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雷家書心得體會15篇
我們心里有一些收獲后,有這樣的時機,要好好記錄下來,這樣就可以通過不斷總結,豐富我們的思想。那么心得體會怎么寫才恰當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傅雷家書心得體會,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傅雷家書心得體會1
一、作者簡介:
《傅雷家書》是我國文學藝術翻譯家傅雷及夫人1954-1966年間寫給孩子傅聰、傅敏的家信摘編,該書是一本優秀的青年思想修養讀物,是素質教育的經典范本,是充滿著父愛的教子名篇。他們苦心孤詣、嘔心瀝血地培養的兩個孩子(傅聰-著名鋼琴大師、傅敏-英語特級教師),教育他們先做人,后成"家",是培養孩子獨立思考,因材施教等教育思想的成功體現,因此傅雷夫婦也成為了中國的典范父母。傅雷(1908-1966),翻譯家,文藝評論家。一生譯著宏富,翻譯作品達34部。
二、好詞佳句:
一勞永逸、首當其沖、巧奪天工、頤指氣使、炙手可熱、傾巢而出、登堂入室、萬人空巷、耳熟能詳、萬馬齊喑、莘莘學子、深孚眾望
1、一切做人的道理,你心里無不明白,吃虧的是沒有事實表現;希望你從今以后,一輩于記住這一點。大小事都要對人家有交代!
2、好孩子,我真該夸獎你幾句才好。回想一九五一年四月剛從昆明回滬的時期,你真是從低洼中到了半山腰了。希望你從此注意整個的修養,將來一定能攀蹬峰頂。
3、要有耐性,不要操之過急。越是心平氣和,越有成績。時時刻刻要承認自己是笨伯,不怕做笨功次,那就不會期待太切,稍不進步就慌亂了。
4、要把這些事情當作心靈的灰燼來看,看的時候當然不免感觸萬端,但不要刻骨銘心地傷害自己,而要像對著古戰場一般的.存著憑吊的心懷。
三、讀后感
讀完這書,有這樣一句話依然令我記憶猶新:“人一輩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惟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一潭死水;或者要有極高的修養,方能廓然無累,真正解脫。”多么深刻的一句話啊。從書中,我們可以知道了,傅雷是非常細心的一個人,他對兒子的關懷無微不至,大到人生哲理,小到為人處世,傅雷愛兒子,但卻不溺愛兒子,他對兒子悉心培養,希望他成為一個時刻愛國、淡泊名利的人,這樣的父親怎能不令人敬佩呢?。
傅雷家書心得體會2
做家務之余,再次重讀了《傅雷家書》。掩卷之后,怎一個字能表達心緒!父愛的博大精深局在其中矣。父愛的專注與專心,父愛的深沉與深刻,父愛的永遠與永恒,就是我對這部書的理解。
這部書是傅雷的兒子傅敏所編,是在傅雷于1966年9月3日去世后,十年x的剩余書信的精華薈萃。
傅雷是我國著名的翻譯家,學者。因為不滿x而上吊自殺。伉儷情深的妻子朱梅馥不愿獨存世上,易陪同自己的丈夫坦坦蕩蕩共赴黃泉。14歲開始相戀相愛,幾十年的相濡以沫,早已經把兩個人的軀體融匯為一個頭腦,一個心靈。
傅雷的兩個兒子都是杰出的人才,大兒子傅聰是著名的音樂家,二兒子傅敏則是教育家。家書體現的就是傅雷關心著關注著自己遠在千里之外的兒子。人們常說父愛如山。信然。
傅雷對孩子深沉的愛體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第一,無微不至的生活上的關心。活在世上,最重要的是要有親情、友情,出國留學的傅聰在國外偶遇時間短,不可能有好朋友,在這個階段,傅雷寫了好多信,開導兒子,幫助傅聰樹立信心,讓他戰勝困難。給他寄衣物、食品,書籍,既給他物質上的光懷,也為他戰勝孤獨寂寞提供精神食糧。
第二,事業上的諄諄教誨。傅雷是我國著名的翻譯家,他翻譯的許多法國作家的作品,至今膾炙人口,比如羅曼羅蘭的《約翰克里斯朵夫》好幾代人尤其是知識分子在這部書中尋找精神食糧;比如他譯的巴爾扎克,幾乎可以出全集了。這已經讓我很佩服了。前幾年還讀過傅雷寫的一本有關美術的書,《世界美術二十講》。他還懂音樂,還懂戲劇,還懂。。。在藝術領域,它似乎無所不知。關于莫扎特,關于貝多芬,他都能做孩子的參謀,孩子的`知己。。。。。。傅雷教子,素以嚴格著稱。名不虛傳。就是傅聰彈鋼琴的時候,身體搖擺不定的問題,傅雷整整關注了十年,千叮嚀,萬囑咐,最后終于克服了這個弱點,傅雷為之徹夜難眠。也許搞藝術的人都需要一顆敏感的心靈,都需要對藝術、對生活本身進行深刻、深入的思考,父子倆的天性竟是那樣的相近。其中,有在波蘭的肖邦比賽后獲得第三名的欣喜若狂,有得知兒子的音樂在華人世界受到歡迎的欣慰,有聽到兒子結婚的消息后的失落與快慰,有聽到自己的孫子誕生后的興高采烈;也有對兒子連續兩三個月甚至更長時間音信杳無的擔心,也有對接到兒子在香港來的電話的高興,也有對孩子少叫一聲父親的見怪......
這封書信集,讓我看到了全貌的傅雷。
其實,我一直也弄不清楚,為什么世界上那么多的大師級的人物,都選擇了自殺的方式離開這個世界:王國維、弗吉尼亞。伍爾夫、茨威格、海明威、老舍、川端康成、大島由紀夫。。。還有傅雷
傅雷家書心得體會3
傅雷先生從20世紀30年代起,就致力于法國文學的譯介工作,翻譯了許多作品,同時,傅雷還是一個嚴厲、盡責的父親,在兒子長大成人、留學海外之后,仍通過書信的方式對兒子的生活和藝術進行悉心指導。這些家信匯編成冊后,就是《傅雷家書》。
《傅雷家書》所刊錄的,乃是傅雷與傅聰之間自1954至1966年的書信。當年,這批書信,只是父與子之間的私人函件,而現在會刊行成書,且風行各地,因為這不是尋常父子之間的閑話家常,而是兩位特殊藝術家之間的心靈對話。
傅雷在藝術方面也有很深的造詣,因此這些家書還以相當多的篇幅談論美術、音樂作品、表現技巧、藝術修養等,不管是傅聰去波蘭留學、獲得國際大獎,還是后赴世界各地演出,傅雷始終關注著兒子在音樂藝術道路上的成長,不時給予指點,特別是經常給他郵寄中國古典文學名著和有關繪畫、雕塑等藝術理論方面的書籍,鼓勵他多從詩歌、戲劇、美術等藝術門類中汲取營養、提高自身的藝術修養。家書是真情的流露,再加上傅雷深厚的`文字功底和藝術修養,這些文字生動優美,讀來感人至深。
在1956年2月29日的通信中,傅雷由莫扎特樂曲的特點起,論及藝術家要有一顆赤子之心,要真誠。而真誠是做人的根本,必須從小培養。這是一種循循善誘的教育方式,令人感到語重心長。
這些家書凝聚著傅雷對祖國、對兒子深厚的愛。傅雷用自己的經歷現身說法,教導傅聰如何面對各種問題。拳拳愛子之心,溢于言表。通過這本書,能學到不少做人的道理,提高自己的修養。
在這本書中,我們所看到的,除了為人父者對國外游子的無盡思念,無盡懸掛,還有承載著中國知識分子千百年來的民族大義,蓄滿特殊一代共同記憶的時代反思。我們看到的,更是對文化的傳承,對藝術的追求。藝術在最高層次上,是超越民族、不分畛域的,而吾人對生命的禮贊,對生命終極意義的探索與追求,也是永無止境、亙古常新的。正因如此,《傅雷家書》中所體現的,不僅是人間的摯愛與關懷,也是超越生命的氣魄與胸襟。
《傅雷家書》撰寫于五十年前,半個世紀過去了,卻在一代又一代有良知、有深度的讀者心目中,如惠風吹拂迎風懸掛的風鈴般,撥動了無數敏銳的心弦,使無數讀者為之感悟、動容。
當年的傅雷,身處斗室,而心系國家,甚至遍及文化、藝術,這一切都不會老,不會過時。如今,人已不在,但它的影響力,卻是越來越強,歷久彌新。
傅雷家書心得體會4
1954年1月18-19日
傅聰應波蘭政府邀請,參加《第五屆蕭邦國際鋼琴比賽》并留學波蘭。全家人送傅聰走后,寫信給他。這封由傅雷執筆,表達全家人對傅雷的想念,一想到離家便“隨時都想哭,眼睛已經腫得不像樣了”,總是回憶起傅聰小時候的樣子以及那些“有虧良心的事”。
大家都知道的是,傅雷對孩子一向嚴厲,有時候甚至有些苛刻,但隨著孩子的離家,再硬的心也會柔軟,甚至會想要“贖罪”。傅雷知道自己嚴格嗎?知道。他也慶幸自己的嚴厲沒有給孩子造成不良影響。真的有沒有影響且不論,但有這樣的意識,就證明他對自己的反思是有的。而不是“只要我說的都是對的,我絕沒有錯”這樣。
我覺得能向孩子展現甚至告訴他們自己的愛和脆弱是一件很好的事,雖然父母對于子女來講是山一樣的人,但展現脆弱和道歉也很重要。無論再小的孩子,從父母那里感受到的情感最強烈,我們會因為彼此感到高興,也會感到難過。我們不能保證永遠不傷別人的心,尤其是家人,但是“謝謝”“對不起”“我愛你”好像總是很難和家人說出口。因而,在這封信中,傅雷能表現出這樣不舍又自責的感情,值得學習。
1954年1月30日
第一封是父親執筆,仍舊表達思念和懷念。其中有一段令我印象深刻。“孩子,我從你身上得到的教訓,恐怕不比你從我得到的少。尤其是近三年來,你不知使我對人生多增了幾許深刻的體驗,我從與你相處的過程中學到了忍耐,學到了說話的技巧,學到了把感情升華!”
人世間的關系,就是人與人的關系,無論是怎樣的身份和聯系,交往都是彼此相互學習的過程,父母與孩子間也不例外。所有的父母都是從孩子成長來的`,他們也是第一次做父母,該怎么做,該怎樣說,如何控制情緒,如何表達情感,大家都在相互學習。與人交往中,我們都會犯錯,而犯錯后的學習、成長,讓我們成為更好的人。
之前講到過這本書
蕾切爾·卡斯克在《成為母親》中講到,都說母性是自然而然的,但其實大多數人在孩子剛出生時,會感到缺少聯系,甚至會忘記自己是個母親,看著孩子會有些陌生,漸漸的相處才激發了這種母性。而往后的日子,隨著孩子的長大,具有了自己的思想,獨立的人格后,和父母之間的差距會逐漸減少,交流更是一種思想碰撞,如若能成為朋友,那這種相互了解是他人無法比擬的。
一同寄出的第二封信是母親執筆,沒講特別多的話,卻很正式的告訴傅聰,“我們之間,除了愛沒有別的什么可說的了”,直白又簡單,真好。
傅雷家書心得體會5
記憶里,第一次讀《傅雷家書》應該是在上學時,至于感受,也許只是感動于父愛的偉大,而今做教師和母親多年,重新捧讀本書后,掩卷沉思,如果僅用一句話來概括讀書心得,我覺得應該套用曾經頗為流行的家教書目《好媽媽勝過好老師》說成好父親勝過好學校,這本書中呈現的不僅僅是父親對兒子深切的愛,更體現的是德高望重、學識淵博的父親對兒子勝過任何一所學校的教育軌跡。
愛國主義教育勝過好學校
傅雷先生在兒子身上進行的愛國主義教育是我們當前任何一所學校所不能相比的。他在信里,總是洋溢著對祖國的熱愛之情,并將這種感情化作對兒子學習和做事的動力。當他叮囑兒子刻苦練琴時,不止一次強調不要忘記祖國和人民對他的期望;當兒子參加國際比賽時,他總是不忘記提醒一舉一動都代表著祖國,不但不可以給祖國丟臉,還一定要為祖國爭光;很多家書里不但深情的謳歌剛成立的新中國,甚至將祖國的各種有影響的報刊雜志郵寄給兒子,讓他身居海外能了解祖國翻天覆地的變化;將自己參政議政的發言、記錄等資料整理郵寄給兒子,讓他遠渡重洋能感受同胞們為祖國建設出力獻策的決心和行動;當國內發生重大水災時,傅雷夫婦在信中將災情、損失數據一一通報給兒子,其為國憂心忡忡之情溢于言表,并借此機會教育兒子要珍惜寶貴的學習機會,非苦修苦練,不足以報效國家,對得住同胞。試問這樣的愛國主義教育在我們當今哪一所學校會進行呢?
文化藝術滋養勝過好學校
傅雷先生不僅精通幾種其他國家的語言,還飽讀古今中外書籍,對美術、音樂等領域有其獨到的見解,正是他中西方合璧的淵博知識深深地浸潤了傅聰,為他成為世界級音樂家奠定了夯實的基礎,這在書信中均一一體現:在信中,他無數次介紹自己觀看中國戲曲的感受,同時也將西方演奏家訪華的一些詳細情況及評價傳遞給傅聰;他還將中西方繪畫界的一些問題講述給傅聰,除此之外,在多封信中均提到給兒子郵寄中文書籍,尤其是古典詩詞類書籍,許多次與兒子共同探討李白、杜甫、蘇軾等詩歌創作的風格,這都體現了他對兒子文學藝術方面的高等教育,施教者何人?不是教師,不是學校,只是一位父親。
個人修養熏陶勝過好學校
古人云:小事憑才,大事憑德,真正能夠成名成家之人,不僅僅要在某一專業領域具有頂尖級技能,還一定要具備多種令我們全人類肅然起敬的高貴品質,傅雷先生在信中便體現出對兒子個人修養方面的指導。傅雷教育兒子說:我始終認為弄學問也好,弄藝術也好,頂要緊的是人,要把一個人,盡量發展,沒成為藝術家之前,先要學做人。否則,那種某某家無論如何高明,也不會對人類有多大的貢獻。一個純粹投身藝術的人,他除了藝術和個人的人格,已別無所求。.甚至多次提到一些做人的細節,如謙虛,對人對事要認真,學習音樂要執著,要有較強的意志力,對待老師要恭敬,生活要節儉,情感要控制好,注意西方特殊的禮節,要勇于接受真切的教訓,要合理安排時間,珍視健康,遇事要冷靜忌急躁,千萬別做經理人的搖錢樹,正確對待批評家的話。總之人的概念在傅雷心中,不只是一個愿望,一個口號,他時時刻刻都在對兒子進行著做人的指導,大到對人類對世界對祖國的忠誠與獻身精神,小到對自己事業的嚴謹,對父母的孝敬,對妻子的`理解,對友人的寬容,對金錢的觀念。這樣的教育,難道不令我們每一所學校汗顏嗎?
再讀《傅雷家書》,豁然明了,傅聰之所以能夠成為世界著名音樂家,除過人的音樂天賦外,主要在于父親傅雷的教育,他的那部教材其內容是用父愛加學識加人品精心編撰而成,遠遠勝過任何一所學校選用的教材。
親愛的家長們,您如果想讓自己的孩子走得更遠,飛得更高,從這部書開始讀吧,對我們的孩子只憑濃濃的愛來教育太蒼白無力,我們更需要用學識和人品去潤養他,做他一生一世的好學校。
傅雷家書心得體會6
在以前,人們不像此刻一樣有電話能夠方便人們來與遠方的家人交流,所以書信,便成為了一種很好的方式。談起家書,《傅雷家書》這本名著肯定會浮此刻腦海間。.。.。.
書的第一章說了不少作為父親對自我孩子虐待的道歉話語,從中能夠看出來父親對孩子的濃濃愛意。在孩子走后,父母也表達出了自我的不舍之情,是啊,那畢竟是自我的骨肉啊,誰能舍得呢!在除夕夜,也僅有深深的思念。大人總是比孩子要有經歷的,于是自我便能夠告訴孩子各種關于學習的方法,幫孩子分析失利的原因,當在深夜,也不能擋住一個父親對兒子訴說的心境,為孩子成熟而開心,與孩子討論自我的工作。.。.。.這些不都是一個父母對孩子愛的表現嗎在這些家書中,每一封都有著父母對孩子的教育,這足以體現對遠在他鄉的孩子的關愛。每每當孩子來信,父母總是會上揚嘴角,熱淚盈眶的讀完那封期盼已久的家書。天下父母心。
想想自我在家里的表現,對父母的.話語有多少厭煩與氣惱,總覺得自我長大了,不用他們管了,可他們卻還是喋喋不休地嘮叨。其實這都是父母的愛,只是我們此刻還小,不能明白透徹。如果我們像傅聰一樣離開家里,或許就會懂得父母了。
我們平常對家人總是不滿,總是挑剔,卻從不曾注意他們漸漸白去的兩鬢,那是為我們操勞的結果。家書的資料并沒有局限在關心兒子身上,更多的是與孩子討論自我的生活、工作、詩人和音樂家,最重要的還是父母的那些經驗及教育道理。請記住,父母永遠是最愛我們的人。
請從此刻開始,對父母好點,理解他們的所有苦心。
傅雷家書心得體會7
傅雷與兒子的書信往來過程是十分高興的,雖然他自我工作很繁忙(翻譯家,文藝批評家,著作等身;還有很多社會職務,是上海市政協委員),但從未覺得寫信是一份耗時的差事。
我跟你是永遠談不完的,正如一個人對自我的獨白是終身不會完的。
我高興的是我有多了一個朋友;兒子變了朋友,世界上有什么事能夠和這種幸福相比的!
我跟你的討論與爭辯,常常就是我跟自我的討論與爭辯。父子之間能有這種境界,也是人生莫大的幸福。
世界上最高的最純潔的歡樂,莫過于欣賞藝術,更莫過于欣賞自我的孩子的手和心傳達出來的藝術!
傅雷寫信不僅僅是言教,同時也是身教。他經常以自我批判來教育身在千里之外留學歐洲的兒子。
許多事你們一時覺得我看得不對,日子久了,現實卻給你證明我并沒大錯。
你過去承認我“在高山上看事情”,也許我是近視眼,看出來的形勢都不準確。但至少你得用你不近視的眼睛,來檢查我看到的是否不準確。果然不準確的話,你當然不用,也不該聽我的。
等到有一天,我發覺你處處比我看得清楚,我第一個會佩服你,非但不來和你“纏夾二”亂提意見,并且還要遇事來請教你呢!
盡管我埋葬了自我的過去,卻始終埋葬不了自我的錯誤。
可憐過了四十五歲,父性才真正覺醒!
我做父親的一向低估了你,你把我的錯誤用你的才具與苦功給點破了,我真高興,我真驕傲,能夠有這么一個兒子把我錯誤的估計全部推翻!
有一次,兒子的來信給郵局弄丟了,傅雷誤解了兒子,顯示出了內心的不高興:
轉往蘇聯學習一節,你從來沒和我們談過。老實說,我是很有自卑感的,因為這反映你對我還是不放心。大概我對你從小的不得當,不合理的教育,后果還沒有完全消失。
但傅雷的出發點還是讓兒子心領了的。
孩子,以后隨時來信把苦悶告訴我,我相信還能憑一些經驗安慰你呢。爸爸受的痛苦不能為兒女減除一些危險,那末爸爸的痛苦也是白受了。
父母的缺點與壞脾氣應當不斷的作為孩子的戒鑒,不然的話,人的.性格就沒有改善的指望了。家里囑咐你的話就多聽一些,在外就不必只受別人批評。
一個人的發泄是要求心里健康,不是使自我越來越苦悶。
人一輩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唯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極高的修養,方能廓然無累,真正的解脫。只要高潮可是分使你緊張,低潮可是分使你頹廢,就好了。
對自我父母,不用怕“自吹自捧”的嫌疑,只要用時分析一下弱點,把別人沒說出而自我感覺到的短處也一齊告訴我們。
傅雷甚至這樣勸兒子勤于寫家信,真是太可愛的父親啊:
想到你們倆的忙碌,不忍心要求多動筆,但除了在外演出,平時你們該反過來想一想:假定我們也住在倫敦,難道每兩星期不得上你們家吃一頓飯,你們也得花費一二小時陪我們談談話嗎
傅雷家書心得體會8
讀《傅雷家書》讓我感受最深、最能體會到的就是一個父親對兒子深沉的、觸及心底的牽掛和關愛。
父親傅雷寫給兒子傅聰的每一封信,言語都很平靜,不僅僅是在和兒子訴說感悟和交流思想,更能帶動讀者產生心靈的共鳴。當得知兒子又過了一個難關后,傅雷在回信中寫道:“人生的苦難,可是是這幾個,其余只是變奏曲而已。你有跟自我斗爭的勇氣,一個又一個的`筋斗栽過去,只要爬得起來,必須會逐漸攀上高峰,超脫在小我之上。心酸的眼淚是培養你心靈的酒漿。不經歷尖銳痛苦的人,不會有深厚博大的同情心。所以孩子,我很高興你這種蛻變的過程,但愿你將來比我對人生有更深切的了解,對人類有更熱烈的愛,對藝術有更誠摯的信心!”
作為父親,他更像是一座燈塔,指引著兒子前行的方向,也解惑了青少年成長中的迷茫與困頓,成就最好的自我。他用自我的經歷教導兒子待人要謙虛,做事要嚴謹、禮儀要得體、獲大獎不驕傲;要有國家和民族的榮辱感,要有對藝術、人格的尊嚴,做一個“德藝兼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
我極力推薦孩子們好好地的閱讀這本書,因為僅有用心去讀它,你不僅僅能從書中體會到一個父親活力澎湃、深似大海的愛,并且能從中學到一個長者的人生智慧和經驗。所以孩子們讓我們一齊讀這本經典的優秀讀物吧!
傅雷家書心得體會9
去年9月27日在省新華書店買了一本由傅雷次子付敏編的《傅雷家書》,歷時一年時間,今早方才讀完。買此書的初衷是為了學習傅雷教子經驗,為自己教育孩子提供借鑒,不想在讀書過程中卻使自己頗受教育。
書中大多內容都是在和兒子談論藝術,字里行間雖不乏愛子之情,但更像是兩個藝術家在進行藝術探討。他們談音樂、談文學、談美術、談雕塑,古今中外無所不談。
讀傅雷家書,常常能引起強烈的共鳴,覺得自己和傅雷有很多相似之處,但又他比我更優秀,更善于表達。自己曾經有過的感覺,他都能用很精煉的語言表述出來。
全書富含哲理的語句很多,讀時我常會想起自己前幾年所寫的《與弟書》,那里面有我對人生的看法。但我的思想遠不及傅雷的那樣深刻、博大。家書中這么多飽含哲理的語句,若不是自身修為極高,定時用了很多的心力。
傅雷夫婦對孩子的愛之深切,感覺有時近乎病態,但若想象他們當時的處境,就不足為奇了。兒子只身異國,而且常常不知或無暇寫信,牽掛孩子到如此程度也在情理之中。
家屬中設計編者傅聰的地方不多,但我覺得對我卻受益很大。傅聰畢業后在北京的中學教書,他不畏艱苦,不怕寂寞,對工作兢兢業業,鉆研教法,總結自學方法,深受學生喜愛。他的.這種工作態度,正是最值得我學習的。
我之所以覺得《傅雷家書》讓我從中頗受教育,是因為文中教導傅聰夫妻相處之道,持家理財之法,都是我現在所面臨的問題。如果我和妻能早些讀讀此書,在相處和理財方面會少走很多彎路。
我很佩服傅雷的才思,他值得我學習的地方還有很多。我一年時間只是匆匆讀完了此書,以后還要慢慢的細讀,認真的記好筆記和反思。
傅雷家書心得體會10
《傅雷家書》是我國文學藝術翻譯家傅雷寫給孩子傅聰、傅敏的家信摘編,編入了家書180多封,它不僅僅是家書,更是傅雷對遠在萬里之外的傅聰的教育的文字篇本,是一部充滿著愛的苦心孤詣、嘔心瀝血的教子篇。傅雷夫婦作為中國父母的典范,一生苦心孤詣,嘔心瀝血培養的兩個孩子:傅聰是世界著名的鋼琴大師,傅敏成為英語特級教師。作為文學翻譯家的傅雷, 他寫給家人的書信以其真摯的情感、深邃的哲理、獨到的藝術見解深深打動了每一位讀者的心。
《傅雷家書》無處不體現了濃濃的父愛了,或許每個父親對他的孩子都疼愛有加,但在疼愛的同時,傅雷不忘對其兒子進行音樂、美術、哲學、歷史、文學乃至健康等等全方位教育的,縱使以如此之大的中國,能夠達到此種地步的,未知能有幾人,因為這確實需要充足的條件,父親要學貫中西,兒子也要知書達理,而父子之間更要在相互尊重和愛護的基礎上達成充分的默契。
傅聰至海外留學,與父親的聯系自然只能依靠書信,于是父子之情便在一封封家書中表露無疑。他們通過書信一起討論藝術,研究樂曲的.內涵,交流對事物的看法,雖然沒有母子通信時那種噓寒問暖,但他們之間的默契卻是其他無論什么都無可代替的。掩卷后對書回想起來,最大的感觸就是傅雷對藝術甚深的造詣。傅雷對于藝術尤其是樂曲的領會,頗有一番自己的見解。書中不僅論及音樂,同時涉及教育、文學、愛情、人生等各方面,且不是淺嘗輒止,很多都是極有深度的見解。在這本書信集里,隨處可見一個父親的慈愛、對孩子的厚望及驕傲,深厚的藝術造詣、淵博的學識涵養在書中各個角落閃光,所有的這些無不體現著作者的博學和睿智。
而正是由于這么一位苦心孤詣的父親,受其陶冶與教導,使傅聰在海外的孤獨環境中,汲取到勇氣和力量。父母的鼓勵鞭策更讓他明確藝術道路上的前進方向。傅聰在異國漂流,但父母仿佛仍在他的身邊,時時給他指導、鼓勵和鞭策,使他有勇氣和力量去戰勝各種各樣的魔障和阻力,踏上自己正當成長的道路。通過這些書信,不僅兒子和親人之間,建立了牢固的紐帶,也通過這一條紐帶,也使傅聰與遠離的祖國牢牢地建立了心的結合。后來的事實證明不管國內家庭所受到的殘酷遭遇,不管他自己所蒙受的惡名,他始終沒有背棄他的祖國,不受祖國敵對者多方的威脅利誘,沒有說過或做過有損祖國尊嚴的言行,這就是一個父親對一個兒子的熏陶,這與父親在數萬里外,給兒子殷切的愛國主義教育是分不開的。
而今,七旬的傅聰已是聞名世界的音樂家,藝術造詣舉世公認。被寓為鋼琴詩人的他應該也會時常地想念父親對自己的言傳身教吧。傅雷把培養孩子同樣當作他對社會、對國家所應盡的一項神圣義務和責任。不是每個家長都能把教育上升到這種認識層次,但對于孩子的關愛和培養,我想是人的本性。在閱讀的過程中,看著傅雷的諄諄教導,遠方的父親輪廓漸漸清晰,仿佛近在咫尺、觸手可及,時常想念、時常感動。
《傅雷家書》是老師的教導,是長者的叮囑,是父母對兒女的關切,是詩人對生活的熱愛。那一封封家書,就像一次次珍貴的談心,拉近了我同書中人物的距離,給予我心靈的蕩滌,思想的啟發。我在感受著,聆聽著,用心銘記著。
傅雷家書心得體會11
讀《傅雷家書》103——114,1961年傅雷及妻子寫給傅聰的幾封家書,前面談夫妻相處,后面談藝術。
得一人心易,不相離難
時間:2月4日,寒假第8日
接到兒子結婚的消息,父母自然是特別高興,媽媽送上溢美之詞:她既美麗、聰明、溫柔,對你是最合適的了。然后告誡兒子:希望你不要太苛求,看事情不要太認真,平易近人,總是種體貼親切之感。從事藝術的兒子,人品和音樂方面的成績也是很出色,一定會得到很多女孩的青睞,然而母親對兒子說:“對你的終身伴侶,不可三心二意,要始終如一。”如果不能做到對婚姻的忠誠,自然會生出喜新厭舊之感。相愛了,寬容了,寬恕了,小波折小矛盾自然能不往心里去,日子自然也能幸福。
也曾有一對幸福的小夫妻,不到三十歲,已在一個小城市有車有房有存款,雙方都有一個滿意的工作,一個可愛的'孩子。有一天,妻子被一個男同事約去跳舞,被丈夫發現,半年后丈夫也有了外遇。一年后家庭開始討論離婚了。我不知道結果如何,也不敢打聽如今又如何了,我知道那段幸福的日子他們很難再找回。對婚姻的三心二意讓多少幸福從眼前溜走,換來了多少后悔的淚水,又讓多少孩子的家破碎。
在婚姻面前,最智慧的做法就是始終如一啊。
傅雷家書心得體會12
教育,應該怎樣更好地來詮釋和實踐?這是我在教學過程中一直追問和求解的命題。細讀品磨《傅雷家書》,使我對教育教學的認識和開展有了新的提高。
傅雷是著名的學者、文藝評論家、文學翻譯家,譯著宏富傳神,為人坦蕩剛毅,一生成功的培養了兩個孩子:傅聰-著名鋼琴大師、傅敏-英語特級教師,《傅雷家書》更因其成功的教育實踐令世人信服。
《傅雷家書》是一本“充滿著父愛的苦心孤詣、嘔心瀝血的教子篇”;也是一本優秀的思想修養讀物;更是一部素質教育的經典范本。家書在愛子真情流露的基礎上,凝聚著傅雷對兒子悉心教育和引導,蘊含著精深的教育思想和方法,讀來感人至深,對人的啟迪作用既深且遠,也不斷重構和優化著我的教學思想和方法。
教育實踐是教育者與受教育者雙方相互作用的過程,在此過程中,教育者起著主導作用,發揮著傳道、授業、解惑的功能,呈現為受教育者對所授內容的“內化”與“外化”效果。傅雷在家書中涉及了包括思想、修養、態度、方法和學識等等許多方面育子心經,因其自身淵博精通而游刃有余、高屋建瓴,也因其良好的教育引導使得傅聰藝術扎實全面,造詣精深。作為一名教師,本著以更好的提升自身和教書育人的出發點,結合自身的教育實踐,探究《傅雷家書》最具教育典范的意義之處。
要秉持縝密嚴謹的作風和認真細致的態度。學問來不得半點虛假,治學務必嚴謹,同樣,在治學之教學這一環節上亦必具嚴謹認真的態度。傅雷治學十分嚴謹,譯著工于傳神,欣賞鑒別造詣精湛,文化評論精辟辯證。同樣,傅雷對兒子學習態度和作風也是嚴格要求和注重培養,指出“不可有敷衍的想法”。傅聰在國外藝術求學時,從基礎性的外語學習,到藝術理論與修養直至對藝術感受與領會等層面,傅雷都嚴格要求其遵循規律,各環節務必扎實用心,并不斷引導和勉勵其對藝術的境界的提升和領悟。可以毫不夸張的說,傅雷的這些教育對傅聰日后成為著名的鋼琴家有莫大影響。
要追求淵博的學識和深邃的思想。學高為師,授予必須以擁有為基礎,學識淵博者方可最好地澆灌求知心田。思想決定境界,深邃的教育思想會引領求知者不斷升華而當行出色。傅雷在文化藝術領域有著深厚的'造詣,使他對兒子傅聰學習得失了然于胸,對其教育的匡正和引導精準有效。同時,傅雷先生以自己超群的學識、思想而能將任何大事小事闡發出深刻但絕不艱難晦澀的道理,從而使人深受啟發和獲益,這都使他對兒子的教育卓有成效。
要遵循做人、修養與學問一體的教育規律。做人、修養與做學問一體是一個重要的為學思想,而認識中有此實踐中不足的是現實中普遍存在的問題。傅雷十分重視做人、修養與學問一體的思想,這一思想貫穿《傅雷家書》始終,并在他的教育實踐中所實行和獲印證。“先做人、交為做藝術,再為音樂家,終為鋼琴家”,這是傅雷對學鋼琴的傅聰的告誡,也蘊含著普遍的治學規律和方法。做人是一種素質要求和基本精神價值的定位,做藝術家是要“通”,哲學、宗教、繪畫、文學…一切都要通,在此基礎上去通曉音樂,而后回歸鋼琴方可為家。傅雷反復強調“做人第一,藝術第二”,遷移后我們可獲知:做人第一,學問第二。只有做好了“人”,才有了可能做好學問的基礎,而修養是必由之路。在當前偏重知識教育的形勢下,應更多的融入做人、修養與學問一體的思想于教育中,增強對學生做人、修養方面的熏陶教育,至少要實現學生學習知識和追求學問兩不誤。
《傅雷家書》可為篇篇精彩,字字珠璣,真知灼見俯拾皆是,育人思想閃耀著理性的靈光,任何的評價和概括都有可能損害這部經典之作,以上僅記錄的是我感受最深的體會和收獲,更多的已融入身體,在以后的教學過程中不斷地思考和踐行。
傅雷家書心得體會13
每個家庭都有不同的教育方法,《傅雷家書》就是一本苦心孤詣的教育書,是一本難得的好書,最適合家長和孩子的閱讀。
傅雷教育孩子的方法比較獨特,他是通過書信把真情傳遞給遠方的孩子,對兒子的生活和藝術進行真誠地指導,而且還暗暗透露了對兒子的牽掛和愛。一個好的'家庭教育,對孩子來說是一件好事,它可以決定一個孩子的人生,畢竟家庭教育是第一任老師,傅雷用了良好的方法把他兒子教育成才,讓人贊口不絕。
不錯,很多家庭都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因此一個優良的家庭教育至關重要,可是有多少家庭可以適當地教育好孩子呢?在中國,許多家庭的教育不恰當,家長都沒有用心與孩子溝通,不了解孩子的情況,沒有正當地引導孩子,讓孩子步入歧途,最后后悔莫及。還有些家長認為孩子不打不成材,出現了數不勝數的家庭暴力,讓孩子身心受到傷害,不但沒有使孩子懂事,反而讓孩子變得反叛。用合適的家庭教育教育孩子,家長們應該欣賞這本《傅雷家書》。其實,作為孩子的我們也有必要看看,因為它可以感染我們,讓我們察覺到家長的用心良苦,懂得感謝父母,它更讓我們懂得藝術的欣賞,在生活的處事做人,得到正確的指引。
《傅雷家書》是男女老少都適合的書,定會使人們有所收益。
傅雷家書心得體會14
《傅雷家書》是我國文學藝術翻譯家傅雷及夫人寫給傅聰、傅敏等的家信摘編,寫信時間為一九五四年至一九六六年六月。
這是一部最好的藝術學徒修養讀物,也是一部充滿著父愛的教子篇。傅雷夫婦是中國父母的典范,他們苦心孤詣、嘔心瀝血地培養的兩個孩子:傅聰——著名鋼琴大師、傅敏——英語特級教師。是他們先做人、后成“家”,獨立思考,因材施教等教育思想的成功體現。輯印在這本小書里,不是普通的家書。
傅雷在給傅聰的信里這樣說:“長篇累犢的給你寫信,不是空嘮叨,不是莫名其妙的gossip,而是有好幾種作用的。
第一,我的確把你當做一個討論藝術,討論音樂的對手;
第二,極想激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感想,讓我做父親的得些新鮮養料,同時也可以間接傳布給別的青年;
第三,借通信訓練你的——不但是文筆,而尤其是你的思想;
第四,我想時時刻刻,隨處給你做個警種,做面‘忠實的鏡子’,不論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細節方面,在藝術修養方面,在演奏姿態方面。”
貫穿全部家書的情意,是要兒子知道國家的榮辱,藝術的尊嚴,能夠用嚴肅的態度對待一切,做一個“德藝俱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家書中父母的諄諄教誨,孩子與父母的真誠交流,親情溢于字里行間,給天下父母子女強烈的感染啟迪。
傅雷家書心得體會15
在暑假期間,我讀了一本書,叫做《傅雷家書》,這本書讓我印象深刻。
傅雷是我國著名文學翻譯家、文藝評論家,他是一個博學,睿智,正直的學者,極富個性的人。
父親傅雷對當今中外的文學、音樂、繪畫、涉獵廣泛,研究精深,個人的文化修養極高。而他培養的對象又是從小接受良好的家庭教育,終于成長為國際大師的兒子傅聰。他深刻懂得,藝術即使是像鋼琴演奏也需要嚴格的技術因素,但絕不是“手藝”,而是全身心、全人格的體現。
讀了《傅雷家書》之后,真為傅雷先生對人生的如此認真和對子女的如此關愛而感動萬分。家書中大到事業人生藝術,小到吃飯穿衣花錢,事無巨細,無不關懷備至。為人父母的可以從中學習到教育子女的方法。
學藝術的'特別是學鋼琴的可以從中學習提高技藝的方法,對解放初期至文革這段歷史感興趣的朋友也能從傅雷這位當事人的描述中得到一些了解。傅雷的愛子教子精神深深打動了我。
傅雷在書信中善于剖析自己,在子女面前承認錯誤,從自身的經歷中給出經驗和教訓。所以,我想讀傅雷家書我們讀到的應該就是傅雷自己吧。傅雷在子女的教育上也是因材施教的,在對傅聰音樂上的教育上,原先是強調技巧、而后反復要他能真正領悟作品本身。高尚的父母培養出成功的兒女。傅雷夫婦培養的兩個孩子,都很有成就。
讀了這本書,讓我更多的了解與理解父母。讓我知道了子女要多和父母溝通,相互了解。
【傅雷家書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傅雷家書》經典句子11-30
傅雷家書心得體會03-22
《傅雷家書》心得體會03-25
《傅雷家書》心得體會04-19
傅雷家書佳句摘抄11-03
傅雷家書的優美句子09-27
閱讀《傅雷家書》心得03-14
傅雷家書閱讀心得11-07
傅雷家書感悟心得02-10
傅雷家書每篇家書的讀書筆記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