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教師的建議讀后感范文600字(通用10篇)
讀完一本書以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獲,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讀后感了。為了讓您不再為寫讀后感頭疼,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給教師的建議讀后感范文600字(通用10篇),歡迎大家分享。
給教師的建議讀后感1
蘇霍姆林斯基是前蘇聯著名教育學家,他有很多鮮明的教育觀點。比如:教育者的使命就是讓孩子各方面和諧發展,這種和諧發展的前提是對每一個學生個性的尊重:“和諧的教育就是發現深藏在每一個人內心的財富。共產主義教育的明智,就在于使每一個人在他的天賦所及的一切領域中最充分地表現自己。”
他為孩子提的建議,其中的四條讓我記憶猶新:想有充裕的時間,就每天讀書;清晨6點開始一天的學習;周圍有書籍的海洋;丟掉明天再做。粗讀一遍之后讓我記得的是一百條建議之首反復的教導我們“沒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學生”。首先我們要了解,每個孩子都是獨立不同的個體,在學校里,教師不應該“一視同仁”,尤其是在學校生活的最主要領域——腦力勞動的領域里,對兒童要充滿個別對待的態度。
學生存在差異性,在教學中要充分保護學生的自尊感,相同的時間,有的孩子五分成就而有的孩子三分就很了不起,針對這些差異教師要學會確立孩子的實力引導學生接近教學大綱水平。這種時候分層教學和作業非常有必要。因此,我在平時教學中,對不同程度的學生有不同的要求,這樣學生也會在適合他的領域里快樂成長。
之后的多條建議中他都提到閱讀。讓閱讀成為孩子認識世界的重要窗口,以此來發展學生的思維和智力。小學教師的主要任務是為孩子們建構一個牢固的知識地基,讀寫成了最該關注的能力。要求教師也該多讀書,每天不間斷的讀書,不是為了應付明天的課,而是出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讓自己成為一泉活水。讀到這里我感覺自己很慚愧,平時自己的閱讀量確實太少,今后我會固定每月的閱讀量,不斷給自己充電。
在今后的教學工作中,我會更加努力,期待自己在荊棘中不斷進步前行,得到滿滿收獲。
給教師的建議讀后感2
今天我讀了《給教師的建議》第17條,蘇霍姆林斯基告訴我們必須教會學生:要思考,不要死記!我們偉大的教育家孔子曾明確說過:學而不思則罔。的確,要思考,不要死記!多年的教學使我對這一點深有體會:平時在教學過程中我們經常會遇到一些難以解決、疑惑的問題。
作為教師就應該適時地引導學生如何面對問題,如何思考,如何更好地解決問題。在解決問題過程中,我們可以通過各種渠道來培養學生思考能力,使學生從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學習,從被動接受變為主動探索,從而達到發展思維學會思考的目的。
托爾斯泰曾說:“知識,只有當它靠積極的思維得來,而不是憑記憶得來的時候,才是真正的知識!笔堑,只有當學生經過自己思考找到解決問題的措施,他才會面對問題暢所欲言,無拘無束地發表自己見解,只有這樣學生才能真正地參與課堂,才是真正的學習。
在教學生活中我們經常會有這樣的困惑:為什么孩子們要記住學過的教材這么困難呢?在不斷的觀察與思考中,我發現,學生對于沒有充分思考過的知識進行死記,只能獲得表面的知識,而表面的知識是很難在記憶中保持的。不懂的東西像雪球一樣,一節課接著一節課,越滾越大。是啊!如果我們沒有讓學生自主的探索,真正的理解知識,學生就會很快的把我們教過的知識“還給我們”。
因此,讓學生經歷思考,教會學生一些思考的方法,能促使學生會學、會思、也是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關鍵。
有人說:“好的先生不是教書,不是教學生,乃是教學生學”,以后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我也會重視把思考方法滲透在自己教學中,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學會思考,逐漸養成善于思考的習慣。
給教師的建議讀后感3
蘇霍姆林斯基提到,除了平常的學校活動、觀察和興趣范圍以外,學生還應當有一種豐富的、多方面的智力生活。就是指學生的(課外)閱讀,特別是在少年期。
把每一個學生都領進書籍的世界,培養起對書的酷愛,使書籍成為智力生活中的指路明星,——這些都取決于教師,取決于書籍在教師本人的精神生活中占有何種地位。不應當把學生的智力生活理解成個人的狹窄的小天地。
一個人既在豐富集體的智力生活,同時又在享受集體的精神財富。學習困難的孩子也可以參加科學——學科小組的活動和晚會!谛〗M里,那種豐富的智力興趣的氣氛,激發他們去閱讀,而對他們來說,閱讀正是達到順利學習的最重要的補救手段。
蘇霍姆林斯基把學生的課外閱讀當成學生的智力生活,又一次強調了閱讀對減輕學生課業負擔的重要性。而要把課外閱讀落到實處,最好就是在班級建立“圖書角”。
自從我校開展新教育以來強調讀書,建圖書角,把自己的書放在班上大家一起交換看,事實證明這種做法其實挺不錯的。這條建議還談到了教師閱讀對學生的影響。大家最常說的就是:“愛讀書的老師才能培養出愛讀書的學生!彼俅翁嵝盐乙嘧x書,堅持讀書才好。
除讀書外,蘇霍姆林斯基還建議通過成立各種學科興趣小組這種集體的智力活動來豐富學生的精神生活。但是興趣小組的成員,往往都是學習能力比較強的,這就把學習有困難的學生排除在活動之外,其實是一種很殘忍的做法。今后要多注意讓后進生從閱讀開始,由淺入深,增強理解力,通過活動激發他們的閱讀和思考。
給教師的建議讀后感4
未讀這本書前,我是抱著“啃”硬骨頭的心態,打算去“啃”這本書的。因為,一直覺得蘇霍姆林斯基是位大教育家大思想家,貌似所有的“家”們的學術著作都滿紙理論,很難讀懂。打開書,卻發現其實不然。開始幾篇就深深吸引了我的視線,說到了我的心里。
請記。簺]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學生——剖析了為什么早在一年級就會出現一些落伍的、考不及格的學生,而到二、三年級有時候還會遇到落伍到無可救藥,因而老師對他放棄不管的學生,強調了教師要善于確定每一個學生在此刻能夠做到什么程度,如何使他的智力得到進一步的發展,并在文章的最后,分享了他如何吸引學生注意力的小秘訣,就是設法讓每一個學生在課堂上都能進行腦力勞動!
教師的時間從哪里來——本篇讓我產生了很大的共鳴。一晝夜只有24小時。〈_實,做教師的都知道,每天必須做的幾件事:備課、上課、改作業、課外輔導,完成學校各項任務。帶著這個問題,我閱讀到書中所寫:怎樣進行呢?這就是讀書,每天不間斷地讀書,跟書籍結下終生的友誼。潺潺小溪,每日不斷,注入思想的大河。讀書不是為了應付明天的課,而是出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文中那位用一輩子來備課的歷史老師,仿佛給我打開了一扇窗,使我窺見了教育技巧的一些奧秘。
蘇霍姆林斯基不愧是一位具有三十多年教育實踐經驗的教育理論家,本書中很多都是蘇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學中的實例,娓娓道來,既有生動的實際事例,又有精辟的理論分析。他能結合兒童學習的規律,舉出實際的例子,深入淺出地指導老師們在每一個學習細節上應該如何處理,關于本書的閱讀還在進行,關于教學的思考還將繼續。
給教師的建議讀后感5
“提到教學中的“后進生”,每一位教師都會有大段大段的言語要表達,而且大多是抱怨。在我們的創造性的教育工作中,我們把‘后進生’的轉化看作是“最難啃的硬骨頭”。那蘇霍姆林斯基對此是如何闡述的呢?
他認為30多年的教育工作使他深信,對于這類兒童,最有效的手段是擴大他們的閱讀范圍,這是對他們進行智育的十分重要的條件。而且在他們所讀的書籍和所遇到的事物就當經常讓他們發現是使他們感到驚奇的贊嘆的東西。因為用驚奇、贊嘆可以治療大腦兩半球神經細胞的萎縮、惰性和虛弱。并且作者還舉了一個他教過的讓他遠難忘的學生,這名學生叫費佳,這個孩子遇到的最大障礙是算術應用題和乘法表。
作者于是編了一本特別的習題集,這本習題集約有200道應用題,主要是從民間收集來的,解答這些習題首先要求動腦筋思考。費佳在經過一段時間后明白:這些故事就是習題,并且他慢慢認為解題原來是這么普通的事。再后來,費佳漸漸地成績趕了上來……蘇霍姆林斯基強調他從來沒有一次給學生補過課,他只教學生閱讀和思考。
在我們的實際教學工作中,一般遇到這種情況的做法與他是相差甚遠的,我們通常是認為這些后進生,只能以本為本來要求,所以在輔導時,我們總是默寫詞語,背誦課文,做與課本配套的練習……可結果仍不是我們所期望的,收效甚微!看了蘇霍姆林斯基介紹的方法后,我恍然大悟,我所做的,只是表面工作而非像他那樣從根本解決所謂的“后進生”的學習困難的根本。他說:請記住:兒童的學習越困難,他在學習中遇到的似乎無法克服的障礙越多,他就應當更多地閱讀!
給教師的建議讀后感6
和大家不一樣的是我的這本書是在網上買的。因為我感覺這本書值得我們細細的去讀,去感悟,去學習,它很有必要成為我工作生活閑暇時的精神食糧。
拿到書以后,我就迫不及待的瀏覽了一遍。心里不由感慨蘇霍姆林斯基這位偉大的教育家,他的思想,他的教育理念是多么的偉大、超前。
《給教師的建議》這本書的一個特別顯著的建議,就是讓我們多讀書。首頁的一段話就讓我感慨頗深!皩W校教學大綱的知識對于教師來說,應當只是她的知識事業中的起碼常識。只有當教師的知識視野比學校教學大綱寬廣的無可比擬的時候,教師才能成為教育過程的真正的能手、藝術家和詩人!苯洺B犝n的時候,我就感慨,為什么優秀的老師的課總是那么的自然,幽默,得心應手。那是因為他們不僅要有扎實的學科專業能力,最主要的是他們知識的淵博,才使得他們課堂上游刃有余。在‘提高教學質量的幾個問題’的建議中,蘇霍姆林斯基明確提出‘教師知道的東西應當比他要講給學生的東西多10倍、20倍,那樣一來,她在上課時的言語就會運用自如,學生感知這些信息就不太費力。這時,處于教師注意中心的就不是自己的講述,而是學生的思維情況。’學生在課堂上腦力勞動的修養,乃是教師勞動修養的一面鏡子‘而對于學生來說,如果他不能體驗到自己的思考的自豪感,那么他就不喜歡進行腦力勞動!梢,我們教師的知識量的重要性。
蔡校長一再告誡我們要有一個空杯的心態,去學習,去提升自己。是呀,為人師表,學高為師。只有有了東西才能給學生倒出來。社會在不斷地要求我們,我們就應與時俱進,不斷地提升自己。干一行愛一行。讓讀書、學習成為我們生活的一部分吧!充電自己,影響孩子。
給教師的建議讀后感7
蘇聯當代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是一位具有30多年教育實踐經驗的教育理論家。他寫的《給教師的建議》一書中共談了一百條建議,讀著此書,就好像有一位智者站在你面前,他循循善誘,給我排解煩惱,給我指點迷津,又猶如一位和藹可親而又博學的老人,在我遇到困難的時候及時給我以幫助,讓我充滿信心……
在第一節,蘇氏提出了一個至今令許多老師頭疼的問題:就是為什么早在—年級就會出現一些落伍的、考不及格的'學生,而到二、三年級有時候還會遇到落伍得無可救藥的,因而教師干脆對他放棄不管的學生呢?這個問題不光是在蘇氏所處的那個年代存在,就是在今,絲毫未見減少。說起這里面的原因,教師大都歸結為學生不知道學習或者腦子笨,家長不配合。而不是積極地從自己身上找原因。
那么造成這其中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這是因為在學校生活的最主要的領域——腦力勞動的領域里,對兒童缺乏個別對待的態度的緣故。這句話說白了,就是我國的教育家孔子所提出的“因材施教”。應該說,這條教育原則,對每一個從事教育的人來說都是耳熟能詳。我們在制定計劃時也經常說,不僅要備教材,還要備學生。而在實際的教育工作中,有幾人能做到這一點呢?
在書中也提到了教師的語言問題。教師的語言要純潔、文明、健康;教師的語言要準確、鮮明、簡練;語言作為一種感人的力量,它的真正的美離不開言辭的熱情、誠懇和富于激勵性;教師的語言要含蓄、幽默、富于啟發性。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這句話還是有它的道理的,不僅要多看書,還要把書中獲得的啟示用到實踐中,那才是真正的看書了。
給教師的建議讀后感8
假期里我閱讀了前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的著作《給教師的建議》一書,收獲頗多。這本書給我感受最深的一條建議就是:多讀書。
在他的一百條建議里,不止一次提到閱讀,他將閱讀放在了非常重要的地位上。蘇霍姆林斯基說“要做到教會學生自學,一個重要的條件就是要使一個人在上小學和中學的時候就酷愛讀書,并且學會在閱讀中認識自己!
“不要靠補課,也不要靠沒完沒了的拉一把,而要靠閱讀、閱讀、再閱讀,正是這一點在學習困難的腦力勞動中起著決定性的作用!睆乃倪@些話語中,足以看出他對學生閱讀的重視。
其實,不僅學生要閱讀,我們教師同樣需要閱讀。人們常言:教師要給學生一杯水,自已要備一桶水,而教師的這桶水必須是不斷更新的水。這就需要我們不斷地閱讀,不斷地更新的知識。然而,實際情況是,我們看似每天都在忙忙碌碌,卻很少抽出時間來讀書。有的即使讀書也是疲于應付,以至自己在教學中筋疲力盡,工作自然也就成了一種負擔。但書中給我們指明了方向:讀書不是為了應付明天的課,而是出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
蘇霍姆林斯基建議我們每個月讀三本書,學科問題的書,學習榜樣事跡的書,關于人的心靈的書。這樣算來,工作五年的時間,也讀了一百多本書了吧。反思自己,真正靜下心來讀過幾本呢?
我想我要把讀書當成一種習慣,就像每天習慣于抱著手機看來看去。把更多的時間放在有意義的事情上,每天去閱讀有益的書籍,努力使自己成為一個有文化、底蘊深厚的教師。一個愛讀書的學生,自然會教出很多愛讀書的學生。
因此,從現在起我們要不間斷的讀書,讓讀書成為一種習慣。就讓我用甘地的一句話作為結束語:去學習吧,如同你將永遠活著!與大家共勉。
給教師的建議讀后感9
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第51條:要使知識“活起來”。文中說到:兒童在學習中遇到困難的原因之一,就是知識往往變成了不能移動的重物,知識被積累起來似乎是“為了儲備”,它們不能進入周轉。在日常生活中得不到運用。當知識脫離學生的精神生活,脫離他們的智力興趣,掌握知識就變成了毫無樂趣可言的事,變成了為知識而知識,學習成了一件乏味的事情。
在音樂課教學中,我也常常發現這樣一種現象:學生們對于學歌很感興趣,但是如果樂理知識占據時間多了,孩子們就有點心不在焉了,一下子興致低了下去。為什么會這樣的呢?學歌那么的吸引孩子而一到樂理知識就無興趣了呢?在課堂上我們沒有抓住樂理知識的“交集點”,去引領孩子們,而是把知識變成了教授的“死東西”。因此他們就失去了興趣。
那么在音樂課上,我們要怎么讓學生學習樂理知識也“活起來”呢?我想,教學活動的設計要活而有序,要具有可操作性。也就是一堂課既要考慮其多樣性和靈活性,更要考慮其有序性,所以課堂活動要做到富于變化,在音樂的輕松環境中讓孩子們輕松的掌握樂理知識。可以插入一些有關樂理知識的活動,讓他們在參加活動、學歌的同時自己體會到一種無形卻又必須存在的東西——樂理知識。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掌握知識,同時達到教學的目的。
總之,我們教師要依據所學知識的難易程度和學生的實際水平,多學習,精心設計教學活動,做到適時適度,切實可行,讓學生的激情飛揚,讓知識“活起來”,讓快樂的課堂中加入“死知識”后同樣是學生學習的樂園,才是我們的最終目的。
給教師的建議讀后感10
《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是前蘇聯著名的實踐家和教育理論家蘇霍姆林斯基為了提高中小學的實際問題,切實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專為中小學教師寫的書。而譯者根據我國的情況和需要選擇了《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的精華部分,另從蘇氏的其他著作里選譯了有益于教師開闊眼界、提高水平的精彩條目,作為補充,全書仍有一百條,改稱《給教師的建議》。
翻開本書,單單看目錄,就極大的激發了我的好奇心,這其中很多問題不正是自己在實際的教育教學中遇到的嗎?究竟如何解決,迫不及待去書中一探究竟。
一個月的時間,終于讀完了,每條建議所談的問題,既有生動的實際實例,又有精辟的理論分析。讀完之后真的受益匪淺,感悟良多。
感受最深的是教師的時間問題,作為一名新手教師,我常常感到手忙腳亂,覺得時間過的很快,時間不夠用。時間問題一直困擾著我。看了《教師的時間從哪里來?一晝夜只有24小時》這條建議后,好像突然明白了,學無止境,只有不斷學習、不斷閱讀,豐富自己的知識儲備,才能夠在需要的時候很快提取出可以幫助自己解決問題的內容。正如本文中所舉的例子,一位有30年教齡的歷史教師上的公開課非常成功,問他用了多久時間備課時,他說一輩子,但對這課題的直接準備是15分鐘左右。聽完這位歷史老師的回答后,細細想來,真的是這樣的,如果我們一直不斷的學習,為自己“充電”,學習和自己生活、工作息息相關的知識,那就能在碰到具體問題時快速解決,不用再臨時抱佛腳。雖然說臨陣磨槍,不快也光,但是我們更希望打有準備之仗。讀書,終身學習是我們永恒的主題。
讀書,學習他人的智慧,就是在節約我們的時間。
【給教師的建議讀后感范文600字(通用10篇)】相關文章:
給教師的建議讀后感范文1500字11-26
《給教師的建議》讀后感范文2000字08-15
《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讀后感01-06
《給教師的建議》讀后感1500字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