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高中牛頓第一定律說課稿
一、教材分析
牛頓運動定律是經典力學的基本定律,構成了經典力學的核心。而本節要學習的牛頓第一定律又是正確理解和掌握牛頓第二、第三定律乃至整個動力學知識的基礎和關鍵。
教材把本節安排在第六章的第一節,前面五章的內容分別是運動學和力學知識,這樣安排就把學生由表面的物體是如何運動的感性認識引入到物體為什么會做這樣的運動的思考中來,且符合高一學生正處在由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轉變的過渡階段。本節的特點是教材內容以大量的文字陳述,沒有涉及到數學計算,著重物理學史教育、理想化實驗思想和堅持真理、不迷信權威的科學態度的熏陶。
于是,根據對課標的要求和教材的理解,我制定的三維目標如下
①知識與技能
1、借助伽利略的理想實驗,理解力和運動的關系,知道其主要推理過程及結論。
2、掌握牛頓第一定律,并理解其意義
3、明確慣性的概念,知道質量是慣性大小的量度.
②過程與方法
1、培養學生在實驗的基礎上通過推理得到結論的方法
2、通過伽利略的理想實驗,使學生受到科學方法論的教育
3、通過對慣性現象的解釋,培養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的'能力
③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對物理學史的簡介,對學生進行嚴謹的科學態度的教育,了解人類認識事物的曲折性。
2、通過介紹伽利略對力和運動關系的研究,培養學生科學探究精神。
(3)、教學重點及依據
牛頓第一定律是牛頓運動定律的基石,對后續學習牛頓運動定律和動力學有著重要的作用,因此,毫無疑問,正確理解牛頓第一定律是本節的教學重點;伽利略的理想實驗對學生來說比較抽象陌生,需要打破常識去假設和推理,成為本節的教學難點。
二、學情分析
本節內容學生在初中階段雖然已經學習過,但還只是停留在認識的層次上,在高中階段學習中,除了要保持新鮮感,還需加大思維強度,注意知識的深化和科學研究方法、情感態度的教育,讓學生對牛頓第一定律有更深的理解。
三、教學方法、學法及依據
“教學有方,但無定法”。選擇行之有效的方法是取得良好教學效果的保證。本課時我主要采用“實驗探究法”與“科學推理”相結合來進行教學,即通過對實驗現象的觀察、分析,又加以科學的想象和推理,引導學生去發現知識,總結規律。總之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他們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
四、教學程序
高爾基說:“好奇是了解的開端和引向認識的途徑。”為此,我設計了展示嫦娥奔月傳說的畫面,播放“嫦娥一號”衛星奔月的視頻,讓學生即熟悉又好奇,帶著懸念進入新課。這樣既增強了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又激發了學生的探索興趣。
通過視頻我將引導學生思考衛星之所以會按照預設軌道運行,是因為我們對它進行了控制,而要控制衛星的運動就得知道運動的原因。
希臘的哲學家亞里士多德認為:必須有力作用在物體上,物體才能運動;沒有力的作用,物體就要靜止下來。
(一)廣泛調查學生對牛頓第一定律的理解程度
緊接著我呈現了兩個常見的力和運動關系的問題,供學生討論。
1.桌面上的書,推一下,動;不推,就不動。
2.平直路上騎自行車,用力蹬,車前行;不蹬,車停下來。
通過討論大多數學生可能會得到:運動靠力來維持的觀點,有部分“記性好的”的同學可能會加以反駁。在爭論后我將引導他們思考得出錯誤的結論的原因------忽略了摩擦力的存在。
(二)讓學生參與發現過程,感受理想實驗魅力
鋪墊:如何用實例反駁“運動需要力來維持”?(適當引導學生思考如何使物體在運動方向上沒有力拉著或推著,卻能一直運動下去。預測:因為無法完全消除摩擦力,學生討論無果。)
設置懸念:教師介紹理想斜面實驗并演示。(學生疑惑:摩擦力還是有的!小球還是要停下來的。)
解惑:讓學生發揮想象,如果很理想的光滑平面,物體將怎樣運動。
水到渠成:多媒體課件模擬無摩擦情況下的斜面實驗。
體會成功快樂:學生表述通過這個理想實驗可得到什么結論。
教師概括提升理想實驗的意義:理想實驗雖然是理想情況,但是以事實為基礎,實驗為依據,是一種科學思想方法。
實驗論證:氣墊導軌,提供阻力很小情況下物體的運動。
(三)培養學生歷史地看待偉人的錯誤
簡要介紹亞里士多德的偉大一生:他是古希臘百科全書式的人物,被恩格斯稱為“最博學的人”,西方文化的奠基人。
學生思考討論為什么此錯誤觀點能延續近兩千年? (除了亞里士多德的巨大威望,他的觀點又與人們許多生活經驗相一致。)
【關于高中牛頓第一定律說課稿】相關文章:
高中物理《牛頓第一定律》說課稿2篇07-12
初中《牛頓第一定律》說課稿范文05-23
關于高中地理說課稿7篇07-05
關于高中地理說課稿4篇06-22
關于高中說課稿錦集三篇06-22
關于高中音樂說課稿集錦八篇07-07
關于高中美術說課稿模板九篇07-07
關于高中地理說課稿集錦9篇07-07
關于高中地理說課稿模板10篇07-06
關于高中說課稿范文匯總八篇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