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教師個人先進事跡材料(精選12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嘗試過寫事跡吧,事跡是對先進集體、先進人物的模范事跡進行綜合整理所形成的總結性書面材料。那么相關的事跡到底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人民教師個人先進事跡材料,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人民教師個人先進事跡材料 篇1
林老師,女,1957年8月出生,籍貫z,1974年8月參加工作,1980年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教齡38年。
林老師同志從教三十幾年來,熱愛社會主義祖國,堅信教書育人工作是大事業、大人生,是中華民族復興的偉大工程,樹立了“和諧育人,幸福有成”的教育思想,努力追求教育專業化、人本化、文化化的理想境界。林老師同志嚴謹治學、和諧育人,在教育管理、班主任工作、教學研究等方面均能廣泛涉獵、博采眾長、銳意創新,構建了別具一格的管理模式,形成明顯的教育教學特色。擔任校長二十年多來,她以前瞻的辦學理念,精細化的管理,優質的教育教學,將學校從一所基層小學一躍發展成為了全國知名學校。她的教育思想和管理理念影響著區域基礎教育的辦學取向,成為z教育、教學的一面旗幟,被評為全國優秀教師、全國教育系統勞動模范、先進工作者、全國素質教育模范校長、福建省特級教師、福建省“三八”紅旗手、福建省中小學優秀中青年校長、福建省先進德育工作者,榮獲福建省“星星火炬”獎章,在z教育界有較高的知名度和聲望。
林老師同志xxx任z西隅小學副校長,92年調任zz實驗小學校長兼書記,擔任校長二十多年。她腳踏實地、艱苦創業、銳意改革,使學校一次次實現跨越式發展。特別是近幾年來,素質教育風起云涌,課程改革鼎新革舊,林老師同志的教育管理智慧更是空前勃發,在工作實踐中摸索出了一套人本化、文化化的學校管理模式。目前,z區實驗小學不但從一所基層小學升格為實驗小學,其辦學理念與成效使其成為區域學校的領頭羊,并一躍成為全國知名學校。
林老師同志終身學習意識強烈,在緊張、繁忙的工作之余仍堅持不懈研讀教育理論專著。她精益求精,躬耕教育管理理論和實踐。她善于擠時間,把學習當作新的生活方式,長年訂閱《人民教育》《中小學校長》《教育藝術》《教學與管理》《校長閱刊》《教育前線》《中小學管理》《福建教育》等教育期刊,把握教育改革的脈搏,博采眾長。孜孜不倦的學習,使林老師同志具備了夯實的教育理論基礎,在現代化管理理念和管理經驗的碰撞中又進一步提升了管理品質和理論素養,她參加福建省首屆骨干校長培訓班學習,經逐層選拔,在眾多校長學員中脫穎而出,作為學員代表交流了教育管理論文,得到導師和學友的贊譽。
林老師同志具備現代化的教育管理藝術,她用科學化、人本化詮釋校本管理,將管理的重點轉移到發展校內人力資源,發揮人的積極性,大力推行學校管理體制改革上。建立健全適宜于人本管理的學校各項規章制度,結合現實編印具有時代特征的《教師手冊》,規范教師教育教學行為,匡正師德師風,培植了一支專業過硬、敬業奉獻、社會影響好的優良教師隊伍;推行行政周前工作安排匯報、會診制度;開辟“校園觀察”平臺,讓全體教職工參政議政、獻計獻策;實行教師分層崗位目標管理,通過崗位評價,動態管理,使教師成長成為教師新的專業生活方式,激活教師的內涵發展,建立激勵機制,盤活人力資源,使學校管理逐步走向卓越化、精致化。學校《教師分層崗位目標管理研究》課題被評為z市優秀課題。經驗總結《分層勵發展,和諧求共進——學校教師效能管理初探》發表于CN級刊物《中國科學教育研究》雜志。2012年5月,z市教育局指定z實小承辦小學精細化管理研討會,向全市展示該校的精細化管理和素質教育成果。
課題科研是推行素質教育的有機載體,林老師同志以其敏銳的教育觸覺,開闊的教育視野,用課題規劃學校素質教育,促進學校內涵發展。該校共有國家級課題5項,省級課題7項,市、區級課題近30項,被評為全國教育科研先進單位。其中由她主持的校本課程開發課題《南拳校本課程的開發和研究》獲國家“十五”規劃課題子課題一等獎,記錄該校《南拳》校本課程開發和研究的案例《南拳:文化傳承從課堂開始》被翻譯成外語推薦參加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民族文化傳承主體研討,并在《亞洲體育與運動改革實踐》一書中的《中國學校體育改革與發展》篇章中重點介紹。她主持的教學實驗課題《同質分層,同步發展》獲福建省優秀課題,綜合實踐活動課題《植根本土,綻放異彩》獲福建省義務教育課程改革優秀成果一等獎、《知識技能與個性同步發展》課題獲z市教育科研優秀成果獎、福建省義務教育課程改革優秀成果三等獎。她提出的以積極心理學改革創新英語教學的《空中英語》校本課程開發舉措為中央教科所專家評價“是全國首創,值得推廣”,受邀到北京在全國會議介紹經驗,案例發表于中央教科所主編的《心理與特殊教育》雜志,學校成為中央教科所教學改革實驗校。在她的領導下,學校成為科研興校的一面旗幟,多次參加國家、省、市各級課題研討和交流,獲得國家、省、市專家的高度贊譽,中央教科所戴汝潛教授評價該校:“只有在z這樣的文化名城里才可能出現像z實小這樣立足于學生、學校、教師成長發展的實際需要而將中華教育的優良傳統與課程改革新理念巧妙結合的、獨樹一幟的個性化的學校。”她主編的三份分別反映學校課改實施、藝術教育和少先隊工作的校報《zz實驗小學報》、《藝術教育報》、《晨曦》報分別被評為“全國最佳校報特等獎”、“全國最佳教科研校報一等獎”、“全國最佳社團校報一等獎”。
林老師同志致力學校管理的創新,使學校走向騰飛的快車道。在她的帶領下,學校完成了3所薄弱校的并校工作,連續四屆榮獲省“文明學校”,實現了四次跨越式發展:1992—1998年,z實驗小學從普通基層小學中脫穎而出,由于打造了一支專業過硬的師資隊伍,實現了規范化辦學目標,使之成為省示范學校,榮獲“全國紅旗大隊”稱號;1998—2004年,以課改為契機,以課題科研為抓手,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發揮示范輻射作用,被評為省首批“實施素質教育工作先進單位”、省“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先進集體”、省“綠色學校”;2006年,凸顯英語和藝術兩大特色,創建接軌國際和高品位文化的特色校,被評為全國學校藝術教育工作先進單位。學校小刺桐合唱團多次參加國家、國際合唱比賽,2012年赴奧地利維也納金色大廳參加了奧地利——中國龍年新春音樂會國際文化交流,成為一支享譽國內外的專業合唱隊。2007年,她將閩南文化引進校園,開發了《南拳》、《泉南文化》校本課程,積極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學校參加全國陽光伙伴集體體育競賽獲全國總決賽總冠軍,學校被評為全國體育俱樂部基地校。二十年來,學校先后還榮獲全國“和諧校園”先進學校、全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先進單位、全國創建“綠色學校”活動先進學校、全國特色語文示范校等國家級榮譽10余項,省級榮譽30余項,成為福澤一方的教育樂土。
林老師同志是z區教育戰線的領頭雁,又是語文教壇上的一名尖兵。從教以來,她堅持不懈立足教學第一線,磨礪教學本領,多次被評為教壇新秀,19xxx被評為全國優秀教師,2006年被評為福建省特級教師。擔任學校領導工作以來,仍堅持主動擔任中年段語文教學工作,多次承擔觀摩課、示范課。近年來,她更勇立課改潮頭,潛心鉆研語文教學理論,在教學實踐中摸索出了“四尊重”教學原則:尊重學生生活化體驗,尊重學生自我知識建構,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尊重學生學習方式的選擇,形成了科學與人文“雙關注”的語文教學風格。為使自身教學經驗轉化為可資推廣的教學理論財富,林老師同志勤于筆耕,發表自己的教學見解和主張,撰寫了幾十篇教學論文在CN級刊物發表或在省、市級獲獎交流。她的語文教學觀點,成為引領語文教師以及其他學科老師以資借鑒的標桿。
林老師同志也非常重視以個人專業發展帶動教師群體的成長,所帶導的青年教師中有10余人先后被委任為基層校長,20多人被評為省、市、區骨干教師和學科帶頭人。她榮任z市小學骨干教師培訓中心課題研究指導教師、市小學教育研究會理事、區小學教育研究會副理事長、副主任,帶導多位骨干教師、青年教師參加全國、省、市各級優質課、觀摩課、競賽課均獲佳績成為區域課改的領跑者。
由于林老師同志在教育教學和管理工作中成績卓越,1998年被評為全國教育系統勞動模范、先進工作者,2007年被評定為享受省級勞動模范待遇人員。《z晚報》《z教育》《東南早報》、《海峽都市報》介紹了她的教育思想和辦學先進事跡,《人民日報》海外版以《僑鄉女園丁》為題介紹了這位z名聞遐邇的全國優秀教師,她的突出業績被載入《中華魂——中國百業領導英才大典》,2002年榮獲《人民文學》報告文學優秀主人公獎。
人民教師個人先進事跡材料 篇2
廖老師,女,1958年8月出生,z市z小學原校長,小學高級教師。1994年省先進德育工作者,1998年省特級教師,2004年省先進教育工作者,2007年全國優秀教育工作者。她從一名普通農村教師成長為百年名校領頭人,承擔多項省市級課題研究工作,10多篇文章在CN刊物發表,參編出版了10萬多字的教學設計和教輔讀物,被教育部評為重點課程研究“先進個人”。創辦z市唯一的小學數學名師工作室,較好地發揮了引領、示范作用。任校長以來,她多方奔走,合并接管3所小學,征地拆遷改擴建,實現學校新發展。創新家校管理模式,打造了“蒲公英家族公益志愿服務”品牌。探索構建“合格+特長”的育人新模式,鼓勵多元發展,近3年來學生有2萬多人次在各級、各類競賽中獲獎。
天道酬勤創名校 厚德載物桃李芬
——廖老師同志先進事跡
廖老師,女,1958年出生,中共黨員,特級教師,第九屆國家督學。現任z市z小學校長、學區黨總支副。1976年參加工作,甘為園丁36載,從一名普通農村教師成長為百年名校領頭人。先后榮獲全國優秀教育工作者,福建省優秀教育工作者,福建省先進德育工作者,z市第32屆勞動模范,z市第二屆名學科帶頭人等榮譽表彰,擔任z市小學數學“廖老師工作室”領銜名師,兼任福建省特級教師協會副秘書長。2012年5月31日,中共福建省委xxx蒞臨z市z小學過“六一”節,xxx對學校工作給予了充分肯定,要求“要推廣z小學好的經驗、好的做法”。充分肯定的背后,凝聚著廖老師老師幾十年如一日的辛勤耕耘和無私奉獻。
一、嘔心瀝血——新z小學的設計者
當面臨困難的時候,只有勇敢面對,積極行動,才能把困難轉化為發展機遇。她始終堅信:只要思想不滑坡,辦法總比困難多。
2003年,廖老師頂著巨大壓力接任了備受社會各界關注的省級重點小學——z小學的校長。雖說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顯著,但是三千多名師生擠在彈丸之地學習和工作,狹小局促,校舍擁擠對學校的管理工作是一個嚴峻的考驗。危中尋機,廖老師敏銳地意識到,必須迎難而上,實現學校硬件設施的跨越式發展。
從合并九彩小學開辟綠色通道,到籌措資金征地拆遷;從教學主體建筑的設計到校園文化的凝練提升,她一次次寫信給省市區領導,一次次奔走于相關部門之間,從一個專于教學的名師,“成長”為精于基建的名師。
2007年5月,原學校二部主教學樓拆除建校,近千名學生的安置問題刻不容緩。廖老師提出邊施工邊教學的方案,把所有室內場地改為教室,把行政辦公室調整為教師辦公室,正、副校長4人擠在由走廊改造的、不足6平方米的過道上辦公。為了妥善處理搬遷問題,廖老師和班子成員常常加班到深夜,體能嚴重透支,多次強忍胃腸劇痛堅守一線。z今天的華光閃閃,有她那份令人難以想象的艱辛和犧牲。
短短9年,她帶領z人走過的每一步都見證著z翻天覆地的變化:總建筑面積擴大為21695㎡的z南北校區,橫跨南北校區的封閉式天橋,每個寬敞明亮的教室中配備的電子白板與多媒體,北區的圖書館、南區的書吧,南北兩區都有的內設舞蹈室、書法室、科學實驗室、繪畫室、手工室、陶藝吧、廚藝吧等二十余間專用教室的科學藝術樓,還有那精心籌建的校史室、食堂、大型多功能廳、自動錄播廳、心靈家園、多功能地下體育館(近2100㎡)、游泳館、環形塑膠跑道(250㎡)、創意園、生物園、果樹園、科學種植園和氣象站等教學輔助設施……各地教育機關、學校紛至沓來參觀學習。
一路走來,她不辭辛勞,嘔心瀝血的腳印在述說著z輝煌的歷史,她不懈追求,敢于爭先的精神在帶領著新一代z人不斷實現自我超越。這就是廖老師,為了實現z幾代人的夢想,忘我地工作,讓z成為了鼓樓校園建設的領跑者,成為了海西教育交流的一張名片。
二、率先垂范——名師工作室的引領者
當她接過名師工作室的牌子時,廖老師不再只是她的名字。它是一個起點,是一種責任,它應該成為z市小學教師追求的一種精神境界。
2006年,z市教育局唯一一個小學數學名師工作室——“廖老師名師工作室”在z小學掛牌成立了。作為領銜名師,她親切隨和,睿智熱情,奮力探索。
工作室成立后,作為領銜名師,她義無反顧地接受了市教育局給她的第一個重任——到柘榮縣、平潭縣、永泰縣、連江縣等巡回報告講學。演講場場均獲得了熱烈的掌聲,教師們從她的個人奮斗經歷中汲取到了成長的營養。
雖然基建、行政事務繁忙,但身先士卒,為教師開示范課、做講座依然是她樂此不疲的工作內容。她認為,名師工作室所進行的工作不應是“廖老師”這個人的機械復制,而是在“廖老師名師工作室”精神引領下的百花齊放。因此,她確立了“點面結合開展幫扶工作”的原則,通過專業培訓、論壇研討、送教下鄉、固定幫扶、對外交流、網絡研訓等方式營造了濃厚的教研氛圍,推動了z市區、閩東地區、廈門地區、三明地區和閩北山區乃至四川省、浙江省等地教師的專業成長,發揮了強有力的名師輻射效應。
六年過去了,“廖老師名師工作室”在她的帶領下形成了較高的品牌知名度。2008年,《中國教育年鑒》專門收入工作室簡介。《福建教育》《z晚報》等多家雜志、媒體對該工作室及主要成員進行了專題報道。據不完統計,自2006年創辦以來,工作室成員在CN刊物發表論文34篇,送教下鄉150節,開設專題講座130余場,共指導各級骨干教師120人次,指導開課200余節,其中57位青年教師在市級以上教學競賽中獲獎。受益者眾多,參與聽課或學習者多達8萬余人次。
三、勇于創新——家長志愿者團隊的締造者
放眼世界,青少年的教育僅靠學校單方面的力量是難以完成的,需要社會各方面通力合作。把家長和其他有識之士納入學校合作伙伴范圍,推動學校開放性辦學是大勢所趨。
三年前,廖老師到臺灣訪學,發現家長“志工”(志愿者)在學校管理、學生教育等方面發揮著巨大作用。這樣一個充滿愛心的群體,成員來自社會各行各業,他們發揮自己的社會能力、才能特長,用自己的愛心和勞動無償服務于師生。回來后,廖老師和副校長李清華專題研究,兩人一拍即合,決定推廣家校全新管理模式。于是,2009年12月,z小學首個家長志愿者團隊——“蒲公英故事家族”成立了,唱響“愛與責任同行”口號,聘請了一至三年級36位家長為首批骨干成員,李清華擔任召集人。他們組織開展“書香下午茶、班級故事會、好書交流與推薦”等閱讀活動,從校內走向社區、走進基層,取得良好成效。
在蒲公英故事家族成功運作的基礎上,廖老師及時總結經驗,開拓創新,成立z小學家長委員會,統籌管理,相繼組建了“快樂家族”、“愛心媽媽家族”、“墨韻家族”、“科普家族”、“藝術家族”等家長志愿者團隊,協助校方開展兒童閱讀推廣、心理健康教育、遲歸孩子管理、書法繪畫教育、科學種植養護、舞蹈聲樂培訓等活動。團隊成員先后出訪澳門、香港、新加坡、澳大利亞,與當地華人華僑交流互動。2011年,蒲公英家族活動獲教育部督學視察團高度認可,并將經驗向全國推廣。毋庸置疑,蒲公英家長志愿者團隊已然成為z小學又一張獨具特色的教育名片。
四、多元發展——素質教育的踐行者
學習成績就像金字塔,位于塔尖的勢必只有一小部分人。做不了第一,就當唯一,我們要做的就是拉長、拉寬、拉大學生特長,滿足學生多元發展的需要。
2012年5月31日,在六一國際兒童節來臨前夕,省委xxx來到z小學,了解同學們的學習生活情況。器樂、舞蹈、書法、繪畫……看到z學子爭先恐后展示愛好特長,濃郁的文化氣息洋溢整個校園,豐富的素質教育活動開展得有聲有色,孫十分欣慰。她指出,要推廣z小學好的經驗、好的做法,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努力傳承中華文化,著力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合格人才。
學校素質教育取得豐碩成果,得益于先進的辦學理念。作為一校之長,廖老師不斷探索,逐步形成學生發展目標“五個一”(一手好字、一筆好文章、一口標準普通話、一項特長、一個健壯體魄),特別是在藝術教育、數學思維訓練、“三棋”教育中為學生搭建平臺,鼓勵多元發展。1998年,學校成立了z市第一支管弦樂隊,現在已發展為省一級少年管弦樂團。z數學思維訓練已開展10年,廖老師親自帶隊,培養出眾多數學尖子,連續9屆參加z市“迎春杯”數學競賽,團體總分均名列前茅,在全國“‘華羅庚杯’總決賽”、“亞洲城市青少年數學邀請賽”等國內外重大賽事中摘金奪銀。學校自編中國象棋、國際象棋、圍棋教材,至今堅持16年,學校連續十屆獲得z市國際象棋、中國象棋比賽團體總分第一,圍棋比賽團體總分第二的好成績。此外,學校還根據學生多元發展需求,增設書法、美術、聲樂、繪畫、英語、籃球、羽毛球、乒乓球、游泳等興趣活動小組,讓每位學生都學有所長。2011年,z學子在各級各類賽事上斬獲1166項獎牌榮譽,參賽足跡遍及亞洲、大洋洲、北美洲、歐洲。
先進的教育理念、濃厚的文化底蘊、獨特的人格魅力,也深深吸引了海內外眾多教育同行到校參觀訪問。日本、臺灣、香港、馬來西亞、德國、美國、東盟、英國等二十多個國家、地區和相關機構的代表團紛至沓來。廖老師對z小學的遠景規劃提出更高要求:全方位推進國際交流,多角度拓展國際視野,建設海峽西岸一流國際型學校,為弘揚中華民族悠久歷史文化貢獻力量。
“我每一天一再提醒自己,我的精神生活和物質生活都依賴于別人的辛勤勞動,因此我必須竭盡全力,以便給予別人。”廖老師將自己的人生信條寫在電腦桌面上,更銘刻入心,她深知,這一切成績的取得,都是z小學全體師生艱苦奮斗的成果。多少同行、領導見到忙碌不歇的她,心疼不已。曾經有人問,您快退休了,何必那么辛苦?“校長是學校發展的第一責任人!”廖老師總是擲地有聲地回答。
她,就是這樣——永遠不知疲倦,永遠充滿熱情……
“因為有愛,所以快樂;因為有愛,所以無怨無悔”——這就是廖老師的教育人生。
人民教師個人先進事跡材料 篇3
時光荏苒,一轉眼的功夫,我跨入教師這個職業已經4年了。回顧這四年的工作真是忙碌而又充實的,這段時間里,我與學生共同學習,共同進步。在成就產生的同時,我也進步不少,我無悔,我為自己是一名教師而自豪,并愿意為教育事業而奮斗終身。
一、以愛為本,忠誠教育事業
9月,我從大學教育學院畢業,成為了一位光榮的人民教師。作為年青的教師,我堅持黨的基本路線,熱愛教育,熱心教研,愛崗敬業,教書育人,為人師表,潛心研究教育,在積極做好本職工作,爭創一流佳績之余,致力教育科研與改革,為培養“有道德、有理想、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而不斷努力。陶行知曾說過這樣的話:“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是呀,只有愛的付出,才有愛的收獲。因此,作為一名教師的我,一直堅信以愛為本,用愛來感化學生,來凈化學生的心靈。無論何時,我都能夠理直氣壯地說,投身教育事業,我終生無悔。作為一名教師我感到無尚光榮。
二、關愛學生,關注外來兒童
作為一名教師難,作為一名民工子弟學校的教師更難。我任教的學生,全都是來自五湖四海的民工子弟,由于他們長期跟隨父母東奔西走,加上家長不重視,致使他們的學習底子薄弱,行為習慣差,學習成績不理想的局面,但我堅信,“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在學習中,我平等對待每一個學生,不放棄任何一個學生;在生活中,我更是無微不至地關心每個學生,讓這群外來的孩子感受到學校和老師對他們的愛,真正把這里當成他們的家。課間,我經常與學生談心,詢問他們的家庭生活、學習中的困難,幫他們解決各種問題。還與學生一起參加學校組織的各種活動。運動會上,我給他們助威加油、拍照;歌詠比賽時,與同學一起選歌、練歌;繪畫比賽、作文比賽,我加班加點地為孩子們輔導,希望他們能取得好成績。這幾年來,我跟學生成了好朋友。學生也把我當作朋友,有心事愿意跟我說,有困惑愿意同我探討。
三、用心教書,用愛育人
四、自身發展與進步
教師的工作精心而又繁瑣,它是在廣闊的心靈世界中播種耕耘的職業。在今后的教育生涯中,我將用我的青春繼續耕耘屬于我的這片園地。
人民教師個人先進事跡材料 篇4
曹老師,男,1962年10月出生,z市實驗小學校長、書記,小學中學高級教師。1998年省優秀教師,2002年省特級教師,2004年全國模范教師、全國中小學德育先進工作者、入選省百千萬人才工程。曾任畢業班教學工作18年,全心撲在工作上,任教班級成績名列全市前茅,指導學生百人次獲全國、省、市作文競賽一、二、三等獎。堅持課改一線,主持多項國家、省級重點課題并獲優秀成果一、二等獎,創立“作文訓練四環節”教學體例,有近百篇文章在CN刊物上發表,編寫教材10本。他積極發揮示范引領作用,在全國各地講學60多場,在本地巡回講學;指導教師參加全國、省、市教學比武獲一、二等獎。任校長期間,他創建了“金蘋果教育”體系,使學校形成辦學特色,學校榮獲省文明學校、省素質教育先進學校等幾十項榮譽。
跋涉者的足跡
——曹老師同志先進事跡
全國模范教師、全國中小學德育工作先進個人、福建省“百千萬人才工程”人選、福建省特級教師、省優秀共產黨員、省優秀教師、省優秀輔導員、省“星星火炬獎章”獲得者、省首屆“教學新秀”、省首屆中青年教師語文學科帶頭人、省“名校長培養工程”人選、南平市勞動模范、南平市管拔尖人才、南平市優秀人才、南平市優秀人大代表、z市首屆十大杰出青年……
他懷著對教育事業的熱愛與執著一步一個腳印地走來……從一位鄉村教師登上大學的講壇,從閩北偏遠的小山村登上4千多米海拔的西藏講學,他講學的足跡遍布上海、江蘇、深圳以及八閩大地。
一、艱難的跋涉者
曹老師并不是人們想象的那樣:事業一帆風順。翻開他的履歷,你會發現,他原是個事業起點低,發展道路曲折的不幸兒。高中畢業后便開始當民師。次年,他那當老師的母親因身體欠佳而讓他“補員”。18歲的他背著行囊走進號稱“奶頭山”的小松鎮上仰村當了一名的山村教師。在山村百姓的疑問中,讓住在破廟的曹老師感到莫名的壓力。
在山村任教的三年時間里,他抓緊點滴時間,刻苦學習。“風聲雨聲鳥啼聲”,常常伴著破廟里讀書不倦的身影。他系統地自學了師范教材,并在教學實踐中加以靈活運用。他帶的三屆小學畢業班,初考成績連續三年冠居全鎮第一,從那開始,他令同行和山民刮目相看,由于教學成績優異,他被調入小松鎮中心小學。他深愛著每一個學生,他曾經資助過的貧困生江宏青如今已是某部隊的副團長,每每提及當年的情景,他總會動情地說,“曹老師就是自己的恩人,沒有他就沒有今天的成就。”
在那些年里,“以工代干”的身份使他失去了許多發展的機會。但他并沒有自暴自棄而是更加勤奮,1987年他獲得了全縣語文教學新秀一等獎后又實現“教學新秀一等獎”“三連冠”,從此,更堅定了他“不當教書匠,定要為人師”的決心。
二、拼搏的跋涉者
90年9月,他被調到z市實驗小學任教。他深知實小是人才匯聚的地方,只有不斷努力才能適應發展。從來沒有到過“圍墻”內大專院校正規、系統學習的他,硬是憑著自己一股鉆勁和闖勁,攻讀取得了福建師大漢語言文學自考大專畢業文憑和西南師大網絡學院中文本科畢業證書。當人們漫步在歌舞廳、纏綿于麻將桌的時候,他卻在方寸之地筆耕。他常說,人生就好比登山,登上了這道崗,又連著那道峰,一個成功者必須耐得住寂寞,永遠攀登不止!讓人感動的是曹老師在擔任畢業班教學十八年里,由于過度勞累,曾發生兩次胃出血,每次醫生都勸他住院治療,可他每次總是掛完點滴咬咬牙又去上課,從沒請過一天假。學生的日記這樣寫道:……每次看到曹老師那蒼白而瘦削的臉,我的心就在隱隱作痛。為了我們的學習,他付出了很多、很多!老師啊,千萬別倒下!從此,曹老師“拼命三郎”的美譽便傳開了。時至今日,已任實小校長的他,在抓好學校全面工作的同時,仍然不忘孩子們,還兼任高年級的校本課程作文教學,每年六年級畢業會考前他都要對學生作全面的作文輔導,難怪有的同學說:“聽曹校長的課是一種享受!”他“風趣、簡約、豐滿、靈動”的教風,深得孩子們的喜歡,他是慢生的知心大朋友,常為慢生排憂解難,用他的話說:“為師之樂,樂在課堂!作為一名教師,如果離開教學,教師的價值將不復存在。”
三、求索的跋涉者
在他的人生坐標里,只有第一,沒有第二。他不僅六次榮獲少先隊活動指導金銀銅獎,還獲得省教學新秀。在他長達十八年的畢業班語文教學中,教學質量總是名列全市前茅。曾經連續三年實現全市第一,尤其作文教學,更是培養了一批批寫作新苗,他指導的學生有百人次獲得全國、省、地作文競賽一、二、三等獎。
他長期深入課改第一線,管理教研兩不誤。帶領中青年老師聯合攻關,主持國家、省級重點課題多項并取得優秀成果一、二等獎,其中《“小語四結合”教學模式初探》和《模式創新,實驗探索》實驗成果,在中韓信息技術教育學術研討會上作為優秀學術成果進行交流,該成果被刊登在《中小學電教》。全國“重點課題《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優化教學法過程》獲全國優秀成果二等獎。中央電教館重點課題《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提高德育功效》成果獲全國優秀成果獎。省重點課題《提高小學生語文寫作表達能力及其創新型教學模式的研究》獲省優秀成果一等獎。文章近百篇在全國二十多家CN刊物發表,編寫教材《素質教育叢書》、《作文訓練》、《讀物》《全國注提實驗讀本》等教材10本。
充分發揮省特級老師示范輻射作用。先后應邀在西藏、上海、江蘇、廣州、深圳、廈門、福州等地講學六十多場,反響強烈。07年代表福建省參加全國首屆泛珠三角區域校長論壇,在大會上作典型發言,所寫論文《以人文化的理念,打造現代管理的空間》獲一等獎。在閩北九個縣市和本市十幾個鄉鎮進行巡回講學,通過師徒掛勾與課題帶動,促進老師團隊專業成長,共帶出一位特級教師和九名省學科帶頭人,指導范吉明等教師參加全國、省、地教學比武獲一、二等獎。
他的教育能力和學術水平得到省內外教育界的關注和認同。集美大學、破格聘他為福建省骨干教師培訓班導師,多次登上大學講臺為省骨干教師培訓班舉辦專題講座,成為三明學院和武夷學院兼職教授。2003年受教育部委托,他被選拔參加福建省特級教師專家組講學團赴西藏林芝地區開展講學活動,當地領導考慮到高原氣候反應,叮囑每人講課不要超過一小時,可他以頑強的毅力克服了高原缺氧反應,足足講了3個小時,他的講座《從時代的視角,創新教育的高度,實現教育的根本變革》等課題獲得盛贊。他執教古文《兩小日辯日》引起強烈的反響,受到一致好評。每次上課他都以最佳狀態出現在師生面前,他出色的表現受到了師生和領導的盛贊。回來后教育廳帶隊的蘇處長向廳里匯報時,特別表揚他為福建爭得榮譽,為表彰他的事跡次年他被評為“全國模范教師”。
四、永遠的跋涉者
西藏講學回來他破格提拔為z市實驗小學校長,他深知肩上擔子的沉重,更是以百倍的信心與激情,開始了他人生的第二次創業。
他善于學習和創新,形成獨特的教育思想和辦學理念。與班子一道,帶領廣大教師,深化改革,探索出一條適合閩北經濟欠發達地區實驗校的發展之路。科學建構“人文立校、科研興校、人才強校”的育人方略,并以“金蘋果教育”為抓手,寓東西方文化教育的精華為一體,賦予教育新內涵。經過八年的實踐與探索,學校“金蘋果教育”在傳承優秀文化傳統的基礎上加快了發展的步伐,“成人——成才——成功”的育人理念已成為全校師生的共同愿景。“金蘋果”教育已構成體系,形成了“多元育人,立體發展,人人成長”的辦學特色,得到了省地市領導及專家的贊賞,成為閩北教育的品牌。近年來,上海、廣東、江蘇等省內外幾十所學校慕名來參觀學習。
學校的辦學效益得到各級教育部門的認可,2009年5月在全省中小學信息技術工作會議上作題為《因地制宜,實驗探索》典型發言(全省僅五所),2011年6月在全省中小學德育工作大會上,學校經驗《以金蘋果教育為抓手,促進學校德育最優化》在大會上予以交流。2011年12月成功舉辦了為期三天的南平市首屆校長高峰論壇,并在會上作題為《新坐標·新視野·新發展》典型發言,點上經驗,得到面上推廣。在小片區管理中,他率先實踐“立足‘三動’,帶動發展”的思路,親自送教,指導課改,為促進教育均衡發展做出不懈努力。
上任以來,學校辦學成效顯著。摘取了一系列榮譽:福建省“文明學校”(連續四屆)、福建省“素質教育工作先進學校”、福建省“科技教育示范學校”、省“語言文字規范示范學校”、全國“藝術教育特色學校”、“中國少年科學院科普實驗基地”、“全國群眾性體育活動先進集體”、全國青少年文明禮儀教育示范基地、省“教科研先進集體”、“福建省家教先進集體”、南平市先進基層黨組織等幾十項榮譽。
人民教師個人先進事跡材料 篇5
用心教學,以愛育人
——林老師同志先進事跡
他曾是一所名不見經傳的鄉村學校的民辦教師,如今卻成為福建省重點中學的特級教師。
他曾是一名畢業于福建師大數學系的普通學生,如今卻培養出許多考入國內外名牌大學的優秀學生。
他曾是一位儒雅的班主任和勤勉的備課組長,卻憑借著對學生的愛和對后輩的無私提攜,用人格魅力感染了師生,贏得了社會的贊譽。
他,就是z五中的林老師老師,正是本著“用心教學,以愛育人”的這份信念,在教育教學這個平凡的崗位上兢兢業業工作了三十多年,為國家和社會培養出了一批又一批的優秀人才。
一、默默耕耘,平凡中創奇跡
作為一名數學老師,對數字是十分準確嚴謹的。在提到自己多年來的教學成果時,林老師舉出了一連串令人欽佩的數字。
林老師在z五中第一次擔任班主任是94年文理分班后的一個文科班。全年段6個班270名學生按成績站隊,由于當時一些特殊原因,林老師所任班級只有三人在年段前100名,而有32人在年段后70名。兩年努力后,這個班在高考中卻為學校創下輝煌——何惠虹、曾彥菁分別摘取z市外語類、文史類總分桂冠,康璀考取全市第三并為福建省第八名的好成績,她們三人在全市遙遙領先。全班45人有23人上重點線,大大超出張校長原先給林老師的目標“爭取個位數的突破”。消息傳開,學生、家長甚至年段其他老師都感到驚奇,媒體也紛紛報道。當時z晚報記者來五中采訪,董志雄年段長介紹林老師首任班主任的六班時說:“六班本來是個弱班,現在弱班變強了”。
林老師再任班主任的99屆6班(文科班)本來沒有尖子,文理分班后學生整體水平靠后。經過三年的悉心教導,并有重點有意識地對有潛力學生進行挖掘和培養,班長蘇琳摘取了福建省總分桂冠,且與本班李秀英、黃圣達再次攘括z市文史類總分前三名,又一次創造了眾所矚目的佳績。地理教研組長王仁強稱林老師是個“神槍手”、“這一仗又打得很漂亮”。市教育局鄭建樹局長肯定林老師帶的班級“考得又好又多”。 z電視臺、z晚報社多次采訪蘇琳和林老師。
林老師三任班主任的2002屆10班,團支書蔣斯妮、班長黃緣緣在高考中分別獲得了z市文史類總分的第一和第二名,雙雙考取于北京大學。蔣斯妮還獲得第十一屆“希望杯”全國數學邀請賽福建省第一名,組委會領導(包括一位全國政協副秘書長)來到z五中為她們舉行頒獎儀式。林老師平時注重“德育”和“心育”,勤抓班風,跟林老師搭班的老師都覺得他所帶的班級具有很好的風氣。
2002~2009年間,林老師帶病工作,在無法承擔班主任工作下,還是堅持教兩個班,任備課組長。嚴重的頸椎病、肩周炎、膽結石、腎結石,常使他痛得夜不能寐,他右手不會寫字就用左手寫,為此經常引發同學的掌聲。即使在大冬天,每次上完課后總是汗流浹背。但是,他還是堅持上好每節課。他每天工作到深夜,用心設計年段的每一份練習和試卷。他治學嚴謹,講課生動,善于激發學生,活躍課堂。他帶的班級,盡管開始成績較差,但最后都會沖到年段數一數二。他不僅善于通過“關心、鼓勵、督促、幫助”來轉化“差生”,使得班上最后幾乎沒有“差生”。還善于通過分層施教,盡量使尖子生脫穎而出,他班上的學生黃孟芳、黃勁草分別在05、08年考出福建省數學單科最高分。蔣斯妮、陶立分別摘取01、03年“希望杯”全國數學邀請賽福建省金牌。他任備課組長,年段數學高考平均分穩居福建省前三名,數學競賽的成績也相當突出。
09年4月,林老師突然病倒,兩次住院,由于服藥過量,導致嚴重的腎損害和神經損害,z一院的何主任和省協和醫院的邱主任都覺得他快到了生命終末期,提醒他“不是考慮干細胞移植,而是要準備腎移植”、“要和死神賽跑”。學校領導對林老師很關心,要他好好休息。但他在家呆不住,多次請求任課。林老師出院后,主動深入年段和課堂去指導七位青年教師,課前和他們探討如何備課,課后對每聽的課都詳細點評,并交流一些體會和教學理念,使得一些新教師盡快適應五中的新課程教學。兩年來林老師兼任奧數項目組長,他重新學習奧數課程,每周給年段的尖子生上奧數培優課,在學校關心和大家配合下,奧數項目組工作初步探出新路子,有條不紊。一些學科尖子已逐漸脫穎而出,高一年的賴澤華同學已在2011年底全國高中數學聯賽中取得福建省第九(z市第一)的省一等獎的好成績。
二、兢兢于業,為課改盡所能
“沒有笨學生,只有不善于教導的老師。”林老師總是以這句話自勉。從一名鄉村教師,到一名重點中學的特級教師,他總是孜孜不倦地在教學領域上探索。林老師說要教出好學生,要讓學生很好地發展,良好的教學效果是十分必要的,而良好的教學效果取決于教師的教學水平和藝術,因此要不斷學習研究,提升自己。
文科班學生數學程度參差不齊,大部分學生選讀文科的主要原因是數理化不行,但文科數學在升學考試中又很拉分,培養文科學生的數學思維和能力意義深遠。因此,教好文科班的數學重要而艱巨。正如有人說到的“教數學累,而教文科班的數學更累”。林老師服從學校安排,自94年9月起長期堅持文科班數學教學,并對“如何教好文科班的數學”潛心研究。他發現:文科班大部分學生被數學拉后腿的原因不是智力問題,而是非智力因素問題,是缺乏興趣、方法和自信心。在教學中,林老師依據建構主義理論和掌握學習理論,首先樹立樂觀的學生觀和堅定的自信心,并以此感召學生,改善學生的心理氛圍。他本著一顆愛心,抱著人人都能成才的信念,朝著絕不讓任一學生掉隊的目標去開展教學。林老師不辭辛勞,幾乎天天下班,充分利用課余找學生談話,不斷給他們鼓氣,手把手地教給知識,教給方法,補上缺漏。
長期的文科數學教學實踐,讓林老師發現上文科班的課要在教材處理和教學方法上多下功夫,要深入了解學生,要分層分類推進,要扎扎實實一步一個腳印把學生教會而不是把書教完。他的課堂教學很注意知識的形成過程,很注意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和創新精神。林老師多次承擔省、市公開教學任務,省普教室領導王永肯定他上的課“循循善誘,符合認識規律,有特色”。功夫不負有心人,林老師所帶的93屆、96屆、99屆、02屆、05屆、08屆的學生一次又一次地取得了好成績,高考平均分穩居福建省前三名,很多學生考上名牌大學。
林老師還十分注重教育科研,為推進素質教育和課程改革盡其所能。平時撰寫文章“數學教學要注重數學本質的呈現”在國家教育類核心期刊《數學通報》發表,并被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收錄。“數學教學中的差異性歸因及教學策略”在上海召開的全國部分重點高中“激活課堂”研討會上作專題發言。還有“立足三基,著眼智能”、“讓學生在數學文化的熏陶下發展”、“數學的理性精神在解題教學中的體現”、“數學問題的變式在教學中的運用”、“用待定參數法證不等式”、“數學開放題的設計與教學價值”、“重班風培養,促弱班變強”、“教師職業道德面面觀”等四十多篇文章在國家CN刊物或省市級刊物上發表,其中獲省一等獎五篇,國家二等獎兩篇。市級講學講座十次,省級專題講座四次,全國性研討會專題發言兩次。完成市級課題一個、國家級課題兩個。主、參編專著三部。上過市示范課七次、省觀摩課一次。努力傳播新課程理念和個人對新課改的認識與經驗。
三、甘為人梯,著力提攜后輩
作為一名教師,林老師深知自己畢生的職責在于培養學生,但是個人的力量畢竟有限,只有為后輩青年教師積累教學經驗,提供教學實踐,才能讓更多的學生獲得更好的教育和指導。
林老師擔任05屆數學備課組長三年間,指導本組三位第一輪上高中的中青年教師,經常和他們集體備課,互相聽課,一起探索教學問題,交流教學的方法和體會。集備組團結協作,一路拼搏,三年間不斷取得好成績。有兩位學生獲得全國高中數學聯賽省一等獎;有兩位學生在高考中“蟾宮折桂”,分別獲得了文史類和理工類數學單科成績省最高分,大部分學生在高考中取得好了成績。在這樣的氛圍中,三位年輕教師迅速成長,現都成為z五中教學的主力。
2005—2008年間林老師又負責指導另三位青年教師,經常和他們互相聽課,在一起探索新問題,探討新形勢下如何改革教學,并一起對一些課題進行研究,取得較大成效。備課組還參加z市“十五”教育科學規劃研究課題《開展研究性學習,提高學生素質》的研究,林老師任課題組長,該課題研究發展到有16位老師參加,課題組老師真正把研究性學習的理念帶到教學上來,總結出一些行之有效的做法,完成了一批較有價值的論文,其中有一篇獲得全國論文評比一等獎,有一篇獲得福建省課例評比一等獎第一名,有六篇文章在國家CN級刊物上發表(其中林老師自己撰寫的就有三篇)。這些文章都是有感而寫,是平時教學的深切體會,對深化教學改革、推進素質教育具有借鑒意義。林老師還習慣把榮譽讓給別人,從不計較個人得失。
四、嚴于律己,用愛心育桃李
“在學生心目中,您永遠是最嚴謹、最耐心的好老師”。
“忘不了那一個個為解題而犯愁的黃昏,您那專注、細致的神情,作業上一絲不茍的批改”。
“您教給我們知識,并讓我們懂得了什么叫一步一個腳印,學會對學習、對人生認真踏實的態度”。
“新年鐘聲里,請您別忘了,千里之外的北京,有您的學子,懷著一顆顆尊敬的心,為您祈禱祝福,愿您平安快樂!”……
每年各種節日里,像這樣的卡片總會從全國各地寄到林老師的手中,這樣一張張滿懷真情的卡片,是學生對老師用心教學的感恩。
在商品大潮洶涌的年代,林老師身無旁騖,始終為學生盡心盡責,不求回報。林老師常說作為一個教師,最重要的是要有一顆愛心。首先熱愛黨的教育事業,要有奉獻精神。教書育人,就是不僅僅要將書本知識傳授給學生,更要讓學生學會如何做人。要做到這些就要用心去愛學生,既要愛護優秀生,為他們提供騰飛的機會,更要愛護學困生和貧困生,為他們實現人生轉變。老師的責任不僅是培養“優等生”,更重要的是要轉化“學困生”,盡量做到不讓任一學生掉隊。
林老師帶2002屆10班時,班上有三個來自山區的學生,因家庭貧困,開學后久久沒來報名。林老師多次動員他們先來報名,還先為他們墊付了學代費、住宿費。開學后,林老師在百忙中為他們東奔西走爭取助學金。先后得到關工委、中泉公司、八一酒店、婦聯和第一醫院等一些社會善心人士的支持,終于解決了他們三年間的學習和生活的費用。99屆6班也有不少特困生,其中有一名學生在高二年得了嚴重腎炎,渾身浮腫,不能走路。林老師帶她到醫院檢查時,醫生說她的病情“很嚴重,要花很多錢,很難治好”。面臨失學的她放聲大哭,不愿意回家,因家里沒有錢,沒辦法為她治病,更無法供她繼續求學。為了讓她繼續讀書,林老師請生活委員拿出所有班費,自己墊上一千五百元,并帶頭發動全班為她尋醫找藥。還多次為她募集醫藥費,共計上萬元。這個同學最后治好了腎病,考上中國政法大學。
林老師兩次被推薦參加z市師德經驗演講交流會,兩次被市領導直接指名參加z市教師節座談會,并被“要求重點發言”。談到數十年如一日堅持教學時,林老師說:“每當走進教室,看到那一雙雙充滿含苞憧憬的笑臉,那一雙雙閃爍智慧光華的眼睛,就會認真執著,義無反顧地在這三尺講臺上默默耕耘,雖酸甜苦辣,但無怨無悔”。
林老師正是本著自己對學生的一顆愛心,踐行著一名人民教師的職責,用心教學,以愛育人。
人民教師個人先進事跡材料 篇6
林老師,男,19**年出生。中學高級教師、特級教師,省中小學中青年學科教學帶頭人。z省教育學會數學教學委員會理事、省中小學德育研究會常務理事、省學校德育研究與指導中心專家組成員、z市教育學會常務理事、市特級教師協會副會長、市名師工作室成員、市教育講學團成員。現任z市第三中學教師、黨委書記、校長。
1984年他從z師范大學數學系畢業后,分配到縣城中學教書。多年來,因為對教育的執著,他從縣城中學到市區薄弱校再到現在省級一級達標校,一路走來,展現出的是他逐漸深入的教育理解和更加開闊的教育視野;因為對教育的執著,有多少次機會他本可以跳出當時被當地人鄙稱為“挑芋擔”的教育行業,但他始終難以割舍對教育的這份熱愛。從小的耳濡目染,多年的教育學習,讓他懂得:不教書,外面或許只是多了一個當官或是經商的;認真把書教好,卻可以成就多少家庭的熱望。這是z教育的一件幸事,從此以后,z教育多了一位名師,一位名校長,一位有力推動當地教育發展的教育行家。
他熱愛教育,“敬鐘如佛”和“把信送給加西亞”的故事信條他奉為圭臬。他熟知教育,“君從教育來,應知教育事”,他化用王維的詩以自勉。他富于創新,注重提升,在教育教學和學校辦學上都取得了令人刮目的成績。2001年被授予z市“第四批市管中青年專業人才”稱號;1999年9月、2005年9月被z教育廳授予“省先進德育工作者”榮譽稱號;2005年12月被z市委市政府授予“市精神文明建設先進工作者”榮譽稱號;2006年9月被z省人民政府授予“z省特級教師”榮譽稱號;2006年9月被z市教育局授予“市中小學優秀校長”榮譽稱號;2008年10月被z教育廳授予“省中小學中青年學科教學帶頭人”榮譽稱號;2009年9月被z教育廳授予省“中小學優秀校長”榮譽稱號;2012年4月被z市人民政府授予“市勞動模范”榮譽稱號;2012年5月被確認為“z省名校長”培養對象。
教學是教師的生命,站好三尺講臺是教師最大的幸福。作為一名教師,從教二十余年來,他始終沒有放下那根屬于自己的教鞭,哪怕后來走上管理崗位。多年的教學實踐,形成了他“以生為本、教學相長”的教學風格。他提倡“愛的教育”,“沒有愛就沒有教育,一切為了每一個學生的成長”,這是他的座佑銘。根據不同層次的學生,他能因材施教;為了更好地說明問題,他自制教具;為了培優補差,他敢于投入課余時間。長年在高中任教,教學成績突出,尤其是高考成績在同類學校當中名列榜首,為所在校高考成績的突破做出了貢獻。
新課改以來,為了讓學校教師更好地理解新課程、新理念、新方法,已經走上學校管理崗位的他親自擔任課改年段的教學工作,為學校課改工作的深入開展起到了表率和引領作用,極大地促進了素質教育工作的有效推進。他擔任班主任,能做到細致深入、以人為本,從來不打罵學生,不拋棄不放棄學生,強調“多微笑、多鼓勵、多積極暗示”的工作方法,并時刻注重培養學生“學會學習、學會生活、學會追求、學會創造、學會奉獻”的優良品格。由于成績顯著,該同志先后兩次被評為省先進德育工作者。
1997年,他開始擔任副校長工作,2000年,他走上了校長崗位。2003年調任三中,更高的管理職位對他而言只是更大的壓力和更多的付出,但也意味著他的付出將會影響更多的教師和更多的學生。他有他的教育理想,他為自己逐漸接近這樣的教育理想而高興。為了做得更好,他把家搬到了學校對面,或者有時干脆就以校為家,在食堂里草草吃完飯隨即又回到了辦公室。為了增強教職員工對這所二流學校的信心,他把成績優秀本可以進入一流高中的女兒留在了學校高中部。每天第一個到校和最后一個離校的總是他,他極少呆在辦公室里,他愛到校園四處走動,巡行每一個角落,關注每一個孩子。學校里許多學生他都能叫得上名字來。
作為一名校長,他的教育目標是培育“人文與技藝合一”的完整的人。在十幾年不同學校的辦學實踐中,他摸索出了“啟迪智慧、健全人格、堅強體魄、鍛鑄能力、學會生活”的辦學思想。任z八中副校長期間,在協助校長“穩校序、提校聲、促提升”上,著實找到了施展的舞臺,為新建校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任z五中校長,將一所市區薄弱校打造成百姓信任、學生向往的優質學校,贏取贊聲一片。任現職以來,學校實現了省一級達標校的奮斗目標,教育教學質量飛躍提升,素質教育和特色辦學成果突出。連年被評為z市高中、初中教育教學先進學校。高考成績年年有較大提升,2011屆2012屆高考本一上線人數均突破百人大關,本科上線率達80%以上,專科上線率達100%。中考綜合評價連年位居全市同類學校第一名。在他的帶領下,這所二流生源的學校擁有了一流的教育質量。學校男女排球隊連年獲省賽雙冠軍和全國賽佳績更是促進了學校傳統辦學特色的發展;學校2004年開始招收西藏內地散插班,為國家民族教育做出了貢獻;2008年將市華僑中學納為分校,促進了區域教育的均衡發展。
一枝獨秀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作為名校長和名師,他是成功的。但他知道教育從來不是一個人的事,只有所有的教師都成長了,教育才能呈現春色滿園的美好局面。從教多年,他從來不逞個人英雄主義,讓自己一枝獨秀。為了實現春色滿園的理想,他甘當人梯,悉心培養扶植新教師。除了長期堅持在教學第一線,通過開設市、校級公開課進行教學示范外,還主動承擔起指導青年教師的任務,先后指導過近10位青年教師,他們中大部分已成長為學校乃至市里的學科骨干。學校青年數學教師楊朝熙,在他的悉心指導下,現已是市名師工作室的骨干成員、市優秀青年科技人才。
作為省市名師和優秀校長,曾擔任省杰出教師評委,多次擔任省市名師、中高級教師和特級教師評審、省市教師技能大賽、校長選拔等的評委。為傳播教育理念和教育教學經驗,他到處奔走,四處講學。為市數學學會作如何撰寫論文講座;為市校長提高培訓班作講座3次;為市高中新課程實驗培訓作“課程編排與選課指導”講座3次;到云霄縣作高三年工作指導;為市“十一五”校長任職培訓授課;為龍海市學校副書記培訓班作講座;為z師大數學系學生作專題講座;為省美術學科帶頭人培養對象講座等。
沒有理論支撐的教學,只能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為了更好地提升教育教學能力,也為了更好地指導學校的教育教學工作,多年來,他勤于思考,筆耕不輟,敏銳地捕捉教育教學當中存在的問題,并將問題轉化成了一個又一個的研究課題,在不斷地總結中,取得了豐碩的科研成果。
他獨立完成了《數學閱讀能力的培養》省級課題。作為課題負責人,完成《信息技術環境下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的創新研究》、《學校教育質量監測體系》、國家重點課題子課題《優秀教師課堂案例分析》三個省級課題。發表了CN級論文《規避命題的“模式化”》、《數(式)大小比較題析》、《加強學校課程領導力的探索與實踐》、《乘勢而上,全面開展課改實驗》、《新課程實施中數學課堂的變化》、《數學教學中自學概括能力訓練與培養》、《數學能力培養初探》、《推行評語改革,促進德育工作》、《努力建設一支高素質教師隊伍》、《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幾點體會》、《素質教育的理性思考》、《借得好風力,展翅上層云》、《讓數學閱讀走進數學課堂》、《中學生數學閱讀能力的調查與實踐》等15篇。另還在省級刊物上發表《學校管理模式與管理文化研究》、《課堂教學有效性的調查與實踐》等5篇論文。其撰寫的論文《中學生數學閱讀能力的調查與實踐》獲省數學學會論文評選一等獎;《讓數學閱讀走進數學課堂》獲z市第五屆自然科學優秀學術論文評選三等獎;論文《學校管理方式與管理文化研究》獲省社會科學界2011年學術年會評選三等獎。
他是潛心教育的行家里手,也是一個儒雅的知識分子,他認為教師應該多讀多寫,保持一種文化人的清高心態。他偷空讀了大量的書,并隨手做讀書感悟。多年來,時時處處、點點滴滴的積累,卻也成效頗豐,現著有讀書隨筆與感悟《有所收獲》兩冊計32萬字。
有一次,一個直腸子的老師在他面前冒出了許多人心照不宣的一句話:“校長你這兩年怎么老得這么快!”大家怕他傷心,連忙圓場。他聽了只是笑笑:“人總是會老的嘛,腹有讀書氣自華!”其實大家都知道他四十出頭老得特別快,還不是長期高強度的工作所致?
“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從教28年,多少個日日夜夜,多少次苦口婆心,一路走來,幾多艱辛。正是因為對教育事業的無比熱愛和無限忠誠,才有了他“衣帶漸寬終不悔”的執著,也成就了他“育全面發展學生,辦人民滿意教育”的熱望。
人民教師個人先進事跡材料 篇7
錢老師,女,1956年8月出生,xx市聾啞學校原校長,小學中學高級教師。2002年全國特殊教育先進工作者,2009年獲省五一勞動獎章,2010年全國先進工作者。她用愛與奉獻從事特教工作34年,積累了豐富的特殊教育教學經驗,所主持的國家級、市級課題得到了專家的認可,在各級刊物上發表了論文十幾篇。她應邀為省、市特殊教育骨干教師授課,培養年輕教師成為省、市及學校骨干教師。任校長期間,她積極爭取資金,改善辦學條件,形成了集學前教育、義務教育與職業教育為一體的辦學體系,學校成為xx地區培養聾人實用型、技能型人才的教育基地,是xx地區特殊教育界的領頭羊,學校先后獲得“全國特殊教育先進單位”、“全國特殊藝術人才培養基地”等稱號。她曾應邀在市政府、高校等單位巡回演講,呼吁成立xx市特殊教育分會,使特殊教育得到更多人關注。
用愛為聾生鋪就成長之路
——錢老師同志先進事跡
錢老師,女,1956年8月生,xx市聾啞學校原校長、黨支部書記,小學中學高級教師,曾獲得xx市先進教育工作者、xx市“三八”紅旗手、全國特殊教育先進工作者、xx市“十佳校長”、福建省“五一勞動獎章”、xx市“首屆敬業奉獻模范”、全國先進工作者等榮譽稱號,2009年入選全國“敬業奉獻好人榜”。從事特教的30多個春秋里,她一直堅守著這樣一個信念:“沒有愛,就沒有特教事業;沒有愛,就不能當特教教師。我要用愛為聾孩子鋪就充滿自信的成長之路。”
一、愛,奠定聾生自立基礎
有人將“聾啞”兒童稱為“缺角的太陽”,面對聾生一雙雙對愛心和知識同樣渴求的眼睛,錢老師深刻地體會到,只有用博大、無私的愛去關心呵護,去細心澆灌,才能喚醒孩子們的信心,才能讓他們走向社會。
她以“教育創一流,聾校鑄愛心”為活動載體,倡導“有愛無礙,和諧向上”、“把所有的愛融合制成愛的校園”,以使每個聾生都能伴隨教師的愛走向人生的舞臺,成為社會主義的建設者。她在全體教職工中發起了“一幫一”幫扶活動,要求每個教師至少聯系幫帶一名心理或學習有問題的特殊生,隨時幫助他們解決困難,并及時和家長聯系,保證教育的有效性。她在青年教師中開展了志愿者服務活動,號召青年教師發揚甘于奉獻、吃苦耐勞的精神,為學生、為老教師、為學校積極做貢獻。
錢老師是這樣要求教師的,也是這樣做的。她把對聾生的愛落實到去理解每一個孩子及其家長的特殊需要,幫助他們實現不曾想過或者不敢想過的夢想上。陳永申同學原是一個缺乏自信的農村孩子,在她的不斷鼓勵下,不斷成長,超越自我,終于被中國殘疾人藝術團錄用,成為《千手觀音》等舞蹈節目里的表演者之一。在被保送進北京科技學院時,他給錢老師寄來了一張帥氣十足的舞臺照,并發了一則短信:“錢老師,謝謝您!我會用努力學習、努力工作來回報您,回報母校的!”
為了讓聾生平等參與社會生活,她積極與民政、殘聯、福利工廠、企業聯系,為畢業生尋找就業門路,先后與多家企業實行廠校聯誼,幾年來,畢業生除進入高等院校升造外,其余全部就業,并且成為單位的技術骨干。
二、愛,引領聾教改革發展
作為聾教學術的帶頭人,錢老師敢為人先。她孜孜不倦地探索適應聾生發展的教育方式,使學校逐步形成了“以語訓奠基礎,以技能促發展,以文體促提高”的鮮明的辦學特色;她采取“走出去,請進來”的辦法,變封閉式教育為融合性教育;她開創性地在聾校開設了以使用樂器為主的“音樂課”……她積累了豐富的聾教育教學經驗,先后在各級刊物上發表了十幾篇論文。她擔任國家級課題《聾校新概念語文教學法》子課題研究組組長,在課題成果匯報中得到了專家的認可。她在全市乃至全省的特殊教育界享有盛譽,曾應邀在省、市特殊教育骨干教師培訓班中授課,并被聘為xx市特殊教育骨干教師班的導師。
在她的努力下,學校被省教育廳確定為福建省特殊教育聽障組北片教研活動牽頭單位;在她的呼吁下,xx成立了xx市特殊教育分會。
三、愛,譜寫學校奮進華章
選擇了特教,就選擇了奉獻。三十多年來,錢老師為聾生的生存與發展,為教師的成長,為學校的奮進,將生命與使命結伴而行,譜寫著感人的人生詩篇。
2008年1月,她的右眼眼底充血,導致視網膜脫落。在不得不手術治療的情況下,她依然時刻牽掛著她鐘愛的學校,把病房變成了辦公室。醫生警告她,如果不好好休息三個月,將面臨失明的危險。她不顧醫生和家人的勸阻,一個多星期后就提前出了院,以頑強的意志,又像往常一樣投入了學校工作。由于沒有很好的休息,她的眼疾留下了后遺癥,只要稍稍疲勞,就眼紅、眼痛、視力模糊。有人對她說:“你臨近退休了,這么辛苦圖什么啊?”她說:“我無法把握生命的長度,但可以把握生命的廣度與深度,為了聾孩子,我不應該停下腳步。”為此,她廢寢忘食,日夜操勞。
為了給聾生創設良好的學習生活環境,提供更廣闊的發展空間,她千方百計爭取上級支持,改善學校硬件設施:新建了綜合樓、教學樓、塑膠操場等,完善了教學設備,校園面貌煥然一新;學校逐步形成了集學前教育、義務教育與職業教育為一體的辦學體系,成為xx地區唯一的培養聾人實用型、技能型人才的教育基地,成為海西首府展示文明的一扇重要窗口。在她的呼吁下,2009年9月,xx市職業技術學院創辦了特殊教育專業,圓了幾代聾人在家門口上大學的夢想。
她的工作熱情、責任感和使命感深深地感染著每一位教職員工。在她的帶領下,廣大教工團結一致,致力于構建“有愛無礙,和諧向上”的校園。學校先后獲得市特教系統先進單位、市素質教育先進單位、市文明學校、市平安校園、全國特殊教育先進單位、全國及福建省特殊藝術人才培養基地等稱號,通過了WHO/(中國)健康教育所的合作項目——健康促進學校的銅牌、銀牌、金牌驗收。
有人說:“愛自己的孩子是人,愛別人的孩子是神,愛別人都不愛的孩子是圣人。”錢老師說,她不是圣人,她只是一個普普通通的特殊教育工作者。她用實際行動詮釋著特殊教育的真諦。雖已退休,但她依然心性不變,繼續為聾孩子更好的生存與發展貢獻力量。
人民教師個人先進事跡材料 篇8
曾老師,女,1962年5月出生,xx第一中學高級教師。2010年省特級教師。她信奉“愛就是教育”,30年來無償為學生補課并資助幾十位困難生,被稱為“媽媽老師”。所教班級學科成績在中考、高考中均名列全市前茅。指導學生參加全國性英語競賽獲特等獎1人、一等獎3人、二等獎3人、三等獎3人。承擔了部級課題1項、全國教育科學“十五”規劃教育部重點課題1項和省級課題1項,課題論文和課件在省級課題結題中均獲二等獎。在CN刊物上發表論文20多篇,有10多篇入選省級以上學術會議論文匯編或獲獎,參編教輔書籍4本。在省、市、縣開設教學講座或觀摩課10余次,指導10多位青年教師成為教學骨干并獲得省教學技能大賽一等獎。積極參加“送教下鄉”活動,深得好評。
一顆愛心育桃李,三尺講臺鑄輝煌——曾老師同志先進事跡
三十年來,她一直用自己的汗水、才學辛勤耕耘于三尺講臺。
三十年來,她一直用自己的愛心、真情傾訴對教育事業的愛。
她,就是福建省xx第一中學的曾老師老師。曾老師不僅是中國共產黨福建省第九次黨代會代表、福建省“特級教師”,而且還先后榮獲福建省“優秀青年教師”、龍巖市“優秀共產黨員”、福建省“五好文明家庭”、“第五屆全國中小學外語教師園丁獎”、龍巖市首屆“十大杰出女性”、龍巖市“三八”紅旗手標兵、龍巖市首屆“優秀人才”、“首屆全國中小學外語教師名師”等榮譽稱號。
一、迎難而上,顯英雄本色
敢于挑戰,迎難而上,方能顯示一個人的英雄本色。1982年,年僅20歲的曾老師大專畢業后,被分配至xx一中。初為人師的她,被安排接一個后進班,那是個每次英語考試不及格人數要占三分之二的班級,很多學生放棄了英語的學習。但她沒有退卻,而是勤勤懇懇、以忘我的工作精神撲在工作上,甚至在患重感冒,臉色蒼白、咽喉腫痛時仍堅持上課,最后昏倒在講臺上。她想方設法開展各種活動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開設英語角,利用早晚帶讀等方式,濃厚班上的英語學習氛圍。經過二年的努力,中考英語成績優異,滿分100分的試卷、得90分以上的學生達21人,居年段首位,還培養了中考縣英語狀元賴玉富。
因敬業愛崗和取得突出成績,1998年曾老師被安排到高中任教。面對新任務、新要求,曾老師以高度的事業心和責任感,一邊堅持本科函授學習,提高專業水平;一邊深入鉆研高中英語新大綱、新教材,虛心向有經驗的教師學習,努力探索高中英語教學。2001年高考,學生賴劍英語單科810分(標準分),位居xx縣理科第一。2004屆她擔任高三英語備課組長,在她的帶領下,當年高考學校英語平均分名列全市第一,全省前列;她所教班級英語平均分分別高于年段5分和9分。10月她被推選出席全省英語科高中畢業班工作總結會并代表龍巖市在會上作典型發言,xx一中的英語教學水平和成績得到省普教室有關領導的稱贊。
二、傾注愛心,重教育發展
曾老師信奉“愛就是教育”。她愛生如子,學生親切地稱她為“媽媽老師”。在課堂上、在宿舍里,她與學生交流,了解學生。當學生進步時,她會寫上“你進步了,老師真替你高興”;當學生退步時,她會以“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的方法激勵他們不斷努力。她偏愛后進生,不僅在課堂提問、課后輔導、作業批改等方面向他們傾斜,而且還利用休息時間給他們無償補課。曾老師不僅關心學生的思想和學習,而且還熱心資助多位經濟有困難的學生。2004屆的學生小馬,幼時母親去世,父親殘疾,家境貧寒,大學錄取后,因家里拮據,無力支付她的學費,面臨輟學。曾老師知道后,想辦法為小馬湊足4000元學費,讓她上大學。
在小馬四年的本科學習和考研過程中,曾老師不停地鼓勵和幫助她,小馬深感曾老師對她的恩情,不僅僅是師生之情,更有父母之恩。三十年來,受到曾老師直接或間接幫助的學生有幾十個。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鼓勵學生的進步和學習熱情,每學期曾老師都會花一筆錢買書籍、學習用品等獎勵學生。甚至在外出學習、旅游時,曾老師也不忘給她的學生帶回禮物。
從教三十年,曾老師以學校利益為重,服從安排,堅持擔任兩個班的英語教學,孜孜不倦,對學生傾注愛心,桃李芬芳,深得其澤。90年省高考理科狀元曾雪梅給她寄來賀卡:“是您的課使我燃起了對英語的興趣。人說受人滴水之恩,當以涌泉相報,而我卻受您涌泉之恩,現在只能以此小卡相報。”得知曾老師評上特級教師后,2004屆學生黃萬桃在網上評論說“曾老師不論在工作上還是關心學生上,都不愧為教師的楷模,深受我們所有學生的尊敬和愛戴。愿老師在工作之余多注意休息,這也是我們所有學生的心愿。衷心地祝賀我們的曾老師!”是啊,這些不僅是學生真切之言,更是至高的贊美!
曾老師的崇高師德和敬業愛崗的精神也得到家長和社會的好評。不少家長這樣說“孩子能在曾老師所在的教學班學習是我們的福氣。”《閩西日報》曾于1995年12月和2006年11月對其先進事跡作過專題報道,2007年3月龍巖電視臺、xx電視臺也播出了她的先進事跡。
2011年11月,曾老師光榮出席省第九次黨代會。作為教育戰線的基層代表,如何發展教育事業,始終牽動著曾老師的心。與會期間,曾老師為教育發展和人才建設積極諫言,11月17日福建日報發表了題為“發展教育先留人才——訪曾老師代表”的采訪報道,采訪報道被人民網、中國日報、福建省教育廳、福建教育在線、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等多家網絡媒體轉載。
三、銳意改革,登教研新峰
光榮與夢想永遠屬于那些辛勤耕耘,勇于開拓創新的人們。作為一名教師要想在教學上永遠具有活動,就必須與時俱進,大膽教研教改,才能立于不敗之地。
上個世紀九十年代,英語新教材教學是一種全新的教學模式,很多同行一籌莫展,但她根據新教材的特點,結合學生的實際,強化語言實踐;自制教具,將藝術性和科學性有機地結合起來,形成了獨特的教學風格,成績斐然:95年學生參加全國英語奧賽獲特等獎1人,一等獎1人,二等獎3人,三等獎2人,引起很大反響。作為英語教研組長,她還積極推動全組大膽探索,勇于實踐,使教研教改在英語組蔚然成風并取得突出成績,xx一中初中英語教研組也因此而榮獲97年度縣“優秀青年突出隊”稱號。曾老師還被推薦在全校教工會和團縣委會上作敬業愛崗先進事跡報告。
2008年,為了在高中新課改中再登新峰,她主動承擔省級課題“高中英語任務型語言教學與教學評價的研究”的研究,對課堂教學和教學評價大膽改革并獲得顯著效果。2010年和2011年她為市里開設的新課程教學“觀摩課”得到同行的高度評價;課題結題論文《高中英語新課程教學評價的研究》和課件《Module4 Unit 3 A taste of English humour》均獲省二等獎。
2003年擔任校教科室副主任以來,認真抓好教科研各項工作,尤其是全校教師的“示范課”、“創優課”、“匯報課”在曾老師的督促和率先垂范影響下形成制度化、規范化。曾老師還負責編輯出版《教研信息》45期,約60萬字,為xx一中教師和兄弟學校提供了極好的教育教學學習和研究的一手材料,她為學校的教研工作走在省市的前列作出了積極的貢獻。
作為分管英語教研組的行政干部,她處處起帶頭示范作用,引領老師及時把握現代教育教學改革和發展趨勢,根據素質教育要求和新課程標準,運用新的教學理念,積極開展英語教學改革實踐,多年來英語成為xx一中“拳頭”學科,英語教學水平和教學質量在省、市處領先地位。
她積極指導青年教師的成長,在她悉心指導下,10多位青年教師脫穎而出,其中賴小琳老師2007年獲龍巖市“第五屆中學英語演講比賽”教師組第一名、2010年榮獲“福建省首屆中小學教師教學技能大賽”英語科全省第一名。
曾老師還擔任龍巖市普教室英語兼職教研員、龍巖市中級、高級職稱評委及英語科評審組長。近年來多次參加高三市質檢和其它年級市期末考的命題和審題工作,2010年擔任“龍巖市一級達標校聯盟”英語學科組長。10多次開設省、市、縣教學講座或觀摩課,同時積極參加送教下鄉活動,深得好評。2010年還應邀為“福建省基礎教育網”作了題為《高三英語書面表達教學策略指導》的專題講座,是首屆全國中小學外語教師名師,在省市同行中有較高聲望和影響。
曾老師勇于創新,產生了一大批教研成果。共撰寫教育教學論文30多篇,其中20多篇在《文理導航》、《福建基礎教育研究》、《福建教育學院學報》、《素質教育論壇》等CN級刊物發表,10多篇在省級以上學術會匯編或獲獎,參與編寫出版教輔書籍4本。
春風化雨,弦歌不絕。30個春夏秋冬,曾老師的青春在講臺上閃光,她把滿腔的熱血和情愛化作春雨,澆灌紅土地上的桃李。“執一支粉筆,帶兩袖清風,站三尺講臺,育四方桃李,不負黨和人民的重托,做一名人民的模范教師,將是我永恒不變的追求。”這是曾老師的肺腑之言。一根小小的火柴,可以燃亮一片星空;一朵小小的浪花,可以飛濺出整個海洋;曾老師的一支小小的粉筆,卻描繪出學生的錦繡前程和自己五彩的人生!
人民教師個人先進事跡材料 篇9
大山深處的希望之歌——鄭老師同志先進事跡
鄭老師同志系xx縣建西鎮際會中學語文高級教師,1992年7月畢業于南平師專中文系,通過兩年自考,1997年6月以優異成績取得福建師大漢語言文學系的本科學歷,鄭老師小時候得過小兒麻痹癥,導致行動不便,只能一瘸一拐地行走路(二級殘疾),但他身殘志堅,長年堅守在農村教學第一線上,在農村教育這塊沃土上,默默耕耘,無私奉獻,在業績上做出突出貢獻,深受學生和家長的愛戴:他先后被評為z縣先進教師、z縣模范教師、福建省先進班主任、南平市優秀教師、南平市享受特殊津貼教師、全國模范教師。
一、身殘志堅,大愛無聲
鄭老師小時候得過小兒麻痹癥,導致他的雙腿發育不良,行動極其不便,前些年農村學校的流生情況比較嚴重,鄭老師老師從不以腿腳不方便為由,享受優待,他總是憑著堅強的毅力,克服重重困難,主動要求到偏遠的小山村做動員。為了讓班上的孩子一個也不能少,他走遍了際會所有的山溝小村,為動員學生到校上課,他總是拖著自已瘸拐的腿,年復一年,他不知走過了多少羊腸小道,甚至翻山越嶺、爬山涉水,特別是每年春季動員流生,山路總是坑坑洼洼、泥濘不堪,鄭老師老師記不清有多少次是從泥漿里滑過去的,有多少次是淌著水過去的,又有多少次他摔成了個泥人似的……當他打著赤腳,全身濕透的出現在學生家門口時,每每總讓學生驚呆了,家長驚呆了,又有多少次讓這些山里的孩子感動得流下了眼淚,并立即答應返校上課。鄭老師有一位學生名叫祖可云,現在已是浙江辦廠的企業家,他每次過年回家都要來看鄭老師,因為在他眼里鄭老師是他生命中最值得感謝的人,當年家境貧困,已輟學在家務農的他,正是在鄭老師動員下才返校上課的,他曾回憶說:“我永遠忘記不了那一天,我們全家去插秧了,當時已是下午一點多,雨又下很大,鄭老師親自一瘸一拐地到田里找我,動員我回校上課,如果沒有鄭老師,也許就沒有我今天的成就。”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很多,鄭老師老師就是這樣時時刻刻牽掛著、關心著山里的孩子。
這么多年來,為了工作,婚假還沒結束,就提前到校上課;父母生病住院,他也沒能陪護在身邊;甚至是女兒出生時,他還在學校忙教學……也許這些困難,大家也都有遇到過,但能做到每一次當家庭與事業沖突時,天平的指針總是向事業一邊傾斜,卻是非常困難的。“一分耕耘一分收獲”,鄭老師所帶的班級年年優秀,特別是在控輟工作上,凡他所帶的班級幾乎都是零輟學,而能在鄉下中學做到這一點,是極其困難的。
在鄭老師眼里,教師這個行業不僅僅是一個職業,不僅僅是一種謀生的手段,它更是一種的事業,初上講壇他就暗下決心:腿腳不方便,絕不能成為事業的拖累,更不能成為一種借口,既然選擇了當老師,就一定要把老師當好,甚至要比正常人做得更好,一定要用自己所學的教育思想,去點燃山里孩子求知的欲望,去鼓舞一種理想、一種信念。
鄭老師老師擔任班主任工作尤其關注學生的成長,他以情感人,以愛育人,嚴慈相濟,恩威并重。他當班主任,連學生牙痛吃什么藥我都要過問,如果學生用了芬必得,他就會告訴學生這種藥不能常吃,常吃會傷胃;甚至寄宿生早起后要喝一杯白開水的習慣,他都要學生養成。
總之,二十年的風風雨雨,他已記不清有多少次拖著自已瘸拐的腿早出晚歸;也記不清多少次披星戴月地備課、批改作業,記不清有多少次與學生推心置腹地交談……但鄭老師卻依然記得在他嗓子沙啞時,孩子們悄悄放在講臺上的那一杯菊花茶;記得清在他疲憊時學生那一聲深情的問候;也記得清每年教師節那天,從全國各地四面八方學生們用短信和電話傳來的祝福……
二、頑強工作,恪盡職守
從教以來他以校為家,恪盡職守,每天學校都能看到他忙碌的身影,他主動承擔著學校周一和周日兩天最繁忙的值日工作,而且不是一個月兩個月,鄭老師是年年堅持,從他進教務處工作以來,已整整十年,好幾次,校門口有社會青年來鬧事,想要打在校的學生,他得知情況后,總是第一個趕到,并且總是沖在最前面,保護自己的學生,事后總有家長問他:“鄭老師你不害怕嗎?你腳不方便,晚上又看不見。”鄭老師總是笑笑地回答:“有時候想不了那么多!”
鄭老師老師,扎根農村教學第一線,為了山溝溝的孩子們,他不是堅守,而是謀求突破,更不是操守,而是追求高質量,前幾年農村師資緊缺,他不顧自己身體上的殘疾,他克服重重困難,付出比常人一倍甚至幾倍的努力,連續15年主動承擔兩個初三畢業班語文教學工作。在際會中學,孩子們非常愛戴鄭老師,無論鄭老師出現在什么地方,總有孩子圍上前去,每當這時候,鄭老師的臉上就露出了孩子般純真的笑!
隨著社會的進步,社會對人才的需求也有了新變化,鄭老師深知不是人人都能上大學,職業教育勢在必行,這也是深化素質教育的關鍵,于是他每年都下鄉動員考不上普高的學生上縣里的高職,有時就連中暑生病也沒休息,前往大山深處的村莊,是彎彎曲曲的陡峭的上坡路,旁邊便是懸崖峭壁,連正常的人看了都感到害怕的,更何況是腿腳不便的人,但鄭老師為了這些大山深處的孩子,為了這些孩子能夠有一技之長,為了農村孩子的將來著想,每年的暑假他都一瘸一拐地行走在羊腸小道上,他一家一家地動員、一家一家地宣傳,這樣的艱難的工作一做就是十五年, 而今這些山里的好多孩子因為上了職中,學得了一技之長,現已成了各行各業的技師和優秀工人,所以際會中學的點滴進步,都凝聚著他的心血。
三、教書育人,春風化雨
鄭老師老師喜歡課堂,凡聽過他課的老師和學生,總是贊不絕口。他的班級年年中考語文成績名列全縣前茅,他也多次獲全縣教學質量評比一等獎,語文成績三率評比全縣第一名。2010年他班的林倩同學在當年的中考中語文單科142分全縣第一,而且七科總分獲南平市第一;2011年中考他班的陶清媛同學語文單科成績140全縣第二,總分也位居全縣第二,對于一個普通的農村中學教師,能取得這樣的成績,真是難能可貴。
他還是南平市首屆語文骨干教師,從教以來他一共撰寫了20多篇教育教學論文在國家、省等各級優秀論文評比中獲獎,其中有4篇論文發表在《福建成人教育》《閩北教育》雜志上,有一篇還獲得國家級語文教學科研成果二等獎;他還先后獲得z縣和南平市公開課教學和片段教學比賽一等獎;他還在2007年暑假給全縣初高中語文老師上過一節語文片斷教學示范課,并受到廣泛的好評與贊譽;2010、2011年度他參加全市語文課件創作比賽連續兩年獲全市一等獎,他在他還先后指導30幾個學生在作文、演講、語文知識技能比賽中獲得省市縣一二三等獎;從教以來,在他所教的學生中,有300多名的際會山村子弟,考取了一二中并升入大學,有的已研究生畢業,有的出國深造,有的在中科院攻讀博士:他為際會村培育的人才是有目共睹的。
對于這些成績,鄭老師老師從不滿足,他總是默默無聞地辛勤耕耘著,將自己最燦爛的色彩和年華獻給了這片蒼茫的土地。現在他是學校的教務處主任,他狠抓課改,尋求在教學管理上的創新,并取得較大的成效,07、08、09、10年學校在全縣目標責任制考評中均名列前茅,取得了優異的成績。在他的帶領下07、08、09、10、11年際會中學的中考成績已接近z一中水平,創造了農村中學教育質量的奇跡。
20年的教師生涯,鄭老師老師總是用自己對學生真誠的關愛,抒寫著教師的平凡,用一個殘疾人自強不息的勇氣,綻放著教師的美麗。他在學生面前是一桿言行一致的標尺,是一面表里如一的透鏡。無數個早晨,他總是迎著朝霞走進班級,快樂地與學生學習、生活在一起;無數個夜晚,他帶著欣慰和疲倦歸家。20年的教師生涯,他正是用自己對黨的教育事業的忠誠,譜寫生命的旋律,用自己的默默躬耕,在大山深處,吟唱著希望的歌。
人民教師個人先進事跡材料 篇10
唐老師,福建省xx市人,寄生動物學家。1954年7月畢業于xx大學生物系,現為xx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199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學部委員)。
唐老師院士早在大學時代就隨父親(著名寄生蟲學家、中科院院士唐仲璋教授)深入到血吸蟲、絲蟲病病區做了大量的調查研究和防治工作,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一直從事于流行在我國內蒙古和新疆等少數民族自治區、福建、青海、山西、山東、湖南等省農村的多種重要人畜共患寄生蟲病的研究。她愛崗敬業,具有強烈的責任感和事業心,熱愛教育事業。從教50多年來一直戰斗在教學、科研的.第一線。她注重教學與科研相結合,治學嚴謹,精益求精,尤其注重學生的思想品德培養,關心學生的個人生活。
一、以身作則、勤儉科研,治學精神凸顯唐門之風
唐老師院士從她的父親那里繼承愛國主義的傳統,終身為社會主義祖國作貢獻。她多次應邀出國訪問或出席國際學術會議或合作科研,面對西方國家先進的科研設備和優越的生活條件,她毫不動心,堅持在xx大學從事教學科研,一心撲在事業上,為培養研究生、為科學建設出力。她教育學生們事業在祖國,只有祖國才是科學家事業的根基和歸宿,使她的學生認準了出國深造為國增光的人生坐標。唐老師院士生活儉樸,廉潔從教,自覺抵觸不正之風。無論在夜晚或節假日,總能看到她忙碌的身影,無論酷暑嚴寒,縱然風雨也無阻。
二、為人師表、潛移默化,嚴師益友堪稱楷模
唐老師院士在科研方面取得驕人的成績。但她不是專職的科研人員,她首先是一個教師,許多時間里她要帶研究生、博士生、博士后,要給他們上課和指導學位論文研究工作。她是一個忠誠黨的教育事業,努力培養學生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崇尚科學、熱愛專業的優秀教師。她諄諄教誨學生崇尚科學、熱愛專業。在她的潛移默化下,一個個青年學生走上了寄生蟲的科學道路,并為之而獻身。
唐老師院士十分注重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她總是讓研究生獨立完成畢業論文,總是讓青年教師獨立開展課題研究,其目的無非是在他們身上壓擔子,讓他們得到鍛煉,在實踐中成長。無論研究生的畢業論文,還是青年教師的科研論文發表的時候,唐院士從不署名。在她身上只有與人為善,與沽名釣譽絕對無緣。她培養的一屆又一屆的學生,畢業后奔赴全國各地,在各自的崗位上都成為教學、科研的骨干。
唐老師院士積極推進素質教育,培養學生有一套成熟的經驗,總的說是“嚴”字當頭,她對研究生的畢業論文要求十分嚴格,做不好必定要返工,哪怕是延期畢業也在所不惜。唐院士對學生不但業務要求嚴格,在道德方面要求也相當高,經常告誡學生,絕不可以有“海盜”行為。
唐老師院士向來注重教學與科研相結合,盡職盡責,敬業奉獻。曾被評為“國家級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福建省五一獎章獲獎者”、“全國‘三八’紅旗手”、“全國教育系統勞動模范并授予人民教師獎章”、“全國師德先進個人”等等。長期研究與人類關系密切的寄生蟲。闡明了血吸蟲病腦型異位產生機理、血吸蟲性皮炎機理、人獸共患瑞氏絳蟲病傳播媒介、多種人獸共患病原生物學和流行病學的研究,包括胰吸蟲病、肝吸蟲病、東畢血吸蟲病、泡狀肝包蟲病、血吸蟲病媒介釘螺生物控制等研究工作。還曾闡明了中國南方沿海經濟貝類各吸蟲病原的生活史及預防對策。至今已經發表科學論文百余篇。自1978年以來有14項成果獲省級以上的獎勵,其中國家科學大會科技獎1項;國家自然科學獎3項;國家教委科技獎4項;省人民政府級獎5項;棘球絳蟲杰出生物學研究獎(2011年,國際棘球肝包蟲學協會授予)。《人畜線蟲學》獲教育部二等獎(1999年);《中國吸蟲學》獲得華東區著作一等獎(2006年)。
人民教師個人先進事跡材料 篇11
鄭老師,女,1980年2月畢業于z幼師,分配到z市蓓蕾幼兒園。面對工作的壓力,她苦惱過,但很快從老園長、老教師的奉獻精神中汲取了力量;她發奮了,她查找各種資料,以中外幼教理論豐富自己的思想;她勤于實踐,探索幼兒教育的最佳方法、手段。她很快脫穎而出,成長為幼兒園骨干教師、教研組長,多次承擔全國、省、市級的公開觀摩活動。她以良好的師德修養、出色的教育教學業績,得到孩子們和家長的信任,從事幼兒教育32年以來,她先后獲得全國模范教師、省特級教師、市第二十四屆勞模、省中小學優秀校長、市十佳教師提名獎等四十多項榮譽稱號,并獲得慶齡教育基金獎和左藤明雄優秀教育工作者獎。她還是省、市婦女代表及執委,市政協委員。她被福建師大、z市教育學院聘為兼職副教授、實訓導師,被福建省z幼師聘為學前教育專業指導委員會委員,是省、市幼兒教師學科帶頭人、骨干教師的導師,省市幼教研究會常務理事,省市幼教評估組成員,省市職稱評定委員會評委庫成員,市婦聯家教研究會理事,市心理學研究會理事,市陶行知教育研究會理事等。
她從一名普通的幼兒教師、班主任、教研組長、分管教育教學的副園長成長到園長兼黨支部書記。1996年任幼兒園園長兼黨支部書記以來,始終堅持一手抓管理,一手抓教研,在抓幼兒園教育教學常規工作基礎上,親自主持開展幼兒園的各項課題均取得良好成績。1996年幼兒園通過了福建省優質幼兒園評估,并先后多屆獲得省、市文明學校,全國巾幗文明崗,省先進幼兒園,市‘三八紅旗’集體單位等二十多項榮譽稱號。她本人撰寫的《完善制度,加強學習,提高園本教研的有效性》等四十多篇的論文在《學前教育研究》等不同刊物發表或學術會上獲獎。參與省普教室《福建省幼兒園管理規范》、市教育局《z市幼兒園精細化管理》等多項編寫任務,參與福建省人民出版社幼兒教材編寫。曾多次為福建師大學前教育專業、z教育學院學前教育專業、福建幼兒師范學校、z榕西職業學校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講“區域活動的組織與指導”等不同內容的講座;為省市園長班、學科帶頭人、骨干教師、區縣幼兒教師等不同對象進行“園長、業務園長的管理”“家長工作的實踐與思考”等十幾項內容、幾十場的講座,多次參加省、市幼教組織的送教下鄉講座活動。下面就以2002年以來幼兒園課改為主要內容介紹鄭老師的先進事跡。
一、明晰課改理念,找準立足點,勾畫課改方案
課改初期,鄭園長在組織學習新《綱要》中引領大家思考:幼兒園為什么要課改?課改的落腳點在哪里?課改的問題在哪里?核心問題是什么?怎么去做?幼兒的問題有哪些?教師的問題是什么?孩子需要什么?什么樣的學習能有效、高效地促進幼兒的發展?教師的專業發展需要什么?困難在哪里?如何有效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鄭園長緊緊抓住“以幼兒發展為本”“以教師發展為本”的兩個基本立足點,制定了三年課改方案,引領教師尋找著影響幼兒有效發展的基本元素,為教師創設整潔、優美、適宜的物質環境,營造溫馨、和諧、愉快的精神環境,引領教師扎根幼兒園的實際,不斷學習,勇于探索,在課改的實踐中,圍繞一個個問題研討,以點帶面,滾動發展,推動全園各班課改實驗穩步進行。
二、構建多元平臺、開展園本教研,形成“以學為研,以研促教,以教促改”的園本教研新模式,促進幼兒發展
鄭園長清醒地意識到,課改的核心是有效促進幼兒的發展,要促進幼兒的發展關鍵在于教師的素質,教師的成長和幼兒的發展是一個共同體。因此,她把目光鎖定在“園本教學研究”這一途徑上。圍繞“幼兒是怎樣發展的,如何看待幼兒的發展,怎樣才能促進幼兒有效的發展?”“教師教什么、怎么教、什么時候教”等問題,為教師搭建學習支架和行動研究和反思性的平臺。通過搭建“每周話題”、“讀書導讀”等學研支架,讓教師帶著問題學、圍繞問題交流分享讀書學習的體會,使教師養成愛學習、愛尋找資料的習慣;通過搭建扎實、針對性的行動研究、微格案例研究等平臺,使教師們在自我反思中形成更新觀念、改善教育行為的自覺意識,形成對教育現象、教育問題的獨立思考與創見,在集體反思中教師學會以“旁人”的眼光來審視自己的教育實踐,能對自己的問題有更明確的認識,通過集體的力量獲取解決問題的廣泛途徑,逐漸形成“以學為研,以研促教,以教促改”的教研新模式。
課改以來,幼兒在自由、自主選擇區域運動中活潑、健康、開朗;在蓓蕾廣播站的廣播、經典詩文誦讀、故事大王、小黃鶯演唱會等活動中熱情、大方有自信;在集中教育活動區域活動、游戲活動中更是自主、愛提問、愛思考、愛動手、愛想象、愛創造、愛探索,在豐富多樣的游戲活動中表現出孩子們的做人的品質、做事的方法、良好的行為習慣。
三、變管理角色與職能,優化課改的良性大環境,提升幼兒園保教質量
鄭園長始終倡導“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建立科學規范的管理制度,推行園長負責制的網絡管理。剛柔結合,努力為教職工創設寬松、民主、開放、溫馨的學習、工作環境,變權力型、支配型管理為服務型、合作型管理,為教職工提供適宜的平臺,充分發揮教職工的聰明才智。引領教職工始終圍繞“順應孩子的天性,挖掘孩子的潛能;傾心于孩子的今天,著眼于孩子的明天”的辦園理念,以培養“健康又快樂、文明有禮貌、傾聽會交流、合作有愛心、好奇愛探索、愛美善表現的體智德美全面和諧發展的幼兒”為辦園宗旨,達到“以游戲為幼兒園的基本活動,以探究性學習為幼兒的基本學習方式,面向全體幼兒,實施全面發展的教育,引導兒童主動學習,快樂成長”的目的。因此,鄭園長常常深入班級等各部門,隨時進行跟蹤觀察指導,及時提供人力與物力服務與支持,于點滴細微處轉變教師的觀念和行為,鼓勵教師按自己的想法大膽實踐,制定并匯編了《幼兒園各項制度手冊》,規范幼兒園的各項工作。鄭園長對教職工工作的評價不僅注重結果,更重視過程中動態的評價,園長的客觀、公正、動態、發展性的評價使教職工體驗到園長對自己的理解和尊重,形成了“團結、奉獻、求實、創新”的良好園風。鄭園長的角色轉換在課程管理中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帶動了行政管理人員轉變教育觀念,實現服務意識上的根本轉變,有效地調動了全園教職工的積極性,促進了幼兒園保教質量的提升。課改以來,教師在寬松、民主、平等、溫馨的環境中學習、工作、成長,幼兒園有1位福建省名師,7位學科帶頭人,其中3位以通過認定,3位省骨干教師,12位市級骨干教師,其中7位以通過認定。
鄭園長勤于學習,思維開拓,勇于創新,善于總結,精于管理,她組織教師及時總結課改成果,以副主編和參與編寫部分內容的身份組織教師編寫并由省人民出版社《金教鞭》的形式先后出版了幼兒園數學、科學、創造性游戲等三本書。今年,即將出版早教和區域活動的書。課改以來,教科研碩果累累,《幼兒科技活動與師資培訓的實踐研究》課題成果獲‘z市首屆教改課題研究優秀成果’一等獎”,“九五”、“十五”、“十一五”的全國幼兒園科學活動課題獲全國優秀課題實驗基地,鄭園長等幾位教師獲課題研究優秀學員獎。她主持的《幼兒園游戲活動與教學活動整合的實踐研究》等10多項課題,先后均通過了結題論證,其中《幼兒園游戲活動與教學活動整合的實踐研究》等多項課題獲省級課題優秀獎。鄭老師園長多次向省、市幼教同行介紹幼兒園課改、課題經驗,得到了領導與同行充分的肯定與好評,也吸引了各界同行的廣泛關注,經常性地接待外省、本省、本市的幼教同行,使幼兒園的保教質量在z市、福建省都有較好的影響力,得到社會各界的良好評價。
人民教師個人先進事跡材料 篇12
曾老師,男,1954年12月生,漢族,xx縣xx鄉x村人。1977年3月當民辦教師,1985年3月轉為公辦教師,2000年9月任x小學校長,2003年8月加入中國共產黨,現任小學一級教師。1977年3月起到xx小學任教,堅守山區教育工作崗位三十余年,做出突出成績。2004年8月被省人事廳、教育廳授予“福建省優秀教師”榮譽稱號。2011年被省教育工委、教育廳、省總工會評為“福建省師德標兵”,被漳州市精神文明建設指導委員會評為“敬業奉獻道德模范”。2011年7月初省委書記特地批示:曾老師的先進事跡和奉獻精神可進一步廣泛宣傳。同年8月1日《福建日報》刊登《大山深處三十五年的良心堅守》,宣傳他無私奉獻精神,被漳州市推選為最美鄉村教師候選人,曾到縣、市進行先進事跡報告會上演講,十月份當選福建省第九屆黨代會代。2012年4月漳州市教育工委推薦踐行“福建精神”十大人物候選人。
x自然村位于福建x西部的偏遠的大芹山腳下,是x鄉最偏遠的小山村,距鄉鎮13公里,與下寨鎮、國強鄉、九峰鎮毗鄰。這里山高路陡,交通十分不便。xx小學是一所完全小學,學生來自九峰鎮三坑村,國強鄉新建村、三五村、下巖村,下寨鎮聯榮村,本鄉頂寨村、下石村、x村等八個行政村。現在校生184人,7個教學班,10位教師。其中寄宿生94人。
一、心系教育,無怨無悔
破爛不堪的宗祠當教室,坑坑洼洼的黃泥地面,幾十張歪歪斜斜的課桌,一塊自制斑駁陸離的黑板……1977年曾老師老師在這樣的環境里開始了教師生涯,自從22歲擔任民辦教師開始,他就一心撲在教育教學上。扎根山區初小、小學,除了要忍受孤獨寂寞,還要忍受常人難于想象的艱辛。曾老師家住半山腰的打鐵曾小組,從家里到學校要走一個多小時的山路。為了不耽誤孩子的學習,他每天早上6點出發,踩著坎坷的山路,翻山越嶺,不論刮風下雨、嚴寒酷暑,他從不落下一節課,一種發自內心的強烈責任感支撐著他,白天在初小上課,晚上,還在夜校上掃盲班,多年的艱辛,他毫無怨言。
二、勇挑重擔,繪藍圖
由于x自然村地處偏遠山區,交通等不便,令許多老師望而生畏,校長、教師也像走馬觀花般頻繁更換,再加上校舍陳舊,教育教學質量長期處在學區后列。開家長會,家長都不來學校,甚至很多家長都紛紛把孩子送到外面去讀書,給家長增加許多負擔,最低谷的時候學生數只有80多人。
2000年,曾老師勇敢地挑起這一“爛攤子”,接任x小學校長。面對全鄉條件最艱苦、教育教學質量最低下的x小學該怎樣走出一條“新路”,他從當校長的那一天起,更把學校當成自己的家,用盡苦心。
學校條件艱苦,“人心”不穩,社會、家長滿意度低,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如何改變這一狀況呢?經過好幾個晚上的冥思苦想,曾老師為x小學的發展在心中繪出了一幅藍圖:
“學校要發展,必須改變觀念,必須重塑學校的形象。”曾老師默默地對自己說。他想到做到,利用雙休日時間,多次走訪了村里有名望的老干部,外出能人,取得他們的支持,共商辦學大計。村里德高望重退休干部賴深淵、村里老支書、x集團賴建輝董事長等也很熱心家鄉的事業,他們被曾老師的用心辦學精神所感動,多次專程趕回學校,出謀獻策。在2000年上學期的期末,x小學舉行了有史以來的第一次全村家長、老干部、社會能人等參加的家長會。200多位家長全部參加,在寧靜的小山村,“盛況空前”。會上,曾校長把學校的狀況、辦學的理念、學校的發展目標對家長做了誠懇的闡述,表達了辦好x小學的決心和信心;老干部慷慨陳詞、家長們暢所欲言,群策群力。尊師重教的濃厚氛圍在曾老師的苦心耕耘中空前高漲。好的開頭,就是成功的一半。曾老師對x小學的發展充滿信心。自他擔任校長以來,學校每學年至少召開一次家長會,最大限度的得到家長的認可與支持。
三、“化緣”建學校
2003年學校布局調整時,村民們都很擔心x小學被撤并。由于x小學特殊的地理位置,教育局非常重視,陳耀燈局長專程了解后,做出了“撤點并校,x不撤”的決定,對x小學村民、師生是一大鼓舞!
學校的發展,辦學條件必須改善。簡陋的校舍一直是曾老師心中的痛。村1996年集資興建的教學樓因資金短缺無力裝修,門窗也沒安裝,一到雨天、冬天,更讓他心疼。為改善辦學條件,曾校長多次帶領同事外出“化緣”,爭取在外鄉賢的資助,終于得到其任教過學生——x集團董事長的鼎力支持,先后捐贈130多萬元,擴建裝修教室、設立教學獎學金等。縣教育局對山區教育也大力支持,撥出專款,支持山區學校教學樓建設、學生公寓建設,并配齊食堂設備;同時,為使山區的孩子受到城里孩子一樣的教育,教育局還為xx小學配置音樂室、體育室、科學室等,并配齊各種器材。去年,《福建日報》報業集團下派駐村干部鄭青到該村任第一書記,在學校與《福建日報》之間搭起了幫助的橋梁。電腦、圖書……這些城里孩子熟悉的知識載體,山區小學的孩子也都擁有。自從他當校長以來,學校的校容校貌,昔日的土木危房已成為歷史。爭取資金、壘圍墻、硬化操場、道路……每一次的協調,每一分資金的到位,他不知磨了多少嘴皮,跑了多少的路。
四、潛心練好“內功”
曾老師深諳“要給學生一碗水,自己必須有一桶水”的道理,執教之初,尊重老教師,虛心學習,同時刻苦鉆研語文、數學教材和教學方法,潛心練好“內功”。當時鄉村缺少教輔資料,不得不利用周末時間到50多公里外的縣城收集。不斷摸索,厚積薄發,他終于總結出“以大帶小、動靜搭配”的教學模式,原來沉寂的課堂變得活躍了,原本害羞的孩子在他的鼓勵下變得勇于展現自我了。同時,曾老師注重素質教育,教學生把知識變為能力,把寓教于樂、循序漸進、潛移默化等方法融入教學實踐中。“曾老師教得很靈活,我們學得很快活。”這是學生的評價。
五、“春泥”更護花
“不讓每一個孩子掉隊”曾老師這樣說,也這樣做了。x小學生源自11個自然村,這些自然村都是群山環抱,山高路陡、溪流眾多。每逢風雨天,曾老師最為艱辛。這事要從30多年前說起。有一次,下大雨,有部分學生沒帶雨具,這時曾老師就領著孩子們到店鋪里去買雨具。就在去店鋪的路上,雨越下越大,他很不放心,想想還是把孩子送回家比較安全。后來,他用了1個多小時才把孩子們送回家,家長見了非常高興,極力挽留他在家吃飯,他婉言謝絕了。
以后每逢刮風下雨,他都惦記著孩子們。最讓他驚心動魄的一次護送是刮臺風下大雨。那次有8個學生,撐著傘,要過一條長度一百多米的小道,而下面是萬丈深淵。一陣風刮過來,學生嚇得抱在一起,曾老師立馬叫學生放掉手中的傘。為了學生上學的安全,他堅持凌晨5點多就起床,披蓑戴笠,手執手電筒走在泥濘的山路上,走到離學校4公里外的古坎自然村,護送孩子上學,和孩子們在滑溜的山路上行走。到了小河邊,他手拉大些孩子,肩背小個子孩子,一個個安全把他們護送過河。放學后,再把孩子們安全送回家后,自己才摸黑回到家中。為此,他不知摔傷過多少回,妻子不知為他操過多少心。
因上學不便或家庭貧困等原因,孩子輟學是山區學校的一個頑疾。“一個也不能少,不能讓山區的孩子再當睜眼瞎。”曾老師對自己說。為了此,他自掏腰包給貧困孩子上學。有個村民,家里窮,眼見孩子已經到讀書年齡,他著急找上曾老師。曾老師二話沒說,當場掏錢給家長交學費。至今,他還資助著這家的另一個讀四年級的小孩。
不管學生家多遠,只要有想要輟學的,他就天天去家訪。x村村委會主任賴金山常說:“為了讓輟學的孩子重回學校,曾校長不知踏破了多少雙鞋子,翻越了多少山山嶺嶺,趟過了多少小河溪流……”
碗尾自然村的林德輝,讀小學三年級,因家庭困難面臨輟學,曾老師三番五次步行3公里多山路到他家做家長思想工作,精誠所至,金石為開,家長最后同意林德輝繼續上學。林德輝重返校園的那一天,曾老師從微薄的工資中為他墊付了書雜費,并一直資助他到小學畢業。曾老師每學期都要為一些交不起書雜費的學生墊交錢款,至今仍幫助著10多位學生。
山里家長外出打工的多,他們最擔心、操心的就是孩子的學習。曾老師急家長所急,想家長所想。在學校還沒擴建時,曾老師住在學校,就讓父母外出打工的孩子住到他的宿舍里,他把這些孩子看成自己的孩子,與他們同住、同吃。現在,在上級的關心下,學校辦學條件改善了,有學生專門的宿舍、食堂。曾老師同樣把這些留守兒童當成自己的兒女們一樣看待。他住在學校里,晚上在學生休息時,小孩年紀小,他半夜2點,總是準時起床為學生蓋被子。為了讓這些學生住得安心,他帶頭與老師們一起,輪流與學生住在同一個宿舍里,噓寒問暖,讓這些留守兒童雖離開父母,也能感受到父母的溫暖。學生生病時,他總是第一時間到位,像對自己的孩子一樣,親自為他們喂藥,請醫生診治。對這些孩子的學習,曾老師也是特別的關顧。外出打工的家長們說起x小學都十二分的放心。不僅如此,鄰鄉的許多外出打工的家長也把孩子送到這所學校,國強鄉三五村的賴志宏夫婦外出打工,聞訊,也將孩子賴朝輝送到這所學校,我們問他時,他說:“我很放心,孩子在這所學校住得很開心,我一個多月回家后才接孩子回去,孩子年紀這么小,一住一個多月,我從沒再操心過,我真感激曾校長。”
2008年,私立學校慕名高薪要聘請他,他婉拒了。曾老師說:“一想到山區那些可愛的孩子,看到孩子們那充滿求知欲望的眼眸,想到了家長那充滿期待的眼神,我應該屬于山區的孩子。盡管家人會有怨言,總會理解的!”
“咱山里人的好老師!”山里人的語言很樸素,但正是他們最真的心聲!
【人民教師個人先進事跡材料】相關文章:
特殊人民教師先進個人事跡材料11-13
人民教師先進事跡材料范文11-18
人民教師先進事跡材料范文(精選5篇)04-02
個人先進的事跡材料03-09
個人先進事跡材料10-22
體現個人先進的事跡材料04-12
個人先進事跡材料07-21
個人的先進事跡材料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