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2017中學教師資格證《教育能力》仿真題及答案
一、單項選擇題
1.心理起源說認為教育起源于( )
A.勞動
B.模仿
C.學習
D.本能
【答案】B。解析:美國教育學家盂祿在批判教育的生物起源說的基礎上提出了教育的心理起源說,他認為教育起源于日常生活中兒童對成人的無意識模仿。
2.學校全面實現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徑是( )
A.班主任工作
B.學科教學
C.品德教育
D.教學管理
【答案】B。解析:教學是進行全面發展教育、實現培養目標的基本途徑,為個人全面發展提供科學的基礎和實踐,是培養學生個性全面發展的重要環節。
3.班主任工作的中心是( )
A.進行個別教育
B.組建班集體
C.建立班級秩序
D.指導學生學習
【答案】B。解析:組織和培養班集體是班主任工作的中心。
4.下列關于氣質的描述正確的是( )
A.氣質是一種穩定的心理特征
B.人的氣質是通過后天因素造成的
C.氣質有好壞之分
D.氣質能決定一個人未來成就的大小
【答案】A。解析:氣質是依賴于人的生理素質的個性心理特征。氣質沒有優劣之分,不能決定人未來成就的大小。
5.我國的第一部教育專著是( )
A.《大學》
B.《春秋》
C.《學記》
D.《論語》
【答案】C。解析:《學記》是我國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的第一部教育專著。
6.教學是一種交往過程,是( )
A.認知過程
B.教師主導學生主體
C.教師與學生雙主體
D.學生主導教師主體
【答案】C。解析:教學是教師教與學生學的統一,這種統一的實質是交往,教師與學生是“交互主體的關系”,因此,教學過程是教師與學生以課堂為主渠道的交往過程。
7.學生在課堂教學中受到較大的強制性,與此相對的是,學生在課外活動中具有較大的( )
A.靈活性
B.自愿性
C.自主性
D.發展性
【答案】B。解析:課外活動是在課堂教學計劃之外,學生自由選擇、自愿參加的一種活動,強調學生可以按照自己的興趣愛好和特長自愿選擇,他們可以根據自己的條件、能力和狀態,選擇、控制、調節活動內容和方式等。教師可以向學生介紹各種課外活動,誘發學生的動機,給予指導,但參加與否,決定權在學生,不具有強制性。
8.課堂問題行為的類型可以劃分為( )
A.人格型和行為型
B.內向性問題行為和外向性問題行為
C.行為型和情緒型
D.情緒型和人格型
【答案】B。解析:目前最普遍的一種分類是根據學生行為表現的傾向,將課堂問題行為分為兩類:一類是外傾性問題行為;一類是內傾性問題行為。奎伊等人把課堂問題行為分為人格型、行為型和情緒型三種類型。
9.各類研究中唯一能確定因果關系的研究是( )
A.觀察法
B.實驗法
C.調查法
D.行動研究法
【答案】B。解析:實驗研究的目的是發現事物間的因果關系,是各類研究中唯一能確定因果關系的研究。
10.體現間接經驗與直接經驗相統一規律的教學原則是( )
A.直觀性原則
B.理論聯系實際原則
C.因材施教原則
D.量力性原則
【答案】B。解析:理論聯系實際原則是指教師在教學中,應使學生從理論與實際的結合中來理解和掌握知識,并引導他們運用新獲得的知識去解決各種實際問題,培養他們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一原則是直接經驗與間接經驗相統一的教學規律在教學中的體現。
11.中等強度的愉快情緒,有利于提高認知活動的效果;而消極的情緒如恐懼、痛苦等會對操作效果產生負面 影響,消極情緒的激活水平越高,操作效果越差。這說明情緒具有( )功能。
A.適應
B.動機
C.信號
D.組織
【答案】D。解析:情緒作為腦內的一個檢測系統,對其他心理活動具有組織的作用,這種作用表現為積極情緒的協調作用和消極情緒的破壞瓦解作用。
12.人們在游覽過“萬里長城”后,在頭腦中留下了生動的長城形象。這種記憶是( )
A.情緒記憶
B.形象記憶
C.動作記憶
D.情景記憶
【答案】B。解析:形象記憶是以我們感知過的事物形象為內容的記憶。
13.“給我一打健康的嬰兒,不管他們祖先的狀況如何,我可以任意把他們培養成從領袖到小偷等各種類型的 人。”這體現了( )
A.遺傳決定論
B.環境決定論
C.教育萬能論
D.內發論
【答案】B。解析:題干的描述出自華生,他是環境決定論的代表人物之一。
14.德育的永恒主題是( )
A.政治教育
B.愛國主義教育
C.理想教育
D.生存教育
【答案】B。解析:愛國主義教育是德育的永恒主題。
15.強迫癥的矯正方法是( )
A.行為療法
B.森田療法
C.系統脫敏法
D.肯定性訓練法
【答案】B。解析:矯正強迫癥的方法是日本的森田療法,強調當事人力圖控制強迫癥狀的努力,以及這種努力所導致的對癥狀出現的專注和預期,對強迫癥狀起維持和增強作用。
16.逆反心理出現在( )階段。
A.中學
B.小學
C.幼兒
D.大學
【答案】A。解析:逆反心理指人們彼此之間為了維護自尊,而對對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態度和行為的一種心理狀態。中學生的逆反心理往往發生在父母或教師等成人遇事“愛嘮叨”,說話過頭,限制了他們的求知欲、好奇心、交友結伴的時候。
17.學校課程通常以( )的形式出現。
A.選修課程
B.必修課程
C.隱性課程
D.顯性課程
【答案】A。解析:學校課程即校本課程,是由學校自行決定的,目的是滿足學生和社區的發展需要,強調多樣性與差異性,學生有選修的權利,通常以選修課的形式出現。
18.“寓德育于教學之中,寓德育于活動之中,寓德育于教師榜樣之中,寓德育于學生自我教育之中,寓德育于管理之中。”這體現了( )
A.德育過程是對學生知、情、意、行的培養提高過程
B.德育過程一個促進學生思想內部矛盾斗爭的發展過程
C.德育過程是組織學生的活動和交往,統一多方面教育影響的過程
D.德育過程是一個長期的、反復的、逐步提高的過程
【答案】C。解析:略。
19.教師成熟的標志是自覺地關注( )
A.教師
B.生存
C.學生
D.教材
【答案】C。解析:教師成長分為三個階段,關注生存、關注情境和關注學生。其中教師進入關注學生階段是教師成熟的最主要標志。
20.詹姆士和朗格提出了( )
A.丘腦情緒理論
B.情緒的認識一評估說
C.情緒的機體知覺理論
D.情緒的動機一分化理論
【答案】C。解析:美國心理學家詹姆士認為,情緒并非由刺激引起,乃是由生理變化激起的神經沖動傳至中樞神經后產生的。丹麥生理學家朗格于1885年也提出了同樣的解釋,他認為情緒是一種內臟反應。后人把他們的理論稱為詹姆士一朗格的機體知覺理論。
二、辨析題
1.分組教學是為了克服班級授課制的弊端而提出來的,因此它比班級授課制優越。
【答案】這句話是不正確的。分組教學比班級上課更適應學生個人的水平和特點,便于因材施教,有利于人才的培養;便于學生的交流合作;有助于學生組織能力、管理能力、表達能力以及問題解決能力的培養;有利于學生在與小組成員的競爭與合作中,強化自己的學習動機。但是,分組教學較難科學鑒別學生的能力和水平;在對待分組教學上,學生家長和教師的意愿常常與學校要求相矛盾;分組后有可能產生一定的副作用,使快班學生產生驕傲,慢班、普通班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降低。
2.教學過程是一種特殊的認識過程。
【答案】這種說法是正確的。(1)教學過程中有兩類不同性質的活動(教和學),但教學過程的主要矛盾是學生與其所學的知識之間的矛盾(教師提出的教學任務同學生完成這些任務的需要、實際水平之間的矛盾),實際上也就是學生認識過程的矛盾,是認識主體與其客體之間的矛盾,因此學生的認識活動是教學中最主要的活動,教學過程是一種認識過程。(2)教學過程作為一種特殊的認識過程,其特殊性表現在以下幾點:①認識對象的間接性與概括性;②認識方式的簡捷性與高效性;③教師的引導性、指導性與傳授性(有領導的認識);④認識的交往性與實踐性;⑤認識的教育性與發展性。
3.盲人失去視覺,通過實踐活動使聽覺更加敏銳的現象是感覺的補償。
【答案】這種說法是正確的。感覺的補償作用是指一種感覺的喪失可由其他感覺來彌補。盲人失去了視覺機能,會增強其聽覺、嗅覺、觸覺等感覺的感受性,以發揮其補償作用。
4.品德的心理結構具有統一性。
【答案】這種說法是正確的。品德的知、情、意、行具有統一性。一個人的思想品德是多種基本心理成分的有機統一。四種成分既各有其重要地位作用,又相互聯系、相互影響,構成品德的完整面貌。學生品德的形成有賴于四種心理成分的協調發展。
三、簡答題
1.簡述經驗課程的的優點。
【參考答案】
經驗課程,是指圍繞著學生的需要和興趣、以活動為組織方式的課程形態,即以學生的主體性活動的經驗為中心組織的課程。經驗課程以開發與培育主體內在的、內發的價值為目標,旨在培養具有豐富個性的主體。學生的興趣、動機、經驗是經驗課程的基本內容,其主導價值在于使學生獲得關于現實世界的直接經驗和真切體驗。
2.簡述班集體形成的階段與培養的方法。
【參考答案】
(1)班集體形成的階段:①組建階段;②形核階段;③發展階段;④成熟階段。
(2)班集體培養的方法:①確定班集體的發展目標;②建立得力的班集體核心;③建立班集體的正常秩序;④組織形式多樣的教育活動;⑤培養正確的輿論和良好的班風。
3.簡述主要的心理評估方法。
【參考答案】
主要的心理評估方法有:(1)調查法;(2)觀察法;(3)會談法;(4)作品分析法;(5)心理測驗法;(6)心理投射法。
4.簡述中學生自我意識發展的一般特征。
【參考答案】
中學生自我意識發展的一般特征是:
(1)自我認識的主動性、全面性和概括性;
(2)自我體驗的敏感性、豐富性和矛盾性;
(3)自我調控的自覺性、獨立性和薄弱性。
四、材料分析題
1.材料一: 在一次歷史課上,一位有三十年教齡的老師在講課,聽課老師入了迷,問這位講課的老師準備了 多長時間。講課老師說“我準備了一輩子,但這個題的準備只用了l5分鐘”。
材料二:有人認為,看看教材,翻翻教參(教學參考書),寫份教案就是備課。
材料三:蘇聯一位著名的芭蕾舞大師,在談到自己的成功經驗時說:“我正式登臺演出時,我的勞動實際上早已完成了。”
請談談上述材料對你的教學有何啟發。
【參考答案】
(1)從教育的意義上而言,材料一與材料三體現了備課的重要性。備好課是上好課的前提。對教師而言,備好課可以加強教學的計劃性和針對性,有利于教師充分發揮主導作用。備好了課,教師便對教材、學生以及教學方法了解透徹,這樣在教學過程中才能更好且有效地將教學內容系統、有條理地呈現給學生,也能很好地處理課堂中的突發事件。教師應樹立終身備課的思想,把備課看成是一個長期積累、不斷發展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反思應成為教師備課的一個至關重要的環節和內容,基于自我反思的備課過程顯得尤為重要。從教育意義上而言,材料一中的老師與材料三中的芭蕾舞大師的話語體現了他們對備自我的重視。這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
(2)材料二中的看法是不正確的,教師要想教好一節課不僅僅是寫一份教案的問題,而且要做好多方面的工作。如需要做好三方面的工作,即鉆研教材、了解學生、設計教法,也即備教材、備學生、備教法,此外還包括備教學行為、備自我、備檢測等;寫好三種計劃,即學年(或學期)教學計劃、課題(或單元)計劃、課時計劃(教案)。
(3)教師應成為教育教學的研究者,以研究者的姿態置于教學情境之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審視和分析教學理論和教學實踐中的問題,對自身的行為進行反思,對出現的問題進行探究,對積累的經驗進行總結,最終形成規律性的認識。
2.材料一:一篇調查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報告顯示,有一半的老師認為現在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不高。
材料二:在一節政治課上,老師在認真的講課,還時不時地在黑板上寫下重點內容,而學生有一部分在學英語,一部分在看小說,一小部分同學甚至在交頭接耳,老師忽然意識到了學生的情況,說把你們無關的東西收起來,否則我就下去收走。有一個同學小聲地說“講的課有什么意思,還不是照本宣科,還不如直接劃重點算了”。
結合上述材料,談談現在教育中存在的一些問題,以及如何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
【參考答案】
現在教育中存在的問題有:
(1)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缺乏學習的主動性;
(2)教師教授方法單一,依然是傳統的講授法;
(3)教師過度依賴教材,缺乏生動性和靈活性;
(4)課堂上學生和老師缺乏互動,依然是傳統的“你講我聽”的角色,學生學習主體性沒有得到充分發揮。
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需要做到:
(1)創設問題情境,實施啟發式教學;
(2)學習材料要具有科學性與趣味性;
(3)利用學習結果的反饋作用;
(4)進行正確的評價和適當的表揚與批評;
(5)適當開展競賽;
(6)正確指導結果歸因,促使學生繼續努力。
【中學教師資格證《教育能力》仿真題及答案】相關文章:
2017導游資格證考試仿真題及答案08-30
2017年導游資格證考試仿真題及答案06-21
2017中學教師資格證考試仿真題及答案08-16
2017二級秘書資格證考試仿真題及答案08-11
護士資格證《實踐能力》考前沖刺題及答案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