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譯注之里仁篇
《論語》乃是記載中國古代著名思想家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語錄,一共二十卷,11705個漢字,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傳弟子編寫,是我國古代儒家經典著作之一,是首創語錄體。下面是yjbys小編為大家帶來的論語譯注之里仁篇,歡迎閱讀。
論語譯注之里仁篇
1子曰:“里①仁為美。擇不處②仁,焉得知③?”
【譯文】
孔子說:“住的地方,要有仁德這才好。選擇住處,沒有仁德,怎么能是聰明呢?”
【注釋】
①里——居住也,動詞。
②處——音杵,居住也。
③知——智。
2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處約,不可以長處樂。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譯文】
孔子說:“不仁的人不可以長久地居于窮困之中,也不可以長久地居于安樂中。有仁德的人安于仁[實行仁德便心安,不實行仁德心便不安];聰明人利用仁[他認識到仁德對于他長遠的巨大的利益,他便實行仁德]。”
3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①。”
【譯文】
孔子說:“只有仁人才能喜愛某人,厭惡某人。”
【注釋】
①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貴仁者所好惡的其中。
4子曰:“茍志于仁矣,無惡也。”
【譯文】
孔子說:“假如立定志向實行仁德,總沒有壞處。”
5子曰:“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惡乎①名乎?君子無終食之間違②仁,造次必于是,顛沛必于是。”
【譯文】
孔子說:“發大財,做大官,這是人人所盼望的;不用正當的方法去得到它,君子不接受。這是人人所厭惡的;不用正當的方法去拋棄它,君子不擺脫。君子拋棄了仁德,怎樣去成就他的名聲呢?君子沒有吃完一餐飯的時間離開仁德,就是在倉猝匆忙的時候一定和仁德同在,就是在顛沛流離的時候一定和仁德同在。”
【注釋】
①惡乎——惡音烏,何處。惡乎即于何處,怎樣。
②違——離開。
6子曰:“我未見好仁者,惡不仁者。好仁者,無以尚①之;惡不仁者,其為仁矣②,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見力不足者。蓋③有之矣,我未之見也。”
【譯文】
孔子說:“我不曾見到過愛好仁德的人和厭惡不仁德的人。愛好仁德的人,那是再好也沒有的了;厭惡不仁德的人,他行仁德,只是不使不仁德的東西加在自己身上。有誰能在某一天使用他的力量于仁德呢?我沒有見過力量不夠的。大概這樣的人還是有的,我不曾見到罷了。”
【注釋】
①尚——超過之意。
②矣——用法同“也”,表示停頓。
③蓋——大概之意。
7子曰:“人之過也,各于其黨。觀過,斯知仁①矣。”
【譯文】
孔子說:“什么樣的.錯誤就是由什么樣的人犯的。仔細考察某人所犯的錯誤,就可以知道他是什么樣的人了。”
【注釋】
①仁——同“人”。
8子曰:“朝聞道,夕死可矣。”
【譯文】
孔子說:“早晨得知真理,要我當晚死去,都可以。”
9子曰:“士志于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
【譯文】
孔子說:“讀書人有志于真理,但是又以自己吃粗糧穿破衣為恥辱,這種人,不值得同他商議了。”
10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無適也,無莫也,義之與比①。”
【譯文】
孔子說:“君子對于天下的事情,沒有規定要怎么干,也沒規定不要怎么干,只要怎樣干合理恰當,便怎樣干。”
【注釋】
①比——音必,靠攏,為鄰。
11子曰:“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君子懷刑①,小人懷惠。”
【譯文】
孔子說:“君子懷念道德,小人懷念鄉土;君子關心法度,小人關心恩惠。”
【注釋】
①刑——法度。
12子曰:“放①于利而行,多怨。”
【譯文】
孔子說:“依據個人利益而行動,會招致很多的怨恨。”
【注釋】
①放——依據。
13子曰:“能以禮讓為國乎?何有?不能以禮讓為國,如禮何?”
【譯文】
孔子說:“能用禮讓來治理國家嗎?這有什么困難呢?如果不能用禮讓來治理國家,又怎樣來對待禮儀呢?”
14子曰:“不患無位,患所以立①。不患莫己知,求為可知也。”
【譯文】
孔子說:“不發愁沒有職位,只發愁沒有任職的本領;不怕沒有人知道自己,去追求足以使別人知道自己的本領好了。”
【注釋】
①患所以立——“立”和“位”古通用。
15子曰:“參乎!吾道一以貫①之。”曾子曰:“唯。”
子出,門人問曰:“何謂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②而已矣。”
【譯文】
孔子說:“參呀!我的學說貫穿著一個基本觀念。”曾子說:“是。”
孔子走出去以后,別的學生便問曾子:“這是什么意思?”曾子道:“他老人家的學說,只是忠和恕罷了。”
【注釋】
①貫——貫穿、統貫。
②忠恕——忠: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6子曰:“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
【譯文】
孔子說:“君子懂得的是義,小人懂得的是利。”
17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譯文】
孔子說:“看見賢人,便應該想向他看齊;看見不賢的人,便應該自己反省,[有沒有同他類似的毛病]。”
18子曰:“事父母幾①諫,見志不從,又敬不違②,勞③而不怨。”
【譯文】
孔子說:“侍奉父母,[如果他們有不對的地方,]得輕微婉轉地勸止,看到自己的心意沒有被聽從,仍然恭敬地不觸犯他們,雖然憂愁,但不怨恨。”
【注釋】
①幾——音機,輕微,婉轉。
②違——觸杵,冒犯。
③勞——憂愁。
19子曰:“父母在,不遠游,游必有方。”
【譯文】
孔子說:“父母在世,不出遠門,如果要出遠門,必須有一定的去處。”
20子曰:“三年無改于父之道,可謂孝矣。”
【注釋】見“學而篇”。
21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
【譯文】
孔子說:“父母的年紀不能不時時記在心里;一方面因[其高壽]而歡喜,另一方面又因[其壽高]而有所恐懼。”
22子曰:“古者言之不出,恥①躬之不逮②也。”
【譯文】
孔子說:“古時候言語不輕易出口,就是怕自己的行動趕不上。”
【注釋】
①恥——以為可恥,動詞。
②逮——音代,及,趕上。
23子曰:“以約①失之者鮮矣。”
【譯文】
孔子說:“因為對自己節制、約束而犯過失的,這種事情總不會多。”
【注釋】
①約——論語中的“約”就兩個意思:窮困;約束。此處指約束。
24子曰:“君子欲訥①于言而敏于行。”
【譯文】
孔子說:“君子言語要謹慎遲鈍,工作要勤勞敏捷。”[類似于學而篇的“敏于事而慎于言”]
【注釋】
①訥——音nè,言語遲鈍。
25子曰:“德不孤,必有鄰①。”
【譯文】
孔子說:“有道德的人不會孤單,一定會有[志同道合的人來和他做]伙伴。”
【注釋】
①德不孤,必有鄰——易系辭上:“方以類聚,物以群分。”又乾文言:“子曰:‘同聲相應,同氣相求’”
26子游曰:“事君數①,斯辱矣;朋友數①,斯疏矣。”
【譯文】
子游說:“對待君主過于煩瑣,就會招致侮辱;對待朋友過于煩瑣,就會反被疏遠。”
【注釋】
①數——音朔,密,屢屢。顏淵篇第十二說:“子貢問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則止,無自辱焉。’”便是此意。
【論語譯注之里仁篇】相關文章:
論語譯注之顏淵篇07-26
論語譯注之微子篇07-26
論語譯注之陽貨篇07-26
論語譯注之泰伯篇07-25
論語譯注之季氏篇07-25
《論語譯注》前言07-25
論語譯注之子路篇07-26
論語譯注之子張篇07-25
論語譯注之子罕篇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