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游戏不用登录直接玩,苹果6s plus,不朽情缘滴血大奖视频,电子pga是什么意思

佛語經典語錄

時間:2024-10-15 11:45:39 煒玲 佛語經典語錄 我要投稿

佛語經典語錄380句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大家肯定對各類語錄都很熟悉吧,語錄不講求篇章結構,形式較為靈活。你所見過的語錄是什么樣的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佛語經典語錄,歡迎大家分享。

佛語經典語錄380句

  1、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2、一花一世界,一佛一如來。

  3、大悲無淚,大悟無言,大笑無聲。

  4、一切皆為虛幻。

  5、人生在世如身處荊棘之中,心不動,人不妄動,不動則不傷,

  6、如心動則人妄動,傷其身痛其骨,于是體會到世間諸般痛苦。

  7、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8、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

  9、前生500次的回眸才換得今生的一次擦肩而過。

  10、但離妄緣,即如如佛。

  11、悟心容易息心難,息得心緣到處閑。

  12、若不修內行,唯只外求,希望獲福,無有是處。

  13、若欲求佛但求心,只這心心心是佛。

  14、三世諸佛以自心為本師。

  15、若能自識本心,念念磨練;莫住者,即自見佛性也。

  16、不見他非我是,自然上敬下恭,佛法時時現前,煩惱塵塵解脫。

  17、一切眾生,種種幻化,皆生如來圓覺妙心。

  18、卻物為上逐物為下,此乃是學道省力工夫。

  19、佛法在日用處,吃茶吃飯處,語言相問處。

  20、自性發時,業識來空。

  21、自見性者一切業障剎那滅卻。

  22、現定見聞覺知是法,法離見聞覺知,非達法也。

  23、是心不必更求心,是佛何勞更覓佛,倘于言句上作露布,境物上生解會,則墮在骨董袋中。

  24、依無住本,立一切法無住之本本乎無住,若能徹住則萬法一如。

  25、不離當處常湛然,親切無過此語,覓則知君不可見,但于當處湛然,二邊坐斷使平穩。

  26、不與萬法為侶是什么人,回光自照看,待汝一口吸盡西江水,即向汝道。

  27、信得心及,見得性徹于日用中無絲毫透漏,全世法即佛法,全佛法即世法,平等一如。

  28、百千法門,同歸方寸,河沙妙法,總在心源。

  29、做工夫全仗精進之力,真正辦道人,無剪爪之工。

  30、以精進力,身無疾病,一切怨害,慈心相同。

  31、無量善事,菩提道業,因一事增,謂不放逸。

  32、次于自身善起防護,不應放逸,于剎那中有少動念,應當觀察,以正智鉤制令正住。

  33、如是靜慮,一切有情,發心非難,常時不懈,能成就者,是則為難。

  34、做工夫不但不起凡情,亦不起圣解,所謂行起解絕,不令知解才繞心中。

  35、能常省察,則一句亦有余,不能省察,縱將一大藏經用完也無用處。

  36、向外馳求,不知攝心返照回光,如是學佛,殊難得其實益。

  37、道人非同善人,如鶴立雞群,勁挺自持,不順人情,超群脫俗。

  38、佛祖奚以異于人,而所以異于人者,能自護心念耳。

  39、妄念紛飛之際,正是做工夫時節。旋收旋散,旋散旋收,久久純熟,自然妄念不起。

  40、佛法無多子,長遠心難得,學道如初心,作佛也有余,始終總不變,真是大丈夫。

  41、修行要使妄相由多而少,由強而弱。定功由暫而久,由脆而堅。

  42、261.學道猶如守禁城,晝防六賊夜惺惺,將軍主帥能行令,不動干戈致太平。

  43、恰恰用心時,恰恰無心用,無心恰恰用,常用恰恰無。

  44、天上天下,唯我獨尊,自觀自在,守本真心。

  45、所謂無上正等正覺者非他,即是真如本性,亦名自性清靜心是也。

  46、眾生由其不達一真法界,只認識一切法之相,故有分別執著之病。

  47、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虛妄者,言其是假非真,非謂絕對沒有。

  48、根身器界一切鏡相,皆是空花水月,迷著計較,徒增煩惱。

  49、赤肉團上,人人古佛家風。毗盧頂門,處處祖師巴鼻。

  50、不住一切處心即是佛心。

  51、慕道真士,自觀自心,知佛在內,不向外尋。

  52、求趣無上菩提者,要凈自心,福田方凈。

  53、發菩提心者,非為己利,原為盡十方遍法界,一切極苦有情之所依怙。

  54、十方如來,同一道故,出離生死,皆以直故。

  55、菩薩不與法縛,不求法縛。

  56、于一切相,離一切相,即是無相。

  57、邪正煩惱,同一性空,分別假相,妙心現影。

  58、菩薩心無取舍,如大月輪,圓滿寂靜,即是涅盤。

  59、菩提本自性,性凈是菩提,亦非可修相,更無可作相。

  60、本凈明心非別處,惟在眾生妄心中。

  61、智者任物不任己,愚人任己不任物。

  62、不見一物名為見道,不行一物名為行道。

  63、念念無相,念念無為,即是學佛。

  64、息念忘慮,佛自現前。

  65、但悟一心,更無少法可得。

  66、但能無心,便是究竟。若不直下無心,累劫修行,終不成道。

  67、凡夫取境,道人取心,心境雙忘乃是真法。

  68、但于一切一切法,不作有無見,即見法也。

  69、一念離真,皆為妄想。

  70、若欲無境,當忘其心,心忘即境空,境空即心滅。

  71、但契本心,不用求法。

  72、愚人除事不除心,智者除心不除事。

  73、菩薩心如虛空,一切俱舍,所作福德皆不貪著。

  74、無法可說,是名說法。

  75、佛本是心自作,哪得向文字中求。

  76、一切法相,皆是假名,本來即非,蓋生即無生也。

  77、一切法相本為緣生,緣生之法,當體即空。

  78、無明不過是本性中緣起之幻相。

  79、若起精進心,是妄精進;若能心不妄,精進無有涯。

  80、一切處無心者,即修菩提、解脫、涅盤、寂滅、禪定乃至六度,皆見性處。

  81、不以有行,亦不以無行。

  82、諸行性相,悉皆無常。

  83、諸行是常,無有是處;汝但一切處無心,即無諸行,亦無無行。

  84、疾苦在身,宜善攝心,不為外境所搖,中心亦不起念。

  85、參須實參,見需實見,用須實用,證須實證,若纖毫不實即落虛也。

  86、真心是菩薩凈土。

  87、臨終之際,若一毫凡圣情量未盡,纖毫思慮未忘便乃輕重五陰去也。

  88、忍苦捍勞,繁興大用,雖粗淺中皆為至實,惟貴心不易移,一往直前履踐將去,生死亦不奈我何。

  89、起見生心,分別執著便有情塵煩惱、擾攘、若以利根勇猛身心直下,修到一念不生之處,即是本來面目。

  90、一切無心無住著,世出世法莫不皆爾。

  91、來得不明,去得正好,智人觀此,未免心冷。

  92、念動急覺,覺之即無,久久收攝,自然心正。

  93、盡其心知其性,知其性則知其天。

  94、悟佛之言,定要行佛之行

  95、從外入者不是家珍,從內發者,方謂真慧

  96、真心應物,不生分別

  97、世間萬物皆空,唯其空,方能包容萬物。

  98、但學無心,頓息諸緣,莫生妄想分別,無人無我,無貪塵無憎愛無勝負,但除卻如許多種妄想,性自本來清凈,即是修行菩提法佛等。

  99、凡夫志量狹妄,說有難易。離相如虛空,盡契諸佛智。戒相亦如空,迷人自作持。病根不肯拔,只自弄花枝,要識病么?不是別物,只是個執難執易。

  100、我因無愛而成佛,你貪戀凡塵如何成佛?我懺悔。懺悔無用。你有未了的前緣,去吧,去續你的姻緣,我等你回來。為此,我在菩提樹下求了五百年。

  101、若人生百歲,不見生滅法,不如生一日,而能得見之。

  102、萬發緣生,皆系緣分!偶然的相遇,驀然回首,注定了彼此的性命,只為了眼光交會的剎那。詩寫嬋娟,詞譜秋蓮。喜榕樹,書香氤然。香梅品盡,兩處情牽。謝詩為證,曲為媒,詞為緣。隱隱青竹,脈脈紅蓮。深深院,綺韻盈然。花前攜手,秋波相牽。道眼中情,情中語,語中緣。

  103、只愁不作佛莫愁佛不解語是也。

  104、凡事都有定數的,不能強求。

  105、欲得一如,但佛與眾生一時放下,則無了無不了。

  106、一切萬法,皆與自己無違無背,直下透脫成一片。

  107、行住坐臥,純一直心不動道場,真成凈土,名一行三昧。

  108、菩提本自性,性凈是菩提,亦非可修相,更無可作相。

  109、道本無言,因言顯道,若真體道之人,通之于心,明之于本。

  110、菩薩不與法縛,不求法縛。

  111、入得世間,出世無余。

  112、前世,你是我親手種下的一株碗蓮,別的蓮都開了,只有你,直到枯萎,也沒能把你清麗的容顏展此刻我眼前。(保護環境的公益廣告)

  113、離妄想顛倒無真如佛性。離貪嗔邪見,無菩提涅盤。

  114、修道重在修心,若能一心情境,不著不然,便是無上菩提大道。

  115、每個人所見所遇到的都早有安排,一切都是緣。緣起緣滅,緣聚緣散,一切都是天意。

  116、萬物皆無常,有生必有滅,不執著于生滅,心便能安靜不起念,而得到永恒的喜悅。人因企求永遠的完美,不死而生出了痛苦。

  117、萬法皆生,皆系緣份,偶然的相遇,暮然的回首,注定彼此的性命,只為眼光交匯的剎那。

  118、要得直截,不疑佛祖,不疑生死,但常放教方寸虛豁豁地。事來則隨時拔置,如水之定,如鑒之明,好惡妍丑到來,逃一毫不得,信知無心自然境界,不可思議。

  119、坐石看云閑意思,朝陽補衲靜工夫;有人問我西來意,盡把家私說向渠。

  120、迷時師度,悟時自度,只合自性自度。聽法頓中漸,悟法漸中頓,修行頓中漸,證果漸中頓。

  121、但離卻有無諸法,心如日輪常在虛空,光明自然,不照而照,無棲泊處即是行諸佛行,亦便是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122、心不妄取過去法,亦不貪著未來事,不于現在有所住,了達三世悉空寂。

  123、參問之要在專一,不強作為,只守本分,須根腳有透脫處,明見本來面目。

  124、大道體寬,無易無難,小見狐疑,轉急轉遲,若達大道體寬,廓然同太虛空。

  125、萬物于鏡中空相,終諸相無相。

  126、緣起即滅,緣生已空。

  127、脫虛妄纏縛,破生死巢窟,第一要根器猛利軒豁,次辦長久不退之心。

  128、是人知得世間有為虛妄不實底道理,及至對境遇緣,驀地撞在面前,不隨他去,否則被伊穿卻鼻孔定也。

  129、五百年前結緣來,前生注定非今日。我叩首:若非今日是何日?

  130、心存希望,幸福就會眷顧你;心存夢想,機遇就會籠罩你;心存堅持,快樂就會常伴你;心存真誠,平安就會跟隨你;心存善念,陽光就會照耀你;心存美麗,溫暖就會圍繞你;心存大愛,崇高就會追隨你;心存感恩,貴人就會青睞你;心存他人,真情就會回報你。

  131、閉目不見色,內心動慮多,幻識假成用,起名終不過,知色不關心,心亦不關人,隨行有相轉,鳥去空中真。

  132、問:"佛性與煩惱俱不俱?"答:"俱雖然俱,生滅有來去,佛性無來去,以佛性常故,由如虛空。以是無來去故,三世無有不生滅法。"——《荷澤神會禪師語錄》

  133、一味接受的人生是貧窮的因果,經常喜舍的人生是富貴的因果。(當代)星云《佛光菜根譚》

  134、佛家講緣起,生活也是各種緣的聚合。有順緣,就必有逆緣,順來,逆來,總很正常。遇上順緣,你很順利,也很得意,遇上逆緣,處處不順,你會失意。得意、開心,人就以為是好日子。失意、不開心,人就以為是倒霉、背運,過得好累、好苦。前一種感受,后一種感受,都是一種執著。尊重生活,尊重生活中的一切緣。這就是按照生活本來的面目,按照生活自身的方式去生活。

  135、你要相信自己可以創造奇跡,那就是心中的力量!

  136、佛認為:人有五眼: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看得見,不是只用肉眼去看,人的肉眼看近不見遠,見前不見后,見外不見內,見晝不見夜,見上不見下,而且眼睛會老化,會病變,所以人要以天眼、慧眼、法眼、佛眼來看內外、看遠近、看好事、看善事、看美事。

  137、在一群人中,總是最漂亮笑得最燦爛的那個人最受人注目。

  138、性起者,謂法界性全體起為一切諸法也。法相宗說真如一向凝然不變,故無性起義。此宗所說真性,湛然靈明,全體即用,故法爾常為萬法,法爾常自寂然。……世、出世間一切諸法,全是性起,性外更無別法。所以諸佛與眾生交徹,凈土與穢土融通,法法皆彼此互收,塵塵悉包含世界。相即相入,無礙熔融,具十玄門,重重無盡,良由全是陸起也。…—依體起用,名為陛起。

  139、人是有情的眾生,但是有的人情感太熱了,只有五分鐘熱度,不能維持長久;有的人情感太多了,多得讓人受不了。所以有時候淡泊一點的情感,持之以久,甚至愈久愈香。淡泊的情,就是真性情,淡泊的情,就是禪者心。

  140、越來越多的人把少壯不努力的告誡,化為了成名需趁早的追求。人生之青壯年爭名奪利已是世間之慣性,精力充沛,固可筑下事業之基石,亦是造作業因之重要時期。處于慣性之河,無需刻意逆流,能夠隨波而不妄自逐流,或者進一步引導河流灌溉稼穡,此為智慧人,此為大事業。

  141、古人云:"名也者,相軋也;知也者.爭之器也。"人為了求名,相互傾軋,而人的智識就成了斗爭的工具。千百年來,讀書人為了金榜題名而發憤苦讀,除了實現自己的政治理想之外,便是為了在官場賺取名利,光耀門楣,揚名天下。但是,人不應該為了求名、為了好勝而求知識,因為名心和利心都是殺人不見血的武器。

  142、念什么便像什么,念什么便感召什么,念什么便得什么。念是非常奇妙的。

  143、鄉下實在有鄉下的好處,誰家人吼一嗓子,就像在微博發了個帖子,十戶八戶都能聽到,大家都知道這一嗓子是誰吼的。不像城市里,即使一個人吼的聲音再大,聽的人往往也很難確定這聲音吼自哪一棟哪一單元哪一室。我因此喜歡農村,也喜歡微博。有人稱我為微博老農,我心里那個美。

  144、這八苦分為了三個等級:第一種是"苦苦",即普通的苦,例如有所求而終不得,忍不了卻不能躲,情人天各一方而冤家卻偏偏路窄;第二種是"壞苦",是苦于變化而不能滿足,尤其指快樂的短暫與快樂的變質,快樂的終點總是通向痛苦,樂而受苦,無法改變;第三種是"行苦",世間一切無常而人卻偏偏追求永恒,緣起緣滅而欲望不熄,美麗總是如一現的曇花,這樣的規律與行相悖,人就朝著已經偏離的方向越走越遠,苦苦掙扎不得解脫。

  145、執著累,不負重的人生才會快樂認之所以會有痛苦和煩惱,是因為放不下的執著心。其實,佛家主張的放下,并不是放棄,而是讓人放下使自己感到沉重的東西,放下不該屬于自己的東西。放下不是無奈,而是一種對于人生的坦然的態度,是一種對人生透徹的領悟,是凈化心靈的良方。有一些事情不必過于在乎,更不必將所有的事情都牢牢地記在心里。

  146、做了錯事,走了彎路之后,會后悔是人之常情,這是自我反省,是自我解剖的前奏曲,正因為有了這種"積極的后悔",我們才會在以后的人生之路上走得更好、更穩。但若一味地埋頭后悔,無異于自尋煩惱,這是人生最大的痛苦。

  147、如今大家從生到死一直忙個不停:幼年時為玩耍與游戲而忙;中年時為感情與工作而忙;晚年時為養老與治療而忙。然而,最終除了滿臉皺紋與精神空虛外,我們還能擁有什么呢?所謂人生的幸福與快樂是指什么呢?我們忙的意義又在何處?

  148、以單純自在的心態樂享自然中最本初原始的一切,從每一種花草身上看見美麗,從每一陣清風中聽到時光的低吟淺唱,讓生活的每一個細節回歸自然的淳樸,便能從現實的煩惱中超脫。

  149、人的一生也是一段修行的旅程。遭遇挫折不幸的時候,不僅不應該情緒低落與喪失勇氣,更應該靜下心來調整情緒,昂起頭來增加信心,并從容坦然地面對現實和挑戰,借此來磨練自己,以取得更高的成就。

  150、對己,修正行為;對外,付出良能。

  151、有磨難才會有痛苦,才會使人思索。一個人只有痛苦地思索,才會頓悟人生的真諦,才會明智練達。而只有明智的人,人生才會卓越,才會不同凡響。這就是逆境,一種造就強者的人生境遇。

  152、以大乘大菩薩戒,謂觀唯心,本無外色,無色可破,相空亦無,離取相過,故名持戒。又云:一切凡圣戒,盡心為體。

  153、我不是住持,不是方丈,不是大德。小人物用不著大名詞。鞋要合腳,帽要合頭。頭小卻頂著大帽,不舒服可以忍一忍,不美觀反正自己看不見;但帽檐下垂,遮住雙眼,看不見前面的路,才真正要命。過譽如小頭戴大帽,一定會遮蔽雙眼。

  154、每一個大的成就背后都包含著一個不變的真理:"成功要靠自己。"因為成敗生死,痛苦煩惱,別人不能代替分毫。佛以無限慈悲心度世間眾生,然而,即使是佛,也無法代替世人感受生活。

  155、人只要陽氣充足,就可心想事成,自得其樂!反之,就會出現陽不居陽,鳩占鵲巢,就好比陽氣這個喜鵲沒有在窩里占住位置,邪氣這個鳩鳥就會乘機跑進來一樣。說到底,人的吉兇好壞都是由自己決定的!

  156、人的一生也是一段修行的旅程。遭遇挫折不幸的時候,不僅不應該情緒低落與喪失勇氣,更應該靜下心來調整情緒,昂起頭來增加信心,并從容坦然地面對現實與挑戰,借此來磨練自己,以取得更高的成就。

  157、這主要的原因還在于他所出生的大時代,生于動蕩的時代,注定個人的榮辱富貴都顯得微不足道。

  158、"人人都說神仙好,唯有功名忘不了"是《紅樓夢》里《好了歌》中的一段偈語,這一首《好了歌》似乎在訴說繁華錦繡里的一段公案,又像告誡人們提防名利世界中的冷暖,看似消極,實則是生活的真實寫照,即使在數百年后的今天依然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無論時日如何變遷,世人總是會被欲望蒙蔽雙眼,在熱鬧風光中奔波遷徙,被金錢名利這些身外之物所累。

  159、在家菩薩應受善戒:彼應不殺,放舍刀杖,不殺一切諸眾生等,不惱一切,常行慈心;彼應不盜,自財知足,于他財物不生希望,乃至草葉,不與不取;離彼邪淫,夫妻自足,不希他人;應離妄語,如說如作,不誑于他,先思而行,隨所見聞,如實而說,寧舍身命,終不妄語;彼應離酒,不醉不亂,不自輕躁,亦不嘲嘩。

  160、不見垢法可厭,不見凈法可求,不見眾生可度,不見盤可證,不作度眾生心,不作不度眾生心,是名最上乘。

  161、一切善惡皆由自心,心外別求終無是處。

  162、諸法不相到,當處解脫。

  163、如如者,無心之心,離一切相,眾生諸佛更無差別,但能無心,便是究竟。

  164、凡迷者,迷于悟;悟者,悟于迷。

  165、道貴無心,禪絕名理忘懷泯絕,乃可趣向回光內燭,脫體通透。

  166、知見一切法,心不染著,是為無念。

  167、譬如寒月,水結為冰。及至暖時,冰釋為水。眾生迷時,結性成心,眾生悟時,釋心成性。

  168、佛身者即法身也,從無量功德智慧生,從戒定慧解脫知見生。

  169、由凡夫至究竟覺,其功行唯一離相而已。

  170、直心直行,直取無上菩提,可謂真大丈夫之所為。

  171、不著能行所行之相,是即我法雙空,并空亦空。

  172、但求一席安心地,誰與龍蛇論是非。

  173、心莫作放逸,圣法當勤學,如是無憂愁,心定入涅盤。

  174、萬緣俱絕者,一切法性空,一切處無心。

  175、一切諸法皆如幻,本性自空那用除。若識心性非形象,湛然不動自真如。

  176、了了知心不住一切處,即名了了見本心也。

  177、道由悟達,立志為先自博地具縛凡夫,便欲跋涉超證直入圣域,其小因緣哉。故宜操鐵石心,截生死流。

  178、無心之心如恒河沙,諸佛菩薩釋梵諸天步履而過,沙亦不喜。牛羊蟲蟻踐踏而行,沙亦不怒。珍寶馨香,沙亦不貪,糞尿臭穢,沙亦不惡。

  179、但學無心,頓息諸緣,莫生妄想分別,無人無我,無貪嗔,無憎愛,無勝負。

  180、前際無去,今際無住,后際無來。

  181、閉目不見色,內心動慮多,幻識假成用,起名終但是,知色不關心,心亦不關人,隨行有相轉,鳥去空中真。

  182、向外馳求,不知攝心返照回光,如是學佛,殊難得其實益。

  183、無量善事,菩提道業,因一事增,謂不放逸。

  184、人不如我意,是我無量;我不如人意,是我無德。

  185、古德云:將山河大地轉歸自我,能如此,便有獨立自由份,生死輪回,皆不相干。

  186、知心無住,即是修行,無住而知,即為法昧。

  187、吾有一軀佛,世人皆不識,不塑亦不裝,不雕亦不刻。無一滴灰泥,無一點彩色,人畫畫不成,賊偷偷不得,體相本自然,清凈非拂拭。雖然是一軀,分身千百億。

  188、十二時中,遇物應緣處,不得令惡念相續或照顧不起。

  189、能常省察,則一句亦有余,不能省察,縱將一大藏經用完也無用處。

  190、佛法在日用處,吃茶吃飯處,語言相問處。

  191、以一切覺故,當知菩薩,不重久習,不輕初學。

  192、信得心及,見得性徹于日用中無絲毫透漏,全世法即佛法,全佛法即世法,平等一如。

  193、假借四大以為身,心本無生因境有,前境若無心亦無,罪福如幻起亦滅。

  194、舉心動念,即乖法體,即為著相。

  195、有生有滅,即落于有,不生不滅,又落于無。真如本心,生而不生,滅而不滅,即是真如不變,不變真如。

  196、天上天下,唯我獨尊,自觀自在,守本真心。

  197、知心不壞是實相法身,知心含萬像是功德法身,知心無心是法性法身,隨根應說是應化法身,知心無形不可得是虛空法身。

  198、參須實參,見需實見,用須實用,證須實證,若纖毫不實即落虛也。

  199、卻物為上逐物為下,此乃是學道省力工夫。

  200、心無所住,隨處解脫,內外根塵,悉皆銷殞,若一切無心,即無所住也。

  201、不憶一切法,乃名禪定。

  202、一切無心無住著,世出世法莫不皆爾。

  203、佛即心兮心即佛。心佛從來皆妄物。若知無佛復無心。始是真如法身佛。

  204、與外不染色聲等,與內不起妄念心,得如是者名為證;得證之時不得作證想,名無證;得無證時,亦不得作無證想,是名無無證。

  205、真心無相,不來不去,生時性亦不來,死時性亦不去,湛然圓寂,心境一如。

  206、譬如蜂采花,不壞色與香,但取其味去,比丘入聚然,不違戾他事,不觀作不作,但自觀身心,若正若不正。

  207、以生死事在念,則心術已正。心術既正,則日用應緣時,不著用力排遣。既不著排遣,則無邪非。無邪非,則正念獨脫。正念獨脫,則理隨事變。理隨事變,則事得理融。事得理融,則省力,才覺省力時,便是學此道得力處也。得力處省無限力,省力處得無限力。

  208、佛性本來是真如,不須再求真。

  209、因迷而為眾生。諸佛心是眾生心,因悟而成諸佛。

  210、時時自覺,念念自知,事事心安,天天愜意。

  211、百千法門,同歸方寸,河沙妙德,總在心源,煩惱業障,本來空寂,一切因果,皆如夢幻。

  212、不逢出世明師,枉服大乘法藥。

  213、嗟末法,惡時世,眾生福薄難調制,去圣遠兮邪見深,魔強法弱多恐害,聞說如來頓教門,恨不滅除令瓦碎。

  214、臨終之際,若一毫凡圣情量未盡,纖毫思慮未忘便乃輕重五陰去也。

  215、念佛無非念自心,自心是佛莫他尋。眼前林樹并池沼,晝夜還能演法音。人人自我天真佛,晝夜六時常放光,別起眉毛觀見得,何勞特地禮西方。

  216、但性清凈即是自性西方。

  217、境緣無好丑,好丑起于心,心若不強名,妄情從何起?妄情即不起,真心任遍知。隨心自在,無復對治,即名常住法身。

  218、心本無作,道常無念。

  219、但有諸見,即是無邊身。若有見處,即名外道。

  220、一切萬法,皆從心生,心無所生,法無所住。不住法者,謂照見身心法相空也。

  221、不識自心是真佛,不識自性是真法。欲求法而遠推諸圣,欲求佛而不觀己心。若言心外有佛,性外有法,堅執此情,欲求佛道者,縱經塵劫,修種種苦行,如蒸沙作飯,只益勞爾

  222、競利奔名何足跨,清閑獨許野僧家,心田不長無明草,覺苑常開智慧花。

  223、佛法無多子,長遠心難得,學道如初心,作佛也有余,始終總不變,真是大丈夫。

  224、以精進力,身無疾病,一切怨害,慈心相同。

  225、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虛妄者,言其是假非真,非謂絕對沒有。

  226、一切處無心者,即修菩提解脫涅盤寂滅禪定乃至六度,皆見性處。

  227、綠水無憂,因風皺面;青山不老,為雪白頭。

  228、若起精進心,是妄精進;若能心不妄,精進無有涯。

  229、天地無物也,我無物也,雖無物,未嘗無物也。圣人如影,百姓如夢,孰為生死哉?

  230、自性發時,業識來空。

  231、忍苦捍勞,繁興大用,雖粗淺中皆為至實,惟貴心不易移,一往直前履踐將去,生死亦不奈我何。

  232、菩薩于諸見而不動。

  233、離心者,非是遠離于心,但使不著心相。

  234、但離妄緣,即如如佛。

  235、奮起一念如倚天長劍,使煩惱魔軍逃竄無地。亦如紅爐猛火,使情識霜雪,銷爍無余。

  236、息念忘慮,佛自現前。

  237、諸行性相,悉皆無常。

  238、能觀心者究竟解脫,不能觀者永處沉淪。

  239、認得心性,可說不思議。

  240、諸學道人,若欲得成佛,一切佛法,總不用學,但學無求無著。

  241、佛語經典語句-閱讀

  242、真性心地藏,無頭亦無尾,應緣而化物,方便呼為智。

  243、不與萬法為侶是什么人,回光自照看,待汝一口吸盡西江水,即向汝道。

  244、一切眾生心清凈,從本無生無可滅,即此身心是幻生,幻化之中無罪福。

  245、尋牛需訪跡,學道訪無心。跡在牛還在,無心道亦尋。

  246、佛性不可思量測度見到,當下便見,擬思則差。

  247、現定見聞覺知是法,法離見聞覺知,非達法也。

  248、一切處無心是凈;得凈之時不得作凈想,名無凈;得無凈時,亦不得作無凈想,是無無凈。(無凈無無凈,即是畢竟凈。)

  249、世人多以有所得心,求無所得法。何謂有所得心,聰明伶俐,思量計較者是。何謂無所得法,思量不行,計較不到,聰明伶俐無處安著者是。

  250、生計恰為一野鶴,粗疏飲啄總隨緣。

  251、覓身無實是佛身,了心如幻是佛幻,了得身心本性空,斯人與佛何殊別。

  252、心如明鑒,萬象歷然。佛與眾生,其猶影像。涅盤生死,俱是強名。

  253、真如佛性,非是凡形,煩惱塵垢,本來無相,豈可將質礙水洗無為身。

  254、明與無明,其性無二,無二之性,即是實性。

  255、杯子撲落地,響聲明瀝瀝,虛空粉碎也,狂心當下息。

  256、百千法門,同歸方寸,河沙妙法,總在心源。

  257、一切中知一,一中知一切,是佛極至說。

  258、夫法本無法,一落言詮,即非實義。

  259、悟心容易息心難,息得心緣到處閑。

  260、次于自身善起防護,不應放逸,于剎那中有少動念,應當觀察,以正智鉤制令正住。

  261、眾生由其不達一真法界,只認識一切法之相,故有分別執著之玻

  262、過去事,莫思量;未來事,莫愿莫求;此刻事,與一切事但知無著。

  263、眾生界即諸佛界。

  264、心無去來,即入涅盤。是知涅盤,即是空心。

  265、是心不必更求心,是佛何勞更覓佛,倘于言句上作露布,境物上生解會,則墮在骨董袋中。

  266、直了上無佛果可求,求無眾生可化,是名為至佛地。

  267、佛祖奚以異于人,而因此異于人者,能自護心念耳。

  268、起見生心,分別執著便有情塵煩惱擾攘若以利根勇猛身心直下,修到一念不生之處,即是本來面目。

  269、無妄想時,一心是一佛國;有妄想時,一心是一地獄。

  270、欲得凈土,但凈其心,隨其心凈,即佛土凈。

  271、真如佛性,絕思惟分別。

  272、不見一法即如來,方得名為觀自在,了即業障本來空,未了應須還宿債。

  273、若悟真心本空,萬法自然消殞。

  274、自見性者一切業障剎那滅卻。

  275、道人非同善人,如鶴立雞群,勁挺自持,不順人情,超群脫俗。

  276、若不修內行,唯只外求,期望獲福,無有是處。

  277、言若離相,言亦名解脫;默若著相,默即是系縛。

  278、妄身臨境照影焉,妄身不殊,但欲去影留身,不知身本同虛;身本與影不異,不得一有一無,若欲存一舍一,永與真理相疏,更若愛圣憎凡,生死海里沉浮,煩惱因心故有,無心煩惱何居,不勞分別取相,自然得道須臾。

  279、所謂無上正等正覺者非他,即是真如本性,亦名自性清靜心是也。

  280、菩提無所得,你今但發無所得心,決定不得一法,即菩提心。

  281、恰恰用心時,恰恰無心用,無心恰恰用,常用恰恰無。

  282、妄念紛飛之際,正是做工夫時節。旋收旋散,旋散旋收,久久純熟,自然妄念不起。

  283、眾生念念在虛妄之相上分別執著,故名曰妄念,言其逐于妄相而起念也;或難知是假,任復念念不停,使虛妄相于心紛擾,故名曰妄念,言其虛妄之相隨念而起也。

  284、若了心修道,則少力而易成;不了心而修,費功而無益。

  285、依無住本,立一切法無住之本本乎無住,若能徹住則萬法一如。

  286、無念之念,生無生相,住無住相,異無異相,滅無滅相,非思慮計度所知,惟洞徹法源者,頗測齊彷佛,未易與纏情縛識者語也。

  287、但識自心,恒沙法門,無量妙義,不求而得。

  288、溈山禪師云:生生若能不退,佛階決定可期。

  289、是身如電,年年不住。

  290、大道本來平等,深信含生同一真性,心性不異,即性即心,心不異性,名之為祖。

  291、執醫之一方者誤色身,執經之一義者誤慧命。

  292、無求即心不生,無著即心不滅,不生不滅即是佛也。

  293、一切眾生,種種幻化,皆生如來圓覺妙心。

  294、如來清涼月,常游畢竟空,眾生心水靜,菩提影現中。

  295、見無所見即名正見。

  296、修行要使妄相由多而少,由強而弱。定功由暫而久,由脆而堅。

  297、佛法在日用處,行住坐臥處,吃(喝)茶吃飯處,語言相問處,所作所為處。

  298、不見一切法,乃名得道;不解一切法,乃名解法。

  299、看讀佛經,當須見月忘指,不可依語生解。

  300、做工夫不但不起凡情,亦不起圣解,所謂行起解絕,不令知解才繞心中。

  301、四大如壞幻,六塵如空華。自心為佛心,本性即法性。

  302、清凈心智,如世萬金,般若法藏,并在身心。

  303、一切佛法,自心本有,將心外求,舍父逃走。

  304、能悟自性無字真經,即一切經論皆成注腳矣。

  305、學道猶如守禁城,晝防六賊夜惺惺,將軍主帥能行令,不動干戈致太平。

  306、諸行是常,無有是處;汝但一切處無心,即無諸行,亦無無行。

  307、要得臨命終時,不顛錯,要從如今做事處莫教顛錯,如今做事處顛錯,欲臨命終時不顛錯,無有是處。

  308、當令心如虛空,超然塵表。虛如空者,不住相是也。

  309、眾生身中有金剛佛,猶如日輪,體明圓滿,廣大無邊。只為五陰重云覆,如瓶內燈光,不能顯現。

  310、萬物一如,不起分別,猶如一月當空,千波現影,影有現滅,月實自如。

  311、菩薩觀察妄想,不以心生心,常在佛國。

  312、不求名利不求榮,只么隨緣度此生,一個幻軀能幾日,為他閑事長無明。

  313、嗔心暴烈,不發則已,發則雖盡反以前所為,亦不暇顧及。

  314、眾生造作妄想,以心生心,故常在地獄。

  315、真心空寂,無所不遍。

  316、法不孤起,仗境方生。

  317、一心有滯,諸法不一樣。

  318、疾苦在身,宜善攝心,不為外境所搖,中心亦不起念。

  319、參禪人須下大疑情,心中有不決了處,須力爭不可少存情面。

  320、見性是佛,性在作用,在胎曰身,處世曰人,在眼曰見,在耳曰聞,在鼻辨香,在舌談論,在手執捉,在足運奔。遍現俱沙界,收攝在一微塵,識者知是佛性,不識者喚作精魂。

  321、菩提無是處,佛亦不得菩提,眾生亦不失菩提。不能夠身得,不能夠心求,一切眾生即菩提相。

  322、舉心動念,即乖法體,即為著相,無始以來,無著相佛。修六度萬行欲求成佛,即是次第,無始以來,無次第佛。但悟一心,更無少法可得,此即真佛。

  323、清凈無染是戒;知心不動,對境寂然是定;知心不動時,不生不動想,知心清凈時不生清凈想,乃至善惡皆能分別,于中無染得自在者,是名為慧。

  324、直了自心,無性無念,則在眼曰見,在耳曰聞,在手執捉在足運奔。六根門頭,無障無礙,六塵堆里,無染無雜。謂之無念行。

  325、根身器界一切鏡相,皆是空花水月,迷著計較,徒增煩惱。

  326、司空本凈禪師:佛是虛名,道亦假名,二俱不實,總是假名。

  327、心不迷,不墮生死。業不繁,不憂形質。愛不重,不入娑婆。念不起,不生業累。

  328、住著于法,斯為動念,如人入暗,則無所見。

  329、欲知佛境界,不假莊嚴修證而得。當凈意根下,無始時來客塵煩惱之染,如虛空之寬曠,遠離意識中諸取虛偽不實妄想,亦如虛空,則此無功用妙心,所向自然無滯礙矣。

  330、世間萬事莫非對待,于此中,看破其莫非彼此相形而有,既皆相形之事,則是一切虛幻不實,有即非有矣;然而不無幻顯現,非有而有也。顧既超乎其表,是為不著,不如是不能證絕對之性體,此大智也;隨順其中是為不壞,不如是不能救輪回之眾生,此大悲也。

  331、一性圓通一切性,一法遍含一切法,一月普現一切水,一切水月攝一月,諸佛法身入我性,我性同共如來合。

  332、有情來下種,因地果還生,無情既無種,無性亦無生。

  333、一切眾生皆自空寂,真心無始,本來自性清凈。

  334、天地原為一逆旅,江湖何處是吾家。

  335、無心者,非如土木瓦石頑然無知,所觸境遇緣,心定不動,不取著諸法,一切處蕩然。無障無礙,無所污染,亦不住在無污染處,觀身觀心,如夢如幻。亦不住在夢幻虛無之境。到得如此境界,方始謂之真無心。

  336、終日不見己過,便絕圣賢之路。終日談人過,便傷天地之和。

  337、施不住相,福如虛空。

  338、做工夫全仗精進之力,真正辦道人,無剪爪之工。

  339、你今聞發菩提心,將謂一個心學取佛法,唯擬做佛。任你三祗劫修,亦只得個報化佛,與你本源真性佛,有何交涉。

  340、凈律凈心,心即是佛,除此心王,更無別佛,欲求成佛,莫染一物。

  341、真性空寂,本自不生,今則不滅。

  342、俗眼既認一切對待者為實事,分別計較遂致牢不可破,此因此有貪嗔也。

  343、頓悟法門,以無念為宗,妄心不起為旨。以清凈為體,以智為用。

  344、若能自識本心,念念磨練;莫住者,即自見佛性也。

  345、不見他非我是,自然上敬下恭,佛法時時現前,煩惱塵塵解脫。

  346、終日不離一切事,不被諸境惑,名自在人。

  347、佛本是自心作,那得向文字中求。

  348、菩薩知煩惱性空,即不離空,故常在涅盤。

  349、壇經者,人人皆知出于曹溪,而不知曹溪出于人人自性。人人皆知經為文字,而不知文字直指人心。心外無法,法外無心。

  350、能善分別諸法相,于第一義而不動。

  351、寂靜不生,放曠縱橫,所作無滯,去住皆平。

  352、法本法無法,無法法亦法,今付無法時,法法何曾法。

  353、眾生著相外求,求之轉失,使佛覓佛,將心捉心,窮劫盡形終不能得。

  354、即心是佛,身心俱無,是名大道。

  355、心中自有菩提意,窗外秋山始入簾。

  356、若能于經教,及古德入道因緣中,不起第二念,直下知歸,則于自境界,他境界,無不如意,無不自在者。

  357、心之與性,迷即別,悟即不別。

  358、著力今生須了卻,誰能累劫受余殃。

  359、不離當處常湛然,親切無過此語,覓則知君不可見,但于當處湛然,二邊坐斷使平穩。

  360、一切不留,無可記憶。

  361、心中無三毒者,是名國土清凈。

  362、此靈覺性,不能夠智慧識,不能夠言語取,不能夠境物會,不能夠功用到,諸佛菩薩,與一切蠢動含靈,同此大涅盤性。

  363、禪非語文可闡揚,祛除妄心能品嘗,人人心中皆有禪,心外覓禪空自忙。

  364、莫?念念,成生死河。輪回六趣海,無見出長波,念想由來幻,自性無始終,若得此中意,長波自當止,余本性虛無緣妄生人我;如何息妄情,還歸空虛坐?虛無是實體,人我何所存,妄情不須息,即泛般若船。

  365、諸佛菩薩與一切蠢動含靈同此大涅盤性。性即是心,心即是佛,佛即是法。

  366、馬祖云:悟自本性,一悟永悟,不復更迷,如日出時,不合于暗,智慧日出,不與煩惱暗俱,一心境界,妄想即除即是無生。法性本有,有不假修,禪不屬坐,坐即有著,若見此理,真正合道,隨緣度日,坐起相隨,戒行增薰,積于善業,但能如是,何處不通。

  367、若欲求佛但求心,只這心心心是佛。

  368、一切惡莫作,當奉行諸善,自凈其志意,是則諸佛教。

  369、傅大士偈云:夜夜抱佛眠,朝朝還共起,坐起鎮相隨,語默同居止,纖毫不相離,如身影相似,欲識佛去處,只這語聲是。

  370、三世諸佛以自心為本師。

  371、不以有行,亦不以無行。

  372、聲聞住空修空被空縛,修定住定被定縛,修靜住靜被靜縛,修寂住寂被寂縛。

  373、百種多知,不如無求最為第一。

  374、無所從來,亦無所去,若無生滅,是如來清凈禪,諸法空寂,是如來清凈坐。

  375、佛者,心清凈是。法者,心光明是。道者,處處無礙凈光是。

  376、諸佛真語,以心為宗。眾生信道,以宗為鑒。

  377、人法雙凈,善惡兩忘,直心真實,菩提道場。

  378、如是靜慮,一切有情,發心非難,常時不懈,能成就者,是則為難。

  379、佛不見身知是佛,若是有知別無佛,智者能知罪性空,坦然不怖于生死。

  380、莫道無心便是道,無心猶隔一重山。

【佛語經典語錄】相關文章:

佛語禪心:佛語經典語錄01-06

經典的佛語經典語錄03-31

佛語經典語錄精選11-22

最新佛語經典語錄精選01-18

道家佛語經典語錄01-14

傷感的佛語經典語錄11-23

佛語勵志經典語錄01-22

佛語經典語錄人生01-22

關于佛語經典語錄精選03-3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屯留县| 怀宁县| 库尔勒市| 临洮县| 大洼县| 屏边| 莱芜市| 澳门| 岚皋县| 资中县| 余江县| 南投县| 彭山县| 丹寨县| 无为县| 东兴市| 墨脱县| 台中县| 彝良县| 建水县| 汉阴县| 双柏县| 达日县| 吉木乃县| 平罗县| 阿拉善左旗| 静宁县| 墨竹工卡县| 宁安市| 伽师县| 武宣县| 四平市| 九寨沟县| 尉犁县| 平远县| 金乡县| 保康县| 林口县| 绿春县| 勃利县| 遵义市|