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閱讀書籍的心得
當我們備受啟迪時,馬上將其記錄下來,這樣能夠給人努力向前的動力。你想好怎么寫心得體會了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于閱讀書籍的心得,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關于閱讀書籍的心得1
本次學習,最大的收獲是:第一次聽說一個全新的名詞——群文閱讀。兩位老師從群文閱讀角度向我們展示了另一種閱讀形式,給我們帶來了耳目一新的閱讀課堂。于教授細致的分析了群文閱讀的內涵。
所謂群文閱讀就是圍繞著一個或多個議題選擇一組xx,而后教師和學生圍繞議題展開閱讀,最終達成共識的過程。王曉娟老師執教了《謝爾詩中的”不可思議”》。王老師不緊不慢,自然親切的語言,聲情并茂地朗誦,帶著孩子們在詩中想象畫面,發散了孩子們的思維,孩子們感受了詩歌的快樂與”不可思議”,讓孩子們認識了一個充滿童趣的謝爾。四川瀘州的小學語文教師吳群執教了《孫悟空成長的啟示》,細致的分析了孫悟空的成長歷程,孫悟空從一個狂妄自大的.石猴最終成長為成熟穩重的斗戰勝佛,其中經歷的酸、甜、苦、辣,低谷與高潮時他的心理成長變化等。在教師生動幽默的語言中,更是激勵著孩子們去大量閱讀,享受閱讀帶來的思維碰撞,帶來精神上的愉悅。
通過學習我對群文閱讀有了新的認識,落實”群文閱讀”的前提是選好xx。教師要結合教材及課外讀物,針對相同的議題,進行多文本的閱讀內容選擇,進而才能進行多個文本、同一個議題的教學。這就需要教師大量的去閱讀,去尋找同一個主題的xx,對大量的xx篩選之后給學生去讀。這樣有針對性的閱讀指導,可以拓寬孩子的閱讀視野,引領孩子的閱讀生活。更有利于培養學生整體把握xx的能力,有利于學生自主閱讀能力的提高。
此次素質講壇群文閱讀研討活動,帶給我全新的思考,要想給孩子一碗水,自己必須先有一桶水,要想上好群文閱讀課,教師必須付出大量的精力去備課,去讀書,然后帶領孩子去讀書,用閱讀給孩子們帶去快樂,讓孩子們沐浴在書的芳香里——多讀書,讀好書,好讀書,讀整本書。
關于閱讀書籍的心得2
眾所周知,教育是一種無私而又博愛的職業,幼兒教育作為根底教育的重要組成局部,是學校教育和終生教育的根底。作為幼兒教師,更需要用愛心和急躁來暖和呵護每一顆童稚的心靈,想要成為一名幼兒教師,尤其是一名優秀的幼兒教師是特別的不簡單的。這段時間里,我讀了《幼兒教師最需要什么》這本書,讓我有很大的感受。書中提到說幼兒教師需要有什么樣的精神、需要有什么樣的專業素養、需要有什么樣的教育才智、需要有什么樣的教育藝術。讓我了解了要做一名合格的幼兒教師需要具備的有哪些。
在《幼兒教師最需要什么》一書中,分別從“幼兒教師最需要什么樣的精神”,“幼兒教師最需要的專業素養”,“幼兒教師最需要的教育才智”和“幼兒教師最需要的教學藝術”這四方面來闡述了怎樣做好一名幼兒教師。的確,要做好幼兒教師這份工作,單靠熱忱是不夠的,還需要我們布滿愛心、痛心、和真心的付出;同時還需要我們教師間的相互協作,這就要求我們教師要具備良好的團隊合作精神。不光這樣,幼兒教師還應具有創新精神和終生學習的思想,才能不斷提高自身的素養。在孩子的心中,教師是圣神的、無所不能、完善無缺的,而孩子本身就有很強的可塑性和仿照力量,他們對于教師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觀看微小,感受劇烈,而且還會不加選擇的仿照。因此,幼兒教師也應當從自身的言語、行動中使孩子的思想、道德、行為等方面都受到潛移默化的教育,這比起對孩子一本正經的教育要有用得多。
我還了解到,作為一名幼兒教師,需要的東西很有許多。比方說,幼兒教師需要“幸福”。
幸福,從心理學的角度上說就是一種滿意感,餓的時候有的吃就是幸福,累的時候有的睡就是幸福,不快樂時有人陪就是幸福……
幸福的定義很廣,是一個沒有答案的迷。有的人認為自己擁有財寶就是幸福;有的人認為自己取得勝利了就是幸福;作為一名幼兒教師,我覺得幸福其實很簡潔。就是每天早上聽著孩子們和你問早,晚上聽著孩子們和你說再見是一種幸福;看到孩子們在幼兒園里開快樂心地生活、嬉戲是一種幸福;看著孩子們一每天地長高長胖是一種幸福……幼兒教師需要這樣的幸福。
幸福當然重要,一個好的心態也非常地重要。它能成就一個優秀的幼兒教師,幼兒教師也需要一個好的`心態。我在書中看到過這么一個故事:在一個剛剛退潮的沙灘上,一個小男孩正俯身撿起一條被海潮涌來時帶到岸邊的小扔到了大海里。身邊的爸爸媽媽覺得很驚奇,問道:“這么多的小魚都被帶到岸邊,你什么時候能撿完呢?再說誰又在乎呢?”小男孩頭也沒抬地連續撿起撿起一條小魚又扔進了大海,并且自言自語道:“這條小魚會在乎的。”又撿起一條說:“這條小魚也在乎”。是呀,每條小魚都會在乎,它們盼望得到這個小男孩的救助,由于他撿起一條,就意味著這條小魚有生的盼望了。就像我們的孩子一樣,他們確定也盼望教師能夠關注自己、在乎自己、鼓舞自己,讓自己獲得更大的勝利。
所以,既然我們選擇了幼兒教師這一職業,就應當將自己的心態放平和一些,保持最初職業的熱忱,有一個良好的心態,公正對待身邊的每一個孩子。把孩子生活中的每一個小細節都當作一件大事情來做,讓孩子能感受的到你對他的關懷,在乎。讓他們覺得教師也是我的好朋友,以朋友的身份和他們一起生活、學習、嬉戲。擺正了自己的心態,你的每一天都會過的充實,歡樂。
除了要有好的心態,還需要才智。通過自身不斷地努力,填充學問面,將學問教給孩子們。用正確的方法來對待孩子們,而不是孩子一做錯什么事就罵他、責怪他。孩子是要靠教師去引導的。只有你用對了方法和孩子去溝通、接觸,孩子才會打心底崇拜你。
以上就是我看了《幼兒教師需要什么》這本書后的一些感受。
關于閱讀書籍的心得3
你喜歡閱讀書本嗎?一定喜歡吧!我也很喜歡呢,想知道我為什么喜歡嗎?就讓我來告訴你,因為每當我閱讀時,就好像進入那本書一樣,會沉迷書中的美好,所以只要喜歡閱讀,就會知道其中的美妙。
來吧!就讓我們一起進入閱讀的世界,世界各國都有不同的書,要感覺書中的生命,就要我們的心去閱讀它、體會它,書只有一本,在閱讀時有很多感受的方式,你可以快樂的閱讀、安靜的閱讀,或是傷心的閱讀,要怎樣體會,要選擇怎樣的閱讀方式呢?就隨著自己當時的心情吧!
我讀西游記時,看到孫悟空調皮有時會覺得可愛,有時又讓人生氣。不過看到唐三藏常常因為自己太仁慈,誤會孫悟空,才更是讓我想不懂,摸不著頭緒。我讀伊索寓言時,常會覺得動物很可愛,想法很特別,最重要的是每個寓言小故事,都有大大的啟示要給我們,好讓我們平常可以應用。
每天早上我都會和老師同學們一起閱讀,所以一早我們班就飄滿了書香。學校圖書館也會舉辦閱讀比賽,讓許多喜歡閱讀的`人參加。世界上很多人都在閱讀,希望大家都喜歡閱讀。古人說書中有黃金屋和顏如玉,雖然我沒見過黃金屋和顏如玉,但是閱讀可以讓我得到很多新知識和新學問。
閱讀好,閱讀妙,閱讀的感覺真是好到爆。希望大家都愛上閱讀,因為愛上了,就會有想不到的驚喜,還會有美好的心情。把生活中遇到的和書中描寫的連在一起,就是享受閱讀最大的樂趣。
關于閱讀書籍的心得4
暑假里拜讀了陶行知先生的《陶行知論制造教育》,受益頗深,這本書匯合了陶行知先生一生教育理念的精華,從“教學做合一”,“制造的教育”,“制造的兒童教育”,“民主教育”等方面,集中表達了陶先生教育理念的精華。對于我們教育工有積極地指導意義,特殊是其中的一篇《制造的兒童教育》,令我印象特殊深刻。
本文中說道,制造的兒童教育,不是說教育可以制造兒童。教育是要在兒童自身的根底上,過濾并運用環境的影響,以培育加強發揮這制造力,使他長得更有力氣,以奉獻于民族與人類。我們曉得特殊是中國小孩,是在苦海中成長的。我們應當把兒童苦海制造成一個兒童樂園。讀到此處,不禁令人感同身受。現在有很多學校靠犧牲孩子的時間來換取所謂的“成績”,這就失去了讓兒童體驗學習樂趣的時機,養成無意制造的傾向,等這樣的孩子長成大人時,就不知制造為何物了。那是多么悲傷的一件事啊!
在說到如何培育孩子的制造力時,陶行知先生說到了三個方面:
(1)需要充分的養分。他說孩子的體力和心理都需要適當的養分,這個是制造的前提條件。而這個都是要我們學校和家庭共同合力去努力的。
(2)需要建立下層的良好習慣,以解放上層得性能,才能從事于高級的思慮追求。
(3)需要因材施教。陶先生用的比方特殊貼切,易懂。
他說,松樹和牡丹花所需要的肥料不同,你用松樹的肥料培育牡丹,牡丹會瘦死;反之,你用牡丹的肥料培育松樹,松樹受不了,會被燒死。培育兒童的.制造力要同園丁一樣,首先要熟悉他們,發覺他們的特點,而予以相宜之肥料、水分、太陽光,并須除害蟲。這樣,他們才能欣欣向榮,否則不能免于枯萎。多么形象的比方啊,我們的學生就是陶行知先生筆下的植物啊!只不過品種還要簡單,所以對于我們園丁來說工作的更加簡單,難度更加高,就更需要我們現代教師不斷學習,充實自己,以適應自己對各式各樣植物的培育需要。
陶行知還特殊提出,我們從事兒童教育工作的人,要成為兒童中的一員,擁有一顆赤子之心,這樣才能真正熟悉到兒童的力氣,敬重兒童。要不斷的更新教育理念,引導學生首腦并用,學會過硬的技能,用陶行知的創新理念指導我們的實際教育工作,從本職工作做起,仔細對待每一位學生,仔細對待每一節課,以真正的創新理念去開拓教育的新天地。
關于閱讀書籍的心得5
書,是知識的海洋,給予了我們淵博的知識,給予了我們閱讀的樂趣。
小時候,我非常喜歡“假如生活沒有書籍,就好像綠葉沒有陽光,就好像鳥兒沒有翅膀。”這句名言,卻不知道這句話的意思。于是,我就去問知識淵博的爸爸,爸爸見我這么好學,認真地為我解釋了這句名言的意思。聽了爸爸對這句話的解釋后,我感到十分可怕,立馬叫爸爸帶我去買書。爸爸問:“為什么急著去買書呀?”“快點,快點!再晚點我就要像沒有陽光照射的綠葉一樣啦!”聽我這么一說,爸爸媽媽“撲哧”一聲,捂著肚子笑個不停,而年幼無知的我還在那里一個勁地懇求,生怕被老虎吞了一樣。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慢慢地,我已經看了不少書籍,積累了不少的知識。我發覺我已經是個不折不扣的“書癡”了,每一天放學一回家,我就急忙進入書房,盡情地吮吸著書的營養。記得有一次,遠方來的一位阿姨送給我一套《十萬個為什么》,對我這個“書癡”的'吸引力更像一個磁場。那套書安居我家后,我每一天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看書。媽媽說,我現在已經“走火入魔”了,一日三餐,幾乎叫上百次才肯出來。有時,爸爸媽媽不在家,我只靠零食來充饑。還有的時候,我看到關鍵時刻時,連吃飯都免了。看了這本書,我越發覺得知識的海洋是浩瀚無邊的,我愿自己是一葉扁舟,駛向知識的彼岸。
書,就是一位無語的老師,給予了我們無窮的智慧。
關于閱讀書籍的心得6
本次學習,最大的收獲是:第一次聽說一個全新的名詞——群文閱讀。兩位老師從群文閱讀角度向我們展示了另一種閱讀形式,給我們帶來了耳目一新的閱讀課堂。于教授細致的分析了群文閱讀的內涵。
所謂群文閱讀就是圍繞著一個或多個議題選擇一組文章,而后教師和學生圍繞議題展開閱讀,最終達成共識的過程。王曉娟老師執教了《謝爾詩中的"不可思議"》。王老師不緊不慢,自然親切的語言,聲情并茂地朗誦,帶著孩子們在詩中想象畫面,發散了孩子們的思維,孩子們感受了詩歌的快樂與"不可思議",讓孩子們認識了一個充滿童趣的謝爾。四川瀘州的小學語文教師吳群執教了《孫悟空成長的啟示》,細致的分析了孫悟空的成長歷程,孫悟空從一個狂妄自大的石猴最終成長為成熟穩重的斗戰勝佛,其中經歷的酸、甜、苦、辣,低谷與高潮時他的心理成長變化等。在教師生動幽默的語言中,更是激勵著孩子們去大量閱讀,享受閱讀帶來的思維碰撞,帶來精神上的愉悅。
通過學習我對群文閱讀有了新的認識,落實"群文閱讀"的前提是選好文章。教師要結合教材及課外讀物,針對相同的議題,進行多文本的閱讀內容選擇,進而才能進行多個文本、同一個議題的教學。這就需要教師大量的去閱讀,去尋找同一個主題的文章,對大量的文章篩選之后給學生去讀。這樣有針對性的閱讀指導,可以拓寬孩子的閱讀視野,引領孩子的閱讀生活。
更有利于培養學生整體把握文章的能力,有利于學生自主閱讀能力的提高。
此次素質講壇群文閱讀研討活動,帶給我全新的思考,要想給孩子一碗水,自己必須先有一桶水,要想上好群文閱讀課,教師必須付出大量的精力去備課,去讀書,然后帶領孩子去讀書,用閱讀給孩子們帶去快樂,讓孩子們沐浴在書的芳香里——多讀書,讀好書,好讀書,讀整本書。
早期閱讀活動又是比較枯燥的,他遠遠比不上玩具、游戲對幼兒的吸引力大,若只是一味單調地強迫幼兒進行閱讀,會讓幼兒產生厭煩的心理,早期閱讀可以豐富幼兒的詞匯,提高對語言的理解力和口頭表達能力,促進思維的發展,是通向視野開闊、心靈豐富、頭腦發達、聰明靈透的最佳途徑,但因幼兒不識字或只能識別少量的簡單的文字,只能從一幅幅生動逼真的畫面中完成對閱讀內容的理解,因此,教師運用多種方法,指導幼兒閱讀就顯得尤為重要,下面就來談一下,我在這方面的幾點做法:
一、利用多媒體技術教學,激發幼兒對閱讀的興趣
興趣是學習的動力,組織幼兒閱讀時,從激發幼兒的興趣入手,從各個方面調動幼兒的積極性,為培養幼兒的閱讀能力能夠打下良好的基礎。
1、及時的進行表揚獎勵:每個幼兒都渴望得到老師的表揚和獎勵,我就運用幼兒的這一心理,指導幼兒閱讀,激發幼兒對閱讀的興趣,提高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如:若孩子在閱讀活動中語言連貫且緊扣畫面主題,聲音洪亮,用詞恰當等,表現非常出色,問題回答的特別好,我們這時就可及時的給予獎勵,如:教師口頭表揚,可讓小朋友為之鼓掌,可發些小獎品,如:小紅花、小卡片或各種動物圖片等,幼兒得到的表揚獎勵越多,他學習的積極性也就越高。
文學作品的層面上,讀可以促進寫。主題閱題可以幫助解決學生寫作素材的大問題,讓學生對自己感興趣的事物從語言文學的角度進行深入的研究,全方位地了解這一事物中蘊含的哲學思想、文化心理、人類情感、生活情趣,為學生的筆記、縮寫、改寫和仿寫提供豐富的題材,開拓思維空間,成為學生寫作起步的根據地。
以上是我的幾點體會,在以后的教學工作中,我要認真學習教學方法,讓學生在快樂的學習中掌握更多的知識。創新地運用主題學習的方法,將語文學習與學生生活體驗緊密結合,真正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在我的感覺中,主題學習做到了透過一個個小小的主題,讓學生看到的是具體生動的世界。
讀了四本散發著油墨香的和新教育有關的書籍,聽了幾場領導從海門學習歸來的講座,讓我的頭腦經歷了一番洗禮。感觸最深的一點就是:新教育的定位到底在哪里?怎么樣的教育真的不愧于“新教育”的稱號呢?
一、新教育是一種理想。
教育事業本來就是一項具有理想性的事業,沒有理想的教育是不存在的。第一,新教育涵蓋了教育的所有方面。實施新教育,必須把德育、智育、體育、美育等有機地統一在教育活動的各個環節中。第二,新教育的發展推進過程是整個社會文明水平的提高過程。新教育倡導在教育中每個人都得到發展,而不是只注重一部分人,更不是只注重少數人的發展。第三,新教育倡導的是在教育中使每個人都得到比較充分的全面的發展。第四,新教育倡導的是每個學生富有個性的發展。
二、新教育是一種價值。
它的價值觀影響著教育的全過程和教育活動的各個方面,影響著教育目標的制定、課程的設置、內容的確定、方法的選擇,影響著管理的風格、師生關系的類型,影響著學校與整個社會的關系。首先,新教育是強調以人為對象,以人自身的發展為目的的教育。其次,新教育強調學生有個性的發展。但新教育不滿足于每個人的一般的、共同的發展,而是根據人的千差萬別自然本性,鼓勵并極力創造條件促進個性的發展。第三,新教育注重可接受性,更注重可發展性。新教育重視書本知識的積累,更重視現實和活動能力的發展;重視接受性的學習,更重視獨立的、創造性性格的養成。最后,新教育是指向大眾主義的教育。以學生為本位、以學生的個性發展為本位、以學生的可發展為本位和以大眾教育為本位的素質教育,是一種價值觀的轉變,也是一種思維方式的轉變,是從單一價值觀向多元價值觀的轉變。
三、新教育是一種境界。
新教育要創造學生好學、愛學、樂學,教師喜教、愛教、樂教的境界。有創造才有發展,創新是社會發展的動力,社會對人才的需求要求培養出具有創新意識、創新勇氣和創新能力的一代新人。作為一個教育工作者,應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呢?
一要樹立學生創造信心和勇氣。要使工作、學習獲得成功,首先的是樹立信心和勇氣,創造能力的培養也如此。在教學中,教師要善于運用帶有激勵性、期望性的語言,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和進取精神。充滿激情的語言,能極大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創造性。除此以外,還要注意愛護和培養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對一些學生提出的怪想法,不要訓斥,輕易否定。那些看起來似乎很奇怪的,出乎老師意料之外的想法或問題,正是學生一瞬間產生的實現創造思維的火花。
二要營造創新氣氛和環境。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幫助學生自主學習、獨立地思考,保護學生的探索精神和創新思維,創設輕松、愉快、活躍的氣氛,才能為學生稟賦和潛能的充分開發營造寬松的環境。寬松、和諧、自由、平等、競爭的環境,利于激發學生的思維和靈感,易于知識的創新。具體方面又要做到以下幾點:首先,應極力避免給學生造成害怕因素的心理壓力,營造和諧寬松的氣氛及自由的環境。其次,教學中要創造一種平等、民主的師生關系,使學生教學相長,促進創新能力的發展。若教師的創新意識淡薄,制造出不平等、不民主的師生關系,則無益于創新能力的培養。第三,跨世紀的學生,應具有強烈的競爭意識和競爭能力。知困難然后能自強,如果學生從小就不具有競爭意識和競爭能力,則很難適應形勢的發展。
三要開展多種創造性的活動,創設動手的機會和空間。楊振寧博士曾作過這樣的`對比,中國學生的學習成績比一起學習的美國學生好得多,然而,十年后,科研成果卻比人家少得多。原因何在?就在于美國的學生思維活躍,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強。因此,我們的教育應向美國汲取一些好的方法,多給學生一些自由時間,讓學生多一些創造性的任務。教師要讓學生積極參與課堂,開動腦筋,擴展思維,并讓學生發現自己在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時的不足之處。
通過讀書和學習,使我深刻體會到作為個體的人必須要進行終身的學習,作為教師必須把教育看作是貫穿與人的整個一生與人的發展各個階段的持續不斷的過程。歷史是發展的,教育是變化的,墨守成規、守株待兔、一成不變的教育和不思變革的教育是缺乏生命力的。我們要以開放的心態站在教育改革的潮頭,根據時代的特點和社會的發展調整我們的教育思想、教育行為,以開放、包容的心態來迎接教育的變革,主動地去適應、參與教育實踐,用我們的熱情挖掘我們的智慧,去追逐前沿的教學理念、教育技能和技巧。
文學名著是人類文化和思想的精華,閱讀文學名著不僅能讓學生享受到優美文學藝術的熏陶,還能體悟人生的經驗與智慧,激發孩子們的人性情懷、精神理性和社會責任感。為此我決定從引導學生賞讀中國的四大名著入手,弘揚傳統文化的學習。
不過名著閱讀是一個長期而漫長的過程,考慮到有些學生可能由于興趣的轉移或課余時間的不足會半途而廢,甚至有些學生會盲目亂讀,也許還會有些學生只追求情節而盲目冒進,毫無計劃,沒有目標等這些情況,因此我首先對學生閱讀名著的時間和篇目做了一個統籌安排,要求學生有目的,有計劃地進行閱讀訓練。每星期上一節專門的閱讀課,規定統一的閱讀篇目,如根據每冊課本后附錄中名著導讀推薦的篇目《西游記》《三國演義》《水滸傳》等,有計劃的對學生進行指導閱讀,讓學生由淺入深,循序漸進。這樣不僅把學生領引到了名著的神圣殿堂,同時也激發了他們的閱讀興趣、培養了良好的閱讀習慣。
同時還提醒他們在對名著進行深入了解和閱讀的過程中,還要針對一些精彩章節、自己喜歡、崇拜的人物進行賞析,領悟人物的人格魅力,真切的感受名著的內在魅力。在閱讀賞析中受到精神的感染和熏陶,讓學生更懂得了感恩、誠信、勇敢、正直、講道義等的真正內涵。另外為鞏固加深閱讀的效果,我便每兩周在班上舉行一次活動,如:讀書交流會,讀書報告會、討論會、辯論會、演講比賽、談讀后感等。如在閱讀《水滸傳》后就舉行了以“我最喜愛(或佩服)的水滸英雄”為題的讀書報告會;在讀了《三國演義》后就進行了曹操是奸雄還是真正的英雄的辯論會。等等。
這樣通過名著閱讀,學生不但養成了寫讀書筆記的好習慣,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和口語交際能力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而且更重要的是豐富了學生的精神生活,滿足了學生渴望廣泛認識自然、社會、人生的心理,加厚了學生的文化素養、讓傳統文化得以傳承,從而實現了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的:“閱讀應當成為孩子掌握知識的極為巧妙的工具,同時又是豐富的精神生活的源泉”。
新教育提出的五大核心理念之一,就是“教給學生一生有用的東西”,這個有用的東西自然包括知識、技能等,但落實在學生的一生中,我認為首要有用的對人的一生影響最為深遠的應該是學生好的行為習慣的培養。
縱觀新教育的十大行動,實際上我們可以看出:營造書香校園是為了養成學生讀書的習慣,師生共寫隨筆是為了養成學生思考總結的習慣,聆聽窗外的聲音是為了養成學生學習交流的習慣,培養卓越口才為了養成學生正確表達溝通的習慣,締造完美教室是為了養成學生愛美創造美的習慣……也只有這些良好習慣的養成,我們的卓越課程才能高效地開展,我們的家校合作共建才能落在實處!
我們的學生大多數沒有讀書的習慣、缺乏獨立思考總結的習慣、不會溝通交流。因為閱讀量少從而缺乏審美向善的素養,他們就不會懂得在樓道追逐打鬧大聲喧嘩是一種不文明的行為。因為沒有獨立思考總結的習慣,他們才會在學習中過多的依賴老師、家長,不能做到在沒有老師家長的監督下去主動積極地學習。因為沒有學會溝通交流,所以在處理同學之間的矛盾時不能學會換位思考、不能站在一個公正的立場,導致好多極小的矛盾不能及時化解,最終釀成更大的危害,對學生的身心造成影響。
所以新教育的十大行動最核心的一點實際上就是學生的養成教育,落實到具體工作中就是對學生良好習慣的培養。
什么叫習慣?習慣就是一個人在后天影響下,逐漸形成的一種自動化、下意識的思維方式。它具有可塑性、穩定性、自動性的特點。正因為習慣是后天影響的,且具有可塑性、穩定性、自動性的特點,我們老師對學生的良好習慣的培養才有可能,從而也體現了我們老師在學生一生的成長中對他們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是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的。
我們聽很多名校老師的公開課中,總是被課堂上學生敏捷的反應、流暢的語言所折服,內心中不自覺的在埋怨自己學生的愚鈍;我們也親身感受過一些幾千人的大校在學生的組織下有秩序的在舉行升旗儀式,那種肅靜井然讓我們不禁羨慕這些學生的日常行為的文明,但靜下心來想一想:這些優秀的學生背后無不浸潤著老師和家長對他們一點一滴的良好行為教育的培養。
“我們不能光在秋天的時候羨慕別人果實的豐碩,而不去體會別人在春天播種時的辛勞”,“一分耕耘一分收獲”,“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籽”,我想:我們若能在學生的春天注重他們好的行為習慣的培養,那么,一兩年后我們也定會享受到收獲萬顆籽的歡悅。
我們要做學生人生道路上的導師,而不是只做學生人生道路上的老師;我們教學生知識,這只是做了他們的老師,我們培養了他們的好習慣,這才是做了他們的導師。若干年后,只做學生老師的人會被無數個老師所替代,因為你說做的是無數的老師都能做到的;而做了學生導師的人,你的教誨永遠指引著他前進,你的名字也將永遠被學生銘記!
作為老師,我們可以在物質的擁有上被世人輕視,但我們一定要在精神的擁有上讓世人尊重!“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我想:教師的幸福感也應該就在這里吧!
要想讓學生養成終身受益的好習慣,我們一定要高度重視,避免思想上的短視行為。我們不能只是流于行政執行,只是為了完成學校或者某一部門下發的任務,而在思想上對于習慣養成教育的重要性缺乏根本的認識。
就一節課而言,我們大多數老師在開學初沒有詳細的給學生講清自己課堂上的要求,或者沒能在以后的課堂上去具體落實這些要求的執行情況,而是進了課堂就開始急急忙忙講課,永遠只是在做一個忙忙碌碌毫無頭緒的老師,忽視了“磨刀不誤砍柴工”的重要,殊不知我們只有勤“磨刀”才能快“砍柴”;這種“磨刀”看似繁瑣,但對你的教學生活是必要的甚至是缺一不可的;要不然,作為老師的你將會永遠生活在學生的壞習慣帶給你的陰影中!
作為老師,我們不能僅僅只是盯著自己眼前的一畝三分地,我們更應該把眼光放長遠,把思考進行得更深刻一點,試想想:我們認為可有可無的小學一年級入學前兩周的入學教育,中學、高中、大學進校前的軍訓,其目的都是在有意識在對學生進行良好的行為養成教育,既然這樣,我們還有什么理由不在思想上重視不在行動上落實養成教育呢?
同時,作為老師,我們又應該把眼光放近一點,有道是:“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我們的學生連走路慢步輕聲、不隨手亂扔垃圾、不在公眾場所大聲喧嘩、懂得見了老師主動問好、明白在集會時保持安靜是對老師的一種尊重等等這種一個“小屋子”都不能打掃干凈的行為都不能做到,將來怎么可能成為“掃天下”的人才?
有這樣一個哲理故事,有一天,一位哲學家帶著他的弟子們來到曠野上最后一課。哲學家說:“你們已經不用再學什么了,這里有很多雜草,而我想要知道除掉這些雜草的方法,這就是我的最后一道試題。”
弟子們面面相覷,他們知道老師一直在研究深奧的真理,因此乍一聽到如此簡單的問題,反而不知道該怎么辦。片刻后,其中一個弟子率先答道:“用手拔掉就可以了。”另一個弟子說道:“利用鋤頭的話會更輕松一些。”最后一個弟子的答案更加簡單:“燒掉就可以了。”
哲學家靜靜地聽完他們的答案,站起來說:“課上到這里,你們回去后,按照各自的方法除去一片雜草,一年后再來這里相聚。”
一年中弟子們用各種方法除去了地里的雜草,可過不了幾天草又長了出來,反復幾次草都不能徹底除干凈。一年后,弟子們帶著疑惑再次相聚,發現原來的地方不再是雜草叢生,而是變成了一片長滿谷子的莊稼地。弟子們這才恍然大悟,原來老師只想告訴他們“如果想除掉雜草,唯一的方法就是種上莊稼。”
同樣我想說的是:我們要想改掉學生的壞毛病,唯一的方法只能是培養他們的好習慣!
關于閱讀書籍的心得7
戴爾·卡耐基是20世紀美國最偉大的成功學導師,人際關系之父,人性的優點全集,人性的弱點全集以及語言的突破全集收錄在同一本書中,讀后得到的是啟發和激勵,是可能會改變我一生的感悟。
順應生命的節奏,當我們處于休息和和平的狀態時,我們的行為和感覺就不會雜亂無章地發生,而呈現一種和諧的流動。學習和了解生命中的波濤和節奏,并順著生命的節奏表現愛,以期能和大自然和諧共處。
我們處在大自然中,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情緒,喜怒哀樂,各種情緒往往會讓我們陷入自己設下的陷阱里,就如憤怒代表著無知,只有自己能控制憤怒,學會了如何控制憤怒,便能理智的面對問題。悲傷往往會擋住我們的陽光,再多的抱怨也是徒勞,走出悲傷,讓每一天都有一個愉快的開始,則一天里所有的東西也就變得美好。大多數人都會愛自己勝于愛別人,愛別人的第一步是要了解自己,學會喜歡自己。憎恨每件事或每個人的人,只是顯示出他們的沮喪和自我厭惡罷了。
我們之中有許多人將精力耗費在記恨上,仿佛需要維持那些使我們感到不好的事情。當我們有許多包袱時,該放掉的就盡快放掉,背著包袱走路總是很辛苦,懂得放棄才有快樂。盡管放棄一段戀情是困難的,尤其是放棄一段刻骨銘心的戀愛,但與其銘記在在心里,傷心的記憶觸動淚花,不如選擇忘記,遺忘了,放下了,新的緣分可能就在不遠的前方。
人生的路可以說是短暫的,也可以說是漫長的,但是在人生路上,我們永遠都不會在同樣的路上再次旅行。我們總是喜歡新鮮的事物,新鮮的視野,在每一次的旅途上,若我們謹記沒有第二次機會,沒有所謂的回頭路可走,那么每個旅途上的精彩瞬間都牢記啦,人生也就變得更多姿多彩了。
艾爾伯特·哈伯特說過:“每個人一天起碼有5分鐘不夠聰明,智慧似乎也有無力感。”我們的智慧源于不斷的反思,源于不斷的從過去的'失敗中吸取教訓。跌倒了不算失敗,跌倒了站不起來,才算失敗。試問我們是怎么學會溜冰?跌倒了爬起來,爬起來再跌倒就學會了。當我們在一天快結束的時候記錄下所有不聰明的時刻,將不聰明的行為記住并制定計劃讓自己學著如何變得聰明,日積月累,人將會得到巨大的蛻變。
成功,失敗,其實只是相對的,失敗者失敗的一個原因在于他們在潛意識里把自己當做是一個永遠的失敗者。只有具有積極心態的人才能抓住機會,甚至從厄運中獲得利益。而人生有許多時刻,你表面上輸了,但其實是真正的贏家。古語云:勝敗乃兵家常事。在現實生活中,各種的比賽有時候表面的輸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比賽的過程中學會了什么,收獲了什么。輸贏,看得淡一點,得到的可能也會多一點。如果以為經過努力,在某一天中就會得到夢寐以求的“成熟之果”,此后就可高枕無憂,慢慢地品嘗和享用它,那實在是一種誤會,成熟者的那些特征只存在于成熟者不斷追求中,同樣的,成功者也只存在于成功者不斷追求中。
我曾說過這么一句話,獨生有獨生的痛苦。但是書本讓我了解到痛苦與快樂從來不曾分別過。不要以痛苦只是痛苦,快樂只是快樂。其實他們如同一對孿生兄弟。如果我在品嘗痛苦的滋味時,也能體味快樂的一面,那人生是多么有趣。在痛苦中自己多數時間是在掙扎,但是在快樂中,自己卻能享受。偶爾拿自己開開玩笑,自我解嘲,以另一種坦然的心境向著光明,黑暗,永遠只會留在我們的腳后,與其憤世嫉俗地自怨自艾,為何不談笑風生的自我解嘲?讓自己內心能平靜,讓自己快樂,這比什么都重要。快樂是一種良藥,它能醫治百病。痛苦往往只是相對的,換個角度,換種態度,苦中總會有樂。
一本書雖然只有400余頁,但是它記錄著的句句經典,句句耐人尋味。也許此時我讀《卡耐基勵志經典》收獲的只是人生的感悟,但隨著歲月的流逝,社會閱歷的豐富,再去細細品味,定會有別煩滋味。如今我在生活中遇到的事情,無論是對人還是對己,都能在書中找到恰當的解決方法,人生漫漫長路,累積的感悟,是前行的指南,無論憤怒還是悲傷,無論愛還是恨,無論成功還是失敗,腳下的路是自己,選擇了就不后悔,愚蠢了就讓自己變得聰明。
關于閱讀書籍的心得8
《教育應當不一樣》是嚴長壽所寫的,在這本書中他分析了臺灣目前的教育環境,一針見血地道出臺灣目前的價值觀和迂腐的考試制度,而我們全部的人,都已經在這個體制下經營太久,早就忘了教育的最初目的。
在這本書中他提出了臺灣快被摧毀的職教體系、急功近利的家長心態、媒體的可議之處、教師的教育心態及學歷通膨時代。他認為教改人士為了滿意家長期盼而走錯方向;政策為了討好選民,做了錯誤的轉向。他建議年輕人如何從查找自我到建立自我,建立必要的五大力量,走出自己的路。
看完這本書,雖然特別認同所說的話,卻也因更加了解實施教育改革的難度而感到無奈。就像書中提到的“是誰坐視問題惡化?是誰讓這氣球不斷的膨脹?是教育部?是教改人士?是學校教師?還是學生?還是為數眾多的家長?全部都是!”讀了這段話,讓我心中起了共鳴,由于他所表達的就是一個真真實實的教育現象,而身為教師的我,就是處在這個教育體制、這個環境下。
在其中一篇《醒醒吧,家長》中,有一篇某成大教授兒子寫的絕交信。或許,從中國人倫理的角度來說,這個兒子是不孝的,但是從現在的角度來看好像不然。從他們的對話,可以觀察臺灣傳統家庭的教育一味追求好成績好大學!但每個孩子不肯定都適合這樣的模式,以小孩的角度來說,硬是將孩子塞入這樣的框架只會磨滅孩子對追求新知的熱忱,但是也扼殺了很多其他方面的天才。
而大陸的教育方式和臺灣的教育是何其的相像。在中國傳統觀念“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熏陶下,學校、教師、家長就很重視“成績”,以分數為目標,在這樣的環境下,補習班、培訓班蓬勃進展,學生被訓練成了為考試而讀書的機器。這種“唯分數是問”的想法,不但是教師的錯,分數會受到膜拜,是全部人造成的。假如教師和家長只會以考試分數評斷學生的高低,有些學生便注定永久是輸家。現在雖然提倡“素養教育”,但是分數仍舊是對孩子的主要標準。而自己平常在教學過程中,有時熟悉、定義學生的方式,往往只通過一張張考卷,忽視學生的共性、特長,往往把自己的時間放在作業和考卷中,遺忘觀看學生、幫助孩子探究自我,開掘他們的天賦。愛爾蘭葉芝說:“教育不是裝滿一壺水,而是點亮每個孩子心中的蠟燭,讓他發光、發亮。”而我現在在做的只是在裝滿一壺水,這需要我常常進展自我反思。
為了考試,往往在講解作業和習題時用標準答案來標準學生。有了單一的標準,就很難鼓舞學生獨立思索、質疑問題。書中寫到“教育工一味堅持標準答案,本身就是一種偏執,難怪學校會系統性、全面性地扼殺學生的創意。”現在的教育制度成就了少數考試頂尖的精英,陪葬掉其它“不合規格”的孩子。而即便是合規格的好學生,也有制造力貧乏的問題。而創新卻是沒有標準答案的,也不是考試考得出來的,重視標準答案的考試,也是扼殺學生創意的幫兇。正如賴聲川所說,創意就是一種“問問題的力量”。然而,當全部科目都有標準答案時,學生如何想問題?又如何學會問問題?所以中國人在學問競賽中能得到數一數二的成績,但在創新思維競賽中往往被其他國家所超越。
另外,有些家長向教師提出多布置些作業,往往把重點放在孩子語文、數學的成績,忽視孩子的體育、音樂、美術,覺得學這些對孩子的成長沒有幫忙。這些話也讓許多教學熱忱的教師最終以不斷的測試來當做最終的方式。有時問孩子“你想要做什么?”孩子往往會說我要好好讀書,可再問孩子“讀書為了什么?有什么用?”孩子往往就說不出話,大局部的孩子或許無法找出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只知道父母讓他們把成績考好。這樣的教育又如何讓孩子供應對學習的興趣。而對于許多孩子來說學習是什么?學習就是學好語文、數學、英語。這讓孩子的思維越來越來陳腐,有些成為一個“考試優秀生”,有些成為“考試差生”。
書中提到教師的關鍵是具備啟發式教學的理念和應用力量。由于從過去到現在,很多教師的教學態度,傾向權威、武斷,學生一旦試著說出各種突發奇想,往往就簡單被視為搗蛋,或挑戰教師的地位。久了之后,學生不再想要問問題,由于他連問問題的力量,都早被連根拔除。而如何激發學生的`積極性,除了對學生的理解和溝通,還要求教師在教學上運用不同的教學技巧。書中提到嚴長壽在去高中演講時,第一次演講到后半,有學生開頭在臺下談天,還要教師維持秩序,演講的效果不是很好。而其次次演講時,他開頭檢討自己,思索如何激起學生的興趣。
于是,在演講時首先從自己的著裝動身,然后提到學生關注的明星,把學生的留意力吸引過來,讓此次演講完善收官。這件事讓他明白學生們不是不情愿學習,只是教師沒找到激起學生學習欲望的方法。這我思索在教學過程中不應只關注課本和與孩子沒有興趣的課外事物,應當多查找孩子的關注點和感興趣的事,一步步引導他們,讓他們在有興趣的狀態下學到學問。
在閱讀這本書時,往往想到過去所受的教育,假如在不同的階段學習不同的事,我或許有更多的進展和更多的可能。既然自己已經嘗到現有教育體制的無奈,何必讓現在的孩子再受這種熬煎呢?轉變教育方式或許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很多困難要讓時間去沖刷。但是隨著今年啟發式教育的提倡,我認為只要大家情愿站出來轉變,必定能達成!
關于閱讀書籍的心得9
孩子是人類美妙的童年,保存著千百年來未被玷污的純潔。只要你肯俯下身子,專心去閱讀孩子,就肯定不會空手而歸。
從孩子的笑中,我讀出了樂觀。雖說孩子臉如六月天,說變就變,一會哭一會笑,但孩子臉上最多的,還是純真的笑臉。這笑容不帶世俗的虛偽,清亮透亮的目光將內心世界向你展現的完完全全。他們遇到什么不順意也大哭大鬧,可一轉瞬就把它拋到了腦后,又樂呵樂呵玩耍起來。不像我們大人,不順心的事擱在心里像塊石頭,沉甸甸的.一壓好多天還無法釋懷,甚至終日以淚洗面,郁郁愰愰。常常閱讀孩子,就不會壓抑,不會厭世,不會消沉,像個孩子一樣,每天歡樂的生活,愉悅的成長。
從孩子的口中,我讀出了才智。小雞一誕生就會跑,小鳥生下不久就會飛,可小孩呢,誕生大半年才剛會跑剛會叫。大自然這樣安排是煞費苦心的,你以為孩子這段時間就傻傻的呆著嗎,不,他無時無刻不在緊急高效的學習,別的不說,就以語言為例,要學會一門外語究竟有多難,學過英語的學生深有體會,花費大量的時間精力,做大量的練習作業仍考不及格。而孩子呢,也不見他如何吃力,一兩年便輕輕松松吐出流暢的母語,三四年便流流利利表達簡單的意思,真讓人刮目相看。
孩子是大自然細心創作的一部奇書,無論從哪個角度品讀,都給人以啟發,或許上蒼是以這種方式,幫人們修正前進的方向。
常常讀讀孩子吧,你會因此收獲許很多多。
【閱讀書籍的心得】相關文章:
書籍閱讀心得03-08
閱讀經典書籍的心得12-14
閱讀紅色經典書籍心得04-12
經典書籍個人閱讀心得通用04-25
最新經典書籍閱讀心得感悟04-25
閱讀書籍的心得體會12-01
閱讀書籍心得體會12-22
教育書籍閱讀心得體會04-18
閱讀書籍的名言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