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愛大學生癲癇患者的心理健康
2017年6月28日是第十一個“國際癲癇關愛日”,今年的主題為“關注校園內的癲癇患者”。下面讓我們一起來關愛大學生癲癇患者的心理健康。
大學生癲癇患者的心理特點及原因:
1、抑郁:大學生正處于多愁善感的年齡階段,一旦患了癲癇,抑郁的特點就更加明顯,心理負擔加重,心情不暢,自我調整能力較差,時間久了會形成較嚴重的精神抑郁,影響治療效果。
2、自卑:大學生心理承受能力不夠完善,癲癇發作不分時間、地點、場合,給患者造成一定的恐懼心理,加上周邊同學有意無意的傷害更給患者帶來嚴重的精神負擔,慢慢患者產生自卑情緒,學業受到影響,不敢接觸異性,甚至出現絕望、自殺。
3、孤獨:大學生充滿激情、熱愛交際,但患了癲癇后,工作、生活、學習等方面受到一定的限制,于是便容易陷入孤獨,不愿和同學交往,不愿參加集體活動,喜歡一個人呆著。特別是性格本來內向的患者孤獨感更強。
4、悲觀:由于上述幾個特征的存在,癲癇患者受到極大的心理創傷,是產生悲觀情緒的一個原因。癲癇是一種需要長期治療的慢性病,對患者身心容易造成嚴重傷害,動搖了患者戰勝疾病的信心,甚至產生絕望心理。
如何消除大學生癲癇患者的心理障礙
1、正視疾病,配合治療。大學生自學能力強,對事物的辨別能力較高,首先要通過當面咨詢正規權威醫院醫生、網絡等手段正確認識疾病本身。癲癇是一種神經元突發異常放電而產生神經功能障礙的一種疾病。我國約有900萬患者,古希臘著名的思想家蘇格拉底、荷蘭的后印象派畫家梵高、法蘭西第一帝國的皇帝拿破侖等世界名人據說都可能是癲癇患者。目前醫學上對癲癇的認識越來越透徹,約70%的患者通過口服藥物可以達到理想的效果,30%的患者通過外科干預可以治愈或改善。其次聽取專業醫生建議積極配合治療。若行藥物治療,醫生會根據患者病情調整藥物種類或使用量,患者需及時溝通不同藥物及劑量下自己的實際情況,以便醫生制訂個體化的方案。患者一定按時、按量吃藥,不可自行停藥,以免加重病情。若需外科干預,不要恐慌、畏懼,保持平常心態,配合醫生進行科學的術前評估,從而讓醫生采取正確的手術策略,提高療效。
2、生活規律,勞逸結合。大學生癲癇患者要早睡早起,三餐定時定量,不偏食,不多食,講究飲食衛生,早晨和晚間應適度參加力所能及的體育健身活動,男女朋友間不縱欲,不迷戀網游、不參加刺激性的'活動。病情穩定前約束活動場所,避免去有危險性的地方,如高處、池塘、河邊、游泳池、船上等,避免駕車等。掌握自己發病的規律及發作誘因,避免受到已知不良因素的刺激。
3、建立自信,與人友好。大學生應當保持熱情、自信、樂觀、堅強、進取的心態,積極參加各項豐富多彩的健康有益的校內校外活動,發展自己的興趣愛好,培養自己健康的情趣,陶冶自己的情操,盡管患有癲癇,但一定要正視自己的疾病,相信隨著醫學的發展自己是可以治愈的。不管是發作或是生活方式的受限都是有期限的,只要積極配合治療,一切都會好轉。做好打長期戰的準備,即使面對少數人的異樣眼光或非議,也要昂首挺胸,告訴自己“我只是暫時得病了,沒什么大不了。疾病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的心魔”。自己為自己創造理想的生活、工作環境,努力消除發作誘因。多和同學、朋友溝通,參加聚會,戀愛時坦誠相待,不隱瞞避諱,隨時隨身帶藥,并盡量有友人相伴,避免發作時出現意外。
4、心理咨詢,接受幫助。大學生癲癇患者要敢于尋求心理咨詢,可以找專業的心理咨詢師、自己尊敬的長輩、或關系好的朋友、或信賴的醫生;通過咨詢交流及早將不良的心理扼殺在萌芽狀態。善意的看待并接受同學、老師及社會的幫助,不產生逆反心理。
癲癇是可防可治的,抑郁、自卑、孤獨、悲觀等不良心理都不利于癲癇病情的控制,甚至會加重病情進展,在治療疾病本身的同時,減輕甚至消除心理問題,強調“身心同治”是大學生癲癇患者取得良好療效的關鍵。
【關愛大學生癲癇患者的心理健康】相關文章:
癲癇患者常見的心理問題08-03
癲癇患者必備的護理知識08-14
哪些水果癲癇患者不能吃11-05
癲癇病患者如何克服心理問題08-08
癲癇病患者應該如何克服心理問題08-08
癲癇病患者易產生哪哪些心理問題呢08-30
心理健康知識講解:關愛心理健康10-31
心理干預對精神癥患者心理健康的作用11-10
小兒癲癇的護理方法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