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供應鏈管理質量的提高
供應鏈管理在經濟飛速發展的促動下,管理質量不斷提高。然而,企業的供應鏈管理還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間。下面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一、供應鏈管理質量控制
(一)質量控制概念
供應鏈質量控制主要是指:借助有效的質量控制方式以及行為保障不同環節上的執行標準,從而對供應鏈的管理質量進行提高,從而大幅度促進企業節點的良好運作,從而達到提高市場競爭力,降低企業經營成本的目標。
(二)質量控制的主要內容
1.供應商選擇過程中的質量管理
主要包括對供應商的選擇以及認證流程不斷改進,對供應商選擇的執行過程進行有效監督;對供應商的選擇結果進行科學評價以及全面審核。
2.供應商制程水平進行有效管理
借助質量管理的先進手段,對供應商的制程水平進行有效控制。良好的管理能夠有效地對供應商提供的產品質量進行優質管理,從而降低生產過程中出現質變的風險。進而確保企業的生產成本得以有效控制。
3.原料驗收質量控制
原料的質量檢測是進行質量控制的重要途徑。這個環節的有效進行能夠有效地提高生產過程中的材料使用率,合理控制生產成本,提高企業的生產效益。
二、供應鏈管理質量的影響因素
(一)政府影響因素
政府作為宏觀經濟調控的執行者,其借助經濟政策的頒布,促進企業的經濟發展和推動社會效益的實現。由于政府部門需要從整體經濟發展角度進行全面考慮,特別是某些地方政府為了凸顯政績,將實現地方的多種經濟指標作為考核政府官員的重要指標,從而導致地方政府將關注的重點放到了經濟的快速增長,而對企業的可持續發展缺乏重視。
(二)市場惡意價格競爭影響因素
由于社會保障以及再分配機制缺乏完善性,以至于在缺乏有效的政府監督狀況下,常常存在某些惡意競爭。在無法有效降低產品市場成本的情況下,部分企業不斷地壓縮市資源環境的經濟投入,或者降低員工的薪資福利以及減少社會的慈善投資額。這種低價競爭勢必會影響到供應鏈的質量管理能力。
(三)供應商影響因素
供應商是企業管理質量的重要影響因素。當前,多數企業在供應商的管理方面都給予了高度重視。企業常常制定出科學、合理地供應商質量評估系統,進而選擇最優的供應商。然而,在實際的管理過程中,供應商為了更好地實現自身的經濟利益,經常做出違背社會責任和經濟合約的行為。這些在很多情況下影響到了企業的社會信譽度,進而影響到企業的供應鏈管理質量。
三、促進企業供應鏈管理質量策略
(一)構建供應鏈戰略聯盟
創建供應鏈戰略聯盟能夠借助企業間的有效合作推動企業的商品價值大幅度提升。戰略聯盟能夠縮減企業產品的上市準備時間,從而更好地戰略產品市場份額,并提高企業的品牌誠信度;戰略聯盟可以對市場準入度進行合理優化,從而打破國內外的市場壁壘,進而提高企業產品的推廣力度;戰略聯盟能夠有效降低企業的經營管理成本以及資金周轉效率。
(二)構建5S現場管理
現代化的企業管理模式更加注重精細化、規范化以及程序化管理。當今,企業的倉庫管理也逐漸呈現出龐雜化以及多元化。在實際的庫存管理過程中,如果仍是采用傳統的人工操作模式,很容易導致企業出現缺儲或者超儲,進而影響到企業的經濟效益以及服務質量。5S管理模式主要包括:現場的貨物整理、整頓、清掃、清潔以及素養。其在企業庫存管理過程中的有效使用能夠對倉庫的空間使用進行優化,大幅度提高庫存管理人員的執行效率,避免不必要的或者重復操作,進而提高執行效率。在嚴格的管理制度約束下,企業員工能夠養成良好的庫存管理習慣,并且,對自身的管理責任清晰地認識起來,從而有效地加強工作質量以及更好地保障庫房的管理質量。
(三)構建科學的物流進出口測評機制,提高政府的信任值
1.構建物流進出口測評機制
物流進出口測評機制的有效構建能夠不斷加強對物流供應商的管控能力,并且,有效地實現物流進程的科學監管,進而在發現問題時,能夠及時地加以解決,并對系統進行合理改進,進而提高系統的管理效率。以半年為觀察期,通過對準時率,月清關天數達標率,查驗率等指標參數的監控,能夠清晰發現影響數據優劣的關鍵因素,并尋求相應的改進措施進行優化,最終提高運輸與通關效率。
2.政府機關的信任值增加
不斷提高政府相關部門對企業的信任值,能夠促使企業獲取更多的經濟優惠政策,并且,企業與政府相關部門的有效溝通得以加強,進而更好地實現信息共享,從而掌握更多有利于企業發展的促進信息,并結合此類信息制定出科學、合理的企業發展決策,促進企業的良好發展。而且,在企業與政府的關系變得更為融洽的狀況下,政府的相關部門不再單單把該企業作為監管對象,而在于將企業作為發展和完善政府對企業的監管系統改善的促進者,并與其共同探討系統運行過程存在的主要問題,從而不斷地進行系統優化。其中的優化政策,能夠更好地促進企業的供應鏈管理水平提高。
(四)實現企業的精益生產
1.精益生產
精益生產主要是指:在生產的過程中,實現生產的精良,促進經濟效益的有效提高。精益生產主要是為了在產品的制造過程中,及時地發現故障,并高效解決,從而盡可能地實現零缺陷以及零庫存。 2.精益生產優勢分析
精益生產的優勢具體表現在:減少生產工序,控制在制品存儲量,減少繁瑣工序對財務流動資金的占用;便于及時發現生產質量異常,有效地杜絕了大批量生產產品的不良率;實現了生產控制的良性節拍,既提升了工作效率,又充分發揮了生產人員的效能,確保了生產能力有效發揮;并合理控制生產節奏,掌握具體生產進度的安排;最終有效地縮短產品生產交貨周期,靈活應對市場節奏的變遷;并維持最少化的設備資產,資金的投入。與此同時,精益生產易于暴露企業供應鏈管理中的關鍵問題點,及時揭露生產運行過程中的不良環節和操作失誤,從而成為提升企業生產管理水平的卓越推動力。
3.精益生產的區域物流格局
配合廠內的精益生產,廠內的物流運輸也要提升到精益供應鏈物流與生產管理系統;準時制生產、供應商管理庫存以及訂單式生產、敏捷 ERP 制造、“零庫存”等。精益供應鏈物流的運營流程、貨物流向與流量、傳遞流速與載體等要素必須合理優質;使物流運作協調有序、標準而集成;路線須簡潔,盡量緊湊,要規避迂回、倒流與往復,并且減少搬運裝卸的環節;盡可能匹配協調,消除流轉率的瓶頸;從而實現流轉路徑最、入庫就近、低層滿裝、存放分區、存放均勻、緊急優先、組合路線、協同多機、先裝后卸、順序排隊等合理辦法;對運輸車輛以及廠內搬運運輸設備執行動態跟蹤調度。企業內倉儲布局應以精益供應鏈物流為目標,合理地規劃供應鏈倉儲面積,從而調整到庫存總負荷數最低的倉庫布局模式。通過倉庫合理布局來縮短貨物存取的時間、節約倉儲管理成本。現代化的倉儲企業要盡可能適用于多種類,多模式的生產,規避單一和程式化,以適應現代制造型企業的發展與生存需要,提高企業的供應鏈管理綜合競爭力。精益供應鏈下的庫存規模合理化是倉儲應符合精益化的關鍵問題之一。制造型企業布置原則是傳統的,寄希望分開人流和物流,于是在布局的總體規劃中勢必會導致供應鏈物流面積的額外增加,物流距離的額外增長,而企業可以合理地組織物流與生產的節拍,在不同時間段上形成人流和物流的隔離。精益供應鏈的集中庫存是利用倉儲的優勢規模,以適度集中的倉儲替代規模較小且分散的倉儲來實現供應鏈倉儲合理化。
拓展:企業供應鏈質量管理
美國著名的質量管理專家朱蘭博士曾經說過:20世紀是生產率的世紀,21世紀將是質量的世紀。質量作為一種文化和理念正滲透到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它影響到人們賴以生存的環境質量和社會生活中精神要求的滿足程度,等等。隨著科技進步、經濟全球化進程不斷加快,企業之間的競爭也日益激烈。任何企業要想在當今世界上有廣闊的生存發展空間,必須聯合上下游企業,組建一條經濟利益相連、業務相關的行業供應鏈,實現優勢互補,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資源來適應新的競爭環境,共同增強市場競爭力。
一、供應鏈質量管理的含義及特征
供應鏈是由企業間相互提供原材料、零部件、產品、服務的供應商、制造商、分銷商和顧客等組成的經營網絡。分散網絡環境下,產品的生產、銷售、售后服務需要由供應鏈成員共同完成,產品質量客觀上是由供應鏈全體成員共同保證和實現的,其形成和實現過程實際上分布在整個供應鏈范圍內。產品質量分別在供應鏈各成員企業內部形成后,其質量特性伴隨物流傳遞到下游企業,構成下游企業產品質量的一部分,這樣不斷地向下游企業傳遞,最后到達最終用戶。質量管理指的是在質量方面指揮和控制組織的協調活動。所謂指揮和控制組織的協調活動,通常包括質量策劃、質量控制、質量保證和質量改進。供應鏈質量管理就是通過把供應鏈的單個環節組織起來,構建一個完整有效的供應鏈質量保證體系,確保供應鏈具有持續而穩定的質量保證能力。
供應鏈環境下質量管理與單一企業內的質量管理有很大的區別。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特征:
1.供應鏈質量管理立足于供應鏈的高度,從建立供應鏈質量體系的高度來考慮質量管理與質量保證。
2.核心企業是供應鏈的組織者和發起者和供應鏈質量管理的主體,核心企業組織構建供應鏈的過程,也是構建“供應鏈質量保證體系”的過程。
3.成員企業是主權獨立的實體,相互之間沒有行政隸屬關系,成員企業本身都具有完整的質量保證體系。
4.成員企業地理位置分散,信息交流主要依賴于網絡技術和計算機技術,質量管理對成員企業各自的信息化建設有很高的要求。
5.專門的運輸企業作為運輸服務提供者加入了供應鏈,他們的服務水平關系到能否保證整個供應鏈中物流通暢。
6.在外界環境不斷變化的背景下,為了保持持續的競爭能力和質量保證能力,供應鏈需要淘汰不合格成員,吸納新成員,并不斷優化整個供應鏈的業務流程,使其具有高度的動態性。
二、供應鏈質量管理的必要性
隨著一體化經濟的形成,過去的縱向一體化生產已經逐漸被橫向一體化生產所取代,企業之間的合作正日益加強。在這些合作生產的過程中,大量的物資和信息在很廣的地域間轉移、儲存和交換,因此,有必要對企業整個原材料、零部件和最終產品的供應、儲存和銷售系統進行總體規劃、協調、控制和優化,加快物料的流動,減少庫存,并使信息加快傳遞,時刻了解并有效地滿足顧客需求,從而大大減少產品成本,提高企業效益。21世紀的競爭不僅是企業和企業之間的競爭,而是供應鏈和供應鏈之間的競爭。因此,進行供應鏈質量管理就十分必要。
1.企業實行供應鏈質量管理,就可以調整整個企業來實現傳遞必要的優勢,企業把顧客滿意作為有效價值傳遞的驅動力,把最終顧客的需要和期望,作為決策的主要依據,對顧客的需求和要求作出快速反應,隨時接受顧客的反饋,不斷提高顧客服務水平。
2.實行供應鏈質量管理,供應鏈中的每一個成員必須明確了自己對產品質量的責任和義務。伙伴之間的質量協定可以通過合同等形式確定下來,并嚴格執行。質量不僅僅通過最終的測試來進行控制,還有科學的方法來確保及時消除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不斷完善,努力實現合作伙伴間質量管理的無縫連接,降低企業間的交易成本和企業的制造成本。
3.供應鏈質量管理將改變企業之間信息封閉模式,實行供應鏈中信息、知識共享,最大限度地減少系統中信息的不確定性和時滯,以信息、知識共享為基礎構筑企業之間的合作。核心企業依靠分銷商搜集的顧客信息,并通過信息共享和技術擴散,將更有效利用供應鏈中的員工和相關各方的能力和知識,改善產品質量,開發新產品,通過知識資本獲得利潤。有效利用供應鏈中的員工和相關各方的能力和知識,改善產品整體質量。供應鏈質量管理可以實現供應鏈中知識、信息的共享,最大限度地減少系統中信息的不確定性。
三、供應鏈質量管理存在的問題
在供應鏈體系下,購買的材料和部件占據企業整體支出的份額越來越大,由此日益增加的高風險也體現出來。一旦中小企業供應商產品質量出現問題,會對整個供應鏈造成嚴重損失,而核心企業首當其沖。豐田汽車召回事件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從2004年至今,豐田公司對汽車的召回多達29次,而召回汽車的數量多達近千萬輛。豐田汽車召回事件有很多是供應商提供的汽車零部件存在質量缺陷引起的。召回事件對整個供應鏈造成了巨大的經濟損失,而豐田公司作為核心企業蒙受的信譽損失更是難以估量的。
供應鏈原本就是圍繞核心企業建立起來的網狀結構模式,所以通常由核心企業作為組織者和發起者來領導供應鏈的質量管理,目前學術界很多學者也都認同這一觀點,并一直進行相關的理論研究。在供應鏈質量管理中,通常由核心企業根據市場選擇合適的供應商和分銷商,制定質量目標和質量標準,以此明確供應鏈各個成員的責任和義務,并且利用合同來約束中小企業供應商的質量保證。但是目前的供應鏈的質量管理仍然存在一些問題。
1.供應鏈的質量管理是以顧客滿意度作為驅動力的,然而由于缺少資金,缺少人力資源和相關資料,許多中小企業供應商并不愿意投入過多的資源去實行質量改進,所以很難滿足新型客戶要求的質量標準,而這會影響到整個供應鏈最終的產品的整體質量。
2.很多學者認為淘汰掉質量問題得不到改進或者不具備足夠質量保證能力的中小企業供應商,并重新選擇供應商,但是這不利于整個供應鏈的穩定。
3.核心企業利用合同或者協議來約束供應鏈中的成員,固然能起到保證產品質量滿足質量標準的作用,但是這種方式對中小企業缺少足夠的激勵作用。實際上,除非有強大的外力推動,否則中小企業不會愿意采取行動去改進質量。而在市場中對核心企業的過分依賴也導致中小企業供應商在供應鏈中缺少足夠的話語權和主動性,這也不利于整個供應鏈產品的質量改進。
4.供應商產品質量檢驗合格出廠后,核心企業對產品質量進行再次檢驗,這種重復的檢驗會提高最終產品的質量成本。
四、基于核心企業支持的供應鏈
核心企業在整個供應鏈質量管理中的領導作用是毋庸置疑的,但是核心企業在供應鏈中扮演什么樣的角色會直接影響到整個供應鏈最終產品的質量和企業的效益。如何保證供應商的質量改進、滿足客戶需求、保持供應鏈市場競爭力已經成為非常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核心企業與供應商基于市場的合作應當轉化成核心企業對供應商的支持,具體包括以下幾方面:
1.核心企業和供應商的合作不應該僅僅建立在基于市場的供需關系上,而是與供應商建立長期的戰略合作伙伴關系,使供應商獲得長期的利益,并依此建立一個行之有效的獎懲機制,鼓勵供應商按期完成任務并進行質量改進。這種長期的合作關系和獎懲機制,能促使供應商積極提供高質量產品,從而能夠保證最終產品質量的穩定。
2.很多時候核心企業都把重點放在企業內部的質量管理上,卻忽視了供應商的質量管理。在供應鏈環境下,產品的生產、銷售、售后服務需要由供應鏈成員企業共同完成,產品質量是由供應鏈全體成員共同保證和實現的。核心企業應當把質量管理延伸到整個供應鏈,構建一個完整有效的供應鏈質量保證體系,對整個供應鏈成員的質量管理進行監督和支持,確保供應鏈具有持續穩定的質量保證能力,能對用戶和市場的需求快速響應,并提供優質的產品和服務。
3.在建立長期戰略合作關系的基礎上,核心企業向供應商提供其所缺少的外部資源,支持其質量管理,通過向供應商提供必要的資金和技術支持,制定教育方案幫助供應商培訓質量管理人員,提高供應商的質量管理水平。可以邀請供應商共同參與新產品的研發,使供應鏈成員明確質量目標,這樣可以加快供應鏈產品創新和質量的改進。
4.定期舉辦質量峰會,交流信息和經驗共享。邀請供應鏈各企業高層管理人員、技術人員和銷售人員參加質量峰會,交流彼此收集的市場信息,及時了解客戶的需求偏好,更好的把握市場動向。同時給予供應商更多的話語權,集思廣益,共同推進供應鏈質量管理的進步。
5.為了更好的滿足客戶需求,核心企業可以引入更專業的第三方進行供應鏈上的產品質量的檢驗、鑒定和測試,這樣既能保證產品質量,又能減少重復檢驗,降低成本,從而把更多的人力和資金投入到供應鏈的質量改進上,加大對供應商的支持力度。
五、結束語
在全球一體化的今天,核心企業在供應鏈質量管理中的地位舉足輕重,然而在供應鏈中單純起領導作用已經不能適應日趨激烈的市場競爭。核心企業只有通過整合供應鏈,對中小企業供應商進行資源上的合理支持,幫助中小企業供應商提高質量管理水平和改善質量改進,才能提高整個供應鏈的市場競爭力。
【供應鏈管理質量的提高】相關文章:
供應鏈管理對企業的作用12-22
供應鏈管理對營銷的作用03-08
綠色供應鏈管理闡述11-09
供應鏈管理與物流管理的關系03-24
供應鏈管理和物流管理的聯系09-02
供應鏈風險管理方法12-29
京東商城供應鏈管理分析11-02
供應鏈管理的主要內容08-30
企業供應鏈管理改進措施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