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教學心得
當我們備受啟迪時,有這樣的時機,要好好記錄下來,這么做可以讓我們不斷思考不斷進步。那么心得體會怎么寫才恰當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數學教學心得,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數學教學心得1
作為一名新的普通小學數學教師,通過培訓以及學習我深刻的感受到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藝術化和多樣化,也在不同方面顯示出了我的不足,許多教學經驗值得我去借鑒學習,也讓我明白教學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個長期學習積累的過程,下面我將我的認識和教學心得,做以下幾方面概括。
數學作為一門基礎課的核心,在新的形勢理念指導下,引發了對課程目標、教材編寫、教學方式、教學行為,以及教育評價等多方位的改革。
1、重心樹立新的教學觀念。
教學是課程傳遞和接受的過程,更主要是課程創造與開發的過程。在傳統的教學中,課程與教學是二元對立的關系。而新課中,課程與教學是相互轉化、相互促進、彼此融合的關系。在傳統教學中是以教為核心,學生圍繞教師轉,是以教為基礎,先教后學。而新課程則強調教與學的關系應轉化,要求把學生放在主體地位,要誠心誠意把學生看作學習的主人,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教學理念。
2、重新更新新的教學目標。
在傳統教學中,是強調學生的基礎知識是否扎實、基本技能是否熟練、解決書本中的問題是否強為教學目標。而新課程中,數學課程的目標不只是讓學生獲得必要的數學知識、技能。它包括在啟迪思維、解決問題、情感態度,更多體現學生的價值觀。教學目標的核心是促進學生全面和諧地發展。
3、重新領會新舊教材的編寫。
舊教材圍繞例題、習題轉。課程內容突出以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為主。在結構上,課程類型單一,各具體科目比重失衡。而新課程在教材編寫上,努力確立學生在數學學習中的.主體地位。致力于改革學生的學習方式,倡導以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與自主創新的教學方式,強調體現教材的人文精神。教材以數學活動形式安排。提供了大量的操作、觀察、實驗等活動形式,加強了學生與日常生活、社會生活的聯系。在習題中編排了“數學常識”、“數學故事”、“環保”等方面內容,體現了學生的情感體驗與價值觀。
4、重新選擇新的教學方式。
在舊的課程中,學生的數學學習方式以被動接受為主,而對學生的能力、態度、習慣方式的培養不夠重視。新課程中,強調通過情境等手段引導學生去發現數學問題,提出數學問題。在這過程中,教師要有針對性地進行提示,通過組織學生合作交流、討論來解決數學問題,得出有關結論。在整個過程中,培養了學生學習數學的習慣,開發了學生的智力,鼓勵算法多樣化。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創造性使用教材,以此實現學生學習方式轉變,提高學生終身學習的能力。
5、重新構建教育評價體系。
在舊的課程中,教師的評價是主要的。而對學生的評價主要體現在是否能解決書本中的問題。在新課程中,評價主體多樣性。主要體現了教師評價、學生自我評價、學生之間評價。評價方法也是多樣性,有課堂內評價、課外作業評價、學生學習數學歷程等。
數學教學心得2
數學概念就是現實世界中空間形式和數量關系及其本質屬性在人們頭腦中的反映。在小學數學中所涉及的概念有很多,如:數的概念、運算的概念、量與計量的概念、幾何形體的概念、比和比例的概念、方程的概念以及統計初步知識的有關概念等。那么如何進行概念教學呢?從感性到理性,從具體到抽象是小學生思維的主要特征,因此小學生獲得概念的認知心理活動過程是:“充分感知——建立表象——抽象概念——形成概念”。
一、感知內化,建立表象
表象是通過感知留下的形象,是感知材料形象概括,為思維抽象概括作準備。因此它是從感知向思維過渡的“橋梁”。在數學概念教學中要十分重視表象這座橋梁的運用,這不僅使教學符合認識發展規律,而且使教學符合兒童發展的特點。因為兒童是用“形象、聲音、色彩、感覺”思維的,必須充分運用并發揮表象的作用。如教學“平行線”這一概念,教師如果只是簡單告訴學生平行線是兩條無限延長、永不相交的直線,學生可能會記住這些文字條文,但不能很好掌握平行線的數學概念的本質屬性。只有讓學生觀察實物,如教室門窗的上下邊框、左右邊框,書本的橫線,拉緊的兩條鐵絲等。再啟發學生:“這些成對直線將它們無限延伸,能相交嗎?它們都處在什么位置呢?”促使感知內化,從而在頭腦中建立成對直線的表象(在同一平面內),即形象化的平行線。
二、故設懸念,引出概念
概念的教學往往是一節課的開端,而故設概念,使學生有一種強烈的求知欲望,這是引入概念的一種常用的方法。如“圓周率”概念的引入,可先讓學生量出自己準備的大小不等兩個圓直徑和周長,并作好記錄,然后讓學生報出直徑的長度,教師很快“猜出”周長的近似長度。學生自然感到驚奇,很想弄清其中的奧秘,從而萌發探求知識奧秘的欲望。教師因勢利導,圓的周長總是直徑的三倍多一些,人們通常把這個數叫做圓周率。那么,怎樣求出“圓周率”呢?我們就來研究這個問題。
又如“認識分數”(分一分),教師根據課本圖設計這樣一個問題:“把兩個蘋果平均分給小明和小青,他們每人可分幾個蘋果?”分的個數可以用幾表示?(每人分一分,可以用“1”表示)小明和小青把其中一個送給鄰居王奶奶,剩下1個蘋果兩人平均分,每人可分多少個?(半個)這半個蘋果能不能用我們學過的數表示?(不能)教師指示:我們不能用學過的數(0、1、2、3中任何一個數)來表示“半個”,這就要用一種新的數——分數。在這種融洽的氣氛中學生自然就想學習分數這一概念。
三、直觀演示,形成概念
小學生心理發展的主要特點是:善于記憶具體的事實,而不善于記憶抽象的內容。充分發揮直觀表象作為抽象概括的作用,可以通過教師演示學生操作等直觀教學方法,來引入概念,彌補抽象思維水平較低的缺陷,有助于形成正確、明晰的概念。
通過學生動手、動腦進行實際操作,才能刺激學生多種感官的協同參與,這樣,既能順應學生學習心理,又可以使學生在“親自創造的事物“中愉快地獲得真正的理解。例如,教學“圓環形面積”這一概念時,先讓學生各自畫一個半徑4厘米的圓,再以同圓的圓心,在這個圓內畫一個半徑小于4厘米的.圓,然后動手剪去內圓,留下外圓,得到了一個圓環。教師進一步引導學生“怎樣求圓環形面積呢?”由于學生親自動手操作,很快發現了求圓環形面積的規律:圓環形面積=外圓面積–內圓面積。圓環形的概念明確了,新知識的解答方法也就水到渠成。成功的歡樂是一種巨大的情緒力量,它促進兒童樂于探索的愿望。
四、在知識系統中鞏固概念
數學教材中的概念,盡管分散在不同章節中出現,但它們總是一環扣緊一環形成知識鏈條的。在講清概念之后,向學生揭示概念之間的聯系,讓學生在知識鏈條中理解和記憶概念,比孤立理解單個概念,效果好得多。例如教學“因數和倍數”一章中,“整除——因數——倍數——質數——合數”就是這樣一條知識鏈條。要讓學生鞏固這些概念,應該使學生對這條鏈條有整體的認識。在相關的一族概念中,有的概念處于關鍵地位,成為知識網絡的綱。上述有關概念,均以“整數”這個概念為基礎,這個概念就是綱。要理解和鞏固這部分教材中的任何概念,都要緊緊和這個概念聯系起來。
建立知識網絡之后,要充分注意概念之間的聯系和區別,運用比較、分類、分析等方法引導學生注意各個概念在知識網絡中所處的地位。例如“整除”與“不整除”是矛盾關系,“質數”和“合數”是平行關系,“偶數”和“質數”(如2)是部分重合關系,把握好知識的來龍去脈,易于鞏固和加深對概念的理解。
總之,對于基本概念的教學,要遵循小學生心理活動特點和智力發展的規律,從實際出發,采取多種方式、方法進行教學。無論采用何種方法都要以教學內容為中心。設計教學過程要做到重點突出,難點講清,從本質上幫助學生掌握和理解概念。
數學教學心得3
本節課是在二年級學了表內除法和表內有余數除法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一位數除三位數的計算方法與一位數除兩位數的計算方法基本相同,所以這節課的設計思路是關注學生已有的認知水平上為學生提供熟悉的情境和事物,讓學生在運用已有知識自主學習和與同伴的交流過程中學習新的計算方法。本節課也正為進一步學習其他除法打下了基礎。
本節課屬于計算教學,傳統的計算教學往往只注重單一的算理、算法以及技能訓練,顯得比較枯燥。誠然,計算本身具有較強的抽象性,但反映的內容又常常是真實的,與人們的生活生產有著密切的聯系。新課標注重計算的現實意義,適當讓學生經歷一些現實情境,使學生通過活動體驗、感受、理解運算的意義。
讓學生在小組中討論自己的算法,然后在班上進行交流。在這一環節,允許學生從不同角度去認識問題,用不同的知識和方法去解決問題,也是促進每個學生個性發展的有效途徑。像剛開始解決用一位數去除三位數時,很可能有的`同學用口算;也有的同學對一位數除兩位數進行遷移,試著用豎式計算。在數學課上我們允許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另外在交流時,讓學生充分表達自己的想法,恰當予以肯定,讓學生了解不同的解決問題的思路,體驗算法的多樣化。但注意本節課的重點是用豎式計算,要抓住時機做好點撥。
數學教學心得4
近年來,以童話故事為主題的數學教學在小學課堂中得到了廣泛應用。作為一名小學數學教師,我深刻體會到了這種教學方法對學生的吸引力和激發學習興趣的作用。通過這種方式,學生們不僅學到了數學知識,還增加了對數學的理解和興趣。在我的教學實踐中,我發現小學童話數學教學方法有其獨特的優勢,下面我將從這五個方面來進行分析和總結。
首先,童話故事可以激發學生對數學的探索欲望。相比于傳統的數學教材,童話故事更加生動有趣。教師可以將抽象的數學概念化為具體的形象,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記憶。例如,在教授加法時,我經常會運用童話故事中的角色和情節,通過和學生一起參與角色扮演的方式,讓他們在游戲中學會了如何進行簡單的加法運算。這種親身經歷和參與感,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使他們對數學產生興趣。
其次,童話故事可以提高學生對數學的理解和應用能力。通過故事情節和角色之間的關系,學生可以深入理解數學問題的本質。例如,在解決問題時,我會引導學生通過分析童話故事中的`情節,找到隱含的數學模型,幫助他們從直觀的層面去解決問題。這種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的方法,不僅能夠提高他們對數學的理解能力,還能夠培養他們的邏輯思維和推理能力。
再次,童話故事可以幫助學生建立起正確的學習態度和學習方法。傳統的數學教學往往注重機械計算和應試訓練,容易讓學生感到枯燥乏味。而童話故事中的情節和角色可以讓學生在享受故事的同時,學會主動思考和獨立解決問題。例如,在教學形狀識別時,我通過故事情節引發學生的好奇心,幫助他們從多個角度去觀察和思考,找到不同形狀的規律,并運用到實際生活中。這種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方法,可以讓他們在學習中感到快樂和滿足,從而培養正確的學習態度。
此外,童話故事可以加強學生與家長的親子互動。在教學中,我發現通過童話故事教學方法,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還能夠增強家長對孩子學習的關注和參與。例如,在教授數軸時,我會借助童話故事中的旅行情節,引導學生和家長一起參與,讓他們在旅行中學會如何使用數軸。這不僅能夠加深學生對數軸的理解,還能夠增強學生與家長之間的溝通和合作能力,促進親子關系的發展。
最后,童話故事可以提高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和自信心。在我的教學實踐中,很多學生通過童話故事與數學學習結合的方式,逐漸對數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并且對自己在數學上的表現也更加自信。這種積極的學習態度和自信心,不僅對于當前的學習有著積極的影響,還會對學生將來的學業發展產生重要的影響。
綜上所述,小學童話數學教學方法在培養學生數學興趣、提高學生數學理解和應用能力、培養正確的學習態度和學習方法、加強學生與家長的親子互動以及提高學生對數學學習興趣和自信心等方面具有獨特的優勢。我希望通過這種教學方法能夠激發學生對數學的興趣,幫助他們在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中,獲得更好的數學學習成果。
數學教學心得5
《數學課程標準》要求學生學有價值的知識,有實用性的知識,促使學生的發展,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高效課堂可以歸納為高效果、高效率、高效益。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如果學生在掌握知識的道路上,沒有邁出哪怕是小小的一步,那對他來說,這是一堂無益的課。無效的勞動是每個教師和學生都面臨的最大的潛在危險”。“有效的課堂”是我們教育實踐者的不懈追求。通過一些學習,我對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展開了思索,在此談談自己的體會。
一、高效課堂重視課前的備課
(1)認真確定課堂教學目標。教師在備課前,應當認真閱讀教材、教師用書,對所教授內容的三維目標、教材編寫特點等要了然于胸,并結合學生的.實際制定切實可行的課堂教學目標。所擬定的教學目標要具體、可操作,如果目標過高或過低,都容易使學生失去興趣,而應當處于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即“跳一跳能摘到果子”。
(2)教學設計要關注學生學習過程。備課是上好課的前提,那么備課“備”什么?教師備課的重要指導思想不是備教師怎樣“教”,而是備學生怎樣“學”。教師要關注學生的學習基礎、學習狀態,精心設計學生學習的過程。要充分預設學生對哪部分內容學習困難大,應該如何實施,對哪部分內容學生容易產生分歧或獨特見解,如何應對等。
(3)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課程改革實施以來,教師們都認識到應該“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師要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變“死教”教材為“活用”教材,使課堂教學生動而有效。而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關鍵之一。教師要創造性地使用教材,首先應當在認真鉆研教材的基礎上,能根據學情和教學需要對教材進行改進和補充,使之更好地為教學、為學生服務。其次是教師要勇于創新,大膽對教材進行“再加工”、“再創造”,使教材更加切合學生的實際,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二、高效課堂重視課中教學行為的有效性
課堂教學行為是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雙邊互動的過程。課改思想倡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而學生的這些學習方式都是在教師組織、指導等“教”的行為下發生的。要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益,重在提高教師“教”的行為的有效性。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每一個具體行為都應當精心地思考、精巧地設計。如何提高教師高效課堂教學行為的有效性呢?我認為:
(1)教師要著力打造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教師要放下傳統觀念中“師道尊嚴”的架子,要“俯下身子”與學生交流。只有在和諧、平等、其樂融融的師生關系中,才有師生全身心的投入,教者神采飛揚,學者興致高漲。這就需要教師樹立以發展學生為本的觀點,堅持教學為學生服務的思想。教師更要明確自己的角色定位,即自己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合作者、參與者。此外,教師還要時刻銘記學生是有血有肉、活生生的人,而不是知識的容器,他們不是被動地接受知識,而是主動、積極地建構知識。
(2)教師要創設學習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學中教師要盡可能地聯系學生的實際,從生活或具體情境中引入數學新知,讓學生在有效的情境中產生學習和探索的興趣。教師要善于了解學生的學情,結合教學內容,努力創設各種生動形象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他們積極、主動參與到學習中去。教師通過創設情境使學生產生學習新知的動機,積極投入到探索新知的活動中。
(3)高效課堂來自貼近學生生活的問題設置。力求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景與童話世界出發,選擇學生身邊的、感興趣的數學問題,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與動機,使學生初步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數學教學中,教師要不失時機創設與學生生活環境、知識背景密切相關的,又是學生感興趣的學習情景,使學生從中感悟到數學的樂趣,產生學習的需要,激發探索新知識的積極性,主動有效地參與學習。
三、高效課堂重視課后的教學反思
“教無定法,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一堂課不會十全十美。我們自己每上一節課,都要進行深入的剖析、反思,對每一個教學環節預設與實際吻合、學生學習狀況、教師調控狀況、課堂生成狀況等方面認真進行總結,找出有規律的東西,在不斷“反思”中學習。促進課堂教學質量,教學效果也一定會更好。
數學教學心得6
12月3—4日,z學院西校區。我有幸參加了“全國名師小學數學有效課堂教學觀摩會”,通過聽專家講課和學術報告,我受益良多,深刻感受到名師課堂的風采和教學藝術。其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z老師的《乘法分配律》一課和報告《運算律教學的若干思考》。
z老師現任杭州市z教育集團副校長,身為一個南方人,我明顯感覺到他的課和北方老師的課不同之處。他語言幽默風趣,行為舉止有些滑稽可笑,和學生零距離的溝通交流,像流水、像微風一樣的課,細微之處盡顯名師駕馭課堂的功力和教育智慧。由于課前和學生互動費時較多,加之會場狀況不佳,z老師這節課有些超時(用時大約1小時),但是在下課后學生仍然舍不得離開,這就表明了學生樂學、愿意學,而且不感到學習是種負累。劉老師營造的課堂氛圍輕松自由,學生在不緊張的狀態下不知不覺地參與到探究乘法分配律的教學中來。老師在這節課中是一個引領者而不是傳教者,其教學環節設計合理、環環相扣、水到渠成,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在探究的過程中,學生眼、手、口、腦、身體并用,課堂參與度很高(幾乎每個學生都有發言),老師對出錯的學生也只是善意的“幽他一默”,學生并不感到尷尬甚至害怕。劉老師能很好地利用教學中的`生成,他的課和教學預案并不完全一致,正應了那句話“所有的好課都是生成的課”。
聽z老師做報告也是一種享受,他話語幽默風趣,舉止形象生動,在一個個鮮活的事例中向老師們呈現出“教什么”與“怎么教”的重要性。作為一個年輕教師,我深刻體會到要抓準“教什么”有多困難。我任教的是一年級數學,由于大部分學生在入學前都經歷了一定的學前教育,對于一年級的知識或多或少都掌握了一些,這就給教師出了不少難題:對于這些知識,有哪些同學已經完全理解并掌握了?有哪些同學還一知半解?而一知半解的同學,又是哪里知、哪里不解?知多少、不解多少?如何組織課堂教學,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如何在一堂課中讓未會的學生掌握理解,讓已會的學生有所提高?……正確處理這些問題,是使課堂有效、優效的前提,也是我今后教學中需要努力的方向。
在這短短的兩天時間里,我近距離地接觸了名師,聆聽名師的示范課,從中我領略到每個名師的教學風格,深厚的教學功底及精湛的教學藝術,在以后的教學中,我將更加努力學習,期待自己有長足的進步。
數學教學心得7
本學期我擔任五年級的數學教學工作。小學五年級,已經是為升學做準備的階段,必須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優良的學習氛圍。但是,要想讓學生一堂課40分全神貫注的聽講確實不易,就算是好同學也很難做到。老師講課的時候必須讓他們把焦點放在老師身上。我努力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采取有效的措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引導學生參與學習的全過程,在長期的努力過程中,我有以下心得:
一、因材施教方法多樣
對于優生有的聰明男生很好動,要想抓住他的思維必須給他留有懸念,而且是最能吸引他的。班上的周杰,他就是非常聰明,很有一種驕傲自滿的情緒,做題不細心,很少全做對。最后發現一種對付他最好的方法那就是適當得給他一些打擊,讓他明白自己其實還不是最優秀的,還需虛心學習,對克制他浮躁的情緒有很大的幫助。
而對于后進生,首先給他們訂的目標就不要太高讓他們跳一跳夠得著。這樣不止他們自己覺得有希望,嘗到成功的喜悅。只要他們取得一點點成績就要適時的表揚。讓他們覺得老師并沒有放棄他們,覺得自己還是很有希望的。用愛心溫暖他們,讓他們體驗到愛。并且要想他們成功就得在課下時間多幫助他們。本身他們基礎不好很容易堅持不住所以多給他們講一些非常簡單的知識,讓他們一點一點的進步。除了這些之外,作為教師在上課的時候說話要和聲細語。營造一種輕松和諧的學習氛圍,讓學生講課時不管你多生氣,多著急,在給學生講課時都要忍住,要耐心的講解。要做一名學生喜歡的老師。他喜歡你才會愿意學這門學科。
應以課堂教學為核心。首先著重進行單元備課,掌握每一部分知識在單元中、在整冊書中的地位、作用。思考學生怎樣學,學生將會產生什么疑難,該怎樣解決。在備課本中體現教師的引導,學生的主動學習過程。充分理解課后習題的作用,設計好練習。其次,上課要放手讓學生探究,動手、動口、動眼、動腦。針對教學重、難點,選擇學生的探究結果,學生進行比較、交流、討論,從中掌握知識,培養能力。接著,學生練習不同坡度,不同層次的題目,鞏固知識,形成能力,發展思維。最后,盡量讓學生自己小結學到的知識以及方法。現在學生普遍對數學課感興趣,參與性高,為學好數學邁出了堅實的一步。最后要做到及時復習。根據艾賓浩斯遺忘規律,新知識的遺忘隨時間的延長而減慢。因此,我的做法是:新授知識基本是當天復習或第二天復習,以后再逐漸延長復習時間。這項措施非常適合低年級學生遺忘快、不會復習的特點。
批改作業。時應該針對不同的練習錯誤,教師面批,指出個性問題,集體討論共性問題。批改作業時,教師點出錯題,不指明錯處,讓學生自己查找錯誤,增強學生的分析能力。學生訂正之后,補給優秀,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鼓勵學生獨立作業的習慣,對激發學習的`興趣取得了較好效果。分析練習產生錯誤的原因,改進教學,提高教師教學的針對性。
注重對后進生的輔導,對后進生分層次要求。在教學中注意降低難度、放緩坡度,允許他們采用自己的方法慢速度學習。注重他們的學習過程。在教學中逐步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提高他們的學習自信心,對學生的回答采取“揚棄”的態度,從而打破了上課發言死氣沉沉的局面,使學生敢于回答問題,樂于思考。
二、積極落實素質教育
堅持正確的教育思想,樹立與素質教育相適應的教學觀念,改變“以知識為本”的傳統認識,樹立“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新觀念,緊緊圍繞學生的探索與創新活動展開,呈現出“樂、實、活、新”的教學情境。例如:找規律;動物拼圖;我當收銀員等活動,都極大的激發了學生的興趣,解放了學生的眼睛、嘴巴和手,創造了讓學生操作、實驗的機會;獨立思考的機會;表達自己想法的機會;自我表現的機會,使學生能保持良好的心境,始終以一種輕松、愉快的心情去積極主動的參與學習。
三、參加教育教研活動:
1、改變教育觀念。明確教育是為學生今后的發展服務的。閱讀教育期刊,思考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實踐能力的方法和途徑。
2、學習新穎的教學方法,為靈活運用教學方法進行課堂教學做好準備
3、課余時間積極聽課。多學習專業知識,汲取更豐富的營養。但是,教學中,我明顯存在許多不足。比如,課堂開放過度,合作流于形式等。在今后教學中,我一定要真正讓學生在主體積極參與、操作、交流、動腦、動口的探究性學習中建立概念、理解概念和應用概念。實踐證明: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課堂煥發師生生命的活力,讓課堂更精彩。
數學教學心得8
20xx年10月,我在濱城區實驗一小有幸聆聽了幾節濱州市小學語文教學能手評選的課堂展示課,分別是張艷玲老師執教的《去年的樹》,孫紹紅老師、劉春霞老師、張朝霞老師分別執教的《玩出了名堂》,王媛媛老師執教的《花鐘》,范文斌老師執教的《白鵝》和劉子煜老師執教的《貓》。結合聽課的感受,談談自己的思考。
一、課堂導入精彩紛呈。
例如:孫紹紅執教的《玩出了名堂》老師用孩子最感興趣的玩入手“孩子們你喜歡玩嗎?”張朝霞執教的《玩出了名堂》“上課前我們先來玩一個游戲《找不同》”“你能告訴我,你為什么能找的這么快,這么多?”這樣的開課以學生原有的情感因素為教學的出發點,喚醒學生心中積極的情感,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能積極地投入到課堂教學中,為精彩課堂奠定了一個基礎。
二、學習目標明確。
濱城區范文斌老師的課這一點最吸引我。范老師上的是第二課時,一上課,范老師先和孩子們回憶了上節課學習了什么?接下來關注單元教學目標,明確本節課的學習目標。整節課范老師抓住一個問題“你認為作者筆下的白鵝哪一點最有趣,用你自己喜歡的方式向大家展示”展開教學。最后范老師和孩子們一起總結這節課的學習方法。
劉子煜老師執教的《貓》,整堂課圍繞本單元的習作要求展開教學,學習目標明確,讓孩子學有所獲。
執教老師的'各個教學環節都在努力體現大語文教學觀。這也是我今后在語文教學中不斷努力的方向。她們先進的教學理念,嶄新的教法,靈活多樣的教學手段,聲情并茂、自然大方的教態,風趣幽默的教學風格,精美的課件制作,設計簡練、巧妙的板書等,令人贊嘆之余,更多是深深的沉思,從中讓我深刻地體會到了學習的重要性與緊迫感,也對小學語文教學有了更新的認識。
三、我的思考
首先,教師語言具有藝術的魅力
當我聽著這幾位教師的匯報時,我想教師的語言竟有如此之魅力,它能帶領學生重溫生活片段,引出狹小的課堂,深入人的心靈深處
教學是一門藝術,教學語言更是一門藝術,誰能將它演繹得好,就能抓住學生的心。老師和藹可親的語言,為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奠定了基礎。
其次,自讀感悟、開放引導的課堂讓人耳目一新
新課標中說到:學生的自讀感悟是第一位的,教師的引導調控是第二位的。著眼于學生自主發展的閱讀教學,應該是一個“先學后教、先讀后導、先練后訓、先放后扶”的過程。”我想,課堂教學有這樣三個層次:
1、初步綜合閱讀階段的自讀感悟;
2、局部分析閱讀階段的自讀感悟;
3、深入綜合閱讀階段的自讀感悟。如在第一階段自讀感悟時,向學生提出這樣的要求:大聲讀課文,讀準字音,第二個階段的自讀感悟,在出示了一組組以課文線索重新排列的詞語后,又向學生提出這樣的要求:讀讀這組詞語,這些詞語在你腦海中形成了怎樣的畫面,由這些詞你又能想到什么詞?第三個階段的自讀感悟,讓學生邊讀邊想,讀了全文后看看板書,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用自己的語言概括?而在開放引導這一環節,采用了“三多”,即多元反饋、多維評價、多向調控。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趙兵老師的匯報中提到的多維評價:“雖然你說得不完全正確,但老師還是要感謝你的勇氣和膽量”。“你說的觀點很有創見,非常可貴,老師想請你再響亮地說一遍”。“這個地方你再讀上一遍,老師相信你一定會有新的感受和發現”。以上這些評價,我認為既是對學生感悟結果的評價,也指向了學生的感悟態度,指導了感悟的方法,同時,其激勵的效果也是不言而喻的呀!在課堂上用我們欣賞的眼光、贊賞的話語去激勵學生,我們是能辦到的。
再次,處理、把握教材的方法十分獨到
幾位教師對教材的處理和把握有其獨到之處。一句教育名言說得好:“什么是教育,那就是學生把在學校所學的東西都忘記以后剩下的東西。”我想,我們每一位教師在上完一堂課后,該問問自己:當學生把這堂課所學的知識點忘記以后,還剩下些什么?十年,幾十年以后,當學生把所學的知識全忘掉以后,我們給他們留下些什么?我們的教育,能否給孩子們留下正確的思維方式,留下解決問題的能力,留下他們真正需要的種子?
最后,嶄新的教學理念
執教老師都有先進的教學理念,能緊跟時代的發展,真正體現語文教學“以人文本”,聽、說、讀、寫訓練在潛移默化中滲透,學生學得輕松,教師教得愉快,教學效果良好,達到了高效。
通過此次聽課學習,我對語文教學有了更多的認識,也深刻地體會到學習的重要性與緊迫感。在以后的教學中,要努力吃透教材,吃透學生,不斷學習,博采眾長,充分利用一切學習機會,學習百家而頓悟,提高自身業務素質,積淀教學素養,努力成為一名學生愛戴、家長放心、領導滿意的人民教師。
數學教學心得9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xx)》在“課程性質”部分寫到:“數學教育承載著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實施素質教育的功能”,要“形成和發展核心素養,增強社會責任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培養學生核心素養,具備社會發展需要的品格和能力,是國家對教育定的大方向。如何將德育滲透到小學數學中,促進學生德育、智育雙提升,讓學生全面發展,成為了大家關注的問題。下面我就結合自己對課標的理解和教學實踐談一些想法。
教育,即“教書”和“育人”,“育人”應該貫穿于教學的整個過程,每一位教師,無論你從事的是語文、數學、英語教學,還是體育、美術教學,在給學生傳授學科專業知識的同時,需要通過學科教學對學生道德品質方面的培養。小學階段是人生行為習慣的養成階段,也是高尚品德修養培養的關鍵時期,培養德才兼備的人才一直是我國教育的核心,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更是如此。因此,小學數學教學教師在傳授數學知識和能力培養的同時,陶冶學生高尚情操,培養學生優良品質,進一步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實現學科教學與德育的交融,以潤物無聲的方式,培養學生熱愛祖國、報效祖國情懷。
1、借助課本內容,進行德育教育滲透
數學教材中有很多有關德育教育的內容,教師要主動地去尋找,在備課時就有目的地德育教育融入到小學數學教學中去,準備工作做得越充分,課堂上才能越有效掌控節奏、抓牢教學細節,做到因勢利導,讓學生在收獲知識的同時,懂得做人處事的道理。
例如,在進行時、分、秒的教學時,我在黑板上寫下一些事先搜集好的關于時間的名言警句,帶領學生朗誦這些簡短精煉句子時,讓學生對珍惜時間有了感觸。隨后講述了居里夫人從不在客廳擺放座椅的故事,她是為了通過這種方式減少客人逗留時間,以能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去;愛迪生的助手在測量空燈泡的容積時遇到了一些困難,他看到助手用軟條尺測量燈泡的半徑、周長,并按照各部分體積公式計算時,愛迪生突發奇想,把空燈泡作為容器乘滿了水,并把水倒出來,直接測量水的體積,從而輕松解決難題故事。引導學生養成珍惜時間,愛動腦筋的好習慣。
2、挖掘德育素材,提高學生高尚情懷
在華夏文明史中,關于數學的史料記載很多,教師要從課本內容出發,在互聯網或者圖書館中搜集相關的數學小故事,穿插到小學數學教學中去,在豐富課堂內容,增加課堂活躍度和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同時,還能讓學生了解到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感受到我們祖先的偉大,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懷。
例如,在學習乘法時,我讓學生們知道了那朗朗上口的“九九表”,從春秋戰國時代沿用到今日,已經存在了三千多年,被英國人說成是數學的藝術;在計算圓的周長時,給學生講解圓周率這個神秘的數,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在實踐中獲得的,最早記載于《周髀算經》,距今已有三千三百年歷史;祖沖之把圓周率精確到小數點后7位,領先了其他國家一千多年。讓學生體會作為炎黃子孫的自豪感,用榜樣的力量,激勵學生刻苦學習,勇攀高峰,成長為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3、聯系生活實際,培養學生良好品德
數學作為一門基礎性學科,它來自于生活,也被廣泛應用于我們的生活的方方面面。教師把課本上的知識傳授給學生的最終目的,是用數學知識來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小學階段,懵懂無知的少年就像一片待開發的土地,種瓜得瓜、種豆得豆,是行為習慣培養的最佳時期,可以組織一些數學主題活動,在解決實際問題的同時,培養學生的良好品德。
例如,在學習加減混合運算時,我在班內開展了“今天我是售票員”活動,讓學生課后統計公共汽車上乘客人數和每個站點上車及下車人數,記錄完一班公交車各個站點的情況后,讓學生計算一下每個站點公共汽車上的乘客人數。通過計算,學生理解了加減混合運算的含義、掌握了計算的步驟和方法;學生在觀察乘客上下車的過程中,體會到為什么要按排隊上下車,在車上安靜就坐、不擁擠、不打鬧等行為的重要性,潛意識里學生也具有了一定的文明禮貌、交通安全的意識。
在小學數學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不但要傳授“數學”這一專業技能,還承擔著培養學生思想品德教育的任務,在新課標教學目標要求下,要通過課本知識的講授,探索有效途徑和方法,把德育教育滲透到小學數學教學中去,有效提升學生的綜合核心素養,為社會主義建設培養棟梁之材。
數學教學心得10
我作為一名新上任的初中數學教師,雖經驗不足卻對于教育教學有諸多熱情,并視之為終身使命。平時一直關注新教育的改革,身為數學教師的我,力求使理論和實踐相結合,使新教學理念落實到教學實踐中。以下是我的一些教育教學體會。
一、數學學習需要構成最佳心態
學習心態是學生學習時的心理狀態。數學活動不僅是數學認知活動,而且也應是在情感心態的參與下進行的傳感活動。成功的數學活動往往是伴隨著最佳心態產生的。那么怎樣構成學生學習數學的最佳心態呢?我認為,要構成數學學習最佳心態,就必須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有一種輕松感、愉悅感、嚴謹感和成功感。
二、對數學概念的反思—學會數學的思考
對于學生來說,學習數學的一個重要目的是要學會數學的思考,用數學的眼光去看世界去了解世界。而對于數學教師來說,他還要從“教”的角度去看數學去挖掘數學,他不僅要能“做”、“會理解”,還應當能夠教會別人去“做”、去“理解”,因此教師對教學概念的反思應當從邏輯的、歷史的、關系、辨證等方面去展開。
教師在教學生時,不能把他們看作“空的容器”,按照自己的.意思往這些“空的容器”里“灌輸數學”,這樣常常會進入誤區,因為師生之間在數學知識、數學活動經驗、興趣愛好、社會生活閱歷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異,這些差異使得他們對同一個教學活動的感覺通常是不一樣的。
要想多“制造”一些供課后反思的數學學習素材,一個比較有效的方式就是在教學過程中盡可能多的把學生頭腦中問題“擠”出來,使他們把解決問題的思維過程暴露出來。
三、多媒體走入課堂勢在必行
課程改革是創新和繼承并存的過程,課程理念的創新來自于實踐,是對素質教育的深化,信息技術與新教材的整合更能體現信息技術的工具性,初中數學新教材簡潔、實用,一改過去教材不注重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重結果輕過程”,對背景知識的關注和應用不夠;不注重實踐和應用。新教材中選取了與內容密切相關的、典型的和學生熟悉的教材,用生動的語言,創設能夠體現數學的概念,結論及思想方法發生發展過程的學習情景,使學生感到數學是自然的,水到渠成的,引發學生“看個究竟”的沖動,從而興趣盎然地投入學習。
信息技術應用在教學中效果會更好,利用多媒體現代教學手段,不僅優化了教學效果,擴充了課堂容量,減輕學生課業負擔,全面提高學生綜合能力。課程改革大力倡導知識的應用價值及活動理論上的教學新理念,呼喚教學理念的更新。而且,多媒體的應用還能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產生一種輕松感、愉悅感,增加了課堂的趣味性,一改老式數學教學的苦燥無謂。因此,多媒體走入課堂勢在必行。
一份耕耘,一份收獲。教學工作苦樂相伴。我將本著“勤學、善思、實干”的準則,一如既往,再接再厲,把工作搞得更好。
數學教學心得11
這學期我接受了一年級數學的教學工作,開始以為一年級的數學教學方面比起語文應該簡單些,其實并不是我想的樣子。在實際教學中,我碰到了很多的困難,于是不斷地摸索、請教,漸漸地適應了一年級的數學教學。
最初打開一年級的數學教材,給我的印象是:它就象是一本卡通故事書,每一課學習內容、每一道練習題都可以用一個小故事來把它表達出來,并把知識融入到學生的生活當中,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緊密相連。因而在實際教學中,我注意培養學生用數學的思維方式去觀察和分析現實生活,用數學的方法去解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問題,還有學生獨立性、互動性和創造性等方面的培養。但在實際操作中,往往不能很好的執行,達到預計的目標。從開始的茫然無措,到現在慢慢的適應,做了好多地調整。
剛入學的一年級孩子,大部分都受到學前教育,所以說,他們對數學并不是一無所知,但對于學習數學的'興趣卻是不盡相同的。因此,在教學中,要把數學知識和生活緊密聯系起來,如:在認識數時,讓他們尋找身邊藏著的數;在分一分時,讓他們自己去超市看一看,觀察超市物品的擺放;在認識物體時,讓他們去尋找生活中的不同形狀的物體?然后告訴學生:“這就是數學,其實數學就在我們身邊。”使學生對數學逐漸產生了親切感。
“好玩”是孩子的天性,怎樣才能讓孩子在玩中獲得知識呢?我針對每課不同的學習內容,編排設計了很多不同的游戲、故事??如:在上“認識>、<、=”一課時,讓學生把他看成一條張大嘴巴的小魚,嘴巴張得大大的,喜歡吃大的東西,尾巴尖尖的對著小小的數。學生的興趣大大激發了,教學效果也很不錯。
大家都知道本冊數學教材的練習題中,有很多題的答案都不是唯一的。這就需要我們抓住時機,鼓勵學生多動腦筋,勤思考。剛開始,提出問題,很多時候學生都是迷茫無知的樣子,他們還不懂得如何去表達自己的看法。所以,只要有學生能通過思考來回答問題,不管他答對與否,我都給與相應的鼓勵,表揚他是個愛動腦筋的孩子。如:教學“分一分”,當做到樹葉分類一題時,我提問:你可以按照什么來分呢?很多小孩子都露出了迷茫的眼神,我就猜到對于“形狀”,“顏色”這類詞,一年級的學生可能還沒怎么接觸過,因而也就沒法直接的講述出來。所以,當有學生這樣回答“葉子的樣子不一樣”時我乘此機會,大大地表揚了他,“真不錯,你真厲害,這么快就找到了”“我們可以按照葉子的形狀長得不一樣來分一分?你們看葉子除了長得不一樣,還有沒有其他的不一樣的地方了?”聽到我的鼓勵,經過這一啟發,學生的思維頓時活躍起來,找到了按照葉子顏色來分類。可見,只要我們能適時抓住機會,并加以正確引導,相信孩子們是有潛能可挖的。
許多孩子在入學以前就會做10以內的加減法,但是如果把它們拿到具體的生活實際中來就不是那么盡如人意了。數學如果不能與生活有效地聯系起來,那就失去了它本身的意義。所以,在數學教學中培養孩子的生活實踐能力也是至關重要的。我盡量把抽象地數學結合到現實生活中,如放到天平上比輕重的時候,我把天平比成翹翹板,學生馬上就聯想到,重得東西沉到下面,輕得東西翹到上面。這樣,使學生在實踐中得到了鍛煉,把數學真正融入到現實生活。
數學教學心得12
在此期間我充分利用研修活動時刻學習,感到既有辛苦,又有收獲。既有付出,又有新所得。這次遠程研修讓我有幸與專家和各地的數學精英們交流,面對每次探討的主題,大伙兒暢所欲言,各杼已見,濃濃的學習氛圍別言而露,雖然別曾謀面,但遠程研修拉近了我們的距離。全面提升了自己的基本素養,和業務綜合能力,關于將來的進展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如今就把我個人絡研修學習活動要緊收獲總結如下:
一、轉變思想,更新觀念
我積極投身絡研修的學習當中,切實做到了三個“自覺”:自覺參加上級組織的絡學習培訓,自覺參加討論,自覺上交作業。經過研修,使我明確了現代教育的本質,明確課改關于教師提出了什么樣的素養要求。我經過深入學習,從而明確了作為一名教師必須別斷的提高自己,充實自己,具有豐富的知識含量,扎實的教學基本功,否則就要被時代所淘汰,增強了自身學習的緊迫性,危機感和責任感,樹立了“以學生進展為本”的教育思想,別斷進行教學觀念的更新,教學行為和學生的學習方式也有了全然性的改變。
二、積極研修,深刻感悟
在培訓期間,我堅持在百忙中抽出時刻在上學習,經過這次研修學習,學了很多知識,為我營造了一具廣大的學習乾坤,使我掌握了先進的教育理念知識和辦法。我覺得在理論的形成方面有大幅度的提高。在培訓中有大量的案例,深入淺出的闡明了理論,經過與專家,學員的在線互動交流,專家的真知灼見與精辟見解,以及同行的精彩點評,交流與感悟也讓我意想別到的收獲,專家的說座,每一專題的各個觀點及案例,很好地解決了我們在教學過程中一些感到束手無策的咨詢題,也得到了很好借鑒和啟迪。對自己往常的教學有了一次完全的反思。培訓中,我還閱讀了大量的先進材料和記錄了一些先進的理論與辦法,并把這些科學的理論與辦法應用于教學實踐中,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培訓學習別但學有所獲,更重要的是一定要做到有所用。
三、反思教學工作,別斷進取
在教學中,我別斷思量自己在工作中的別腳努力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向優秀骨干教師學習,向有經驗的教師請教。
四、立腳課堂在實踐中提升自身價值
課堂是教師體現自身價值的主陣地,我本著“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的理念,我將自己的愛全身心地融入到學生中。將來的教學中,我將努力將所學的新課程理念應用到課堂教學實踐中,立腳“用活新老教材,實踐新理念。”力求讓我的數學教學更具特色,形成獨具風格的教學模式,更好地體現素養教育的要求,提高數學教學質量。并且作為班主任的我深深知道得,教師的一言一行都妨礙著學生,都會對學生起著言傳身教的'作用。思想教育要常抓別懈,著重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學習適應、勞動適應和文明行為適應等。
五、研修提高,優化課堂
作為傳道授業的老師,惟獨別斷的更新自己的知識,別斷提高自身素養,別斷的完善自己,才干教好學生。假如自身散漫,怎能要求學生仔細。要提高我們的自身素養,這要求我們年輕教師多聽取學生和老教師的各種意見。同時自身別斷的學習,積極學習,別斷開發新教法。摒棄舊的教學辦法,把先進的教學模式引入課堂。
六、遠程研修是引領我前進發動機
遠程研修改變了我的教育教學的思維方式,給了我前行的動力。每天打開電腦的第一件事,算是登陸我們的班級,在新的作業、日志、研討話題中吸收我需要的營養。從專家學者那兒學到了不少,也從周圍的優秀教師那兒學到了不少。學習的過程是短暫的,但學習的效果是實實在在的。
多年來,老師教,學生學;老師說,學生聽,這差不多成為固定的教學模式,新課改向我們提出了新的課題,這種教學模式限制了學生的進展,壓抑了學生學習的熱情,別能煥發學生的潛能,與此并且,經過上研修學習,“合作學習”、“主動探索”、“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等新型的教學模式為課堂注入了生機與活力。經過上研修我認識到:這些新的教學模式給學生更加自由的學習空間,體現了以學生為本的理念,老師要自覺地把新的教學模式引入課堂,改變課堂的面貌,使課堂氣氛活躍;教學民主;學生的學習熱情高漲;師生關系融洽。才干充分體現教育的全然目標。
經過這次上研修,讓我知道得了絡的重要性;讓我知道得了怎么運用絡資源。在教學設計過程中,我依據教育教學原理、應用系統、科學的辦法,研究、探究教和學系統中各要素之間及要素與整體之間的本質聯系,然后對教學內容、教學媒體、教學策略和教學評價等要素進行具體打算。我在教學中,鼓舞學生收集周圍有關的數學咨詢題,在課堂上開發一片互相交流、互相討論關注咨詢題的乾坤。經過如此的資料互動形式把課堂教學與社會日子聯系起來,體現數學來源于社會又應用于社會的一面。讓學生學得更輕松也讓學生可以更多的參與到課堂之中得到更多的操作技巧。并且,課堂上我重視德育的滲透工作,讓學生在學習數學知識的并且,陶冶他們愛自然、愛科學、愛祖國、愛勞動的思想情操,樹立關懷生態環境等的思想,促進學生全面進展和個性培養。經過努力,我依照數學學科的特點,迎合學生好奇心強的特性,大膽地進行課堂改革。把課堂與日子拉近,以形式多樣的探索活動為主,讓數學課的范圍擴大到日子的方方面面。
這次學習,我將會對遠程研修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也會更深刻地理解所包含的教育理念,更好的做好新課改工作,相信在將來的教育教學中可以充分對遠修平臺的資源會更好的利用,可以給學生帶來更好的幫助。經過本次遠程研修學習,我得到的別僅僅是知識,更重要的是一種理念,它將在我們將來的工作中發揮更大的作用。經過研修的平臺,利用絡資源,別斷的學習,別斷挑戰自己,超越自己,跟上時代的步伐,努力實踐,爭取使自身教育教學水平有較快提高,努力習慣二十一世紀對學習型創新人才的新要求。
數學教學心得13
數學閱讀能力是學生數學學習能力的核心。有效的數學閱讀可以使學生快速準確地發現、收集、分析和處理數學信息,實現以人為本的對話。目前,小學高年級學生數學閱讀存在“方法缺失、策略運用不足、閱讀質量差等問題”,影響了學生的數學學習和發展。
如何采取有效策略加強數學課文的“優質閱讀”,提高閱讀質量?以《小學數學》第十冊第《不規則物體的體積》課為例,探討了培養小學高年級學生數學閱讀能力的策略建議。
第一,問題驅動,針對性閱讀
問題驅動,即以學生為主體,以問題為出發點,以問題為核心,使學生圍繞問題有針對性地尋求解決方案的學習方法。問題是數學的心臟,一個或一系列問題往往貫穿數學閱讀材料;這些問題是學生思考的線索,也是探索的階梯。學生在閱讀時,要引導學生發現核心問題,以問題為任務驅動,有針對性地閱讀,找到知識之間的相關節點,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
課堂上,閱讀材料包括圖像、文字、對話等元素,有很多不同的問題或疑問,比如“應該解決什么問題?”這些物體的特點是什么?”“排水法計算不規則物體體積需要記錄哪些數據?“等等。”如何找到不規則物體的體積”是核心問題。我們以這個“問題”為驅動引擎進行閱讀,讓學生圍繞這個問題組織、選擇信息,有助于加深對閱讀的理解,最終得到解決方案。
圍繞這個問題,學生需要思考:不規則的物體可以轉化為規則的物體嗎?如果我不能改變我的外表呢?排水作業測量有哪些步驟?引流方法有哪些局限性?
二,反思與質疑,思辨閱讀
學生讀書時,只停留在文字表面,會流于表面;只停留在課本的具體和例子上會比較狹隘。要引導學生反思、提問,在字里行間獲得啟發,不要局限于題材的局限,不斷深入思考。
學生讀這堂課時,假設大部分學生都會有三個層次的理解:一是理解“橡皮泥加工成長方體或正方體”的轉化方法;二是理解“V上升=V物體”和“V
后—V前=V物體”的排水法;三是初步理解排水法不適合測量乒乓球、冰塊的體積。但閱讀僅到此為止是遠遠不夠的,我們應當引導學生在閱讀中“反思追問”,進行“思辨閱讀”,打開學生更開闊的思維空間。如引導學生進行三個層次的反思追問:
第一層次(初步認識層):
追問:
①“是不是所有的物體都能轉化為規則物體來計算體積?”。
②“用排水法是否適合計算乒乓球、冰塊、塑料泡沫的體積?”。通過追問,學生認識到“排水法”可用于計算不規則物體的體積,適合計算完全浸沒的物體體積,不適合計算浮于水面的物體體積。
第二層次(深入認識層):
追問:
①“用排水法是否適合計算海綿的體積?”。
②“用排水法能否計算會與水發生化學反應的物體的體積?如固體‘鈉’”。通過追問,學生進一步理解“排水法”中應“保持物理屬性不變”的核心前提。
第三層次(思辨認識層):
追問:
①“排沙法能計算乒乓球的體積嗎?”。
②“排水法真的不能計算乒乓球的體積嗎?”學生經過思辨追問,認識到排水法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可以想辦法轉化,排水法仍然是可以測量乒乓球體積的,更進一步地認識到排水法中“完全浸沒”的重要性和可轉化性。
三、對比建構,系統閱讀
俄國著名教育家烏中斯基曾指出:“比較是一切理解、一切思維的基礎。”在數學閱讀中,要引導學生運用對比的手段確定不同題型、類似題型的異同關系,感悟知識的內在聯系,實現知識的系統建構,從而深入把握知識的內涵。
本課閱讀材料中有三個練習題例,內在聯系緊密,可以進行題組對比,以促進學生感悟內化、進行系統建構。如下:
一是P41第7題(如圖1),反映的數量關系是“V后—V前=V物體”。
二是P41第9題,“在一個長8m、寬5m、高2m的水池中注滿水,然后把兩條長3m、寬2m、高4m的石柱立放著放入池中,水池溢出的水的體積是多少?”,反映的數量關系是“h物>h水,部分浸沒,則V溢出=V浸沒”。
三是P120第14題(見圖2),“一個長方體的玻璃缸,長8dm,寬6dm,高4dm,水深2。8dm。如果投入一塊棱長為4dm的正方體鐵塊,缸里的`水溢出多少升?”反映的數量關系是“h物
這三個題型,從水位的原始高與物體的高度來進行對比,呈現“h物h水”兩種情況;在進行排水法測量時,出現了“完全浸沒、部分浸沒、水位上升后再完全浸沒”三種不同的情形。閱讀時進行題組的對比,有利于學生發現“物體所排水體積與浸沒部分物體的體積相等,與未浸入的部分無關”這一要義。經過這樣的對比建構,學生更加系統地、全面地掌握知識,弄清排水法的內涵,感悟到“形變”與“神不變”的關系。
四、體悟思想,升華閱讀
《新課程標準》指出:“通過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學習,學生能獲得適應社會生活和進一步發展所必需的數學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動經驗。”我們要通過教學使學生受到數學思想方法的熏陶,逐步發展數學思維能力和提高數學素養。小學高年級數學語言由文字、圖片、表格、符號等組成,比較抽象、邏輯強,往往滲透著推理、類比、變換等數學思想。學生進行數學閱讀時,不僅要掌握文本的表層知識,更重要的是還要體會感悟深層次的數學思想和方法。
在本節課中,我們要引導學生在文字、圖片的信息中,感受轉化、等積變形的思想方法,提高閱讀的認識,升華閱讀的品質。如引導學生在閱讀中思考:“形態上發生了什么變化,你從中體悟到什么思想與方法?”
課本中有三種比較典型的形態變化,滲透轉化的思想方法。
①文中提到:“可以把橡皮泥捏壓成規則的長方體或正方體形狀”,從形態上看,是把不規則物體轉化成規則的物體,從思維方式上看則是把新知轉化成舊知,滲透等積變形的方法。
②課本主題圖(見圖3)所示,受測物體“梨”形態不變、水位上升,實則是把梨的體積轉化成上升部分水的體積。
③P41第9題(見前述),則是受測物體“石柱”形態不變、水位上升且溢出,方法上是:浸沒部分的體積轉化成溢出水的體積,即V浸沒=V溢出。三個題例,呈現的角度不一樣,從直觀到抽象,從不同的角度詮釋轉化與等積變形的數學思想。
這樣閱讀,既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挖掘學生的探索熱情,又能夠加深對學科知識內涵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學生能得到方法的啟發,感悟到其中蘊含的數學思想。
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學會學習首先要學會閱讀,一個閱讀能力不好的學生,就是一個潛在的差生。”我們在教學中應多維度、多策略地培養學生的數學閱讀能力,提高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數學教學心得14
一、尊重學生,還學生學習的自由,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使學生主動參.要與學習,必須使學生對學習有興趣。興趣是一個人前進的動力,是永不枯竭的動源泉。要使學生有興趣,必須留給學生學習的自由。自由活動是人發展的內在依據,學生的學習也應如此。學生并不只受教于老師,而且自己也獨立學習。學生應當是主動的學習者。許多教育事實也反映出,真正的學習并不是由教師傳授給學生,而是出自學生本身,我們應該讓學生自發地主動地學習,留給學生充分的自由,讓學生自己找到并發現、糾正自己的。如果我們把每種事情都教給學生或者規定他們按固定的程序完成,就會妨礙他們的主動參與和自主發現,妨礙他們的發展。比如,《應用題打折銷售》這一節,如果課堂上就單純地出示例題,然后分析題意,給出解答過程,接著再模仿練習。最后幫學生總結出解決這類問題的方法和技巧。那么這類問題雖然與實際生活相關,但學生卻未必有多大興趣。假若我們設計一個課堂活動,讓學生模擬商店的從進貨、定價、促銷到賣出的全過程,學生一定會非常積極踴躍,樂于去對打折銷售的過程進行分析、計算。而且在此過程中,學生也自然會聯想到各個環節中可能出現的問題,比如標價與銷量的關系,進價、標價、售價與打折和利潤之間的關系,這樣需要學生鞏固、提高的知識可能自然就解決了。
二、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參與教學過程
由于數學教學的本質是數學思維活動的展開,因此數學課堂上學生的主要活動是通過動腦、動手、動口參與數學思維活動。我們不僅要鼓勵學生參與,而且要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才能使學生主體性得到充分的發揮和發展,只有這樣,才能不斷提高數學活動的開放度。這就要求我們在教學過程中為學生創造良好的主動參與條件,提供充分的參與機會,具體應注意以下幾點:
(1).巧創激趣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學實踐證明,情心創設各種教學情境,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和好奇心,培養學生的求知欲,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意識傾向,促使學生主動地參與。
(2).運用探究式教學,使學生主動參與。
教學中,在以教師為主導的前提下,堅持學生是探究的主體,根據教材提供的`學習材料,伴隨知識的發生、形成、發展的全過程進行探究活動,教師著力引導學生多思考、多探索,讓學生學會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品嘗到自己發現的樂趣,才能激起他們強烈的求知欲和創造欲。只有達到這樣的境地,才會真正實現學生的主動參與。
(3).運用變式教學,確保其參與教學活動的持續熱情。
變式教學是對數學中的定理和命題進行不同角度、不同層次、不同情形、不同背景的變式,以暴露問題的本質特征,揭示不同知識點間的內在聯系的一種教學設計方法。通過變式教學,使一題多用,多題重組,常給人以新鮮感,能喚起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使其產生主動參與的動力,保持其參與教學過程
的興趣和熱情
三. 交流讓學生分享快樂和共享資源
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活動經驗以及原有的生活背景,是良好的課程資源。在“圖形認識初步”這節課中,有一道題問一個正方體的盒子有幾個不同的展開面,我想,如果直接給學生答案有11種基本圖形,他們不但不明白為什么,也想象不出來這11種基本圖形會是怎樣形成的,于是我讓同學們從家帶來正方體圖形,讓學生在課堂上進行剪,彼此間的交流,實現了他們對立體圖形關鍵特性的理解和認識,大家共同分享發現和成功的快樂,共享彼此的資源。
以上就是我的教學心得,在教學中還有很多不足,在以后的教學中要繼續努力,邁上新的臺階。
數學教學心得15
有人這樣形容數學:“思維的體操,智慧的火花”。足以說明數學在形成人類理性思維的過程中發揮著獨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于生活中學數學
有人說:“數學是深奧的,變化莫測的,讓人搞不懂,猜不透。”但在我眼里,數學至多是一套打滿結的繩索,你必須耐心地解開一個又一個的死結,終有一天你一定能解開所有的結。學數學最重要的就是要善于思考。如果把數學比作一把鎖的話,那思考就是一把開鎖的金鑰匙,為你打開這數學之鎖。我們要學習蜜蜂那樣的工作方法,既會采蜜,又會釀蜜。數學是利用學過的知識來解決未知的問題。學習數學要有毅力、有耐心、有恒心。正如一個挖井的人,挖了很深,就快接近水源時,卻放棄了。先前做的就都白費了,功虧一簣。解答數學題時,細心也是很重要的。計算中只要有一丁點的疏忽,就可能整題錯誤。正如下棋,只要走錯一步,可能導致全盤皆輸。大意失荊州,不要等到做錯了再后悔不已,世上從未有過后悔藥。因此,我們在學習數學的同時,要注意培養自己善于思考的好習慣,學會靈活運用,舉一反三,這樣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好成績。
于數學中學生活
數學是解決生活問題的鑰匙,學數學就是為了學會應用,學會生活。只要我們細細感悟,就會發現數學就在我們的.身邊。比如說,購物會用到數的運算;小朋友搭積木時會用到空間幾何;修房造屋會用到圖形的整合;投票選舉時會用統計知識……這樣的問題數不勝數,由此可見,生活與數學形影相隨,密不可分。而數的運算在生活中更是無處不在。理財、購物、比較大小等,無一不用到數的運算。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的價值深遠而非比尋常。
現實生活中,我們會看到用正多邊形拼成的各種圖案,例如,平時在家里、在商店里、在中心廣場、進入賓館、飯店等等許多地方會看到瓷磚。他們通常都是有不同的形狀和顏色。其實,這里面就有數學問題。在用瓷磚鋪成的地面或墻面上,相鄰的地磚或瓷磚平整地貼合在一起,整個地面或墻面沒有一點空隙。這些形狀的地磚或瓷磚為什么能鋪滿地面而不留一點空隙呢?由此,我們得出了。n邊形,可以分成(n-2)個三角形,內角和是(n-2)*180度,一個內角的度數是(n-2)*180÷2度,外角和是360度。若(n-2)*180÷2能整除360,那么就能用它來鋪滿地面,若不能,則不能用其鋪滿地面。瓷磚,這樣一種平常的東西里都存在了這么有趣的數學奧秘,更何況生活中的其它呢?
因此,于生活中準確地把握數的內涵,運用數的外延,能更好地服務我們的生活,豐富我們的生活。同時,我也從中學會了“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總之,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我們可以獲得數學知識,并用所學知識解題及解決一些生活實際問題。而更重要的是,我們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能鍛煉自己觀察事物的能力,分析判斷力及創新能力,在以后的生活中,這些能力可以幫助我們把人生道路走得更好,使我們終生受益。
【數學教學心得】相關文章:
數學教學心得10-09
數學有效教學心得12-05
小學數學教學心得10-09
初中數學教學心得11-23
初中數學教育教學心得05-16
中學數學教學心得01-31
淺談初中數學教學心得02-20
初一數學教學心得02-13
數學教學的心得體會02-27
將數學教學與生活接軌的心得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