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第一次把事情做對》有感范文(通用18篇)
讀完一本經典名著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獲,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讀后感了。但是讀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讀《第一次把事情做對》有感范文(通用18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讀《第一次把事情做對》有感 1
很高興有幸閱讀到一本好書,本書通過運用大量的生動形象有趣的故事,加上合理的分析總結的形式,表達了形象的表達了日常生活工作中第一次把事情做對的重要性,以及第一次把事情做對會給企業帶來的效益,個人工作中的效率提升,資源浪費的消除的價值觀。
我理解的“第一次把事情做對”?
首先是從內心開始,我有強烈的意愿做這件事,才會更加用心;接著是做對,保證做事質量,符合要求;最后是“第一次”,而這里邊最難的就是最后一個“第一次”,這需要事前充分的準備,技能水平,責任心,以及對細節的把握。
我們怎么才能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好?
一次就做對事情的核心元素是:首先要確定你的工作的目的,為滿足客戶的要求而工作,而不是以自己的主觀做事;建立一次做好的基本準則:“零缺陷”,而不是“差不多”,消除“人非圣賢,孰能無過”的僥幸心理;清除達成這一準則的障礙:建立預防提醒系統,取消工作中的“返工區”,尤其是精神上的',建立工作中的操作規范;最后是努力工作:態度決定素養,素養決定結果;
我們第一次把事情做好會帶來什么?
有句話說得好,“優秀是一種習慣”,有科學數據統計一個連續21天的動作將會養成一個習慣,而一個好習慣的養成又建立在一個好的系統和平臺下,我們無法想象一個部門只有一個人一直堅持“第一次把事情做對”,而其他人卻沒有這樣的習慣,那么這樣的團隊將只有一個結局——————被市場淘汰。
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好,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損失,有效的的預防和控制不良品的出現和流轉到下工序,從而達到降低成本,讓工作效益最大化。
讀《第一次把事情做對》有感 2
在“一次做好”質量提升主題實踐活動中,我沉下心來把《第一次把事情做對》這本必讀書籍翻了一遍,這才感覺出這本書的分量,受益匪淺。
本書的作者楊鋼有著一串響亮的頭銜,他是美國克勞士比學員高級合伙人、克勞士比中國學院創始院長“零缺陷”管理方法創始人、中國零缺陷管理首席專家等等,書中開篇用一個故事引發了一次討論,娓娓道來一個簡單的道理:第一次做對是最好的做事方式。對于如何達到這個要求,面臨兩個問題:態度和習慣。
首先是“態度決定一切”。按照我以往的習慣,每當開始一個新的挑戰時最先想到的是“第一次做嘛,出錯是難免的,可以原諒”,還沒開做就給自己找好退路,默認錯誤的發生而不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這必將導致挑戰的失敗。“態度決定一切”,有了好的態度才能有好的結果,這樣我們才能以全新的精神面貌投入到新的'工作中去。
其次是習慣問題。個人習慣是長期行動的一個慣性表現,只有長期的將每一件事情都第一次就做對,才能說自己養成了這個好習慣。培根曾說過:“習慣真是一種頑強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笔堑,沒有人天生就擁有超人的智慧,成功的捷徑就是良好的習慣!胺稿e”與“第一次把事情做對”不是對立的,樹立了“第一次把事情做對”的正確目標,為達到這個目標我們會總結曾經的“犯錯”經驗,把不確定度一點一點的降低,一步一步達成目標。
公司的發展需要質量的保障,只有“一次做好”才能花費最少,效率最高。我們要以“質疑的工作態度、嚴謹的工作方法、良好的溝通習慣”,齊心協力,確保目標的完美達成。
讀《第一次把事情做對》有感 3
作為一名剛入職不久仍處于實習階段的新人來說,首先要感謝單位提供的讀書機會,讓我在工作之初,通讀《第一次把事情做對》一書,這既使我接受到了“第一次把事情做對”的工作理念,得到了個人價值的提升,同時又深深地感知到在以后的工作中,自己要積極踐行“第一次把事情做對”的理念。
現結合入所以來的實習情況,就《第一次把事情做對》一書,淺談自己的讀書體會。
第一次把事情做對,就是第一次把正確的事情做正確。在我看來,既然是做事情,就是一種實踐活動。而實踐的全過程,就是一個不斷探索、不斷完善的過程。歷史的車輪永遠是前進著的,人類文明的進步也無時不刻不在進行中,這不是以任何人的意志為轉移的。第一次把事情做對,并不就是意味著否認探索過程,其著重強調的是實踐中的第一次。誠然,既然是探索,就不可避免地、或多或少地會走彎路,但是,只要探索后形成理論的總結,并以此為基礎應用于實踐中,就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硫化班實習過程中的所見所聞,不僅使我對硫化有了更深地了解,更讓我深刻感受到了工程實際與理論實驗之間的聯系和差異。小到制坯過程中的稱量,大到硫化時對溫度和時間等因素的確定,無一不是在理論分析后通過多次試制,不斷地進行修正才確定出來的?此坪唵蔚南鹉z件產品,在實際的車間生產時,要在滿足批量生產的前提下,便于工人操作和后處理。從模具設計的角度看,既要保證產品的合格率,又要考慮出模時橡膠件能順利快捷地取出,這就要求設計人員在綜合考慮生產工藝后,精確合理地對模具進行設計制作。不得不佩服設計人員著眼生產、講求效率的深厚地設計功底,對于畢業剛入職的我來說 ,帶著景仰和好奇的心態,感受著自己的`無知,或許,因為現在的無知,將成為我以后求知的動力,“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又因為年輕,我不怕路遠,我堅信:只要用心地走下去,即使慢點,也總會有收獲的。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一方面任何理論的誕生和發展,都是服務于實踐的應用,從而更好地推動社會的發展和人類的進步;另一方面,因理論應運而生的實踐,又反過來促進了理論的修正和完善;诖,理論和實踐不是脫節孤立的,而是相互促進和統一的。所以,第一次把事情做對,既要肯定理論探索階段存在的重要性,又要注重第一次辦事情做對在理論應用環節對質量的嚴格把控。
第一次把事情做對,每天都有第一次,日積月累,千千萬萬個第一次,體現出來的就是對工作的熟練程度。以硫化車間為例,制坯工序上,許師傅將經過熱煉的膠料用剪刀裁成合適地大小,然后針對不同的硫化件用料情況進行稱量,最后再填寫流轉卡并分區域存放,或整齊擺在工作臺面上供硫化工人取用,或放入溫箱中恒溫處理。剪裁的膠料基本上不用再進行添添減減,符合工藝上對膠料重量的要求范圍。硫化工序上,師傅們一個人可以操作三四臺硫化機,從模具的擺放入模到膠料的填入,再到硫化完后的出模處理,看起來是那么地麻利流暢,有一氣呵成地氣勢和節奏感。修邊工序上的女師傅們,坐在工作臺前,對硫化的橡膠件進行修邊,如果說單純地修邊還算輕松的話,那每天下來搬搬拿拿的重達幾十斤的橡膠件,可不能說是鬧著玩的,粗略地說,每人每天倒騰的橡膠件有3噸左右吧。這不得不使我想起入所培訓時,劉所長讓我們做好吃苦準備的講話。誠然,天下沒有不累的營生,累并快樂著,既是對生命的一種感知,同時,也是對生活的一種享受。
有道是:“熟能生巧”。在實際的生產中,熟是提高工作效率的法寶,而巧則是熟練后享受工作的一種境界。“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學習如此,工作亦然。只有在熟練的基礎上,才能生巧,才能迸發出更加飽滿地工作熱情,帶動出更加積極地工作態度,從而實現個人和集體的雙贏。因此,第一次把事情做對,關鍵在于把每一個第一次做好、做對,這既是提高工作效率的基礎,同時又潛移默化中,提升了員工認真敬業的工作態度。
第一次把事情做對,要重視溝通與合作。人是群居動物,要生活,就不可避免地要與他人進行溝通,而現今快節奏的社會,個人的力量畢竟有限,依靠合作來整合資源,是大勢所趨。在我看來,這個社會上“一分耕耘,一分收獲”的神話并不存在,因為當今的社會是共贏的社會,作為一個團隊,基于木桶效應,即便有人工作非常出色,抑或是每個人都忙得不亦樂乎,也未必能實現1+1>2的工作業績。這時,團隊成員間的合作和溝通就顯得尤為重要。
第一次把事情做對,還要重視細節。海爾總裁張瑞敏說:把簡單的事認真重復地做好,就是不簡單。因為簡單,我們可能會不屑去做,但是,積土成丘,集腋成裘,勿以善小而不為。現在的生產大多是流水作業,只有保證每一道工序的合格,才能最終生產出用戶滿意的產品。所以,第一次把事情做對,就要樹立事無大小、事無巨細的工作意識。
細節決定成敗。注重細節,既是個人工作態度的體現,又是企業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膠囊成型過程中,工藝卡片上從機頭的直徑和寬度,到膠簾布和膠片的層次、型號、尺寸和角度要求,再到鋼絲圈的鋼號、圈數、排數、根數、直徑參數和纏繞簾布的厚度寬度,無不體現出細節的重要性。因為注重細節,就潛移默化中培養了良好的工作態度,為實現第一次把事情做對奠定了堅實地基礎。
第一次把事情做對,強調做事要正確地做、思考地做、用發展的眼光創新地做。一直以來,我不敢妄同“存在即合理”的論言,我覺得存在是前提,而如何做到更好地長久地存在,才是王道。鑒于現在的存在,我們可以在前人的基礎上予以改進和創新,這就是社會之所以不斷前進的原因之一,倘只滿足于現在的存在,而不思進取,那今天理所當然地合理注定會阻滯社會的進步和人類文明的發展。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將踏踏實實地學習并消化吸收現在的存在,為以后能長久地合理存在積蓄創新的基石!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在以后的工作中,我會將《第一次把事情做對》一書中的理念延伸到實踐中,同時,在實踐中不斷對該書精髓加以消化吸收,爭取更大地進步。
讀《第一次把事情做對》有感 4
最近讀了楊鋼博士的書—《第一次把事情做對》,受益良多,感慨良多。受益的是,楊鋼博士所提出的工作準則,不同于以往我們所提出的力求完美,不同于傳統數學思維允許多少分之幾的工作誤差,而是以完美為工作標準,實現工作的“零缺陷”。習慣傳統價值觀的人肯定會驚呼,零缺陷簡直是種苛求。但是通過楊鋼博士的理性分析,我們可以確認“零缺陷”的工作標準是可以實現的。楊鋼博士認為,實現零缺陷的'前提是“符合要求”,需要以完美為標準的工作態度為基礎,信守承諾,輔以正確的方向和價值觀,“第一次把事情做對”就會自然實現。人們先前對誤差的縱容是因為潛意識里認為“錯誤是不可避免的”,如此才會“心想事成”,才會用更多的精力來修正錯誤。
楊鋼博士是國內提出“零缺陷管理”的第一人,在此之前,小到個人,大到企業,都認為重復的工作修正理所當然。當打破這些不科學的常規時,首先個人的工作效率得到提高,時間的耗費降下來,而企業的整體品質大幅度提升,管理者最關心的利潤也能實現最大化。
社會需要這樣的工作準則,生產力水平的提高需要“第一次把事情做對”的基礎,“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需要“每一次把事情做對”做保障。楊鋼博士的論著已經不僅僅是管理科學的一次突破。
讀《第一次把事情做對》有感 5
《第一次把事情做對》向我們講述了“零缺陷”的觀點理念,首先要確定標準,然后預防,因為這樣最省時間,最節約成本。
在現實工作中,很多人不能給自己一個良好的定位,比如:在日常工作中,很多人在自己的思想意識里認為我就是一個員工,我的任務就是為企業服務,然后拿到我該得到的薪酬,企業讓我怎么做我就怎么做,或者覺得拿多少錢就干多少活,做的差不多就可以了。
我開始讀的時候也和大多數人一樣,認為做事情不可能永遠不會出差錯,做到“零缺陷”是不是有點太苛刻了?但讀了一段時間,感覺做到“零缺陷”是可以實現的。
就信息化管理工作而言,如何一次把事情做對,怎樣有效的`保證信息化各項工作順利穩定的進行,是非常重要的環節。
定位決定結果。因此一定要有明確的目標。根據崗位職責,我的目標就是信息化硬件、軟件都符合規范,安全穩定運行。在明確了目標之后,如何通過工作達成這個目標,則必須要高度重視日常信息化工作維護保養。通過扎實做好機房網絡設備例行巡檢,及時發現并解決導致偏離目標的問題,從而保證了設備正常工作,網絡安全可控,信息化軟件符合規定。回想這個過程的收獲與成長,我感覺自己深深受益于《第一次把事情做對》這本書。
在書中,有一段話足以警示我們:“零缺陷管理”不僅是優化工作、生活的需要,更是企業者對社會的一種責任。一個企業必須把社會道德責任作為自己的第一目標,其次才是利潤最大化,一個沒有道德責任的企業是一定會被社會拋棄的。追求質量對于一個企業來說是很重要的因為它是企業的生命,如果我們能執行有效的質量管理,就能預防質量事故的產生,使工作發揮出高效的生產力,不會整天為層出不窮的質量問題頭痛不已。在企業日常的生產中,要樹立零缺陷的理念,“零缺陷”這種理念表達了人們對“追求完美”的一種欲望,爭取不犯錯誤!傲闳毕荨辈皇桥u錯誤者,而是表彰無缺點者,這種理念不是指出人們有多少缺點,而是告訴人們應該向著無缺點的目標奮進,這樣就增強了員工消除缺點的信心和責任感。
我相信在讀完此書后,很多人會對自己今后在工作和生活之中有一個更高的要求與目標,說到不如做到,讓我們“第一次把事情做對”。
讀《第一次把事情做對》有感 6
《第一次把事情做對》向我們講述了零缺陷的觀點理念,首先要確定標準,然后預防,因為這樣最省時間,省成本。那么什么又是零缺陷呢?零缺陷概念的產生是被譽為全球質量管理大師、零缺陷之父和偉大的管理思想家的菲利浦克勞士比(Philip B.Crosby)在20世紀60年代初提出來的。
可能有很多人會說,做事情不可能永遠不會出差錯,做到零缺陷是不是有點太苛刻了?但通過對此書的閱讀,我們可以得出一條結論,那就是做到零缺陷是可以實現的。在現實社會中,很多人不能給自己一個良好的定位,比如:在日常工作中,很多人在自己的`思想意識里認為我就是一個員工,我的任務就是為公司服務,然后拿到我該得到的薪酬,公司讓我怎么做我就怎么做,做的差不多就可以了。這種例子在社會上很常見,已經不是什么新鮮的事情了,他不會把自己定位在一個很好的位置,不會真正融入到公司當中,把公司的事情當做自己的事情來做,如果這要是他自己的事情,我想他肯定會盡職盡責的去做的比較認真完美。
以上事例說明了什么呢?首先,我們在日常的工作生活和學習中做任何事情都要樹立一種良好的理念,就是做任何事情都要盡可能的去追求一種完美,簡單的說:要做就做好、要不就不去做!以一種良好的工作態度去對待所從事的工作。這樣就會離第一次把事情做對的差距會越來越近,最終實現零缺陷。
在書中,有一段話足以警示我們:零缺陷管理不僅是優化工作、生活的需要,更是企業者對社會的一種責任。一個企業必須把社會道德責任作為自己的第一目標,其次才是利潤最大化,一個沒有道德責任的企業是一定會被社會拋棄的。追求質量對于一個企業來說是很重要的因為它是企業的生命,如果我們能執行有效的質量管理,就能預防質量事故的產生,使工作發揮出高效的生產力,不會整天為層出不窮的質量問題頭痛不已,在企業日常的生產中,要樹立零缺陷的理念,零缺陷這種理念表達了人們對追求完美的一種欲望,爭取不犯錯誤。零缺陷不是批評錯誤者,而是表彰無缺點者,這種理念不是指出人們有多少缺點,而是告訴人們應該向著無缺點的目標奮進,這樣就增強了員工消除缺點的信心和責任感。
我相信在閱讀完此書后會對自己今后在工作和生活之中有一個更高的要求與目標,說到不如做到,讓我們第一次把事情做對。
讀《第一次把事情做對》有感 7
該本書是陳述性的,每一章都是圍繞“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對”這個觀點去舉例論證,以故事的形式帶入能使讀者更容易讀下去。接下來分章節對書中提到的觀點進行自我的認識。
第一章,作者提出“本來就可以第一次做對”的觀點,本章旨在傳達一種思想和理念,就是你一定相信你可以第一次把事情做對,要在思想上改變認識,盡管工作中你不是每次都把事情做對。我們每個人都希望把事情做對做好,如果想達到作者第一次把事情做對的觀點,關注點應該在執行之前預防和控制階段,比如,我今天收到一個任務是需要我出海南項目的升級包,然后我在出升級包之前肯定需要知道項目組要升級什么功能?該功能有沒有在測試環境測試通過?配置項有沒有做相關的修改?知道了這些我才能出升級包,出升級包是一件事,想把這個件事第一次做對,就需要在需求、研發的代碼、測試用例、測試執行這些前期階段做好預防工作,如果出好升級包升級上去發現某個功能沒有實現,研發、測試繼續返工,那么出升級包這件事就不算第一次做對!所以,做事之前的預防和控制才是做對事的保障。
第二章,“做對即符要求”。這個應該很好理解和接受,一切按照客戶的需求做事,做客戶要你做的事,不做客戶不要你做的事,隨時跟蹤客戶的需求變化,以便及時調整和快速適應,把事情做對做好。這個道理不僅適用于企業,其實在哪里都是適用,媽媽讓你去買包鹽,你在路上時媽媽給你打電話說再買一瓶醋,信號不好你沒有聽到也沒有回復電話確認,結果你買了一包鹽又給自己買了一包零食回家了,結果可想而知,你沒有及時響應媽媽的需求變化,還做了媽媽沒有讓你做的事!總之,有需要才有事可做,有事可做才能把事做對掙得更多的需要(機會),也要記得及時跟蹤需要以改變應策。
第三章,“工作就像芭蕾舞,既標準又完美”,看到標準,肯定就是指工作中規范、流程、準則。像嚴格要求自己的人品一樣去生產檢測自己的'產品,這是一種高標準的要求。做到統一標準、統一規范的產品,也要統一我們的行為、規范我們的流程,比如,部署某個項目這件事,10個人去做就有10種方法,10種標準,10個犯錯的可能,如果組織已經有了比較成熟的部署文檔,發給10個人,就增加了做對該事情的概率。所以,統一標準、規范行為對組織和個人來說都很重要。
第四章,“每個人的工作哲學”。最后一章又提升了一個水平,把做事上升到做人、哲學、心智層面。對個人而言,要端正個人的態度,讓零缺陷成為每個人的習慣,對組織而言,統一我們的標準,把制度約束變為一種企業文化,從而提高我們的質量和品質。
理論來源于實踐,愿零缺陷的理念深入成思!
讀《第一次把事情做對》有感 8
第一次把事情做對》讓我感覺到了:人在世上所追求的實現完美的結果應該掌握的方式和方法;讓我們體驗了在繁雜的社會生活中應該增長的知識、能力,在管理企業應該具備的水平。《第一次把事情做對》確實是一本通俗易懂的書,在潛移默化中指導人們改變世界觀,用正確的方法處理繁雜的事物。我們應該培養自己第一次把事情做對的工作方式,因為它可以帶來代價最小、成本最低、時間最少、效率最高的效果。零缺陷更表現為我們工作和生活的一種決心和態度。通過細讀這本書,我感悟了許多,也掌握了許多。
《第一次把事情做對》的核心就是做事情保持零缺陷,零缺陷的核心就是第一次把正確的事情做正確。這一思想是質量管理乃至企業管理中最節約成本、最減少重復勞動、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精髓。零缺陷質量管理與其他質量管理的理念和方法對比,它的特點就是強調質量是符合要求而不是單純的好強調保證質量的系統是預防而不是檢驗;強調工作標準必須是零缺陷而不是差不多就好。
一、零缺陷在檢驗工作中的重要性
結合我們的檢驗工作,零缺陷也應該是我們試驗工作中不斷追求的目標。零缺陷并不是絕對沒有缺點,或缺點絕對等于零,而是指要以缺陷等于零為最終目標,每個人都要在自己工作職責范圍內努力做到無缺點。如果我們時時刻刻警醒自己,在接受一個試驗工作時,都抱定:嚴格合同評定流程、做好試驗前的試驗大綱、標準的、儀器準備,做好試驗工作的計劃和整體策劃、保證檢驗數據的準確性和真實性、發揮質量監督員、安全員的作用、提高主檢報告的編寫能力和水平、把好審核關和報告審批關。并在整個流程中的每道工序中都設定第一次把事情做對的目標和要求,就會對從事的每一項工作有充分的準備,把錯誤消滅在過程開始之前,養成第一次把事情做對的習慣,那么,我們的檢驗工作就可以充分發揮組織的效率、效能,并激發每位員工的潛能,逐步形成一次成功,預防為主的工作態度,在我們的實際工作中體現零缺陷管理的生命力。
什么是第一次把事情做對?就是第一次把正確的事情做正確,做正確的事是戰略和方向;正確的做事是運作與執行,第一次是管理效率,而第一次把事情做對則是管理效能與競爭力。
為什么能夠第一次把事情做對?在做任何事情之前,必須要做到確定目標、控制過程、系統預防、建立標準、團隊協作、達到結果呢、一次做對。為實現第一次把事情做對我們應該首先確定工作目標:為滿足客戶的要求而工作而不是自己的主觀意愿;其次是建立一次做對的基本準則;第三是消除達成這一準則的障礙;最后是努力工作。
二、一流的企業需要一流的員工
企業是由一個個員工組成的,什么樣的員工造就什么樣的企業,因此,企業的未來是由企業員工決定的。在我們企業中,檢測服務質量重要,每個員工的素質同樣重要。有許多人做事時常有得過且過的心態,對領導或者企業的要求,即使是合理的,也覺得吹毛求疵而心生不滿,不認為事情的結果與自己有什么關系。而國際知名的一些企業的員工對待工作卻非常認真,幾乎完美。因此,一流的公司,必須擁有一流的員工;诖,場組織學習《第一次把事情做對》這本書,我理解,不但要學習做工作的.方式方法,而且要領會書中員工素質培養的重要性,即:如果員工不是在滿意狀態下進行工作,那我們的檢測服務也就不能達到客戶的滿意。
產品即人品、質量乃品行,這句話的深刻含義是:產品的競爭最終也是人品的競爭,企業擁有一流的員工更應具備一流的人品,只有這樣,企業才具備創造一流產品的獨到優勢,才可能創造出一流的品牌。因此,第一次把事情做對是對企業人的要求,產品是人做出來的,結合到我們檢測服務,檢測工作也是人做出來的,質檢中心的優秀的服務品牌也是人打出來的,我們提倡第一次把事情做對,這是對員工品質的基本要求,它是人品、素質和能力的綜合反映。
《第一次把事情做對》這本書,我讀過了兩遍,今后還會繼續讀下去,不但字面上了解零缺陷工作的內容、方式和方法,還要更深層次理解第一次把事情做對的工作準則,即:第一次把事情做對;認證仔細制定要求;加強與他人的協作;避免雙重標準;高度注重預防。
通過《第一次把事情做對》這本書的閱讀,我還掌握了:我們將恪守自己的工作準則;我們清楚的知道,互相協作是達到目的地最有效的方法;我們將做我們所承諾的,說到做到;我們不去抱怨,也不去辯解或尋找借口,第一次把事情做對。
思考自己的前半生,有太多的事情沒有第一次把事情做對,浪費了太多的時間和精力,重復了太多的工作?偨Y起來,主要是目的不明確、方法不得當,也就是,沒有做好自己人生的規劃,也沒有鮮明的目標和正確的方法。讀了這本書對自己確有莫大的觸動。
此外,加強個人的修養和工作能力的提升是一生一世的事情,不應該隨著自己年齡的增長而減弱。
《第一次把事情做對》是一本非常好的讀本,我還將繼續讀下去,不斷領會其中的精髓和內涵,指導今后的生活和工作。
讀《第一次把事情做對》有感 9
第一次看到《第一次把事情做對》這本書的時候,我在腦海中閃過的第一句話是:真的能一次就把事情做對嗎?因為我們已經在生活中見到太多的“差不多”的例子了,就像書中舉的例子,默認產品合格率達到98%就達標,2%的不合格率挺低的。在我們幾乎大部分人的心里,似乎已經默許了這樣“差不多”的例子。
但從另外一個角度想,生產一個符合標準的產品是應當做到的事,當需要的產品基數增大,那么就意味著,我們如果默許這2%的`不合格率,那么我們生產出來的成品將會有很多是不合格的,那這樣就意味著我們花費了極大的無用成本,耗費了太多的時間、金錢和原材料。
人們能否做對,并不取決于自身的行為能力,而是取決于支配行為能力的思想觀念!我們能做到合格率為98%的產品,但是我們很難做到100%的合格,因為我們從內心就默認了這個可以有一定的誤差。
但是在平日生活中我們有時也在追求100%的成功率,開車時我們打起十二分的精神,安全駕駛,遵守交通規則,安全到達目的地;走秀時,一位位身材高挑的模特在經歷臺下成千上萬次的訓練,每一步的距離,每一步的節奏都把握得分毫不差;醫生進行手術時,每一針,每一線都嚴格按照要求,每一步都仔細認真,環環相扣成功地完成手術。很多時候100%更多取決于我們是否想做到。
也許有的人會認為,生活中事事都要求100%的正確率,正在抹殺我們的激情,人們永遠生活在一個精神緊繃,戰戰兢兢的世界中,每走一步都是如履薄冰。
生活沒有了激情,也就失去了樂趣。像醫生在做手術時是不容許出現一點失誤的,一旦失誤就會造成一起醫療事故,航海的船員在辨認方向時容不得一點差錯,一不小心這都會造成“差之毫厘,謬以千里”的結果。凡此種種,需要我們在當時的環境中處于絕對的冷靜,客觀地分析情況。
“零缺陷”并不是一個無法企及的目標,只是我們每個人在生活中默許了“差不多”的出現!傲闳毕荨备憩F為我們工作的一種決心和態度。當你確定“零缺陷”的工作準則后,你就會有意識地去確定要求,有意識地拒絕“差不多”,你就會預防第二次重復去做。
總而言之,要想治理我們工作上的缺陷,先要治理我們態度上的缺陷;要治理我們態度上的缺陷,就先要治理我們頭腦里的缺陷;只有解決了頭腦里的缺陷,我們才能真正地實現“零缺陷”!
讀《第一次把事情做對》有感 10
有時候,真的,當你遇見一個陌生人的時候,你想不想主動與他交友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他的顏值。其實讀一本書,有的時候也始于他的顏值。
當看到這本書時,首先吸引到我的是封面上大大的文字――第一次把事情做對。不得不說這個書名很吸引人。
簡約的封面設計,黑紅白三色為主調給人一種認真可靠的感覺,而事實上這本書就是一本可靠的書。
全書多是以故事來說理,更顯得生動形象真實可感;章節內容也是層層推進,層次分明;在每一個主人公的故事里,作者都悉心的提煉出一些新的思想;全書還為讀者展示了許多成功人士的觀后心得體會使讀者備受鼓舞。
全文引入了一個“零缺陷”的概念,那什么叫做“零缺陷”呢?作者給出的答復是這樣的:“零缺陷”的思想最初由美國菲利浦·克勞士比于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初提出。它的核心理念就是“第一次把正確的事情做正確”,要求產品和服務是“有用的和可信賴的”,注重滿足客戶的需求,員工的需求和供應商的需求。
“零缺陷”質量管理與其他質量管理的理念和方法對比,它的特點就是強調質量是“符合要求”,而不是單純的“好”,強調保障質量的系統是預防,而不是檢驗;強調工作標準必須是“零缺陷”,而不是“差不多就好”,強調質量是用“不符合要求的代價”,而不是簡單的'用“指數”來衡量!傲闳毕荨辟|量管理還給出了解決問題的流程,主要包括確定狀況、臨時措施、確認根本原因、采取改正行動評估與跟蹤檢查。
而本書的“零缺陷”并不是說絕對沒有缺點,或者缺點絕對要等于零,而是指“要以缺點等于零為最終目標,每個人都要在自己工作職責范圍內努力做到無缺點”,即通過“零”的努力,達到“一”的實現。
通過作者對“零缺陷”這一概念的細致入微的分析,可見全書很嚴謹思想也足夠深邃。
全書的知識量還是挺大的,只是我個人不非常喜歡全部用故事來貫穿著整本書以明事理。
雖然說每一個故事的好處就在于,無論你從哪個故事開始,都可以或多或少有一些新的收獲。但是繁多的故事也容易使人產生一定的,閱讀疲勞。
此外,我覺得這本書還有一個特別的地方就在于閱讀它的人,每個人的想法或者是說每個人從這本書里所學的都不會一樣。 為什么這么說呢?是因為我覺得第一點,它是故事的形式,故事本來就是可以給人許多遐想的空間任其發揮。第二點,每個人的經歷都各不想同,而書中這些故事又大多來源于一些真實的案例,我想當獨特的個人經歷與特定的案例進行碰撞的時候,讀者們產生的思想火花肯定是不一樣的。
所以總體覺得這本書不但是一本值得閱讀的好書,而且也是具有收藏價值的好書,當你拿到它看見它精致的外觀以及書面設計時,我想你就會懂了。
讀《第一次把事情做對》有感 11
《第一次把事情做對》是楊鋼老師老師的作品,去年有幸誤打誤撞接觸到了克勞士比中國學院,才曉得了國內質量界大神級的人物。
楊鋼 (Freeman Young),中國“零缺陷之父”,中國十大質量人物(國家質檢總局),克勞士比中國學院總裁。
再來說說讀這本書的感受,書一開始就采用故事導入,采用了培訓場景,通過老師啟發,學生討論的形式,運動生動有趣案例,深入淺出分析了“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對”的工作理念和價值。
書中一開篇就講了一個斯芬克斯島的石像之謎來吸引了我,設置了三個人:克魯斯、德普、李,他們誤打誤撞進入了斯芬克斯島,然后進入一段奇幻之旅,在這個過程中,由于每個人的理念不同,最后收獲了不同的結局,通過科幻故事引出了本書的理念:第一次把事情做對。
就如作者所說:什么是第一次把事情做對?就是第一次把正確的事情做正確。做正確的事是戰略和方向,正確地做事是動作與執行,第一次是效率和結果,而第一次把事情做對則是管理效能與競爭力———這就是第一次把事情做對的完事意義。
剛開始聽到“第一次把事情做對”的理念,覺得這怎么可能?人非圣賢,孰能無過。正是這種想法,才會讓缺陷得以存在,因為從意識上就允許存在缺陷,我們不難發現,人們能否做對,并不取決于自身的行為能力,而是取決于支配于行為能力的思想觀念,而改變人的觀念并不是一朝一夕的。最重要的是改變心智模式,建立第二天性。
在軟件行業,質量保證比較多的活動就是評審活動,曾經我一直覺得評審活動發現的缺陷越多越好,當一位領導告訴我:為什么你寫出來的東西等著其他人給你評審呢?為什么你自己不能保證質量呢?
額,也是,可以想象當時的場面有多尷尬。他的一句反問也刷新了我的認知,從源頭上保證質量是明智之舉,不浪費不符合要求的成本。
在工作中,會有意識的考慮問自己:我可以第一次把正確的事情做正確嗎?為什么不能?哪里還有改進的空間?最近在寫云市場退訂的`文案的時候,可能因為我自己對業務不了解,也沒有相關的參考資料,只能憑借業務系統去體驗、去嘗試,當時為了盡快完成,第一稿寫出來的時候思路亂,別人說看不懂,說實話,我自己都沒理清,當被人否定的時候,我沒有辯解,我接納,我再來修改,堪稱是改動次數最多的文案。
第一次把事情做對,不僅僅適應于工作中,也適合在生活中。我經常跟孩子說:如果作業、考試都能第一次就做對,那你肯定能取得好成績。孩子似懂非懂。希望他能漸漸地明白這一非常有用的哲學理念。
所以“第一次把事情做對,是做人做事的最高哲學,是實現事業成功和人生幸福的第一法則”。
讀《第一次把事情做對》有感 12
通篇看下來,覺得作者楊鋼應該是個講故事方面比較厲害的人,用敘述的方式,把自己的觀點深入淺出的講出來的方式,恰恰又是我比較喜歡的。
剛看到開篇的時候,會有種拿錯書的錯覺。這是工具書還是小說?而且是穿越的仙劍小說。
因為作者在《第一次把事情做對》開篇的時候,就用一篇講的很好的故事來引讀者入局。而且故事講的很有吸引力。
這本書,作者主要引入了4個人,其中一個主導者,也就是零缺陷博士。他以相互討論的方式,引導其他人講自己的經歷,然后做總結,最出通過一些案例來得出結論。
可能是他的案例的緣故,反而更容易讓讀者找到共鳴。
做正確的事,做正確事的人相加其實就是第一次把事情做對這本書的中心觀點。
就如作者所說:什么是第一次把事情做對?就是第一次把正確的事情做正確。做正確的事是戰略和方向,正確地做事是動作與執行,第一次是效率和結果,而第一次把事情做對則是管理效能與競爭力———這就是第一次把事情做對的完事意義。
世上很多事情都是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作者把《第一次把事情做對》的核心流程也作了總結。只要7大步即可。
為了保持書里內容的有趣性,在這里就不劇透啦,有興趣的小伙伴可以自己看書哦!
看完這本書,最大的感觸就是第一次把事情做對,不只是體現在工作中,還體現在社會,生活等各個領域里。而思維的局限性和行為的暗示的影響又是巨大的。
整本書講了很多案例,有兩個案例對于而言是最印象深刻的,其中有一個案例講的是,工廠的產品總是會被返工,返工的結果就是工廠不能按期完成生產計劃,那這樣對于客戶來說是不能接受的,而且工廠的工人由于返工,總要加班,從而沒有自己的'時間,有抱怨,并且還不能完成客戶需要的量,老板只能又再招幾百人來解決問題。老板可以說是寢食難安。
后來經過高人指點發現,其實最主要的問題是:領導者沒有對一線工人進行培訓,他們的觀念是“一切都需要返工”;另外專門設立的返工區,更是加深了他們的觀念印象;并且建立零缺陷的工作執行標準從生產線上就開始執行。
所以,問題就全部迎刃而解。
另外一個是案例中傳達出的一些觀念。即S制冷公司的3N目標,也就是3個NO。S制冷公司嚴格執行這個目標,所以公司發展的特別好。
《第一次把事情做對》其實和零缺陷傳遞的價值觀是一樣的。
零缺陷的概念對于產品來說,注重源頭的缺陷預防系統,強化生產過程中對質量的宏觀控制。
但并不是說只要過程,可以不看重結果。這個概念傳送的是既要過程又要結果,結果才是目的。不能本末倒置。而結果只不過是一個體現,能不能達到想要的結果,就是看過程。
作者認為匠人精神本質也是零缺陷精神。這個我也很認同。因為只有抱著零缺陷精神才能做到匠人的品質。
最后,引用學者胡適先生的一篇短文,也是本書中引用的文章做結。來說下差不多和差很多的關系,F實生活中太多人都是差不多先生和差不多小姐,就是由于這種觀念和想法,我們做事總也做不到最好。這背后的意義耐人尋味。
讀《第一次把事情做對》有感 13
一直以來,我家的教育觀念是差不多就可以了,小時候上學,爸媽說壓力不要太大,成績過得去就可以了;畢業工作賺錢,爸媽說,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就可以了。在這樣的氛圍下長大,我的觀念也受此影響,認為學習和工作差不多就行了。
在學校的時候,我從來不是努力的學生,憑借一點小聰明,學習成績還能靠前;開始上班以后,這種差不多的觀念繼續影響著我,但以我2年多的工作經驗來講,我漸漸覺得工作開始吃力,最近更是明顯感覺這種差不多的觀念不對,做事差不多的態度讓我滿足于現狀,進而有些不思進取。
正在我焦慮迷茫之際,遇到了楊鋼的這本《第一次把事情做對》,書里闡述的觀點是“零缺陷”,也就是如書名那般,第一次就要把事情做對。什么是第一次把事情做對?就是第一次把正確的事情做正確。“做正確的事”是戰略和方向,“正確地做事”是運行與執行,“第一次”是管理效率,而“第一次把事情做對”則是管理效能與競爭力。
作為一本暢銷書,《第一次把事情做對》經過了多次加印,并一版再版,依然熱度不減,說明“零缺陷”這樣的觀點很受歡迎,當然,也從側面證明,在當今時代非常需要“零缺陷”,需要匠心精神。我們中的很多人受“中庸”文化的影響,認為做事情差不多就好了,崇尚的'是一種不放棄的精神,也就是說,第一次沒做好,有可能要做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甚至第五次、第六次……然而,這樣做的結果,不管最終是否成功,都會在很大程度上,浪費時間和物力。
楊鋼作為中國零缺陷管理的奠基人,也是“零缺陷之父”菲利浦·克勞士比的中國弟子,他在本本書中傳達出來的觀點,是讓我們在做事情開始時,就按照標準去做,盡量不要有過多的耗損。按照我自己的理解就是,不管是在工作還是生活中,我們做事情的時候,應該將“一次做對”、“符合要求”作為工作標準,而不是把“差不多”、“下次注意點”、“缺點難免”作為自己的借口。
希望“零缺陷”這樣的觀念能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慢慢深入人心,如果大家都能接受“零缺陷”的觀點,在以后的工作與生活中嚴謹認真一點,那么,未來留給“差不多的空間將越來越少。
讀《第一次把事情做對》有感 14
收到《第一次把事情做對》的讀書推薦,剛開始還不以為然,內心暗自發問“能是什么寶典?”。于是,在家躺平后翻閱了起來。粗略閱讀后,只有一個感覺:震撼!為何震撼呢?因為心虛。當你閱讀此書時,渾然感覺自身像是正對著一面鏡子,更像是置身于X光下,它會把你的缺點暴露地光澈透明,絲毫不留情面。沒有任何人能在這種赤裸裸的缺點暴露之下還能心如止水,內心不翻滾幾下才怪呢。
全文以斯芬克斯島的石像之謎作為開篇,戲劇性地描述了三類人的三類處事風格,并生動的呈現了與之對應的三類結果。后面的四章以這個故事為核心進行了系統剖析。剖析過程多結合實際案例,并配以嚴謹的邏輯推理與哲學辯證,一反簡單教唆的老調,頗具說服力與震撼力。
閱讀此書,不禁向自己發問:“我到底屬于哪一類人呢?”。抱著一種“我的缺點盡可能少的”僥幸心理,再次返回開篇部分,開始精準的“對號入座”。反復幾次,結果讓人細思極恐:這三類人的優點我好像都不具備,確是集成了他們的缺點于一身?頓時,臉紅了,心虛了,驚恐不安。
做對即“滿足要求”。很多時候,我們做一件事情,即使重復開展多次,仍未能得到對的結果。難道真的是事情本身太難嗎?原因恐怕還是沒有堅定“零缺陷”的工作信念,堅持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對。接下來,以當前極度不讓人滿意的工作結果來反推下自己的工作態度、工作方式吧:
從態度上,自己對工作任務是否有足夠的思想重視,下定決心要高質量完成?
從規劃上,自己對于既定的任務或項目,是否有足夠的論證、方案規劃、節點控制以及可能出現的問題的對應措施?
從執行上,自己是否能否嚴格按照規劃及節點要求,做每一件事做得“既標準又完美”?
從反饋上,自己對于階段進展、新問題、新發現等動態現象與結果,是否能否及時總結、反饋并作充分的溝通?
從協作上,自己遇到一件難度稍大的事,是否過于自我,不借外力,不整合資源,以至于走了彎路、廢了精力?
從心態上,自己遇到困難時是否習慣性的給目標打折扣,以降低執行方面的難度?
《第一次把事情做對》告訴我們:做一項具體的工作不僅要講究邏輯順序,更得建立起過程結構。這個過程結構可形象的描述為一個錐形隧道,我們的`工作要從寬口進、窄口出。寬口進是因為,在前期,我們有目標但可能不會特別清晰,需要逐步聚焦;在前期,我們的執行方案可能不止一種,需要在前進中優化篩選;在前期,我們需要對多種可能出現的問題進行預判并制定不同的方案,在前進中逐個消滅出現的問題;在前期,我們需要整合盡可能多的資源,在過程中使得力量越來越集中。在整個過程中,隨著我們不斷優化方案,目標越來越清晰,發力點越來越集中,可避免的低級錯誤越來越少,最終直奔窄口處,一次性地把事情做對。
《第一次把事情做對》也告訴我們,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做一件事情,第一次就把它做對,既是結果要求,也是過程要求。要想獲得一次就做對的結果,我們務必在前期進行充分的論證、充分的準備,還要系統分析可能出現的問題并制定應對措施。在這個方面我們往往不夠重視,最終可能導致勞而無功。
《第一次把事情做對》還告訴我們,做任何事情,務必要堅定信念,下定決心一干到底,不達目標不罷休。要讓自己沉浸式的開展所有的工作,正如稻盛和夫所講的“成功的人士都是自燃型的”。
最后,作為理工科出身的研發人員,如果一定要本能地對文學作品的精彩內容進行量化的話。對于《第一次把事情做對》這本書,那么下面這個勵志公式最合適不過了。
指數365我們可以抽象成365個工作步驟,如果執行第一個步驟或者做第一件事情,我們主動提高標準、提高要求,努力實現,把事情做對,我們就多得了1%的進步。相反,每做一件事情都給自己打個折扣,那么每一步都將造成1%的差距。久而久之,堅持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對,且一直以這種高標準要求自己的,其最終收獲會遠大于預期;每做一件事情都喜歡打折扣的,最終不會得到一個對的結果。
實際上,當我們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對后,這個公式就已經演變為如下形式:
不要找借口,第一次就要把事情做對!
讀《第一次把事情做對》有感 15
咸寧籌備處質保部組織質量月讀一本好書活動,要求全體員工讀《第一次把事情做對》并完成一篇讀后感。本人利用業余時間把此書通讀了后,感覺受益匪淺。
《第一次把事情做對》在闡述觀點時,都是引用發生的實例,例子雖然簡單但是寓意深刻,發人深省。我覺得這本書眾多的觀點中如“協作,增加成功的幾率”、“讓零缺陷成為每個人的習慣”、“態度決定一切”、“即要過程要有結果”等。讓我印象最深的還是“態度決定一切”,第一次把事情做對其實就是一種態度,“品質之神”戴明和IBN公司就是對第一次把事情做對態度不一樣,所以注定結果也不一樣。
“態度決定一切”這句話的意思應該不算復雜,分析起來有兩層意思:一是有好的態度才能有好的結果,再就是沒有好的態度就不會有好的結果。
態度決定一切,更重要的體現在如何面對困難和挫折。每個人每個企業多會有面對逆境和困難的時候,人際交往、患病喪親、希望夢想破滅等等,有的是因為客觀,有的.純屬人為,其帶來的結果都是一樣的。如何面對,怎么擺脫,關鍵在于自身態度。 “態度決定一切”,有了好的態度,才能有好的結果,這樣我們才能以全新的精神面貌投入到新的工作中去。卓有成效和積極主動的人總是在工作中付出雙倍甚至更多的智慧、熱情、信仰、想象和創造力,而失敗者和消極者只是逃避、指責和抱怨。工作就是付出努力以達到目的。
工作需要熱情和行動,更需要努力和勤奮,工作需要一種積極主動、自動自發的精神,工作中的樂趣需要我們用心去體會。工作無小事,如果有一項工作沒有做到位,就有可能滿盤皆輸。工作還是一種責任,我們沒有任何借口不承擔自己的責任。借口是拖延的溫床,借口的實質是推卸責任,不管再什么條件下,對待工作都要無條件執行。工作中無小事,小事累計就會成為大事!耙晃莶粧吆我話咛煜隆,我們必須認真對待工作中的每一件事,無論工作多么艱苦,都要時刻銘記“這是你的工作”。認真負責的態度是處理一切事務的基礎,當我們服從,接受一個任務時;如果我們沒有責任心,不認真做事,不可能將事情做好;如果老是不能做好事情,就不能為公司創造價值,那么我們在公司的存在就有問題。因此,我們要以積極的態度,勇于承擔責任做起。
不正確面對問題的態度只能將問題復雜化,耽擱解決問題的最佳時機,助長相互推諉、逃避責任的不良風氣。當企業沒有提供做事情所需要的條件時,十有八九是因為企業不具備這些條件,而希望請你來另辟蹊徑,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和途徑。當然,干工作、做事情肯定會有苦、有累、有困難,如何在工作中找到快樂,體驗人生的價值和生存的妙處。
總之,通過通讀本書,了解到“第一次把事情做對”實質就是人對待工作的一種態度,猶如書中提到工作要象跳芭蕾舞一樣,既標準又完美。也促使我在今后的實際工作中堅持“質疑的工作態度、嚴謹的工作方法、良好的溝通習慣”,通過自己的不斷努力使自己各方面的素養得到更深層次的提高。
讀《第一次把事情做對》有感 16
最近看了《第一次把事情做對》這本書,感到受益匪淺,《第一次把事情做對》首先給了我一個啟發:“思想態度決定了是否能第一次把事情做對”。生活中我們通常都會認為工作中難免出錯,怎么可能一次做對呢?還有許多人會說“差不多就行了”“已經差不多了”。但是如果一個人在做事的時候,總是認為把事情做得差不多就行,在這種思想主導下,可以肯定地說,他絕對不能把工作一次做好,做對。
第一次把事情做對其實就是一種態度。日常工作中,不少人就是缺乏這種態度,總是覺得自己不是圣人,犯錯是必然的,可以原諒的,結果一次又一次的犯錯誤,F實社會中,很多企業也存在同樣的問題,產品還沒有投入生產線,就做好了多少比例要返工的心理準備,正因為有了這種心理,返工的比例一定是有增無減,對企業發展的發展也造成了莫大危害:浪費時間、浪費金錢、浪費人力物力……
所以我們只有先改變觀念、改變態度,將“第一次把事情做對”的觀念深深植入腦海之中,最終改變我們的行為習慣,我們才能實現第一次把事情做對,才能離成功越來越近。
我們經常還會存在著這樣一個誤區,就是“把事情做好就是把事情做對”。直到看了文章里孔子和他的弟子子貢的'故事我才明白,兩者之間有著巨大的區別。把一件事情做好,只是自己主觀認為的好,而把事情做對則是要符合要求,并不是好或最好。任何工作只有符合客觀要求,才能進入可執行的過程,從而達到預期的效率和效果。
當我們明確了態度,區分了“做好”與“做對”的具體含義后,就要好好思考了:怎樣才能把事情一次做對呢?怎么做才能達到“零缺陷”呢?
我從文中三只狗狗找寶藏的故事中得到了答案。聰聰,明明和慧慧是狗狗家族中最聰明的三只狗,他們為了拯救整個家族擔起了尋寶的重任。其中的聰聰狗習慣于“正確的做事”,比較注重方法,但是從來不注重效率。他總是認為只要方向和方法都對了,一切就對了。明明狗雖然很忠誠,為了任務可以不顧一切,但是卻缺乏方法,做事沒有章法,只解決了“腦袋”問題,沒有解決工具和方法問題。而慧慧狗卻在任務之前思考:“我為什么不可以把錯誤減少到最少呢?既然可以避免少失誤,為什么不可以不失誤呢?如果沒有失誤,我就可以一次做對!弊罱K,慧慧狗花費了最少的時間,付出最少的代價,卻找到了價值最大的寶藏。這個寓言故事之后克勞士比博士總結了慧慧狗尋寶過程的幾點:確定目標,控制過程,預防錯誤,建立標準,尋求幫助,要求結果,一次做對,這也就是如何第一次把事情做對的方法。
讀《第一次把事情做對》有感 17
《第一次把事情做對》對此書的綜合評價,我個人認為它闡述的觀點覆蓋面比較廣泛,它所倡導的理念無論是對企業還是個人,都是我們平時在自身的學習生活和工作中去注意的。
《第一次把事情做對》向我們闡述了“零缺陷”的觀點理念,原來工作怎么樣返工不明確,后來看了這本書知道,首先要確定標準,然后預防,因為這樣最省時間,省成本。那么什么又是“零缺陷”呢?零缺陷概念的產生是被譽為“全球質量管理大師”、“零缺陷之父”和“偉大的管理思想家”的菲利浦·克勞士比(Philip B·Crosby)在20世紀60年代初提出來的。對自己個人的幫助與提升有很大幫助,原來工作怎么樣返工,不明確,后來看了這本書知道,首先要確定標準,然后預防,因為這樣最省時間,省成本。
可能很多人會說,做事情不可能永遠不會出差錯,做到“零缺陷”是不是有點太苛刻了?但通過對此書的閱讀,我們可以得出一條結論,那就是做到“零缺陷”是可以實現的。在現在社會中,很多人不能給自己一個良好的定位,例如:在某家公司工作,很多人在自己的思想意識形態里面認為我就是一個員工,我的任務就是為公司服務,然后拿到我該得到的薪酬,公司讓我怎么做我就怎么做,做的差不多就可以了。這種例子在社會上很常見,已經不是什么新鮮的事情了,他不會把自己定位在一個很好的位置,不會真正融入到公司當中,把公司的事情當做自己的事情來做,如果這要是他自己的事情,我想他肯定會盡職盡責的去做的比較認真完美。還有,現在剛出大學校畢業的大學生,多數人去應聘會向招聘企業詢問,你一個月能給我多少薪水,給的薪水少了就不干,應聘者不會去考慮自身能為應聘企業創造多大的價值。我們要知道很多企業給的薪水和員工實際的工作能力為企業所創造的價值成正比。
以上的這兩個事例說明了什么呢?
首先,我們在日常的工作生活和學習中做任何事情都要樹立一種良好的理念,就是做任何事情都要盡可能的去追求一種完美,簡單的說:“要做就做好、要不就不去做!”
其次,在做事情的時候要樹立一種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以一種良好的工作態度去對待所從事的工作。這樣就會離“第一次把事情做對”的差距會越來越近,最終實現“零缺陷”。
在書中,有一段話足以警示我們:“零缺陷管理”不僅是優化工作、生活的需要,更是企業者對社會的一種責任。近幾年國際、國內社會不少企業出現了很多問題,如:粉的“三聚氰氨”事件、生產和企業的召回事件和最近的“瘦肉精”事件都折射出了一個企業高層在管理上的重大缺陷和企業對誠信的蔑視,不良事件的.發生也折射出了一個社會企業生存發展的理論,一個企業必須把社會道德責任作為自己的第一目標,其次才是利潤最大化,一個沒有道德責任的企業是一定會被社會拋棄的。這樣,“第一次把事情做對”也就深化為了“每一次把事情做對”,其實,社會需要這樣的工作準則,社會生產力水平的提高需要“第一次把事情做對”的基礎。追求質量對于一個企業來說是很重要的,追求質量是一種管理的藝術,如果我們能建立正確的觀念并且執行有效的質量管理計劃,就能預防不良事件的產生,使工作發揮出高效的生產力,不會整天為層出不窮的質量問題頭痛不已,在企業高層日常的管理上,要樹立零缺陷的理念,零缺陷和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的傳統觀念“難免犯錯誤”發出了挑戰,“零缺陷”這種理念表達了人們對“追求完美”的一種欲望,爭取不犯錯誤!傲闳毕荨睂ζ髽I管理者在對員工的管理上賦予了新的管理理念,“零缺陷”不是批評錯誤者,而是表彰無缺點者,這種理念不是指出人們有多少缺點,而是告訴人們應該向著無缺點的目標奮進,這樣就增強了員工消除缺點的信心和責任感。
楊鋼博士的論著已經不僅僅是管理科學的一次突破,相信每一位讀者在閱讀完此書后都會對自己今后在工作和生活之中有一個更高的要求與目,社會、企業和個人需要一種新方法來融入到我們的生活和管理之中,來改變我們的傳統生活理念與境意,說到不如做到,讓我們“第一次把事情做對”。
讀《第一次把事情做對》有感 18
馬丁.路德.金的箴言:”如果一個人掃馬路,他應該像米開朗基羅作畫、貝多芬作曲、莎士比亞寫劇本一樣對待工作。他應該干得如此之好,以致天上的神靈、地上的人們都駐足稱贊:“這兒有一個偉大的清潔工,他干得多么的出色。 币粋人的人格決定了他做事的高度、廣度和深度。所以,態度決定成敗,做事先做人。
《第一次把事情做好》給我們分享了華人的“經營之神”王永慶的故事。王永慶總是在賣米之前仔細地將里面的秕糠、沙粒等雜物統統清理干凈。這讓他店里的'米的質量比別的店要好得多。同時他還想到了為顧客提供“送米到家”的配送、為顧客刷洗米缸等服務。賣的不只是產品,把配套的服務做到了極致。王永慶追求品質、力爭卓越的心把他推向了成功。
近半年,我們財務部同事在白經理的帶領下對歷史的賬務進行清理工作。白經理的一絲不茍、認真仔細、刻苦鉆研的工作態度深深打動了我們。我們在做賬務清理時發現,雖然以前我們每月按實際情況計提費用,但并沒有及時對預提費用和實際支付的差異調整,數據有些含糊不清。在白經理的帶領下,我們對賬務進行為期半年的清理和調整。整理后的余額調節表,每一筆計提的費用都一目了然地看到:計提了多少、是否按時做預提、費用支付與否等。把賬務往細致的方向重新清理了好幾遍。五月份連續兩個晚上為了解開固定資產賬冊與清單的歷史性差異的謎團,我們加班到凌晨2點才回家。只為了把賬務理清楚,為領導層的經營管理和決策提供更有效的數據支持。踐行“零缺陷”并不僅僅只是追求工作業績,也不僅僅是一種生活標準,它更是一種身心愉悅的生存狀態。
世界上的每一項工作都是神圣的,不要輕視他人的工作,他人的崗位多么的不起眼,多么的無關緊要,只要是身在崗位,就應該認真對待。人對待工作的態度側面展示人對待生活和生命的態度。一次就把工作做到最好,要有心;蚪洑v、或借鑒、或傳授,在歲月長河中,有心人會不斷累積做事經驗、方法;無心人則被動應付,推一下動一下,做一天和尚撞一天的鐘,有一件決不做兩樣,做完就了事,不善總結得失,只有全身心的投入工作與生活的過程中,才能找到更多的快樂!
【讀《第一次把事情做對》有感】相關文章:
《第一次把事情做對》讀后感優秀范文06-05
第一次把事情做對讀后感2000字06-11
勵志名言:做對的工作比把工作做對重要04-06
啟動寶寶的智力你做對了嗎?03-22
找對的人做對的事經典句子170句09-12
讀第一次抱母親有感10-12
創業關鍵是“用對人”還是“做對事”?03-19
網球手腕動作你做對了嗎02-26
《把事情做到最好》讀后感03-05
職業華麗變身 做對做強才能成達人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