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小學五年級語文說課稿范文錦集七篇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時常會需要準備好說課稿,說課稿有助于提高教師理論素養和駕馭教材的能力。那么大家知道正規的說課稿是怎么寫的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小學五年級語文說課稿7篇,歡迎大家分享。
小學五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1
我說課的題目是《范仲淹的故事》,下面我從教材,教學目標,教學方法,教學過程等方面作具體說明。
一、說教材
《范仲淹的故事》是語文版五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第一篇課文。本單元以人類美德為主題展開,《范仲淹的故事》是該單元的一篇精讀課文,文章通過敘述范仲淹的幾個故事歌頌了他“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遠大抱負。課文篇幅短小,層次清晰,在文中作者重點描寫了范仲淹的言行,突出他勤奮好學的品質。
二、說教學目標
根據語文課程標準第三階段要求,結合單元訓練重點,考慮學生的閱讀基礎,我確定了如下教學目標:
1、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精讀課文理解范仲淹勤奮好學的故事
3、體會作者以天下為己任的高尚情操,激勵學生樹立遠大志向
4、學習抓住人物言行表現人物特點的寫作方法
教學重點
理解范仲淹勤奮好學的故事,體會他以天下為己任的.高尚情操
教學難點
學習抓住人物言行表現人物特點的寫作方法
三、說教學方法
教學方法包括學法和教法,教學方法的具體運用構成一個一個的教學活動,教學活動是課堂教學的細節,細節決定成敗,因此,教學方法的選擇至關重要。根據不同的環節的不同要求,我采用了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主要有如下幾種:
1、讀書法。在學習的不同階段,我讓學生采用不同的讀書方法,時而朗讀,時而默讀,時而誦讀,時而略讀。
2、質疑法。在精讀課文時,我啟發學生質疑問難,開動學生的大腦,啟迪他們的思維。
3、討論法。在學生提出問題的基礎上,我組織學生小組討論,培養他們的合作精神,讓他們的心靈發生碰撞,綻放出智慧的火花。
4、提問法。我通過提問,啟發學生積極思考,將讀與思有機結合。
5、點撥法。當學生學習方法不對或思路收到阻礙時,我及時點撥他們的學習方法和思路,讓他們豁然開朗,進入更高層次去思考。這些學法和教法的有機結合,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構建了自主高效的課堂。
四、說教學過程
為了達到本節課的四條教學目標,根據教材特點和編者意圖,結合學生的閱讀水平,我將本節課的教學過程安排了如下步驟:第一個步驟:故事導入,溫故知新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一個好的導入既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提高課堂效率。在課堂開始,我放映“聞雞起舞”的動畫短片然后順勢引入課文。點名朗讀課文后帶領學生回顧上節課所學的內容,提問:課文講了哪幾個故事?這一環節的設置不僅讓學生加深對上節課所學知識的印象,又為下面精讀課文做鋪墊。第二個步驟:研讀課文,質疑解惑我先讓學生默讀課文2—5自然段,要求學生為這幾個故事取個簡短的小標題。(①只身求學②劃粥割齏③謝肴④閉門不出)再安排三個環節逐一研讀:
環節一:學習第二段。在學習這個故事時我會要求學生找出該段中能體現范仲淹讀書十分刻苦的句子,發揮想象以“____了,就_____”的句式說說范仲淹還有可能遇到哪些困難,他又會如何克服。再聯系生活,換位思考體會范仲淹求學之艱。這一環節既能鍛煉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又能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可謂一石二鳥。
環節二:學習第三段。在學習此段前,我會要求學生用自己的話解釋“劃粥割齏”的意思,并讓學生用兩個成語分別概括短尾最后兩句話。這既能鍛煉學生的概括能力,又能幫助學生積累詞語。然后我順勢追問范仲淹對待這種清苦生活的態度,體會范仲淹的求學之勤。
環節三:學些第四至五段。
學生輕聲讀四至五段,小組合作討論下面幾個問題:
1、范仲淹僅僅是因為擔心以后咽不下粗茶淡飯而不吃美味佳肴的么?
2、當聽完范仲淹的回答后,猜想他的朋友會發出怎樣的感嘆?
3、皇上出游轟動全城,為什么唯獨范仲淹不為所動?學生回答后我稍加點撥,歸納總結。然后我扮演學生,學生扮演范仲淹分角色朗讀第五段的對話。目的在于還原情境,加深理解。通過以上幾個環節,學生已經理解這四個故事都是講述范仲淹的勤奮好學。第三個步驟:體驗情感,突破難點首先,我讓學生齊讀第六至七段,邊讀邊思考:究竟是什么力量支撐她刻苦求學的?設置這個問題目的在于引導學生理解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抱負。其次,評價范仲淹,并在總結歸納的過程中引導出作者抓住人物言行突出人物特點的寫作手法從而突破難點。最后,講解后人贊頌范仲淹的詩句。第四個步驟;拓展延伸,深化主題這個步驟主要是讓學生談談讀后感,說說范仲淹哪些言行最打動你。然后我以“少年強則國強”為結語,激勵學生樹立遠大的理想,最后飽含感情齊讀課文。
五、說板書設計
這是本課的板書設計(展示),我的板書設計力求做到簡明扼要,重點突出,科學合理,一目了然。總之,我的教學設計,力求體現語文新課程標準理念,做到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從語言文字入手。緊扣人物的行動,語言,神態描寫,讓學生讀中理解內容,讀中體會情感,讀中領悟寫法,讀中積累語言,讓學生在民主,平等,和諧的語文課堂中,全面提高他們的語文素養。
小學五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2
一、教材分析
五年級語文《海倫凱勒》這篇課文以感人的筆觸向我們介紹了一位與命運抗爭的英雄——海倫.凱勒,課文報告了海倫在薩勒老師的引導下,支付了凡人不可思議的艱苦終于學會了語言,喚起了她對生活的熱愛;從不幸中站起來的海倫又把自己全部的愛傾注在其他殘疾人身上。字里行間滿盈了愛的溫馨,是一篇對學生舉行愛心教誨的好課本。
二、講授目的
1、通過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從而了解海倫遭遇的不幸,走近海倫。
2、憑借課文具體的語言材料,感受海倫強烈的求知欲望和與厄運不屈不撓進行抗爭的感人精神,以及她對親人,對殘疾人,對社會的強烈的愛心。
三、教學重、難點:
小學生沒有可供借鑒的生活經驗和情感儲備,對海倫“不幸”的命運,“艱難”的成長過程和“永遠留在世人心中”的“奮斗精神”不容易產生共鳴,因此,讓學生憑借具體的語言材料走進海倫的內心世界,體會海倫不屈不撓的學習精神是本文的教學重難點。因此我制定了如下目標: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體驗、感受、對話交流,感受海倫?凱勒非凡的毅力,不屈不撓的奮斗精神,
四、設計理念
新課標指出:“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精神影響是深廣的.,要重視語視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要體會文本的情感,一個很好的途徑便是“語文教學要重視情感態度、情感價值的正確導向,要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強烈的情感活動中,加深對語言文字理解、賞析,使它們有所感悟、思考,并受到情感熏陶。
設計思路
充分相信學生,放手讓學生去讀,引導學生以讀解文,以情帶讀,通過精美感人的多媒體課件的演示,多層次的朗讀,走近海倫,感受她的生活態度,感受她的內心世界,體會海倫不屈不撓的學習精神和生活態度。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獲得個人的體驗,把語文學習轉化為積極的情感。
五、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六、教學過程
1、讀題導入,激發情趣。
由于第四節課學生和聽課老師都己疲倦了,所以我首先以四次高呼課題的方式,以喚醒學生的學習興趣和閱讀欲望,并且第呼一次都出示不同時期海倫的圖片,以深化學生的感知。
2、精讀感悟,體會不屈。
高年級的課文比較長,不可能每句話每個段都涉及到,因此我主要通過細細品讀重點語句,引導感悟文所蘊含的內涵,學生說到哪,我就跟到哪,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和教師的組織者,引導者作用以達到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
3、感受成功,奉獻愛心。
這一塊主要通過教師簡介和學生朗讀名言來感悟主人公的博大的愛心和責任心。
4、課外拓展,加深感悟。
海倫精神其實同學們通過平時的學習己經積累得夠多了,但怎樣讓孩子們更深刻地理解這一精神,把他們聯系起來是一個很好的辦法。
5、布置作業,課外積累。
對于海倫.凱勒的有關資料,孩子們知道的不是太多,尤其是她的作品,他們更是知之甚少,學完這篇課文孩子門對于海倫及她的家庭老師還不是太相識,對她們的生活領會得還不是太深,以是為了讓孩子對海倫和沙利文兩位人物相識得更多,以有用地拓展他們的知識面,讓他們課外讀一讀海倫的書,像《如果給我三天灼爍》、《我的生活》、《我的老師》等都非常值得孩子們一讀,通過學習課文,再讀一讀這些冊本,我想,對孩子心靈的觸動肯定會更大。
板書設計:
板書是一節課的靈魂,是一節課的生命線。為了突出這節課的主要教學內容,使本節課教學有一條明晰的流線,我特設計了如下板書:
小學五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3
一、說教材
這首詩是當代的女詩人柯巖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的作品。當時正值“*”后期,噩夢將過,光明即來。詩人用“種子的夢”為題,抒發了自己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對祖國新生的寄托。作者在詩中運用淺顯、形象、人性化的語言來向我們描述種子的夢。詩中把種子比作“沉默的魚”,用擬人化的寫法表現出種子的美好夢想:在寒冷的冬季,種子默默地在大地母親的懷抱里,吸收養分,積蓄力量,夢想自己發芽、長葉、開花、結果,抒發作者在艱苦的環境中不畏艱難、敢于拼搏的精神。
二、說教學目標
1.閱讀詩歌,了解內容,體會作者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2.學習本詩的比喻、擬人的表現手法。
3.有感情地朗讀詩歌并能抓住重點詞句理解課文內容,在讀中感悟。
三、說教學重點
這首詩的教學重點是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詩歌,感悟詩文大意,積累語言,積淀語感,喚起學生創造性地想象,走進種子幸福美妙的夢境。
四、說教學難點
這首詩運用比喻、擬人的表現手法,語言含蓄、意味深長,有關作者及作品《種子的夢》的資料學生搜集較困難,另外學生對詩歌創作背景,深入領悟詩人身處逆境不畏艱難,堅定信念、憧憬未來的生活激情與樂觀向上的人生態度的理解也會有一定的難度。在教學上把閱讀詩歌,了解內容,體會作者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列為本堂課的教學難點。并引導學生大膽交流,說說自己的夢想,并用詩歌的形式寫出來。
五、說教學方法
高年級閱讀倡導自讀自悟,注重個性化理解文本大意。鑒于詩文語言細膩而深沉的特點,我選擇“讀悟結合法”,讀中悟,悟中讀,充分感悟文本,以詩文為憑借,讓學生積累與運用語言,放飛思維與想象。另外從班級實際出發使用“點撥”、“對話”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者、組織者與參與者的作用,構建民主、和諧的智力活動學習互動空間。
六、說教學過程預設
一、談話導入,出示目標。
俗話說,日有所思,夜有所夢。日常生活中你做過什么美夢?(板書:夢)假如讓你轉換角色,成為一粒種子,那又會做什么美夢呢?(板書:種子)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女詩人柯巖的作品《種子的夢》,此詩寫于三十多年前,真實反映了她當時的處境和真實的感情。
學習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并背誦自己喜歡的小節。
2、理解種子的夢是什么?表達了詩人什么心愿。
3、學會本課生字。
二、預習檢測,學習字詞。
談話了解:課前預習了嗎?幾遍?做了什么?預習是一種好的學習習慣和方法,長期堅持,必有好處。(選四人愿意得到別人幫助的學生每人讀兩小節。另選四人上臺擔當小評判員,隨即寫出讀錯的字詞,然后試著糾正。最后由學生自己學習鞏固。)同桌互讀互幫,每人讀四個小節。
三、合作學習,理解大意。
師:第二個目標是了解種子的夢是什么,我建議大家通過小組合作交流的形式來完成。
提示:
1、討論每小節的意思,能用四個字來概括。
2、每個組員先主說兩個小節的意思,最后由大家商定,組長主持并記錄。
3、哪個組最先形成答案,可直接寫在黑板上。其他組可以修正完善。展示交流,在聽別人發言時,注意吸收長處,完善自己的觀點。
老師的看法:藏進土地、孕育美夢、積攢力氣、雨水滋潤、迎風長葉、鮮花盛開、傳播花粉、果實豐收。
小結:這是一顆有理想的種子,即使在冰冷冰冷的冬天,仍然做著美好的夢:(齊讀)“我會長出兩篇綠油油的葉子”、“我要開出鮮艷的花朵”、“我愿意相信它的盟誓”、“并且相信:明天的春天會更美麗。”
四、合作探究,理解含義。
過渡句:我們都聽過這樣的話,文如其人,言為心聲,柯巖寫《種子的夢》又要表達怎樣的心聲呢?老師給大家提供資料,讀一讀,看能不能從中悟到什么。
1、資料:柯巖其人。
河南鄭州人,原名馮愷。在1966年到1976年我國國內極為動蕩不安的'“十年動亂”時期,和同為詩人的丈夫賀敬之一起被關入“牛棚”,受盡了非人的和身心的折磨。但她信念不滅,奮斗不止,終于迎來了夢想成真日子的到來。關于這個筆名,柯巖解釋道:“中國古人把綠綠的小苗稱之為柯;巖就是大大的堅硬的巖石。凡是能在巖石上成活的樹,它的生命力必將加倍的頑強
2、提示:聯系課文想想,你對哪些詞句有了新的理解?你們還有哪些問題需要老師來幫助?
參考:(1)冰冷冰冷的世紀——暗喻十年動亂。
(2)藏身、潛身、沉默、嘆息——處境艱難。
(3)伸展腰肢、傾心交付、溶化——不懈努力。
(4)“我愿意”一小節中的“它”指的是誰?“愛情”又指的是什么?(提供資料:“*”后,她的種子夢終于成真,先后出書五十余部,主要有詩集《“小迷糊”阿姨》、《周總理,你在哪里》,報告文學《船長》、《最美的畫冊》、《奇異的書簡》、《相親記》、《春的消息》、《柯巖作品選》、《柯巖兒童詩選》、《癌癥≠死亡》,長篇小說及同名電視連續劇《尋找回來的世界》,電視連續劇《僅次于上帝的人》(又名《紅蜻蜓》)等。)
3、小結:由此可見,柯巖就是借助種子的夢,來表達自己不畏艱難、充滿信息、樂觀向上的志向,這種寫法叫托物言志。接下來,就讓我們帶著自己的理解來有感情朗讀這首詩歌。
五、朗讀指導,自主背誦。
前四小節:因冰冷、憩睡、嘆息、思念等而緩慢、低沉,突出力量的積蓄。后四個小節,因擠碎、美麗、愛情、相信而歡快、激昂,夢想成真。試著朗誦。齊讀。自己選喜歡的小節背誦,至少兩個小節。(舉手檢查)
六、學習檢測,自我達標。
填空:
1、讓水分□□著我的□□,讓夢兒□□在我的心底。
2、我成活的樹,它的生命力必將加倍的頑強
3、提示:聯系課文想想,你對哪些詞句有了新的理解?你們還有哪些問題需要老師來幫助?
參考:(1)冰冷冰冷的世紀——暗喻十年動亂。(2)藏身、潛身、沉默、嘆息——處境艱難。(3)伸展腰肢、傾心交付、溶化——不懈努力。
(4)“我愿意”一小節中的“它”指的是誰?“愛情”又指的是什么?(提供資料:“*”后,她的種子夢終于成真,先后出書五十余部,主要有詩集《“小迷糊”阿姨》、《周總理,你在哪里》,報告文學《船長》、《最美的畫冊》、《奇異的書簡》、《相親記》、《春的消息》、《柯巖作品選》、《柯巖兒童詩選》、《癌癥≠死亡》,長篇小說及同名電視連續劇《尋找回來的世界》,電視連續劇《僅次于上帝的人》(又名《紅蜻蜓》)等。)
4、小結:由此可見,柯巖就是借助種子的夢,來表達自己不畏艱難、充滿信息、樂觀向上的志向,這種寫法叫托物言志。接下來,就讓我們帶著自己的理解來有感情朗讀這首詩歌。五、朗讀指導,自主背誦。(8分鐘)
前四小節:因冰冷、憩睡、嘆息、思念等而緩慢、低沉,突出力量的積蓄。后四個小節,因擠碎、美麗、愛情、相信而歡快、激昂,夢想成真。試著朗誦。齊讀。自己選喜歡的小節背誦,至少兩個小節。(舉手檢查)
七、總結全文。
讓同學們說說一粒小小的種子,身處逆境,但懷揣著一片夢想的藍天,這是一粒怎樣的種子呢?引導學生深入內容體會種子不畏艱難,頑強追求美好生活,回報春天的情懷就是詩人柯巖的情懷。種子的夢想就是柯巖的夢想。再讓學生帶著對種子的欽佩,對詩人欽佩再回到美麗的詩歌中去,選擇你最喜歡的小節讀一讀。
八、談夢想寫夢想
因為有了夢想,人生才變得堅實,很多人都像柯巖一樣用手中的筆激情地記錄著自己的夢想,讓學生說說這首詩傳遞什么樣的的夢想呢?最后讓學生說說自己的夢想,怎么樣才能實現自己心中的夢想?這個環節是要讓學生懂得夢想的實現是要靠自己的堅持不懈的努力。(文字功底比較厚的同學可以寫詩的形式來表達)九、板書種子的夢
播種、發芽、長葉、開花、結果
不畏艱難樂觀向上追求不變
小學五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4
一、說教材。
這是一篇講讀課文,文章描寫了一個震撼人心的場面:1976年1月11日下午,周總理的靈車經過北京長安街時,首都人民群眾冒著嚴寒向周總理告別時的感人情景。
課文以總理的靈車牽動這千萬人的心為主線,按“等靈車——望靈車——追靈車”這一事情發展順序安排安排材料。課文詳寫了等靈車,望靈車的情景,追靈車的情景寫得較簡略。因此,要抓住課文的第一、二段作為教書重點。
二、說教法。
課文的寫作特點是:以人物的動作、神態來表達人們對周總理的崇敬愛戴和深切的懷念。因此,文章多以有感情朗讀為主,少分析段落。
三、說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體會首都人民送別周總理的沉痛心情,加深對總理的愛戴和懷念,激發學生更加深愛周總理,學習周總理。
2、了解課文哪些地方寫得詳細些,哪些地方寫得簡略些。
3、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在理解段意的基礎上,編列小標題。
4、感情朗讀課文,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
5、學習生字、新詞。背誦課文。
教學重點:
1、從課文內容中體會思想感情。
2、領悟作者的寫作方法。
四、說教學程序
(一)閱讀導讀內容。
(二)渲染情境,導入。
1、今天我們一同來感受億萬人民群眾為敬愛的周總理送別的感人情景。
2、播放錄像帶。
(三)自讀理清文路
(四)深究重點。
1、學習“等靈車”部分。
①解讀感悟,把最受感動的地方多讀幾遍。
②交流感受,可采用邊讀邊感受的方式,可采用評讀的方式。
③看錄像談感受。
④練習朗讀這一段,連同自己的描述的情景,一起有感情地敘述下來。
(意圖:通過朗讀,感受當時的環境及人們的心情;通過練說,感悟當時人們送總理的動人場面。)
2、學習“望靈車”部分。
①自由朗讀,讀出最受感受的地方。
②教師指導感情朗讀。
③請同學們想一想,人們此時可能在想什么?
(可以結合以前學過的課文來寫,也可以結合自己的課前搜集的材料,如總理生前怎樣為人民日理萬機、鞠躬盡瘁,怎樣在艱難的歲月里斗爭,怎樣在惡劣的環境中不屈不撓等內容來寫。)
④交流學生寫的內容,引導學生有感情地讀出來。
⑤播放錄像,有朗讀課文。
(意圖:體現課內外融合,體現讀寫結合,從讀寫中感受人們對總理的深切愛戴之情,并激發學生隨總理的崇敬、懷念之情。)
小學五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5
一、說教材:
《高爾基和他的兒子》是蘇教版國標本第九冊第四單元的一篇敘事性的記敘文,通過高爾基和他10歲的兒子之間發生的“栽花賞花”以及“寫信教子”兩件生活小事,反映了高爾基父子間的親情和高爾基育子先育心的拳拳愛心。作者圍繞一個“愛”字組織材料,用清新的文筆,表達深刻的主題。
課文通過對栽花賞花的描述,體現了父愛子、子愛父這種人間美好的親情,這種親情雖然是真情,卻也是人之常情;而通過寫信教子反映的卻是父對子的一種嚴愛,它是一種帶有強烈社會責任感的愛,是一種高層次的愛。高爾基希望他的兒子明白人生的快樂在于付出,而不在于獲取,希望他的兒子做一個有益于社會的人,一個讓“所有的人都需要”的人。
課文先寫了父子間的親情,接著由稱贊兒子留下的鮮花,生發到教誨兒子要給人們留下美好的東西,最后揭示出:“給”,永遠比“拿”愉快這一生活哲理。寫作由淺入深,寓理于事。
根據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我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能力目標:積累文中的優美語句,聯系課文展開豐富的想象。
3、情感目標:通過誦讀領悟,初步懂得人生快樂在于付出的道理。
《高爾基和他的兒子》一課的重點,我把它落實在高爾基在院子中賞花和高爾基寫信教子兩個部分,體會父子間濃濃的親子之愛;難點在于引導學生體會高爾基信中的話:“‘給’,永遠比‘拿’愉快……”。
二、說教學法:
根據本課的教學目的,在教學中我主要采用以讀代講,讓學生在讀中感悟,并抓住文章特點,挖掘空白點,引導學生基于文章語言的基礎上,讓學生大膽地展開想象,訓練學生的說話能了,對文章的難點部分讓反復朗讀,并聯系生活實際,突破對“給”,永遠的“拿”愉快的理解。
三、說教學流程:
1、復習導入:
通過上堂課的學習,你們知道了些什么呢?
(大多數的同學都講到了高爾基很愛自己的兒子)
2、其實,高爾基的兒子也深深地愛著高爾基,就請你好好讀讀課文,看看文章的哪些內容讓你感受到了這份愛。(生自瀆課文)
2、教學“栽花賞花”
1、指名讀2、3小節,交流:哪些詞句讓你感受到高爾基的兒子也深深地愛著高爾基。
重點抓住“顧不上”、“一直”等詞語重點體會高爾基兒子的懂事,相機引出填空:
兒子從蘇聯趕到,千山萬水隔不斷父子情深。瞧,他雖然只有,來到爸爸身邊后,他顧不上,一直忙著。然后自然而然地進行想象這該是一幅怎樣忙碌的勞動場面啊,逐一出示:他忙得,但他,因為他心里一直想著……
這樣的句式訓練來發展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同時也幫助學生來體現“給”為自己所帶來的快樂不亞于“拿”。
過渡:轉眼間,春天來了,兒子種的花全都開了。(出示圖片)你們瞧,多美啊!你會
怎么形容它呢?讓學生看著圖描述,相機引導,還仿佛聞到了些什么?聽到了什么?
生交流,師小結:這原本是一塊普普通通的地,一個普普通通的院子,現在開滿了各種各樣的鮮花,到處充溢著芳香,引來了蜜蜂和蝴蝶……想不想親自去看一看。(出示第四小節)指導朗讀。
3、(出示花朵的圖片)師:這些美麗的花兒在你的眼里像什么?引導學生說話,使這些美麗的花朵在學生們的心中扎下了根。繼而又提出:在高爾基的眼里,這些花兒像什么?這樣對比式的提問,使學生能更好的理解此時,高爾基的眼里看到的不僅僅是花朵,而是兒子紅撲撲的臉龐,是兒子對自己深深的情,濃濃的愛。通過“傍晚,彩霞染紅了天空,高爾基坐在院子里,欣賞著兒子種的花,心里想到,因為。”來幫助學生體會高爾基享受著兒子的愛,心里充滿了感激和快樂,兒子在院子里種下的不僅僅是鮮花,還有對爸爸濃濃的愛。
指導朗讀
3、教學“寫信教子”
自讀高爾基寫給兒子的信,理解“美好的東西”。
師:高爾基看到這些美麗的'花除了心里有說不出的高興,還有許多感想,于是他把這些感想寫在給遠方兒子的信里,自己讀讀這封信。(生自讀信)
高爾基的信兒子能讀懂嗎?你們能讀懂嗎?真能讀懂嗎?(生再讀信,同桌討論)
生交流,重點體會兩個“美好的東西”(第一個指鮮花,第二個美好的東西不僅僅是像鮮花這些物質的東西,還是一種情感:如對別人的一些關愛,付出等)
聯系生活實際,理解“給”永遠比“拿”愉快。
生舉例交流自己的理解。
“讀書百遍,其意自現”。給學生以充分讀、思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有自主學習的機會,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實際,給學生突破文章的難點找到了借力點,讓學生有感而發。
朗讀記憶。
師:讓我們再來讀讀這封信,把父親的諄諄教導印在自己的腦海里。
4、拓展延伸
你們讀懂了高爾基的信,他的兒子也讀懂了父親寫給他的信,他有許多話想對父親說,他會說寫什么呢?如果你是高爾基的兒子,你會說些什么呢?
2、生交流,師引導,讓學生的思維更為廣闊些。
設計這個環節,為完成練筆:代高爾基的兒子給高爾基寫一封回信做了鋪墊。讓學生有話可說,知道寫些什么?
5、總結
從高爾基和他兒子的故事中,我們感受到了高爾基和他兒子間這份濃濃的父子親情,明白了“給”永遠比“拿”愉快這個道理。(相機板書)
贈送名言,再次點出文章的中心
人生的快樂在于付出,不在于索取。
6、說作業設計:
1、背誦課文。
2、繼續完成練筆:代高爾基的兒子給高爾基寫一封回信。
小學五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6
人教版小學語文第九冊第六單元《少年閏土》是一篇重新收錄在課本中的文章。從這次重新收錄中,我們可以看出,經典名篇所散發出來的魅力是叫讀者不可抗拒的。文章用舒緩、深情的語言,采用倒敘的方法,一開始就把所要介紹的人物介紹出來,然后按照事情發展的順序。抓住人物的外貌、動作、語言的特點,逐步回憶,依次敘述,一步一步地刻畫了一個知識豐富,聰明能干,機智勇敢的海邊農村少年形象。但是由于這篇課文寫作的時間在上個世紀初,學生在理解課文的內容上有一定的困難,再加上學習的內容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相距甚遠,這也增加了理解上的難度。老師在講述本課時,往往不敢放手,生怕有理解不到位的地方。而新課標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老師要關心個體差異和個同的學習需求,要保護好學牛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意識。通過對新課標的學習,死認識到學生是有個體差異的,我們要求學生異口同聲的`回答同一個問題,說同一個標準答案,這顯然沒有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同樣也激發不了他們學習的興趣,學生不僅沒有學到知識,也對學習失去了興趣,這種教學是得不償失的。那么,自主、合作、探究就成為我們在課堂上應該新遵照的準則。如何做到這些呢,具體做法如下:
一、重研讀,創教學新路,
教學伊始,我設計了一個填空:()的少年閏士,開放的填空,給了學生開放的思維空間,激起了學生讀文的興趣和自信。為了避免教師多問多講,我只設計了一個貫穿全文的問題,“閏土是個什么樣的孩子,你從哪里知道的。這樣就改變了以往閱讀教學中面面俱到,串講串問的傳統做法。在學生進行自主學習時,如何能夠讓學生既學得有興趣,他們的討論又能做到有的放矢呢?我設計了這樣一個環節,“誰愿意和老師一塊來學習呢?這個環節的設計能夠使老師和學生在課堂上做到互動互學,教師既能隨時了解學生的學習動態,也能及時調整他們學習的方向,既尊重了學生的個體差異,也維護了學年的自尊心。在學生自主學習課文后通過交流,學生能從不同角度,不同層面來感知教學內容,少年閏土的形象就在他們的腦海中凸現出來。我在對重點詞句的研讀教學中放手讓學生自行探究--自己發現特點,尋找最能體現性格特點的地方,學生學習積極性高漲,讀思結合,動靜配合,在研究中獲得了成功的快樂,把學生真正當做了課凳上的主人。
二、重點撥亮思維過程。
學生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通過合作能探討出一些問題。但也有他們理解不到位的地方,這就需要老師在關鍵處一點,帶他們探究,這樣課堂就不流于自主、合作、探究的形式,不僅激發了學生的興趣,而且對字、詞、句、段的學習也落到了實處。例如在教授“啊,閏土的心早有無究無盡的稀奇的……高墻上的四角天空這句話的理解,正如學生所說的,有好幾個不太明白,又有些明白,這正是學生學習中的“憤排”狀態,需要點撥,在教學這種難點句子時,我在學生充分地讀的基礎上,引導學生:
1.無窮無盡的希奇事指哪些?
2.“我往常的朋友指誰?
3.高培上的四角的天空“又指什么?學生聯系起來想一想,結合上下文反復誦讀,深入休會,學生讀得非常投入,在贊嘆中凸現少年問土的形象,領悟少爺們的心聲,使學生真正感到其中隱藏的深刻內涵。
三、以演代講,以讀代講,提高課堂效率。
在教學“捕鳥”這一部分時,我讓學生上臺演示,下面的同學分析演得好壞,在分析的過程中,學生必定會看書。從書中尋找他演得好壞的理由,這樣,學生就必須要認真讀書,縝密思考,他才能知道并講出別人表演得好壞,這樣不僅避免了單調的講解,學生也學得興趣盎然。在教學“刺猹這一部分時,我采用了以讀代講的方法,讓學生去給讀書的同學挑刺,“他哪里讀得好,你為什么讀得好或者“他哪里讀得不好,為什么?你覺得應該怎么讀。這個挑刺的過程,不僅讓學生幫助別人理解了文章,同時也加深了自己對課文的理解,真正體現了白,主、合作、探究的精神。
總之,由于新的課程標準剛出臺不久,有許多精髓的內涵我們都還領會不深,在教學中難免會有偏頗,請同行和專家們指正。
小學五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7
尊敬的教研員、基地學校的領導老師們,大家好!
很高興今天由我代表學校備課組在這里發言,就我們對《黃果樹瀑布》這一課的教材解讀的過程和大家交流與探討。我發言的題目是《一課、一議、一思 、一得》。
作為全國教育科學規劃課題“新課程背景下的小學母語教育研究”分課題——“提高小學語文教師閱讀教材解讀能力的實踐研究”,我校側重于“閱讀教材中課后習題的解讀”、“閱讀教材中讀寫結合點的解讀”。明晰了研究側重點,《黃果樹瀑布》這一課的教材研讀開始了。
在備課中我們抓住三個結合:與新理念相結合,與集思廣益相結合,與課堂高效相結合。開展“一課、一議、一思 、一得”的集體備課活動。
首先,備課組成員自主研讀教材,授課教師獨立撰寫教學設計。
其次,備課組成員“群議”教學設計,形成二次教學設計。
接著,授課教師用二次教學設計進行試講,進行教后反思。備課組成員觀課、辯課,反思教學設計。形成定稿。
最后,授課者二次執教,收獲集體備課智慧。實現“一課一得”。
重視二次備課和課后反思成為我們備課的鮮明特點。經過這樣的集體研討,我們形成共識:我們的語文教學必須“大道至簡”,返璞歸真,簡簡單單教語文
一、教學目標要簡明──簡明而不失品位
二、教學內容要簡約──簡約而不失精彩
三、教學環節要簡化──簡化而不失實在
四、教學方法要簡便──簡便而不失高效
一、說教學目標
基于以上認識,我們對《黃果樹瀑布》的教材解讀如下:《黃果樹瀑布》是蘇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第五單元以“寫景為主題”的一篇文質兼美的散文。它主要寫了作者在黃果樹瀑布景區游覽時的所見、所聞和所感,描繪了黃果樹瀑布這一景觀的壯美和氣勢的宏偉,充分表現出了大自然的無限生機和對人的性情的陶冶。
結合課標對第三學段的要求 “聯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積累,推想課文中有關詞句的'意思,體會其表達效果;在閱讀中揣摩文章的表達順序,領悟作者的表達方法。”根據總課題組安排的第一課時教學特點,特定以下教學目標:1. 讀準一、二類生字的字音,指導書寫一類字“醉”。2. 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有感情朗讀1~4自然段。3. 憑借課文中具體的語言材料,感受黃果樹瀑布的壯美以及大自然的無限生機。教學重難點是:1. 緊扣課后習題4,通過品詞析句等方式感悟黃果樹瀑布形態和聲響的壯美。2. 學習作者巧用比喻句使文章語言生動形象的寫作方法。
二、說教學策略
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言實踐能力,因此教學時我們采用了以下的教學策略:
1.學生對于黃果樹瀑布這種氣勢雄偉的水肯定缺乏直觀的認識和充分的了解,教學起來有一些困難。《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學生應“初步具備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課前,讓學生多渠道多途徑地收集一些圖片資料,同時老師也收集一些錄象資料,便于學生充分的理解和感悟課文。
2.從關鍵詞句入手,以“黃果樹瀑布,真是一部大自然的杰作!”貫穿整節課教學,對學生進行聽、說、讀、寫的語言文字訓練。
3.運用情景教學法,以讀為本,以學為主,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和空間,以學定教,順學而導。
4.注重學習方法的指導,精心選擇運用勾畫、想象等方法,以讀促悟。
三、說教學流程
(一)激趣導入
(二)自主閱讀
強化初讀,拿成塊的時間讓學生沉下心來讀書,讓學生對文章有整體的感悟。
1.自由朗讀,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 輕聲讀課文,說說瀑布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3. 默讀課文,畫出表現“黃果樹瀑布形態和聲響特點的句子”,寫批注。
(三)交流感悟
讀出表現“黃果樹瀑布形態和聲響特點的句子”,說說自己的感受。
(四)滲透寫作方法指導
“刪繁就簡三秋樹,標新立異二月花。”語文教學追尋的簡簡單單,其實就是一種更高層次的返璞歸真。陶行知先生說過:“凡做一事,要用最簡單、最省力、最省錢、最省時的法子,去收最大的效果。”這也不失為此次解讀教材活動的另一大收獲。
下面對我對執教的《黃果樹的瀑布》進行教后反思。
有以下幾點做得比較好:
1.讀為主線,多形式、多層次朗讀。
朗讀是賦予作品以生命,是老師的再創造。朗讀是活的,講解是死的。講解只能使人知道,朗讀則理解、感動。徐永年說過:“閱讀教學是要讀,寧愿讓學生跟著我一句一句地讀,也不要多分析,多講一句。” 所以,這節課中我讓“讀”唱主角。作為第一課時,我舍得花時間給學生讀書,縱觀整節課,兩次通讀全文,一次默讀全文,更有多次感情朗讀、回讀。特別是精讀環節。以課后習題4為統領,讓學生先找出描寫瀑布形態和聲響特點的句子,再說說感受,最后把感受帶到文中反復體會、朗讀、誦讀,用讀讀出自己對文本的理解。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學生通過品味關鍵詞句,體會作者遣詞造句謀篇的匠心,學生是用“兩只眼睛”讀書,這樣,才能不斷地讀出恍然大悟。
2.不動筆墨不讀書,勾勾畫畫好方法。
新課程標準重視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的主體地位,重視學生的獨特感受和體驗,明確閱讀教學的重點在培養學生的感受、理解、欣賞、評價的能力。所以課堂上老師告訴學生,用筆畫畫書中的關鍵詞句,在旁邊做上批注,而圈點批注使語文課充滿了源頭活水般純正的味道 ,它的的好處就在于:學生讀得越充分,理解就越容易;學生理解得越好,朗讀就越有感情。
3.目標簡明,扎實有效。
都說,我們的語文教學必須“大道至簡”,返璞歸真。實踐也證明,課堂教學中,越是集中目標,就越容易抓住課堂的重點;越是目標簡明的課,就越容易抓住文章的核心和實質。從而使學生的學習變得明白、輕松起來。
這節課,我引領學生緊緊圍繞“瀑布的形態和聲響特點”品詞析句、誦讀感悟。集中教學力量,抓住教學主線,把文字、文章中所蘊涵的知識、能力、情感等“轉化”為學生的知識、能力、情感,讓學生在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內有最大的收益和進步。正所謂“教的越少,學得越多”。
不足之處:
教學既要備教材更要備學生,因為對學生不夠熟悉,所以在時間的把握上還不是很好,課堂的生成還可更好些。
最后,和同行們分享溫總理在同濟大學演講中《仰望星空》中的一節,和大家共勉:
我們仰望星空,
它是那樣遼廓而深邃;
那無窮的真理,
讓我們苦苦地求索、追隨。
我們期待著專家同行們的指正,讓我們思考的涓涓細流,匯成氣勢非凡的黃果樹瀑布,謝謝!
【小學五年級語文說課稿】相關文章:
小學五年級語文優秀說課稿,人教版小學五年級語文說課稿03-27
小學語文五年級說課稿02-16
小學語文經典說課稿11-06
小學語文五年級說課稿熱門02-14
小學五年級語文說課稿11-08
小學五年級語文《白楊》說課稿01-16
關于小學語文說課稿 小學語文課說課稿02-21
人教版小學五年級語文說課稿03-03
關于小學五年級語文說課稿11-16
小學語文掌聲說課稿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