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研修日志(通用6篇)
在平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觸過日志吧,對于個人來說,寫好每天的日志也是非常重要的。日志你想好怎么寫了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校園研修日志(通用6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校園研修日志1
今天中午是楊小微(華東師大基教改革與發展研究所所長、教授、博導)所做的題為《課堂與教學的文化反思》的報告。聽著楊教授的報告,我在認真消化著,思索著:一所學校應該怎樣擁有自己的文化底蘊?
一、什么是文化?為什么要有文化
英國的泰勒這樣解釋文化:“文化或文明是一個復雜的整體,它包括知識、信仰、藝術、道德、法律、風俗以及作為社會成員的人所具有的其它一切能力和習慣。”
我感覺到一所學校如果沒有獨特的文化,便猶如一個人沒有健全的人格,沒有獨特的個性,沒有綿延的生命力。學校應該有自己的文化。
二、學校應該有自己的“硬要素”文化
學校的硬要素指的是擁有自己的組織、制度。建立一套能夠激勵全體師生奮發向上、積極進取、銳意創新的組織制度,這套制度應該是公平的、合理的、民主的、科學的。這套制度的建立者應該是全校師生智慧的結晶,而不是某個人或者某幾個人隨便制定的。
三、學校應該有自己的“軟要素”文化
學校的“軟要素”文化指的是擁有自己獨特的教學特色、有著獨特的文化、素質、信仰等。例如元甲學校的武術文化,普洱中學的茶文化以及由茶文化,上海七色花小學的美麗課堂與藝術教育,還有我們XX市王莊小學的讀書文化、習作文化,坡頭二小的軍營文化等。這些軟文化可以讓在這所學校生活的師生形成獨特的精神氣質,從而影響終身,形成個性。
四、學校文化需要既“濡化”又“涵化”
文化形成過程中的“濡化”是指在同一文化群體中,通過部分有意識、部分無意識的學習,年輕一代在老一輩指示、引導或強制下接受思想和行為方式的過程。例如學校的已經形成的積極的校園文化,我們就要“濡化”。
“涵化”是指不同文化的人群,因為持久接觸,兩者相互適應、借用,在已有獨特文化的基礎上重新構建。
這里要注意走向兩個極端:
一是一味地“濡化”拒絕“涵化”,這是封閉,僵化,很容易走向單質化,甚至消亡。清朝由“帝國”淪為人人欺負的殖民地,就是太拒絕“涵化”。
二是拋棄“濡化”一味地“涵化”,這樣消亡更快。完全拋棄自己的文化,學校文化便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學校要形成獨具魅力的文化,就需要在濡化和涵化之間有所選擇,有所倚重,形成積極的新文化。
“流水不腐,戶樞不蠹”,學校文化的構建既要積極傳承優質文化,又要不斷創新,引進先進文化。我想,這樣我們的學校就能形成自己獨具魅力的文化,經久不衰,永遠有生機與活力。
校園研修日志2
通過這次研修培訓我才知道新課標是我國基礎教育改革的核心內容,是實施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務。它的出臺,給了教師廣闊的教學創新空間。通過這幾天的研修,讓我認識到,每個音樂教師都要不斷的進行心態調整、進行理念的更新,都要成為在研究狀態下工作的教師。
以下面幾個方面的問題應該引起我的思索:
一、教學視角的變化
新課標要求教學內容聯系學生的實際生活,且有益于他們解決社會問題,從而提高他們的音樂修養。因此,實施新課標迫切要求教師轉變原有的課程價值觀,開發課程資源,以多元的視角審視教學。現代社會生活中,伴隨著大量音樂現象,諸如,禮儀音樂(節日、慶典、隊列、迎送、婚喪等)、實用音樂(廣告、健身、舞蹈、醫療等)、背景音樂(休閑、餐飲、影視等)同每個人的生活密切相關。了解音樂與生活的關系,使學生熱愛音樂、熱愛生活,進而讓音樂伴隨終生,提高生活質量。
在設計具體教學中,應引導學生從生活體驗入手,從自身音樂經驗出發,緊密聯系社會生活及音樂現象,主動去探索、思考音樂與人生的關系,使音樂學習成為一項生動、具體、藝術化的生活體驗。比如:在一節音樂課上,給學生欣賞Flash要學生評價和修改里邊的音樂音效。學生積極性很高,這節課就上的特別非常生動有趣,還讓學生學會了關注自己身邊的一切音樂現象。
二、教學方式的轉變
1、從課內到課外
在音樂學習中,為了讓學生有實際的體驗,可以讓學生收集課堂以外的音樂資源運用在音樂教學中,也可把教學活動拓展到課外等。比如:在初一第二單元的《走進大自然》的教學中,我讓學生利用網絡等手段收集相關資料、在大自然中找音樂中表現內容、也讓他們嘗試用自己的音樂語匯表現自己生活中的音樂。
2、從本學科到跨學科
實踐證明,中小學接受音樂教育的途徑是多種多樣的。因此,音樂教育必須具有寬闊的視野,必須保持開放的態度。如在中小學各門課程中:語文、歷史、地理、生物等都或多或少與音樂有著一定的聯系,這也使得音樂教學與這些課程之間的聯系成為了可能。課外音樂活動、社會音樂教育環境便都成為,也應該成為音樂教學的有機組成部分。如:音樂與舞蹈結合來表現音樂;與美術結合使音樂更形象;與語文中的詩詞、戲劇溝通等。
三、教學重心的轉變
1、豐富情感體驗、培養表現能力
新課標提出要“培養學生自信的演唱、演奏能力及綜合性藝術表演能力,發展學生的表演潛能,使學生能用音樂的形式表達個人的情感并與他人溝通、融洽感情,在音樂實踐活動中使學生享受到美的愉悅,受到情感的陶冶。”在我們的音樂教學中,其實每節課、每個音樂知識都需要情感的.投入,教師要做好正確的啟發和導向工作,讓學生在每次音樂學習過程中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和美的享受。
2、強調創造探索精神
由于音樂的自由性、模糊性和不確定性給人們對音樂的理解與表現提供了想象、聯想的廣闊空間。因此,音樂是創造性最強的藝術之一。河師大的張睿婷教授在上《音樂作品鑒賞與教學》這節課時,提出:如果僅僅把音樂創造融在其他音樂教學內容中,就不可能充分發揮音樂教育的審美育人的作用,只有把音樂創作作為中學音樂教學的一項重要內容獨立出來加以強調,中學音樂教學才能獲得最大的教育教益。比如:為了指導學生的創造探索精神,給學生欣賞譚盾的《水》、《破銅爛鐵敲起來》等“另類音樂”,讓學生去思考為什么這些看似不可能發出樂音的,不是常規樂器的東西居然也能奏出這么美妙的音樂?在關注對學生創造力培養的同時,更要關注音樂教育方式的創新。對音樂教學更有創新探索的精神。
四、教學評價的轉變
教學評價是教學工作的一個不可缺少的基本環節,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手段,也是教育科學研究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新課標要求:“應在體現素質教育目標的前提下,以音樂課程價值和基本目標的實現為評價的出發點,建立綜合評價機制。”這就與我們以往的“成績考核”有著重大的區別。
新課標的評價是包括對學生的學業成績、對教師的教學效果、對學校的教學管理、教學質量,以及對本課程的建設和發展進行全面的評價。總之,我們音樂教師只有重新審視音樂課程的標準、理念,在研究和思考狀態下認真學習,不斷反思、不斷進取,認識到音樂教學應該盡可能地做到生活化、社會化、多元化與個性化……才能做一名優秀的音樂教師。
校園研修日志3
長期以來,音樂學科教學都還存在著一種較為傳統和固化的觀念,就是以把自己的學科知識傳授給學生作為教學的職業基準。大家常說教師要“為人師表”,而卻忽視了“師表”中的“榜樣、表率”之內涵。教師要體現榜樣和表率作用,不僅只是在完成一個教學的過程,同時,也要發揮在教學中的示范作用。
音樂課堂教學是教師與學生共同完成知識、技能的訓練和掌握的一個過程,但更應當重視音師教師自身所應具有的榜樣與示范作用。如果把課堂教學僅作為教師給學生傳授知識和技能的單一過程,那可以說是音樂教師“榜樣與示范”內涵的一種缺失。
如在以往的音教專業的音樂欣賞課程教學中,多數教師曾把“教學內容”看作是課堂教學的核心,將課堂知識傳授視為理應完成的一個過程而已。應該說這是不夠完善和健全的教學宗旨。一是限制了學生的認知能力;二是限制了對學生認知能力以外的其他能力發展的關注;同時,也忽略了學生在學習時的向師性,以及他們直接對老師的言行舉止的關注,包括教態、廣博的知識、個人藝術魅力、扎實的專業技能等,包括教師自身的示范作用。
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深入,在新課標指導下的普通學校的音樂教學中,音樂欣賞課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我們要重視課堂教學中的情感體驗和情感交流,并在教學上以自我身份和角色來影響學生,將自己的示范作為學生的一面鏡子。
課改的不斷深入和推進,音樂教師的教育觀念、藝術修養、知識結構、業務能力等,都在不斷地深化與提升。在加之近年來大批專業院校的畢業生充實到音樂教師隊伍中,使音樂教師的專業化整體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時,在課堂教學中,教學的手法也越來越靈活多樣,多媒體技術廣泛應用于音樂課堂,的確給音樂課帶來了無限生氣和活力。然而,但隨之帶來的問題也就出現了,現在越來越多的音樂課堂中,教師的范唱、范奏,已逐漸被多媒體課件所取代。久而久之,教師的專業化水平和基本技能就逐漸退化了,面對這種現象,我們音樂教師要清醒的認識到,教師的示范意義及作用,教師的示范作用不是多媒體可以全面替代的。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的正確示范是必不可少的,也是非常有意義的。
音樂教師從第一堂課起,言行舉止就應散發藝術魅力、充滿藝術激情。教師聲情并茂的演唱,揮灑自如的演奏,都會深深地吸引學生模仿、學習、追求和超越。作為學生的一面鏡子,教師要善于利用自已的身份和角色來影響學生,使學生仰慕你那扎實的專業知識和過硬的基本功,從而使學生喜歡你的音樂課。
試想一個歌聲優美、舞姿優雅、彈奏流暢的教師,將會帶給學生怎樣的美的藝術享受,有這樣良好基本功的老師,學生怎能不愛戴、不崇拜呢?如果音樂教師每一項示范都能做的到位,那么,老師在學生心目中的威信,是可想而知的。同樣,正確的示范可以使學生在體驗到音樂美、舞蹈美、琴聲美和藝術美的同時,獲得一種滿意的心理感受,并由此而產生學習音樂的極大興趣。
音樂課程標準指出:“教師要引導學生喜愛音樂,要加深對音樂的理解,充分挖掘作品所蘊涵的音樂美,用自己對音樂的感悟激起學生的情感共鳴;要不斷提高音樂教學技能,用自己的歌聲、琴聲、語言和動作,將音樂的美傳達給學生;要善于用生動活潑的形式進行教學,讓學生在藝術的氛圍中獲得審美的愉悅,做到以美感人、以美育人”。
教師用自己廣博的知識、扎實的專業技能去“征服”學生,可謂“親其師,信其道”。教師只有擁有了淵博的知識和扎實的專業技能,才能創造性地引導學生解決問題,啟迪學生思維,旁征博引,引導學生進行音樂的學習。
校園研修日志4
通過觀看這次國培的專家講座,使我學到了很多的教學方法,并且拿到了自己教學實踐當中,達到了非常好的教學效果。通過觀看互動對話和案例分析,使我明白了音樂課的重要性,要想上一節成功的音樂課,教師必須下苦功夫專研教材,認真備課,運用各種手段來激發學生們的興趣,那樣才能使音樂課更加豐富多彩,使同學們喜歡上音樂課。興趣是學習音樂的基本動力,根據小學生的年齡特征和認知特點,培養他們對音樂的興趣是教學的側重點。下面就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談激發學生音樂課興趣的幾點體會。
一、利用多種教學手段感受快樂,激發學生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怎樣培養學生的興趣呢?我認為那就是讓他在音樂課中感受到快樂。課前做好充分準備,在課堂中我通過講故事、猜謎語以及游戲的方式來激發學生們的興趣。如:在《小烏鴉愛媽媽》這一節課中,我讓學生多聽、多看、多講,讓他們多表演、多參與、多評價,在節奏中和在歌詞中進行編創活動,讓學生互評。將知識滲透在活動中,激發他們的動力,學生學得輕松,教師教得輕松。要多鼓勵他們暢所欲言、大膽創新,容許學生有許多不同的答案,課堂氣氛自然活躍。
用猜迷的方式來激發他們的注意力,講故事來引發他們的興趣,讓學生表演各民族的舞蹈,來感受各民族的文化及風土人情。一節課下來,他們即完成了教學任務,也對音樂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達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又如在學xxx∣xxx∣xxx∣xxx‖節奏時,我讓學生做“火車進站”節奏游戲,要求是集體拍出正確的節奏。方法是做幾張卡片,由兩人一組拿著作為火車站,另外由5至8人一列,搭成火車狀。
四二拍的音樂開始,“火車”自由跑動,跑到“火車站”前集體按音樂節拍拍“火車站”卡片上的節奏,如果全體拍對,“火車站”卡片高舉過頭,讓“火車”進站,游戲繼續開始。如果拍錯或拍得不整齊,“火車站”卡片放下,表示不能進站,搭火車的第一人退到最后一人。從游戲活動中,學生不僅學會了節奏,感受了興趣,還真正做到了動手、動口、動腦,這時學生們會笑臉常掛、小眼發亮、小手直舉、小嘴常開,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課堂氣氛異常活躍。
二、建立良好和諧的師生關系,激發學生興趣。
小學生的心里是純真無邪的,老師只要做到跟孩子間形成融洽的師生關系,讓孩子覺得你既像媽媽又像是朋友,讓這種關系具有巨大的“親和力”,讓學生喜歡你這位老師,讓學生首先對你這位老師產生興趣,自然孩子也就會對這門課產生初步的興趣。所以我非常注意師德修養,認真塑造好自己的教師形象。上課時,教師要做到精神飽滿,尤其是上課的前十分鐘,教師一定要用語言或動作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從而產生學習的欲望。
教師在課堂上要真正和孩子建立意識上的平等,而不應居高臨下,整天牽著孩子的鼻子跑。孩子不是老師情緒化的傾瀉對象,他們也有尊嚴,他們不喜歡老師經常用命令式的口氣跟他們說話。比如我們在課堂上就應多用一些“好不好?”、“行不行?”、“大家說怎么辦?”一類的話語,這樣,既尊重了孩子們的意見,又激發了他們學習和思考的興趣。作為教師,我們要相信我們的孩子,慢慢的給他們樹立自信心培養他們的學習熱情。我們不要擔心學生做不好,而是要大膽地放手鍛煉學生的能力,即使沒做好,也不多加指責。要培養學生們對音樂的興趣就需要老師不斷的鼓勵以樹立他們的信心。讓孩子們從心里喜歡你,以更好的培養學生對音樂的興趣。
三、巧妙運用導入,激發學生興趣
在有了良好的常規以后,每節課的開始是很重要的,開頭開的好,學生有興趣了,對整堂課的授課質量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在導入新課時,教師把設計好的語言用抒情的朗誦、優美的語言、傳神的手勢、會說話的眼睛傳給學生,取得感知以形,曉之以理的效果。
在導入新課時,我通常根據小學生的心理采用故事導入或是游戲導入:故事伴隨著兒童直到長大,尤其是童話故事,童話世界對于小朋友來說,浪漫有趣,它用形象的比喻、擬人化的手法,把歌曲的把歌曲的題材、內容表達出來。這樣就可以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引起他們的興趣。例如,在讓學生欣賞《三個和尚》的民樂合奏引入時我給學生講了這個故事:開始寺廟里有一個和尚,有水吃,到后來又來了一個和尚,兩個人互相依靠,他們倆挑水吃。日子一天一天的過去了,第三個和尚也來了,三個和尚沒有水吃了。
他們互相依靠,時間一天一天去,沒有一個想去挑水。一天,寺廟著了大火,三個和尚你推我嚷的到山下去取水回來滅火,經過一番努力,大火終于被撲滅了。從那以后,三個和尚都勤快起來,輪流著去挑水,日子過的很不錯。雖然這個故事很多孩子都在動畫片中看到過,但是學生還是很有興趣,有的還爭著說他們知道的,這樣使學生情不自禁的置身于情境中。而游戲中充滿著無窮的情趣,嬉戲總是伴隨著孩子的歡聲笑語。它和所有快樂的時光一樣令人難以忘懷。小學生具有好動的特點,編排有趣的游戲導入新課,這對他們也有很強的吸引力。
因為在游戲中,學生非常的積極主動,就連平時不愛動的孩子,只要教師加以鼓勵,他便跟著其他的孩子一起大膽的走進游戲當中來。學生還有個心理就是他們都很希望能在老師面前表現良好,所以他們會積極、大膽地向更好的方面表現,這樣在游戲中既滿足了他們的玩的欲望又培養了他們的興趣,同時還調動了孩子們的主動性,更活躍了課堂氣氛。
在教一年級第一冊跳繩一課中,我首先問同學們是不是都會完跳繩的游戲,平時跳繩都是怎么挑的,然后請一些同學到中間來跳一下。幾分鐘后我就導入要學的歌曲《跳繩》,學生的興趣就一直保持得很好。歌也學得非常認真。
校園研修日志5
經歷了這次培訓,我得到了許多新的知識,我認識到:課堂音樂活動作為中學音樂課堂的重要組成部分,幾乎融入到了音樂課堂的各個環節,包括游戲、小品、表演、歌表演、律動、舞蹈、演奏樂器等,它使孩子們在活動過程中體驗到參與、創新的快樂,感受到音樂藝術的魅力。同學們在模仿、體驗、探究的音樂活動過程中,收獲到的是個體的情感活動,是任何形式都代替不了的親身體驗。
中學生生性活潑好動,表現欲特別強,富于幻想,敢于創造,而音樂活動的設計的出發點正是使學生不受約束、完全出于內心感受、內心需要。它能使學生大膽地、無憂無慮地在音樂的天地中表現自己,充分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興趣性,增強了學生的參與性。
音樂課堂活動的開展能夠開發中小學生的想象力、表現力和創造力,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開放學生的智力潛能,使學生成為具有創造力的開拓性人才。在中學音樂教學過程中,每一次音樂活動又是一項多種感知器官協調工作的感知活動,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音樂課堂活動體現了中學生新課程教學理念,以音樂審美為核心,以興趣愛好為動力,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個性發展,重視音樂實踐,鼓勵音樂創造,提倡學科綜合,弘揚民族文化,理解多元文化,完善評價機制。音樂課堂活動教學模式的建構體現了全員參與,師生互動,合作交流,自主探究,創新求異等基本理念。
經歷了這次“國培”我對綜合性表演藝術教學有了新的認識:要了解表演藝術,首先要知道它最根本的東西,不能一知半解,自己還沒弄懂,就去教學生。對學生不負責任,對自己的這份事業也是不負責任的。
綜合表演藝術作為人類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與其他文化成分有著緊密的聯系。無論是歐洲的戲劇,還是東方國家的民族戲劇,起源都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祭祀性歌舞。無論是原始社會人們對圖騰的崇拜和對動物的摹擬,還是古希臘人裝扮成羊人進行表演,以及日本人在寺院儀式上的表演,都包含著當眾摹擬的成分,而這恰恰是構成戲劇的最重要因素。即使在現代戲劇和當代戲劇中,由演員當眾摹擬(扮演)角色,仍然是戲劇藝術的基本特質
通過本次培訓,我更加清楚了樂教的重要性。“樂教”的本質特征在于陶冶人的情操、提升人的境界。孔子所說的“樂”是廣義的,包括音樂、舞蹈、詩歌等等,與我們今天的綜合表演藝術大體相當。“樂記”認為,禽獸知“聲”而不知“音”,普通民眾知“音”而不知“樂”,只有受過良好教育而有文化的君子才能知“樂”。“樂”起源于人的情感,是人心受到外物刺激有感而發的產物,是人類文化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
學習無止盡,中學音樂教育還要我們努力地研究。
校園研修日志6
1、良好的師生關系是學好數學的前提
首先,教師要尊重、關心、信任學生。尊重、關心、信任學生,和學生友好相處是營造和諧課堂氛圍的基礎,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與學生在心理上形成一種穩定,持續的關系,不僅是在知識、能力上的交往,也是情感心靈上的溝通、交流,首要的是教師要對學生關心、信任、尊重。
2、立足課堂,在實踐中提升自身價值
課堂是教師體現自身價值的主陣地,我本著“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的理念,我將自己的愛全身心地融入到學生中。今后的教學中,我將努力將所學的新課程理念應用到課堂教學實踐中,立足“用活新老教材,實踐新理念。”力求讓我的數學教學更具特色,形成獨具風格的教學模式,更好地體現素質教育的要求,提高數學教學質量。同時作為班主任的我深深懂得,教師的一言一行都影響著學生,都會對學生起著言傳身教的作用。思想教育要常抓不懈,著重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學習習慣、勞動習慣和文明行為習慣等。
3、教學中時刻不忘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自學能力對初中學生來講不是不可擁有的能力,但在實際上多數同學仍然存在依賴的心理,因此,我在英語閱讀教學中不失時機地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引導學生克服心理障礙,樹立自信心,在學生英語閱讀知識取得點滴成績時予以表揚,讓他們覺得自己能行。有了自信心,他們對難題就有了挑戰性,就會積極主動進行閱讀學習。
真正的合作學習是組內每一個人都能在相互啟發,相互點撥的基礎上發表自己的見解,每個人都能與大家分享思維成果,分享學習成果的體驗和收獲。這就離不開我們教師課前的精心設計,活動前的合理安排與適當的引導。這樣,才有利于創設良好的學習氛圍,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增添學生競爭向上的精神。
為了促進合作,教師需要幫助學生發展合作技能。課堂上有意識對學生的進合作訓練。在小組合作過程中,教師要扮演小組角色,承擔小組任務,同時有目的地在小組活動中示范合作技巧和協調教學活動,確保小組專注于學習目標,使小組成員在教師言傳身教帶領下逐步學會合作的技能。
【校園研修日志(通用6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