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學習講座心得體會
當我們受到啟發,對學習和工作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時,好好地寫一份心得體會,如此就可以提升我們寫作能力了。那么問題來了,應該如何寫心得體會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聽學習講座心得體會,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聽學習講座心得體會1
20xx年3月2號,學校邀請宋玉蓉教研員給海陵學校全體教師做了一場關于“自主互助”
型學習策略的專題講座,聽了報告后我第一次對元認知策略有了初步的認識,聽過講座之后,我到網上對元認知策略進行了搜索,進一步了解了有關元認知策略的知識。元認知策略是指學習者作為一個主動的個體,有意識地使用元認知知識對學習任務進行合理的安排、計劃、監控、調節和評價,通過不斷調整與完善,是自己的學習方法和過程更加合理、高效。在所有學習策略中,元認知策略被認為高于其他策略因而處于一個更高的層次。下面我想就英語閱讀教學中如何利用元認知來進行教學談談自己的想法。
閱讀是一個認知過程,這一認知過程實際就是讀者對文字信息的輸入、檢測、存儲,再進行加工、輸出和反饋的一個信息加工過程。個體若要有效地完成這一過程,就必須把自己的閱讀過程作為意識對象,積極地加以監控,并且能夠在必要時采取適當的策略去解決閱讀理解中出現的問題,這些都是元認知活動。少數優秀學生可以自身發展元認知能力;一般學生沒有這種才能,他們在學習中獨立性少,依賴教師較多。因此,教師的職責不僅是傳授書本知識,而且還要教學生如何獲得元認知知識和體驗,鼓勵他們突破現有的學習模式去獲得新的、有效的學習方法。研究表明,元認知策略是可教的,而且應該盡早教給學生;另一方面,元認知策略是可以學會的,而一旦學會,學習者便可以運用到新的學習環境中去。鑒于元認知對于外語學習的重要作用,在日常的外語教學中,教師應加強對學生元認知能力及元認知策略的訓練和培養。
在傳統的英語閱讀課堂上我們會有選擇的教授給學生一些相關的閱讀策略和技巧,比如:略讀、跳讀、概括及激活背景知識等常用的方法。而學生在實際的閱讀操作過程中,是如何思維,如何運用這些方法和策略的,作為教師我們無法知曉。那么對學生的實際閱讀過程進行監控;了解學生閱讀中的思維過程;了解學生是否在合適的地方正確的運用了某種閱讀策略就顯得相當的重要。在近幾年的英語中考中,閱讀歷經短文一般有4篇的分量, 所占比分達三十分以上, 占全卷成績的25%左右。據說中考閱讀理解篇幅還會在增多,分值還會逐年提高,所以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在考試終究顯得更重要了。加上英語學習的其他項目,如完形填空、書面表達等題型的大體效果都直接或間接地與閱讀理解有關。
作為教師,我們可以嘗試從以下幾方面入手,采取有效途徑培養學生的元認知能力和元認知策略,從而最終達到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目的。
(一)豐富學生的元認知知識,加強學生對自我的認知,激發學生的閱讀動機。
比如:在元認知訓練過程的初期我們以小組合作學習方式為主, 把全班學生分成若干個學習小組, 每組4-5名成員,進行討論。學生分小組進行了激烈的討論并進行匯報,教師與學生一起把他們討論的結果加以歸納、總結和提升。通過這樣的討論學生就會明白自己想要成為一個優秀的閱讀者,就必須在每一次的閱讀過程中,不斷的進行自我提問、自我回顧,在適當的時候運用適當的策略使自己的閱讀順利進行下去。只有這樣才能逐步提高自己的閱讀能力和水平。了解了自己的優點與缺點,他們就會更善于為閱讀訓練制訂出適合自己情況的計劃。
(二)幫助學生了解并學會使用有關策略;教會學生加強閱讀過程中的元認知監控。
我們也可以讓學生小組討論:大家是否知道在閱讀過程適當的使用一些策略有什么好處?我們為什么要使用有效的閱讀策略呢?幫助學生把討論結果加以總結和分析,學生們可以看到:為了讓學生更直觀的了解閱讀過程中策略的使用,教師可以使用有聲思維法(think-aloud method),以示范的方式向學生講述自己在閱讀某一篇文章時經歷的思維過程, 敘述自己在閱讀時, 想到有哪些策略, 什么是首選策略, 哪些是補救策略, 自己怎樣運用、調整、轉換這些策略等。講述自己是如何提綱挈領地理解文章的大意及各段落間的邏輯關系, 提高閱讀效率等等。告訴學生當閱讀理解不能順利進行時,教師是如何改變原有的閱讀策略使閱讀繼續進行。
在接下來的閱讀訓練中,可以讓學生以兩人小組的模式,用有聲思維法進行討論。當一位同學闡述自己的思維過程和所需策略時,另外一位同學的任務是傾聽、思考、補充以及最后進行評價。
作為教師我們還應當引導學生多多思考,除了思考所閱讀文章的內容外,更重要的是思考自己的閱讀過程,要給學生提供大量反饋機會。如教師要經常向學生提出“你是怎樣得出這個結論的”和“這篇課文的線索是什么”等問題。還可以讓學生通過討論、練習、測驗的方式評價自己的學習效果。學生通過自我提問和自我講述學習過程從而提高對自我閱讀活動的認識。
(三)也可以輔助讓學生寫一些閱讀筆記,或者在閱讀訓練中的所思所想。課堂上可適當組織關于各自在閱讀活動中元認知情況的討論。例如:“課后我是怎樣練習閱讀理解水平的?”“提高閱讀水平的最佳方法”,等等。學生一旦有了這樣的交流機會,假以時日,閱讀水平一定會有所提高。
通過以上三個方面的嘗試,學生們普遍認同教師講解文本知識和教師的示范,大家認為教師傳授的知識和策略很有用,彌補了自己的語言知識,學生們感覺受益很大,特別是教師的示范,使學生們能夠切實地感受閱讀的過程。課前討論激發了學生們的閱讀興趣,幫助大家了解任務目標和熟悉文章內容,調動的參與積極性,增強了信念。學生能夠意識到,在閱讀過程中應當使用各種類型的閱讀策略來保證閱讀活動的順利進行。學生在英語閱讀中遇到問題時,如讀到難句、生詞或自己不太熟悉的文章時,能有意識地尋找解決方法。
元認知對于英語閱讀教學有著積極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元認知理論給英語閱讀教學提供了新的切入點,英語教師應給予足夠的重視,并給予學生從理論到實踐上系統的指導,以期使訓練結果在英語學習乃至普通學習中產生遷移現象,全面提高學生學習時的自我監控能力。
聽學習講座心得體會2
通過學習,我學習了不少優秀教師的課堂教學設計,同時還與學校的教師們進行了充分的交流。收獲頗多,感觸較深的同時,也認識到了自己教學底蘊的不足,因此,可以說這次學習來的很及時。作為教師的我深深感到學習的重要性,在今后的教學中,我將立足于自己的本職工作,加強理論學習,轉變教育教學觀念,積極實踐新課改,鋪設好自己的專業化發展之路。我在這次學習中收獲很多,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一、了解知識體系因材施教
系統了解知識體系主要是指:各知識點在整個知識體系中的地位、作用以及彼此間的內在聯系,認真探討內在聯系,要更好地探討教材與教材、章與章、節與節、知識點與知識點之間的內在聯系。沒有聯系就沒有數學,縝密的數學體系,有著其他任何學科都無法比擬的內在聯系:公式、法則的推導,定理、公理的引入,數與形的結合,立體感的建立等等無一不是普遍聯系的經典之作。
不同能力的培養往往須要用不同的方法。因此,我們在傳授知識之前,一定要將能力要求加以明確,做到有所側重、有的放矢。全面實施因材施教方略每個學生有每個學生的特點,教案必須面向全體學生,這就要求教案內容應具有相當的“梯度”。這種“梯度”要能讓基礎好的學生“吃不了,兜著走”--給他們留一些有思考性的問題,以作為課堂內容的延續;讓基礎相對差一點的學生“吃得香,不肯走”
讓他們在簡單的題目里,找回自信心,擁有成就感。能否“因材施教”是檢查教師駕馭課堂能力大小、教學水平高低的重要方面,也是能否備好數學課的前提條件。
二、良好的師生關系是學好數學的前提
首先,教師要尊重、關心、信任學生。尊重、關心、信任學生,和學生友好相處是營造和諧課堂氛圍的基礎,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與學生在心理上形成一種穩定,持續的關系,不僅是在知識、能力上的交往,也是情感心靈上的溝通、交流,首要的是教師要對學生關心、信任、尊重。
其次,立足課堂,在實踐中提升自身價值。課堂是教師體現自身價值的主陣地,我本著“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的理念,我將自己的愛全身心地融入到學生中。今后的教學中,我將努力將所學的新課程理念應用到課堂教學實踐中,立足“用活新老教材,實踐新念。”力求讓我的數學教學更具特色,形成獨具風格的教學模式,更好地體現素質教育的要求,提高數學教學質量。同時作為班主任的我深深懂得,教師的一言一行都影響著學生,都會對學生起著言傳身教的作用。思想教育要常抓不懈,著重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學習習慣、勞動習慣和文明行為習慣等。
另外注重引導學生自學思考。“自學”,即學生自己看書、理解教材,教師指導學習的方法;找出重點劃下來,發現疑問做標記。古人云,學起于思,思源于疑。讓學生看書思考,不僅給了學生思考的時間和空間,為下一步教學打下良好的基礎,而且可以使學生養成勤思善學的良好學習習慣。注意讓學生在“做數學”中進行數學探究并發展思維能力。制造教學疑問,引發學生開展研討和爭論。
三、用數學
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學生在學習知識后,不考慮所學數學知識的作用,不應用數學知識去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那么,這樣的教學培養出來的學生,只是適應考試的解題能手。學生掌握了某項數學知識后,讓他們應用這些知識去解決我們身邊的某些實際問題,他們是十分樂意的,這也是我們教學所必須達到的目標。如果我們能在教學中高度重視數學知識的生活化,那么,一定會使數學更貼近生活。同時也會越來越讓人感到生活離不開數學,數學也會變得有活力,學生才會更有興致地喜歡數學,更加主動地學習數學,鞏固數學甚至發展數學。數學生活化是教育現代化對數學教學提出的新的要求,教師要充分發掘來源于現代生活實際的內容,將其轉化為數學模型問題,并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知識、應用數學知識的意志和興趣,提高學生的數學素質。讓學生真正體會到數學學習的趣味性和實用性, 使學生發現生活數學,喜歡數學, 讓數學課堂教學適應社會生活實際,才能培養出一批真正適應未來社會需要的人才。
聽學習講座心得體會3
今天公司組織了我們在xx西大廳學習了《實效管理啟蒙培訓》專題講座。講座是由來自廣州的龐老師主講。龐老師主要從企業管理及企業文化、如何建設企業文化等方面進行講解。
龐老師的講座深入淺出。使我對企業文化建設有了更深入的認識。公司本著實事求是。不弄需作假。等相關內容公司提到責任,現就這些問題結合我們公司的企業文化談談自己的心得體會。
深入理解責任的內涵,責任是與生俱來的使命,會伴隨著你直到生命的終結。龐老師在<<企業管理與文化>>中的講解中指出:我們要‘’以身作則,百分百責任‘’生活在社會中的每一個人都背負著責任。對自己的責任,對家庭的責任,對企業的責任,對社會的責任。一份責任在肩頭,生出力量無限。作為企業的員工都要樹立起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感。在各自的崗位上竭心盡力,踏實工作。為企業的發展負起我們應負的責任。
就責任而言,說大點極其神圣,說小點則是每個人做好自己職責范圍的每件事情。對自己做人做事的一種原則。是發自內心的一種要求,甚至苛求。是做不好一件事決不罷休的精神;是一種勇于承擔的氣概,有無責任心,兩者相差萬里,責任心雖然看不見,但結果可以證明。責任心雖然無法衡量,但時間可以見證;責任心不分大小,它是一種精神;一種作風;一種擔當;一種約束;一種動力。也是一種魅力。
工作責任心體現在工作的每一個細節中,體現在日常小事中。每個人所做的工作都是一件小事構成的,但也不能因此就敷衍應付的。而要養成用心做事的習慣。一個人有了責任心才能敬業,自覺把崗位職責分內之事銘記于心,知道做什么;怎么去做;有無責任心才能盡責,一心撲在工作上,有了責任心才能進取。養成我們要認真對待每一件事,做每一件事都要細心點認真點盡量少出錯。
提高每位員工的責任心,除了制度約束外,文化的力量也十分重要,他可以凝聚人心,激發我們每位員工的積極性和自我驅動力,明確自己的發展目標,增強自我管理意識和責任意識,形成員工與企業榮辱共存,共同前進的和諧氛圍。
常言道:細節決定成敗。為此我們要牢固樹立對企業負責就是對自己負責的思想,以企業為家上下一心團結一致認真的投入到工作當中,為公司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聽學習講座心得體會4
聆聽了竇桂梅校長的報告,心情無比的激動。竇桂梅老師以風趣幽默的語言,生動感人的事例,講述了她的奮斗歷程,闡釋了她的為師之道,表明了她對人生、對工作的態度,使我受到心靈震撼。一天的報告,讓我全然忘記了時間的流逝,聽得意猶未盡。
竇桂梅,她的一舉手,一投足就分外強烈地讓你感受到了她的激情與思想。竇老師的報告有說不盡的精彩,它讓我們獲得了藝術的享受,受到了一次精神的洗禮。
她的報告,心靜如水的人也會不由自主地熱情高漲,也會情不自禁地想躍躍欲試,這就是竇老師的魅力所在。她的率真,她的投入,她的會說話的一顰一蹙,都在深深地感染著每一位老師。
竇桂梅老師是近年來在教育界升起的一顆明星,曾擔任“吉林第一實驗小學”語文教師,后調入清華附小任副校長,集“全國模范教師”、“教育系統勞動模范”、“全國師德標兵”等多種榮譽稱號于一身,曾作為科教界的優秀代表在人民大會堂受到江澤民等七位政治局常委的親切接見。竇桂梅是全國小學界聞名遐爾的特級教師。
“教師成長固然有賴于好的環境,但更重要的取決于自己的心態和作為”。作為山村里出來的竇桂梅,師范畢業后留在吉林市從事小學教學工作,受到同學羨慕,可以說已經有了比較好的環境,如果她就此滿足,不思進取,中國教育界便不會有今天的竇桂梅。竇桂梅堅信:要自強不息,要奮力拼搏,不管在哪個單位,從事哪門教學,只要埋下頭來,任勞任怨,必能成為業務骨干,做出成績,顯出存在的價值。竇桂梅老師從事過小學各學科的教學,顯然是每門學科都教得不錯。我們對她教數學的方法記得肯定很深刻,每節課講解不過5分鐘,其余時間訓練,因熟而生巧。多年以前她的`做法,直至今天還被所謂的課堂教學改進所推崇,可見她是多么善于在教學上動腦筋,她是怎樣的一個有心人。
她善于學習,善于從生活的各個方面發現充實自己的素材,讀有字之書,更讀無字之書。正是因為堅持不懈地學習,她才積累了淵博的知識,她的課才上得得心應手,上出了自己獨特的風格,才有了對自己的理性的認識,才有了對人生的深邃的見解。
她說,好教師的知識結構應當由三塊組成,即精深的專業知識,開闊的人文視野,深厚的教育理論功底;古典文學修養和哲學修養的不足,決定了我要以為學生生命奠基為追求,必須靠讀書學習進行自身的彌補和進修,要像永不干硬的海綿一樣不斷地吸收和納取。其實我們都知道讀書的重要性,可是真正做到每天讀書的又有幾人?做到“飯可以一日不吃,覺可以一日不睡,書不可以一日不讀”的又有幾人?我們總是抱怨,每天要備課、上課、批改作業、處理班級事務等等,根本就沒時間讀書。魯迅先生曾經說:“時間就像海綿里的水,只要愿意擠,總還是有的。”他也正是由于“將別人喝咖啡的時間都用在了讀書上”,終于成了一代文豪!開卷有益,讀書有利,讓我們都來讀書吧!
她善于反思,善于客觀地分析和認識自己。雖然各門學科的教學都能勝任,但最擅長、最喜歡的還是語文教學。正是她對自己的正確認識和感覺,才開啟了她的成功之門。人應該很在乎自己,不應該迷失了自我。自己在哪些方面存在優勢,朝著哪個方向發展最有前途,必須做到心中有數。如果被動應付、逆來順受,只會在庸庸碌碌中埋沒自己,難有作為。
她性格直爽,敢于表白自己的內心,有勇氣向領導說出自己的想法。她具有毛遂自薦的精神,不默等伯樂的出現。人應該自信,看準了自己的長處就應該大膽地向別人展示,通過實踐證明自己能行,從而使自己的長處更加突出。
她干什么都投入,都能找到感覺。她假期里把所有的課都備好,反復修改完善。她邀請領導、同事聽她的課,并且必須提出幾條缺點,再一次講課時努力改正。為了講好公開課,她那看似有些滑稽,讓人笑了之后有所感慨的演練過程啟示我們:有這種精神,課能講不好嗎?憑著這樣的激情,干什么事不會取得成功呢!
她有一股闖勁
自己要想最快提高自己,要主動去請領導聽課。用錄音機審查課。敢于上公開課。多參加比賽!
吸納百家,自成一家。
她有激情
只要生命在,激情就在。教師的激情就是要點燃學生的情緒,照亮學生的心靈。對教育的激情,應該從現在的外在表象化為內在的精神氣質。不因年齡的增長,環境的改變,地位的升降而改變。”是呀,有句歌詞不也是這樣說的嗎,心若在夢就在,同樣只要生命在,激情就在。其實教育職業,本身就是一種心靈互動的過程,只有擁有了激情,才會激發孩子們內在的潛能!記得我剛工作的那會,有著“初生牛犢不怕虎”的精神,對工作充滿了激情,整天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不過現在,我感覺當初的那種激情已經在慢慢的喪失了。學習了竇桂梅老師的報告后,我想,一個教師的這種激情就是源于對生活的熱愛,對工作、對教育、對孩子們的熱愛。看來我得盡快改善一下自身的工作方式,豐富自己的精神生活,重新提高對工作的激情,讓激情不老!
她有恒心和毅力
去記錄教學心得,去網上交流心得,去整理提升自己的心得!
她的成長歷程告訴我們,教師要自立!自覺!自我!自省!教師是對成長迷念的事業!
時刻牢記命運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命運就是天上的白云是漂移不定的要靠自己的堅實的腳步走出自己的路來!腳步必須落在堅實的大地上!也許環境你無從能改變,能改變就是自己了!認清你自己,才能找到努力的方向。竇校長的報告像一面清澈明亮的鏡子供我們反思自己的成長歷程,反思自己的努力還存在那些不足,反思自己的路在何方。反思自己還能走多遠!朝著玫瑰的足跡努力吧!走出自己精彩的人生!也許我們努力一生也不能像玫瑰一樣成為“大家”,但我想等到我們容顏老去的那一天,我們能在心底的最深處自豪的無愧于最純潔的靈魂------我們的孩子們!無愧于自己一生所從事的事業!無愧于自己的靈魂!我想這就是我們一生最大的精彩吧!那我們也將心滿意足、無怨無悔。
聽學習講座心得體會5
為了提高我校教師團隊執行力,著力打造沿河品牌學校,促進學校更進一步的發展,學校安排于20xx年11月14日下午,聽了由深圳道弘文化發展有限公司的孫老師主講的“執行力與學校發展”的講座。
其中談到的執行者應當具備的六心——愛心、公心、責任心、寬容心、平常心、律己心。
“愛心”放在首要位置,讓我感觸很深。
作為一名教師——教育教學工作的執行者,在教育教學中,如何深刻領會,始終保持這“六心”,用這“六心”去嚴格要求自己。
從愛心這一層面來說,我的體會是:
一、要熱愛自己的事業
“做一天蠟燭,就要發一天光;做一天春蠶,就要吐一寸絲。”這就是我的從教觀點。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踏上三尺講臺,也就意味著踏上了艱巨而漫長的育人之旅。
教師的工作是神圣的,也是艱苦的,教書育人需要感悟、時間、精力乃至全部心血的付出。
這種付出是需要以強烈的使命感為基礎的,是要以強烈的責任心做代價的。
一個熱愛教育事業的人,是要甘于辛勞,甘于付出,甘于無怨,這是師德的首要條件。
也是一個人從事教育事業的必要的心理準備。
二、要熱愛自己的學生
刻師必須關愛自己的學生,尊重學生的人格,促進他們全面健康地發展。
這種熱愛首先是溫暖的,是充滿情感和愛的事業。
作為教師應當多與學生進行情感上的交流,做學生的知心朋友。
這種愛也需要教師傾注相當的熱情,對他們給予各方面的關注,從心靈上、思想上、身體上、學習上去關心、熱愛、幫助、把教學中存在的師生的“我”與“你”的關系,變成“我們”的關系。
愛使教師與學生在相互依存中取得心靈的溝通,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悅,分擔挫折的煩惱。
通過學習,我懂得了怎樣去關愛學生。
“愛”是一門藝術,能愛是一個層面,善愛則是另外一個層面。
作為教師,今后我要努力做到能愛、善愛,去關愛學生成長過程中的每一個微小的“閃光點”,要愛他們具有極大的可塑性,要愛他們在教過程育中的主體能動性,要愛他們成長過程中孕育出來的一串串的成果。
“愛”要以愛動其心,以嚴導其行;愛要以理解、尊重、信任為基礎;“愛”要一視同仁,持之以恒;“愛”要面向全體學生。
熱愛教育事業是搞好教育教學的基礎,熱愛自己的學生是搞好教育教學的保證。
聽學習講座心得體會6
這次學習,讓我感受頗深,也受益無窮,它給了我一個全新的語文視野,讓我看到了專家對課程標準的深刻解讀與實踐。
在專家的課堂示范與思想引領下,我只感到學習、提高、修煉教師基本功,是當今教師的必修課。
現將這次學習感受表述如下:
通過這次學習,我才明晰地找到作為一名語文教師的責任,也是語文教學的真諦,那是“培養學生寫出一手好字,練就一副好口才,能寫一篇好文章。”這就需要識字與寫字的有效結合,讀說寫的有效結合。
語文教學是母語教育,在教學的過程中,我們要深入挖掘教材的人文內涵,把握教材的編排意圖,在語文課中潛移默化,熏陶感染學生,涵養學生性情,陶冶健康個性和健康情操,而并非教兩個生字,熟讀課文,寫兩個千篇一律的作文。
讀,讓學生在教師、文本中進行對話;給學生創設良好的情景,讓學生身臨其境,引發共鳴,進行情感的碰撞,激發思維的火花;說,解放學生的口,營造一個寬松和諧的氛圍,讓學生說出內心的體驗,開啟表達的源泉;寫,讓學生將內心的感受與想象,傾注于筆尖,流淌在字里行間。
這才是語文教學的真諦,是一名語文教師的職責。
課堂教學是一門藝術,需要我們不斷的去追求、探索,《聽專家講座心得體會》,我們當以專家們為榜樣,加強學習,勇與實踐,敢于創新,善于反思,做一個有心的讀書人,做一個真正能與孩子分享成長快樂的好老師。
竇桂梅老師這樣說道:“一個教師在他自身的成長狀態里可能他懂得了要學習,這就給他帶來了好處和實惠。”“書籍是你的最好的,最美麗的容顏。”我們教師本身從事的是教書育人的工作,天天在跟書本打交道,如果我們離開了書籍,不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了嗎?我想起了陸游在《觀書有感》中寫到的這句詩:“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書籍就是我們老師的源頭活水。
吸納百家,才能自成一家。
不管如何的忙碌,我們都應該在浮躁的現實中尋求一份屬于自己的寧靜心境,并置身其中朝著理想的目標默默地努力,靜靜地成長。
我們應該閱讀各方面的書籍,來擴大我們的知識面,還應該閱讀專業方面的書籍來提高我們的專業水平,更應該閱讀學生這一本本無字的書,來讓我們攀登上教學藝術的巓峰。
我們要靠讀書來學習知識、靠課堂來實踐教學、靠反思來積累經驗,在學習、實踐和積累中不斷的提升自己,一步步地向更高的目標邁進。
正如《師曠論學》中師曠說道:“少而好學,如日出之陽;壯而好學,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學,如炳燭之明。
炳燭之明,孰與昧行乎?”也就是說學習不分早晚,閱讀也就更不分早晚。
讓我們記住竇桂梅老師在《在閱讀中經營生活》中寫到的:“一滴墨水可以引發千萬人的思考,一本好書可以改變無數人的命運。
以書為友,學會在閱讀中經營生活,遲一天,多一天平庸的困擾;早一天,就多平添一分人生的精彩。”讓我們走進閱讀,走進生活吧!
總之,通過本次的觀摩學習,專家的教學理念和教學風范在我的頭腦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他們時時以學生為主體,與學生平等對話,以不同的方式激起學生對語文的學習興趣,注重發掘引導學生的獨特體驗等等,都非常值得我學習,我將盡力吸取他們的精萃,運用到教學工作中去,提高工作效率,提升學生語文素養。
聽學習講座心得體會7
通過參與YY講座,我受益匪淺,我認為要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首先要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如何提高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讓數學煥發強大的生命力?
一、創設良好情境,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掌握知識和獲取炯能的主要動因是——良好的情境。”《數學課程標準》在“課程實施建議”中也明確提出:“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學習數學。”現代教學論認為:數學教師的主要任務就是為學生設計學習的情境,提供全面,清晰的有關信息,引導學生在教師創設的教學情境中,自己開動腦筋進行學習,掌握數學知識。
教學中,只有創設條件,給學生提供主動參與的空間,學習效果才能得到增強。
在情境中創設懸念,提高學習的有效性。
古人云:“學起于思,思源于疑”。
學生探求知識的思維活動總是由問題開始的,又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得到發展。
創設問題情境能激起學生的求知欲望,打開思維的閘門,使學生進入:“心求通而未通,口欲言而未能”的境界。
如教學“0表示沒有的意義”時,我有意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啟發學生參與,激發學生興趣,調動學生以極高的熱情投入新知的探求過程。
上課開始,用課件播放五顏六色的氣球正在徐徐上升的情景;然后拿來氣球和學生一起玩放飛氣球的游戲:每次放飛一個,每放一次問學生手里還有幾個氣球,把手中的最后一個也放飛了,手中沒有氣球了,還能用前面所學的5以內數來表示嗎?怎么辦?該用什么數字來表示呢?這樣,通過安排兒童非常熟悉,非常喜愛的放飛氣球的游戲,并在游戲過程中提出問題,從有與無的對比中,突出“一個也沒有,用什么表示呢?”自然地將0表示沒有的意義展現在學生面前,不僅增加了數學知識間的聯系,而且使學生進一步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同時激發學生探究新知識的欲望。
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是開啟知識大門的金鑰匙。
有了興趣,學習就不會成為負擔,而會成為一種執著的追求;有了興趣,學生才會去積極探索,才能創造性地運用知識,變苦為樂。
實踐證明,引人入勝的教學情境,能使枯燥乏味的數學課堂變得生動形象,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使數學課堂充滿生機和活力。
二、引導學生自主探索,提高課堂的有效性
課堂教學的核心是調動全體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的全過程,使學生自主地學習、和諧地發展。
學習過程是否有效,是課堂教學是否有效的關鍵,而學生學習過程需要教師的巧妙引導。
因此,數學課堂教學應該給學生多一點思考的時間,多一點活動的余地,多一點表現自己的機會,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教師只需在適當的時候進行引導和點撥。
例如教《數學廣角:重疊問題》時,首先通過學生投票統計并提出問題:“喜歡籃球的有11人,喜歡足球的有9人,一共有多少人?”學生幾乎是異口同聲地回答:20人。
“對嗎?”教師輕輕的一句追問,立即激起了學生的思考。
原來直接用加法求總數的簡單問題遭遇了新的情況,學生開始關注信息之間的關系,產生整理雜亂信息的必要。
這時,放手讓學生整理學號,當學生調整學號時把既喜歡籃球又喜歡足球的放在中間,老師提問:“這里有16張學號卡,究竟是幾個人呢?”學生馬上想到可以把重復的學號疊在一起或干脆拿掉一張,老師再次引導:“還有什么方法可以讓人家一眼看出:喜歡籃球的有幾人,喜歡足球的有幾人,兩種都喜歡的有幾人?”通過討論學生覺得可以用筆圈一圈,于是韋恩圖自然生成了。
教師又巧妙地再次組織如下活動:“如果讓你上來貼,你會把學號貼在圖上的哪一部分?為什么?”通過這個活動,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韋恩圖,提高學生的讀圖能力。
在這個過程中李老師做到該讓學生研究時放手給學生研究,不需要的地方決不浪費時間,從容不迫的巧妙引導大大提高學習過程的有效性。
三、靈活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科學技術不斷更新,我們的教育技術也隨之現代化,多媒體課件的使用,代替了傳統教育的小黑板、掛圖等教學手段,使課堂教學由“靜”變“動”,這是教育的進步。
應該說計算機輔助教學作為現代化的教學手段,與常規教學手段相比有其獨特的優勢。
在公開教學的時候,有些教師為了追求一種時髦,片面追求形式上的花俏,在課堂上,每一個環節,每一個步驟都運用了多媒體課件,其實并沒有發揮現代教育技術的真正作用。
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們應該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和學生的認知水平以及思維程度合理運用現代教育技術,使現代教育技術運用到恰到好處,這樣才能發揮其優勢和特長,才能促進學生積極思維。
一年級小朋友在學生求“被減數”的“解決問題”時,應該說此類問題對一年級小朋友來說屬于逆向思維的問題,學生總是定勢地習慣地運用順向思維來思考和解決,由于一年級的小朋友的口算比較簡單,學生總能一下子把答案口算出來,然后把答案帶入算式中進行列式計算。
例如,我設計了這樣一道題:學校體育室有一些籃球,被小朋友借走8個,還剩7個,學校體育室原來有多少個?一些后進生,遇到這樣的題目總是用列式為15—8=7(個)。
這部分學生根本沒有對此類問題的結構以及所求問題與已知條件之間的關系進行理解,為幫助這部分學生扭轉思維上定勢,我制作了一個多媒體課件來幫助學生理解,運用多媒體課件中“動”的畫面來幫助思考“原來”、“借走”和“剩下”三者之間的關系。
多媒體課件首先出示一個體育室(沒有標明原來一共有多少個籃球)情景,教師此時問:“體育室原來一共有多少個籃球你們知道嗎?”“不知道。”此時課件動態演示借走8個,此時教師又問:“是從哪兒借走的?”“從原來里面借走的。”當借走8個演示完后,課件演示出體育室還剩下7個,此時教師追問:“這時你們知道體育室原來一共有多少個籃球嗎?”學生異口同聲:“15個。”“你們怎么知道的?”一位學生在下面插話:“把借走的8個籃球再還給它就知道了。”這時課件演示借走的8個又回到原來的體育室里,教師問到:“那你們說說要求原來有多少個籃球,怎樣算呢?”學生看著課件的演示過程立刻回答到:“把借走的和剩下的加起來。”在這樣的解決數學問題中巧妙的運用現代教育手段,不僅幫助了學生理解了此類問題的思考方法和解答方法,也有利地促進學生積極的思維,使教學難點得到很好的解決,從而發揮了現代教育手段的優勢和作用。
四、建立師生互動關系,提高課堂有效性
和諧的氣氛,是教育教學中學生生動活潑,積極主動發展的基礎,也是學生愉快學習,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實現知識創新的重要條件。
只有這樣,才有可能真正發揮學生主體作用,使學生勇于探索的創新意識得到激活,從而把教和學緊密結合成一個整體。
而教學活動中的學習氣氛是教師培養起來的,師生之間良好的情感關系,對于維持學生的興趣和注意至關重要。
教師對每個學生的態度,雙方情感的協調或建立愉快的信任和合作關系,需要以教師自身積極情感的建立為基礎,以此來感染和喚起學生的學習情感。
因此在課堂教學中要建立良好的師生互動關系。
課堂上,教師對學生任何正確的反應給予積極的強化,如微笑、點頭、重復和闡述學生的正確答案,說一些肯定和鼓勵的話。
教師不應該忽視或者嘲笑學生的錯誤反應,應該鼓勵學生繼續努力。
數學課堂上,應當恰如其分地使用表揚性、鼓勵性、激勵性和幽默風趣性的語言來鼓舞推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比如,計算“119+59”這道題,教師可問:“這題要簡便計算,誰會?”當學生紛紛舉手時,說:“那就試試,還要看誰的方法多、妙。”當學生列舉了很多種方法時,立即肯定:“你們真能干,找出這么多不同的方法。”對待經常回答問題出色卻一時沒說對的學生,教師可以選擇體態語言,眼睛稍微瞪期待性的直視他:“是這樣嗎?”或“再想想。”既否定了回答又不傷自尊心。
對于差一些的孩子,只要有勇氣舉手,即使回答出人意料時,教師還要大加贊賞。
如此一來,課堂上用美的語言對學生進行熏陶,是對學生的信任,對促進學生展示自已的能量有神廳的功能,更能有效促進課堂氣氛圍的融洽。
課后,教師應該與每一位學生進行個人的、積極的交流,針對他們的作業內容、完成方式等說一些支持的話,并認真傾聽和接受學生對教學的正確想法,不要只注意個別的學生。
刻學實踐證明,教學過程中最活躍的因素是師生之間的關系。
教師與學生都是有情感、有思維的教學統一體。
對教學而言,師生關系意味著對話,意味著參與,意味著相互建構,它不僅是一種教與學的活動方式,更是彌漫、充盈于師生之間的一種教育情境和精神氛圍。
對學生而言,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意味著心態的開放,主體性凸現,個性的張揚,創造性的解放。
對教師而言,尊重學生人格,熱愛每一個學生意味著上課不僅是傳授知識,而且是起分享理解,體驗著生命的價值和自我實現的過程。
應該說師生是平等的,教師只是與孩子們共同參與學習、進步、成長中的首席代表。
我們強調這些,也真是新課程目標所十分期待的。
總之,我們要從課堂的有效教學出發,從學生的自身發展出發,合理運用和安排各種教學手段與環節,才能使我們的數學課堂教學更加賦有實效性,才能煥發出新課程理念在常態下的小學數學課堂的指導作用,從而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和育人質量,使學生在有效的數學課堂中學到了知識,提高了能力,發展了素質。
【聽學習講座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聽心理知識講座學習心得08-14
講座學習心得體會(15篇)12-20
講座學習心得體會15篇12-20
學習講座心得體會范文(精選5篇)12-19
教師論壇講座學習心得10-01
幼兒家長教育講座心得體會12-08
企業文化講座心得體會07-30
心理健康講座心得體會07-06
聽軍訓報告的心得體會12-07
聽hr課題規劃心得體會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