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圖騰讀后感(共6篇)
當細細地品讀完一本名著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需要好好地就所收獲的東西寫一篇讀后感了。你想好怎么寫讀后感了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狼圖騰讀后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狼圖騰讀后感 篇1
狼的形象在人們心中大多是貪婪、可惡和殘暴。故有詞典中諸多詞語含有貶義的,都帶有“狼”。所以,狼就在我們的罵聲中羞辱地茍且偷生了。
可電影《狼圖騰》里,騰格里的子女——擁有高貴血統的草原狼,卻是和這種倫理觀相悖。
草原狼有著機警的心理和聰明的頭腦。狼群隱蔽在枯黃的野草中,注意著黃羊的一舉一動。那些可憐的黃羊卻不知自己的危險處境,還爛醉于美食的天地。狼群不會逞一時之快,誤了大事,而是靜靜地伺機獵捕。等羊吃飽了草,跑不動時,再神勇出擊,逼到冰河之中。第二天,才慢慢品味這來之不易的戰利品。這草原狼可真“精” 啊!
草原狼是勇敢的。那犀利的眼神直勾勾地盯著敵人,繃緊的四肢,咬著牙,似乎在擺著要準備發起攻擊的架勢。頭狼一馬當先地猛沖上去,風卷殘云,跟敵方將領開戰了!而緊隨其后的狼群四肢觸碰著雪地,發出“吱咔”的聲響。狼群可真謂前赴后繼。前面一只狼倒下了,后面接著撲上來另一只狼。
草原狼擁有團結精神。每次圍獵,身為統帥的頭狼都要親自觀察地形,預測天氣,可謂運籌帷幄,決勝千里。而每個得到任務的狼都情愿服從狼王的調遣,盡職盡責,甚至不惜犧牲自已,為狼群“拋頭顱,灑熱血”。它們這種強烈的組織紀律性,才成就了狼群在戰斗中的.團結協作精神,這使我由衷敬佩。
但“天有不測風云”,一群外來者打破了蒙古族人與狼群的和諧,打破了大草原上的寧靜。
他們將狼群戰利品的黃羊一網打盡,占為己有。害得狼群饑腸轆轆,只得冒險捕食家畜。而牧場主任更是火上澆油,命牧民掏狼崽并將其殘忍地殺害。竟然還開展了滅狼行動……
我們人類才是那貪婪的“惡狼”,破壞大草原生態、導致食物鏈崩潰等災害,都是我們一手造成的,那些夸大其詞將罪惡加于狼身上的人是邪惡的。
我們常常看到生物惡的一面,卻沒看到它善的一面,惡與善是并存的。
狼圖騰讀后感 篇2
翻開這本沉重、厚實的書,凝視著封面那雙綠瑩瑩閃著幽光的眼睛,思緒情不自禁地來到曾經一碧千里的內蒙古大草原。
在漢人的認知中,狼,就是一種集齊所有的貶義詞于一身的動物。狼心狗肺、狼狽為奸、狼子野心……但在廣袤的內蒙古大草原,善良、樸實的牧民心中,狼,就是他們的圖騰,他們心中的神。
這是一本教導卓越軍事才能的書。一隊狼群襲擊一群黃羊,就像是拿破侖在指揮戰斗一樣。為了行動的成功,草原狼會借助一切自然條件掩護自己。他們就像一群訓練有素的士兵,能夠忍受著被太陽暴曬整整一個下午的痛苦,埋伏在草堆中,等獵物經過時,他們便一躍而出,以最快的速度吞完,然后仍隊形整齊地快速離開。
這是一本傳授草原精神文化的書。草原牧民,他們敬狼、畏狼又殺狼,這復雜而又似乎符合情理的.關系,一直延續到了現在。在成吉思汗的身上,我似乎依稀可以看見草原狼的身影。草原狼教會了蒙古族的人們堅毅、勇敢、善良、團結的品質。以至于當時的蒙古橫掃了全世界。
這是一本關于草原環境的書。草原,從最開始的生機勃勃,牛羊結對成群,牧民們騎著馬兒四處奔走,到后來的外來戶遷徙,大片的草原變成耕地,草皮被牛羊啃得千瘡百孔,最后所有牧民都被迫移出,狼群早已絕跡,草原的大部分已是沙漠……
讀了這本書,我不禁想到了我們當今社會。太多的人從小被灌輸了“要乖”“要聽話”的思想,逐漸失去了獨立思考,獨立判別的能力,逐漸成為了一只只任人宰割的溫順綿羊。
《狼圖騰》中,有一個場景我記憶很深,那是一匹狼獨自沖進綿羊群,咬翻了一只大羊,立即就引起了周圍羊的恐慌,但羊群很快就恢復了平靜,幾只羊還湊到狼跟前去看,個個伸長了脖子看熱鬧,好像在說“狼咬你,管我什么事?”“你死了,我就死不了”羊群恐懼而幸災樂禍,卻沒有一只綿羊敢頂狼。
我看到這兒,不禁想起魯迅先生筆下,一些中國愚昧的民眾伸長了脖子,圍觀者日本浪人砍殺中國人的場面。日本人的這種行為當然是非常可惡,但是人們的這種麻木的表現更可怕。
合上這本書,兩眼輕閉,
我仿佛,
仿佛聽見,
草原上,
最后一匹狼,
正朝著一輪圓月,
嗥叫……
狼圖騰讀后感 篇3
狼,這種動物,原來在我心里只是一種兇惡的野獸。“狼狽為奸”、“狼子野心”、“狼心狗肺”這些成語無一例外地在貶低狼。可是當我讀完《狼圖騰》后,我對狼的看法就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變。
狼,在廣袤的額侖草原被奉若神明,被視為一個民族的圖騰,當地的牧民在死后要進行“另類的葬禮”,即被狼吃掉。他們相信用這種做法能使自己的靈魂升上騰格里。一開始我感到十分吃驚,狼在我們民族是狡猾、殘忍的象征,怎么能成為一個民族的圖騰?用這種“另類的葬禮”法,不是違背了我國傳統“入土為安”嗎?這些謎團終于在我讀完后得到了解決。原來草原民族的這種做法也不無道理。狼并不像我們想象的那樣,反而,它是一種十分智慧的動物:它們會利用各種地形來進行打圍,成功率很高;它們懂得食物不可一次性吃完要留一些才能讓明年也豐衣足食。它們會把食物儲存在“雪湖”中,十分有遠見;它們還能識破“野獸克星”捕獸夾;它們的毅力很好,有耐心,為了一頓飯常常會等上一兩天來選擇時機;它們是草原大害——野兔、旱獺、野鼠等的天敵,可以有效地保護草原。它們用這些勝過《孫子兵法》的手段方法在草原上生存了千百萬年,成為了草原霸主。它們舍棄“小命”,保護草原“大命”,是草原的'守護神。它們這種強悍智慧敏捷勇敢的精神受到了草原人民的崇拜,成為了草原人民心中的圖騰。然而,書中以包順貴為首的農耕民族的介入,打破了額侖草原千百萬年的平衡。他們只看到草原狼獵食家禽,就膚淺地認為草原狼對人類只有害,沒有益。于是,他們大肆地殺狼,用槍打,用車追,用火燒。一只只蒙古草原狼倒在了血泊中。使那些懂得狼圖騰的老牧民,如畢利格阿爸感到痛心。但那些人卻引以為榮,變本加厲地捕殺狼甚至捕殺草原的其他物種,最后造成了無法彌補的后果。在書的最后寫道:額侖草原嚴重沙化,旱獺、野鼠成群,絲毫看不到往日的美麗風景,令人感到深深的惋惜。
狼圖騰讀后感 篇4
天上飛翔著展翅雄鷹,地上狂奔著威武駿馬,魚兒在清澈的河水中暢游。晨曦的朝陽,落日的余暉,一切都映襯著這美麗的草原,處處美景,無不讓人心曠神怡。草原以她自身的魅力,牢牢的牽住了我的思緒,讓我熱愛這塊土地,向往這塊土地。
狼圖騰這本書,我看了前2節后就被書中營造的緊張氣氛和草原狼的狠勁牢牢抓住了心神,花了兩周時間一口氣讀完了全書,既被感動過,也被激勵過,它能在掩卷后給人以思考和啟迪……
書中你可以看到人與狼幾千年的斗爭,可以讀到遼闊草原的生態鏈,可以感受到主人公與被撫養小狼深沉而矛盾的`愛,可以明白為什么草原人將狼作為他們世代敬仰的圖騰。同樣你也會為草原沙化,蒙古狼最后的歸宿感到悲哀……
正是由于我對草原的興趣,把我帶進了《狼圖騰》。草原游牧文化中的狼性給予了我心靈的震撼。故事的主人公叫陳陣,30多年前,他作為一名北京知青,自愿到內蒙古邊境的額侖草原。在草原生活中,他鉆過狼洞,掏過狼崽,養過小狼,與狼戰斗過,也與狼纏綿過……
狼,這個字眼的確是我們大家都熟悉的,但提到了狼,大家會想到些什么呢無非是想到狼的兇殘,暴惡,狡猾……
總之在人們心目中,狼是一個丑惡的形象。其實這都是錯誤的,狼,并不像人們所想的那樣,它自身有許多的優點,人們有許多東西都是從狼身上學來的。蒙古人把狼當作自己民族的圖騰去敬仰,是有原因的,因為狼性是優秀的,更重要的,還有團結和配合。狼是向往自由的動物,它們在蒙古人的心中就是自由,堅強和智慧的象征。
我們應該向狼學習,學習它們團結的精神,學習它們那種遇到困難還能勇往直前的精神。我之所以喜愛這本書,是因為它將團結的草原狼剖析的淋漓盡致,寫出了狼的個性和品質。它們就是不羈的生命!
狼圖騰讀后感 篇5
有一些書是你十分感興趣,自始自終都興致勃勃,手不釋卷;有一些書是你剛開始看的時候十分感興趣,越看越無趣,而最終放下,還有一些書是剛開始無太大興致,抱著試一試的態度,但之后竟看的如癡如醉。《狼圖騰》就是這樣一本書。
姜戎的這本書獨辟蹊徑,從另一個角度向我們展示了蒙古草原的生存環境。以前,我從未研究過這樣的問題,總以為把“北大荒”變成“北大倉”那是多好的一件事。作者讓件事。作者讓我們看到了事物的另一方面。這不由得讓我想到了我們此刻的教育。
上學前,我們的孩子是各式各樣的:圓形的、方形的、三角形的……可是經過學校的教育,最終都變成無棱角的,一個形狀了。他們很乖,很懂事,不會反抗。真的就如同作者筆下那些乖寶寶似的小綿羊。慢慢地在中國所崇尚的儒家,大儒文化的`熏陶下,與世無爭,中庸之道,一味退避,一點點氣概都沒有,在現實中陶醉,就像行尸走肉般,完全沒有了自我的精神。那狼來了怎樣辦,給它吃掉左腿后再將右腿伸過去嗎,所以,一個曾是中國附庸的日本才能侵略中國吧。這樣的成長起來的未來的棟梁如何能擔當國家的大任呢
還有我們的家庭教育、社會教育中,寶塔型的家庭結構把小皇帝、小公主“慣、寵、溺”成溫室動物。作為班主任教師我時常受到家長這樣的電話:教師,家居住較遠,能不能不安排我們孩子早晨值日孩子聽課不專心,可不能夠往前調一調座位可憐天下父母心,卻不知如此溫室的花兒,怎能耐得住風吹雨打
思想決定出路,奴性的教育思想是教育不出強者。我們的教育思想需要強硬,需要狼性些。我們不愿意看到書中描繪的:狼在羊群中吃羊,其他羊都是默默地吃自我的草,或者無聲地注視著這些;我們期望看到百舸爭流、海燕翱翔大海,更期望看到風雨后彩虹。
狼圖騰讀后感 篇6
這個假期,我再次的拜讀了姜戎先生的《狼圖騰》這本書,《狼圖騰》讓我了解到了游牧民族與農耕民族之間的差異,在人與自然、人性與狼性、狼道與天道之間似乎存在著追求關注和焦點。
這部以狼為敘事主體的史詩般的小說,給我們展示了在寬廣、遼闊、深沉、靜謐的蒙古大草原上,蒙古游牧民族對狼圖騰的崇拜,演繹了自然生態環境保護的重要價值,也從新的角度給我們探討了狼性和羊性以至國民性的深刻哲理。
主人公陳陣養的小狼活靈活現,把狼性的熱愛生命與頑強的忍耐力更刻畫的栩栩如生:在對待食物上,小狼對喜愛的食物居然能夠先觀察在偷襲;對烈日的暴曬,小狼能想出用挖洞的方法隱藏身體;對脫離家園的遷移小狼能夠一次次寧死不屈的和牛馬車抗爭也不妥協
多年前,作為一名北京知青,自愿到內蒙古邊境的額侖草原插隊,長達11年。在草原上,他鉆過狼洞,掏過狼崽,養過小狼,與狼戰斗過,也與狼纏綿過。故事以狼為主題,寫出了當時的環境,展開了由幾十個有連貫的“狼故事”。可是整本書最吸引我的,還是作者所描述的關于狼性的思考。狼抓黃羊有絕招。在白天,一條狼盯上一只黃羊,先不動它。一到天黑,黃羊就會找一個背風草厚的.地方臥下睡覺。這會兒狼也抓不住它,黃羊身子睡了,可它的鼻子耳朵不睡,稍有動靜,黃羊蹦起來就跑,狼也追不上。一晚上狼就是不動手,趴在不遠的地方死等,等一夜,等到天亮了,黃羊憋了一夜尿,尿憋漲了,狼找到機會就沖上去猛追,黃羊跑起來撒不出尿,跑不了多遠尿泡就顛簸了后腿抽筋,就跑不動了。僅有那些機靈的黃羊才會忍痛割愛,半夜起來撒尿。那些取得溫暖的黃羊,也正是死的最慘的羊。在我看來,狼,是天生的獵人,它們有韌性,有耐性。不管等多長時間,只求最終的成功狩獵,這總比抓不到強把
這一點在草原狼捕殺獵物的時候體現的淋漓盡致,它們的每一次進攻都堪稱經典。它們不打無準備之仗,踩點、埋伏、攻擊、打圍、堵截,組織嚴密,很有章法。好像在實踐孫子兵法,‘多算勝,少算不勝’。在狼與人的爭斗中,這種智慧也隨處可見。為了不使狼群暴露,獨處而被人發現的狼,往往逃向與狼群相反的方向。犧牲自我,保全群體。這絕非聰明,而是智慧。
【狼圖騰讀后感】相關文章:
狼圖騰經典格言04-07
《狼圖騰》讀后感06-12
狼圖騰讀后感11-01
【精選】狼圖騰讀后感07-06
《狼圖騰》讀后感【精選】07-06
《狼圖騰》讀后感[精選]07-07
【精選】《狼圖騰》讀后感07-06
[精選]《狼圖騰》讀后感07-05
(精選)狼圖騰讀后感07-04
(精選)《狼圖騰》讀后感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