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游戏不用登录直接玩,苹果6s plus,不朽情缘滴血大奖视频,电子pga是什么意思

小學生數學教學反思

時間:2022-04-30 12:37:07 小學教學反思 我要投稿

小學生數學教學反思精選15篇

  身為一位優秀的老師,課堂教學是我們的任務之一,在寫教學反思的時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學失誤,我們該怎么去寫教學反思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小學生數學教學反思,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小學生數學教學反思精選15篇

小學生數學教學反思1

  抓住數學概念的本質教學是數學教育永恒的話題。注重課堂教學的實效性,無疑要對學生的數學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給予重視。數學概念是支撐數學大廈的根基,數學基本能力是建好大廈的保證。因此,知識必須到位,能力必須訓練。抓好雙基義不容辭。當然,“數學雙基的要求應該與時俱進地調整和豐富,不能盲目地打基礎,形成“花崗石的基礎上蓋茅草房”的局面。沒有基礎的創新是空想,沒有創新的基礎是盲目的。我們應把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培養融合于教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教學、數學思維訓練的過程之中。”

  解決策略:

  1、給數學基本概念以核心地位,數學基礎知識定好位,打好樁。

  2、根據數學知識的縱向發展,幫助學生將它連成“知識鏈”;通過橫向溝通,幫助學生將它連成“知識網絡”;再經過數學思想方法的提煉,形成立體的知識模塊。

小學生數學教學反思2

  《認識三角形》是本冊教材的重點內容,屬于第二學段“空間與圖形”領域。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已學習線段、角、平行線、垂線、角度知識和認識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梯形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三角形在平面圖形中是最簡單的也是最基本的多邊形,一切多邊形都可分割成若干個三角形,并借助三角形來推導有關的性質,所以掌握三角形的特征是很重要的。學好這部分內容,不僅為學習其他多邊形積累了知識經驗,還可以為進一步學習三角形的有關知識打下了良好基礎。但學生對三角形已經有了直觀的認識,能夠從平面圖形中分辨出三角形,并說出它的各部分名稱。

  由于三角形的高只能從頂點來畫,所以正確畫出已知底邊上的高對學生來說難度較大。但是學生可以將畫平行四邊形、梯形高的經驗和四年級學習的過點畫已知直線垂線的經驗都遷移過來,降低畫高難度。基于以上分析,我在設計這節課時侯,力求用足用活本課教學內容,做到以下幾點。

  1、本課注重與其他平面圖形的知識進行勾連。課的伊始,幻燈片演示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梯形都是由4條線段圍成的特殊四邊形,為學生歸納三角形定義奠定了基礎;又通過幾何畫板演示梯形上底逐漸縮短,成為“0”時,引出三角形,同時也讓學生感受到三角形與四邊形的內在聯系。

  2、本課內容雖多,但層次清晰,主次分明。按照三角形各部分名稱、定義→穩定性→高→中位線的順序展開教學,而三角形的高是教學的重難點。

  3、調動學生多種感官,通過操作、觀察、比較、分析找到解決問題的策略。活動的過程也是數學思維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空間觀念得到了進一步的培養和深化。

  4、根據本節課教學內容的特點,采用動手操作、獨立思考、合作交流等活動方式,并借助幻燈片和幾何畫板的演示,把靜態的課本材料變成動態的教學內容,讓學生在動手中思維、在觀察中分析。

  然而,這節課還存在不足之處,如:判斷三角形的課件最好一組一組地出示;老師在大屏幕上指,“這樣是三角形的高嗎?”引起學生誤解,不如出示課件演示。這些都有待于我在今后的教學中去探索、改進。

小學生數學教學反思3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實效性必須使學生有機會真正經歷“數學化”。因此,應采用多種教與學的方式,讓學生在獨立思考、探究學習、合作交流中學會學數學,用數學的思想、方法,創造性地解決問題。并在親歷數學化過程中嘗試多種體驗。

  解決策略:

  1、想辦法讓學生對探究合作學習產生需要。

  2、營造探究、合作學習的人際氛圍,鼓勵獨立思考、交流、質疑、共同討論,激發探究合作學習的熱情。

  3、探究學習良好情境,有明確的探究目標,有具有挑戰性、具有價值的探究合作學習的問題。

  4、在“組內異質、組際同質”分組原則基礎上,實行動態編排小組,打破組內長期形成的——有的人起控制作用,有的人則處于從屬地位狀況,讓每個同學都有機會樹立形象,給每個人提供發展進步、改變自我的機會。

小學生數學教學反思4

  數射線有3個特征:0是起點;每格都一樣;從0往右數,越數越大。填相鄰的數要讓小朋友先理解“相鄰”這兩個字的含義,讓小朋友知道相鄰的數其實就是這個數的左邊一個數和右邊一個數,左邊的數比它小1,右邊的數比它大1,另外,要讓小朋友表達完整:和幾相鄰的數是幾和幾。

  “格”的含義一定要讓小朋友搞清楚,可以用小弧線輔助小朋友理解“一格”的概念。要讓小朋友搞清楚每次跳幾格,是不是從起點0開始跳的,跳的方向怎么樣,是越跳越大還是越跳越小,每格表示多少。另外,比較難的是讓小朋友理解每格表示2的時候小青蛙跳了多遠。

  但是因為課件上小動物是連續跳幾次的,所以在一次跳幾格的問題上,很多小朋友會說小熊一次跳了3格,小兔一次跳了8格這種,這個需要注意。

  幾和幾比,主要讓小朋友理解小動物都是從0開始向右跳的(同一起點),哪個動物跳得遠跳到的數就越大,從而利用數射線幫助他們比大小。

  在比大小的時候要求小朋友會說因為小老鼠比小白兔跳得近,所以1比2小,反過來也要會說。在比大小的時候,還是有小朋友搞不清大于號和小于號,這個需要再強調下!

  在方框里填數的時候,8大于某個數,說明這個數要比8小,比8小的數字有7-0,要求他們全部寫出來,同樣比5大的數字6-10……

  在做練習冊的時候,小兔是從10往回跳的,從右往左跳,就有小朋友會把數射線上的數字填錯,有些數字已經有了,但是他們會重復寫,這個問題需要注意。

小學生數學教學反思5

  兩位數乘兩位數筆算乘法是在學生能夠較熟練的口算整十、整百數乘兩位數,并且掌握了多位數乘一位數的筆算方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本課的重點是掌握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算理。關鍵在于學生能掌握好乘的順序以及兩個積的數位。教學中,我從購新書入手,再現了學生熟悉的情景,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小紅是個愛讀書的孩子,媽媽決定給小紅買一套《少兒百科》叢書,她們來到了書店,大家認真看主題圖,你知道了哪些信息?問題是什么呢?要求這個問題,怎樣列式計算呢? 從而引出本堂課的數學問題24×12,讓學生以探究、活躍、高昂的精神狀態參與學習過程。從課堂反饋來看,效果較好。在探索計算方法時,我讓學生獨立嘗試計算,有的孩子用口算的方法,有的孩子用豎式的方法。其中不少用豎式的孩子是直接寫出得數而沒有計算過程的,說明這些孩子還沒能很好的理解算理。此時,我請了一位孩子上臺書寫自己的方法,先請口算的孩子說了自己的想法,再請筆算正確的孩子說他的計算過程,同時,我注意引導學生進行觀察表達,讓學生們理解筆算的計算過程。最后在比較臺上錯誤的筆算存在的問題,讓學生加深對算理的理解,明白算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小學生數學教學反思6

  一年級學生的學習都是在具體情景中進行教學的,特別是認識人民幣,更不能脫離真實的生活情境,他們需要在活動中體驗、認識、了解人民幣,學會使用人民幣,所以本節課就通過創設生活中購買雜志這個情境引入。

  人民幣中的解決問題主要使學生理解,并初步學會使用嘗試調整策略和羅列策略。嘗試調整策略主要是:先隨便選兩本算一算,再根據結果調換調整。羅列策略主要是:先任選一本,再有順序的試算。

  例題設計了四種雜志,單價分別是:5元一本、6元一本、8元一本、7元一本。用13元錢正好可以買下面哪兩種雜志?學生對“正好”是什么意思,說的很明白,正好就是買了兩種雜志后,錢沒有多余,全部用完。但由于課本中的四個數字都非常小,數量關系簡單,學生一眼就能看出6+7=13,8+5=13,知道選那兩種合適。

  看著學生躍躍欲試,我就說:明明也挑選了兩種雜志,可是,他算來算去錢不夠,是怎么回事呀,你能幫幫他嗎?

  這樣一下就拉近了和學生之間的距離,并調動了學生想表現,想幫助他人的的積極性。這樣他們就不再認為下面教的兩種策略多此一舉了,就會認真的跟老師的思路走了。

  先教嘗試調整策略,明明先任選兩本,選單價是6和8的兩種雜志,一算,14元,比13多了,怎么辦?學生很快知道,得把其中的一本換成便宜的。究竟換哪種呢,學生說先定一本,把另一本換成便宜的。通過學生的幫助,明明調換好雜志,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知道,當總數大于13時,這兩個數都選大,了,肯定得把其中一個數換成一個小一點的數。嘗試調整策略不僅使學生學會了靈活的解決問題,并且間接的鞏固了數之間的大小關系。

  羅列策略在這里主要是有序的“試算”,體現的思想主要是有序的思考。教學羅列策略時,我說:蘭蘭也想去幫助明明,她對明明說:可以先選定一本,然后按順序一本一本試。隨后學生和蘭蘭一起感受羅列策略的運用。

  學生經過這兩種策略的學習,對于難于解決的問題就可以用嘗試調整和有序思考的思維方法。這兩種方法,在當數據較大時會非常有效。

小學生數學教學反思7

  語言與思維有著密切的關系,語言的表達能力決定兒童思維的.發展,而思維的發展又能促進語言能力的提高。因此作為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特別重視學生數學語言的訓練,發展兒童的思維。

  1.給學生提供表述的機會。

  從現在的數學課堂中,我們經常看到教師為了完成教學任務,只讓少數接受能力比較強的學生回答問題,即使是小組討論也只是流于形式。在這樣的課堂上,大部分學生沒有表達的機會,何談語言能力的發展?所以,在課堂上教師要給每個學生表達自己見解的機會。一個問題提出后,可讓學生先小組討論(教師要巡視切實讓小組中的每一個成員都“說”),再同桌互說(如果不會同桌教會他),然后個人小聲獨立說。這樣一個問題經過這樣反復三次的“說”練習,就是鸚鵡學舌也能夠表達清楚了。這樣做也許剛開始會很費時間,但時間長了,說的內容多了,學生的表達能力提高了,也就會水到渠成。

  2.教師示范,學生模仿。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為學生提供準確的語言模式,讓學生來模仿。如:我在教學第一冊“認識鐘面”時,在引導學生認識時針、分針后,接著教學怎樣認時間。根據學生的理解,讓學生敘述自己的思考過程。教師可以分兩個層次來表述示范:一、先看分針,如果分針正好指著12,就正好是幾時;如果分針沒有正對著12,就應該是大約幾時。二、看時針,時針指著幾,就是幾時或大約幾時。接下來讓學生按照老師的表述方法來邊看鐘面邊敘述。

  通過以上具體實物與抽象語言相結合,循序漸進的有層次的訓練,既讓兒童的數學語言逐步形成,又提高了語言表達能力,也促進了思維的發展。

  3.動手操作,發展兒童的數學語言。

  學生的思維來源于生活實踐。而低年級兒童的思維更要依靠直觀的操作來促進其發展。在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利用直觀教具的演示和學具的操作,來發展兒童的數學語言。

  我在教學中經常讓學生親自動手操作,學生邊想、邊做、邊說,使腦、手、口共同參與活動,達到統一和諧。

  如教學數學第二冊45+8時:

  先弄清題意,接著我用計數器來演示:先在計數器的個位撥5顆珠子,十位撥4顆珠子;再讓學生思考加8,在哪位加?學生知道要加在個位,8+5=13,但個位沒有13顆珠子,怎么辦呢?學生自然會想到向十位進1。接著再讓讓學生拿出小棒,擺一擺,并且邊擺邊說自己是怎樣做的。然后讓學生說一說自己是怎樣計算45+8的?學生通過這樣的操作活動,豐富了感性認識,通過有條理地說操作過程,把外部物質操作活動轉化為內部思維活動,以掌握事物的本質屬性,使兒童的數學語言不斷得到發展。

  總之,兒童數學語言的培養是教學工作中一項長期的任務、在教學中,必須根據兒童的認識規律和思維特點,進行有計劃、有目的、有層次的訓練,逐步培養和提高學生的數學思維水平。

小學生數學教學反思8

  1、在自主活動中享受學習的樂趣,喜歡數學

  有人說“思維的火花在于指間”,通過動手做,學生的思維得到了激發。實踐證明,讓他們投入到豐富的學習活動中去,動起來,是一種行之有效的途徑。所以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提供給學生許多不同的學具,以小組的形式,讓學生自己選擇喜歡的學具制作平行四邊形,讓每個學生都有觀察、操作、分析、思考的機會,提供給學生一個廣泛的、自由的活動空間。通過在釘子板上圍一圍,方格紙上畫一畫,吸管擺一擺探索發現“對邊相等”這一特征。通過用直尺在白紙上畫一畫,發現 “對邊平行”這一特征。用圖形擺一擺,發現平行四邊形和其它圖形的關系。當學生通過動手動腦,在探索中初步發現平行四邊形的特征。這些發現,對于小學生來說則是他們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識經驗,在獨立操作、獨立觀察、測量、思考以及相互討論的基礎上得出的“新發現”,這就是他們的創造。教學到這里,我又不失時機地引導他們去驗證,對 “全新發現”作出積極的評價。通過說一說,讓學生不僅深刻理解平行四邊形的特征,使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而且進一步激發學生探索、研究的欲望,通過大膽嘗試、探索,感受數學的樂趣,激起學習的熱情。

  2、在探索發現中體驗成功的喜悅,擁有自信

  布魯納說過,探索是數學的生命線,沒有探索,便沒有數學的發展。數學家弗賴登塔爾也說過,學習數學的唯一正確方法是實行“再創造”,教師的任務是引導和幫助學生去進行再創造,而不是把現成的知識灌輸給學生。本節課的教學,我力圖通過適當的引導,啟發學生自己去主動探索和發現知識,在此過程中體驗成功的喜悅,增強學習知識的自信心。教學為著這個目標去努力,也實現了這個目標。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平行四邊形的特征是學生自己動手、動腦,探索和發現獲得的,而不是我教給他們的。我先讓學生“做一做——看一看——說一說”來感知平行四邊形的特征,為學生創設了繼續探索的空間。我鼓勵每一個孩子根據自己的情趣、愿望和能力,用自己的方式去操作、去探究、去學習。仔細地觀察,自由地表述,培養孩子成為學習的主人。

小學生數學教學反思9

  生活與數學同在

  《鋪地磚》是一堂數學實踐活動課。在調查了解學生的經驗之后,我發現,學生對于裝修、鋪地磚這樣的事情是有感性認識的。為此,我在教學時挖掘生活中的數學素材進行教學,使學生發現數學就在身邊,感受數學的作用,從而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如在課始時,引導學生觀察有關家裝的效果照片,通過對家裝中美的欣賞,并讓學生幫老師設計新房,以鮮活的事例催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發學生研究的興趣,從而讓學生根據生活經驗提出自己需要解決的問題。

  數學源于生活,生活中處處充滿數學。數學是對客觀世界數量關系和空間關系的一種抽象。因此,在教學中一方面要盡可能讓抽象的數學概念在生活中找到原形;另一方面要創造條件,使學生能夠用學到的知識去解決日常生活中有關數學現象,并能解決一些數學問題。如:在課后,我讓學生將本堂課掌握的方法為實際生活設計鋪地磚的方案,從而讓學生在生活經驗數學化、數學知識實踐化的過程中體會到數學就在我們生活中,讓學生切實感受到數學很有用,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數學給我們帶來快樂。

  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

  在教學《可能性》時,我設計了擲骰子練習。師生共同交流骰子的特點:正方體,每個面上分別寫著1、2、3、4、5、6各一個數。我提出要求:用色子做教具,請根據今天的學習內容,提出有關的可能性的問題,并讓學生自己解答。最后我提出:擲一次擲出每一個數字的可能性是多少?如果投600次色子,估計投出“6”的次數是多少?

  喜歡游戲是孩子的天性,色子是學生熟悉的玩具之一,用它作為鍛煉學生自覺估計可能性的意識的活動,讓學生在立體圖形中感受等可能性的問題。同時,讓學生根據新學的知識,提出有關的問題,既培養了學生的問題意識又加深了他們對新知識的掌握與理解,教師的追問是本節課知識的拓展,開拓了學生的思路,訓練了學生的思維能力。

小學生數學教學反思10

  在本節課的授課中,我感覺以下幾點比較滿意:

  1、課件教學中在探索圓和圓的位置關系、探索兩圓相切時的對稱性、探索兩圓相切時圓心距d和兩圓半徑R和r的數量關系時多次運用flash動畫展示,給學生以直觀感受,便于學生理解,同時,增加上課的生動性。

  2、授課方式采用分組教學,對課程內容提出問題后先要學生在小組內動手交流并整理所獲得的信息內容,然后在課堂上展示組內成果,從而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3、對練習題的設計由淺入深、層層遞進,突出本節課的重點、突破了難點。

  4、 授課中貫穿了觀察、猜想、驗證等過程,使學生經歷了知識的探索過程,過程與方法的目標落實比較好。

  但在本節課中還存在許多不足之處,主要在以下幾方面:

  1、在學生分組活動中,個別學生不能參與進來,今后教學應該多加關注學困生。

  2、教學語言應該注意更加規范。

  3、在學生回答問題時,不應該只關注回答結果,也應該關注學生所表現出來的態度,用恰當的語言給予肯定和鼓勵,使不同層次的學生獲得不同的成功體驗,從而增強自信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4、本節課應該再加大練習量,進一步落實知識與技能的目標。

  本次課初備時,我校全體數學教師在一起研討,楊玉芬老師對我的授課過程中,學生作品展示提出很好的建議:在沒有實物投影的情況下,讓學生通過粘貼可以解決這一問題。申衛青教師對我的授課程序進行調節指導。李秀捧老師對學生的探討問題進行進一步設計

  初備方案發布于網上,又得到教研員王老師、風帆郝老師、列電張老師、我校楊老師、馬坊楊老師等多位老師的指導點評,我又在此基礎上對方案進一步加工。

  授課后,各位教師直述己見,讓我認識到自己需要繼續努力.

  通過這次活動,使我更注意到學生的活動和參與情況,給學生充分的時間,把主動權交給學生,自己只是課程的設計者,在授課時適時引導,使盡可能多的學生真正參與進來,可以采取小組之間競爭評比打分以提高學生的注意力、合作交流、積極發言等各方面的參與情況。當學生回答問題后,無論回答的結果如何,要進行不同程度的關注:對回答結果清晰、正確者給予鼓勵;對回答不準確或不正確者,在其他學生糾正的同時也要給予積極參與、回答問題積極方面的鼓勵,使不同層次的同學都體會成功的喜悅、參與的必要。

  在問題的設計上,一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問題,問題難度由淺入深、層層遞進,既要有梯度又要給學生留有思考的空間。二要考慮到題量的適度,加大練習量,更好地落實知識與技能目標。

  在授課時,更要注重數學語言的規范運用,加強學習,進一步充實自己的教學經驗。

小學生數學教學反思11

  這是學生第一次接觸小數乘法,教材安排了復習積變化的規律。通過例1,讓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掌握小數乘整數的計算方法,之后安排了一些練習鞏固。所以,我從以下幾個方面作安排

  1.突出積變化的規律

  在教材中積變化的規律是復習,在教學中卻將它當新知,引導學生發現規律,體驗發現的樂趣。充分理解一個因數不變,另一個因數乘以(除以)多少,積就會乘以(除以)相同的數這樣一個變化規律,引導學生直接運用這個規律計算出1.5×5,同時運用小數乘整數的意義進行驗證,感受規律的正確性。

  2.突出豎式的書寫格式

  有了前面對算理的理解,當遇到用豎式計算0.72×5時,學生不會感到困難,但要他們說出為什么,一些孩子還是不能理解,所以抓住小數點為什么不對齊來引導學生思考,推導出應根據整數乘法的計算方法計算,最后還有將積縮小相應的倍數。

  3.突出小數位數變化

  小數位數的變化是本節課的一個難點,因此安排了兩個練習,一個是推算小數的位數,另一個是判斷小數的位數,通過用兩道練習來讓學生認識到并不是積的小數位數和因數的小數位數都是一樣的。

  在課的結尾還安排了頭腦風暴,填寫( )×( )=3.6,讓學生體會積的小數位數和因數的小數位數之間的關系,擴散學生思維,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去主動思考,激勵探究。

  4.突出口算

  教材中并沒有安排小數乘整數的口算,而在實際學習中,口算由于數目比較小,計算結果可以比較快速地反饋,易于檢驗學生計算的正確與否,同時可以幫助學生理清計算小數乘整數的計算思路,所以在計算中增加了口算練習,讓學生主動說出自己的想法,同時用小數乘整數的意義檢驗方法的正確性。

  在本節課的學習中,還有一些做得不足的地方

  學生開始對學習充滿興趣,積極地思考,運用發現發現的規律去解決問題,能正確計算小數乘整數,而讓我困惑的是,在前面的學習過程中都很流暢,順利的引導學生進行知識的遷移和擴展,學生掌握情況也良好,但并沒有化的去讓學生參與到課堂,并沒有意識去倡導小組合作學習,沒有讓學生在質疑,討論,交流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再去解決問題,真正去經歷探究的過程,所以到后面的教學過程中,學生略顯疲態,所以這節課讓我意識到數學教學活動必須是學生學,師生合作探究,發現的過程。

  所以,在以后的教學中,必須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活動為主線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參與到課堂,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再質疑的過程,才能真正實現高效的課堂。

小學生數學教學反思12

  今天我教學的是探索圖形的規律規律這節課,課結束后覺得自己以下幾個方面沒有處理好。

  1、對課標的把握不準。

  在教學建議里,有這樣一段話:“需要說明的是,圖形中的規律旨在讓學生經歷一個直觀操作、探索發現的過程,體驗發現規律的方法,對于具體所涉及到的規律是什么,在此不作要求。” 到底讓不讓學生動手用小棒擺三角形,這是從備課開始就一直困擾著我的問題。考慮到本節課的重點,應該是觀察圖形,發現規律,而不是動手操作,而且認為,一眼就能看清小棒用了多少根的圖形,有什么必要再花時間讓學生擺呢,于是最后決定不擺,直接分階段出示圖形。現在看來,沒讓學生經歷一個直觀操作過程,也就是對課標里的建議“圖形中的規律旨在讓學生經歷一個直觀操作”的過程沒有充分理解。在教學過程中,把活動重點放在讓學生經歷一個直觀操作,在操作中體驗并探索發現,體驗發現規律的方法,應該是本節課的一個教學重點,學生動手操作的過程不應該省略。

  2、而且給學生獨立思考,找規律的時間少了。

  教材呈現的規律是這兩種方法:一是3加上2乘三角形個數減1的方法,第二種是把每個三角形先按3根小棒來計算,再減去重復的根數。而兩個班的學生都還發現了一種,就是先假設每個三角形都只用兩根小棒,這樣就比實際小算了一根小棒,于是最后再加一根小棒,也就是就2乘三角形的個數后再加1。第一種方法,開始時,學生是很難想到用這種方法來解決問題,大多數學生都沒有發現,經老師引導后,成績好的學生才發現。而第第二種方法,由于有了第一種方法的基礎,所以部分思維靈敏的學生能馬上想到。倒是2n+1的方法學生更易于理解與接受。現在想來,這也許是因為一是少了讓學生動手操作這個環節,二是沒有讓時間給學生充分獨立思考,把規律展示在本子上,再小組內交流,最后集體交流后得出規律,而是看到學生發現規律有困難時,就馬上引導學生去思考了,這樣局限了學生的思維,才會出現這種狀況的吧。

小學生數學教學反思13

  培養小學生初步的空間觀念,是我們每一位實施新課程數學教師的一項重要任務。小學生由于年齡限制,對于空間觀念的想象力很低,往往不能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引導學生運用多種感官積極主動地參與至關重要,教學中,我讓學生通過眼看、手摸等感知手段,充分感知實物,了解事物的點、線、面等幾何特征。使具體事物的形象在頭腦中得到全面的反映,除了傳統的知識外,在空間觀念的培養方面談一點自己的體會。

  學生的空間觀念與現實生活關系非常緊密,這是他們理解和發展空間觀念的基礎資源。重視數學知識與日常生活的聯系,上新課的時候問題情境的設計、教學過程的展開、練習的安排等要盡可能地聯系日常生活,讓學生積極思考和生活中的實例聯系,這樣改了變枯燥的學習,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助于學生空間觀念的建立。

  運用多媒體,激發興趣。小學生生活經歷很少,傳統的教學手段,往往很難讓學生了解到形體的性質特點及其相互聯系,使學習活動變得枯燥無味,空間觀念難以建立。而多媒體的顯著特點是形象生動、動態直觀、聲形并茂,有助于突破教學難點,激發學生興趣。

  對小學生來說,空間觀念是從經驗活動的過程中培養起來的,所以要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和空間觀察,測量,動手操作,對周圍環境和事物產生直接感知。

小學生數學教學反思14

  小數的意義是認識小數的第一課時,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初步認識一位小數的基礎上,繼續認識小數的意義。本課時從橡皮、信封和練習薄等物品的價錢出發,引導學生感知兩位小數的含義。

  在教學時,我出示了三種商品圖及標價,讓學生用“角”和“分”作單位說說這三種商品的價錢,并追問4角8分是多少分。這部分內容學生能結合生活經驗來解決,沒什么大問題,包括怎么讀小數也沒大問題。問題主要集中在小數意義的教學方面。我從1元=100分出發,把1元平均分成100份,每份是1分,那么1分就是1元的 ,就是元,還可以寫成0.01元。可能在教學時太抽象了,話也有點長,也沒有使用什么直觀的教具,教學效果不好。學生都知道1元=100分,但是我說把1元平均分成100份,只有極少數的學生能說出每份是1分,這令我很意外。我心想1元里有100分,那么平均分成100份后,每份就是1分了,這是很容易想到的,但是學生就是反應不過來。在這部分教學時我不僅浪費了很多時間,而且還搞的學生稀里糊涂的,我覺得主要太抽象了。在教學時,我發現學生實在反應不過來,我就急中生智,在黑板上畫了一個正方形,把它平均分成100份,那么如果我把這個正方形看成“1“元,那么每一份就是1分,畫了圖之后學生掌握情況有所改觀,但是課后我想想,其實這個例子不是很好,因為這會給學生另外一個疑問,那就是為什么一個正方形可以看成1元。可能我太不了解學生了,太高估他們了。

  在這節課后學生對小學的意義有所了解,但并不是掌握很好,如果教師適當提醒,學生還是能說出是怎么分的,怎么來的。從這節課看來,我覺得小學五年級的教學應該以直觀思維為主,特別是小數的意義這部分。可以說這部分老師也頭疼,更別說學生了。在這一章復習時,我發現學生已經基本掌握小數的意義了,但單位換算問題很大。可能是我教學新課的時候太急了,也有可能是板書不夠或是對他們要求太高了吧。呵呵,我還需要好好總結的。

小學生數學教學反思15

  本課是在學生聯系生活、收集數據、討論讀法、鞏固與應用下完成的。引導學生不是為了讀數而讀數,而是通過會讀較大的數來了解大數在生活中的意義與作用。

  本節課完成較好的部分有以下幾部分。

  1、創設了讓學生收集大數這樣一個活動。主要讓學生知道了大數在生活中的意義。

  2、在讀數的過程中,給學生提供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時間,并關注合作的過程。先讓學生自己試著讀數,在獨立思考的的基礎上進行小組交流,對于學生合作中出現的問題、困難及時進行反饋。

  3、在鞏固與應用過程中,學生都能認真地練習,但出現的問題不少。如:在讀書時,讀萬級的數漏寫“萬”字。

  不足之處在于,我有時會輕易打斷學生的發言,同時沒有很好地把課堂中暴露出來的問題解決掉。

【小學生數學教學反思精選15篇】相關文章:

數學教學反思11-21

數學的教學反思01-16

數學教學反思范文11-27

初中數學教學反思11-20

小學數學教學反思11-19

小學數學教學反思精選15篇10-10

小學數學教學反思(精選20篇)03-30

小學數學教學反思(精選7篇)08-04

初中數學教學反思精選15篇08-13

初中數學教學反思(精選6篇)08-04

主站蜘蛛池模板: 栾川县| 资兴市| 黔南| 格尔木市| 深圳市| 沈阳市| 仁怀市| 巴林左旗| 景洪市| 星子县| 镇宁| 晋州市| 湘阴县| 嘉义县| 乌苏市| 阜新市| 沙洋县| 惠水县| 玉树县| 门源| 安福县| 广汉市| 贡嘎县| 南投市| 合水县| 彭水| 巴彦淖尔市| 阳东县| 亳州市| 于都县| 黑水县| 盐源县| 金门县| 乌兰浩特市| 永寿县| 金川县| 通化县| 楚雄市| 泰兴市| 兰坪| 西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