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的學習教育心得體會范文錦集七篇
從某件事情上得到收獲以后,往往會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就可以通過不斷總結,豐富我們的思想。怎樣寫好心得體會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學習教育心得體會7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學習教育心得體會 篇1
我是一名農村寄宿制中學的教師,學習了溫總理的講話,我倍受鼓舞,真切感受到了黨和國家對農村教育的關注與關懷。不可否認農村教育在很多地方落后于城市,農民對于教育的觀念更多的是“自然狀態”,認為孩子好,在哪里學習都一樣。他們常常把孩子的成功,歸功于孩子本身的天賦,也把孩子的“落后”歸罪于孩子“笨”,所以在農村可以聽到很多這樣的話:“老師,我的孩子不聽話,你就打!老師,我的孩子就不是學習的料,讓他在學校多長幾年好出去打工。”聽著如此無奈卻又“真誠”的表白,我真的很難受。農村教育面對的現狀可能不僅僅是這些,還有令人擔憂的留守兒童,家庭貧困的流失學生等等。現在,義務教育實現了全部免費,保證了農村兒童的入學率,國家為我們解決后顧之憂,我們看到了農村的希望。
溫總理給我們農村中小學教師提出了三點希望:一、要熱愛農村教育;二、要立志干一番事業;三、要有吃苦耐勞精神。當好鄉村教師,首先要熱愛農村、熱愛農民、熱愛農村的教育事業。有了愛,就有了工作的熱情和動力。說的真好。
俗話說得好:“活到老,學到老。”在知識快速更新的今天,教師不應是一桶水,而是一股不斷涌出的清泉,永遠新鮮,有活力,才能在知識迅速變更的年代不落后。我參加了“西安市中小學教師遠程培訓”的學習,從中學到了很多新思想,新理念,我將在工作中繼續實現著我的人生價值,抱著一種樂觀上進,嚴謹自律的治學態度,在平凡的崗位上干出不平凡的業績。不辜負黨和國家的重托,為農村的教育事業默默耕耘。
學習教育心得體會 篇2
10月18日,由中心領導帶隊,我和同事們一起赴教育分社參觀學習了一個下午,與教育分社創新團隊舉行了座談會。經過這次學習,我收獲良多,現總結如下。
一 創新的動力來自對事業的熱情
在與教育分社的同事座談時得知,盡管教育出版受政策等因素的影響較大,但他們對所從事的工作無不充滿信心。更重要的是,他們視工作為事業,把讀者和學生的需求放在第一位,才能取得今天的成績。
何謂“事業”?古人說:“舉而措之天下之民,謂之事業。”簡單地說,就是做了自己喜歡的事情,卻又幫助了他人,這就是事業。為個人稻粱謀,斤斤計較個人利益得失,只能算我們謀個差事、職業而已,與“事業”相去甚遠。做事業,最重要的是要有使命感和責任心。使命感源于對事業的熱愛,源于面對困難和挑戰時“當仁不讓”的思想境界,源于內心堅守信念不畏艱險的奉獻精神。我們從事的職業首先是為讀者貢獻精神食糧,認認真真做好書,提供健康的、符合社會發展需求的產品是責任感和使命感的外化和體現,也是對使命感最好的詮釋和踐行。有了這個使命感和責任心,我們在工作中才會有激情、有熱情、有動力,才會懷著堅持不懈、持之以恒的敬業精神,無怨無悔地去追求。
二 創新的核心是敢于突破常規
教育分社團隊在進行《藍色的家園》教材的編寫過程中,從策劃選題到提交樣張,僅僅用了不到一天的時間,這顯然與我們平時按部就班的工作程序大不相同。而如果按照正常的工作程序,這個項目就拿不下來。在這樣的時刻,教育分社團隊大膽立項,突破常規,為我們探索并提出了一種新的、更加高效的工作方法。
創新首先意味著改變,所謂推陳出新、不落窠臼,無不訴說著一個“新”字。我們長時間在已有的機制下工作,已經適應了這種工作狀態和工作環境,在面臨改變時總有一些不自在,覺得還是不變的好,“以不變應萬變”。其實是安于現狀,被舊的思維方式和工作模式束縛了手腳,不想更不愿意探索新的工作方式。而教育分社創新團隊敢于突破常規,就是對新的工作模式和方法的探索。他們的創新不僅體現在制度性突破上,還體現在產品或服務方式的突破上。把專家請到現場,隨時修改文稿;匯集各家之長,讓自己的書鶴立雞群等等,無不是創新的體現。
三 創新的基礎是堅強的團隊精神
在一項需要團體協作才能完成的活動中,只有一個人有創新的想法而其他人不呼應、不貫徹的情況下,創新就只能夭折。一項創新,一項成果,很多時候已經不是一個人的力量可以完成的,而是一個團隊精誠合作的結果。所以,創新離不開團隊,團隊的存在,團隊精神和意志的發力,為創新活動的完成提供了堅強的后盾。
教育分社團隊中,有入社五年多的編輯,也有去年才入社的新人。他們總能圍繞共同的目標,分工合作,有向心力、凝聚力,這樣才保證了項目組的高效率運轉。團隊并不是讓個人湮沒,也不要求團隊成員犧牲自我,相反,他們在團隊形成的合力下,才更好地揮灑個性,表現出了自己的特長,保證了大家共同完成任務目標。這一點,是我和同事們有目共睹的。團隊首先強調的是協同工作,命令和指示在其次,所以團隊的工作氣氛很重要,它直接影響團隊的工作效率。張性陽同志身為這個團隊的“隊長”,工作干勁足,謙虛好學,不怕煩瑣,把最艱苦的工作留給自己,給了我和同事們以很大的啟發。我們中心經常會組成不同的項目小組,我也經常被委派擔任這些小組的負責人和協調人,從教育分社團隊中獲取的這些寶貴的經驗,必然會有利于我在日后順利地開展工作。
除此之外,我還關注到,創新還要注重細節的完善和流程的順暢。教育分社團隊的取得的成績和順暢的流程是分不開的。策劃思想下達—分工采集類似選題的信息—集中討論并確立基本框架—撰寫樣張—提交選題等等,這一系列的工作環環相扣,在任務重、時間緊的情況下,更加節約了時間,提高了工作效率。教育分社總編輯李忠東還提出了一些建議和意見,如敬業第一、編輯要成為多面手、創新不能停留要擴大戰果等,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李總提出了一個“政通人和”的概念,我覺得比較切中肯綮。“政通”其實就是政策發力,就是獲得部門或者集團的支持,這給同志們做事業提供了一個基礎,能讓大家放開手腳去做;“人和”就是團隊發力,這里包括項目負責人與項目組成員的“和”,也包括項目組內成員之間的“和”,這與我在體會中提到的團隊精神不謀而合。沒有這兩個條件,創新就難以得到持續。
學習教育心得體會 篇3
為了更好的貫徹、實施新的《義務教育法》,為了使學校 和老師領會黨和國家關于義務教育的新精神、新要求,對照新法規范自己的行為,保護學生和自己的權益,切實做到依法治校、依法治教。我校組織了全體教師學習了新《義務教育法》。通過學習,我對教師這個神圣的職業有了新的認識與體會。
1、教師應繼續接受教育,提高自身素質。“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要想成為一名合格的教師,必須具備高尚的道德品質和師德風范,必須不斷的充實自己,不斷的更新自己的學識,必須傳“為人之道”,解“學生之惑”,才能具備廣博的知識,緊跟時代的發展,滿足學生的需求。
2、教師應熱愛社會主義教育事業,堅決貫徹素質教育。義務教育做什么?就是促進人的素質的全面提高。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提高教育質量,讓孩子們全面發展,不是簡單的應試教育、分數教育,而是以素質為導向,培養有思想、有道德的建設者和接班人。這就要求我們在教學活動中要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以學生的發展為中心,著眼于學生自身的潛能開發,使學生的知識、人格、智力、能力、個性等都能得到全面和諧發展。
總之,我們教師一定要明晰自己的權利和義務,做到依法從教。
學習教育心得體會 篇4
我很榮幸能參加這次新教育年會,能跟教育局領導和進修學校的領導以及來自全縣的新教育學校的各位校長,還有全縣的優秀骨干教師一起參會,真的感到很幸福,這也是對我個人成長的鼓勵。而我卻是一個來自新教育學校的普通教師,我之所以能參加第十八屆新教育年會,是因為我申請的新教育先進個人材料————我在新教育實驗的路上摸索前行,被新教育研究院認可。
通過這次參會,聽到來自一線教師的教育敘事,我真正明白了新教育是落地有聲的教育,是一步一個腳印,留下深深足跡的教育。我們要學會積累,記錄我們生活中的平凡小事,用心做教育 ,通過那個記錄這些生活中的小事反思我們的行為,我們才能更快地成長,這些來自一線教師的故事,無不說明他們是在用心做教育,生活中處處是教育資源,我們要用心去做,根據自身條件,尋找適合學校的校本課程,生活處處是學問,看你用心沒用心,用心了就能找出適合的本校校本課程。讓學生在玩中學到知識,體驗學習的快樂和幸福。
通過聽這些優秀骨干教師的敘事,我深深體會到新教育研究院對我們提交上去的這些材料進行了認真地分析和研究,絕對不是憑空想想,隨隨便便胡亂挑選的,而是經過討論分析研究過的這老師也是非常優秀的。而我所提交的這份材料正好把我們學校如何走新教育的路真實的再現出來,我們學校的特色是“培養卓越口才”,而我這學期擔任我校的校園之聲廣播站的主持人,培養了一批優秀的小播音員,播音的內容又來自學生的稿件,誰的稿件一旦被采用又可以激發其他學生的寫作積極性,這樣既培養了學生的卓越口才,又鍛煉了學生的寫作能力。還有我們學校的微作文教學課題的研究過程,彌補了作文教學的難題。不過,我們做的還不夠好,我們只是在新教育實驗的路上摸索前行,還會遇到很多困難和問題的,需要多向這些新教育同仁的學校或個人請教,這正如嚴文蕃教授所言,嚴教授點評了幾位科學老師的敘事演講,幾位老師把自己是做的都講了出來,講的都非常好,但都沒有提出自己所質疑的問題,嚴教授的話雖然有點不好聽,但忠言逆耳,非常接底氣,贏得了陣陣掌聲,真是“良藥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啊!但我相信有了大家的幫助,在新教育的路上,我們會越走越遠的,我們袁校長常對我們說:“方法總比問題多,只要行動就有收獲,堅持就會有奇跡。”
通過這次學習,我深深體會到新教育的力量,社團課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樂趣,校本課程離我們也并不遙遠,我們要做一個有心的老師從我們的實際情況出發,生活處處是學問,處處留心皆學問,看我們老師去如何落實,很多時候,不是要以老師為中心,而是要以學生為中心,讓學生體驗獲得知識的過程很重要。本次年會的中心是“科技之光照亮夢想之路”,新教育的路徑是“做中學,讀中悟,寫中思”。在成都機投小學的的參觀學習讓我深深圳體會到了這一點。
成都市機投小學始建于光緒38年,是成都市城郊地區第一所九年義務制教育示范學校。是一所百年老校,教育設施是一流的,機投小學集中展示了未來學校、數字校園示范校等方面的建設與發展,通過技術助力夢想、夢想照進現實、數據凝煉素養三個主題全面展示學校以現代信息技術為抓手,實現“大創客”理念下科學精神在校園環境、學科建設、學習方式變革等諸多方面的深度融合。向全國的新教育同仁展現機投小學面向未來,創新包容的科學教育發展觀。他們20xx年,學校加入新教育的,以“書香校園、完美教室、卓越課程、理想課堂”四大行動指引師生成長。我們比他們還早一年加入新教育的,我們雖然也走在新教育的路上,但與他們相比,我們還相差甚遠,(人家是省會城市,我們是農村小學。)要不斷努力前行。
機投小學每天藝術館陳列著學校師生的優秀藝術作品。本次展品主題為 “三國韻”,作品均融入三國文化元素,盡情地展現了天府文化。其中的 “三國韻”課程,借助教客平臺,將小學美術教學展示與評價信息化!能借助當地的歷史條件,開發校本課程值得學習。科技與美術交織在一起,那是一個色彩絢爛的夢想世界。數字美術空間的學生活動向我們展示了將科學技術與學科深度融合的美術課堂,為學生營造出更加廣闊的藝術創作空間。
學校的過廳里,孩子們在現場展示著自己的臉譜繪畫、超級黏土手工、書法創作、三國主題文化創作。引得我們駐足觀看,甚至摩拳擦掌當場獻藝。還有他們安排的解說員,這些與我們學校的展示有點相似,更讓我吃驚的是他們的學生能用流利的英語與外國專家交流,英語學習一直是我們學校的短板,學好教好國際語言也很重要。我需要在這方面下功夫。
腦科學體驗中心,一個將你的大腦潛能發揮到極致的神奇地方,讓你了解自己的大腦。參會的嘉賓興致勃勃地在了解著每臺腦科學儀器,并親身體驗著儀器的神奇功能和作用。他們的學生都能熟練的操作,老師就不用說了。
我們還參觀了他們的閱覽室,學生在平板電腦上讀書,評論,老師還可以關注每個學生的讀書情況,自己可以根據自己的理解發表評論,老師可以看到,家長可以看到,同學可以看到。大大激發了學生的讀書興趣,提高了學生讀書的效果。
更讓我震撼的是師生通過平板電腦實現AR效果的課堂教學,可以讓學生身臨其境,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機投小學的李光曦老師帶領5、5班孩子展示了基于AR環境下的科學課堂——《彩虹的秘密》,利用增強現實(AR)技術階梯教室浮現出一道絢麗的彩虹,來賓和孩子們驚呼連連。學生們運用平板和碼片創造了烏云、大雨、彩虹。機投小學的“AR”課堂,正是新教育的一種體現形式、一堂AR科技含量的課!學生真正體驗到科技在課堂中的作用,比老師講多少遍,都管用。我們也要不斷學習電腦網絡技術,以適應現代化教學的需要,不遠的將來,電腦網絡也將走進我們的教室、閱覽室。如果這些教學資源國家給我們配備了,我們因技術不會用,那么科技之光怎么能照亮我們的夢想,走進我們的課堂呢?我感到壓力很大,要真正做到“做中學,讀中悟,寫中思”,很不容易。讓學生能在科技大爆炸的年代里,快樂學習,體驗學習的幸福!是我們的追求,我們教師也要樹立終身學習的思想理念。
機投小學由于設備先進,技術含量高,一節普通的常態課,就能測出效果,校長、專家、家長、教育同仁等都可以在網上點評這節課,他們的課堂是透明的,構筑理想課堂,向課堂要效率已不是傳說。金艷校長說,課堂仍然是她們的主要抓手。一支粉筆,一本書,一塊黑板的年代將要成為歷史。
總之,這次成都之行,讓我收獲頗豐,感受深刻,光感受到還不行,要根據自己學校的條件去踐行。新教育不是光想到就行,要行動,要堅持,要踏踏實實去做,新教育要落地,要看你做多少,而不是想多少,要留下深深地足跡。行動就有收獲,堅持創造奇跡!
我們在新教育的路上摸索前行,我們學校的特色是“培養卓越口才”,新學期我將根據我校條件,從講故事開始,讓學生從讀過的.書中講出自己喜歡的小故事,要求故事不能重復,以此來激發學生去讀書,老師要先讀一些這樣的書,以便向學生家長推薦,更好的駕馭課堂。我會不斷學習,努力提高自己的各種能力,適應教育的需要,爭取做一名優秀教師而努力。
學習教育心得體會 篇5
當前有一種聲音認為,現行課堂上推行的合作學習很多流于形式。在有人聽課的時候,教師就會把學生的座位由為講授服務的“秧田式”改為合作討論的“圓桌式”,6-8人圍坐在一起,似乎這樣就是合作學習,似乎這樣就能體現新課程改革的要求。一位學者評價一節以合作學習為特征的課,搜集的課堂數據顯示:課上教師示意學生合作學習達18次,而16次合作屬于低效合作,2次屬于無效合作。
在這樣的課堂上,合作變成了短暫的“合坐”,教師不理解,學生難接受,課后隨即也就像扔垃圾一樣把它丟棄了。這樣的“合作”作秀意味過濃,因而也不可能成為學習的常態。
我讀了張素蘭老師的《合學教育:打造教育動車組》一書后,才逐漸了解了小組合作學習的內涵。
(1)關注學情決定合作是否順應需要
我們可以把牛牽到岸邊,卻不能按住牛頭強使之喝水。合作學習亦然。合作學習是學生的學習需要,然而這并不意味著學生時時處處都需要合作。心理學的“需要理論”是我們推動合作學習時不能不思考的角度。合作學習是否有效,首先要看教師是否在需要合作的時候設置合作。
(2)小組的合理構建
第一、合作小組的成員之間應該存在差異,包括智能、性格、成績差異,但差異都不能過大。
第二、合作小組的成員之間同性別組合優先
由于中學生正處于青春萌動時期,所以在組合小組時,應該首先考慮同性別組合優先,以避免不必要的“感情糾葛”。
第三、合作小組的成員之間尊重自愿,整體協調。
“強扭的瓜不甜”這句話很生動地闡述了一個處事原則:不要強加于人。尊重自愿、整體協調的原則包含兩層意思,一個是就個體而言,在組合學習小組時要充分尊重學生意愿,努力使得愿意組合的同學組合到一起,二是就整體而言,要有班級整體的協調,有班級的通盤考慮。協調時,要鼓勵那些班委、團員表現出高風亮節。
第四、合作小組的成員之間要保障麻煩程度最低,方便程度最高
各小組確立以后,要在座次上提供方便。如:1、把學習相對薄弱的同學排在前面,把學習相對較好的同學排在他的后面,當組員回頭去問問題時,給別人帶來的麻煩比較少,有利于合作的穩固與發展。2、一是單獨組成理科合作組、文科合作組;二是組成文科與理科互相補充的合作組。
第五、先觀察后組建,先磨合后穩定
在師生初步了解、同學彼此愿意的前提下,可以進行合作學習的試運營,然后磨合、調整。
(3) 把復習挪到課上,設置合作復習環節。
在上課伊始,教師留出約5分鐘時間,由學生互相提問、講解、補充、糾錯。
教育家阿希姆·福爾丁斯說過:“任何事情只聽到或者讀到一次,一個月內就會逃出記憶。如果把它教給別人,它便變成身上的一部分,除了死亡,不會被奪走。”復述學習內容,不但有助于理解和記憶,而且還能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樣的合作能夠保證復習過程中的全員參與,保證復習質量,使復習具有個性化特點,從而把鞏固性復習或準備性復習落到實處。
推演開來,以學情為基礎,在需要印證核實、拓寬加深、復習鞏固、合作探究的環節設置合作學習,在知識重點合作鞏固、在知識難點合作攻關、在知識生長點合作催生、在知識易錯點合作辨析、在知識易忘點合作記憶,這樣的合作才能夠遠離作秀,服務于教學。
(4)深度的合作不同于工具化的“一幫一,一對紅”。
一幫一是單向的,而合作是雙向的。只有把學習優異的學生當作獨立發展的生命體,合作學習才能夠得以深入。在合作學習中,在加深理解、強化記憶、提升興趣的同時,教師需要讓學習優異的學生實現在以人為鏡的對比中反觀自照,在與異樣的思維碰撞時拓展視角,在講述知識的過程中訓練表達,在人際交往中將心比心練達人情。在互相講說的過程中,他們以說激思、以說驗思、以說校思、以說定思,從“聽明白”到“想明白”再到“講明白”,實現明白境界的三級跳。面對其他同學的錯題,教師還要幫助學習優異的學生樹立這樣一種意識:幫人改錯等于幫己防錯,同學出現的錯誤就是自己的學習資源。
(5)是否合理控制小組人數決定了合作能否緊密細致
小組的學生數量是決定合作能否深入、能否遠離作秀的因素之一。實踐證明,兩人組成的學習小組效率最高。如果合作小組人數太多,就容易造成合作的形式化。
兩個人的談話,彼此都很難“溜號”。三個人談話,其中的一個人就有可能被“邊緣化”,其參與程度會低于另外兩個人。兩人一組最小規模的合作,為處于相對弱勢的學困生創造了充滿心理安全與自由、保護自尊的氛圍,各類學生也都能全身心地參與到小組合作之中。
學習《合學教育》心得體會,標簽:師德學習體會,教師師德學習體會,
兩人學習小組固定后,教師還可以把相鄰的小組組成大組,小組解決不了的問題就在大組內解決。塔式的組織結構,使學生學習時產生的很多問題被消化在基層,消化在課上。教師要講的,就只剩下那些需要拓展提高的內容,以及學習中遇到的共性問題。
把時間、問題和學習的主動權交還給學生,小組規模最小化,小組間彼此聯動,學習優異的學生發揮輻射功能,這樣就創造了合作學習的別樣風采。學生遇到的問題得到個性化解決,學習困難的學生在課堂上得到及時有效的關照,學習優秀的學生也在彼此交流中得到認知拓展和能力提高。這樣的合作學習會因為真實有效而遠離作秀。
通過學習我懂得了,凡是合作學習開展得好的教師,都十分注意以科學的學習方法引領學生,并輔之以深入細致的合作思想滲透。合作學習是葉,合作思想是根。如果只在形式上合作,那么合作學習就注定只能淪為一個口號,或是一個名不副實的標簽。
學習教育心得體會 篇6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角色不僅是知識的“呈現者”、對話的“提問者”、學習的“指導者”、學業的“評價者”、紀律的“管理者”,更重要的是課堂教學過程中呈現信息的“重組者”;沒有教師這個“重組者”角色起到的重要作用,就不可能有高質量的、有效的師生互動,學生將有可能變成散沙一團,教學也會失去它的意義。所以,“新基礎教育”不是不關注教師作用的發揮,而是要求教師在新的水平上發揮教學過程“重組者”、動態生成“推進者”的重要角色。
教師是如何成為教學過程“重組者”和動態生成“推進者”,從而實現教師的成長和發展呢?經過兩年的探索,我們從教師身上看到如下可喜的變化:
一、更加全面地關注學生的發展
從實驗教師上課過程的表現看,教師對學生的關注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關注學生的生活經驗。學生的生活經驗是課程的主要組成部分,也是課程生成和發展的基礎。如在數學課中,“數學問題生活化”和“研究性學習”被有機地結合起來。在上課過程中,教師將學生置于現實生活問題的情景之中,使教學活動步入“創造一種學生容易接受的氣氛”的佳境。在這樣的課堂中占主要地位的不再是單純的知識和技能,而是教師組織指導下的學生活動。
——關注學生的學習方式。葉瀾教授在闡述新教育觀念下的學生觀時,認為新學生觀就是注重學生發展的潛在性、主動性和差異性的學生觀。這是教師在教育中努力探索的最大可能調動學生積極性、讓學生逐漸成為自己發展的主人這一教育行為產生的觀念性前提。作為教師要運用學生學習方式的多樣性、差異性和選擇性:在接受式的學習方式中,學生的學習活動主要是聆聽、練習、回答問題和記筆記,整個思路是跟著教師轉,活動比較整齊劃一且呈現集體化的特征;而在主動發展的學習方式中,學生是在探究中學習,其個性特點表現較為突出,教師對學生的關注變得更為復雜和細微了。
——關注不同智力類型的學生。在傳統的應試教育環境下,學校和教師更為關注的是學生的學業成績,而且一般來說是用學業成績這把尺子去衡量和評價學生;“新基礎教育”則更多的是使用發展性評價,關注學生狀態的變化。它吸收了美國哈佛大學加德納教授的多元智能理論,構建了多元的課程智力結構和多元的課程評價體系。近幾年,我校大力開展兒童智能開發實驗,開設了音樂、體育、藝術、科技、奧林匹克等多類實驗小組近42個,學生參加省市區多類比賽取得了上百項榮譽,學生在學校學習過程中體驗到多元智能開發給自己發展帶來的益處,表現得更加自信了。同時,多元智能實驗反過來激發了學生對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學校學生的學業成績普遍有了較大提高。這是一個非常生動有趣的現象,多元評價的推行,改變了那種“清一色”的學生智力觀,一大批不同類型的學生脫穎而出。
——關注學生所在班級的狀態。“新基礎教育”非常重視學生的學習過程和學生在學校生活的質量。教師要使學生有一個良好的學習氣氛、學習心境和人際關系,就必須努力搞好班級的建設。在班級建設中,學校更多研究的是如何“把班級還給學生”,具體做法包括:增設班級崗位,使班級的每個同學在班中都有自己的崗,都成為班級的主人;建立班級崗位輪換制,使不同的學生感受不同崗位的不同職責及做好本職工作的重要性,增強同學們的承受變化、挫折能力和自信心,從而鍛煉學生在未來社會中生存發展所必備的品質和心理素質;豐富班內評價,把評價的權利還給每個學生,逐步引導學生建立多元評價方法,學會規范評價及動態評價,而且要求學生在評價別人時如何正確地評價自己;建立班級心理健康教育網絡,由學校心理健康研究室牽頭,由各班班主任參與,全面研究班級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加強班級文化建設,學生們對班級更加熱愛了,他們在班級里找到了自己的位置,能力也得到了多方面的發展。這正如葉瀾教授所說:“群體的個性不是靠教師塑造,而是由他們自己用心和行動創造形成的。”
二、教師的教學方式發生了較大的變化
“新基礎教育”認為:教學過程的基本任務是使學生學會實現個人的經驗世界與社會共有的“精神文化世界”的溝通和富有個性化和創造性的占有;充分發揮人類創造的文化對學生“主動、健康發展”的教育價值。教學過程中師生的內在關系是教學過程創造性之間的交往(對話、合作、溝通)關系,這種關系是在教學過程的動態生成中得以展開和實現的,“多向互動,動態生成”是教學過程的內在展開邏輯。在新基礎教育條件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與學生積極互助,共同發展,注重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教師要的是要創設豐富的教學情境,信任學生的學習能力,營造一個輕松、寬容的課堂氣氛。
三、教師逐步向專業化發展
當教師僅僅是個“知識傳授者”時,教師的職業是可以被同等學歷的人所代替的;而只有當教師成為“學生發展的促進者”時,教師的職業才具有了不可替代性。葉瀾教授指出,教師的專業教學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教師應該具有與時代精神相通的教育觀念,并以此作為自己專業行為的基本支點。教育觀念是指教師在對教育工作本質理解基礎上形成的關于教育的觀念和理性信念。從“新基礎教育”的角度看,主要是在認識基礎教育的未來性、生命性和社會性的基礎上,形成新的教育觀、學生觀和教育活動觀。其次,教師的專業教養在知識結構上不再局限于“學科知識+教育學知識”的傳統模式,而是強調多層復合的結構特征。再次,當今社會賦予教師更多的責任和權利,提出更高的要求和期望;教師要具備三種基本的能力,即理解他人及與他人交往的能力、管理能力和教育研究能力。
具有教育智慧,是未來教師專業教養達到成熟水平的況態。教師的教育智慧集中表現在教育、教學實踐中,即具有敏銳感受、準確判斷生成和變動過程中可能出現的新情況和新問題的能力;具有根據對象實行和面臨的情境,及時作出決策及選擇,并調節教育行為的魄力;具有使學生積極投入學校生活,熱愛學習和創造,愿意與他人進行心靈對話的魅力。教師的教育智慧使他的工作進入到科學和藝術結合的境界,充分展現出其獨特的個性;教育對于他而言,不僅是一種工作,也是一種享受。
“新基礎教育”為教師職業的專業化提供了條件和機會,教師的工作將變得更加豐富,教師自身將變得更加自主、自信、自尊和自豪。
學習教育心得體會 篇7
20xx年街道黨工委、辦事處提出了“12555”總體工作思路,同時針對城市管理工作提出了“1235”的工作思路,此次在城管隊伍內部開展學習教育活動是非常及時、必要的。通過前期的學習教育活動為我接下來的執法工作打下堅實的理論基礎、提高了思想認識。我將前一階段學習教育心得總結如下:
一、通過培訓,使我認識到學習教育活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開展學習教育活動,是應對當前嚴峻社會形勢的重大舉措。當前我們正處在大拆遷、大開發、大建設、大發展關健時期,社會矛盾日益突出,開展學習教育活動,是街道黨工委、辦事處著眼于當前彈子石地區社會發展的形勢,著眼于推動彈子石地區科學發展,著眼于加強我街道“服務窗口建設、創建示范街道”作出的重大決策。面對當前社會矛盾日益突出的形勢,我將始終沿著正確的方向開拓前進,穩中求進地開展執法工作。
(二)開展學習教育活動,是進一步加強執法隊伍建設的迫切需要。去年,全市開展了“行政執法隊伍建設主題年活動”,全市各級行政執法隊伍不斷加大隊伍建設力度,執法隊伍建設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但形勢依然嚴峻,任務仍然艱巨。
(三)開展學習教育活動,是進一步提高工作作風、優化執法效率的重要內容。近年來,通過開展爭先創優、民主評議、七個一等活動,自己的工作作風有了明顯的轉變,辦事效率有了明顯的提高。但同時也要清醒地看到,仍有許多不盡人意的地方。
(四)開展學習教育活動,是進一步密切執法隊伍和群眾關系的必然要求。實現群眾利益是促進社會和諧穩定的關鍵。越是在困難重重、挑戰嚴峻的時候,越要團結群眾、依靠群眾、造福群眾,以贏得群眾的信賴和支持,上下同心,共克時艱。思想作風問題說到底是對人民群眾的態度和感情問題。在當前形勢下,群眾面臨的困難可能更多,出現的矛盾也更多,社會不穩定因素更多,必須引起執法隊員的高度重視,切實加強思想作風建設,加執法隊伍與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真情投入強服務、凝聚合力保發展、維護穩定促和諧。
二、通過學習培訓,使我清楚地體會到要不斷加強素質和能力培養和鍛煉
(一)要不斷強化大局意識和責任意識。要樹立全局利益第一位,局部服從整體,小局服從大局的原則,始終保持健康向上、奮發有為的精神狀態,增強勇于攻克難關的進取意識,敢于負責,勇挑重擔。
(二)要加強溝通與協調,熟練工作方法。要學會溝通與協調,要善于與領導、隊員、當事人溝通,要學會尊重別人,放下架子,不利于團結的話不說,不利于團結的事不做,積極主動地開展工作。要經常反思工作、學習和生活,把反思當成一種文化,通過反思,及時發現自身存在的問題。
(三)要寬宏大量,學會包容。包容是一門藝術,是一種境界,要達到這種境界,就必須擁有博愛的心,博大的胸襟,還要有一份坦蕩、一種氣概,包容是人生的財富。包容不等于遷就和放任自流,包容別人的過錯,是為了讓別人更好地改過,與人相處要學會容納、包涵、寬容及忍讓,做到心理相容。
(四)要注重執法形象,增強綜合素質。執法隊員的禮儀形象體現了黨和政府的形角,文明執法、規范執法是每一個執法隊員的基本要求,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具備文明素質,做一個堂堂正正的人,做一個懂文明、有禮貌的謙謙君子。同時只有當每一個人隊員都具備了高素質,我們的工作才能做好。
接下來的學習,我將繼續查找自身存在的不足,在學習中整改、提高。
【實用的學習教育心得體會范文錦集七篇】相關文章:
實用的學習教育心得體會范文錦集十篇01-09
實用的學習培訓心得體會范文錦集七篇12-26
有關學習教育心得體會范文錦集六篇12-10
關于學習教育心得體會范文錦集五篇12-05
教育學教育心得體會范文錦集七篇01-01
精選學習教育心得體會范文錦集6篇12-19
【精華】繼續教育教育心得體會范文錦集七篇01-01
實用的學習培訓心得體會范文錦集九篇12-31
實用的學習培訓心得體會范文錦集8篇12-28
實用的學習培訓心得體會范文錦集5篇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