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反思集合15篇
身為一名到崗不久的老師,我們要有很強的課堂教學能力,寫教學反思可以很好的把我們的教學記錄下來,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學反思吧!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反思,歡迎閱讀與收藏。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反思1
本節課的教學導入是采取如何記住學生最喜歡的小猴、桃子的樣子來進行的,緊緊抓住學生的注意力,學習記憶方法,吸引學生學習新知識。接著以小猴、桃子的問題為線索認識物體。教學中給學生創設動手、動腦、動口的機會,做到創設教學情景、以情促動、以動激趣、以趣求知,做到思考與實踐、討論與交流相結合。
教學中給學生充分的學習空間,讓學生積極的'動手摸一摸,開口數一數,用眼睛觀察物體的樣子,猜一猜物體的形狀,在個人思考的基礎上進行小組交流,使學生在觀察中思考,在區別中記憶。同時教學的最后安排小建筑師的游戲,目的在于讓學生有空間的感覺,同時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使他們建立自細心,對數學產生濃厚的興趣。不足之處就是學生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我沒有能很好地引導他們,以至于學生對有的活動參與的太過投入,玩瘋了到最后總結時收不回來了。
在以后的教學中,我應該多注意自己的教學目標的實現問題,不能一味的跟學生玩游戲,以至于最后被學生被動的不知該如何把教學進行下去。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反思2
《新課程標準》指出:有效教學是指通過一段時間的教學后,教師幫助學生完成了學習任務,獲得了預期的進步和發展,實現了教學目的。我一直在思索,什么樣的教學才是有效的,抓好課堂40分鐘,讓每個學生都學有所獲。在以前的教學中,心中只裝著怎樣讓學生達到學習目標,為此有時方法過激,采用了一些不正確的方法促使學生計算,做應用題,結果效果并不怎么好。學習了《新課程標準》后,讓我從中學習了很多,受益匪淺。什么樣的教學才是有效的呢?《標準》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和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的重要方式。”數學課堂教學不僅僅是為了讓學生在認識領域方面獲得發展,更重要的是使學生情感領域和智能領域獲得發展,張揚個性,發揮潛能。而傳統的課堂教學存在的弊端,嚴重影響了教學效率,通過多年的觀察、分析,我發現原因主要有兩個:一是以教師為中心,教師講學生聽,學生在課堂上充當被動接受的角色,長此以往,其結果勢必使學生的思維受到壓抑。二是學生受年齡方面和心理方面的影響,自制力差,課堂上無法約束自己常常走神、跑題,影響了40分鐘的質量。
針對低年級數學特點,要實施有效性教學策略,應從數的組成在加減中運用有效性入手,下面結合我對《新課程標準》的理解,談談我的一點心得體會。
數的組成在加減中運用離不開計算。計算,貫穿于小學數學教學的全過程,它是小學生的一項必備的數學能力,也是傳統小學數學教學最為重視培養的能力之一。實施新課程以來,課標對學生計算能力的培養仍很重視,所不同的是,與以往的教材相比,它不僅要求計算正確、迅速,而且更突出要求計算方法的合理、簡便與靈活,并注意把各種計算(口算、筆算、估算、簡便計算)有機地聯系與整合起來,使學生在使用各種計算方法的實踐中逐步提高能力,從更高的要求提升學生計算的素質。然而,由于受傳統教學的影響,很長時間以來,許多老師一提到計算,就認為只需在教與學的過程中增加練習的`量,多練、反復練。就一定會見成效。分析目前學生計算能力的現狀,我們不難發現他們大都把計算作為一項機械重復的任務來完成,談不上有任何學習的興趣,以致于在做計算題時,學生普遍有輕視的心理傾向,注意力不夠集中;沒有形成良好的計算習慣,導致計算的正確率明顯下降。學生的計算能力不容樂觀,很大程度上與教師如何正確看待計算有很大關系。
計算、合理組織計算教學有直接的關系計算,貫穿于小學數學教學的全過程,它是小學生的一項必備的數學能力,也是傳統小學數學教學最為重視培養的能力之一。主要包括口算、筆算、估算、簡便計算。教師通過有效教學來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從而達到數的組成在加減法中運用的有效性。新課程追求自主創新的學習,我們通俗的理解就是要讓學生“能學”、“想學”、“會學”、“堅持學”,它不僅僅是如此,“自主學習”是一種建立在學習者自我決定、自我選擇、自我調控、自我評價反思基礎上的以自主性、主動性和創造性為特征的學習行為和學習品質。小學低年級數學數的組成在加減中運用有效性要很好地落實,我認為從這些方面入手:
一、情境引入,激發興趣。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掌握知識和獲取技巧的主要動因是——良好的情境。”數學知識由于抽象而顯得枯燥是影響學生積極學習的最大障礙。在數學教學中,適時適當的創設良好的情境,可以誘發兒童好奇心理,激發學習興趣,在較短的時間里,輕松愉快地進入學習最佳狀態。皮亞杰曾告訴我們:兒童是個主動性的人,他的活動受興趣和需要支配,一切有效的活動以某種興趣作先決條件。因此我認為對于低年級學生,應該從其熟悉的生活環境入手,創設情境,化抽象為具體,吸引學生注意,激發學習興趣,讓學生覺得數學就在身邊,從而喜歡數學。
比如,學習“生活中的數”這一課時,我是這樣引入的:屏幕上顯示一座房子失火了,一位叔叔要打電話報警,一緊張忽然忘了電話號碼,站在電話機旁正抓耳撓腮,急得滿頭大汗。這個畫面一下子抓住了每個同學的心,許多同學急得大聲喊:“趕快打119報警啊!”、“再不打119報警,要燒光了!”真是如臨其境啊。我趁機說:“同學們真棒,幫叔叔想出了報警電話。瞧,叔叔打通了報警電話。”果然畫面上隨著警笛聲出現了一輛消防車,嘩啦啦,一下子把火澆滅了。大家松了一口氣。我接著說:“假如遇到了壞人,要打什么報警電話?有人生病要上醫院,又要打什么電話呢?”大家爭先恐后舉手發言。緊接著,我就自然地再用語言導入主:“同學們,象119、110、120這些數字都是我們生活中的數,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許多,比如我家住在1號樓502室的1和502也是。你們還知道哪些?”學生的情緒再度興奮起來,嘰嘰喳喳地討論開了。
這樣的導入,使學生覺得新知識并不陌生,激發學習的興趣,及早地進入最佳狀態,自覺接納知識的程度就高了,有效地提高學習效率。
二、實踐操作,發展思維。
杜威有句金言:“讓學生從做中學”。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遵循低年級學生的思維特點,借助于學具操作,通過動手、動口、動腦把學生所有的感官都調動起來,是一種很有價值的參與形式,這種形式不僅有利于學生把知識與技能結合起來發展各種能力,而且也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信心,讓學生主動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促進思維的發展。每讓學生進行一種操作時,必須首先要求學生看清題意,再想一想,根據題目要求,你在操作時先做什么,再做什么,該如何做。
例如:在學習“9加幾”時,我讓學生擺小棒:你是怎樣想的就怎樣擺。先擺“9+2”,有的學生擺好了就發言:左邊擺9根小棒,右邊擺2根小棒,然后移動右邊的1根和左邊的9組成10,數一下右邊是幾根,得數就是十幾。這是“湊十”法。還有的學生說是用數的,數一數有幾根小棒,得數就是幾。接下去又擺了9加3、4、5、6、7,我也下去巡視,協助操作有困難的同學。
低年級的學生更容易接受直觀的東西,所以,我們在教學中借助一些道具,可以幫助學生積極參與,也是為了更好地學習,從而使我們的學習達到很好的效果。
“學無定法、貴在得法”,有效的教、學方式是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的有力保障。我們要不斷深入學習《新課程標準》,用它來指導我們的教學,我們在轉變學生學習方式的同時要轉變教師的教學方式,要有利于學生的發展,要以學法的改革帶動教法的改革,保證課堂教學的科學性、靈活性、創造性,為課堂教學注入新的活力。通過數的組成在加減中運用有效性的學習、開展、探索,我相信小學低年級的數學有效性教學會取得很好的效果。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反思3
在一段時期的實踐中,我發現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存在著幾點問題:
1、很多問題都要靠我講他們聽,我講得多學生做得少,同學們不善于擠時間,獨立動手能力比較差,稍微變個題型就不知所措,問其原因,回答不會,做題沒思路,一沒思路就不想往下做。平時做題少,很多題型沒有見過,以致于思維水平還沒有達到一定高度,做起題來有困難。
2、基礎知識掌握的不扎實,有些該記憶的公式沒有記住、該理解的概念沒有理解,尤其是立體幾何基本問題的求法,復合函數的求導法則等,導致做題時不知該用哪個公式,還得去翻書。
3、上課聽課的效果不好。大部分同學都說,課堂上我講的東西極大部分能聽懂,但一到自已做題就不會。其實這部分同學聽懂的只是對某一道題表面上的東西,其實質的東西,它所蘊含的思想方法,沒有融入到其大腦中,不會舉一反三,沒有從問題的.表面看到本質,思維沒有得到升華,課下又不鞏固復習,導致講過的題型仍然不會做。
4、現在有少數學生比較懶,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有些問題他知道思路后,就只知道說不動手,數學課桌子上不準備草稿紙,以致于每次考試都犯了眼高手低的毛病,得不了高分。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反思4
[摘要]有效的數學學習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和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我們要把學生當成學習知識、追求真理的朋友,還要與學生共同建立發言,討論,爭辯的新規則,養成尊重,理解他人,善于傾聽,接納他人意見的習慣,使課堂教學高效,有序地開展。
[關鍵詞]數學課堂教學反思
<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實驗稿)>在基本理念中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傳統的課堂教學,導致學生學習方式單一,表現為以教為中心,以教案為本,學圍繞著教,就是你講我聽,你問我答,課堂氣氛較沉悶。為了讓學生自主探索,合作學習,獨立獲取知識,我從以下幾方面進行了嘗試。
一、創設情境,激發學生自主地學習
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更重要是在于激勵,喚醒,鼓舞。根據一年級學生的認知年齡特征,認知規律和生活經驗,抓住學生活動的興奮點,按學生認知的“最近發展區”,為學生提供豐富的背景材料。從學生喜歡聽的,喜歡看的實情,實物,實事入手,采用講故事,做游戲,模擬場景,比賽等形式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使學生產生興趣,激發自主探索的欲望,發現問題,自主學習。如教學12—9,由具體情景引入后,先讓學生想,想不出來,就拿出學具來擺,擺明白之后再互相交流,在比較,吸收的基礎上完善自己的想法,學會計算方法。在練習的初始階段,也要強調多擺,多圈,多說,以表象來支持學生的思維。這樣讓學生動手動腦的學習,伴隨學生自身的情感成為他們自主學習的需要。數學是充滿樂趣的“學問”,在情境中學數學,是學生最感興趣的;貼近生活去學數學,是最能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
二、創設情景,營造與人合作的學習氛圍。
合作是人類社會賴以生存和發展的重要動力。學會共同學習、生活,培養在人類活動中的參與合作精神是教學中改變學生學習方式的重要的一環。在一年級課堂教學中,建立合作學習機制,營造和諧輕松的學習氛圍,改變傳統單一的交流形式,變“雙向交流”為“多向交流”,使學生感到自由,輕松,學生成為交流的主體。
教學片段:得數是10的加法
師:同學們想不想分蘋果比賽?
教師提要求:
A、每4個人一組(每組一捆“小棒”)同學之間要合作,一個同學負責分,兩個同學分別說怎樣分兩堆,一個負責記錄。
B、把10個蘋果分成兩堆,有幾種方法?
師:請同學們按小組匯報的情況。
52431
58679
師:我們把10個蘋果分成9和1,你想到什么算式?10分成8和2,你想到了什么算式?
請同學們在小組里說一說。
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了尊重,每個學生都有機會參與討論,在討論中,可以自己發表見解,將自己的想法,告訴其他的同學,傾聽其他同學的意見。如:上述學生在小組討論時,有的學生說我想到了:9+1=10,10—9=1。馬上有學生補充說:還有1+9=10,10—1=9;接著學生七嘴八舌地說想到:8+2=10,2+8=10。老師接著問通過這些算式,你還想到什么算式?學生說:想到10+0=10,又有學生說,想到10—10=0,還有0+10=10。這種合作學習,增加了信息交流量,豐富了自己的見解。被同伴認可,一次認可就是一次成功。成功可使學生產生自信,學生獲得自信,自我肯定等一系列的情感體驗。這種良好的情感體驗的不斷實現,能激起學生強烈的內在學習動力。
三、創設情境,讓學生發現問題
“問題是數學的心臟”。有了問題,思維才有方向;有了問題,思維才有動力。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是學生積極主動發揮的前提,根據一年級學生正處于學習啟蒙階段的特點,我在教學時有意識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和培養學生的問題情境中去發現問題。
教學片段:操場上(一)
師:同學們你們喜歡玩嗎?你最喜歡什么運動?
生:我喜歡羽毛球;我喜歡體操;我喜歡跑步;我喜歡足球。
師:同學們的.興趣愛好真廣泛,現在我們到操場上去看一看,這些同學在干什么?
(出示場景圖,并揭示課題:“操場上”)
師:根據這幅圖,你想提出什么問題?
生:A男生有()人;B女生有()人;C一共有()人;D男生比女生多()人;E女生比男生少()人;F是女生多還是男生多?G帶帽子比不帶帽子的少()人……
沒有牛頓對落地蘋果觀察和發現,如何產生“萬有引力”定律,沒有阿基米德在浴缸洗澡的體驗和發現,也不會有對浮力的認識。這些都是從發現問題開始的,讓學生在問題情境中去發現問題,提出他們想提的問題,提出他們感興趣的問題。問題情境是促進學生建構良好認知結構的推動力,同時也是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的重要方式。
四、以人的發展為本,給學生留下學習與探索的時空
陽光雨露禾苗壯。就像生命離不開水,離不開陽光和空氣,學生的學習不能沒有時間和空間。留足思維的時空,讓學生自由的發展,想象就能張開翅膀,在學習的藍天翱翔。課堂教學不該由教師主宰,應以學生為本,以學生為中心,創造一個有利于學生主動發展的時間和空間。教師要給學生提供豐富、直觀的背景材料,構建解決問題的模型,如教學片段:操場上(二)
師:大家提出了這么多問題,你們會解答嗎?你是怎樣解答的?把你的方法在小組里跟同學說一說。
師:一共有()人,這個問題,哪個小組來回答?
生:一共有10人。
師:你們是怎樣想的?把你們的想法告訴大家。
生:我們這組是把男生的人數和女生的人數加起來的8+2=10。
師:男生比女生多()人,這個問題哪個小組來回答?
生:男生比女生多6人。
師:你們是怎樣想的?能把你們的想法說給全班同學聽嗎?
生:我們是一個男生對一個女生,剩下的就是多的。
生:從圖中這兩個男生和這兩個女生一比,剩下就是6個男生。
生:我們是算出來的,男生有8人,女生有2人,8—2=6。
生:我們是比出來的,8比2多6個。
生:女生人數只有男生中的一部分,一看就知道男生比女生多6人。
波利亞指出:“學習任何知識的最佳途徑是由自己去發現,因為這種發現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內在規律,性質和聯系。”對知識而言,把學習和探索的時空留給學生,讓學生在學習中享受樂趣,同學,教師成為交流學習的親密伙伴,使數學課堂成為學生的天地。在課堂上,學生通過實踐活動,小組合作,簡單數據調查和游戲活動等多種形式,自主地積累知識,獲得信息,解決問題,培養能力。
課堂教學改革呈現出一派繁榮的景象,這是相當可喜的。但是,認真審視一下我們的課堂教學,也有一些現象值得我們深思。
1、學習方式提倡“探究式”,還要不要“接受式”
我們知道,學習方式的選擇應用,要受到教學內容,學生水平,個性特點等多種因素的制約。并不是所有的學習內容都適合讓學生通過探究去解決,“探究式”適合智力好,主動性強的學生,而學生的智力發展,知識水平不平衡是客觀現實,如果一味地追求“探究”,就會嚴重脫離一些學生的實際,挫傷他們的積極性。學生個性不同,所以,“探究”也好,“接受”也罷,適合學生個體特點的學習方式才是有效的。如果我們教師不顧實際,對于明明是簡單而不需探究的,或者學生沒有能力探究的的那些知識,也去搞形式,追求探究的“時髦”,那可能會事倍功半,得不償失。
2、教學注重“過程”,還要不要“結果”
教學“重過程”也已成為廣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識。但是,隨之而來,又一種聲音似乎越來越流行,認為知識已經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掌握獲取知識的方法。我們應當做的是改變過去輕“過程”甚至無“過程”的現象,不僅使學生“孤零零地掌握,記憶,再現”知識,而且是學生弄清知識發生過程的“來龍去脈”,促使學生深入地“理解,重構,質疑,批判”知識。“結果”與“過程”并非是對立的關系,而是一種統一的關系。
3、追求“民主”,“開放”,還要不要“次序”、“規則”
民主教學氛圍的創設,是落實以學生為主體精神的前提,有利于教師與學生的平等相處,有利于為學生創造一種心理放松,敢于質疑的空間,是學生真正享受生命成長的自由與快樂。但是,追求民主,開放,許多教師又走入了一個兩難境地,常常會看到這樣的情景,教師想方設法激發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習積極性,但是學生一旦興奮起來,爭著發言,幾乎吵做一團,不少學生為了湊熱鬧,只顧自我表現,根本不管他人意見。這時,教師如果板起面孔管一下,壓制這樣熱烈的氣氛,甚至會戴上教學不民主,違背新課程的精神帽子;如果聽之任之,不予阻止,教室里就會亂成“一鍋粥”,次序混亂,效率低下,有時根本不能完成教學任務。
我認為,教學的民主,開放是以課堂次序、規則為基礎的,是離不開課堂管理的。沒有有效的課堂管理,就不會有成功的課堂教學,要在民主,開放與次序,規則之間尋找一個結合點。我們不僅要把學生當成學習知識,追求真理的朋友,還要與學生共同建立發言,討論,爭辯的新規則,養成尊重,理解他人,善于傾聽,接納他人意見的習慣,使課堂教學高效,有序地開展。
參考文獻:
1、《走進新課程》
2、《新教材將會給教師帶來些什么》
3、《云南教育》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反思5
前幾天和教師們一起參加了一次教研活動,聽一位教師講了一節四年級的數學課《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課后教師一起交流了自己的認識。對這位教師的這節課給了較好的評價。誠然,這位教師的'教學設計,以及課堂上對學生的輔導等,我也認可。但是就一點我提出了不同意見。那就是怎樣做才能真正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才能真正讓學生自己去探究、摸索、發現知識的規律。
這位教師講的是《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其中有這樣一個環節:老師問:對于平行四邊形你們知道什么?還想知道什么?其中一個學生提出:老師我還想知道怎樣求平行四邊行的面積?
這一問題正是本課的教學重點、難點,也是教師所設計的。可以說是不謀而合。這時就有學生就提出可以用以學的長方形知識解決,這是多好的建議呀。而這位教師只是給以表揚,并沒有鼓勵學生去探討、去研究,一味按教案進行。教師先后出示了三幅帶方格的圖形,意在引導學生先通過數方格,求面積。逐步過度到拆補求面積。可學生并沒有按其意圖發展,而是直接就拆補。這時教師應因勢利導,引導學生完成教學設計。
我想這位教師對學生的了解不夠深入,另外教師的應變能力不強,方法不靈活,更重要的是不相信學生,沒有做到以學生為本。如果在學生提出解決方法后,教師及時鼓勵,并激勵學生去探討。老師可以這樣說:你的方法真好,你就根據你的想法去研究、去探討,你會得到答案。這樣即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又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教師的引領下,學生會在愉悅中完成學習任務,教師也輕松地完成教學任務,效果會更好。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反思6
傳統的“滿堂灌”的教學方式已經過時了,小學課堂教學必須改變陳舊的教學模式。我們要運用新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方式來開展教學,在運用新的教學方法時,老師要先了解學生對于學習的切實需求,針對學生實際運用相關的教學方法,這樣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改革的過程中,老師有時會遇到一些困惑。針對這些困惑我們要想進行課程改革訓練,就要不斷反思,這樣學生的學習熱情才能不斷提高,教學效果也才能達到最佳狀態。
一、新課改下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反思中存在的問題
1、合作學習方式形式化
我們在開展小學數學教學的時候要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能力。老師在進行教學的時候不僅要教會學生知識還要培養學生相關的學習能力,因為能力的培養可以讓學生受用一生。現代社會不是獨立存在的社會,我們要讓學生學會和其他同學協作解決問題。但是現在很多小學課堂教學過程中運用的合作學習都是流于形式,不能形成固定的學習體系,這樣的教學模式取得的教學效果不是很大。
2、教學情境設置牽強
現在開展教學的時候都習慣于創設情境教學的方式,很多老師都是根據學生熟悉的事物或者環境來創設情境。運用情境教學法可以讓數學課堂教學更加形象生動,刺激學生的'數學學習熱情。如今,很多老師了解到數學情境實施的重要性,但是很多老師認為情境的創設比較麻煩,教學中老師總是喜歡化繁為簡,沒有根據實際情感來對情境內容進行選擇,導致創設出來的情境比較牽強,學生對于這樣的情境理解比較困難,很難和生活實際聯系在一起。
二、新課改下的小學數學實施措施
1、主動學習方式的建立
老師要想引導學生實施合作性的教學模式,就要處理好合作學習和獨立學習的關系。小組合作中,學生要自己獨立思考,所以在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最好要預留一定的時間來讓學生獨立思考,再讓學生合作學習。如果我們在開始就給學生分好組,學生在沒有任何準備的情況下來開展合作學習,這樣學生在整個學習的過程中會很迷茫,不知道該怎么進行下去。
我們在進行合作學習“三角形面積計算”的時候,老師可先留時間讓學生來回顧一下如何運用學過的平行四邊形和長方形的求面積方法,再進行三角形的面積計算。學生再在小組內開展討論和交流,我們根據小組討論的結果讓每一個小組進行自我總結,以小組長為核心來討論計算方法。通過這樣的教學模式能夠最大限度地提高學生的整體學習水平以及合作能力。
2、合理情境的創設
情境創設可以讓學生融入一種學習環境中,這樣學生不僅把學習當成生活中的一個部分,而且在生活中學生也可以學習知識。還有就是情境創設的功能可以把一些復雜問題變得簡單起來。比如,我們在進行“6、7的分與合”中,老師可以給學生創設這樣的一個生活情境:周末的中午,小風和父母去兒童游樂園玩耍,感覺那里非常熱鬧,因為在游樂園里面有很多好玩的設施,還有很多有意思的小玩具來賣。小風看到自己非常喜歡的氣球,爸爸給小風買了幾個氣球,有3個是紅色的、2個橙色的還有2個藍色的,但是后來有一個藍色的氣球飛走了,老師問,小風的爸爸一共給小風買了幾個氣球,飛走了還剩下幾個,學生根據老師的描述能夠快速地計算出數字,這樣就能提高正確率。其實,老師進行這樣的情境創設就是為了讓復雜的環境變得簡單,并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3、運用適當的評價
老師在開展教學的時候一定會對學生進行評價。有時,老師為了鼓勵學生多數會對學生進行肯定,但是這樣過度的肯定會讓學生產生誤解,讓學生盲目地認為自己能力很強,面對這樣的情況,老師要做出反思,樹立正確的工作態度,認真地關注每個學生的發展,對學生進行評價的時候語言一定要中肯,不要出現歪曲事實或者語言失真的情況,這樣會打擊學生的學習自信心,使他們對數學的學習熱情銳減。
數學是一門非常基礎的學科,小學數學學習中不僅要教會學生計算,也要培養他們的數學學習能力。在新課改發展的基礎上,數學給課堂教學發展帶來了機遇和挑戰,給整體的數學發展過程注入了新的內容和活力,老師在開展教學的時候要邊鉆研邊總結,培養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還要保護好學生的數學學習情感,培養良好的數學學習態度。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反思7
一般地講,到了高三復習階段,每個學科都會選配一種復習資料,如何用好復習資料,讓它發揮最大的效益;如何處理好課本與復習資料的關系;這是高三復課過程中首先要解決的一個基礎性問題。
為了解決好這個問題,我采取的做法是:在第一輪復習時,先將課本上的知識編制成基礎訓練題供學生自我檢測,查找知識上存在的.漏洞和缺陷;然后針對學生作練習時暴露出的問題,再有目的的選編練習題、例題進行精講精練,從而消除學生知識上的盲點,對知識上的薄弱環節進行鞏固和加深。每復習完一章以后,再次透過單元檢測、試卷講評查漏補缺,并讓學生詳細閱讀課本上的本章教學資料,以便使知識系統化,條理化,不留空白點。實踐證明,這樣做,效果較好。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反思8
眾所周知,近年來數學試題的新穎性、靈活性越來越強,不少師生把主要精力放在難度較大的綜合題上,認為只有通過解決難題才能培養能力,因而相對地忽視了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教學。教學中急急忙忙把公式、定理推證拿出來,或草草講一道例題就通過大量的題目來訓練學生。其實定理、公式推證的過程就蘊含著重要的解題方法和規律,教師沒有充分暴露思維過程,沒有發掘其內在的規律,就讓學生去做題,試圖通過讓學生大量地做題去“悟”出某些道理。結果是多數學生“悟”不出方法、規律,理解浮淺,記憶不牢,只會機械地模仿,思維水平較低,有時甚至生搬硬套;照葫蘆畫瓢,將簡單問題復雜化。如果教師在教學中過于粗疏或學生在學習中對基本知識不求甚解,都會導致在考試中判斷錯誤。不少學生說:現在的試題量過大,他們往往無法完成全部試卷的'解答,而解題速度的快慢主要取決于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熟練程度及能力的高低。可見,在切實重視基礎知識的落實中同時應重視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培養。
滲透教學思想方法,培養綜合運用能力
常用的數學思想方法有:轉化的思想,類比歸納與類比聯想的思想,分類討論的思想,數形結合的思想以及配方法、換元法、待定系數法、反證法等。這些基本思想和方法分散地滲透在中學數學教材的條章節之中。在平時的教學中,教師要在傳授基礎知識的同時,有意識地、恰當在講解與滲透基本數學思想和方法,幫助學生掌握科學的方法,從而達到傳授知識,培養能力的目的,只有這樣。學生才能靈活運用和綜合運用所學的知識。
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要圍繞著學生展開教學。在教學過程中,自始至終讓學生唱主角,使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教師成為學習的領路人。
在一堂課中,教師盡量少講,讓學生多動手,動腦操作,剛畢業那會,每次上課,看到學生一道題目往往要思考很久才能探究出答案,我就有點心急,每次都忍不住在他們即將做出答案的時候將方法告訴他們。這樣容易造成學生對老師的依賴,不利于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和新方法的形成。學生的思維本身就是一個資源庫,學生往往會想出我意想不到的好方法來。
總之,在新課程背景下的數學課堂教學中,要提高學生在課堂40分鐘的學習效率,要提高教學質量,我們就應該多思考、多準備,充分做到用教材、備學生、備教法,提高自身的教學機智,發揮自身的主導作用。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反思9
良好的開端等于成功的一半。一堂課有好的開頭,如同一臺戲演好序幕,一部好樂章奏好序曲。設計一個淺顯易懂、生動有趣的藝術開頭歷來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在教學時,教師應根據兒童的心理特點,創設出好的課堂開頭,但由于數學課程本身的局限性,使它不可能像語文課、社會課導入那樣形象生動、活潑有趣,因而成為小學數學教學的一個難點。下面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簡單地談一談自己在這方面的認識。
一、聯系生活實際導入法
新課標也明確指出:“生活是一個大課堂,蘊涵豐富的課程資源,遠離生活就意味著讓學生們失去課程的另一半世界。”數學的學習就是建立在日常生活的基礎之上,學好數學就是為了更好地生活,解決生活中的現實問題。因此,設計教學時要充分利用好這一點,將數學教學的內容生活化,將學生的生活經驗納入課堂。比如人民幣、時間等,我覺得在許多時候,我們教師就可以直接將這些生活中的實物導入數學課堂,讓學生結合這些生活中的實物去學習數學知識,理解數學書本中的數學概念。
情境導入的創設,要根據需要,切不可為了情境而情境,流于形式上的鬧猛和新鮮,而沖淡教學主題,弱化教學重點,更不能讓情境干擾學習。以《年、月、日》這一章的.教學為例,我直接將生活中常見的日歷帶入數學課堂,根據日歷教授學生這一章的知識,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很輕易地就能夠回答我提出的問題,因為日歷給他們提供了現成的答案,學生可以很直觀地得到問題的答案。
二、結合其他學科的知識進行案例導入教學
數學學科與學生學習的其他學科都有著一定的聯系,為了提高導入教學的效率,我們教師可以將其他學科的知識導入數學課堂上,然后進行數學教學。比如小學語文課本中有《烏鴉喝水》這篇文章,學生對這篇文章都很了解,我在教學的時候就運用烏鴉喝水的故事給學生上數學課。
三、教師結合學生的興趣進行課堂導入
小學生的思想十分活躍,對童話和故事都很感興趣,教師首先需要考慮的就是結合他們的興趣進行課堂導入。如教師在教學的時候可以列舉一些學生感興趣的故事來進行課堂教學,這樣便可以點燃學生學習的激情,讓學生積極地參與課堂活動。
總之,課頭導入的成功與否影響著整節課的學習,好的導入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成為他們積極自主地投入到學習全過程中的催化劑。但是我們要注意的是,不管選用什么方法導入新課,都要符合學生的實際,從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出發,還要把握住時間,控制住課堂節奏,要保證新授課有充足的時間,不能喧賓奪主。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反思10
隨著新一輪課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我校課堂教學的組織形式也在悄然發生變化。原有的單一、被動的學習方式已被打破,出現了旨在充分調動、發揮學生主體作用的多樣化的學習方式,如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等。其中,小組合作學習是高效課堂教學中應用得最多的學習方式。
一、高效課堂的兩個核心。
1、導學案的編寫。
一篇好的導學案可以引領學生主動學習。我校開展高效課堂以來,同年級組幾位課任教師為一教研組,實行集體備課,對導學案的編寫嚴格把關。首先,每一節課都要集體研讀教材、進行學情分析,討論重點怎樣突出、難點怎樣突破,什么時候讓學生自己動手操作、小組合作時要解決怎樣的問題,怎樣編寫活動單。留多長時間讓學生進行課堂常規訓練和課堂自主練習。其次由主備人再次查閱資料、精心備課、準備教具或課件。然后同教研組幾位教師再次研究導學案和課件,并進行一度、二度、三度修改。這時才能讓導學案進入課堂。最后每們課任教師根據課堂實際情況,寫出課后反思。
“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要實現課堂高效,必須立足課前準備工作,備課不是單純地寫教案,而必須備教材、備學生,不僅要花功夫鉆研教材、理解教材,仔細琢磨教學的重難點,更要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選擇課堂教學的“切入點”,合理設計教學活動。
2、小組建設。
我們都知道一個班級的好壞取決于班級的核心,好的班委等等,同樣一個小組是否優秀取決于小組成員的優劣和一個優秀的小組長。我校在小組建設實行同桌為學習伙伴,前后四人為一學習小組,對小組長和組員的搭配都經過仔細斟酌,小組長不一定是最好的,但能力應當是最強的,組員優中差搭配均衡,并進行合理分工,加之一套完整的小組評價機制,可以激勵孩子們上好每一堂數學課。
二、高效課堂教學模式——小組合作學習。
1、培訓小組長,最大限度的'發揮小組長的作用。
小組長是同學學習的伙伴;是教師教學的小助手;是小組學習活動的組織者。
組長深深意識到一個組是一個整體,是一個家,小組成員之間要團結。組長積極主動地與組員交流情感,從細節之處去關心他們,幫助他們克服困難,幫助他們樹立信心。
只有這樣,才會有好人緣,組員自然愿意理解組長的工作,支持組長的工作。對組員的錯誤不包庇、不縱容。
2、在合作學習中,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合作學習習慣
一是獨立思考的習慣。孩子由于年齡小,在遇到問題時不知從何想,更不知從何說,難以用語言表達,這時以活動單的形式呈現,可以啟發孩子,激發他們的動腦欲望,使學生在合作中敢想,敢說,敢做,養成善于動口、動腦的習慣。二是認真傾聽的習慣。上課認真聽講,既要聽教師講,更要聽同學講,同學都在同一起跑線上,他怎么想的,我是怎么想的,他想的對不對,和我想的同不同。認真傾聽別人的發言,能夠從中得到啟發,并且收獲更多的知識和方法,既完善了自己的觀點,又融洽了個體與群體的關系,體現合作精神。
3、在合作學習中,讓學生共享成功的樂趣
小組合作學習的特點之一是“互助性學習”,是師生之間、生生之間交流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教師提供給學生充分的合作交流的機會,創設一個民主、和諧、寬松、自由的學習氛圍,采用多種形式鼓勵學生,尤其是鼓勵那些學習有困難的學生積極地參與活動。同時,教師也平等地參與到小組合作學習中去,并對各小組的學習情況及時地進行鼓勵、引導和幫助,讓學生充分體會到合作學習的樂趣。
4。采用多樣化的評價和獎勵方式
教師的評價對激勵學生參與活動,提高合作學習質量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師用具有鼓勵性、針對性、指導性和全面性的評價語言。一是重視個人評價與小組集體評價相結合。通過評價促進小組成員之間互學、互幫、互補、互促;二是重視學習過程評價與學習結果評價相結合。更要注重對學習過程中學生的合作態度、合作方法、參與程度的評價,要更多地去關注學生的傾聽、交流、協作情況,對表現突出的小組和個人及時給予充分肯定和生動有趣的獎勵。
三、靈活運用好輔助教學手段——多媒體課件
自從多媒體融進我們的數學課堂,頓時抽象枯燥的數學教學內容變得具體,清晰。現在多媒體正以生動形象,音形兼備,動靜結合,吸引著學生。教學中通過直觀形象、生動逼真的演示,創設出一個圖文并茂、有聲有色的教學情境,為教師順利實施教學提供形象的表達工具,有效激活了課堂教學,增大課堂容量,提高了教學效果。
總之,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始終最大限度的發揮導學案的主導作用,學生的主體作用,學生的創造性才能更好地發揮,能力才能得到更好的培養。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反思11
筆者認為要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促進學生很好的發展應當注意以下幾個因素。
一、體現一個“主”字
這里所說的“主”字指的是:課堂的主陣地、學生主體和教師主導。首先要充分發揮課堂的主陣地作用,我們的教學活動主要以課堂教學的形式進行,學生知識的學習、能力的培養、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都是通過課堂教學進行的。所以我們要充分利用課堂主陣地,最大限度的挖掘學生潛能,有效地促進學生的發展,為學生今后的數學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其次,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促進每位學生的發展是課堂教學,也是教育的根本目的,學生有無進步或發展也是衡量教學有沒有效益的唯一指標。教學有沒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師有沒有教完內容或教得認真不認真,而是指學生有沒有學到什么或學生學得好不好。如果學生不想學或者學了沒有收獲,即使教師教得很辛苦,也是無效教學。同時,如果學生學得很辛苦,但沒有得到應有的發展,也是無效或低效教學。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從哲學角度分析,外因是變化的條件,內因才是變化的根本。所以,課堂上我們要善于把學生推向主體,讓學生唱主角。讓學生通過自身積極的思維活動,自主參與,親身經歷學習過程,主動獲取知識,形成能力。再次,要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新課標指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要改變過去那種教師主宰課堂的局面,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把教師和學生從枯燥乏味的講解和被動接受的.痛苦中解放出來。課堂上教師是導演,學生是演員,教師要導得巧、導得活、導得適時,學生才能學得有趣、學得輕松、學得生動活潑;如果教師當演員,學生當觀眾,就很容易造成高耗、低效、死板的課堂教學。
二、抓住一個“思”字
數學是思維的體操,數學知識的理解與掌握是通過思維活動實現的,學生的思維發展水平直接影響著學習的效果。實踐中我們發現,優質的數學課堂無不時時處處閃爍著思維的火花,在數學課堂上思維是“魂”,抓住了思維訓練就能極大地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因此,教師在設計與實施教學時,要以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與培養良好的思維品質為出發點,注意挖掘教材中蘊涵的思維素材,盡可能多的為學生提供思辯的機會,使學生在思維活動過程中逐步掌握分析綜合、判斷推理、抽象概括的邏輯思維方法,教會學生有理、有據、有序地思考與解決問題。
三、突出一個“活”字
這里所說的“活”字指的是:課堂教學的靈活性。一方面,課堂教學本身就是師生共同完成的雙邊活動過程,在這個活動過程中,不僅有教者的教學預設,而且伴隨著教學過程的展開必然會有新的生成,這就需要教師靈活的作出調整,千萬不能死搬教案,對課堂上產生的動態生成不聞不問。因此,教師要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不斷錘煉自己,以提高自身的教學能力和駕馭課堂的水平,只有這樣我們才能靈活而精當的處理和運用課堂教學中動態生成的東西,活化課堂。另一方面,教師要善于激活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活躍課堂氣氛。實踐表明,一個人在積極的思維狀態下,學習的效率是很高的,那么,課堂上我們怎樣才能讓學生始終處于積極的思維狀態呢?要做到這一點我認為:首先,教師要增強思維意識,在教學設計與教學實施中,始終把激活數學思維放在首位。其次,教師在創設情境時,更應該創設一些學生喜聞樂見、貼近學生生活、生動活潑而又蘊涵著一些思維力度的數學問題情境,促使學生在最短的時間里被吸引到學習中來。第三,教學過程中,教者要善于不斷把問題引向深入,引導學生多角度、多方位、多層次的思考問題,發散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四、重視一個“練”字
必要的練習是鞏固與強化所學知識的重要手段,在數學課堂上更不容忽視,實踐中我們發現許多教師不能很好的處理“練”的問題。主要表現在:練的目的性不夠明確,針對性不強,隨意性大;練的習題不夠精選,思維難易度把握不準,層次性不夠明顯;不能正確處理練與講的關系,以講代練或以練代講的現象普遍存在等等。解決這些問題首先要正確理解練習在課堂教學中的作用,擺正練與講的關系,還要精心設計習題,做到精練、巧練、及時練。我相信,只要我們重視“練”,課堂中注意讓學生充分“練”,就一定能收到實實在在的效果。
五、講究一個“創”字
課堂教學的生命力在于不斷創新,新課標下的小學數學課堂更需要創新,新課標指出:學生的數學學習活動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那么,面對新教材我們怎樣結合學生實際活化教材?怎樣選擇恰當的內容呈現方式?怎樣創設有利于學生學習的情境?選擇什么樣的教學方式?這些都需要我們教師大膽創新,講究教學藝術。教學創新是有基礎的,這個基礎就是對新課標的理解與把握、對教材的鉆研、對學生生活實際的了解。所以,我們要不斷學習新課標、理解新課標、實踐新課標,潛心鉆研教材,走進學生的數學生活世界。只要我們有強烈的創新意識,不斷追求創新,勇于實踐,就一定能找到一條適合自己而又促進學生發展的創新之路。我們的課堂教學會因為創新而更加有效,會因為創新而更加多姿多彩,我們的學生也會因為創新而更加愛數學,在數學的課堂上他們將得到更大的收獲,得到更好的發展。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反思12
教學價值是在教師完成教學目標,學生完成學習任務的情況下,教學意義、思維培養、陶冶道德情操的升華,是教育教學的更高境界。有一句教育格言說得好“教育是一項事業,需要我們無私的奉獻;教育是一門科學,需要我們刻苦的鉆研;教育是一門藝術,需要我們不斷的創新。”反思教學價值,就是挖掘該節課富含的認識教育價值、情感教育價值、行為教育價值。
要知道每一種數學思想都包含著一種人生哲理,每一種解題方法都豐富著學生的價值觀和世界觀,每一點滴的數學知識都凈化著學生的心靈。只要我們細心觀察、認真分析、深入思考、努力拓展,不放過課堂教學中的蛛絲馬跡,不放過教材中的一字一句,我們一定能做到,我們也一定能做好。如分類討論的思想教學生辨證地看問題,函數的思想教學生既要注重問題的現象更要認識到問題的.本質;數形結合的方法教學生認識什么是數學美、怎樣欣賞數學美、如何運用數學美,反證法讓學生認識到解決問題不一定要正面出擊、有時側面迂回效果更好;數學家的成長歷程可以給學生樹立榜樣、激勵學生刻苦學習;我國悠久燦爛的數學發展史可以讓學生產生強烈的民族自豪感,激起同學們的愛國主義熱情,從而奮發讀書獻身祖國的現代化建設。現代教育不是要教出一群書呆子,不是要教出一群高分低能兒,而是要為學生未來著想,為他們豐富多彩的人生作必要的知識準備和心理準備。知識是死的,不知道是可以從書本上學到,而能力素質卻是無形的、是無法教會的。一個人的素質決定了他的生存能力和發展前景。歸根結底,教學的價值在已經在塑造人,交給學生做人的道理,交給學生科學的思維方式和自我發展的基本素質,讓他們都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反思13
隨著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的逐步實施,以及素質教育所倡導的全面育人理念的深入,教師要轉變課堂教學角色,突出學生的個性發展,學生要學會進行自主學習、探究性學習與合作學習,結合教學實際談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幾點反思。
(1)是否注重激發學生數學學習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習興趣可以保證學生積極主動參與整個學習過程。因此,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創設學生喜聞樂見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習興趣,調動學習積極性,是發展思維能力的前提。在課堂教學中有目的、有計劃地設置問題情景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做法,可以較好地喚起學生學習的內驅力,也為新知識學習中培養學生分析、思維和表達能力打下了基礎。
(2)是否注重數學課堂教學中慢節奏的教學。
課堂教學是師生的雙邊活動,學生接受新知識都要經歷感知、認識、構建、鞏固的一系列過程,所以課堂教學應靈活把握慢節奏,以提供足夠的時間保障,保證教學信息的順利傳遞。
講課開始,要慢些。小學高段數學知識的邏輯性較強,學生由于前后知識銜接不起來,給思維造成障礙而喪失了信心。因此,教師有必要采取“先學后教”的方式,在講授新知識的前一天,有針對性地布置復習與預習內容。上課開始有意地啟發學習困難學生回答基礎性舊知,通過表揚、鼓勵等方式,使學習困難學生樹立學習的信心。長此以往,他們就逐步轉入主動思維的狀態。
新知引入,要慢些。小學高段數學知識是環環緊扣、節節相聯的,新知識是舊知識的延續和發展,新知識又是后續知識的基礎。引入新知時留出時間讓學生找到新舊知識的連接點,并運用已有的知識去同化新知識,這樣可以使學生積極主動地獲取知識。
語言節奏,要慢些。小學高段數學知識具有一定的抽象性,運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把抽象的數學知識轉化為具體的為學生易于理解接受的知識,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一個重要方面。為了使課本知識變得淺顯易懂,教師在教學中放慢速度,多舉實例、多使用教具,引導學生多讀教材,正確把握概念的內涵、關鍵詞句,在重點難點之處注意停頓,以便在解題中能準確無誤地應用。
(3)是否注重數學課堂教學中解題規范的教學。
解題是深化知識、發展智力、提高能力的重要手段。規范的解題能夠使學習困難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他們的思維水平。
審題規范。審題是正確解題的關鍵,是對題目進行分析、綜合、尋求解題思路和方法的過程,這恰是學生最感困難的地方。首先,分析條件,既要找出題目中明確告知的條件,又要使學生學會發現題目中隱含條件。其次,分析目標,既要明確求什么或證什么,又要學會把復雜目標轉化為簡單目標;把抽象目標轉化為具體目標。再次,分析條件與目標的聯系。最后,確定解題思路。
語言敘述規范。數學語言敘述是表達解題過程的重要環節。因此,規范的語言敘述應步驟清楚、正確、完整、詳略得當。
答案規范。答案必須準確、簡潔、全面,既注意結果的驗證、取舍,又要注意答案的完整,還必須審清題目的目標,按目標作答。
解題反思。通常思維都有很強的直覺性,若在解題后及時重現一下這個思維過程,分析多次受阻的原因何在,總結審題過程中的思維方法。這對發現審題過程中的錯誤,提高分析問題的能力都有重要作用。
(4)是否注重數學課堂教學中板演的教學
板演,是數學教學的重要一環,是數學表達能力的`重要方面,也是學生最好的學習實踐活動,同時又是教師獲得信息反饋的有效途徑。在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對于數學的概念與法則、公式與定理、各種技能、數學的思想方法等掌握往往不夠透徹,但不易從學生的表情、動態、語言中反映出來。而板演在教學中創設了多渠道的反饋調節作用。
通過以上的反思,我找到自身的不足:自己的教育觀念還需要不斷更新,教學水平有待進一步提高。比如學生不懂的問題,有些學生站起來想解答,可是我們就是不讓,偏要自己點一個學生起來講;又如學生列出的式子是對的,但由于不合常規,而我一時沒想透就不予肯定等,這些都暴露出自己的教學觀念還跟不上學生的發展需要,還有待進一步學習提高。
總之,課改后的數學課堂教學比以前鮮活了,教師的教學密切聯系生活了,重視創設生活情境了,舍得放手讓學生動手操作了。當然我們在實施新課改的過程中存在很多的不足、困惑、困難,但只要我們長期、耐心地堅持下去,積極總結和反思在教學中的經驗和教訓,多學習、多思考、多創新,那么離成功的彼岸就會越來越近!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反思14
要想讓學生一堂課45分鐘全神貫注地聽講確實不易,就算是好同學也很難做到。但在老師講課的時候必須讓他們集中精力聽課。
對于優生,有的聰明男生很好動,要想抓住他的思維必須給他留有懸念,而且是最能吸引他的還得不要讓他處在勝利之中。我經常在課余時間出題留給他們做。由于不細心,很少全做對。所以我就用這點來教育他們不要總認為自己聰明就可以不虛心學習。如果他失敗一次上課就能好幾天。所以對于優生上課也應該多關注一些。
對于中等生,他們不擾亂課堂紀律。有時你把他叫起來。他根本不知道你講哪,對他們來說心不在焉。要不斷提醒他們注意聽講。
對于后進生,首先給他們訂的目標就不要太高,讓他們跳一跳夠得著。這樣他們自己覺得有希望,能嘗到成功的喜悅。只要他們取得一點點成績就要適時的表揚,讓他們覺得老師并沒有放棄他們,覺得自己還是很有希望的。用愛心溫暖他們,讓他們體驗到愛,并且要想他們成功就得在課余時間多幫助他們。本身他們基礎不好很容易堅持不住,所以多給他們講一些非常簡單的知識,讓他們一點一點的進步。除了這些之外,作為教師在上課的時候說話要和聲細語,營造一種輕松和諧的學習氛圍。永遠記住:沒有教不會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要做一名學生喜歡的老師。他喜歡你才會愿意親其師,信其道。
除了這些我覺得有一種方法對任何學生都實用那就是————競賽。競賽可以使參賽者加足馬力,鏢著勁兒去爭、去奪,可以加快速度、提高效率,激起他們的學習興趣。爭強好勝本來是青少年的天性,所以我就廣泛開展多種多樣的競賽活動,通過這些競賽活動讓差生有展示自己才能的機會,在多種嘗試中尋求到自己的“對應點”,一旦發現自己在某些方面表現突出,因此而被別人尊重,便產生了上進心,以這種上進心為契機,從而達到進步的目的。但將競賽法運用于差生的轉化一定要巧妙靈活一些。爭強好勝本來是青少年的天性,但由于差生也“好臉兒”、“愛面子”,如果覺得自己沒有取勝的機會,便自動退出了競賽,這就達不到激勵其志的目的了。要對癥下藥,針對他們的優點展開各式各樣的活動。
在教學中,我長期細心觀察了學習吃力、成績始終不能有較大進步的學生,我發現他們沒有真正意識到學習是一個不斷嘗試、經歷失敗的過程。現在的學生多是獨生子女,優越感使他們養成怕麻煩--急于求成,想一步到位得出答案;怕失敗,不敢面對失敗的心理。但學習處處有困難,在多次面對失敗之后心中的天平失衡,學習的熱情、學習的.積極性降低,在學習上就不見進步。基于此,在教學中我試著運用了失敗教育法,有效的克服了這一問題。學生的意志、毅力也得到很好的培養。只要在教學中注重對學生心理訓練,養成健康心理————不怕麻煩、不怕失敗、敢于挑戰,定能使學生學有所成。
新課標明確告訴我們,評價已不再是教師的專利了,應把評價的主動權還給學生。讓學生在和諧的學習氛圍中互相質疑、互相欣賞、互相幫助才能把學生吸引住。在“找銳角和鈍角——做角——畫角——數角——設計美麗的圖案”的多層次學習活動中,每一環節都有學生對同伴的質疑與幫助。例如:“請問某某同學,心形的下部是一個角嗎”“角應該有兩條直直的邊。”“我覺得他們都做對了!”“我認為他銳角畫得比較好,鈍角有點像直角,建議以后畫鈍角,要讓大家一眼就能看出來。”學生回答得好,其他的學生也能熱情地給予掌聲肯定。在自我評價中,有的學生自信地肯定了自己的表現,有的學生謙虛地對自己提出了希望。在質疑環節中,學生提出了許多問題,有的問“角的家族里還有其他的角嗎圓圈有角嗎”,有的提出“生活中是不是還有許多的銳角和鈍角”等許多有價值的問題,體現了學生學習的主體性。這樣,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互相欣賞、互相評價、相互幫助和自我評價、自我激勵,使學生既學會了學習又學會了做人,數學學習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得到了較好的體現。
總之,整個教學環節讓學生在主體積極參與、操作、交流、動腦、動口的探究性學習中建立概念、理解概念和應用概念。實踐證明: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課堂煥發師生生命的活力,讓課堂更精彩。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反思15
我們經常見到這樣一些數學課:有的教師講得井井有條,知識分析透徹,算理演繹清晰,學生聽得輕輕松松,似乎明明白白,但稍遇變式和實際問題卻往往束手無策;有的教師設計了許多細碎的問題,師生之間一問一答,頻率很高,表面上看十分流暢,但結果檢測學生知識的掌握和能力的形成卻并不理想;有的教師注重精講知識,留出大量的時間練習各式各樣的習題,雖然學生解題能力尚可,但卻抑制了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造潛能;有的教師讓少數優等生在課堂上唱主角,操作、演示、活動、匯報……表面上看熱熱鬧鬧,實際上多數學生作陪客旁觀,個別學困生更如霧里看花,不知其所以然。這些課在平時的聽課活動和觀摩教學中并不少見,其中有些課甚至還被評為好課。眾所周知,評價具有很強的導向功能。筆者以為,如果不對好課的標準進行重新認識,勢必會影響素質教育的深入實施。本文擬從以下四個方面探討一堂小學數學好課的評價標準。
“一個都不少”——面向全體學生
班級授課制的課堂教學,以統一化的集體教學為特點,強調教學要求、教學內容、教學進度、教學檢測等方面的一致性。它以假設的全班學生知識基礎和學習能力的一致性為前提,教學中就容易“一刀切”。一堂好課,首先應真正做到面向全體學生,讓每個學生都在原有基礎上得到最大可能的發展。面向全體學生,就意味著承認差異,因材施教。學生所處的文化環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維方式制約著學習的結果,由此而產生的差異將導致不同的學生表現出不同的數學學習傾向。承認學生的差異性,并不意味著搞“填平補齊”,而是在致力于絕大多數中等水平學生發展的同時,還要使那些在數學方面學有余力的優生脫穎而出,學有困難的學生學有所得,達到基本要求。
真正做到面向全體學生,應依據教學內容的特點和班級學生的實際,改變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師與學生個體或教師與學生群體的單一課堂交往模式,形成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多向交流、多邊互動的立體結構;應有效地采用活動化、探索性的學習方式,通過合作、討論、交流,發揮“學習共同體”的作用;應在練習層次上“上不封頂,下要保底”;應對某些特殊學生(特優或學困)給予特殊政策;應使課堂成為每一位學生充分發揮自己能力的舞臺。
“在活動中學數學”——關注學習過程
“數學是人們在對客觀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畫的基礎上,逐步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論,并進行應用的過程,這一過程充滿著探索與創造”(引自《國家數學課程標準》征求意見稿)。學生的數學學習過程不能只是接受現成的數學知識,而是一個以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為基礎的主動建構的過程。許多東西是教師難以教會的,要靠學生在活動中去領會。只有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活動中,才是有效的學習。一堂好的數學課,教師應十分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向學生展示知識的發生發展過程,引導學生參與概念、法則的形成過程,暴露學生學習知識的思維過程。具體說,教學時應抓住新舊知識的連接點,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背景出發,幫助學生獲得新知學習的必要經驗和預備知識(奧蘇貝爾稱之為“先行組織者”),從而為新知學習提供認知固定點,提高學習者認知結構中適當觀念的可利用性;應啟發學生從原有認知結構中找準新知的生長點,不僅要考慮學生學習新知識所需要的基礎,而且充分考慮學生對將要學習的新知識已了解多少,從而確定新知學習的起點(維果茨基稱之為“最近發展區”);應突出新舊知識的不同點,在比較中發現矛盾,引發認知沖突,使學生達到“憤悱”的狀態,為學習新知創設情景,激發學習興趣,保持學習動機,幫助學生建構當前所學知識的意義。
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應向他們提供充分的從事數學活動和交流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在這一過程中,凡是能讓學生自己學會的,讓學生去親自體驗,決不去教;凡是能讓學生自己去做的,讓學生親自動手,決不替他做;凡是能讓學生自己去說的,讓學生自己動口,決不代他講。為學生多創造一點思考的時間,多一些活動的空間,多一點表現自我的機會,多一點體嘗成功的愉快,真正做到“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而教師則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
“數學的生命在于應用”——注重學用結合
數學是一門應用性很強的學科,數學的應用業已滲透到社會的方方面面。不少專家指出,數學教學不能“掐頭去尾燒中段”,要重視數學模型的建立和數學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一堂好課,不僅要讓學生建構知識的意義,還應使他們懂得知識的來源和實際應用,“使學生初步學會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和方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引自《小學數學教學大綱》試用修訂版)。一方面,數學課本中有許多知識的教學都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特別是幾何初步知識、統計知識及一些應用題的學習,都是從實際出發,經過分析整理編成數學問題的;另一方面,由于課本的容量有限,使得許多學生熟悉的喜聞樂見的生活事例未能進入課本。因此,教師應處理好數學的學與用的關系,注重學用結合,進一步認識和體會數學的應用價值。
注重學用結合,應在課堂上充分挖掘教材中蘊涵的數學應用性因素,堅持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知識積累出發;應盡可能地利用學生生活中的情景和數據編制數學問題,體現數學與生活相伴;應在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上,改變封閉式的單向結構為開放性的`多向結構;應盡可能地創造機會,讓學生運用所學知識探索和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使學生在實踐和應用中體會數學與自然及人類社會的密切聯系,了解數學的價值,增進對數學的理解和應用數學的信心,學會運用數學的思維方式去觀察、分析現實社會,去解決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學科學習中的問題,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創新的科學精神。
“讓課堂煥發出生命活力”——著眼全面發展
葉瀾教授說過:“課堂教學應被看做是師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經歷,是他們生命的、有意義的構成部分。”(引自葉瀾《讓課堂煥發出生命活力》)
在數學課上,學生們除了學習數學知識,發展智能,還帶著自身的情感、動機、需要等一并投入課堂;學生們除了與教師交往外還與同伴之間進行相互交往;學生們除了認知、情意方面的發展,還包含群體合作能力、行為習慣及交往意識與能力等多方面的發展。誠然,這一系列目標不是一節課所能完成的,但卻必須通過每節課來實現,滲透在課堂教學的全過程中。在每一節數學課上,每個學生都是把整個生命投入課堂的,我們所進行的都應是“完整的人的教育”。
著眼學生的全面發展,應在數學課上營造生動、活潑、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無論是課堂的引入、新知的展開、結論的獲得、技能的形成、情意的發展、個性的展現……課堂的每一分鐘都能像磁石一樣緊緊地吸引著學生的注意力;應創設一些具有一定思考性、探索性、思想性、趣味性的問題情景與任務目標,讓學生主動地從事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和交流等數學活動,有效地實現師生、生生之間的互助互動;應充分挖掘數學的形式美與內在美,體現數學的文化價值和育人功能,使學生在學數學的過程中經常伴有輕松感、快樂感和成功感,讓每一個學生都體驗學習數學的樂趣,享受成功的快樂。
新世紀的課堂教學,已經進入以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為重要目標的新階段。通過對目前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評價標準的反思,我們認為,一堂好課不同于一臺好戲。演戲是按照固定的劇本,依據既定的程序,演繹著不變的情節。而上課面對的是一個個活生生的個體,這些個體有著不同的生活經驗和知識背景,有著不同的思維方式和學習習慣,有著不同的學習能力和豐富情感。因此,我們所上的每一課都是唯一的、不可重復的、豐富而具體的綜合。一堂好課,不應追求講授技巧的滴水不漏、教學環節的天衣無縫、細枝末節上的精雕細刻,而應在先進的教育理念指導下,面向全體學生,關注學習過程,注重學用結合,著眼全面發展,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反思06-11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反思06-17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反思01-29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反思【薦】04-30
【熱】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反思04-30
【精】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反思04-30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反思總結11-15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反思【推薦】06-11
【熱門】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反思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