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族民間舞蹈的活動形式
不同地區、國家、民族的民間舞蹈都是不一樣的,下面小編為大家介紹漢族民間舞蹈的活動形式吧!
農業生產有著明顯的季節性,耽誤農時會直接影響到收獲和人們的生活。春節標志著春天和春耕即將開始,春耕的好壞決定秋收,關系著人們的溫飽生活。所以,古時從官府到民間立春日都有隆重的迎春儀式,春節期間要祭神求豐年,進行歌舞娛樂活動,后來又延續到燈節。過去,漢族民間舞蹈的活動主要是在農村,由族長或有威望的人充當會首出面組織。時間依據農時,目的是順應自然、祈天賜福、追求安定與溫飽。因此,活動的形式都與年節中祭神、祭祖結合在一起。
香會、賽會俗稱廟會,或“出會”“走會”。香會是人們到寺廟中燒香敬神,賽會是請神出巡,歌舞悅神,許愿、求福。這種廟會、迎神賽會是佛教傳入中原后才興起的。按照佛教的儀軌,農歷四月八日為釋迦牟尼佛的生日與成道日,屆時抬佛像出巡,眾人迎神獻花祭祀,并以歌舞百戲悅神,稱之為“行像”。從此“行像”遂成為迎神賽會的開端流傳后世。由北魏楊炫之《洛陽伽藍記》記述的景樂寺內表演歌舞、百戲,長秋寺行像時,由獅子舞為前導,可知佛教悅佛、行像的歌舞活動對中原文化和中原民間舞蹈的`影響。后來的廟會、迎神賽會,都是此風習的繼承與發展。也是古代祭祀神靈、祖先風習的沿襲。
廟會是以該廟所祀之神的誕辰為期,一般進行半個月左右的活動。如北京妙峰山碧霞元君的圣誕是農歷四月十八日,會期從四月初一開始,東岳大帝的圣誕是三月二十八日,北京東岳廟的廟會從三月十五日即開始進行。清代磷慶《鴻雪因緣圖刷中,繪有山東臨清縣在泰山圣母誕辰時,該地稱作“社火”活動的圖畫與文字說明。
香會、賽會是帶有封建迷信色彩的活動,但由于廟會既是祭祀活動,又是當時的貿易市集,群眾購買生產、生活用品極為方便,而且村民們既能朝山拜佛寄托心愿,又可買到各種所需商品,還能玩賞、娛樂,這就是它歷經兩千年,一直延續下來的重要原因之一。客觀上,它對民間舞蹈的發展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使許多古老的傳統民間舞蹈形式得以繼承下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后,以寺廟為中心進行迷信活動的香會、賽會逐漸消除,各種民間舞蹈活動多集中于年節時進行,人們雖仍把它叫作“廟會”,但已消除了封建迷信的色彩,成為風俗性的群眾娛樂活動。進入1990年代以后,一種具有時代精神的新型廟會迅速興起,各地農村爭相效仿,又再成為一種時尚。
【漢族民間舞蹈的活動形式】相關文章:
漢族民間舞蹈的文化特點10-27
漢族的民間舞蹈有哪些10-25
漢族民間舞蹈的藝術特色10-08
漢族民間舞蹈有哪些05-13
漢族有什么民間舞蹈10-02
漢族民間舞蹈的文化特點介紹11-20
漢族民間舞蹈的基本種類05-13
漢族民間舞蹈是指哪些舞?09-30
苗族民間舞蹈鼓舞的表演形式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