要加強執法監督檢查。
2、盡快頒布《江蘇省女職工勞動保護條例》,增強針對性和可操作性,完善女職工勞動保護法制建設。
3、深化女職工特殊保護專項集體合同機制建設,注重質量和效益,制定符合企業和女職工實際需要的專項集體合同,讓女職工真正感受到專項集體合同維護自身權利的機制。
4、各職能部門要優勢互補,相互配合,以網格化方式落實女職工權益,確保女職工合法權益和特殊利益得到落實。
企業的調研報告 7
人力資源服務商發布《20xx企業離職與調薪調研報告》。報告說,20xx年中國19個行業的員工離職率平均為15.9%,為20xx-20xx年的最低,其中IT行業的離職率最高。
數據顯示,20xx年員工主動離職率也創下五年來的最低紀錄,為7.87:1,占離職總人數的88.7%。而20xx年主動離職與被動離職比率為16.3:1,即主動離職員工占總離職人數的94.2%。報告預期,20xx年這19大行業的離職率將會上升,薪酬增長也將達到7.8%,遠超過20xx年5.1%的水平。
某人力資源服務商《離職率調研報告》每年發布一次。本次調研于20xx年10-12月進行,共收集企業問卷3368份,覆蓋化工能源、金融、汽車制作等19個行業。高科技、制造業、房地產和消費品等四個行業的離職率報告同期出爐。
主動離職減少員工滿意度下降
調查顯示,八成以上的企業經營業績在20xx年底陷入最低點,這一變化也改變了薪酬增長和跳槽離職的節奏。人力資源管理的策略從“人才爭奪”轉向“人才培養”和“成本控制”。20X、20xx年19個行業的平均離職率分別22.3%和23.1%,20xx年只相當于20xx年的70%。
調查數據顯示,行業間的離職率差異并不明顯。離職率最高的行業是高科技18.3%,離職率最低的行業是生物醫藥,為12.6%。但是職能間的離職率差異迥然:營銷類崗位的平均離職率最高,達到29.9%,主、被動離職率比接近19:1;其次為技術研發類的崗位,平均離職類為26.6%;主、被動離職率比為13.6:1;生產類崗位離職率為14.1%,主、被動離職率6.5:1;行政類職位的離職率最低為6.2%,主動與被動離職率比為3.4:1。雖然此次調查數據與20xx年營銷類離職率38%,技術類33%等不可同日而語,但是離職率高低的排行與20xx年如出一轍。
受經濟不景氣的'影響,20xx年主動離職率人群明顯減少。20xx年全國最大的招聘網站共發布職位850多萬,雖然與20xx年接近,但是20xx年1-6月份發布的空缺職位相當于20xx年同期的75%.工作不好找,使得人心思穩。另一方面,由于薪酬增長放緩,特別是企業間和行業間的薪酬差異縮小,通過跳槽實現薪酬的跳躍性增長變得越來越困難。如果考慮到通過一些非常手段迫使員工提出辭職等因素,那么實際主動離職率的比例更低。調查顯示,基層員工的離職率和主動離職率最高,分別為29.2%和20.5:1;中層高管理和技術人員(主管/經理/總監)為16.5%和11.6:1,高層管理和技術人員(副總裁/總經理/總裁)僅為7.2%和1.6:1。
但是調查也顯示,盡管主動離職人數減少,但是員工對雇主的滿意率卻沒有相應提高,而雇主對員工的滿意度也呈現下降趨勢。薪酬是員工的最大的不滿,其次是不滿于企業對經營狀況的秘而不宣,排列第三的是企業對員工的關愛不夠。而雇主對員工的不滿多為工作知識和技能不足,敬業度和忠誠度。
某人力資源服務商薪酬調查部分析認為,經濟危機對職場人士的心理帶來了深刻的影響。減薪裁員、內部調動、強迫休假、縮減部培訓等等,雖然減少了企業人才成本,但也影響了員工士氣,職場中人普遍存在狀態低迷,工作效率降低,工作意愿不強。不過,根據以往經濟周期的運行規律,隨著經濟增長,員工離職率將逐漸回升,并可能在短時間出現跳槽高峰。
20xx年加薪預期7.8%
受經濟不景氣的影響,20xx年調薪幅度相比20xx年跌幅逾50%,為5.1%。但欣慰的是,調查數據顯示企業在20xx年預計調薪幅度、調薪次數等方面的預期都好于20xx年。
某人力資源服務商的調查發現,超過三分之二的受訪企業表示將在20xx年增加人才管理預算。由于經濟不景氣影響而造成加薪滯緩的高科技、物流、貿易和機械制造等行業,將在20xx年予以“補漲”。而未受影響的互聯網、快速消費品等行業20xx年的加薪幅度則等同于、甚至小于20xx年。另對19個行業的200多家領先企業調查發現,在20xx年憑借實力積極招聘和儲備人才的企業,20xx年的加薪幅度也較小。
由于對20xx年的經濟局勢有不同的預見,一半以上的企業將保持甚至擴大員工現有薪酬中浮動比例,“績優”的員工將獲得更高的收入。同時,八成以上的企業稱,在人才競爭中將首先考慮“加強雇主品牌建設”或者“擴大雇主口碑傳播”,而不是“提高員工薪酬福利”。事實上,很多企業將20xx年的業績增長首先歸功于“開支節省”、“國家政策”或“全球經濟好轉”,而“員工的努力和配合”的作用不明顯。
20xx年工資水平占GDP的8%,而國務院預測20xx年的物價將達到5%。某人力資源服務商薪酬調查部預計,20xx年企業提供的薪酬將更具有彈性,同時將會根據業績和物價指數的波動,多次調整員工薪酬。
企業的調研報告 8
20xx年1月1日 ,新修訂的《勞動法》和“兩稅合一”(指內資企業和外資企業的所得稅率統一為25%)開始正式實施;同時出口退稅政策調整,節能減排等改革措施不斷深化;人民幣持續升值等新情況不斷出現。為調查這些新舉措(新情況)對我市企業用工的影響和作用,我們選擇了部分企業進行了問卷調查,共收到33家企業的調查表反饋,其中:國有企業17家,集體企業3家,私營企業8家,外資企業5家。現報告如下:
一、 企業高度重視《勞動法》并深入貫徹
所調查的33家企業均組織學習過新的《勞動法》。企業用工的管理方法正走向依法管理、規范管理、合同式管理。33家企業的在崗職工為30946人,已經簽訂勞動合同為25767人,占的比重為83.3%; 276人因職工或企業的原因未簽勞動合同而離開企業, 占的比重為0.9%;尚有4903人在待簽過程中,占的比重為15.8%。未簽勞動合同而離開的現象主要出現在私營企業和外資企業,其中:私營企業270人,外資企業6人。
二、 企業的用工方式以“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用工”為主。
本次調查企業主要用工方式時允許有復選項,企業選擇頻次最高的為“簽訂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用工方式”選項,共計24次,占總選擇頻次的52.2%;其次為“簽訂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用工方式”選項,共計17次,占37.0%;第三為“簽訂勞務派遣勞動合同用工方式”選項,共計3次,占6.5%;第四為“簽訂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務為期限的勞動合同的用工方式”選項,共計2次,占4.3%。
三、 企業遵守《勞動法》的意識得以強化
新《勞動法》的實施將使企業用工成本增加。我市企業選擇頻次最高的選項為“辦理社會保險的成本增加”,共計19次,占總選擇頻次的41.3%;其次為“合同終止時經濟補償金的成本增加”選項,共計11次,占23.9%;第三為“不簽勞動合同的成本增加”選項,共計8次,占17.4%;第四為“違法解除勞動合同的'成本增加”選項,共計8次,占17.4%。前兩項為守法成本增加,認同率高,說明通過深入學習貫徹《勞動法》,企業認同勞動者社會保險的重要性,遵守法律的意識增強。后兩項為違法成本增加,也有相當部分企業認識到它的重要性,但認同率不如前兩者高,說明大多數企業基本不做違法的前提假設,故而未把違法成本增加當主要成本支出的首選項,這也從另一側面說明企業守法意識加強。
四、某些行業出現勞動力短缺現象。
33家企業中出現勞動力短缺現象的8家,占24.2%,勞動力充足甚至過剩的24家,占72.7%,其他情況(經營者正辦理交接,無法判斷)1家。占3.1%。
出現勞動力短缺現象的企業以私營企業較多,有4家,占私營企業總數的50%;其次為國有企業,有2家,占國有企業總數的11.8%;第三為集體企業,有1家,占集體企業總數的33.3%;第四為外資企業,有1家,占外資企業總數的20.0%。
從行業發布看,勞動力短缺現象主要分布在酒店、賓館、飯店等服務行業。
五、 口退稅政策調整,節能減排,兩稅合一等改革措施對我市企業影響不大。
對于“出口退稅政策調整”,63.6%企業認為“沒有影響”,36.4%企業認為“有影響,但影響不大”,沒有一家企業認為影響較大。
對于“兩稅合一”,33.3%企業認為“沒有影響”,66.7%企業認為“有影響,但影響不大”,沒有一家企業認為影響較大。
對于“節能減排”,30.3%企業認為“沒有影響”,69.7%企業認為“有影響,但影響不大”,沒有一家企業認為影響較大。 六、 人民幣持續升值對我市企業有影響甚至有較大影響。
對于“人民幣持續升值”, 85.0%企業認為“有影響,但影響不大”,12.0%企業認為“沒有影響”,3.0%的企業認為有較大影響。
企業的調研報告 9
1、調查目的
為了了解企業對高校畢業生的需求標準以及企業家的人才觀,對高校人才培養機制進
研究與分析,促成高校培養的人才與社會接軌,更好地整合學校教學資源,促進學校提高自身服務質量
2、調查內容
到服裝企業找負責人了解服裝企業對人才需求方面的信息并且完成“關于企業人才需求的調查問卷”。
3、調查時間
調查集中在7月6日、7月7日、7月8日,這3天進行。
目前,服裝行業發展勢頭猛進。通過走訪調查顯示,服裝設計人員為數不多,高檔的服裝設計人才更是微乎其微,從走訪的溫州服裝企業所了解現有的服裝設計人員其中本科生占極少的比例,畢業生的實踐能力,溝通能力,工作能力都還有待于提高。這種狀況,對于服裝行業向著更高、更遠方面發展是一種阻礙。廠家們反映,畢業生,掌握了理論知識,又會操作,技術比較全面,但技術熟練程度還有待進一步提高,尤其缺乏實踐。這說明在校訓練的機會少,應加強學生實際操作能力的培養,這要求教學內容要更新,這就建議讓學生應拓寬視野多參加實踐。我們應該把握自己的優勢——在學校重視自己所學的專業知識。切不可浪費時間!我們比很多人都幸運,有良好的學習機會。在大學這個小型社會學習溝通能力,加強人生觀,職業道德和勞動態度方面的修養。
調查問卷顯示企業對本科生的需求呈上升趨勢。但在調研中發現:如今,在溫州一些企業里已開始“淡出”學歷、資歷、經驗方面的`框框,主張“適用才是硬道理”,將擁有業績、成果、具備真才實學、為市場檢驗證明具有創新思維和發展潛質的人才,納入引進的主視野。如果擁有高學歷但無法在起職位為企業創造價值,那么對企業來說是無用的。只要略加留意溫州的報紙、網絡和琳瑯滿目的招聘廣告,經常可見“至少2年以上工作經驗”、“無工作經驗免談”等招聘內容,“有工作經驗”常常成為了應聘的門檻。越來越多的企業已經認識到在人才的選擇中,既要注重人才的文憑、證書及身體狀況,更注重人才能力及綜合潛質等,不同崗位有不同的需求,最重要的是適用。事實上,采用了“適用即人才”的標準,是企業務實發展思想的回歸,這也代表了目前許多企業的用人策略。
訪問的服裝企業對大學生最多的評價是:大學生在學校所學與社會需求脫軌,但要求高,又缺乏實際能力。其實現在的企業都很現實,看重工作經歷和技術,希望員工能盡快為公司創造價值。有誰希望把自己的企業給員工當練兵場呢?因此在校大學生要有危機感,不要以為一步入社會就能找到滿意的工作。應明確自身的價值和定位,你有什么能力能讓你找到好工作。很多大學生找工作都存在這樣的誤區:一個方面是自己眼高手低,自己根本自身素質沒有達到一定的水平,另一方面是自己沒有給自己一個很好的定位,沒有找準自己的位置。“加強大學生社會實踐能力培養!”這是大多數企業給我們大學生的忠告。
我們只要了解了社會的需求和自己所長,就會很快找到自己社會中的位置打好人生中漂亮的一仗。現代大學生缺少社會知識和信息,在學校時從不關注社會中的情況,甚至連新聞都懶得看,更不用說社會鍛煉,所以當他們邁出校門的那一刻就迷失了方向,拿著自己的簡歷不知何去何從,只知道自己學的是什么專業,卻不知道自己能干什么,以至于很多大學生畢業后都找不到工作;因為大學生缺少社會鍛煉,空一肚子墨水卻不知如何用,很多用人單位不愿招聘應屆畢業生,都愿吸取有工作經驗者,因此大學生的就業率也越來越低!有的學生辛辛苦苦學了數十年的專業當走進社會時卻找不到任何與所學專業有關的工作,這是多么可悲的事情,這就是不了解社會的需求所造成的。
所以我們要發起倡議,為了我們今后更好更快地投入到社會當中去,為了我們早日實現我們的人生價值,為了能夠更順利的工作用自己的所長服務于社會,讓我們積極投入到社會實踐中去吧!
企業的調研報告 10
稽核是農村信用社管理的重要手段,是獨立于業務部門之外的檢查監督機構。在農村信用社新的發展形勢下,稽核工作的職責更加重要,任務更加艱巨。如何改進稽核工作適應新時期改革與發展的需要是一個重要的課題。因此,要認真研究和分析稽核工作存在的問題,提出解決問題的對策,這對于提高稽核工作水平,促進農村信用社的健康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農村信用社稽核工作存在的主要問題
農村信用社稽核工作雖然在不斷改進和提高,但針對農村信用社資產質量不佳,經營風險嚴重,管理能力較弱,執行制度不嚴,經濟案件不斷發生的實際情況,反映出稽核工作力度不夠,檢查不嚴,懲治不力。主要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一)對稽核工作重視不夠,存在重業務經營輕稽核監督的問題,個別領導認為抓業務經營出成果,抓稽核監督出問題,沒有擺正業務經營與稽核監督的關系。由此產生對稽核檢查不支持,對整改意見不落實,對稽核人員有意見等問題。還有的領導為保業績,不敢主動要求稽核人員加大力度查問題,怕出案件出事故,影響單位形象和個人發展。
(二)稽核工作缺乏創新,自深化農村信用社改革以來,農村信用社的管理體制、經營理念、業務規范、市場營銷等多方面都有重大的突破。改革創新的成果顯而易見。而稽核工作創新相對落后,從理論到實踐仍然沒有擺脫傳統觀念,缺少新的稽核理論和方法去指導工作。其原因是稽核人員缺乏創新意識。
(三)稽核體制存在弊端。目前稽核管理實行“垂直管理,上掛下查”的體制,取消了縣級聯社的稽核部門。省聯社成立稽查局,市聯社成立稽核局,并下設稽核分局,由省聯社統一領導和管理。這種體制具有稽核權力集中,獨立管理,行動統一的優點,但有三個弊端:一是縣級聯社法人治理結構不完善,缺少有效合規的監督檢查部門。如:組建農村合作銀行或統一法人聯社,內設機構必須有稽核部門,否則不予批準。這樣,稽核部門名義上是聯社的內設機構,實質上脫離聯社領導。二是由于縣級聯社對稽核人員不具備領導權,把轄內的檢查監督工作落實到業務部門并增加了檢查人員。這些檢查人員承擔的也是稽核相關的職責。在實際工作中稽核部門與聯社缺乏勾通協調,沒有信息共享,互為利用,出現聯社業務部門檢查后稽核部門再查或稽核部門查完聯社業務部門再查的問題,重復勞動,造成人力財力的浪費。三是個別地方稽核部門與縣級聯社不能形成合力,由于各自的職能和目標存在差異,對一些問題達不成共識,聯社要成績就要沒有問題,稽核要成績就要查出問題,這樣就存在一定的矛盾。表現在對稽核檢查出的問題意見不統一,處理不一致,整改難落實。
(四)稽核作用發揮不足。一是稽核的執行力需要加強,存在對檢查出的問題整改不力,屢查屢犯,屢教不改。有的對員工有力度,對高管沒力度,對基層有力度,對上層沒力度,導致稽核結論、稽核處罰和稽核整改意見等不落實。有的稽核部門本身缺乏力度,不了了之,沒有真正樹立權威。二是有的稽核部門抗干擾能力弱,在處理稽核檢查出的.問題,特別是案件時,面對各方面的干擾,不能有效抵制,失去原則性,獨立行使職權的能力差,出現大事化小,小事化無的問題。三是稽核工作重點不突出,有的稽核部門沒有緊緊圍繞農村信用社的中心任務開展工作,而抓些非主流的業務,與各時期農村信用社的主要工作不同步。表現在抓小放大,避重就輕,枝節問題細之再細,重大問題置之不理,沒有把影響信用社發展的信貸風險、合規經營和違法問題作為重點抓好。四是稽核工作效率需要提高,在工作中時常存在久托不決,久查不清和難以定論的問題。主要原因是稽核工作效率不高。在稽核方法上存在事后稽核多,事先和事中稽核少。特別是重大業務項目事先和事中沒有參與監督,事后出現問題或通過檢查才發現問題,補救措施已來不及,造成損失。五是稽核制度建設應該加強。雖然建立了稽核管理及責任追究等制度,但仍存在制度不切實際和流于形式的問題,要按照科學、適用和有效的原則修改和完善稽核管理制度,從維護稽核權威和調動稽核人員積極性等方面做出新的規定。六是稽核部門勾通協調能力不夠,對內應與各業務部門搞好協調,及時了解業務經營狀況和每個時期的工作重點,及時掌握新的業務知識和管理辦法,利于更好的開展稽核工作。對外應與銀監部門和稅務部門勾通協調,及時掌握國家有關對農村信用社的政策規定,及時了解銀監部門和稅務部門檢查信用社提出的問題,溶入稽核工作中認真解決,防止出現自行其事或互相矛盾的問題。
(五)稽核隊伍建設需要提高。雖然稽核人員采取考試和考核的方法擇優錄用,一部分人的素質仍不適應農村信用社發展和稽核監督工作的需要。一是缺乏學習意識,工作能力較弱,難以承擔復雜艱巨的工作任務,個別稽核人員只會簡單的查帳,缺乏分析能力和破解難題的手段,特別是缺少懂計算機和法律知識方面的人才。在當前農村信用社普及計算機技術和辦公自動化的情況下,稽核隊伍顯得工作滯后,對高科技方面非常薄弱。二是缺乏責任意識,表現在個別人員工作不積極不主動,被動地接受組織或領導安排去檢查工作,其它的問題不愿涉足不敢過問,遇到問題繞著走,缺乏發現問題一查到底,不查清不罷休,必須搞個水落石出的精神。三是缺乏服務意識,稽核工作是為農村信用社發展提供支持和服務的部門,即有監督檢查的職能,也有服務和輔導的職能,在工作中存在認真檢查的多,耐心輔導的少,個別稽核人員缺乏綜合處理問題的能力,單純講處罰,沒有把教育和輔導作為工作的一部分,導致與被檢查單位的矛盾加深,不利于解決問題。四是缺乏法制觀念。個別稽核人員法律意識淡薄,是非判斷能力不強,堅持原則不夠,由此產生的是重大違法違規事件在其檢查過程中有意或無意放過,導致失職或瀆職。近幾年我國金融案件屢屢發生,每起案件究其原因都有稽核監督不利的因素,在處理責任人當中都有稽核檢查人員。也就是稽核這道關口放行了作案分子,才導致一些案件的形成與發展。
二、改進農村信用社稽核工作的對策
農村信用社是我國金融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新的歷史時期,防范和化解風險的任務非常艱巨,作為農村信用社的稽核部門責任重大。如何發揮稽核作用,事關改革成敗和事業發展,必須加快解決稽核工作存在的問題,構建符合農村信用社發展需要的稽核體系、制度和隊伍,開創農村信用社稽核工作的新局面。
(一)擺正位置,高度重視,明確做好稽核工作的重要性
當前,農村金融改革正在深入進行,金融競爭日益激烈,各種經營風險也越來越大,加強內部管理,有效防范和控制風險,是農村信用社稽核工作的重要任務。稽核工作作為農村信用社自我監督、
主動防范、查錯除弊、規避風險的重要手段,在促進農村信用社穩健發展方面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因此,稽核工作只能加強,不能削弱,要把稽核工作當成影響事業興衰的重點工作來認識和重視。
1、加強稽核工作是強化和完善內控機制的需要。這次深化農村信用社改革,國務院明確指出:“不論采取何種產權制度和組織形式,都要按照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完善法人治理結構,建立決策、執行、監督相互制衡,激勵和約束相結合的經營機制”。稽核作為重要的經濟監督手段,對各項經營管理、經營決策、經營結果和內控情況進行再監督,其作用越來越重要,加強稽核監督機制是完善法人治理結構的重要環節,也是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重要內容。是深化改革構建完整內控體系的需要。
2、加強稽核工作是有效防范和控制經營風險的重要保證。農村信用社已形成的風險和面臨的風險問題非常嚴重,化解和防范風險的任務相當艱巨。稽核部門承擔著重要的監督檢查和控制作用,通過有效的監督檢查和評價,找出經營管理工作存在的問題和薄弱環節,發現形成風險的原因和控制風險的辦法,及時提出整改意見,并督導其認真整改消除隱患,促進信用社內部管理、內控制度建設和各項業務操作的完善和規范,提高抗風險能力和防范案件的能力。因此,充分發揮稽核監督作用,是對農村信用社規范管理、合規經營、有效防范和控制風險的重要保證。
3、加強稽核工作是防止和打擊金融犯罪的重要措施。近幾年,金融犯罪案件問題比較突出,其中農村信用社占比較高,反映出農村信用社管理偏松,規章制度不落實,員工法制觀念淡薄等問題。在稽核監督方面有失職失查失去作用的問題。從稽核方面總結教訓,主要是一些領導對稽核監督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認識不足,不善于用稽核這種科學管理手段來強化內部管理。另外是稽核人員玩忽職守,檢查不嚴,流于形式,沒有及時發現和制止犯罪問題,針對這些教訓,加強稽核工作,提高有效的稽核手段,從管理上和制度上經常性的監督檢查,消除隱患,堵塞漏洞,執行制度,強化管理,杜絕金融犯罪的發生。
4、加強稽核工作是解決當前突出問題的迫切需要。從農村信用社經營管理的實際情況看,有相當一部分信用社在經營管理和內部控制等方面存在問題。一是內控制度不健全,管理薄弱,自我約束力差。二是制度形同虛設,有章不循,違章不糾,檢查不嚴,監督不利。三是業務操作不規范,隨意性大,失去控制。四是內部管理混亂,違規違紀問題時有發生。五是對出現的違規違法問題責任追究不嚴,懲治不力。上述問題導致的結果是資產質量下降,經營風險加大,金融犯罪增多,還存在經營成果不實,隱性問題突出等。這些問題不僅影響農村信用社的正常經營,也影響農村信用社的改革與發展。面對農村信用社的現狀,迫切需要加強稽核工作,加大力度解決存在的問題,確保農村信用社的穩健發展。
(二)創新機制,強化管理,充分發揮稽核監督的職能作用。
目前,農村信用社稽核工作面臨新的形勢和任務,做好稽核工作,對于農村信用社的經營與發展非常重要。針對稽核工作存在的問題,要以創新機制和強化管理來研究對策,全面提高稽核工作的地位和作用,適應農村信用社管理的需要。
1、各級領導要重視稽核工作。把稽核工作擺在重要位置,做到稽核與業務共同抓好,通過抓稽核檢查促進業務發展。一是維護稽核部門的權威,支持稽核部門查處違法違規問題。二是提高稽核部門的地位,經營管理中的重大問題稽核負責人必須參與,稽核部門也要為經營決策提供準確信息。三是保證稽核人員的福利待遇,使之安心工作,盡職盡責,發揮作用。
2、進一步完善稽核體制。在現有“垂直管理,上掛下查”的體制基礎上,應加強縣級聯社對稽核工作的領導,處理好縣聯社與稽核部門的關系,有效抓好監督檢查和整改工作的落實,提高稽核工作的執行力。建議稽核分局負責人兼任縣聯社副主任,主管稽核工作,實行雙重領導,即歸上級稽核部門領導,也參加縣聯社班子接受聯社黨委的領導,有利于協調工作,形成合力,減少矛盾,解決問題,更好地完成稽核工作任務。
3、突出稽核工作重點。稽核工作制定計劃,確定目標和落實任務要緊緊圍繞農村信用社的中心工作,把加強內控管理,依法經營,防范風險和查處打擊金融犯罪作為工作重點,抓住主要矛盾,解決主要問題。
4、提高稽核工作的執行力。稽核部門做出的稽核結論、整改意見和處罰措施必須落實到位,毫不動搖,除取得各級領導的支持外,稽核部門本身要勇于負責,敢于處理,嚴肅處理屢教不改的人員和部門,要保持稽核監督的連續性,對檢查出的問題要跟蹤監督,直至達到整改目的為止,防止為查而查,為罰而查,不重視整改的問題,必須加大執行力度,查之必清,整之必改,對抵制和不進行整改的部門加大力度處罰,提高執行力度,維護稽核權威。
5、加強稽核工作的制度建設。根據農村信用社改革與發展的要求完善和建立稽核工作制度,使之科學、合理、適用和便于操作。要結合農村信用社新業務的增加制定相應的稽核檢查辦法,要針對農村信用社各時期易發事故和案件采取稽核措施,使稽核制度建設跟上業務發展的需要,起到有效的作用。
6、改進稽核方式,由事后監督為主向事中、事前監督轉變。事后監督是稽核的傳統方式,往往發現問題為時已晚,損失難已挽回,只能是“亡羊補牢”。因此,事中和事前的監督更為重要,能夠把各種差錯、弊端、事故和隱患消除在萌芽之中,起到“防微杜漸”作用。稽核工作要從事后監督轉變為事前防范和事中控制為主,抓好事前防范主要是對信用社的經營決策、風險管理、重大業務事項以及新產品、新業務進行事前的審議、論證和監督,及時提出意見,使之達到規范和安全。對正在執行中的業務事項進行跟蹤監督和控制,發現問題及時糾正處理。通過事前、事中和事后監督,確保各項業務活動依法合規進行,不出現任何問題。稽核部門要建立和完善事前、事中和事后監督的管理程序和考核制度,并認真落實。
(三)加強培訓,嚴格管理,建立一支思想過硬技術全面的稽核隊伍。
稽核工作的好壞,人的因素第一,建立合格的稽核隊伍是完成稽核工作任務的保障。
一是選拔優秀的稽核部門負責人是帶好稽核隊伍和完成任務的關鍵。要加強考核和管理,選拔懂業務、會管理、有原則、作風硬的干部擔任稽核部門的領導。
二是配備精干的稽核人員,根據管轄機構的數量和業務量等情況配備足夠的專職稽核人員,稽核人員要具備綜合素質,做到思想素質好,業務技術精,工作能力強,適應工作的需要。
三是加強稽核人員的培訓,把組織培訓和個人自學結合起來,做出學習規劃,明確學習的內容、時間和目標,緊緊跟住農村信用社業務發展和管理提高的步伐,抓好稽核人員的學習。農村信用社的新制度新規定和新的核算方法要及時提供給稽核部門,使稽核工作與業務管理協調一致。
四是根據農村信用社電子化建設加快的實際情況,對現有人員要加強計算機技術的培訓,還要通過招聘方式在內部或社會選拔計算機人才充實稽核隊伍。五是加強稽核隊伍的管理,引進競爭機制,實行優勝劣汰,適當調整隊伍,補充優秀人員,提高整體素質。針對現在稽核人員干好干差待遇一樣,不利于調動積極性的問題,建議對稽核人員開展評級活動,依據工作業績和考試成績對現有稽核人員評級,設定三個等級,按照等級定報酬,拉開差距,優等優酬,能上能下,每年考評一次。通過采取各種有效措施,鍛煉隊伍,提高素質,激發熱情,干好工作,使稽核工作適應農村信用社發展的需要。
企業的調研報告 11
近年來,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跨國關聯企業間的關聯交易行為越來越普遍,給稅務管理帶來了巨大的挑戰。本文對跨國關聯交易稅務管理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結合實際,談談在基層稅務機關如何完善稅收制度,應對跨國企業關聯交易、開展反避稅工作的必要性。
一、關聯交易的形式及其對稅收的影響
關聯交易的載體是關聯企業,只有關聯企業之間才能發生關聯交易。關聯企業是指與其他企業之間存在直接或間接控制關系或重大影響關系,根據這種關系可能轉移資產和利潤并從中獲取利益的企業。
關聯交易是指在關聯企業之間發生轉移資源或義務的事項,是指一公司或其附屬公司與在該公司直接或間接擁有權益、存在利害關系的關聯企業之間所進行的交易。關聯交易的形式和內容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有形財產的購銷、轉讓和使用,包括房屋建筑物、交通工具、機器設備、工具、商品(產品)等有形財產的購銷、轉讓和租賃業務;二是無形資產的轉讓和使用,包括土地使用權、版權(著作權)、商標、牌號、專利和專有技術等特許權和工業品外觀設計等工業產權的轉讓和使用;三是融通資金,包括各類長短期資金拆借和擔保、有價證券的買賣及各類計息預付款和延期付款等業務;四是提供勞務,包括市場調查、營銷、管理、行政事務、技術服務、維修、設計、咨詢、代理、科研、法律、會計事務等服務的提供。
由于關聯關系的存在,關聯交易將對關聯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產生一定的影響。非關聯企業之間的交易一般按照公允市價進行,但是,由于關聯企業之間存在特殊的關系,因而關聯企業之間交易的定價較為靈活,往往高于或低于公允市價,在有些情況下,甚至與公允市價相差甚遠。由于關聯交易轉讓定價一般構成各稅種直接或間接的計稅依據,因此,轉讓定價的高低將對稅收產生重要影響。跨國集團公司經常通過在關聯企業間人為地抬高或降低交易價格來調節各關聯企業的成本和利潤,以達到其逃避稅收的目的。目前,轄管區內外資企業出現虧損面較大、稅負偏低的問題,與關聯企業之間的轉讓定價是有直接關系的。一些外資企業賬面連續多年虧損卻不斷增資、擴大生產規模,就是因為一部分外資企業利用轉讓定價或者低價向其國外關聯公司銷售商品或原材料,或者高價從其國外關聯公司進口原材料和機器設備,或以不合理的價格轉讓無形資產、提供勞務等方法逃避我國稅收。這不僅嚴重損害我國稅收管轄權的行使,造成國家稅收的大量流失,而且影響了內資企業的發展,破壞了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
二、關聯交易稅務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一)稅務機關對稅收政策的落實不夠到位。《國家稅務總局關于修訂<關聯企業間業務往來稅務管理規程>的通知》(國稅發[20xx]143號)規定,“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外商投資企業和外國企業以外的企業,比照本規程執行”,但在實際工作中,基層稅務機關僅限于表面情況的掌握,而缺少足夠的力量深層次的開展反避稅審計工作。
(二)外商對外商投資企業的外購和外銷價格操縱過度。由于我國在對外經濟合作方面起步較晚,外商投資企業的中方人員對國際經濟業務和國際經營手法不夠熟悉,在與精通國際經濟業務的外商的合作中處于被動地位。外商利用其技術、設備、銷售渠道等方面的優勢,可以隨意操縱外商投資企業的進銷價格。另外,由于中方人員不了解國際市場行情,在經營管理中不能有效決策,只能聽憑外商處斷。例:轄管內一個xx現代印刷公司,外方以“海德堡”五色印刷機器作價20xx多萬元投入,謊稱是世界一流,技術頂尖,結果經營中由于固定成本多,效益連年虧損,外方一走了之,事后了解到該外方投資者已在機器上賺足了利潤,投資是假,詐騙是真,從而達到避稅的目的。
(三)對轉讓定價的防范存在一定困難。跨國公司的轉讓定價行為并非單純為了避稅,而常常是出于經營管理的需要。相對于變更稅收居所以及通過基地公司等手段,轉讓定價更具隱蔽性。稅務機關對轉讓定價進行調整的一般做法是核定應納稅所得額,但這往往缺乏可比性。如特許權使用費具有不可比的性質,很難估計專利和專有技術的價值,因而在征稅問題上容易產生分歧。轉讓定價還牽涉到不同國家間稅制結構、稅收立法的差異以及稅務管理合作存在的實際困難,這些都影響到對轉讓定價的防范。
(四)稅務機關在對關聯交易的稅務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1、基礎信息管理薄弱。在對外資關聯企業的認定方面,關聯企業間發生業務交易的信息申報制度剛剛建立,稅務機關對關聯企業的生產工藝流程、主要監控內容、項目、指標存在掌握不夠準確的情況,對采集數據的分析利用率較低。
2、稅務機關對關聯企業的動態信息,特別是對企業資產負債表、利潤表、納稅申報表中的有關數據的分析利用缺乏主動性。
3、屬地管理弱化了對關聯企業的管理。集團企業的子公司,分布在不同的行政區域,涉及眾多稅務機關。各稅務機關只管理轄區內的企業,忽視了對集團企業內部關聯企業間業務往來的稅務管理,同時,各稅務機關采集的稅務管理信息不能共享,多頭采集信息,成本高,浪費嚴重,組織協調也困難。
4、部分稅務干部,特別是剛參加工作的涉外稅務管理人員缺乏關聯交易調整的實踐經驗,遇到跨國關聯交易無從下手,影響了工作的開展。
三、加強關聯交易稅務管理的對策及建議
(一)完善稅收制度,提高監控水平。經過多年的工作實踐,各級稅務機關逐步摸索出了加強關聯企業關聯交易稅務管理的有效措施,建立了關聯企業關聯交易申報、分析、審計調整、跟蹤管理的一系列制度,提高了對外資跨國關聯企業關聯交易的稅務管理水平。目前,每年所得稅匯算清繳都要求企業如實申報關聯企業關系表,使基層稅務機關及時掌握關聯情況,及時監控。
(二)把握重點,找準工作切入點,實施重點關注。根據工作實踐,可對下列重點企業的關聯交易實施監控和納稅調整:
1、生產、經營管理決策權受關聯企業控制的企業。
2、與關聯企業業務的往來數額較大的企業、長期虧損的企業(連續虧損2年以上的);
3、長期微利企業;
4、跳躍性盈利的'企業(指隔年盈利或虧損,違反常規獲取效益的企業)
5、與設在避稅港的關聯企業發生業務往來的企業、比同行業盈利水平低的企業(與本地區同行業利潤水平相比)
6、集團公司內部比較,利潤率低的企業(即與關聯企業相比,利潤率低的企業);
7、巧立名目,向關聯企業支付各項不合理費用的企業;
8、享受法定減免稅或低稅率優惠,優惠期限屆滿利潤驟降的企業,以及其他有避稅嫌疑的企業。
(三)整合信息,逐步充實反避稅信息資料庫。獲取可比信息是轉讓定價調整得以完成的關鍵因素,拓寬可比信息來源渠道是提高轉讓定價工作效率的有效途徑。因此,要及時獲取海關、工商、銀行、商務、財政、統計、外匯管理等部門發布的各類信息,通過企業產品價格信息采集,因特網和國際稅收情報交換,廣泛收集、分析、整理國內外各行業的貨物價格、無形資產價格、勞務費率、貸款利率、行業利潤等相關指標,不斷充實反避稅信息資料庫。
(四)規范操作,不斷完善反避稅工作機制。
1、認真分析各企業歷年生產經營狀況、各關聯交易類型,并與同類企業進行對比,確定存在的避稅疑點,提高選案質量。
2、深入開展轉讓定價調查,認真審核,分析企業提供的資料的準確性,審查關聯交易定價是否真實、合理,了解企業職能、行業背景、以確定合理的調整方案
3、結合各種調整方法的適用條件,選用合適的轉讓定價調整方法,合理確定調整方案。
4、強化跟蹤管理,鞏固反避稅成果,對確定本年度反避稅對象的企業跟蹤管理,跟蹤監控企業投資經營狀況、關聯交易、納稅申報額等指標及其變化情況。
5、推動反避稅工作要上下聯動形成高水平、高效率的反避稅管理機制。
6、對跨區域或跨國的關聯交易,可通過上級稅務機關的統一部署實行協查聯查制度,強化稅收監控。
(五)積極開展預約定價談簽工作。為促進轉讓定價工作從事后調整向稅源管理轉變,節約調查成本,降低稅收風險,應按照《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印發<關聯企業間業務往來預約定價實施規則>(試行)》的通知(國稅發[20xx]118號)的有關規定,借鑒經驗,積極受理預約定價申請,充分準備相關資料,認真開展審核評估工作,慎重進行協議談簽,嚴格監控執行情況,把預約定價工作向更高層次推進。
(六)加強國際稅務合作,與有關國家簽訂避免雙重征稅協議。通過簽訂避免雙重征稅協議,既可避免國際稅收磨擦,又能有效地加強國際稅收合作,防止稅收流失或雙重征稅。截至20xx年底,我國已與90多個國家和地區正式簽署了避免雙重征稅協議,為保證在國際稅收協定背景下轉讓定價調整的順利實施,保護我國的稅收權益,應及時與其他有關國家簽署國際稅收協定。另外,還應積極進行廣泛的國際稅務合作,如加強稅收情報交換等。
(七)加強稅務機關內部的配合和協調,提高基層稅務反避稅人員素質。要進一步加強稅務機關內部各部門間的配合和協調,達到執行稅收政策的融合和統一,形成管理合力。應多培養選拔懂外語、精通會計、熟悉國際稅收和具備較高財務分析能力的高級稅務管理人員,強化反避稅管理,進一步提高反避稅工作水平。
企業的調研報告 12
一、概況
xx建于20xx年4月,有員工三十余人,質檢員2人,高級技工4人,中級技工7人,初級工4人,從管理人員到維修技工均來自各4S店。恒強汽車修理廠屬于二類維修企業,設備齊全,擁有業務接待室,客戶休息室,維修廠房,停車場。企業管理制度完善,實行車輛進出廠制度,客戶回訪制度,車輛接待結算電腦管理,能優質進行各類車型的維修作業,如發動機、底盤、空調、鈑金、油漆、24小時服務等業務。 恒強汽車修理廠遵循守法經營、誠信經營、尊重客戶。以規范化的服務,現代化的設備,高技術的員優惠的價格來給客戶用心服務。企業堅持以車輛維修服務為主營業務,以市場為向導,堅持“顧客至上,質量第一,用心服務”的經營宗旨,在創建一流設施和服務質量的同時,注重提高企業服務的整體素質,執行工藝規范操作,嚴格維修質量檢驗,符合管理標準的要求。堅持以顧客為中心,狠抓質量求生存,不斷提高顧客滿意度。
二、實踐調查的目的
提高我們的實際應用水平.在實踐過程中,使我們能夠系統地練習企業會計核算的基本程序和具體方法,加強對所學專業理論知識的理解、實際操作的動手能力,提高運用會計基本技能的水平,也是對所學專業知識的一個檢驗。通過實際操作,不僅使得我們每個人掌握填制和審核原始憑證與記賬憑證,登記賬薄的會計工作技能和方法,而且對所學理論有一個較系統、完整的認識,最終達到會計理論,會計實踐相結合的目的。為了進一步鞏固理論知識,將理論與實踐有機地結合起來,本人于20xx年5月—20xx年7月在xx的進行了實踐調查。
三、實踐調查的內容與過程
我們將修理廠的人員設置、現金管理等為主要調查,具體如下:
1、人員管理,財務管理。
2、日常現金流量的管理,營運資金。
3、成本管理嚴重弱化。
4、資金籌集和使用缺乏科學性。
根據以上安排我進行了實踐調查,現將主要情況報告如下:
首先,在第一個周的時間里,我對修理廠先進的財務管理理念有了初步的了解。會計作為一門應用性的學科、一項重要的經濟管理工作,是加強經濟管理,提高經濟效益的重要手段,經濟管理離不開會計,經濟越發展會計工作就顯得越重要。會計工作在提高經濟在企業的經營管理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其發展動力來自兩個方面:一是社會經濟環境的變化;二是會計信息使用者信息需求的變化。前者是更根本的動力,它決定了對會計信息的數量和質量的需求。其次,在第二周的時間里,我認真的學習了日常財務操作的全過程。跟修理廠出納人員學會了如何開支票、銀行匯票、電匯等票據,如何根據原始憑證并運用財務軟件進行記賬憑證的編制,每月月底如何根據銀行對賬單與財務軟件上的銀行存款余額賬戶進行核對并及時編制銀行存款余額調節表,向會計主管學習財務報表的編制和財務報表的分析。最后,在第三個周的時間里,我學習和了解了修理廠的有關財務制度,對財務人員的崗位主要職責有了具體認識。
1、進行會計核算。會計人員要以實際發生的經濟業務為依據,記賬、算賬、報賬,做到手續完備,內容真實,數字準確,賬目清楚,日清月結,按期報賬,如實反映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財務收支情況。進行會計核算,及時地提供真實可靠的、能滿足各方需要的會計信息,是會計人員最基本的職責。
2、實行會計監督。各單位的會計機構、會計人員對本單位實行會計監督。會計人員對不真實、不合法的原始憑證,不予受理;對記載不準確、不完整的原始憑證,予以退回,要求更正補充;發現賬簿記錄與實物、款項不符的時候,應當按照有關規定進行處理;無權自行處理的,應當立即向本單位行政領導人報告,請求查明原因,作出處理;對違反國家統一的財政制度、財務制度規定的收支,不予辦理。
3、擬訂本單位辦理會計事務的具體辦法。
4、辦理其他會計事務。
四、 實踐調查的結果
1.管理者素質低下,財務管理意識不強修理廠內部財權集中在關鍵人手中,過于注意控制,而疏于管理。企業的出納人員由老板親戚擔任,且地位高于企業其他財會人員,出現了出納人員領導財務工作現象;在財務管理方面仍停滯在較低水平,財務管理硬件投資少則又少。在核算方法上企業仍停滯于過去簡單的收付記帳法,會計基礎十分薄弱,通曉財務管理的理論、方法的人很少,不能夠按現代企業管理制度要求進行財務管理。
2.不注重日常現金流量的管理,營運資金波動大修理廠缺少資金使用的長、中、短期計劃,缺乏現金流量管理觀念,存在重銷售、輕理財的現象。特別是在經濟繁榮時,盲目擴大生產規模,財務管理中存在的'問題隱匿在盈利光環下。一旦企業外部環境發生變化,產品成本提高,經營現金流入量銳減,或是新上項目見效慢,原有業務資金告急,或是債務到期,財務風險加大等等情況出現時,問題與危機就充分暴露出來。
3.成本管理嚴重弱化修理廠的財務人員由于管理知識薄弱,難以確定企業生產的盈虧平衡點,在相對成本的控制方面缺乏經驗和措施,不能根據企業實際狀況提出建設性的意見。在成本核算方面也十分粗放。企業把幾種甚至十幾種主要產品成本籠統地匯總核算,一旦企業出現虧損或盈利,管理層卻不知道哪種產品盈利多,哪一種產品盈利少,這對安排產品品種、調整生產結構十分不利。
4.資金籌集和使用缺乏科學性客觀上,很多企業籌資渠道狹窄,很難通過金融渠道融通資金,只能依靠個人家庭儲蓄或者高出國家法定利率許多的民間資本中拆借,其結果融資數量小、成本高。主觀上,企業籌資難的原因之一是財務管理上的隨意性。企業在向銀行申請貸款時提供財務報表虛假的成分居多。企業的領導及財務人員對內含報酬率、投資報酬率及現金凈流量等財務管理指標不甚了解,項目可行性報告大多請別人代 寫。在資金投放活動中,企業有盲目跟風的思想,想一蹦而就,一口吃成一個大胖子,沒有做好前期的市場調查及對未來風險的預測及防范。在資金的運用上,企業在盈利時,不注意資金的節約,過多將資金投入企業非生產性支出。一旦市場變化,生產資金緊缺時,資金卻無處可籌。
修理廠的家族式管理,在初創發展時曾起過一定的積極作用,與親朋好友共患難,度難關,創家業。隨著企業規模擴大,企業的創建人不能志同道合,二次創業意見相左,他們擔心控制權旁落,排斥主權資本進入,拒絕在經營者、勞動者之間建立資產關系。內部股權封閉逐漸暴露出許多矛盾與缺陷,所有者不僅要防范中層員工的“道德風險”,及“逆向選擇”,甚至要防范所有者之間的利益吞食。
五、實踐調查的總結與體會
一、改進建議
1.提高民營企業主、財會人員的財務管理意識及綜合素質提高民營企業的財務管理水平,首先要提高民營企業主的管理素質。民營企業主要提高管理水平,通過考察或參加專項研討會,利用業余時間系統自學,邊工作邊函授,聽講座,參加短期培訓,請專家進行專題輔導等渠道來提升自己財務管理水平。民營企業應當樹立以人為本觀念,一方面可高薪聘請資深的財會人員補充到企業中來,另一方面必須加強企業現有財會人員培訓,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企業要根據現代企業制度對高效科學管理的客觀要求,改變過去重視技術輕視財務的陳舊管理方式。
2.實現財務制度規范化和財務管理預算化企業財務部門要按照現行法規制度的要求,結合企業實際情況,建立健全符合企業發展要求的內部控制制度,使企業的生產營銷發展到哪里,財務管理的觸角就延伸到哪里。
其次,企業財務部門要在綜合考慮多方面因素的基礎上,圍繞目標利潤,認真編制和執行財務預算,構建企業財務責任指標體系。在每月制訂財務預算時,為避免出現預算的差異,還應根據近期較為準確的財務信息資料及時修正財務預算指標。財務部門要按照財務預算目標加強管理,定期檢查,嚴格考核,落實責任,兌現獎懲措施,形成以財務制度為主對經濟行為的定性約束,以財務預算為主對經濟行為進行定量約束的格局。
3.建立科學、嚴謹、實用的成本管理機制,提高企業經濟效益財務部門要利用自身擁有大量有關成本核算信息的有利條件,運用量本利分析法,合理測定企業最佳銷售量及保本銷售量,進一步確定銷售價格,確定存貨最佳存量,減少無效或低效勞動。同時,尋找適合企業產品特點的既能提高產品功能又能降低成本的途徑。在產品核算方面要遵守重要性原則,對主要產品要詳細核算其成本構成,并為生產部門提出改進措施,對嚴重影響企業效益的產品要做橫向對比,把成本浪費消滅在產品生產的源頭,實現財務部門抓成本核算管理的事前參與和超前控制。
拓展成本核算考核范圍,建立以成本、費用、利潤為中心的成本考核體系,將能夠量化的指標盡可能量化,通過考核績效促進各部門工作效率的提高。財務部門不能局限于目前成本核算內容,不僅要考核產品制造成本核算,而且要考核產品的質量成本、責任成本。把成本管理的重心從側重于簡化成本核算轉移到側重于成本控制。
4.構建適應現代企業發展需要的資金管理機制,在投資、籌資及分配活動中發揮財務管理的中心作用,提高資金營運效益
1.在投資活動中,建立資金投入效益的保證機制。企業財務部門要改變目前僅限于對企業內部價值信息進行綜合處理的做法,多方收集企業外部的有用信息,主動研究市場,自覺參與企業投資項目的測算、論證。考慮資金時間價值和風險價值,分析比較項目的投資回報率,把好項目的財務預算關。
2.在籌資活動中,建立活而不亂的資金循環機制。
(1)企業必須保持合理的籌資結構,適度負債經營,在充分考慮企業償債能力的前提下,設法籌足項目建設資金,防止急功近利、盲目舉債,加大籌資風險。避免企業的效益過多地分流于資金利息,提高企業償債能力,逐步把企業從“高負債一低效益一高占用’,的惡性循環中解脫出來。
(2)規范企業的融資行為。財務部門務必保持良好的融資信譽,形成“借一還一借”的良性態勢,不僅要重視銀行信用,更要重視和講究商業信用。
3.在財務成果分配活動中,建立資金補償積累機制,抓好資金的后續管理。
(1)財務部門要監控企業資金的分流,防止過多地分流到工資福利、非生產性投資等方面。
(2)合理制定企業稅后利潤分配政策,盡可能增加留存收益,不斷增加企業積累,促進企業自我流動發展,同時,企業要妥善處理好個人消費與企業發展的問題。
(3)財務部門要認真實施資本保全制度,監督管理好資本金。
二、調查體會
此次的實習為我們深入社會,體驗生活提供了難得的機會,讓我們在實際的社會活動中感受生活,了解在社會中生存所應該具備的各種能力。利用此次難得的機會,我努力工作,嚴格要求自己,虛心向財務人員請教,認真學習會計理論,學習會計法律,法規等知識,利用空余時間認真學習一些課本內容以外的相關知識,掌握了一些基本的會計技能,從而意識到我以后還應該多學些什么,加劇了緊迫感,為真正跨入社會施展我們的才華,走上工作崗位打下了基礎。
企業的調研報告 13
為加快蘇南現代化示范區建設,及時、準確掌握區內企業未來三年人力資源需求情況,20xx年6月1日至6月15日,新區在全區范圍內開展了規模和新建企業人力資源狀況調查,調查內容主要是未來三年企業的人力資源需求情況。本次調查共發放調查表206份,回收162份,其中有效樣本151份。
一、企業人力資源基本情況
在本次調查中,151家調查企業現有員工27849人,總數偏小,主要是一方面由于樣本覆蓋的原因,另一方面,由于51%調查企業是剛起步新興產業企業,多數企業尚處在籌建或新建期,員工人數還在擴招中。
(一)行業分布
151家調查企業中,裝備制造業企業員工數9071人,占比33%;綠色化工企業員工數5004人,占比18%;新能源企業員工數3659人,占比13%;新材料企業員工數1291人,占比7%,這與新區產業發展格局基本吻合。
(二)年齡結構
151家調查企業中,員工年齡30歲以下的10025人,占總人數的36%,31-40歲的11436人,占總人數的41%,41-50歲的4734人,占總人數的17%,51歲以上的1654人,占總人數的6%,現有人員的年輕化是新區企業轉型升級過程中發展的必然趨勢。
(三)學歷層次
151家調查企業中,具有碩士以上學歷人數只占人員總量的2%;本科學歷有4144人,占人員總量的15.0%;專科生有7869人,占人員總量的28%;中專生9937萬人,占36%。
(四)員工來源
151家調查企業中,鎮江市區人口13311人,占企業現有員工48%,主要集中在丁卯片區企業和退二進三搬遷企業,如大東紙業市區人口達到90%以上。大港本地人口8384人,占企業現有人員30%,主要集中在原有大港的民營企業中,如東方電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大港本地人口達到86%;丹陽、揚中人口1949人,占企業現有人員7%,主要集中在丹陽、揚中的搬遷企業中,如江蘇正丹化學有限公司丹陽人口達到90%;而其它外來人口4205人,只占現有員工的15%,主要集中在外省市搬遷企業,如東泰精細化工有限責任公司外省市人員占比達到75%以上。
(五)企業性質
151家調查企業中,民營企業現有員工12532人,占比45%;外商企業現有員工8076人,占比29%;港澳臺企業現有員工2228人,占8%;而國有性質企業現有員工5012人,只占18%,民營企業的和諧務工環境日益完善,吸引了越來越多的人員就業。
(六)員工住宿
151家調查企業中,65家企業提供員工住宿,占比43%;66家企業暫無法提供住宿需要員工自行解決,占比44%;20家企業提供班車接送員工,占比13%。
二、未來三年人力資源需求分析
調查顯示,未來三年區內企業人力資源需求總體呈現出數量大、質量高、專業化強的特點。有73.3%的被調查企業具有明確的人力資源引進規劃。從抽樣調查結果來看,其中9%為高層次才,15%為高校畢業生,30%為技術工人,46%為一線員工。預計需求量比較大的崗位工種有普工、焊工、電工、車工、叉車工和設備維修工等。
(一)專業技術人才需求比重加大。未來3年企業對專業技術人員的需求為3580人,占需求總量的54.3%,與現有人才情況相比,提高了將近30%。有一半以上的崗位要求本科及以上學歷,比現有狀況提升了21%。其中碩士以上學歷的需求達到832人,是現有的5.8倍,本科生的需求達到2922人,是現有狀況的2.3倍。
(二)制造業仍是一線人員需求的重點領域。151調查企業中,未來3年制造業人力資源需求7547人,占需求總數的 59.9%,其中普通一線員工需求5569人,比現有狀況提高了45%。
(三)新興產業人力資源需求成為新的熱點。未來3年新能源、新材料等新興產業人員需求6655人,占需求總數的52.8%,與現有人員情況相比提高了80%。有48.5%以上崗位需求是普通人員,比現有狀況提升了61%。
(四)非公有制企業人力資源需求旺盛。未來3年非公有制企業對人才的需求最為迫切,人員需求數9636人,占到了需求總數的79.3%,45%是對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五)人員需求年齡趨于年輕化。151家調查企業中,20-30歲人員需求6006人,占需求總數的49.42%,其中有4130人需求分布在新能源、新材料、航空制造等新興產業中,占60%以上。30-45歲以上需求5028人,其中有3156人需求分布在化工、造紙等傳統產業中,占55.1%。
三、調查分析結論
根據企業人力資源現狀和未來三年人才需求的調查,得出如下結論:
(一)企業對人力資源需求穩步增長。隨著新區投資環境的改善,招商引資力度的加大,企業數量越來越多,對人力資源的需求日益增長。調查顯示未來三年區內企業需求人員12593人,總體增長45.2%。其中:需求專業技術人員3580人,增長30%。專業技術人員中的制造業企業需求1053人,增長35%;新能源企業需求1001人,增長33%;新材料企業需求862人,增長31%;其他行業企業需求664人,增長28%。
(二)人才隊伍的素質和結構不合理。企業人力資源素質方面不合理主要表現在高,精、尖技術人才和復合型人才緊缺,如戰略規劃、技術負責人、高級企業經營管理人員、高技能人才等;結構方面不合理主要表現在缺少經營、金融、法律、外貿、營銷等方面的人才。主要原因是企業經營戰略不明晰;薪酬不具競爭優勢、工作氛圍欠佳,不能為相關人才提供施展才華的平臺,難以留住人才。
(三)人力資源需求方式發生轉變。企業對人力資源的需求逐步由管理型向技術型轉變。企業對管理人員與專業技術人員的需求正在逐步發生著變化,由管理型占主導,向管理與技術并重,并快速向技術型為主過渡。調查顯示:企業目前現有專業技術人員占比低于管理人員6個百分點,但未來幾年企業對專業技術人員需求比管理人員高5.5個百分點,提高了11.5個百分點。同時,企業對管理人員的需求,也體現出了以技術型為主,要求55.6%的管理人員具備高級、中級職稱,說明企業對管理、技術復合型人才和專業技術人才的需求具有大幅度增長的趨勢。
(四)企業對人才的需求向高層次發展。企業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結構變化,帶來人才結構變化。調查顯示,企業在人才需求數量增長的同時,又明顯地體現出由數量增長型向質量提高型轉變的特點,對職稱和學歷的層次要求越來越高。同時也反映出,當前企業存在著產業結構與人才結構的錯位問題,人才結構還不能很好地適應產業結構調整的要求。對高層次人才需求增長迅速,說明企業越來越注重人才的專業素質、技術素質和文化素質,這既是企業增強核心競爭力的現實需要,也是促進人才結構不斷調整和優化提升的需要。
(五)企業人力資源開發引進難流失快。雖然近年來我區企業數量倍增,但是受地區經濟發展水平的限制,目前我區內大部分企業仍為中小型企業。知名度和實力都不占優勢,在企業人力資源開發過程中,面臨著引進難與流失快的困境。不少企業反映,許多關鍵技術崗位、管理崗位人才、特殊工種的高級技工以及一些先進設備的維護人員,大都要從外地引進,難度非常大,而花費心血培養出來的人才,也時常面臨被挖走的風險。
四、滯約企業人力資源開發的因素
(一)企業對人力資源開發重視不高。區內大部分企業對人力資源的開發均未列入工作考核范圍,缺乏對人力資源開發的整體規劃,在人力資源的引進和教育培訓、人才的管理和成長平臺搭建、人才的人文關懷和薪酬體系的構建以及企業文化建設等方面,處于空白狀態,如在培訓方面,未將之作為提升業績的基礎,培訓機制空白。部分企業缺乏人才儲備與培養意識,沒有把目光放遠,引進高層次、高技術管理方面人才,也沒有對現有人才進行挖掘和培養。
(二)企業對職業技能培訓認識不足。由于企業規模小,培訓場所、培訓時間和培訓經費難以保證,培訓內容多以企業的應急需求為主。為了避免培訓后員工流失而造成的培訓投資風險,多數中小企業寧肯從市場上現招相關專業人才也不愿花錢自行培養。部分用人單位為減少人員成本,仍繼續招聘無職業資格證書人員就業上崗。這種重一般使用,輕挖掘、培養人才,專業人才依靠外部引進的人力計劃,不僅增加了企業的成本,又打擊了原有人才的積極性,也是造成中小企業人才流動頻繁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人力資源服務機構發展滯后。人力資源服務機構在才資源合理配置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新區人力資源服務機構發展滯后,具體表現在:一是公共人力資源服務機構人員配置不足,人員業務技能水平不高。二是民營人力資源中介機構層次不高。目前新區民營人力資源中介機構數量相對太少,服務形式不能充分滿足需求,現有的公開登記的機構中既缺少私營的獵頭公司,也缺少中外合資性質的.人力資源中介組織。就服務形式而言,最多的是提供人才信息,提供檔案保管等服務。高端的人力資源服務外包、獵頭、管理、咨詢等業務開展較少。
(四)政策的制定和落實缺乏銜接。政策制定和落實的銜接問題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有的政策與職能部門的工作之間缺乏銜接。有的政策在制定過程中沒有充分聽取政策執行部門的意見,在具體政策執行時遇到了障礙或困難。二是有的政策與現有人才的培養使用之間缺乏銜接。部分制定的優惠政策重在引進人才,忽視了現有人才的培養使用,挫傷了現有人才的工作積極性,造成人才的非正常流失。比如引進的碩士以上人才享受薪酬和購房補貼,現有人才沒有相應補貼,產生待遇上的不平衡。三是現有人才政策申報流程繁瑣,資金落實周期太長。
五、相關建議
面對企業旺盛的人力資源需求,建議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加快新區企業人才引進與培養步伐。
(一)加強企業人才供需情況的研究。企業競爭,人才是關鍵。因此,要加強對企業人力資源現狀和需求情況的研究,及時掌握企業人才總量、結構和分布現狀,把握企業人才需求的發展趨勢,并對人才需求提供準確預測,為企業人力資源建設提出科學性指導意見。建立企業人力資源供需預測預警系統,監測就業環境變化和人力資源需求狀況,及時收集企業人力資源需求信息,編制緊缺人才目錄,建立區內企業人力資源需求預測信息交流機制和定期發布制度。
(二)建立健全企業人力資源需求網絡。通過企業人力資源需求網絡的建設,全面了解掌握我區企業的人力資源基本情況,建立企業人才資源信息庫,及時跟蹤企業人力資源供需和流動情況,逐步建立完善的動態管理機制;通過企業人力資源需求網絡,加強與企業的溝通,指導企業人力資源的日常管理,并及時將國家、省、市的有關法律、法規及相關政策傳遞給企業;通過企業人力資源需求網絡的建設,了解掌握我區招商引資動態以及企業發展變化狀況,積極主動為企業做好人力資源引進、管理、服務等保障工作。
(三)加大高層次人才引進力度。根據新區產業結構調整和技術升級的需要,制訂和實施緊缺人才引進計劃,做好人才引進工作,重點引進支柱產業、基礎產業、新興產業和重點項目所急需的各類緊缺的專業人才和高層次人才。通過實行人才柔性流動政策、人才引進零門檻準入制度等措施,完善有利于吸引人才的優惠配套政策。在落戶安家、工資福利、生活補貼、社會保險、子女入學、家屬就業等方面提供優惠,暢通人才引進綠色通道。
(四)加快構筑新區高技能人才高地。高技能人才在加快新區產業優化升級、提升企業競爭力、推動技術創新和科技成果轉化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目前新區高技能人才隊伍依然是一個薄弱的群體,在抓好一般勞動力培訓的同時,更要著力加強高層次技能人才的培養工作力度,進一步加快實訓基地建設,為高技能人才的培養建好載體。要充分利用現有培訓機構,進一步深化校企合作,推進新區企業與本地職業培訓機構的對接,有針對性開展培訓,為技能人才訂單式培養暢通渠道。
(五)積極營造吸引人才的軟硬環境。人才總是在流動中不斷地尋找適合自己發展的空間。要圍繞工作環境、生活環境改善,進一步優化新區的居住、購物、休閑、娛樂、電信、交通以及入學就醫等條件,進一步營造人文氛圍,真正把新區建成適合各類人才聚居的新型城區。要積極籌建人才公寓、藍領公寓,通過政府補貼、優惠價供應等形式,提供給企業引進的優秀人才購買。
企業的調研報告 14
中小企業是我縣縣域經濟的重要中堅力量,在創造就業、推動技術創新、擴大對外貿易、促進國民經濟增長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近幾年來,國家出臺了一系列扶持中小企業發展的政策措施,在很大程度上緩解了中小企業融資難題。但是,隨著我縣的中小企業迅猛發展,一些困擾中小企業發展的矛盾也日益尖銳,其中資金緊張、融資困難成為制約中小企業發展的主要瓶頸和突出難題。
一、我縣中小企業融資現狀
(一)我縣中小企業發展現狀
20xx年末,全縣共有工業企業1580余家,實現工業總產值87.6億元,工業稅收2.7億元,外貿出口總額達17.7億元。其中規模以上企業183家,產值超億元企業19家,并形成了五金機械、縫紉機、燈管、摩配、建材等具有區域優勢的特色主導產業,成為我縣實現金衢麗優勢產業布局、打造浙中南五金先進制造業基地的中堅力量。根據20xx年國家經貿委、國家計委、國家財政部、國家統計局共同研究制定的《中小企業標準暫行規定》中的大中小型企業劃分標準,工業企業職工人數20xx人以下、銷售額3億元以下、資產總額4億元以下為中小企業。按此標準,我縣目前的絕大部分工業企業屬于中小企業。
(二)近年來我縣緩解企業融資難問題的實踐與成效
政策引導作用進一步發揮。今年我縣制定了小企業貸款風險補償辦法,縣財政安排專項配套資金,對金融機構新增小企業貸款進行風險補償,通過財政資金的放大效應和導向作用,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中小企業的信貸支持力度。
信用擔保體系不斷完善。20xx年,縣財政出資成立了xx縣中小企業擔保公司,至20xx年11月末,擔保余額4300多萬元。同時,政府鼓勵民間資本進入中小企業信用擔保行業,壯大擔保實力,至20xx年11月末,全縣共成立了4家民營擔保公司,注冊資金8000萬元。
融資總體環境持續優化。為加強銀企信息交流,促進信貸資金有效投放,有關職能部門積極搭建銀企合作平臺,組織開展了一系列支持中小企業發展的活動,并取得顯著成效。如在20xx年,開展了全縣“中小企業金融服務百日”活動,各金融機構深入重點鄉鎮、園區企業調查走訪,主動了解企業資金需求。在4月份的銀企簽約儀式上,各行社與15家企業簽訂了銀企合作協議,簽約金額2.32億元。截至11月末,全縣中小企業貸款余額11.92億元,比年初增加1.45億元,有118家原無貸款的企業與金融機構建立了信貸關系,中小企業貸款戶數新增20%以上。
金融支持力度不斷加大。20xx年縣工行、農行率先開展小企業信貸業務試點,當年新增小企業貸款9800多萬元。20xx年,我縣金融機構均把中小企業作為業務發展的重點,并在信貸管理制度方面進行創新,推出了更靈活的擔保方式、對優質企業提供優惠利率貸款等措施。從20xx年至20xx年,全縣中小企業貸款余額分別為7.93億元、9.87億元、11.09億元,年均增長18.5%。20xx年11月末,全縣有貸款中小企業556家,比20xx年增加67%,金融支持中小企業的覆蓋面不斷擴大,中小企業成為信貸資金增長的主渠道。
(三)當前我縣企業融資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是企業信貸需求滿足率仍然不高。20xx年11月末,全縣1580多家中小企業中,與金融機構建立信貸關系有632家,占全縣企業數的40%,貸款余額占全部貸款的37%。其中,貸款余額200萬元以下企業276家,占貸款企業總數的44%,貸款余額1.85億元,占中小企業貸款總額的16.7%。由此可見,銀行信貸資金主要集中投向發展規模較大的重點企業,相當比例的中小企業貸款比重仍然偏低,許多正處于成長期、創業期的中小企業,仍得不到銀行信貸資金支持。
二是企業融資結構不合理。根據調查顯示,目前我縣中小企業的融資主要依靠占用客戶資金、銀行貸款、民間借貸等形式。其中,70%以上的中小企業把銀行貸款作為主要和首選融資渠道,而通過發行企業債券或股票的直接融資企業一家也沒有,融資結構非常不合理。一旦金融政策調整,銀根緊縮,就會嚴重影響企業的正常資金周轉。
三是企業中長期融資需求與銀行貸款以短期為主的矛盾突出。我縣實施“工業強縣”戰略以來,中小企業迎來了新一輪發展高潮。一些企業紛紛向工業園區集聚,建設新廠房、購置新設備、增加技改投入、進行產業升級和產品創新。企業增加固定資產投資規模,就需要有持續穩定的資金來源。不少企業反映,目前需求最迫切的是中長期項目貸款。而金融機構提供給中小工業企業的項目貸款卻多以短期流動資金貸款發放,顯然無法滿足企業長期融資的需求。
四是民營中小企業擔保公司作用難發揮。20xx年以來,我縣相繼成立了四家民營擔保公司,但從實際運作情況看,效果不理想。由于金融機構對民營中小企業信用擔保公司的資本金要求較高,擔保公司的注冊資本很難達到各家銀行的準入條件,制約了擔保公司作用的發揮。目前只有浙江安泰擔保有限公司一家與銀行簽定了合作協議,并辦理了幾筆擔保業務,其余三家公司尚未正式開展業務。
二、中小企業融資難的主要原因分析
從我縣的情況看,中小企業銀行貸款無論從總體規模還是單個企業的貸款總量上看都比較小,分析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
(一)銀行對中小企業持慎貸、惜貸態度
一是我縣中小企業大多存在經營規模偏小、產品科技含量不高、競爭優勢不明顯、管理手段落后、抵御市場風險能力差,企業生命周期較短,給銀行風險管理增加了難度,限制了貸款投放。
二是中小企業資金單次需求額度一般較小,計劃性較差,對貸款常常要得急、頻率高,但銀行的貸款審查、授信審批等程序復雜,較高的經營成本抑制了銀行放貸積極性。
三是中小企業內部財務制度不健全,財務及經營信息準確性不高,加上多數中小企業缺乏歷史信用記錄的連貫性,銀行很難把握其真實的信用狀況,使金融機構對其貸款持慎重的態度,增加了中小企業融資難度。
(二)金融機構信貸經營機制的制約
首先,商業銀行為了強化信貸風險管理,制定了一系列嚴格信貸審批、發放操作規程,縣級行貸款審批權限較小,辦理貸款業務的審批環節多、手續繁、時間長,很難及時滿足中小企業時間緊、要求快的資金需求。
其次,各商業銀行為了控制風險,基本實行了嚴格的“貸款風險責任制”,將信貸風險與信貸人員的工資獎金等掛鉤,甚至追究終身責任,正面的激勵相對不足,而中小企業貸款風險相對較高,信貸人員大多存在“多貸多賠、不貸不賠”想法,為避免個人利益受損,對小企業貸款存在“慎貸、畏貸”心理。
第三,目前商業銀行對企業貸款普遍實行了內部信用評級和授信管理的辦法。但我縣的中小企業大多處于生產規模較小、融資渠道單一、效益尚未完全體現的發展初期,中小企業在信用評定過程中難以符合銀行要求。
第四,中小企業信貸業務創新不足,信貸產品單一。例如,抵押擔保不足是中小企業貸款難的一項重要因素,但目前銀行發放貸款一般只認可企業房產作抵押物,不接受流動資產抵押,而相當一部分中小企業是租賃場地經營,或是農村的私人房產,無法提供有效抵押而被拒之門外。
(三)信用擔保體系不健全
一是擔保機構資金規模較小,未能充分發揮效用。由于中小企業量大面廣,而且需求是多種多樣的,僅靠政府出資的政策性擔保機構遠遠不能滿足中小企業的需要。擔保資金規模小、抗風險能力不強;放款規模較小,難以滿足企業生產經營需要;融資的成本比較高;信用擴張功能有限,擔保總額同擔保資金規模相比,并未起到資金的放大作用;業務種類比較單一,大部分擔保機構的業務僅限于短期流動資金的擔保。
二是缺乏有效的風險管理機制。擔保風險管理機制包括風險預警機制、內控機制和補償轉移機制等。在擔保風險預警機制上,擔保機構普遍缺乏一套科學的風險識別與評估體系,對受保企業資信狀況的調查主要借助于簡單的財務報告和詢問,缺乏真實、準確的評判。在內控機制上,許多擔保機構沒有建立起嚴格的操作規程和管理制度,各個操作環節缺乏透明度和相互制衡。在風險補償轉移機制上,絕大多數擔保機構由于開展業務的時間較短,無力提取風險準備金。
三是缺少聯動機制,貸款風險集中于擔保機構。大多數銀行都將中小企業的貸款風險轉嫁給了擔保機構,不少擔保機構被迫承擔了100%的信貸風險。
四是缺少規范管理和專業人才,潛在著經營風險和道德風險。
五是民營擔保公司業務重心偏離,高息短期借貸等違規行為成為盈利來源,開展的擔保業務操作也不規范。在為中小企業提供擔保時,其存入銀行的保證金要求企業自己承擔,加重了企業融資成本,同時也增加了銀行風險。
三、緩解我縣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的對策和建議
(一)營造企業快速發展環境
企業實力是企業獲得金融支持的重要條件,發展環境決定企業發展的快慢。當前要堅定不移地實施“工業強縣”戰略,堅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扶持企業做大做強,達到金融信貸準入條件,作為地方政府要為企業提供優質服務。
一是搭好企業發展平臺。新碧工業園區正式批準為浙江省xx工業園區后,要加快完善相配套的基礎設施,增強園區的綜合承載能力。結合金麗溫鐵路擴能能改造xx段、42省道與330國道接線、42省道及平黃公路仙都景區段改線等重要干道的線型變化,及時修編規劃,拓展園區發展空間。同時要及時理順園區管理體制,形成主體單一、功能綜合、權責相稱、相對封閉的園區管理環境。
二是做好要素保障。除資金外,制約企業快速發展的主要要素是土地。要及時調整土地利用規劃,特別是園區的工業用地要予以保障。
三是優化軟環境。繼續實施“環境優化年”活動,改革行政審批制度,加強對企業各類收費的監督,減少不必要的檢查,以企業管理服務中心為載體,為企業提供優質服務。
(二)發揮金融融資的主導作用
金融信貸是企業融資的主渠道,企業要全力爭取金融機構支持。一方面要完善企業內部管理。督促、鼓勵企業按照現代企業制度規范經營管理,挖掘企業內部潛力,重視科技開發和產品更新換代,提高產品檔次和科技含量,完善財務管理,提高核算水平,樹立良好的信用觀念。另一方面金融機構要加大對中小企業的支持力度。20xx年,縣政府組織開展了“中小企業金融服務百日”活動,取得了顯著成效,全縣中小企業貸款比年初增加了1.45億元。當前,金融機構要認真落實《關于進一步做好小企業貸款的通知》(銀監辦發〔20xx〕95號)文件精神,建立小企業貸款利率的'風險定價機制、獨立的小企業貸款核算機制、高效的小企業貸款審批機制、激勵約束機制、專業化的人員培育機制、違約信息通報機制等“六項機制”。
(三)積極拓寬企業融資渠道
銀行貸款是企業融資的重要途徑,但金融機構受政策的影響很大,在宏觀調控銀根緊縮時期,爭取銀行貸款難度很大,因此要采取多渠道融資。
一是要積極培育企業上市融資。增強企業上市的理念,破除上市難、不可能的思想。要加大培育力度,爭取盡快培育幾家上市企業,同時要加強后續企業的培育,形成梯度。
二是要規范引導,充分發揮民間融資的功能作用。當前,我縣民間閑置資金還是比較多的,全縣居民儲蓄存款達32億元,同時企業的發展又離不開民間資本,很多企業在創業之初,就是靠民間融資起家的,從調研中發現,大部分企業有或曾經有過民間融資。總體上說,民間融資對xx工業企業的發展起到了很大的促進作用,但也存在一定的問題。因此,民間融資既要鼓勵,也要進行規范。
三是要爭取發行債券等其他融資形式。發行債券的門檻較高,但通過包裝策劃也并非沒有可能。風險投資、股份制經營都是企業融資的有效途徑,要積極鼓勵。
(四)完善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
中小企業貸款難關鍵是企業不能提供銀行認可的擔保或抵押物,因此,發展中介擔保機構是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的有效辦法。
一是要做大擔保行業。20xx年6月,中國銀監會發布了《關于銀行業金融機構與擔保機構開展合作風險提示的通知》(銀監辦發[20xx]145號),要求嚴格審查擔保機構的資質,明確規定擔保機構注冊資金應在1億元以上,且必須是實繳資本,我縣的五家擔保公司注冊資金總計還不足1個億,因此不僅在數量上要有發展,更重要的是要做大擔保機構,滿足準入條件。
二是要爭取金融機構的支持。從我縣看,參加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的金融機構只有兩家,不僅缺乏競爭,而且風險比較集中,因此要積極引進為中小企業擔保公司提供支持的金融機構。
三是要加強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風險的防范和控制。保持信用擔保機構持續發展,第一,要靠規范管理,規避決策風險;第二,應建立風險金制度,根據業務的進展,按比例提取風險準備金,用于沖抵代償支出和彌補呆帳、壞帳損失;第三,擔保行業是高風險行業,只靠收取少量擔保費用,很難維持擔保機構的生存和發展,因此政府要出臺政策給予扶持,可按擔保機構為中小工業企業擔保金額給予一定的補助。
四是要實行擔保項目的全過程風險管理。建立風險預警系統,對在保企業的銀行帳戶、財務狀況、人事變動、經營管理進行跟蹤監測,及時發現問題,控制風險。健全內部控制制度,規范信用擔保的操作程序。
(五)加強社會信用體系建設
信用是信貸的基礎。要以“信用xx”建設為抓手,大力推動信用體系建設。按照公平、公正、自愿的原則,建立以信用中介為主體,以市場運作為基礎的社會信用服務體系。重點是要整合信用資源,理順信用信息渠道,建立社會信用征信平臺,采取政府授權或委托方式,由綜合性信息機構建設、維護和運行。成立由經貿、工商、銀行、財稅、社保、質監、公安、法院等有關部門參加的聯合征信機構,統一管理信用資源,最終達到所有信用數據聯合征信的目的。研究建立失信懲罰機制,加大企業的失信成本,使守信者得到公平的市場競爭機會。
企業的調研報告 15
山東歐化化工有限公司為更好的了解知識產權在企業發展中的作用,推進我鎮知識產權工作的開展。近期,我鎮其實產權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共同走訪了山東歐化化工有限公司。通過實地查看、開展座談和填寫“職工問卷調查”等形式,了解他們創業的艱辛、聽取他們對知識產權工作的意見和建議、幫助他們解決生產經營中的困難。現將具體情況匯報如下:
一、企業概況。
山東歐化化工有限公司成立于20xx年,位于譚坊鎮河北村,該公司以肥料生產銷售工業務為主,從20xx年開始,該公司注重品牌意識,投入大量資金用于新產品、新技術研發,目前擁有5項發明專利、包裝外觀專利8項。省級高新技術企業也正在積極申報當中。
二、企業對知識產權工作的意見和建議。
通過座談了解和信息反饋,該企業對我鎮重視知識產權工作給予了滿意的評價,但同時,我們也收集到一些新的信息和問題。對我們開展今后的工作起到了啟示和警示的作用。
(一)項目辦理程序復雜。企業反映,目前,行政服務中心將各個政府部門的行政許可、行政審批職能統一進駐中心辦理,縮短了辦理時限、簡化了辦事流程、方便了群眾辦事,但是在實際工作中,企業在辦理行政許可或行政審批事項時,中間環節較多,如在辦理房產登記手續時,不僅需要有中心建設、建管、房管、消防等窗口的手續,辦理過程中還牽涉招標辦、建筑工程質量監督站等單位,企業多頭跑、來回跑的現象仍然嚴重。他們建議中心進一步整合資源、增進項目,同時加強項目聯辦力度,提高工作運行效率,真正為企業辦事提供便利。
(二)政策法規難以掌握。企業相關負責人表示,由于對相關政策法規不熟悉,使他們在辦事過程中常常處于被動、不利的地位,比如:工傷認定必須在工傷故事發生后1年內進行申報,若超過時限則申報無效;取得工傷認定后,其工傷鑒定每季度集中鑒定1次,若季度末未能按時申報,則將延續到下季度鑒定,從而耽誤企業的工傷事故理賠事宜。他們建議中心以及各窗口部門進一步強化政策法規的宣傳指導工作,一方面可以督促政府機關依法行政,便于有關部門開展工作;另一方面也可以指導企業依法辦事,合理維護自身權益。針對企業關心的工傷認定、工傷鑒定和福利企業申報變更等問題,勞動、民政窗口的同志在當天的走訪過程中,已經與企業進行了互動交流,企業對交流的效果表示滿意。
(三)涉企收費不盡規范。一是存在“包年”收費現象。企業反映,相關部門出于方便的目的,每年一次性向企業定額收取行車等生產設備的檢定、檢測收費,收費隨意性較大;二是協會收費較多。企業家協會、工商業聯合會以及一些專業協會每年都會收取會費,而企業卻從未或很少得到過協會的`服務。他們建議增強收費政策的透明度,同時對服務職能相同、相近的協會,取消一批、合并一批,進一步減輕企業負擔。針對這一問題,我們當場向企業贈送了《江都市涉企收費目錄》,力求讓企業明明白白繳費。同時,我們也建議中心進一步推進“兩集中、兩到位”工作,將部門的行政審批職能和一部分中介服務職能集中到中心辦理,實行集中辦公、統一收費,嚴禁部門暗箱操作、單獨收費,進一步規范政府部門的收費行為。
三、企業目前的困難及解決過程。
通過走訪、坐談,我們發現該企業目前主要有三個方面問題需要解決:一是企業一名職工因工負傷,急需辦理工傷申報手續;二是企業增加殘疾人,需要辦理福利企業變更手續;三是該企業20xx年建成的廠房至今尚未領取“房屋所有權證”,有關手續急需完善。
為幫助企業解決好上述問題,我們當場確定了項目陪辦人員,盡最大的努力,為企業排憂解難。目前,該企業職工的工傷認定、工傷鑒定和工傷理賠工作都已由勞動窗口辦理結束,陪辦人員與勞動窗口同志實行了上門服務,企業和職工的權益得到了有效保障。同時,在陪辦人員的全程陪同下,民政窗口也憑殘聯核發的“殘疾證”為企業辦理了福利企業的變更手續,企業將繼續享受福利企業的相關優惠政策。
對于企業新建廠房尚未領取“房屋所有權證”的問題。我們通過多方了解,查明其原因是由于施工期間,企業對工程申報等事項缺乏了解,未向施工單位及時地索要工程概述以及項目施工方案,以至在申請建筑工程施工許可時,缺少相應的申報材料,影響了許可證的核發以及竣工驗收工作的實施。針對這一情況,我們主動聯系了建管窗口的同志,在建管窗口同志的幫助下該企業補辦了工程概述以及項目施工方案等材料,目前相關事項已經基本協調辦理到位,該企業的施工許可已發放到位,贏得了企業的好評。
此次的服務走訪體驗活動,加強了第三黨支部與振世達汽車配件有限公司的互相了解,增進了黨員干部同基層企業和服務對象的感情聯系,為我們進一步做好行政服務工作提供了一個重新審視自我、反思自我、完善自我的機會,我們第三黨支部將以此為契機,梳理總結工作經驗、強化學習業務知識、研究探討改進措施,努力推動行政服務工作創新創優。
【企業的調研報告】相關文章:
企業調研報告06-16
企業調研報告04-05
關于企業調研報告12-27
企業調研報告通用10-18
企業調研報告模板10-18
企業農村調研報告11-04
物流企業調研報告11-07
下企業調研報告10-01
企業稅收調研報告10-17
走訪企業調研報告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