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上學路上》有感(集合12篇)
當品味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增長不少見聞吧,不能光會看哦,寫一篇觀后感吧。那么你真的會寫觀后感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觀《上學路上》有感,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觀《上學路上》有感1
“我賺到錢了!”這句話深深地震撼了我的心靈,我的眼前又浮現了一個小女孩在黃土地上邊跑邊揮著手中捏得皺巴巴的二十四元八角的學雜費,為理想實現而激動地奔跑著……路的盡頭是她魂牽夢繞的“上學路”。這是我今天看的電影——《上學路上》中一個令人難忘的鏡頭。
這部影片介紹了主人公王燕因為家境貧寒,面臨著輟學的危險,歷經了千辛萬苦,終于賺到了浸透了汗水的二十四元八角的學雜費。二十四元八角對于我們來說只是一個小數目,對她來說卻是一筆巨款。你看,為了賺到去摘枸杞的十元車費,她偷賣雞蛋、賣筆、賣羊……每“筆”買賣所得的一分一毫都是浸透汗水。是什么讓她這么執著,這么鍥而不舍呢?是心中的理想——上學!因為她想上學,不想像“三花姐”那樣屈從命運的安排,早早結婚,她苦苦地與命運抗爭,在求學路上努力拼搏,為理想執著地奮斗著,她終于成功了!
這不由得讓我想起了第一顆原子彈時的情景,當時眾多科學家在鄧稼先的帶領下,廢寢忘食地工作,由于工作需要,他們長年離開家人,堅守崗位,甚至親人生病也沒辦法探望。由于在荒涼的戈壁中工作,一個個暈倒在沙漠中,但仍然操縱著機器工作。是什么力量使他們如此執著呢?是心中的理想,這理想便是為了祖國的殊榮,為了給中國人爭一口氣,為了向全世界證明中國的科技實力,他們在技術落后,只有手搖計算機,且在外國人的冷嘲熱諷中,研制并發射了讓中國人感到揚眉吐氣的“爭氣導彈”。
是呀,如果心中沒有理想,科學工作者何來的動力廢寢忘食地工作呢?如果心中沒有理想,科學工作者們又怎能忍受與親人長期分離的思念之苦?讓我們再來看看吧,那些胸無大志,沒有理想,沒有奮斗目標的人會怎樣?我有一個鄰居,一個聰明的女孩子。她父母從小就為她營造了一個非常好的學習環境,教育她要樹立遠大的理想,鼓勵她以考上清華北大學校為目標,并為這個目標奮斗,可她當時卻想,自己現在才是小學,要想那么多干啥?現在能快樂就快樂,能輕松就輕松。就這樣她一年又一年得過且過糊糊涂涂地過來了。今年她考大學,不要說什么清華北大,就連三線B也入不了圍,她落榜了!她終于后悔了,后悔當時沒有聽父母的話,可一切都晚了…… 究其原因,是她缺少主人公王燕那種為理想而奮斗的精神。
“我賺到錢了!”這是實現理想之后抑制不住心中激動的感人的話。沒有理想就沒有目標。沒有理想,人生也就無所追求,沒有理想,就沒能體驗到成功之后的那份激動。朋友們,讓我們也為心中的理想而奮斗吧!
觀《上學路上》有感2
一望無際的黃土高原,貧瘠干涸的寧夏西海固,那里的孩子不知道什么是森林,卻向往著用知識改變命運。淳樸的農家女孩王燕,為掙夠下學期的學雜費,從自家的0個雞蛋開始,進行了一系列的交易,克服重重困難,最終在開學的那一天將被汗水浸濕的 . 元錢放到王校長手中。
《上學路上》這部電影,使我的內心受到了強烈的震撼。不僅僅是因為西海固的窮困,而是王燕面對苦難的態度,她一點都不悲觀、怨天尤人,也沒有聽任命運的安排,象三花姐一樣相親嫁人。相反,她是快樂的,是堅強的,她懂得通過努力去改變自己的命運。
而我們這些生活在城市中的小皇帝、小公主們呢,每天衣來伸手、飯來張口。遇到困難,就畏縮不前,張口叫爸爸,閉口喊媽媽,宛若父母身上的寄生蟲。
有句諺語:“苦難是石頭,決心是榔頭。”人生像是一條鋪滿荊棘的路,走過人生的唯一辦法就是踏過去!王燕的《上學路上》使我從中懂得:我們應該珍惜我們所擁有的,面對困難不退縮,面對順境不驕奢,要有堅強的人生信念,做什么事都要有決心,要堅持不懈地去努力。所謂有志者事竟成,只要你不向命運低頭,就一定能達成自己的心愿!
觀《上學路上》有感3
今天,我在小桔燈看了一個十分精彩但十分感人的電影——走路上學。
片中講述了住在怒江邊的姐弟倆與他們的媽媽,姐姐叫娜香,弟弟叫瓦娃,由于當地的人穿,沒錢建橋,于是姐姐娜香每天都要冒著跌入怒江的危險,溜繩索上學,而弟弟瓦娃也對學校生活充滿了向往,便羨慕不已,可是當年差點跌入怒江的媽媽卻一心不同意瓦娃一個人溜索上學說是要等阿吧回來才能去溜索,可早已等不及阿壩回來的瓦娃在一天趁阿嗎出去時自己偷偷的拿了家里的繩索,自己一個人偷偷地溜了索,來到了他姐姐所在的學校,偷偷的站在門口偷聽老師上課。
不久,姐姐娜香的學校來了個新老師,名叫聶老師,第一次來鄉村當老師的她在進教室后看到了教室中的孩子在這個大冬天的一個個穿了不是拖鞋的,就是赤腳,一直住在城里的她為這群孩子感到了深深的擔憂,眼神里也滿滿地充滿了心疼,于是,她便把所有的孩子叫了出來,在陽光下一個個耐心的為他們量腳的尺寸,并發動自己深圳的朋友們一個個捐款,為這一個個活潑可愛的孩子們一個人買了兩雙襪子與一雙小雨鞋。
有一次,聶老師要來做家訪,第一家就是娜香的家里,而得知情況后的瓦娃生怕自己偷偷溜索的事被發現,便選擇了躲在山丘后面避而不見,可剛剛來串門的村長卻發現了瓦娃,一把把瓦娃給抱進了家里,而瓦娃偷偷溜索的事情也就真相大白了,生氣的阿罵答應了給瓦娃一雙雨鞋就不讓瓦娃去溜索的條件,瓦娃可喜歡這一雙雨鞋子了,連睡覺都要抱著,還在偷笑呢!
娜香放學回家去小店買鹽時意外發現了一雙十分適合弟弟瓦娃穿的鞋子,可是一聽價錢后她立馬放下了這雙漂亮的鞋子,眼里充滿了滿滿的不舍,正巧看到這一幕的聶老師大方的買下了這雙鞋子,并且大方的送給了瓦娃,興高采烈的娜香把鞋子放進了自己的包里,可是在溜索時意外卻發生了。那雙鞋掉出了包,娜香想伸手去抓,可是那繩子卻斷了,姐姐娜香就這樣掉進了滾滾的怒江里。
我覺得這個電影里有許多感人的場面,比如當瓦娃為娜香穿上雨鞋時,方聶老師在為孩子們量腳時,當瓦娃拿著娜香做的風車時……
希望遠處山區的孩子們能更好的得到安全的保障。
觀《上學路上》有感4
星期五下午,我們全體師生到浮動電影院看電影。我們看了一部很有教育意義的電影——《上學路上》。講的是:
王燕是一個13歲的小學生,生活在貧困的西北。因為家里窮,因為她媽媽重男輕女,所以她媽媽決定下學期只讓王燕的兩個弟弟上學,而不讓王燕上學。看到這里,我心里像打翻了五味瓶。我不僅為王燕不能讀書感到同情,更為不認真學習的我感到愧疚。我生活在優越的環境中,身邊有父母的呵護,老師的關心,我卻從不認真學習;而好學的王燕,她雖然出生在貧困的大西北,在惡劣的環境下學習,但是她十分刻苦認真,可是她媽媽卻不讓她讀書。與王燕相比,我是多么幸運啊!
影片中還講到王燕苦苦地哀求她媽媽讓她上學,她媽媽在萬般無奈下答應了,但是有一個條件,那就是要王燕自己賺學雜費。王燕在以后的日子里,想盡一切辦法,歷經無數困難,終于籌足了24.8元的學雜費!看到這里,我不禁聯想到生活在優越的環境中得我們。我們每個人在家里就像父母的心肝寶貝。每個學期結束以后,我們只管在家里閑著,下個學期又可以再去上學,我們根本不用擔心下學期的學費,更不用自己東奔西跑賺錢讀書。與王燕相比,我是多么幸運啊!
看了這部電影,我受益良多。大西北的同齡人雖然在物質上比不上我們,他們沒有漂亮的衣服,沒有美麗的校園,也沒有先進的教學條件,但他們是多么熱愛學習啊!我們要少吃零食,多積攢零花錢,因為大西北還有許許多多的同齡人需要我們的幫助。我們生活在同一片藍天下,應該互相幫助,向他們多學習。
觀《上學路上》有感5
在我們幸福時,應該想到那些生活艱難環境的山區孩子們。
——題記
前天,我在家里看了一個電影,片名叫《走路上學》,是一部讓人看了受益匪淺的電影。
本片是真實事件改編的,講述了云南怒江峽谷邊上的馬吉鄉里住著的一對姐弟倆。姐姐名叫娜香,弟弟名叫瓦娃。弟弟瓦娃每天看到姐姐娜香溜索上學,他十分渴望著與姐姐娜香一同去上學。但是母親不讓他溜索,讓他等父親打工歸來,才可以與姐姐娜香溜索去上學。
有一次,瓦娃決定偷偷地溜索,去江對面的學校偷聽老師講課。后來,從大城市深圳來實習的小聶老師看到孩子們沒有鞋子穿,讓自己的朋友們為孩子們捐了一雙雨鞋。
一復一日,年復一年。終于有一天,母親發現了瓦娃偷偷溜索,十分生氣。看到了姐姐的紅雨鞋后,答應母親不再偷偷溜索。他在睡覺時抱著紅雨鞋,在夢里露出了笑容。
有一次,娜香去商店里買鹽。看見了一雙小帆布鞋,正是適合瓦娃穿的鞋子。才16.5元,很便宜。她只剩下1元錢了,最后,將鞋子輕輕地放回去了。看到這一幕的小聶老師,買下了它,送給了娜香,他十分開心。
溜到一半時,鞋子要從書包里掉下來。娜香急著拿鞋,突然,她掉入了滾滾的怒江中……
自從姐姐娜香死后,瓦娃的心理已受到了沉重的打擊,從此,不再與別人說話。小聶老師來家里上課,要看他的畫,瓦娃帶著她到房梁下看到了與娜香一起上學的畫。可惜,姐姐娜香無法再看到了。
后來,馬吉鄉終于有了一座大橋。瓦娃走在橋上,想象著與姐姐娜香一起快快樂樂的去上學。
看完這部電影后,我的心頓時沉痛了下來,我想:“我們有那么好的生活,應當好好珍惜。”
愿偏遠山區的孩子們學習進步,生活愉快。
觀《上學路上》有感6
在我們的心中,軍人有著保家衛國的大愛;老師有著無私奉獻的關愛。今天的開學典禮上一部名叫《走路上學》的電影讓我明白了,即使是像我們這樣平凡的孩子也會有感人至深、永恒的愛!
這部電影講述了一個小女孩和一個小男孩的故事。他們居住在怒江大峽谷,要想過江,必須滑索過去。
在其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姐姐從滑索上掉下去的那個瞬間。姐姐從江對岸帶回一雙鞋,是給弟弟穿的,因為她的包太滿了,所以在溜索的過程中,給弟弟的鞋子掉下去了,她情急之下伸手去夠,就在這時;輪子失去了重心,女孩不幸掉落,隕落于花季。
她為什么要去撿鞋子呢?要是不去撿,她就不會掉下去,不是嗎?可是她偏偏這樣做了,因為她對弟弟的愛。她穿著新雨鞋,而弟弟只穿著一雙舊鞋,看到新鞋,他一定會欣喜若狂。鞋一旦掉下去,弟弟最想要的東西就沒有了,他眼神中那滿懷的期待將會變成失落!所以,姐姐不顧一切的去撿那雙鞋,去挽回弟弟臉上的笑容。
這個畫面定格在我的腦海里的一瞬間,我想起我的姐姐和妹妹。我們在一起時經常吵的不可開交,但是我們一分開就會彼此非常想念;我們會把自己喜歡的玩具讓給對方。我應該珍惜生活中美好的親情、友情!
愛是人類永恒的話題。如果影片中的姐姐沒有掉下滑索,他們長大以后,即使人變了,物變了,但是他們之間的愛,永遠不變!我相信,世間所有美好的情誼,永遠不變!
觀《上學路上》有感7
“撲通”一聲,一位名叫娜香的小女孩在放學回家溜索的時候,給弟弟買的'新鞋子快要掉了,娜香一急,伸手去抓,結果不幸墜入波濤洶涌的江中。
《走路上學》根據真人真事改編。講述了生活在云南怒江邊上的小姐弟倆,姐姐為了到對面去上學,而不得不每天命懸一線、溜索過江。弟弟向往上學卻因溜索的危險而被呆在家里。后來姐姐因弟弟的新鞋而墜落江中,弟弟從此沉默寡言,直到政府修建了一座新橋,他才得以“走路上學”。
現在我們的生活無憂無慮,不用溜索過江,也不會一年四季穿拖鞋。的確,幸福生活就在我們身邊。這讓我想起了在洗澡時,我一邊玩水一邊用沐浴露吹泡泡,還不時哼幾句歌。吃飯時,專挑好的吃,有時還吃了一半,就不吃了。想起香娜和瓦娃天氣那么冷,才穿一對拖鞋,而我們卻要挑三挑四的。而大峽谷里的孩子,要用繩索綁穩自己,穿過波濤洶涌的大江,這是多么危險的事情呀!而我們天天上放學都是車接車送,最起碼不用溜索吧!我們是多么的辛福呀,衣食無憂,而有些孩子卻生在福中不知福。我被他們的姐弟情感動了,在姐弟之間能有這么深的姐弟情是很難得的,尤其在城市,姐弟都是搶吃的,搶用的,幾乎什么都搶,天天吵架。而瓦娃和娜香卻不一樣,他們互相幫助,互相關心,從來不吵架。姐姐無論什么都會讓著弟弟。
看完這部電影,我和媽媽都深有感觸,在回家的路上媽媽說:“看到娜香天天這樣溜索上放學我都起雞皮疙瘩了,心里可是膽戰心驚啊。會不會是她媽媽早就知道這樣溜索會出問題的所以才不敢讓瓦娃去溜索啊?這樣做真的很危險,稍有閃失都會沒命。你啊,還說你多不幸福,生活多不好。”我心想:媽媽說的沒錯啊,娜香媽媽可能真的是因為安全問題,才不肯讓瓦娃溜索上學的,畢竟瓦娃是男生。回家后查了一下資料,原因真的是因為常有人掉落湍急江中,或溜索受傷,所以媽媽堅決不讓瓦娃過江,買鹽打醬油的事情,也都由姐姐承擔。我跟媽媽說:“或許真的是那也不奇怪啊。哎呀!我知道啦,我很幸福,生活很好。最起碼不用像娜香那樣溜索上學。”
《走路上學》這部電影使我受益匪淺。我們現在年紀這么小,就那么幸福,所以我們要知福享福,當你覺得不幸福的時候,再想想大峽谷里的孩子是怎樣度過的。以前,我只要聽到放假的消息,就高興得不得了,聽到“上學”二字就十分煩惱。當我看完這部電影時,我才知道那些貧困山區的孩子為了上學付出了多少艱辛的汗水、淚水,有些甚至還不能上學呢!因此,我們要珍惜現在美好的生活!
觀《上學路上》有感8
“窮人的孩子早當家”,這句話就是一個真理。她們沒有我們那么舒適的生活,但她們有一顆向往美好的心。
一個十多歲的小女孩為了上學辛辛苦苦地攢錢,遇到困難她決不低頭,樂觀面對。在街上賣雞蛋,哭著叫別人把羊羔賣掉——她是如此的堅強。確實,小女孩憑著她那種愛學習,愛上學的信念跨過重山,她那一句句“我要上學,我要上學”,使我為她而高呼,為她而驕傲。一顆求學的心又是多么地強烈。
她,叫王燕。我覺得她人如其名,就像一只恨不得一下子沖出重圍,喜愛在藍天飛翔的小燕子。而她的行為,讓我感到望塵莫及;她的偉大,同時也顯示出我的渺小。我們對山村孩子不僅只感到同情,還要有一種敬佩,還要有一種向她們學習的心,學習她們的堅強,樂觀,上進——
一張桌子,一張椅子,一間教室,我們的是那么的亮麗,而她們的卻是殘舊得不忍目睹。一支筆,對我們而言,只是微不足道的東西,而對她們而言卻如此珍貴。零食,我們隨手應得,而她們卻買了也不敢吃太多,或連買都不能。飯菜,我們挑三揀四,愛吃就吃,不愛吃就浪費,而她們只求得一頓溫飽。錢,誰知錢中者,角元皆辛苦。無人可知,隨手把幾十元瞬間花掉,而她們連幾毛錢也不舍得怎么花。唉,在那一瞬間我只覺得自己已成千古罪人,心里的傷痛是如此強烈!
學習,我們幾乎每一個人都能上學讀書,而她們了了無幾,女的只能提早嫁人,男的提早工作。上學,有些人當是一場游戲,而她們卻把它當成是一場戰場。學校,有些人把它看作游樂園,而她們卻當是神圣的大地。
王燕,是你,把我們帶進你們的世界;是你,讓我們清醒;是你,讓我們心里涌起了一種久違的感動。同學們,讓我們行動起來吧!珍惜身邊的美好,并把這些美好傳遞給那些需要關愛的人。
觀《上學路上》有感9
今天,我在小桔燈看了一部十分感人的電影——《走路上學》。看了這部電影后,在我的心中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這部電影講述了一個寒冬臘月里,怒江邊的孩子上學的故事。主人公叫瓦娃,是個七歲的山里的孩子。另一個,是正上三年級的姐姐,叫娜香。有一天,瓦娃的學校來了一個新老師,她待人親切,看著學校的孩子在寒風凜凜的冬天光著腳,十分心疼,于是為每個孩子買了一雙雨鞋。娜香得到了一雙雨鞋,但面對弟弟瓦娃羨慕的眼光,給弟弟買了一雙雨鞋,但在回家溜索過程中娜香為了保護弟弟的鞋,和鞋子一起掉入江底。知道了姐姐死訊的瓦娃難過極了,回憶著曾經他與娜香那美好的快樂的日子。最后,政府在怒江上修好了橋,那的孩子再也不會提心吊膽地溜索上學,他們能夠開開心心去上學,平平安安地回到家。
這部電影讓我感受到了啟發何感觸,也讓我體會到了娜香和瓦娃只見濃濃的姐弟親情和老師對學生無微不至的關懷,在學生們有困難時給予幫助。電影中的孩子為了去學校,必須溜索,不僅如此,還要走很長一段時間的山路。想想我們,學校與家挨在一起,只要走幾分鐘就到了,但他們跋山涉水,一定很累吧。不說上學,學校之間的差距也大,一邊十分破舊,另一邊則完美如畫。我覺得我們要好好珍惜眼下的生活。
看完電影后讓我的啟發也很大,我覺得我們有這種生活應該感到知足,想想有多少貧困山區的孩子,有的甚至連書也讀不起。我們也應該幫助他們,伸出一份援手。在幫助他們的同時,我們也要好好珍惜,保護身邊美好的景色事物。
觀《上學路上》有感10
這是一個從黃土里刨出來的故事,玲瓏剔透的故事上閃爍著陜北高原特有的陽光。學校放暑假那天,老師告訴大家,開學的時候,每人要交二十四塊八毛錢的學雜費。就是這二十四塊八毛錢她們都交不起,媽媽就不想讓她讀書了,但是她不想像好友三花一樣早早嫁人,她很想讀書,她就求她的媽媽讓她讀書,媽媽最后就說:“你想讀就自己賺錢讀吧”!于是,僅僅12歲的小主人公王艷的故事開始了。為了能繼續走在上學路上,王燕要在一個暑假里把這二十四塊八毛錢掙出來。“摘一斤枸杞可以掙到兩角錢,摘124斤枸杞我就能掙夠二十四元八角錢,有了這二十四元八角錢,我就可以交學雜費了,我就可以上學了!”為了湊夠去枸杞園摘枸杞的車費,她偷偷賣了家里的雞蛋,又買了因相親而認識的小男孩的圓珠筆,喜歡王燕的老師,故意以五元的高價買走了八毛的圓珠筆,使得王燕看到了希望。她又租了相親小男孩(這個壞小子!)的羊羔來養,結果被大瓜、二瓜兩個弟弟搗鬼沒有掙到多少錢。最后,小孩子人性中最本質的那種純潔、天真、善良,好似無邊無際黃土里的一汪清泉,使王燕打動了黑臉漢,做了一回"牽子",做了一回無本生意,終于掙夠了去枸園的車費。
開學那天也是三花出嫁的日子,三花一直想要一支筆留做對即將逝去的少女生活的一種紀念。王燕用掙來的錢給三花買了一支筆,趕在迎親車接走三花前一刻,插進了三花為那支筆準備的一個空筆套。
追求夢想的路永遠都是這么一波三折,但正是在這波折中一個農家女孩頑強的生命力和意志力才顯得如此生動和鮮活。歷經艱難,王燕終于在開學那天準時出現在學校里,攤開的小手里放著被汗水浸濕的二十四塊八毛錢。那個畫面真的觸動了我。
我也是從社會底層走出來的,貧窮的感覺曾讓我有切膚之痛。可是現在呢,單位、同事、班車、小區將我與貧窮隔離。每天與已經進入社會主義的人打交道、投資、到超市買凈菜、感受這個社會的主流文化、自我感覺良好、躊躇滿志…我甚至都不再愿意與處在社會底層的人主動交往。似乎,貧窮與我無關。
剛從社會底層走出來多久啊,我就對貧窮這莫冷漠這莫麻木!好沒良心!那幾年以后呢,我不敢再想了。
曾經和一個經歷很豐富的人交流過。他同樣來自社會底層,大學畢業到深圳打工,過膩了打工的生活來北京考法碩,那時候他已經通過有中國第一考之稱的國家司法考試,他還說以后讀博時學新聞然后去當記者揭露這個社會的真相。我們那次交流就涉及到從社會底層走出來的人對于貧窮麻木的問題。那次我們認定大概是集體沒良心。從社會底層走出來的人不管有沒有力量都再不去關注那個苦難的階層,那還有誰為他們說話?而我們腦子里似乎還把“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當成理想,卻不愿意為貧窮吶喊為消滅貧窮貢獻力量,還怎莫使天下太平啊,多虛偽阿!我們都忙著追逐自己那無邊的物欲呢!
觀《上學路上》有感11
今天,我和同學一起去二樓電教室看一部電影,名字叫《走路上學》。
這部電影講的是,在遙遠偏僻的山區,有一家人,家里有個小男孩,他還有一個姐姐和媽媽。爸爸長期在外地工作。她的姐姐每天都要上學。那個小男孩聰明過人,也很渴望上學。但是他媽媽因為有一次滑溜索差點掉下了江里,所以不讓他上學。有一次,他偷偷上學,正好遇見了從城里新來的老師,他馬上就跑了。老師要去他姐姐家家訪,他媽媽便知道他偷偷去上學了,要打他,被老師制止了。老師走之前,給了他姐姐兩雙襪子和一雙雨鞋。第二天,老師又給他買了一雙鞋子,讓他姐姐送回去。在途中一只鞋掉了,他姐姐想去拿,但他姐姐也不幸落入江中。小男孩知道后非常傷心。橋修好了,小男孩想象他和她姐姐牽著手上學去。
看完這部電影,我心頭微微一震,不由得羞愧起來。現在我們有這么好的生活環境,卻不懂得珍惜,電影里的小男孩和他的姐姐都要冒著生命危險滑溜索上學,而我們遠的坐車,近的走路,還要什么有什么,都不懂得珍惜這來之不易的條件,而且也不想上學。
看了這部電影,我哭了,不知是被這部電影所感動,還是為自己的所作所為而羞愧。我心里暗暗的想,一定要珍惜生活,珍惜時間,努力讀書。
觀《上學路上》有感12
在星期二的下午,我們學校五年級組和六年級組一起到菊城電影院去看電影——《上學路上》。這一部電影使身受感動,受益非淺。
這一部電影主要講了:在一個貧窮的山區里,有一個女孩,她叫王燕。她還沒有上五年級。暑假到了,老師說下學期要交二十四塊八毛的學雜費,但她的家里貧窮,沒有那么多錢。王燕為了能夠繼續上學,她偷偷地把家里的十個雞蛋全都賣了,但不幸被別人踩碎了。她沒有哭,她勇敢地向別人論理,應有了兩塊五毛的權利。這時,她想起老師的筆快用完了,于是,王燕就用了一塊七毛的錢買了這一支筆送給了老師。老師被王燕的行動所感動了,就用了五塊錢買下了這支筆……
看了這一部電影,我感到王燕的家庭那么貧窮,她卻沒有忘記老師對她的教育之恩,使我感到慚愧。因為我們生活在富裕的社會中,我們也沒有好好感謝老師。雖然二十四塊八毛對我們來說是一個很小的數目,但對王燕來說卻是一個天文數字,而且這一個數也決定了王燕的前途。在日常生活中,我和王燕就大有分別,我生活在幸福的生活中,而王燕呢?卻在一個貧窮的山區里努力地為自己掙錢。可自己呢?卻“身在福中不知福”,在生活中不注意節儉,過著大小姐的生活,有的沒有用完的本子就扔了;覺得不好用的筆又扔了;覺得不好吃的食物也扔了;不好穿的衣服也扔了。有些不滿足就發脾氣,什么也讓家人遷就……
看了這一部電影后,王燕的這種精神很值得我學習,我知道了以后、現在都要節儉用錢,不要亂花錢,不要“衣來伸手,飯來張口”。我們要學習王燕這種優良的品質,要珍惜眼前。
【觀《上學路上》有感(集合12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